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宁县无公害茶叶生产技术_第1页
昌宁县无公害茶叶生产技术_第2页
昌宁县无公害茶叶生产技术_第3页
昌宁县无公害茶叶生产技术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昌宁县无公害茶叶生产技术

茶叶是云南省保山市昌宁县的一个支柱产业。为了加快茶叶的普及,提高昌宁县茶叶的质量,增加茶叶收入,本文从茶叶安全的概念出发,揭示了茶叶安全生产的技术水平,如茶园的区位条件和规划、茶馆肥料和水分管理、茶馆疾病和草害的综合防治等。旨在为昌宁县无公害茶的生产提供依据。昌宁县是镶嵌在祖国西南边陲澜沧江畔的一个山区农业县,素有茶乡之誉。昌宁种茶历史悠久,据记载,明洪武年间我县右文碧云寺的碧云仙茶种植长势好,产品作贡品上奉朝廷,其中形似仙桃、上官爱不释手。1974年昌宁县就被列为全国茶叶百强县之一。2011年被评为全国十大生态产茶县、全国重点产茶县。到2012年底,昌宁县茶地总面积1.7万公顷,毛茶总产量1542.45万千克,茶叶工农业总产值7.52亿元。其中经认定的无公害茶园面积0.91万公顷,占总面积的54.78%。随着人们对营养保健和食品安全意识的增强,国内外市场要求生产无害化食品呼声愈来愈高。因此,加快开发生产无害化茶叶,降低有害物质的污染,提高茶叶产品卫生质量,是保障人们消费安全、开拓市场营销空间的需要,也是昌宁县茶叶产业发展、提升昌宁县茶叶质量、增加茶农收入的有效途径,并能为进一步扩大昌宁县有机茶生产基地开发打好基础。现因地制宜,对昌宁县无公害茶的生产技术作以探讨,为无公害茶的生产提供依据。1病料中病料的定义,为茶叶相关产品的质量指标提供了技术依据2001年9月农业部发布了《无公害的行业标准》及生产技术规程。其中无公害食品茶叶标准由四部分组成:(1)NY5020-2001无公害食品茶叶产地环境条件;(2)NY/T5018-2001无公害食品茶叶生产技术规程;(3)NY/T5019-2001无公害食品茶叶加工技术规程;布实施了无公害茶地方标准,从而为无公害茶叶产业发展提供了技术依据。无公害茶叶定义如下:是指在无公害生产环境条件下,按特定的生产操作规程生产,成品茶的农药残留、重金属和有害微生物等污染物指标,卫生质量指标达到国家有关标准要求,对人体健康没有危害。内销符合国家规定允许的标准,外销符合进口国家、地区有关标准的茶叶,是符合食品安全的茶叶的总称。它包括3个层次:低残留茶、A级绿色食品茶、AA级绿色食品茶或有机茶。低残留茶也就是通常所讲的无公害茶,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可以使用除国家规定禁止使用外的所有化学合成物质(农药、化肥),茶叶产品的卫生指标达到本国或进口国有关标准的要求,对消费者身体健康没有危害的茶叶;A级绿色食品茶在生产过程中允许限量使用限定的化学合成物质,其卫生指标要高于国家对低残留茶规定的标准;AA级绿色食品茶或有机茶的卫生指标要求更高,它要求在生产过程中禁止使用任何人工化学合成物质,在茶叶产品中也不得检出化学物质。无公害茶的3个层次实质上是依据生产过程中化学合成物质控制程度以及茶叶产品中化学合成物质残留量的多少划分的。2无限制茶叶生产技术2.1茶园立地条件茶园立地条件是生产无公害茶叶的最基本要求,主要包括大气、水、土壤等环境因子。昌宁县地势自西北向东南由高渐低,形成山坝南北纵列高山坝谷相间的地貌状态,最高海拔2875.9米,最低海拔608米。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有低热、温热、温凉、高寒4个气候带。境内年平均气温14.9℃,年平均降雨1259毫米,无霜期253天,有右甸河、枯柯河、勐统河、更戛河、大田坝河、漭水河等八大水系。可以说,昌宁县具有最适宜无公害茶叶生产的自然环境。茶园的规划与建设应有利于保护和改善茶区生态环境、维护茶园生态平衡,还应考虑到方便于机耕机采等作业。茶农朋友可根据需要和实际地域情况自行选择茶园面积大小。茶园土层厚度应在100厘米左右、地下水位应低于80厘米以下、土壤pH值在4.5~6.0之间以下,重金属含量要低,其中:镉≤0.3毫克/千克,铅≤250毫克/千克,铜≤150毫克/千克,铬≤150毫克/千克,汞≤0.3毫克/千克,砷≤40毫克/千克。茶园的开垦应注意水土保持,在坡度10°以内的缓坡地,按一定行距实行等高种植;在坡度10°以上较陡的坡地,可沿等高线修水平梯田,建立梯式茶园。茶园与四周的荒山、陡坡、林地和农田交界处应开好隔离沟。茶树品种的引进应具有较强的抗逆性,尤其要选择对病虫危害有较强抗性。适宜昌宁县现阶段推广的名优茶类的良种有云抗10号、佛香1号、佛香2号、佛香3号、昌选1号、香归、紫鹃等无性系品种。种植方式以单行条栽或双行条栽为宜,单行条栽规格150厘米×33厘米,每丛定植2~3株,约4000株/667平方米;双行条栽规格150厘米×30厘米×30厘米,每丛定植2~3株,约5500株/667平方米。种植前应开沟施足底肥,种植时期以秋季和早春为好。2.2茶园土壤的施肥与除草根据茶叶无公害生产标准,茶树施肥应以基肥为主,间施绿肥,追肥为辅,多施有机肥,少量使用化肥。堆肥和沤肥是茶园有机肥料的主要来源,其纤维含量高,改土效果好,对茶叶的增产效果十分显著。可采用枯枝落叶、杂草、垃圾、污水、绿肥、河(湖)泥、粪便等物质混杂在一起经过堆腐或沤泡而成。[6]此外,利用茶树行间空地合理套种豆科类作物作绿肥,可抑制杂草丛生,减少耕锄,提高土壤肥力和防止水土流失。茶树枯枝落叶、修剪物等都要设法归还土壤,可直接作肥料深翻入土,也可作茶园土壤覆盖物铺于土壤表面。根据土壤理化性质、茶树长势、收获产量、制茶类型和气候等条件,确立施肥的种类、数量和施肥时间施肥中要平衡氮、磷、钾肥,科学施肥,按产定量。基肥于当年秋季开沟深施,以有机肥为主,一般在秋茶采摘完后,为了恢复土壤肥力,在茶树根旁开一条深约15厘米的沟,均匀的撒入腐熟的有机肥,施肥量约为500千克/666.7平方米。追肥时,化学氮肥每次施用量(纯氮计)不超过15千克/667平方米,年最高总用量不超过60千克/667平方米。春茶采摘完后,茶农可根据茶树的生长情况,进行一次叶面追肥,叶面肥是及时补充营养,加快茶叶生长的有效方法。一般使用含氨基酸养分为主的叶面肥较好,禁止使用激素类叶面肥,喷施叶面肥10天后方可采茶。在夏季的时候可以给茶树间施绿肥,施绿肥的方法很简单,主要是开沟填埋杂草,也可以将茶园锄草时锄下的杂草进行填埋。2.3生态生物措施无公害茶园有害生物的防治也应遵循“以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从茶园整个生态系统出发,综合运用各种防治措施,创造不利于病虫草等有害生物孳生和有利于各类天敌繁衍的环境条件,保持茶园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生物的多样性,将有害生物控制在允许的经济阈值以下,将农残严格控制在允许标准范围内。其防治方法有以下几种:2.3.1加强修剪和除草技术选择品种时,除考虑其产品质量水平、茶类适应性外ue000还应考虑其对当地主要病虫害的抗性程度。调运茶树和林、果种苗时,要严格检查,防止外地危险性病虫随种苗传入为害。在采摘季节要及时分批多次采摘,抑制假眼小绿叶蝉、茶橙瘿螨、茶白星病等危害芽叶的病虫;合理修剪,既可以培育树冠,又能改变病虫的生存环境。不同程度的修剪,对抑制在树冠不同部位危害的病虫害有良好的防治作用。中耕可促进土壤通风透气,促进根系生长和土壤微生物活动,破坏害虫的地下栖息场所,一般夏秋季节翻土1~2次为宜,能大量减少害虫的发生量。秋季伴随基肥的施用进行茶园深耕,减少翌年在土壤中越冬的鳞翅目和象甲类害虫的种群密度。秋末及时清园,将茶园根际附近的落叶,及表土清理至行间深埋,能有效防治叶病类和表土中越冬的害虫。2.3.2调查采集中点灯诱杀水稻害虫物理防治主要包括人工捕杀、趋性诱杀等。人工捕杀就是利用害虫的栖息场所或特殊习性进行捕杀。对于茶毛虫、茶蚕、蓑蛾类、茶丽纹象甲等危害茶树的害虫,可采用人工捕杀人的方法,如茶毛虫以卵成堆产在茶树叶背越冬,可在每年11月至翌年3月摘除叶背越冬卵块。害虫都有一定的趋性,茶园害虫趋光性较强的种类有茶尺蠖、茶毛虫、茶刺蛾和茶叶斑蛾等,在其成虫发生期田间点灯诱杀;利用害虫对不同颜色的偏嗜性,如茶尺蠖初孵幼虫对黄色、茶蚜对黄绿色、茶黄蓟马对黄色和绿色有趋性,可以在茶园行中安装害虫喜爱颜色的纸片,每天及时收集纸上的害虫集中杀灭。2.3.3采用合理的农药使用方法,减少病料残留,保证净化空间对于非药物防治效果不佳的茶园,一般可选择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消除病虫害。无公害茶园选择农药防治病虫草害应遵循高效、安全、经济的原则。高效指杀虫效果90%以上或防病效果80%以上的农药。安全指农药降解速度快或中等,对人畜及有益生物毒性低,易挥发降解,水中溶解度小,对茶叶品质无异味和残臭,对茶树无药害,对环境无污染。无公害茶园用药基本要做到以下几点:(1)合理选择农药:严格执行《农药合理使用准则》、《农药安全使用规定》,全面禁用高毒、高残留农药,一般优先使用生物农药。如防治茶尺蠖可用圆孢虫疫霉或茶尺蠖NPV、防治茶刺蛾可用苏云金杆菌、防治茶毛虫可用茶毛虫NPV等。(2)加强测报,适时防治。首先要根据主要病虫的防治指标进行防治,其次是在害虫对农药最敏感的发育阶段施药。如小绿叶蝉在发生高峰前期、若虫占总虫量80%以上时防治;茶毛虫、茶黑毒蛾等食叶害虫在3龄前的幼虫期防治。(3)轮换用药、减少用药次数。选择没有交互抗药性的药剂轮换交替使用,以克服或延缓害虫抗药性的产生,也可减少某种农药在茶叶中的残留。一般1种农药1季使用1次,全年使用不超过2次。少喷农药,既可减轻茶叶污染,又能有效保护天敌。(4)改进使用方法,确保安全间隔期。传统的常规喷雾,药液大部分未喷撒到发病植株上,而是流失到环境中,造成环境污染。据此,在喷液时将常规的喷片改为小孔喷片(直径0.8~1毫米),雾滴直径在200微米左右,可使雾滴变细,节省用水量和用药量,并提高防治效果。根据病虫分布部位不同,灵活采用不同的喷施技术。对分布在茶树冠面的病虫害,如小绿叶蝉、白星病等,运用水平扫描法;对分布在中下部的病虫,如黑刺粉虱、蚧类、云纹叶枯病等,采用下倾双向喷雾法。喷药后必须经过规定的安全间隔期,才能符合农残标准。一般在每季茶采摘的前10天,根据无公害茶叶标准,严禁使用任何农药。以保证茶叶品质达标。2.3.4生态调控措施生物防治是指利用生物及其产物控制害虫的方法。包括传统的天敌利用和昆虫不育、昆虫激素及信息素的利用等。生物防治可克服化学防治导致害虫抗药性、杀伤天敌和污染环境等缺点,是有机茶害虫治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生物防治,首先要查明本茶区天敌的种类,掌握各种天敌的发生规律,减少人为因素对天敌的伤害,为其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茶园周围可种植杉、棕、苦楝等防护林或行道树,或林茶间种,幼龄茶园间种绿肥,夏冬季在茶树行间铺草,给天敌创造良好的栖息繁衍场所,以加大对害虫的自然控制能力。天敌是一类用不竭的自然资源,能长期控制害虫,捕食量大,天敌能广泛扩散,自动搜索隐蔽分散寄主或导致害虫疾病流行,天敌对作物、益虫、人、畜基本无害,是病虫害生态调控的重要措施之一。利用昆虫性外激素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