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民事案件陷阱取证
欺诈证据是法律理论和法律实践中的一个非常复杂问题。它最初用于刑事诉讼。其基本涵义是指:在对特殊刑事案件(主要是毒品犯罪或假币犯罪等刑事案件)的侦查中,侦查人员为了获取犯罪嫌疑人犯罪的证据或抓获犯罪嫌疑人而采取的诱使被侦查对象实施犯罪行为的一种特殊侦查手段和方法。陷阱取证尽管最初运用于刑事案件中,但这种取证方式在我国民事案件中也是屡见不鲜的。1.“陷阱取证”的分类相对于刑事案件陷阱取证,民事案件陷阱取证可定义为:在民事诉讼之前或其过程中,一方当事人为了获取有利于本方胜诉的证据,通过设置陷阱的方法诱使对方提供对其不利的证据。如主张债权的一方花高价聘请与债务人有一定亲密关系的人通过电话诱导债务人说出对其不利的话然后加以录音以获取证据等。对于民事案件陷阱取证,我们可根据不同标准进行分类。如根据取证的方法是否违法可划分为合法的陷阱取证和违法的陷阱取证。根据取证的方法是否侵害了他人合法权益可划分为侵权的陷阱取证和非侵权的陷阱取证。根据被引诱一方提供证据的心理态度的不同可划分为“恶意诱发型”的陷阱取证和“机会提供型”的陷阱取证,前者主要适用于侵权行为,是指被引诱一方本不打算实施侵权行为,而是在他人引诱下产生实施侵权行为的故意心理并进而实施侵权行为,如张三为了获得精神损害赔偿,故意设置陷阱引诱李四将自己打伤从而获得证据,然后向法院起诉李四;后者则是指被引诱的一方提供对己不利的证据是不知不觉即自发产生的,他人提供了一个提供对己不利证据的机会。民事案件陷阱取证相对于刑事案件陷阱取证来说有以下一些特点:1、设置“陷阱”的主体是民事主体而不是侦查机关,即为一般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经济组织;2、设置“陷阱”的目的是为了维护私权,不同于刑事诉讼陷阱取证是为了维护国家公权;3、引诱的对象是相对立的另一方当事人;4、引诱的内容是让引诱的对象提供对其不利的证据。2.《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对排除非法证据规则的规定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对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并没有作出明确规定。在我国关于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规定最早见于最高人民法院复(1995)2号《关于未经对方当事人同意私自录制其谈话取得的资料不能作为证据使用的批复》(以下简称《批复》)中,该《批复》认为,未经对方同意私自录制的谈话录音资料,不具有合法性,不能作为证据使用。2001年12月6日,最高人民法院通过了《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若干规定》),该《若干规定》第68条对我国民事诉讼中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作了新的规定,从而使《批复》对此问题的规定无效。《若干规定》第68条规定:“以侵害他人合法权益或者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的方法取得的证据,不能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根据此规定,现行司法解释关于非法证据的排除范围,仅限于“侵害他人合法权益或者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的方法取得的证据。”前者包括以拘禁或胁迫方法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的行为取得的证据。因此上述《批复》关于未经对方当事人同意私自录制其谈话取得的资料不一定都被看作非法证据加以排除。结合《若干规定》,民事案件中的“陷阱取证”与我国现行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有何关系呢?从我国目前现行立法以及司法解释来看,二者均未对民事诉讼中的陷阱取证作出规定,也就是民事诉讼中的陷阱取证并没有为法律所明确禁止。如上所述,由于民事诉讼中设置“陷阱”的主体是一般民事主体,行使的是私权。而法治国家中的一个基本原则就是,公权的行使必须有明确的法律依据,私权的行使并不需要法律的明确授权,只要法律没有明确禁止,则该权利的行使视为合法。因此,对于用“陷阱取证”的方式获得的证据只要不侵害他人合法权益或者没有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都不应该被看作非法证据加以排除。3.恶意诱发型“陷阱取证”侵犯了他人合法权益,则认为,当事人有如上所述,对于用“陷阱取证”的方式获得的证据只要不侵害他人合法权益或者没有违反禁止性规定,都不应该被看作非法证据加以排除,人民法院应予以支持。但是,通过这种方式取得的证据如何判定它是否侵犯他人合法权益和是否违反法律的禁止性规定呢?我们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把握:3.1.区分陷阱取证是恶意诱发型还是机会提供型。如果是机会提供型的陷阱取证,由于它既没有侵犯他人合法权益,也没违反法律的禁止性规定,因此人民法院不应该把它当作非法证据加以排除而应该给予支持。对于恶意诱发型的陷阱取证,我们应注意,由于这种取证方式,对陷阱的设置者而言,是一种欺诈行为,而被诱惑者的行为是在其他民事主体的教唆下实施的一种非法行为。因此恶意诱发型的陷阱取证侵犯了他人的合法权益,根据上述《若干规定》,人民法院应该不予认可。3.2.区分陷阱取证是否违反法律的禁止性规定。如上所述,法治国家中一个基本原则就是私权的行使不需要法律的明确授权,只要法律没有禁止,则该权利的行使视为合法。因此《若干规定》第68条把用“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的方法取得的证据”看作是非法证据加以排除是符合法治国家基本原则的。法律的禁止性规定是义务性规范或强制性规范的一种,即法律要求法律关系主体不能这样做,法律关系主体就不得做,否则就违反了禁止性规定。因此,在民事案件中,当事人在设置“陷阱”取证时,要履行好一种“不作为”的义务,即不得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否则人民法院将不予支持这种方式取得的证据。另外,这里“法律”的外延应该是广义的,至少包括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3.3.取证的方法侵犯了他人合法权益获得的证据是否一定加以排除?陷阱取证这种方式是否会侵犯他人合法权益呢?对此类问题不能一概而论。也就是说,这种取证方式如前所述是可以划分为侵权(合法权益)的陷阱取证和非侵权(合法权益)的陷阱取证的。如上述恶意诱发型的陷阱取证,就是侵权的陷阱取证,人民法院不应支持。值得一提的是,合法权益的保护也应该是受到限制的,即私权的合法性也是相对的,有时候出于保护社会弱者的需要,是可以牺牲社会强者部分合法权益的。如在离婚案件中,丈夫经常在外与第三者同居,但妻子知道此事后,想以此为理由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与丈夫离婚,但又无法举出“丈夫不忠”的证据,于是妻子在丈夫经常去的旅馆一客房内安装了一个探头,当天,故意与丈夫争吵,丈夫一气之下,来到旅馆投宿,与第三者同床,妻子从而获得了丈夫与第三者同床的视听资料,然后提交法庭,那么这一视听资料的获得,尽管侵犯了丈夫的隐私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贵州大学《机械制图(二)》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贵阳学院《自动控制原理C》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5黑龙江省安全员-B证考试题库附答案
- 2025年上海建筑安全员考试题库附答案
- 硅湖职业技术学院《广播电视深度报道实务》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5湖南建筑安全员B证考试题库附答案
- 2025重庆市建筑安全员-B证(项目经理)考试题库
- 广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建筑、结构识图》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广州新华学院《数字化模具设计》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5重庆市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开放大学《理工英语2》形考任务1-8参考答案
- 建筑公司证书津贴支付管理办法
- 招标代理机构选取技术标投标方案(技术方案)
- 2024年电大劳动与社会保障法期末考试题库及答案
- 经桡动脉全脑血管造影术围手术期护理
-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21.1《一元二次方程》教学设计
- 从古至今话廉洁-大学生廉洁素养教育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吉林大学
- 高中英语外刊-小猫钓鱼50篇
- 开展医院安全应急演练工作计划三篇
- 宜宾市叙州区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数学试题
- 【打油诗】72则创意期末评语模板-每页8张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