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莲说练习题用课件_第1页
爱莲说练习题用课件_第2页
爱莲说练习题用课件_第3页
爱莲说练习题用课件_第4页
爱莲说练习题用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用原文回答问题

⑴描写莲花高洁质朴的句子是:⑵全文的中心句是:⑶周敦颐《爱莲说》:咏莲名句:⑷公园花展,观赏牡丹的人总比观赏其它花的人多,用《爱莲说》中的话来说,就是:⑸表现主人不受世俗羁绊,对世俗生活厌弃的句子是:用原文回答问题⑴描写莲花高洁质朴的句子是:1用原文回答问题

⑴描写莲花高洁质朴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⑵全文的中心句是:莲,花之君子者也。⑶周敦颐《爱莲说》:咏莲名句: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⑷公园花展,观赏牡丹的人总比观赏其它花的人多,用《爱莲说》中的话来说,就是:牡丹之爱,宜乎众矣。⑸表现主人不受世俗羁绊,对世俗生活厌弃的句子是: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用原文回答问题⑴描写莲花高洁质朴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2用原文回答问题⑹描写莲美好形象的句子是:⑺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相对比,集中表现莲高洁品质,现在人们常用来比喻某些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而又洁自好的句子是:⑻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语句是:⑼最能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句子是(主旨句):⑽写君子行为方正,通达事理,不攀附权贵的句子是:用原文回答问题⑹描写莲美好形象的句子是:3用原文回答问题⑹描写莲美好形象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⑺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相对比,集中表现莲高洁品质,现在人们常用来比喻某些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而又洁自好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⑻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语句是:香远益清。⑼最能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句子是(主旨句):莲,花之君子者也。⑽写君子行为方正,通达事理,不攀附权贵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用原文回答问题⑹描写莲美好形象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4用原文回答问题⑾《爱莲说》中用来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傲的句子是:⑿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的句子是⒀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庄重而又令人敬佩的句子是,⒁人们甚爱牡丹的原因是:⒂同范仲淹〈岳阳楼记〉的“微斯人,吾谁与归”意境相同一句是:⒃鲁迅青年时期在〈莲蓬人〉中写道:扫除腻粉呈风骨,褪却红衣学淡妆‘。它的立意和语言受益于〈爱莲说〉中的名句是:⒄隐寓趋炎附势之风极盛的语句是:用原文回答问题⑾《爱莲说》中用来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5用原文回答问题⑾《爱莲说》中用来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傲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⑿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⒀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庄重而又令人敬佩的句子是,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⒁人们甚爱牡丹的原因是:牡丹,花之富贵者也⒂同范仲淹〈岳阳楼记〉的“微斯人,吾谁与归”意境相同一句是:莲之爱,同予者何人⒃鲁迅青年时期在〈莲蓬人〉中写道:扫除腻粉呈风骨,褪却红衣学淡妆‘。它的立意和语言受益于〈爱莲说〉中的名句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⒄隐寓趋炎附势之风极盛的语句是:牡丹之爱,宜乎众矣!用原文回答问题⑾《爱莲说》中用来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6问答题1、陶渊明为什么“独爱莲”?2、“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这句话揭示了什么问题?3、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并赋予了莲花哪些品格?4作者描写莲花,为什么要先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问答题1、陶渊明为什么“独爱莲”?7问答题1、陶渊明为什么“独爱莲”?答:因为菊花在秋天开放,不与百花争艳,是花中的隐士,而陶渊明也是一位隐士,菊与陶渊明的品格相似2、“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这句话揭示了什么问题?答:揭示了自唐朝以来,崇尚富贵,追名逐利的社会风气。3、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并赋予了莲花哪些品格?答:生长环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高洁,质朴,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形体姿态:“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正直,不攀附权贵香气:香远益清”——美名远扬风度气质:“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清高,志行廉洁,体态端庄,令人敬重而不敢轻侮4作者描写莲花,为什么要先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答:作者用”菊”和”牡丹”来作正衬和反衬,表达自己洁身自好,不摹名利的生活态度,含蓄而突出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问答题1、陶渊明为什么“独爱莲”?8问答题5、《爱莲说》一文运用借物喻人的写法,旨在托物言志。文中牡丹、莲花各比喻生活中的什么人?你怎样看待拜金主义者信奉“有钱能使鬼推磨”的“牡丹之爱”?6、为什么人们对“花”的爱好不同呢?两个“独”字,有什么作用?7、作者以物喻人,抒情言志。把菊花比作什么?作者对陶渊明的这种隐逸的生活态度是不是完全赞赏呢?他也愿意隐逸吗?作者更多的则流露出什么情感?问答题5、《爱莲说》一文运用借物喻人的写法,旨在托物言志。文95、《爱莲说》一文运用借物喻人的写法,旨在托物言志。文中牡丹、莲花各比喻生活中的什么人?你怎样看待拜金主义者信奉“有钱能使鬼推磨”的“牡丹之爱”?答:“牡丹”比喻富贵的人。“莲花”比喻品德高尚的人看法:对有些拜金主义者的贪图富贵追名逐利行为表示鄙夷和厌恶,他们的“有钱能使鬼推磨”是造成世风日衰的祸根,这种“牡丹之爱”要受到批评和否定。6、为什么人们对“花”的爱好不同呢?两个“独”字,有什么作用?答:喜爱哪一种花,表明人们的不同的思想感情和气节。两个“独”字,表现了作者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表明了自己不同于陶渊明的生活态度。7、作者以物喻人,抒情言志。把菊花比作什么?作者对陶渊明的这种隐逸的生活态度是不是完全赞赏呢?他也愿意隐逸吗?作者更多的则流露出什么情感?答:隐士。不愿意,因为作者赞赏的只是陶渊明这种不苟同于世俗的人格,而对于他的隐逸却不赞赏,“惋惜”5、《爱莲说》一文运用借物喻人的写法,旨在托物言志。文中牡丹10问答题8、请用自己的话概括莲“不染”“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亭亭净植”“不可亵玩”的特征所代表的可贵品质。9、本文所用的修辞有:表达方式有:表现手法有:10、下面这段话蕴含了君子哪些品质?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问答题8、请用自己的话概括莲“不染”“不妖”“中通外直”“不11问答题8、请用自己的话概括莲“不染”“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亭亭净植”“不可亵玩”的特征所代表的可贵品质。*莲花代表的可品质是:质朴、高洁,胸怀豁达,品行无邪;不拘繁文苟礼,美德广布四方,独立自主,威严不可亵渎。9、本文所用的修辞有:排比、设问、比喻

表达方式有:记叙、描写

表现手法有:象征、衬托本文运用了衬托的手法,用菊正衬莲,用牡丹反衬莲。文章的最后一段运用了多种句式:分别有感叹句(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设问句(莲之爱,同予者何人?)陈述句(牡丹之爱,宜乎众矣。)10、下面这段话蕴含了君子哪些品质?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既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也不孤高自许;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志洁行廉,仪态端庄,令人敬重而不敢轻侮。(意思对即可)问答题8、请用自己的话概括莲“不染”“不妖”“中通外直”“不12问答题11、从作者对莲的赞美来看,这种“君子”应具备怎样的品格?12、“莲之爱,同予者何人”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予独爱莲”的“独”字表现了作者什么态度?13、你怎样理解“莲之爱,同予者何人”?14、“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问答题11、从作者对莲的赞美来看,这种“君子”应具备怎样的品13问答题11、从作者对莲的赞美来看,这种“君子”应具备怎样的品格?答:鄙弃贪图富贵,追求名利的世风;洁身自好,保持坚贞气节和高尚的品德。12、“莲之爱,同予者何人”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予独爱莲”的“独”字表现了作者什么态度?答:表达了作者知音甚少的无限感慨独字表现了作者遗世独立,决不随波逐流。13、你怎样理解“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答:这是一个反问句。一方面照应上文“予独爱莲”,另一方面也透露出对人生世事的感叹,慨叹当时与作者志同道合的人少,能做到品行高洁的人少。14、“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答:这个感叹句,是作者对那时一些士大夫追求名利,求取富贵的处世态度的强烈讽刺。

问答题11、从作者对莲的赞美来看,这种“君子”应具备怎样的品14问答题15、作者对这三种花的态度又是怎样的呢?16、请为第2段文字作个评注。17、“菊之爱,陶后鲜有闻”,从这句话能看出什么问题?18本文的语言运用上有何特色?这样有什么好处?问答题15、作者对这三种花的态度又是怎样的呢?15问答题15、作者对这三种花的态度又是怎样的呢?答:叹惋菊花,为了洁身自好而逃避现实,超然物外,处世态度未免有些消极。鄙薄牡丹:追名逐利,攀附富贵,未免有些庸俗。赞美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立身污浊尘世却能永葆高洁本色,十分难得。16、请为第2段文字作个评注。答:作者将菊花、牡丹和莲花一一人格化,赋予他们不同的道德情操,借花喻人,通过人们对这三种花的不同态度,讥讽了崇尚富贵、追名逐利的社会风气。展现了作者品性的高洁。17、“菊之爱,陶后鲜有闻”,从这句话能看出什么问题?答:揭示了陶渊明以后的社会风气,对社会不满的隐士少了,与世同流合污的人多了。18本文的语言运用上有何特色?这样有什么好处?答:骈散结合.使人读起来铿锵有力,顿挫有致.问答题15、作者对这三种花的态度又是怎样的呢?16拓展延伸发挥题

1、短文赞扬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高贵品质,实则是作者思想情怀的抒发,可现实生活中,有人却认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对这两种观点,你是怎样看待的?请简述理由。2、你喜欢哪种花?请简要说明喜欢的原因。3、在我们中学生中,”出淤泥而不染”的学生太少,而随波逐流的人太多,即不明辨是非,跟着厌学,淘气打仗的同学厮混在一起,不是喝酒抽烟,就是惹是生非,你如何看待这种现象?谈出你的想法.4作者认为“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你同意作者的观点吗?说说理由。拓展延伸发挥题1、短文赞扬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高贵品质,17拓展延伸发挥题

1、短文赞扬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高贵品质,实则是作者思想情怀的抒发,可现实生活中,有人却认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对这两种观点,你是怎样看待的?请简述理由。*略(提示:针对某一种观点或将两者结合起来谈均可,但必须扣住“人与环境”的关系)2、你喜欢哪种花?请简要说明喜欢的原因。答: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为历代文人所喜爱;梅花,你傲立雪中的高洁,坚忍不拔的毅力,卓尔不群的品格,深深的感动着我,激励着我.3、在我们中学生中,”出淤泥而不染”的学生太少,而随波逐流的人太多,即不明辨是非,跟着厌学,淘气打仗的同学厮混在一起,不是喝酒抽烟,就是惹是生非,你如何看待这种现象?谈出你的想法.答:中学生应该珍惜易逝的青春年华,努力学习,不要为将来的遗憾而饮恨终身.4作者认为“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你同意作者的观点吗?说说理由。答:不同意,我认为牡丹才是花中君子,它不为恶势力屈服,虽遭贬,仍不改其志,按照自身的规律开花,赢得花中美誉。拓展延伸发挥题1、短文赞扬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高贵品质,18拓展延伸发挥题5同学们,我们学完了课文后有哪些收获呢?6《爱莲说》中渗透着几种人生观?结合现实生活,谈谈你的人生观。7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常用来比喻什么现象?请你结合实际就”染”与不染问题从正反两方面联系现实生活举例,谈谈感受.8用”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来鞭策自己,谈谈做人的道理?拓展延伸发挥题5同学们,我们学完了课文后有哪些收获呢?19拓展延伸发挥题5同学们,我们学完了课文后有哪些收获呢?答:从中我们懂得了莲花高洁脱俗、正直纯真的品格。写作上明白了作者托莲花抒情言志的写法。此外,这篇文章比喻、拟人、排比修辞手法的运用,衬托、对比手法的运用,陈述、疑问、感叹句式的变化,记叙、议论、抒情的有机结合,文字的洗练而又一字不可易等,都值得我们借鉴。6《爱莲说》中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