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光纤通信宽带行业分析报告_第1页
2023年光纤通信宽带行业分析报告_第2页
2023年光纤通信宽带行业分析报告_第3页
2023年光纤通信宽带行业分析报告_第4页
2023年光纤通信宽带行业分析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光纤通信宽带行业分析报告2023年4月目录一、宽带业务需求持续旺盛,宽带发展战略地位至关重要 PAGEREFToc352579298\h41、高速宽带接入将是未来业务需求的焦点,新的技术不断产生 PAGEREFToc352579299\h52、宽带发展战略地位至关重要,中国与全球相比相对落后 PAGEREFToc352579300\h6二、政策层面:宽带是未来几年国家信息化战略发展的重点 PAGEREFToc352579301\h71、宽带中国目标基本确定,方案出台只是时间问题 PAGEREFToc352579302\h72、宽带提速工程持续进行,2023年发展超出预期,2023年目标已经出台 PAGEREFToc352579303\h9(1)2023年宽带提速工程目标超预期,固定通信和传输投资规模加大 PAGEREFToc352579304\h9(2)宽带提速工程持续进行,2023年宽带提速工程明确目标 PAGEREFToc352579305\h123、光纤到户建设强制性国家标准4月1号正式实施 PAGEREFToc352579306\h144、接入网业务试点政策公布 PAGEREFToc352579307\h145、三网融合有望成为2023年的一个亮点。 PAGEREFToc352579308\h15三、光通信行业2023年有望迎来行业性的机会 PAGEREFToc352579309\h151、光纤光缆的旺盛需求和技术的进步带来毛利率的企稳 PAGEREFToc352579310\h17(1)价格企稳,需求与供给相对均衡 PAGEREFToc352579311\h17(2)光纤预制棒产能逐步释放 PAGEREFToc352579312\h192、国内光传输设备和市场不断压缩国外厂商空间,传输网投资规模扩大 PAGEREFToc352579313\h20(1)传输承载技术演进,升级扩容是未来投资的建设方向 PAGEREFToc352579314\h20(2)国内技术实力强劲,市场格局正在变化 PAGEREFToc352579315\h233、行业估值水平较低,形成高安全边际 PAGEREFToc352579316\h24四、投资策略及主要企业 PAGEREFToc352579317\h261、烽火通信:光通信领域设备与网络解决方案提供商 PAGEREFToc352579318\h262、日海通讯:ODN全领域布局最早也是做得最好的公司 PAGEREFToc352579319\h27(1)ODN全领域布局最早最全 PAGEREFToc352579320\h27(2)产业链不同环节进展顺利 PAGEREFToc352579321\h283、中天科技:光纤与电缆是宽带建设与智能电网建设的受益者 PAGEREFToc352579322\h29(1)行业性机会带来市场的需求景气 PAGEREFToc352579323\h29(2)特种导线优势明显,受益于国家电网的投资 PAGEREFToc352579324\h29(3)海外市场和装备电缆值得期待 PAGEREFToc352579325\h294、光迅科技:无源器件行业龙头 PAGEREFToc352579326\h30(1)国内最大的光通信无源器件厂商 PAGEREFToc352579327\h30(2)依托产业优势,拓展市场范围 PAGEREFToc352579328\h315、亨通光电:光棒产能逐步扩张,毛利率水平不断提升 PAGEREFToc352579329\h31(1)将成为国内光纤预制棒生产的龙头 PAGEREFToc352579330\h31(2)公司未来2年多个产品都将有比较好的发展 PAGEREFToc352579331\h32一、宽带业务需求持续旺盛,宽带发展战略地位至关重要无时无刻、无处不在的宽带已经逐渐成为水、电一样人们现代化生活的必需品。人们对宽带业务的需求仍保持一个几何级的增长。高速宽带业务的发展促进人们开发出更多的信息化业务,更多信息化业务则产生更高带宽的需求。互联网的发展,可以通过四大定律来验证其成长的轨迹。摩尔定律:每18个月,集成电路的性能将提高一倍,而其价格将降低一半。由此,微处理器的速度会每18个月翻一番。这就意味着每5年它的速度会快10倍,每10年会快100倍。吉尔德定律:在未来25年,主干网的带宽将每6个月增加一倍。其增长速度超过摩尔定律预测的CPU增长速度的3倍。麦特卡尔夫定律:网络价值同网络用户数量的平方成正比。光纤定律:互联网带宽每9个月会增加一倍的容量,但成本降低一半。1、高速宽带接入将是未来业务需求的焦点,新的技术不断产生新技术、新应用的不断推陈出新,对网络带宽提出了一个又一个挑战。IPTV、HDTV、3D视频、远程会议等基于大屏幕的视频业务将占据网络大量的流量。技术发展周期通常存在一定的规律,从准备期开始到技术逐步被认可,往往都需要3到4年的时间,而随后从技术成为热点到产业链成熟,并逐步实现规模商用,通常又需要3年时间左右。看DSL、EPON、GPON的发展皆符合此规律。物联网、互联网和云计算融合发展将重构全球信息基础设施。广泛分布的传感器、RFID和嵌入式系统将使物理实体具备感知、计算、存储、执行和应变能力而成为智能对象,形成无处不在的智能系统和智能环境。通信网、互联网和物联网深入融合,将分布式智能系统、人、企业、组织、政府和自然系统进行连接,形成一个互联互通、无处不在的泛在网,实现信息共享、信息交互和业务协同。云计算利用网络将强大运算能力、存储能力和软件资源对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域海量数据进行知识挖掘和信息加工,形成智能决策。这些都极大改变了生产方式、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和人类生活,成为经济社会发展关键智能基础设施。2、宽带发展战略地位至关重要,中国与全球相比相对落后根据研究机构的测算,一个国家带宽增长一倍,GDP可增加0.1%,宽带普及率每增长10%,GDP可增加1%,每1000个新宽带连接将创造80个就业机会。布鲁金斯学会研究发现,宽带普及率每增加1%,就业率上升0.2%-0.3%。据统计,每个宽带制造业岗位将带来2.91个其他新工作岗位,每个宽带服务业岗位将带来2.52个其他岗位。宽带产业对上下游的就业拉动作用达传统行业的1.17倍,这些都从一个方面说明了宽带对一个国家的重要性。宽带作为承载信息的主体基础设施,已经被主要发达国家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欧美和亚太地区的很多国家近年来纷纷制定国家宽带战略,将光纤入户作为未来国家信息高速公路的战略基础设施,并进行巨额投资,加快部署进程,以提升在全球信息新时代的竞争力。据全球最大CDN服务商AkamaiTechnologies发布的《互联网状态报告(第三季度)》显示,全球上网网速最快的3个国家或地区仍然是韩国、日本和中国香港,而中国内地的平均连网网速仅1.6Mbps,列全球第94位。中国香港的网速为9.0Mbps,列全球第三位;中国台湾的网速为4.4Mbps,列全球第39位。二、政策层面:宽带是未来几年国家信息化战略发展的重点1、宽带中国目标基本确定,方案出台只是时间问题宽带中国战略将在整个“十四五”期间被强化,政府将通过宽带战略、宽带专项资金、普遍服务基金、投融资政策等推进宽带发展,争取到2023年末,城市家庭带宽达到20兆以上,农村家庭达到4兆以上,东部发达地区的省会城市家庭达到100兆。“十四五”期间,3G网络建设、FTTX(光纤接入)、专网建设、三网融合等将成为我国宽带产业发展主要拉动力。“宽带中国”政策在去年我们的报告中预期2023年年中出台,国家发改委将同工信部、财政部、科技部、国资委等多个相关部门成立宽带中国战略研究工作小组,共同组织开展宽带中国战略研究。但是由于去年中国政局的变动,主管业务的副总理职务的变动,“宽带中国”的政策推动的滞后。我们预计今年在两会召开后,确定各大部委之间调整,明确各部门责任,有望顺利推动“宽带中国”政策落地。我们预判“宽带中国”政策对行业的影响:首先可能集中于基础的宽带提速工程,一是如目前中部、西部及边疆地区的宽带入乡进村建设,包括光纤到村接入段光缆、农村家庭用户末端接入缆线及用户端接入设备及相关配套设施建设进行政府补贴;二是对城市地区的住宅小区全面实施光纤入户,企事业单位全面实现光纤到楼以适应三网融合业务等发展的政府引导资金补贴;三是涉及到投资额度比较大的干线出口等进行财政补贴。其次核心技术研发方面进行政府支持,如光纤预制棒的生产制造技术、基于WDM技术的融合智能超大容量高性能宽带光接入关键技术及系统设备、10GPON设备中的OLTMAC、ONUMAC芯片、更大光链路预算的10GPON光模块、智能ODN产品等方面支持企业自主研发,提升核心技术竞争力,摆脱路径依赖。第三是在应用层面进行国家引导资金,如教育培训、城市管理、电子政务、医疗、交通调度、物流运输、社区服务等公共公共服务的便利应用,利用宽带网络的行业应用以及IPTV、视频、互联网视频等业务的推动方面。我们认为宽带中国对行业的投资有着实质性的拉动,初步预判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提速阶段。这一阶段将持续1-2年左右的时间,主要以光纤改造为主,提高宽带接入速度和网络使用性价比。实际上国内已经开始在做提速的事情了,连续两年召开宽带提速工程专项会议。(2)推广普及阶段。这一阶段将会持续2-3年左右的时间,主要以扩大宽带网络覆盖范围和规模,深化应用普及。加快宽带向行政村延伸,着力解决高成本行政村宽带覆盖,有条件地区推进光纤到行政村建设。我们认为推广普及阶段将是大规模投资的高峰期。(3)优化阶段。这一阶段是将持续很长一段时间,主要以实现普遍服务的标准去进行大规模的推广和升级。2、宽带提速工程持续进行,2023年发展超出预期,2023年目标已经出台(1)2023年宽带提速工程目标超预期,固定通信和传输投资规模加大2023年工信部以“建光网、提速度、广普及、促应用、降资费、惠民生”为目标,首次实施宽带上网提速工程。回顾2023年初工信部提出的阶段性目标,我们可以看到2023年中国宽带用户发展远超出预期。FTTH覆盖家庭一年新增超过4900万(2023年提速目标为3500万),达到9400万,覆盖能力明显增强;固定宽带互联网接入用户新增2510万(2023年目标为2023万),达到1.75亿,新增19000(2023年目标18000)个行政村通宽带,普及范围大幅拓展;使用4M及以上接入带宽的用户占比提高了23个百分点,超过63%(2023年目标为使用4M及以上宽带产品的用户超过50%),网速提升效果显著。全国单位带宽平均资费水平同比下降超过30%,宽带性价比有效提升。新增WLAN接入点超过200万个(2023年三大运营商目标为200万),达到524万,热点覆盖进一步深化。与教育部、残联合作实现100所贫困中小学和100所特殊教育机构通宽带,宽带惠及更多群体。高性能宽带接入产品、交换核心芯片等研发与产业化;中小企业宽带应用和产业基地宽带能力提升等方面取得积极进展。从各家运营商的投资结构中来看,运营商投资结构中固定通信和传输投资规模明显加大。我们预计中国电信固定通信和传输投资分别增长了16.9%和30.4%;中国移动传输投资增长了42%;中国联通固定通信和传输投资分别增长了10.9%和69.1%从运营商光纤实际建设的长度来看,运营商对光纤光缆的需求量连续维持在25%的增速。特别是中国移动增速较快,其建成的光缆纤芯长度增加了2283万芯公里。(2)宽带提速工程持续进行,2023年宽带提速工程明确目标近期,工信部召开了2023年全国宽带提速工程项目会议,我们认为宽带提速工程在未来五年内都将是一个常态化的项目,持续的进行宽带项目的投资。会议公布了2023年的初步目标,与2023年对比,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目标的持续性和稳定性。为了全面实现“宽带中国2023专项行动”的目标任务,工业和信息化部将具体组织实施六大计划。三家基础电信企业针对“宽带中国2023专项行动”,各自的实施计划和目标也已经公布。对比发现,2023年三大运营商网络建设规模要远超之前定的计划和目标,但是用户的发展情况略低于预期。2023年三大运营商网络建设规模和用户发展目标基本与去年持平。3、光纤到户建设强制性国家标准4月1号正式实施《住宅区和住宅建筑内光纤到户通信设施工程设计规范》和《住宅区和住宅建筑内光纤到户通信设施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两项国家标准在2023年01月公布,并于今年4月1日正式执行。在这两项国家标准中已经明确了大方向的内容,我们预期在4月1日正式实施之前以工业和信息化部牵头,联合各相关部委,发布细则文件指导行业发展,明确各部门的责任;同时组织开展标准宣贯活动,做好光纤到户工程应用示范和标准实施情况监督检查等活动,从而贯彻实施光纤到户建设强制性国家标准。组织编制光纤到户工程监理规范、施工操作规程、定额标准及改造工程操作手册等活动也将陆续开展。4、接入网业务试点政策公布工业和信息化部在2023年工作重点中第一部分第六条明确提出了:推动落实鼓励引导民间投资“新36条”政策细则,鼓励金融机构和民间资本进入军民结合产业领域,组织实施民间资本进入移动通信转售业务、接入网业务试点,力争推出一批民间投资示范项目。接入网行业门槛的降低,将有利于更多企业参与该项业务,宽带网络建设速度加快。5、三网融合有望成为2023年的一个亮点。国务院三网融合具体方案在于准许电信和广电两大行业互相进入,明确提出2023年至2023年将重点开展广电和电信业务双向进入试点,2023年至2023年全面实现三网融合发展;根据广电总局规划,到2023年,数字化改造将全部完成,预计届时双向化覆盖率有望达到80%,双向互动电视渗透率预计将从2023年底的7%上升到40%;今年我国三网融合试点城市增加到54个;广电总局牵头组建中国广播电视网络公司即将挂牌。带宽限制和监管融合或成为三网融合发展瓶颈。有线网和电信网均面临网络发展的重大课题,都将向着下一代网络(NGB/NGN/NGI)发展,最终目标都是光纤到户FTTH。预计未来三年,多数运营商网络将进入20-100M的超宽带时代而这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另一方面,设立融合管制机构,实行网络统一监管是三网融合突破的基础。国内由于利益和政策障碍,迟迟无法取得监管突破。这需要政府的支持和统一领导,尽快解决限制三网融合发展的瓶颈问题。三、光通信行业2023年有望迎来行业性的机会中国已经形成了较完整的光纤通信产业体系,涵盖了光纤、光传输设备、光源与探测器件、光电器件等领域,国内市场所需的光通信产品80%以上实现了本地化生产,如下图所示:从产品来说,光通信行业包括光传输、接入设备和光缆生产、制作、集成企业。各企业已新技术产品形式投入通信行业发展,具体如表所示:1、光纤光缆的旺盛需求和技术的进步带来毛利率的企稳(1)价格企稳,需求与供给相对均衡2023年,1芯公里的光纤价格为人民币1,000元,而从2023年开始,光纤光缆的价格一降再降,2023年—2023年光纤的价格是人民币75—78元/芯公里,2023年,光纤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在于供不应求,2023年回落到人民币75元/芯公里左右。2023年受日本地震的影响,光纤原材料紧缺,使得光纤平均价格保持在人民币71元/芯公里左右。2023年光纤每芯公里的价格基本维持在68-69元左右,我们预期这个价格水平在2023年仍将维持均衡。近几年,光纤价格变动较大的主要原因在于:一是光纤市场长期处于供过于求的状态,生产能力的快速增长造成市场处于饱和状态,价格战频发造成光纤价格一再下降;二是光纤市场属于买方市场,需求主体单一,主要为电信运营商和开发商,而卖方市场企业众多,竞争激烈,买卖双方市场地位的不均衡使得光纤制造商处于弱势。但总体而言,光纤价格已趋于稳定、合理。我们基于行业发展的前景,认为2023年光纤的需求量将有15%的增速,总需求达到1.67亿芯公里。我们认为2023年光纤需求的增量主要来自两大方面:第一,运营商的投资需求,主要是中国移动需求量增速可观。第二,非运营商的投资需求,广电、石油石化、电网等部门将加大对其网络建设的投资,光纤需求逐步放量。第三,随着国内厂商的海外布局,光纤的出口增速也较为乐观。目前我国国内光纤光缆产能基本形成五大寡头鼎立的局面,即武汉长飞、中天科技、烽火通信、富通集团、亨通光电等五家光通信产业链完备的巨头企业同时存在,这五家企业光纤产能占据了全国产能的主要部分,同时近期通鼎光电发展迅速,产能急剧扩张,有望形成六强竞争的格局。(2)光纤预制棒产能逐步释放光纤光缆的产业链层次可分为三层:上游是化工原料及光纤预制棒、中游为光纤、下游为光缆。预制棒是利用化工原料(石英为主)以复杂的工艺制成;中间环节是利用预制棒进行拉丝制成光纤;产业链的下游是将光纤、化工材料和金属线缆加工成不同种类的光缆。从产业链的角度来看,上游原材料光纤预制棒、光纤、光缆的利润比例大约是7:2:1,即预制棒厂商取得了整个行业约70%的利润。尽管我国已具备了全球第一的光纤光缆制造能力,但预制棒环节仍高度依赖进口。预计到2023年底,中国国内光棒需求量为6000吨/年;其中,国内光棒产量约为2,500吨(武汉长飞150吨,富通集团300吨,中天科技400吨,烽火通信400吨),需要进口光棒3500吨。总体而言,我国国内光棒生产空间巨大。光棒成本价格:光棒规模化生产能力对光棒成本具有一定的影响,一般而言,产能100吨,每公斤成本为150美元左右;产能200吨时,每公斤成本为130美元左右;产能400吨时,每公斤成本为100美元左右。而目前光棒市场价格:光棒市场价格每公斤160美元—170美元左右。光棒在整个光纤光缆产业链中占据利润的份额为70%左右。光棒的产能的放量将对公司的业绩产生实质性的利好。2、国内光传输设备和市场不断压缩国外厂商空间,传输网投资规模扩大(1)传输承载技术演进,升级扩容是未来投资的建设方向2G时代,运营商的业务以语音业务为主,传输管道专为语音业务设计;3G和后3G时代,以数据业务为主,通信网络尤其是传输通道需要适应变化进行改造。从传输网络来看,目前全球骨干传输正从10G向40G网络快速过渡,100G传输网络正加速测试,其商用已提上议事日程;传输网侧,面对新的业务承载要求,PTN/OTN的组网方式已开始规模部署;在接入网侧,10GEPON/GPON也在有条不紊的进行商用准备。不同传输网络层次技术演进方向如下:接入层:SDH/MSTP——>PTNGE——>PTN10GE汇聚层:SDH/MSTP——>PTN10GE——>OTN40×10G骨干层:WDM/OTN80×10G——>WDM/OTN80×40G——>WDM/OTN80×100G光网络的应用正按照骨干网—城域网—接入网的路径向用户侧延伸,未来光网络的边际是向用户桌面继续延伸,因此,基于“光”的用户终端将是光通信未来的发展热点,全光网络将是终极演进目标。根据通信业“十四五”规划,到“十四五”末,互联网骨干网带宽超过300Tbps,比2023年增长9倍。40Gbit/s难以支撑,随着干线网架构扁平化,40G时间窗口将压缩,这也使骨干层WDM/OTN设备由80×10G向80×100G扩容。预计100G需求将在2023年后逐渐占据主导,2023年规模应用。现有城域传输网主要采用MSTP/SDH技术,以承载小颗粒TDM业务为主。在移动业务IP化趋势明显,城域网IP分组流量快速增长的背景下,MSTP/SDH技术面临较大瓶颈。随着用户在线比提高,收敛比降低,汇聚级数在减少,汇聚层将逐渐淡出。SDH/MSTP将逐渐淡出,让位于增强型以太网,PTN和IPRAN等分组化技术。PTN(PacketTransportNetwork)分组传送网是一种以分组为传送单位,承载电信级以太网业务为主,兼容TDM、ATM等业务的综合传送技术。PTN综合了IP网络、MPLS网络与SDH网络的优点,针对IP分组业务流量的突发性和统计复用传送的要求而设计。PTN主要定位于城域传输网的接入汇聚层,提供基站、大客户专线等多业务综合承载。在LTE时代,数据流量增长10倍以上,需要大颗粒传输通道承载,特别是传输汇聚层面临巨大流量压力,适合大颗粒承载的OTN技术将下沉至传输汇聚层。未来3年,骨干网设备投资年均增长10%;城域网是数据流量瓶颈所在,是传输网改造升级的重点,其设备投资年均增长有望达30%。综合来看,未来3年,传输设备投资年均增长在15%-20%。(2)国内技术实力强劲,市场格局正在变化宽带FTTx市场,中国厂商的技术实力世界一流,因此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三大运营商正在集中中国厂商的份额,阿朗、爱立信等原来的优势国外厂商在国内的市场份额不断受到挤压。光传输市场,尽管国内厂商的市场份额很大,但仍然在压缩国外厂商的市场份额。对华为、中兴、烽火国内三家主流的供应商而言,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三大运营商也正在平衡各自的市场份额。光传输市场最明显,华为的总体份额已经从最高峰2023年的61%下降到2023年的47%,相应的中兴的份额从17%提高到32%,烽火则从8%提升到14%。综合国内厂商、国际厂商长远的研发、市场重点以及三大运营商对国内厂商、国际厂商市场份额的再平衡,我们认为未来国内厂商将占到国内市场95%的市场份额,而95%的市场份额中华为将占到40%左右,中兴提高到35%,而烽火则有望提升到20%左右。由于国内厂商市场格局基本合理,继续打价格战并不能带来市场份额的提升,譬如华为在光传输市场反而有所下降,且利润下降较快,因此,未来价格战持续并无必要,竞争形势逐渐向好,毛利有望提升到多年的平均水平。3、行业估值水平较低,形成高安全边际光通信行业由于受价格下降和产能的扩充的担忧,光通信行业板块估值一直下行,近两年下降的幅度远超过同期沪深300的调整幅度,目前来看,估值已经处于历史的低位。在TMT整个行业中,光通信的板块估值目前来看远低于其他行业。我们认为目前的行业估值带来很高的安全边际,未来行业的整体编号有望提升行业的估值水平。四、投资策略及主要企业我们认为未来行业性的估值提升空间较大,在2023年,对于光通信整个行业都是值得关注和投资的,我们预期宽带产业链未来会全面激活,后续我们判断发改委主导的宽带中国重点工程、2023实施宽带普及提速工程等文件即将下发,各种资金、联盟即将成立,在法律制度上等确定宽带的国家信息基础核心地位和主要财税支持。同时今年各家企业的光纤预制棒产能开始释放,并将直接贡献可观利润,光纤光缆的价格企稳也将带来2023年毛利率的止跌回升。1、烽火通信:光通信领域设备与网络解决方案提供商公司掌握大批光通信领域核心技术,拥有国家发明专利180余项,承担了“863计划”光通信领域的多项重点课题,产品类别涵盖通信系统设备、光纤光缆产品、数据网络产品三大系列,是国内领先的光通信领域全套设备供应商和光通信产业链最完整的公司之一。国内光传输设备技术和市场不断压缩国外厂商空间,传输网投资规模扩大将直接利好公司的发展。日前,烽火通信在中国联通长途传输网40GWDM系统新建工程集采项目中获得了超过60%的采购份额,中标项目覆盖华东、华中、华南和西南等多个地区,成为本次集采最大赢家。光纤光缆市场需求稳步增长,价格企稳将有利于公司毛利率的改善。随着公司光纤预制棒产能的释放,预制棒自给率的提高,将带来实质性的业绩。公司中长期发展的机遇:市场格局持续向好,价格竞争不断趋缓。中长期看,公司面临的机遇是国内三大运营商对其设备供应商市场份额的再平衡。我们认为:不管是电信设备商自身还是电信运营商自身都在对其供应商的市场份额按照“4321”的策略进行管控,电信设备商对其供应商市场份额的管控较早,电信运营商正在对电信设备商的市场份额进行“4321”的再平衡。2、日海通讯:ODN全领域布局最早也是做得最好的公司(1)ODN全领域布局最早最全公司从2023年下半年开始在战略上向和主营强相关的上下游挺进,构建ODN全领域E2E端到端整体解决方案,而且截止到目前为止,已经取得明显和实质的进展。我们认为:目前公司在ODN及相关领域是布局最全、产品最全、最丰富的,更重要的是公司拥有了其他竞争对手短时间里不可能具备的早期提供网络规划、中期提供产品供应、进行网络建设、集成和后期进行网络监控、测试、运营、维护的E2E端到端整体解决方案的核心竞争力。这种核心竞争力将使公司摆脱和竞争对手仅仅在产品供应上的低利润的简单竞争,使自己有望成为项目中期和后期最合适、最快速、最离不开的产品供应商,增加获得项目的主动权,同时还提升了客户满意度,获得更多的利润,另外,从企业经营的角度上看:产业链长的公司一定比产业链短的公司更容易吸纳、摊薄成本,抵御风险和危机,更容易获得丰厚的利润。我们相信2023年公司的上、中、下游三块业务都将为公司贡献收入和利润。(2)产业链不同环节进展顺利上游生产PLC、AWG等光分路器以及波导阵列高端光器件的全资子公司2023年开始生产,首先将满足包括公司光分路器产品在内的以前完全要对外采购甚至进口的器件的替代,未来产能扩大,还可以销售给华为、中兴、阿朗等主流设备商。由于在研发、人力、材料等要素上具有相对优势,仅不进口光器件而用自产的器件,就将为公司提升10%左右的利润空间。下游电信运营商ODN业务集成和施工领域,公司也在2023年11月开始搭建。广州穗灵作为公司的ODN集成和施工领域的业务大平台已经搭建完毕,并在并开始了包括贵州、广西等省份当地工程公司的收购。公司还在原有ODN产品线的基础上继续扩展到光测试、光检测设备的终端市场。公司直接受益于光通信行业的景气。公司的有线ODN业务我们认为仍将保持一个快速的增长。同时,今年移动4G建设的预期将为公司无线业务产生实质性的利好。3、中天科技:光纤与电缆是宽带建设与智能电网建设的受益者(1)行业性机会带来市场的需求景气宽带中国战略的落地带来的光通信行业的历史性机遇,公司作为光纤光缆的第一阵营,必将直接受益。同时,光纤预制棒项目的顺利进展,助力加快光纤光缆发展,技术与成本优势明显,预计2023年达到600吨的时候将会公司带来1.9亿的年利润。另一方面,电缆行业需求继续旺盛。受益于智能电网的大规模建设,特种导线需求坚挺。(2)特种导线优势明显,受益于国家电网的投资作为国内少有的拥有导线产能规模的企业,公司在国家重大项目上的优势地位明显,多次独家中标如晋东南、锦苏线等一些重大工程。公司的导线在国家电网的市场份额在15%左右,其中特种导线的市场份额在30%左右;公司的导线在南方电网的市场份额在30%左右,其中特种导线的市场份额达到了100%。2023年电网投资将超过3000亿元,其中特高压投资比2023年翻倍,达到520亿。2023年,国家电网计划核准并开工建设“四交三直”7条特高压线路(淮南-南京-上海、浙北-福州、雅安-武汉、蒙西-长沙特高压交流;宁东-浙江、锡盟-泰州、蒙西-湖北特高压直流。(3)海外市场和装备电缆值得期待海外市场前期有了充分铺垫,多种产品在海外获得认证,在海外市场上公司目前已有产品出口到20多个国家和地区,我们预期2023年公司海外收入方面有望做到1个亿的规模,并在未来几年仍保持一个高速的增长。国内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为公司漏泄电缆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在行业的中标率高达48%。截止目前,公司已取得28条线路漏泄电缆供货权并有部分开通运营。同时,公司在国内海缆市场市场地位领先,在海岛通信、石油钻井平台和海上风电用缆市场上前景较佳。公司智能电网的的充电站线缆方面,也将受益于国家电网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试点工程的开展。我们认为光纤价格的企稳和光纤需求的稳步增长将有效的改善公司的业绩,公司预制棒产能也逐步释放,目前已经实现产能200吨的规模,预计年中能够达到400吨,最终实现600吨的规模。公司逐渐向产业链上游扩展,赚取更高的毛利率。4、光迅科技:无源器件行业龙头(1)国内最大的光通信无源器件厂商光通信器件处于产业链的上游,主要面临的客户是电信及数据通信网络系统供应商,在整个光通信网络建设中光电子器件占光传输设备总成本约25%以上,预计未来还将进一步上升。作为国内最大的光通信无源器件厂商,公司背靠武汉邮科院拥有较强的研发实力,产品主要包括子系统(光纤放大器、光转发器及光线路保护子系统等)和光无源器件(波分复用器、光连接器及光集成器件等),其中光纤放大器和波分复用器为公司最主要的产品。公司目前已经确立了在光无源器件和集成子系统方面的国内领先优势,公司的客户主要为华为、中兴以及烽火等设备商,同时公司产品已经逐步被阿尔卡特-朗讯、爱立信、诺西等认可,。(2)依托产业优势,拓展市场范围依托光电子产业园所提供的硬件设施,不断增强产品综合制造能力,进一步加强对华为、烽火和中兴等设备制造商、集成商粘性,积极开拓电力、交通和广电等专网领域,同时将进一步细分运营商市场,关注运营商网路优化和维护理念的发展方向。公司加强了国际销售,提升光迅美国在美洲市场拓展方面的推动作用,在欧洲市场全力推进大客户群的各个项目,东欧和亚太市场要持续深度开发系统商和运营商市场,印度市场扩大客户渠道,扶持其他系统设备商,更加平衡发展。公司作为行业龙头企业,必然最大程度受益于行业的景气。5、亨通光电:光棒产能逐步扩张,毛利率水平不断提升(1)将成为国内光纤预制棒生产的龙头根据我们从行业调研的信息,800吨的规划产能是未来3年中可见的最大单厂供应商的产能。公司之所以有信心作到800吨的产能,我们认为主要是得益于以下几个因素:一是公司的光棒生产线和几乎所有的制造设备都是公司自己研制的,总体研发成本和生产成本等综合成本最有可能作到最低。二是由于未来几年FTTx在全球的大规模普及,光通信行业将持续保持较高景气,光通信行业所需的光纤光缆将平稳增长,而制造光纤光缆的原材料光纤预制棒的需求也有保证。三是光纤预制棒的产能渐渐加快了向国内转移的趋势,未来公司的光纤预制棒除了满足自给之外,还可以适当外销。四是公司的光棒产品做到了3米,未来市场很有竞争力。(2)公司未来2年多个产品都将有比较好的发展公司多产品并进:一是光电复合低压光缆(OPLC)。今市场可能呈倍数级增长。二是海缆产品,江苏盐城等4个大型海上风力发电项目可能全面启动,由于每个项目都在2-3个亿的规模,因此,公司有望从中获得较多份额。三是公司的整合项目ODN产品,今年可能正式盈利。四是装备电缆,公司已经通过全球6家船级社的认证,可以为全球大多数造船厂提供产品。今日公司开发的额定电压20KV到35KV矿用拖曳软电缆生产完成首批订单,标志着我国煤矿行业使用的高端矿用电缆结束了完全依赖进口的历史五是集团下属北京子公司专做大飞机线束的,盈利能力较强。风险一是光纤光缆价格大幅低于目前正在执行的价格,二是由于财务压力持续过大,延缓光棒扩产以及ODN等项目的持续投入从而带来业绩的压力。

2023年电梯行业分析报告目录TOC\o"1-4"\h\z\u一、电梯行业的属性 41、全球主要电梯公司的市值与估值水平 42、电梯行业的安全感品牌属性——利润率的稳定性 6二、中国电梯企业未来十年的重大机遇和挑战 91、中外电梯市场集中度的差异以及对盈利能力的影响 102、电梯行业目前“中国特色”隐含的巨大长期风险 113、集中度提升与厂家维保的实现路径与催化剂 13(1)政府出台厂家认证更新和维保政策 14(2)政府推行强制保险 14(3)电梯老化 14(4)房价上升导致品牌电梯对于地产商的成本影响缩小 15三、电梯公司在中国市场的竞争战略与投资机会 151、日系电梯在中国领先欧美品牌的原因初探 15(1)文化差异——职业经理人制度的利弊 15①体现在合资对象的选择 16②体现在生产和销售方面 16(2)对中国市场的战略重视度——日系别无选择 172、民营品牌与合资品牌的定位差异、风险和估值 18(1)民营企业的优势 18①股权结构 18②营销手段灵活 18③区域性优势 18(2)民营企业需要面对的困难 19①技术积累 19②安全风险 19③品牌定位与安全 19④保有量与售后服务 19四、投资策略 201、中国电梯行业:长期有价值,投资正当时 202、选股逻辑:三个条件,两种风格 21一、电梯行业的属性研究海外电梯公司的估值,目的是研究其估值背后的盈利能力,以及盈利能力背后的行业规律与属性。1、全球主要电梯公司的市值与估值水平电梯是地产基建的派生需求,中国电梯市场第一品牌是上海三菱,其母公司上海机电过去一年的PE在10倍附近。估值隐含的假设是,电梯行业属夕阳行业。如果电梯行业在中国是夕阳行业,那么在保有量较高的欧美,电梯行业应该接近深夜。根据全球最大的电梯公司OTIS预测,2020-2021年几乎所有的新机销量来自于金砖四国,也意味着欧美市场的保有量已经接近饱和。全球市场份额来看,奥的斯、迅达和通力是最大的三家电梯公司,合计市场份额接近45%。我们很惊讶地发现,三家公司的市值合计接近人民币3600亿元。我们也一度怀疑,是否欧美电梯公司在金砖四国的市场份额很高,贡献了主要的利润和估值。但是:1、占全球新机2/3份额的中国,领先的独立品牌是三菱和日立;2、从主要欧美电梯公司2022年营收的地域分布来看,亚太区域只贡献1/4至1/3的收入,但却足以支撑其千亿市值。市盈率往往与行业长期成长空间挂钩,而欧美电梯企业市盈率普遍高于国内企业,而市净率超出更多。换言之,欧美三大电梯公司市值超过3600亿元,但是他们主要收入来自于比中国更“夕阳”的欧美市场。尽管这三大电梯公司在占全球2/3新机市场的中国并未取得领先地位,但是资本市场仍然给予了15~23倍的市盈率。2、电梯行业的安全感品牌属性——利润率的稳定性联合技术UTC是位列美国道琼斯30家成份股的多元化制造企业,旗下子公司包括开利空调、汉胜宇航、奥的斯电梯、P&W飞机发动机、西科斯基直升机公司、联合技术消防安防公司和联合技术动力公司(燃料电池)。如果按照A股流行的逻辑,无疑联合技术的军工、发动机、通用航空、燃料电池和安防都是高壁垒且性感的业务,只有电梯是大家心目中既缺乏壁垒又夕阳的板块。有趣的是,联合技术五大业务板块中,电梯却成为营业利润率最高的板块。为什么看似技术壁垒远低于其他业务的电梯板块,反而定价能力最强?只有少数产品客户在购买时,会把安全作为购买的前提要素——例如食品、药品等。用巴菲特的话来讲,消费者对于放进嘴里的东西特别慎重。如果客户关注安全感,价格不再成为品牌选择的最重要因素,品牌厂商可以通过定价获得超额收益。机械行业里,“安全感”成为购买关键要素的产品不多,主要是民航飞机和电梯。尽管民航业在大部分国家是资本杀手,但波音和空客垄断了全球民航客机的制造。我们认为安全感商品对行业属性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定价能力提升;行业集中度提升。如果客户重视安全感且无法通过直观感受判断产品的安全程度,往往可以推动品牌集中度的提升。但与食品不同,涉及安全感的电梯,由于购买者地产商与使用者购房人的分离,有品牌的电梯厂商定价能力和毛利率往往不如食品,但是仍然可以维持在较为合理的水平。尽管我们通过逻辑分析,可以得到电梯行业集中度高和利润稳定的判断,但是从实证角度观察中国电梯市场,尚未表现出海外市场的普遍规律。中国电梯行业将走向某些行业“劣币驱逐良币”的悲哀结局,还是走向符合产品自身属性和成熟国家普遍规律?我们倾向于乐观,原因将在后面展开讨论。电梯行业的“产品+服务”属性——收入结构的生命周期电梯与手机、自行车甚至挖掘机等其他制造业产品不同之处在于:消费者期望电梯的安全使用寿命与房屋的寿命(70年)接近;电梯故障会影响人身安全,起码造成巨大恐慌。因此,尽管大多数机械产品都有售后服务的概念,但是电梯的独特性在于——电梯售后维护保养和更新业务的规模,可以与新机销售媲美。海外四大电梯公司售后的维护保养和产品改造服务占收入的45-55%。欧美电梯公司的收入结构呈现了售前和售后的“产品+服务”特征,对于企业的盈利稳定性和估值都提供了重要的支撑。以奥的斯为例,2022年欧洲营建支出比07年下滑了接近19%,但是奥的斯欧洲的服务收入仍比07年保持正增长。根据欧洲电梯协会的估计,欧洲电梯目前70%梯龄超过10年,45%梯龄超过20年。欧洲人口密度较美国高,电梯占全球存量接近50%。存量大且梯龄老,是电梯服务市场壮大的必要条件。必须指出,中国目前的现状是大部分电梯由小型服务公司提供维保,电梯主机厂商及其经销商提供维保的比例远远低于国外的同行。如果只有新机制造并且只专注于国内市场,长期来看,中国机械行业大部分子行业都会随着城镇化速度放缓而见顶。如果能够实现“产品+服务”的双轮驱动模式,企业的成长周期就会大大地延展——电梯行业具有天然的属性,显然符合这一条件。二、中国电梯企业未来十年的重大机遇和挑战中国电梯格局未来十年,将继续“劣币驱逐良币”,还是回归全球电梯行业规律,实现品牌的集中、价格的回升和品牌厂商提供维保服务的趋势?我们相信,中国电梯行业的现状给社会和居民带来了极大的风险。随着制度带来的技术风险逐渐暴露,监管层的认识逐渐提高,电梯行业正处于变革的前夜。1、中外电梯市场集中度的差异以及对盈利能力的影响中国拥有电梯生产许可证的厂商接近500家,不过我们调研访谈的专家估计,剔除代工产生的重复统计等因素,估计实际品牌数约200家。表面上看,中国电梯新机市场的品牌集中度和全球差别并不显著。全球市场前8大厂商的市场份额约75%,而中国前8大厂商的市场份额约65%。但考虑到全世界大部分非领先企业生产的电梯都是在中国生产,中国和发达国家相比,市场集中度差异很大。中小品牌对领先品牌的负面影响关键不在量,而在于价格。我们可以通过中国市场电梯新机销量和金额的市场份额差异,以及营业利润率和ROE观察到这一现象。海外电梯利润率普遍比国内高,而净资产收益率的差距更为显著,我们分析的原因在于——由于维保业务属于轻资产模式,随着电梯企业维保业务收入占比的提高,电梯企业的ROE也会随之提升。2、电梯行业目前“中国特色”隐含的巨大长期风险从全球经验看,电梯行业集中度高,且售后服务主要由主流品牌厂商完成。而中国目前的情况与发达国家市场差异显著。我们认为“中国特色”已经给消费者和厂商造成巨大的风险,未来几年风险可能会逐步暴露。我们建议投资者看完我们的报告后,即使不认同我们的投资逻辑,起码在购房时切记关注电梯的品牌,因为涉及您和家人十年后的人身安全。在典型的成熟市场欧洲,约45%的电梯超过十年,20%超过20年。目前中国接近15%的电梯梯龄超过10年,预计2016年接近25%,并且该比例将持续上升。谁知道200多个品牌10年甚至20年后剩下多少个?如果某家厂商消失,备件和维保怎么办?太多的电梯品牌给购房者和我们整个社会带来的长期风险在于:十年或二十年后难以购买备件。电梯并不是完全标准化的产品,因而不同品牌的备件互换性低。电梯型号每年都在更新,有些厂商十年后消失了,幸存者中的部分厂商可能无力维持十年前型号备件的生产,甚至图纸已经丢失。部分中小厂商无力建立和长期维持服务网络。如果说新机生产具有规模效应,那么存量机器售后服务的规模效应可能更明显。我们估计前十大品牌以外的厂商,平均年销量只有1000多台,而厂家要长期维系全国服务网络,必须要很大的保有量做支撑。目前中国大部分电梯由第三方电梯维护公司提供维保服务,但是我们认为这一服务模式同样隐含了巨大风险:第三方服务公司技术专注程度不够。为了实现规模经济,第三方服务公司往往同时维护多品牌电梯,不利于专业能力的积累和风险的防范。第三方服务公司难以维持多品牌备件体系。第三方服务公司资质良莠不齐,人员流动性大,品质难以保持和监管。第三方服务公司规模小,承担赔偿能力弱。一旦出事故,往往迫使政府出于维稳需要而出面解决。如果未来中国推行强制保险,保险公司自然会逐步对于品牌厂商维保和第三方维保进行差异定价,削弱第三方服务公司目前的价格优势。3、集中度提升与厂家维保的实现路径与催化剂如前所述,我们认为中国电梯行业集中度较低导致了利润率较低,继而影响了资本市场的估值。中国空调行业07年之前四年与之后七年,年化内销增速恰好都是11%。但是07年之后市场集中度持续提升,格力电器的净利润率从06年的2.7%上升到13年的7.5%。我们认为电梯行业的集中度提升以及OEM(厂家提供维保),道路漫长但是方向确定。由于涉及人身安全并且风险会随着梯龄而增大,电梯集中度提升的必要性和紧迫度比家电更甚。我们估计中国电梯行业变革的路径和催化剂包括:(1)政府出台厂家认证更新和维保政策业内有传闻政府在酝酿未来只有厂家认证的服务商才能提供更新和维保。从政府角度,可以降低其自身承担的社会风险。但是目前的障碍是,中国维保市场的劣币驱逐良币,导致品牌厂商在维保服务市场份额极低,缺乏成熟的服务团队。因此,尽管“厂家认证维保”可以增加厂商的收入,但是厂商出于风险考虑,未必会积极推动此事。政府和厂商各有考虑,而住户作为沉默的大多数,又缺乏足够的知识和行动力。(2)政府推行强制保险如果推行强制保险,保险公司出于自身利益,自然会对原厂维保、原厂认证维保和无认证第三方维保进行差别化定价,从而提高原厂维保的价格竞争力。(3)电梯老化随着多品牌电梯老化,重大事故经过媒体传播改变消费者观念,推动政府立法;这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路径,但是风险是客观存在的。(4)房价上升导致品牌电梯对于地产商的成本影响缩小中国房地产市场的集中度低和拿地不规范,大量不考虑长期品牌的项目公司在市场上,也是电梯品牌集中度低的重要原因。不过我们注意到,大型地产公司早已高度重视电梯问题。例如中海地产与上海三菱,万科与广日电梯的合作。在中国,很多行业都出现了长期的劣币驱逐良币的过程。但是对于电梯这样一个涉及人身安全的产品,我们还是倾向于判断,未来十年可以象家电行业那样实现集中,象海外那样70%以上的电梯由厂商提供OEM维保和设备更新。从投资角度,这只是一种推测,需要观察和跟踪。三、电梯公司在中国市场的竞争战略与投资机会1、日系电梯在中国领先欧美品牌的原因初探欧美四大品牌包括奥的斯、迅达、通力和蒂森克虏伯,这也是全球四大电梯企业。日系的三菱和日立的全球市场份额均低于欧美四大品牌。然而,三菱和日立却成为中国市场的领导者。通过市场调研,我们初步认为,是软件而不是硬件,导致了两个体系在中国市场的差异。(1)文化差异——职业经理人制度的利弊我们访谈的数位电梯行业专家,均指出欧美品牌有着优秀的职业经理人,但是往往又无法摆脱对职业经理人的“短期业绩压力”。但是电梯的“安全感属性”,导致短期业绩与长期成长未必目标一致。这种行为特征,①体现在合资对象的选择欧美品牌不仅收购中国小品牌厂,还与不同的中方成立合资公司。这种广泛收购与合资策略有利于快速形成产能,但未必有利于品质管理和品牌定位;而三菱和日立在中国,均只选择了一家合作对象,且不管是上海机电还是广日集团,均有军工制造背景和多年的电梯研发制造经验。②体现在生产和销售方面欧美体系具有更进取的文化,其优势更多地体现在营销和管理方面。而日系重点在于研发和制造。以上海三菱为例,生产线工人收入长期高于同行,但是营销体系收入反而低于同行。两种体系各有利弊,但是需要强调,电梯是“安全感品牌”;中国电梯行业没有格力空调那样具有世界一流自主技术的企业。因此,电梯技术掌握在外方手里,所以客观地讲,中方的话语权都是有限的。但是对于电梯这种每年产量50万台的大宗机械行业,往往中国经理人更有能力理解中国市场的成功要素。我们观察到,上海三菱很早就消化了日方转移的技术,并且通过变频技术崛起。而广州日立的董事长潘总则在退休后被日方以“电梯行业最高薪的高管”,返聘为日立电梯中国公司的总裁,这在日系企业里极为少见。即使在欧美系电梯企业中,我们也观察到中方能力较强的西子奥的斯,在奥的斯中国四家企业中表现最突出。(2)对中国市场的战略重视度——日系别无选择没有一家跨国电梯企业会轻视中国市场,但是日系只有全力押注中国市场,才有生机和发展。由于电气技术的深厚积累,日本电梯企业的技术能力在80年代已经跻身全球一流。但是日系电梯企业错过了欧美城镇化的高峰,由于在欧美保有量太低,无法在营销和售后网络方面,在欧美与当地企业竞争。因此,中国成为日系企业唯一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