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电工地试验室运行管理与检测技术课件_第1页
水电工地试验室运行管理与检测技术课件_第2页
水电工地试验室运行管理与检测技术课件_第3页
水电工地试验室运行管理与检测技术课件_第4页
水电工地试验室运行管理与检测技术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水电工地试验室运行管理与检测技术中国电建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二○一七年七月二十日宣讲人:唐芸中国电建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宣讲人:唐芸水电工地试验检测的必要性及重要性试验室的组建人员管理设备管理环境管理检测技术管理样品管理档案管理外委管理小宗材料检测规范宣贯水电工地试验检测的必要性及重要性一、水电工地试验检测的必要性及重要性开展试验检测是水电工程建设全过程控制原材料质量品质、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评判的重要基础数据来源,是工程建设质量保证体系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为了保证评判结果的及时性,试验检测试验室一般均要求承建在工程现场,对此水电工地试验室规范及管理运行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工程质量和工程建设的安全。一般来讲试验检测仅对来样负责,但水电工程试验检测应建立对工程质量安全负责的全局理念,水电工程建设用的混凝土骨料产地、母岩品种的多样性,以及形成的最终产品运行期外界条件特殊性。一、水电工地试验检测的必要性及重要性开展试验检测是二、工地试验室的组建(1)试验室建设试验室建设应选择具有良好通风和采光条件的位置,其周边场所、交通通道均应硬化。工地试验室用房结构设计应考虑空间跨度以及各种恶劣气候的影响;周边排污排水设施应完善;合理根据本项目的工程内容设置办公区域和功能区域,办公区域包括办公室和资料室,功能区域包括土工室、骨料室、胶凝材料室、混凝土成型室、养护室、力学室、样品室等;工地试验室要布局合理,试验检测仪器设备要摆放科学。二、工地试验室的组建(1)试验室建设二、工地试验室的组建(2)完善组织机构工地试验室必须完善组织机构,设立试验室负责人岗位、试验工程师岗位、试验员岗位、资料管理员岗位、设备管理员岗位及试验辅助人员岗位,机构框图应上墙。试验检测人员应持证上岗,专业配置合理,能涵盖本工程涉及专业范围和内容。二、工地试验室的组建(2)完善组织机构(3)管理体系的建设根据母体检测机构的质量体系,结合工程特点,编制简洁、适用、针对性和操作性强的质量体系文件及各项管理制度。管理制度一般包括试验室工作职责、主要岗位人员职责、试验检测工作制度、人员管理制度、仪器设备管理制度、样品管理制度、档案管理制度、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工作环境管理制度等。工地试验室所有检测人员应根据质量体系文件、管理制度以及标准规范的宣贯学习,形成完整的学习记录并归档。二、工地试验室的组建(3)管理体系的建设二、工地试验室的组建二、工地试验室的组建(4)获得授权水电工地试验检测室建设完成后。应向母体检测机构提出授权申请,母体检测机构对人员、设备、环境及体系建设核定后给工地试验室设立授权,授权负责人职称和工作经验应满足工程合同要求,并属于母体检测机构体系的授权签字人。在上报建设单位审核同意后,即可在授权范围内开展相应参数的试验检测工作。二、工地试验室的组建(4)获得授权三、人员管理1、工地试验室应设置检测工程师、检测员、资料管理员、设备管理员以及辅助人员岗位,人员数量和资质应满足主管机构的要求。工地试验室应根据人员持证情况、专业范围、技术特长等划分人员具体岗位,建立试验室负责人及检测人员岗位制度,并定期开展技术培训工作。三、人员管理人员培训人员培训包括岗前培训、岗位培训、待岗培训、适时培训。培训内容应包括认证认可基本知识、检测标准知识、管理体系文件、抽样方法、检测新技术新方法、不确定度评定、数据处理、计算机操作、职业道德规范等各岗位所需的应知应会的培训。

检测人员经培训考核合格后,由培训考核部门发相应上岗证。

三、人员管理人员培训三、人员管理人员的能力保证上岗要求:各岗位人员必须具备满足其岗位所需的专业管理能力和/或技术能力和相应的资格,并进行相应的资格确认,合格后才能上岗。新进人员或转岗人员,需进行上岗考核(包括基本理论、基本操作技能和实际样品分析的考核),考核合格并经资格确认后,方能独立从事检测工作。对所有操作专门设备、从事抽样、检测以及评价结果和批准、签发检测报告的人员及其他关键岗位人员,应按规定经确认资格后方能上岗,确保其具有相应的工作能力。

对从事特定岗位的工作人员,应按要求进行相应的教育、培训和技能考核资格满足要求方能上岗。三、人员管理人员的能力保证三、人员管理三、人员管理2、检测人员不得同时受聘于两家以上检测机构,工地试验室应严格执行考勤制度,工地试验室应保持检测人员相对稳定。3、工地试验室检测人员档案应按一人一档建立,内容包括:学历证、职称证、检测资格证及劳务合同(或协议)等。三、人员管理2、检测人员不得同时受聘于两家以上检测机四、设备管理1、工地试验室应编制仪器设备的检定、校准(含自校)计划及台账。按期进行检定、校准,其周期不得超过规定时限,检定、校准结果应溯源到国家计量基准。2、检定周期内仪器设备如存在修理、搬运等情况,须重新进行检定、校准,合格后方可使用。3、自校过程中应采用有证标准物质或有溯源到国家计量基准标识的相关设备仪器进行。四、设备管理1、工地试验室应编制仪器设备的检定、校准(含自校四、设备管理4、仪器设备档案应按一机一档建立,设备档案应包括:设备台帐、说明书、出厂合格证、入场以来历次检校证书或记录、检校合格确认表、维护保养记录、设备使用记录等。四、设备管理4、仪器设备档案应按一机一档建立,设备档案应包括

5、设备标识所有在用仪器设备应用“三色标识”

表明其受控及校准状态。所有在用仪器设备均指定专人负责管理,仪器设备由所在试验室指定责任人。仪器设备责任人应定期组织对仪器设备进行维护、保养、通电、除尘;及时更换仪器设备标识、检查仪器设备运行记录。一旦发现仪器设备过载或处置不当、给出可疑结果、已显示出缺陷、超出规定限制、误用、损坏等故障应立即停止使用,贴上停用标签,并尽可能给予隔离以防误用。四、设备管理5、设备标识四、设备管理五、环境管理1、试验室的检测环境控制主要为试验环境的温湿度要求和养护环境的温湿度要求,包括胶凝材料试验室、混凝土成型室、力学室、养护室等,各试验室的面积和温湿度应满足规范要求,有温湿度要求的试验室应配置空调和加湿器等,并配置干湿温度计。2、试验室应保持卫生整洁,工地试验室环境条件应明确责任人进行日常维护。检测人员应对检测环境按要求进行监测并记录。3、工地试验室应配置灭火器,合理分布在各试验室。工地试验室应经常对灭火器等消防设备进行检查。五、环境管理1、试验室的检测环境控制主要为试验环境的温湿度要实验室应确保其环境条件不会使结果无效,或对所要求的测量质量产生不良影响。在固定设施以外的场所进行抽样、检测时,应特别注意。相关的规范、方法和程序有要求,或对结果的质量有影响时,实验室应监测、控制和记录环境条件,当环境条件危及到检测结果时,应停止检测。应将不相容活动的相邻区域进行有效隔离,采取措施防止交叉污染。(如天平间与成型间隔离)应对影响检测质量的区域的进入和使用加以控制,确定控制范围。五、环境管理实验室应确保其环境条件不会使结果无效,或对所要求的测量质量产各工作间均应有完善的上下水设施,与排污设施相连接,化学检测组应做好通风措施,防止有毒气体危害人体健康。五、环境管理各工作间均应有完善的上下水设施,与排污设施相连接,化试验检测环境温度(℃)湿度试验间胶凝材料试验间20±2≥50%水泥比表面积试验间—≤50%混凝土拌和间和带模养护间20±5—外加剂检验混凝土拌和20±3—砂料表观密度和吸水率20±540%~70%养护间水泥湿气养护箱20±1≥90%水泥胶砂养护池20±1—混凝土养护间20±3>95%五、环境管理试验检测环境温度湿度试验间胶凝材料试验间20±2≥50%水泥六、检测技术管理

1、试验室在检测过程中所采用的方法标准、试验规程及判定依据的准确性,直接影响检测数据的适用性。每个试验检测参数,从取样、试验到评定及出具报告,都必须严格执行实时的效的检测规程和技术标准要求。2、工地试验室必须对标准、规程规范、设计文件等技术文件进行严格管理,并经常与母体试验室联系,及时更新检技术标准,组织新标准的宣贯,做好宣贯记录,并回收旧标准。

六、检测技术管理1、试验室在检测过程中所采用的方法标准六、检测技术管理

3、工地试验室应注意引用标准的准确性,清楚标准引用的优先等级、基本原理、检测要求等内容,并能做出准确的判断。

标准引用的优先等级一般是:A、行业标准;B、国家标准;C、相近行业的行业标准。

六、检测技术管理3、工地试验室应注意引用标准的准确性,七、样品管理

1、样品管理制度应包含样品的接受、标识、流转、储存、留样及处置等内容。样品应设专人管理。

2、工地试验室在收到通知后应及时对材料进行取样,取样方法应符合相关规范要求,取样数量应满足试验需要并有取样记录,同时按要求留样,应建立统一的样品编号规定并按规定对样品进行编号,样品标识应清晰、准确地标明样品名称、规格型号、样品编号及状态(待检、在检、检毕以及留存),同时应建立样品台帐(含留样台帐)等。七、样品管理1、样品管理制度应包含七、样品管理

3、所有样品均要分类存放,做好标记,以确保不同单位的样品不得混淆,已检样品与未检样品不得混淆。样品的保存环境应满足规范要求,保证样品不得变质、损坏、降低或丧失其原有性能。检测结束后,需留样的样品(如水泥等)交保管人妥善留样,并做好留样和销样记录。七、样品管理3、所有样品均要分类存放,做好标记,抽样要确保抽样的代表性,检测试验结果的科学、公正。采样人员负责记录采样的过程、样品状态,做好样品标识和样品运输过程中的保护。七、样品管理抽样七、样品管理样品接收时,样品管理员应对样品及所附资料的完整性、适宜性进行检查验收,记录样品状态并按委托单的要求填写完整的相关信息。在对接收的样品是否适合于检测,有任何疑问或对委托方的检测要求不明确,或有其它异常情况时(包括包装和封签),应与委托方联系,取得进一步说明并采取相应措施。样品管理员接收样品后,应及时对样品进行唯一性进行标识,样品的唯一性标识系统由检测委托单编号和样品编号共同构成。七、样品管理样品接收时,样品管理员应对样品及所附资料的完整性、适样品存放区应按照有关技术标准、规范的要求,正确存储样品。当需要被存放或在规定的环境条件下或养护时,应配备必要设施,并做好环境条件的监控记录,以保证所有样品能满足要求。样品存放期,应有明显的标识。对需保留的样品,由样品管理员作留样保管,并依据有关技术标准规范规定确定样品保存时间,确保样品在保存期内不变质、不丢失、不损坏、不混淆;以便能再次重复使用。检验完毕的样品和留存的副样保存期到后,可按相关规定进行处理。处理人员认真填写“样品处理审批表”,有关人员签名。七、样品管理样品存放区应按照有关技术标准、规范的要求,正确存储样品。当需样品留样及期限对于水泥、粉煤灰等样品,试验室和委托方共同抽取封存样,当场封存,并由业务受理员和委托方在封条上签字,贴上封条,并按如下规定保存:水泥、粉煤灰为收样日起3个月,速凝剂为收样日起5个月,减水剂、膨胀剂为收样日起6个月;对于破损检验的样品,如报告发出之后7日内委托方没有质疑,根据委托方要求进行处理。样品保护

A、样品在受检时,未经试验室主要负责人员同意,委托方不得与其试验检测操作人员接触或进入工作间。

B、外单位人员未经允许不得进入样品间。七、样品管理样品留样及期限样品保护七、样品管理八、档案管理

1、文件资料的管理应安排具的档案管理资质的专人负责。2、工地试验室档案资料主要包括:质量体系文件、规程规范及设计技术要求文件、往来收发文、仪器设备档案、取样记录及台账、试验检测台账、不合格记录及台账、试验原始记录和检测报告、试验检测月报及年报、专题报告、电子档案、影像档案及业主方要求的相关资料。3、按合同要求及时对相关档案提交主管机构档案室验收。八、档案管理1、文件资料的管理应安排具的档案管理资质的专人九、外委管理材料应严格执行“先检后用”的原则,对现场检测不了的材料,应及时进行外委检测,按照外委试验管理制度实施,收集检测机构能力证明,建立外委试验台账,定期检查外委的试验参数和频次是否与检测计划一致,确保用于工程的材料是合格品。九、外委管理材料应严格执行“先检后用”的原则,对现场检测不小宗材料检测技术规范宣贯小宗材料检测技术规范宣贯

1、钢绞线标准:《水电水利工程预应力锚索施工规范》(DL/T5083-2010)(1)取样A、从外观检验合格的钢绞线中取试件。一般钢绞线批量在60t以下的,随机选取3盘取3根试件组成1个试验组;60t以上批量的,按60t一组组成试验组,不足60t的按60t计。设计另有规定的应按设计要求执行。B、试件制取时应从所选钢绞线盘内先截去500mm,再根据试验条件截取900mm~1200mm(测试标距为610mm)。C、每根试件两端均应用胶布贴裹编号,注明钢绞线生产日期、盘号、试件编号等,送检前避免损坏。十、小宗材料检测技术规范宣贯1、钢绞线十、小宗材料检测技术规范宣贯(2)检验A、进场钢绞线的外观应按下列要求进行检验:外包装完整,表面无油渍、锈蚀、毛刺、损伤;直径偏差±0.15mm;标准型钢绞线捻距为直径的12~16倍,模拉型钢绞线捻趾为直径的14~18倍;伸直性能良好、无散头;涂层钢绞线的PE护层无损伤。外观检验合格后方能入库,并作详细记录。B、供货商(厂家)应提供每盘(捆)钢绞线的材质证明书、产品合格证、试验检验报告。C、钢绞线力学性能试验项目应包括:抗拉强度、屈服强度、伸长率、松弛性能、弹性模量,松弛性能、弹性模量检验应由厂家进行,其检验成果随货提供,抗拉强度、屈服强度、伸长率应由工程承包单位进行检验。十、小宗材料检测技术规范宣贯(2)检验十、小宗材料检测技术规范宣贯(3)判定规则钢绞线的力学性能应符合GB/T5224的规定。A、3根试件中,如有1根试件的主要力学指标不合格,则该试件所取的钢绞线盘判为不合格。再随机扩大为6根试件重做试验,如再有1根不合格,则该批60t组的钢绞线判为不合格。B、如试件在夹头内或距钳口两倍钢绞线公称直径内断裂而达不到标准性能要求时,则判为试验无效,须重做试验。十、小宗材料检测技术规范宣贯(3)判定规则十、小宗材料检测技术规范宣贯2、锚具标准:《水电水利工程预应力锚索施工规范》(DL/T5083-2010)(1)锚具进场要求A、锚具除应满足静载锚固性能外,供货商应提供锚具通过200万次疲劳性能试验、50次周期荷载试验的近期资料。厂家应提供压力分散型锚索的承载板、P型挤压锚的产品合格证。B、锚具的力学性能及几何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锚具进场需有产品合格证及试验检验报告,其质量应符合GB/T14370的有关规定。十、小宗材料检测技术规范宣贯2、锚具十、小宗材料检测技术规范宣贯(2)进场锚具取样及检验A、外观检验:应从每批锚具中随机抽取10%,且不应少于10套,少于10套者应全部检验,并做锚具外观和结构主端部、锚具与张拉机具的匹配尺寸及表面检查,合格者方可投入使用。B、硬度检查:应从锚具总量中随机抽取5%,且锚板不应少于5件,夹片不应少于5副,按厂家提供的硬度范围进行测试,合格者方可投入使用。十、小宗材料检测技术规范宣贯(2)进场锚具取样及检验十、小宗材料检测技术规范宣贯(3)判定规则当所有被检验的锚板和夹片的硬度值均合格时,判定该批锚板和夹片为合格品。如有一件不合格,则需取双倍数量重做检验,如仍有一件不合格,则应对该批锚板、夹片进行逐件检验,合格者方可入库使用。十、小宗材料检测技术规范宣贯(3)判定规则十、小宗材料检测技术规范宣贯3、钢纤维标准:《钢纤维混凝土》(JG/T472-2015)(1)取样以每5t或小于5t的一次供货作为一个批。钢纤维的进场质量检验批量,可根据使用量适当增大,但同工程的同品种和同规格钢纤维最大检验批量不应该超过20t。不同批次或非连续供应的不足一个检验批量的钢纤维应作为一个检验批。每批次检验一次。(2)检测项目钢纤维的长度和直径允许偏差、表面形状、杂质含量、弯折性能、抗拉强度。十、小宗材料检测技术规范宣贯3、钢纤维十、小宗材料检测技术规范宣贯(3)判定规则①钢纤维各项检验指标均满足以下规定时为合格。A、钢纤维的检测参数应符合JG/T472-2015的相关规定。B、钢纤维的长度和直径允许偏差合格率不应低于90%,同时其平均值应满足偏差的要求;C、受检钢纤维表面形状和弯折性能的合格率,不应低于90%;D、受检钢纤维中的杂质含量不应超过受检钢纤维总重量的1%;②钢纤维任一项检验结果不符合①中相应规定时,应对该项不合格产品在同一批次产品中取双倍样本进行复检。复检仍不合格时,则该批产品为不合格。十、小宗材料检测技术规范宣贯(3)判定规则十、小宗材料检测技术规范宣贯4、聚丙烯纤维标准:《水泥混凝土和砂浆用合成纤维》(GB/T21120-2007)(1)取样生产厂应根据材料、用途、规格等,将产品组批。每批为50t,不足50t也按一个批次计。以批为单位,每批随机抽取纤维5kg。每批取得的试样应分为两等份,一份按规定的项目进行试验。另一份要密封保存半年,以备有疑间时提交复验或仲裁。十、小宗材料检测技术规范宣贯4、聚丙烯纤维十、小宗材料检测技术规范宣贯(2)检验出厂检验:合成纤维的性能指标(断裂强度、初始模量、断裂伸长率、耐碱性能)。型式检验:A、尺寸(公称长度和当量直径偏差);B、合成纤维的性能指标;C、掺合成纤维水泥混凝土砂浆性能指标(分散性相对误差、混凝土和砂浆裂缝降低系数、混凝土抗压强度比、砂浆抗压强度比、混凝土渗透高度比、砂浆渗水压力比、韧性指数、抗冲击次数比)。十、小宗材料检测技术规范宣贯(2)检验十、小宗材料检测技术规范宣贯(3)判定规则产品经检验,合成纤维的尺寸、性能指标以及掺合成纤维的新拌和硬化混凝土的各项性能符合标准GB/T21120-2007要求,则判定该批合成纤维合格,如不符合上述要求时,则判该批合成纤维不合格。十、小宗材料检测技术规范宣贯(3)判定规则十、小宗材料检测技术规范宣贯5、复合土工膜标准:《土工合成材料非织造布复合土工膜》

(GB/T17642-2008)(1)取样同一品种、同一规格的产品作为检验批。一批的卷数≤50卷,批样的最少卷数为2卷;一批的卷数≥51卷,批样的最少卷数为3卷。十、小宗材料检测技术规范宣贯5、复合土工膜十、小宗材料检测技术规范宣贯(2)检验①内在质量A、基本项:纵横向断裂强度(考核项)、纵横向标准强度对应伸长率(考核项)、CBR顶破强力(考核项)、纵横向撕破强力(考核项)、耐静水压(考核项)、剥离强度(考核项)、垂直渗透系数(考核项)、幅面偏差(考察项);B、选择项:动态穿透、刺破强力、平面内水流量、摩擦系数、抗紫外线性能、耐酸碱性能、抗氧化性能、蠕变性能、拼接强度、抗磨损性能、定负荷伸长率、定伸长负荷和断裂伸长率等。②外观质量外观疵点分为轻缺陷和重缺陷,每种产品不允许出现重缺陷,轻缺陷每200m2不应超过5个。十、小宗材料检测技术规范宣贯(2)检验十、小宗材料检测技术规范宣贯(3)判定规则A、内在质量:符合GB/T17642-2008要求,则内在质量合格。B、外在质量:外观质量检验按GB/T17642对批样的每卷产品进行评定,如果所有卷均符合标准,则为外观质量合格。如出现不合格卷时,则该批中按规定重新取样进行复验。若复验卷均符合标准要求,则该批产品外观质量合格;如果复验结果仍有不合格卷,则该批产品质量不合格。C、按A和B判定均为合格,则该批产品合格。十、小宗材料检测技术规范宣贯(3)判定规则十、小宗材料检测技术规范宣贯6、土工布标准:《土工合成材料长丝纺粘针刺非织造土工布》(GB/T17639-2008)(1)取样同一品种、同一规格的产品作为检验批。一批的卷数≤50卷,批样的最少卷数为2卷;一批的卷数≥51卷,批样的最少卷数为3卷。十、小宗材料检测技术规范宣贯6、土工布十、小宗材料检测技术规范宣贯(2)检验①内在质量A、基本项:纵横向断裂强度(考核项)、纵横向标准强度对应伸长率(考核项)、CBR顶破强力(考核项)、纵横向撕破强力(考核项)、等效孔径O90(O95)(考核项)、垂直渗透系数(考核项)、厚度(考核项)、幅面偏差(参考项)、单位面积质量偏差(参考项);B、选择项:动态穿透、刺破强力、纵横向强力比、平面内水流量、湿筛孔径、摩擦系数、抗紫外线性能、抗酸碱性能、抗氧化性能、抗磨损性能、蠕变性能、拼接强度、定负荷伸长率、定伸长负荷和断裂伸长率等。选择项的标准值由供需合同规定。②外观质量外观疵点分轻缺陷和重缺陷,每种产品不允许出现重缺陷,轻缺陷每200m2不应超过5个。十、小宗材料检测技术规范宣贯(2)检验十、小宗材料检测技术规范宣贯(3)判定规则A、内在质量:符合GB/T17639要求,则内在质量合格。B、外在质量:外观质量检验按GB/T17639对批样的每卷产品进行评定,如果所有卷均符合标准,则为外观质量合格。如出现不合格卷时,则该批中按规定重新取样进行复验。若复验卷均符合标准要求,则该批产品外观质量合格;如果复验结果仍有不合格卷,则该批产品质量不合格。C、按A和B判定均为合格,则该批产品合格。十、小宗材料检测技术规范宣贯(3)判定规则十、小宗材料检测技术规范宣贯7、精轧螺纹钢标准:《预应力混凝土用螺纹钢筋》(GB/T20065-2006)(1)取样钢筋应按批进行检查和验收,每批应由同一炉罐号、同一规格、同一交货状态的钢筋组成。对每批重量大于60t的钢筋,超过60t的部分,每增加40t,增加一个拉伸试样。(2)检验钢筋的检查和验收由供方进行,需方有权进行检验。检验项目:化学成分、拉伸、松弛、疲劳、表面、重量偏差。(3)复验与判定钢筋的复验与判定应符合GB/T17505的规定。十、小宗材料检测技术规范宣贯7、精轧螺纹钢十、小宗材料检测技术规范宣贯8、铜止水标准:《铜及铜合金带材》(GB/T2059-2008)(1)取样带材应成批提交验收,每批应由同一牌号、状态和规格组成。每批重量应不大于3500kg(如该批为同一熔次,则批重可不大于6000kg)。检验项目取样规定化学成分供方1个试样/熔次,需方1个试样/批外形尺寸逐卷检查拉伸性能任取2卷/批,沿轧制方向任取1个试样/卷硬度试验任取2卷/批,1个试样/卷弯曲试验任取2卷/批,1个试样/卷电性能任取2卷/批,1个试样/卷晶粒度任取2卷/批,1个试样/卷表面质量逐卷检查十、小宗材料检测技术规范宣贯8、铜止水检验项目取样规定化学成分供方1个试样/熔(2)检验A、带材应由供方技术监督部门进行检验,保证产品质量符合本标准(或订货合同)的规定,并填写质量证明书;需方对收到的产品按本标准(或订货合同)的规定进行复验。B、每批带材应进行化学成分、外形尺寸、力学性能(拉伸试验或硬度试验)及表面质量的检验。如有要求,还应进行弯曲试验、电性能及晶粒度的检验。十、小宗材料检测技术规范宣贯(2)检验十、小宗材料检测技术规范宣贯(3)判定规则A、化学成分不合格时,判该批带材不合格。B、带材的外形尺寸偏差和表面质量不合格时,判该卷不合格。C、当力学性能、弯曲试验、电性能和晶粒度的试验结果中有试样不合格时,应从该批带材(包括原检验不合格的那卷带材)中另取双倍数量的试样进行重复试验,重复试验结果全部合格,则判整批产品合格。若重复试验结果仍有试样不合格,则判该批带材不合格,或由供方逐卷检验,合格者交货。十、小宗材料检测技术规范宣贯(3)判定规则十、小宗材料检测技术规范宣贯9、塑料波纹管标准:《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用塑料波纹管》(JT/T529-2016)(1)取样产品以批为单位进行验收,同一配方、同一生产工艺、同设备稳定连续生产的一定数量的产品为一批,每批数量不超过10000m。外观质量检测时每次抽取5根进行检测。十、小宗材料检测技术规范宣贯9、塑料波纹管十、小宗材料检测技术规范宣贯(2)检验塑料波纹管需经生产厂质量检验部门检验合格,并附有合格证,方可出厂。波纹管管节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项目包括:(1)外观;(2)规格(内径、壁厚);(3)灰分;(4)氧化诱导时间;(5)抗老化性;(6)环刚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