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解析】山西省长治二中2023-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地理第一次月考试卷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助您教考全无忧
山西省长治二中2023-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地理第一次月考试卷
一、单选题
1.(2023高一下·长治月考)解放初期我国实行鼓励生育政策;1982年计划生育确定为基本国策,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2023年11月实施单独二孩政策;2023年1月1日起全面实施二孩政策。下图为“我国1949~2023年出生人口统计图”。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有不少学者曾预言2023年以后会出现第四次婴儿潮,但并未出现,原因可能是()
①育龄妇女教育程度提高②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
③育龄妇女人数少④抚养成本太高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若第四次婴儿潮在2023~2023年之间如期而至,其后几年内就业人数增加的职业是()
A.中学老师B.建筑设计师
C.外科医生D.家政护理人员
【答案】(1)D
(2)D
【知识点】人口问题及其应对措施
【解析】【分析】(1)有不少学者曾预言2023年以后会出现第四次婴儿潮,但并未出现,原因可能是我国教育发展,基础教育的普及,育龄妇女教育程度提高,①对。婴儿潮出现,与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无关,②错。育龄妇女人数没有减少,③错。经济发展,抚养成本太高,④对。D对,A、B、C错。(2)若第四次婴儿潮在2023~2023年之间如期而至,其后几年内就业人数增加的职业是家政护理人员,看护几岁内的幼儿,D错。新增人口没到上学年龄,中学老师不需要增加,A错。与建筑设计师无关,B错。与外科医生增加关系不大,C错。
【点评】人口问题是人口过程中产生的各种矛盾的统称。泛指影响人口生存和发展的各种问题。包括人口自身的发展以及人口与社会、人口与经济、人口与自然相互作用过程中所产生的生存、发展问题。人口问题就其本质来说,是人类自身生产和再生产与物质资料生产和再生产两者的相互适应问题。人口问题,按其性质可分为人口社会问题、人口经济问题、人口生物问题和人口生态问题。
2.(2023高一下·长治月考)国家法定退休年龄的调整与该国人口增长状况有密切关系。下表为世界部分国家法定退休年龄表。读表完成下列各题。
国家现行标准(岁)调整退休年龄目标(岁)
男女
瑞士6564
巴西6055
英国656067(2028年)
意大利656065(2023年)
(1)表中国家,人口增长模式与其他三个国家不同的是()
A.瑞士B.巴西C.英国D.意大利
(2)英国人口增长的快慢,归根结底取决于()
A.养老金制度B.医疗卫生条件
C.婚姻生育观D.生产力发展水平
【答案】(1)B
(2)D
【知识点】人口增长模式及其分布
【解析】【分析】解:(1)本题主要考查了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选项中四个国家只有巴西是发展中国家,“高—低—高”的人口增长模式与发达国家“三低”人口增长模式不同。解题关键时掌握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及典型分布地区。故答案为:B。(2)影响人口增长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经济上的富足、养老金制度的不断完善、医疗水平的提高,改变了人们的生育观念,不是主要影响因素。故该题答案选D项。
【点评】人口增长模式有三种:
1“高高低”模式,又可分原始人口增长模式和传统人口增长模式。
基本特点:高出生率,高死亡率,极/较低自然增长率。
2“高低高”模式(过度型),发生在产业革命以后。
基本特点: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利:增加社会劳动力,增加社会财富,促进社会的发展,同时促进城市化进程;
弊:发展到现在,弊端已经很明显了。过多的人口造成社会就业压力空前,更导致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能源紧缺,社会难以安定等一系列问题
3“低低低”模式(现代型),基本特点就不说了,目前,主要的发达国家已进入。
利:有效缓解人口迅猛增长的趋势,使区域人口从严重的不平衡状态回复到新的基本平衡状态。
弊:随着“现代型”的发展,有的国家出现人口零增长或负增长。这使得社会劳动力缺乏,不利于产业发展,不利于国家的经济发展;并出现人口老龄化严重,增加社会福利负担,更不利于国家的财政建设。
3.(2023高一下·长治月考)读“甲、乙、丙、丁四国人口资料统计图”,回答下面小题
(1)甲、乙、丙、丁四国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的是()
A.甲B.乙C.丙D.丁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目前甲国人口老龄化表现严重
B.乙国最可能是发达国家
C.丙国就业压力大,劳动力廉价
D.丁国人口快速由乡村向城市迁移
【答案】(1)D
(2)C
【知识点】人口增长模式及其分布
【解析】【分析】(1)读图可以判断出,甲、丙青少年比重大,人口增长模式属于传统型,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乙为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原始型”,丁为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现代型”,人口出现负增长,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所以D正确。(2)读图可以判断出,甲、丙人口增长模式属于传统型,就业压力大,失业率高,劳动力廉价,应为发展中国家,老龄化不严重,故A错误;乙为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原始型”,不可能是发达国家,故B错误;丁为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现代型”,人口出现负增长,人口老龄化表现严重,城市化水平高,发展速度慢,出现逆城市化,人口由城市迁往乡村,故D错误;所以C正确。
【点评】人口增长模式有三种:
1“高高低”模式,又可分原始人口增长模式和传统人口增长模式。
基本特点:高出生率,高死亡率,极/较低自然增长率。
2“高低高”模式(过度型),发生在产业革命以后。
基本特点: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利:增加社会劳动力,增加社会财富,促进社会的发展,同时促进城市化进程;
弊:发展到现在,弊端已经很明显了。过多的人口造成社会就业压力空前,更导致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能源紧缺,社会难以安定等一系列问题
3“低低低”模式(现代型),基本特点就不说了,目前,主要的发达国家已进入。
利:有效缓解人口迅猛增长的趋势,使区域人口从严重的不平衡状态回复到新的基本平衡状态。
弊:随着“现代型”的发展,有的国家出现人口零增长或负增长。这使得社会劳动力缺乏,不利于产业发展,不利于国家的经济发展;并出现人口老龄化严重,增加社会福利负担,更不利于国家的财政建设。
4.(2023高一下·长治月考)读下面反映人与环境关系的三种模式图,完成下面小题。
(1)按照人与环境关系的理想程度由好到差的排列,三种模式的顺序依次为()
A.Ⅰ、Ⅱ、ⅢB.Ⅱ、Ⅰ、ⅢC.Ⅲ、Ⅱ、ⅠD.Ⅰ、Ⅲ、Ⅱ
(2)下列对“环境人口容量”的四种理解错误的是()
A.环境人口容量为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的条件下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B.消费水平的高低,对环境人口容量有较大影响
C.人类可以局部地改造环境,从而使人口数量超越环境容量
D.生态环境的平衡是人类生存的前提和人类改造自然的基础
【答案】(1)A
(2)C
【知识点】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
【解析】【分析】(1)人口与环境和谐发展,最理想的状况是人口数量永远不超过环境容量,保持和谐发展关系,模式Ⅰ最好。模式Ⅲ新的环境人口容量比原来的环境人口容量低,说明人地关系恶化,人地关系最差。按照人与环境关系的理想程度由好到差的排列,三种模式的顺序依次为Ⅰ、Ⅱ、Ⅲ,A对。B、C、D错。(2)环境人口容量为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的条件下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A正确。消费水平的高低,对环境人口容量有较大影响,B正确。人类可以局部地改造环境,但人口数量超越环境容量,环境会被破坏,不能持续供养这些人口生存,C错误。生态环境的平衡是人类生存的前提和人类改造自然的基础,D正确。
【点评】制约人口容量的因素:
资源丰富程度,资源越丰富,环境人口容量越大;资源越贫乏,环境人口容量越小。
科技发展水平,科技水平越高,环境人口容量越大;科技水平越低,环境人口容量越小。
经济发达程度,经济越发达,环境人口容量越大;经济越落后,环境人口容量越小。
人口受教育水平,人口受教育水平越高,环境人口容量越大;人口受教育水平越低,环境人口容量越小。
地区开放程度,地区开放程度越高,环境人口容量越大;地区越封闭,环境人口容量越小。
生活消费水平,消费水平越高,环境人口容量越小;消费水平越低,环境人口容量越大。
5.(2023高一下·长治月考)读“某地区四城市学校分布情况表”,表中“√”表示城市具有的学校。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甲乙丙丁
中学√√√√
专科院校√√√
一般本科院校√√
重点大学
√
(1)从表格分析可知,城市等级由高到低的排序是()
A.甲乙丙丁B.乙甲丙丁C.乙丙甲丁D.丁乙甲丙
(2)据表格可推测()
A.甲的服务范围包括乙的服务范围
B.丁的服务范围包括丙的服务范围
C.在该地区内,类似甲的城市比乙多
D.在该地区内,类似丙的城市比丁多
【答案】(1)B
(2)C
【知识点】城市等级划分
【解析】【分析】(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城市等级越高,服务种类越多,由表格信息可知,只有乙城市的学校种类最多且有重点大学,所以其城市等级最高;甲城市没有重点大学,等级次之;丙城市只有中学和专科院校,可知城市等级低于甲;而丁城市只有中学,可知其城市等级最低。四个城市的等级排序依次是乙、甲、丙、丁,所以A、C、D都不正确,故本题的正确答案选项为B。(2)甲城市的等级低于乙,甲城市的服务范围比乙大,所以可知乙城市的服务范围包括甲是不可能的,因此A项错误;丁城市等级低于丙城市,丁的服务范围包括丙城市的服务范围是不可能的,因此可知B项错误;由所学知识可知城市等级越低,其数目越多,已知甲的等级低于乙,所以类似甲的城市数目多于乙,因此C项正确;由所学知识可知城市等级越低,其数目越多,丙的等级高于丁,应该是丁的城市数目比丙多,因此D项错误。
【点评】城市等级越高,数目越多,服务范围越大.城市等级越低,数目越少,服务范围越小.
6.(2023高一下·长治月考)根据图表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省区或地区人均GDP(元)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省外迁入人口占总人口比重(%)
辽宁1101750.2139.010.19
京津唐1008746.9642.310.35
山东940949.6935.460.10
沪苏1441350.2541.270.46
浙江1290652.7436.260.60
福建1129343.6540.010.40
广东1118050.3939.261.32
(1)对外省人口吸引力最弱的是()
A.辽宁B.山东C.福建D.广东
(2)引起我国部分省区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因素是()
A.人口的分布差异B.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C.自然环境的差异D.消费水平的差异
【答案】(1)B
(2)B
【知识点】人口迁移的影响;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解析】【分析】(1)表格中的四项指标中“省外迁入人口占总人口比重(%)”最能反映对人口吸引力的强弱,可知该系数越大,对人口的吸引力越强,对各省区的该项指标分析可知辽宁为0.19、山东为0.10、福建为0.40、广东为1.32,可知A、C、D都错,因此本题正确选项为B。(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引起我国部分省区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因素是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均衡引起的,由此可知本题正确答案为B项;人口的分布差异不会引起人口在各省区间进行大规模的迁移,因此A项错误;我国各省区间的自然环境差异也不是引起人口大规模迁移的最主要原因;引起我国部分省区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因素是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均衡引起的,消费水平的差异也不是引发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原因,因此D项也是错误的。
【点评】在解题前认真解读表格,表格总共有四项指标分别是人均GDP(元)、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省外迁入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对各省区的这四项指标逐一分析比较以便为接下来的解题做准备。
7.(2023高一下·赣州期末)为缓解停车难问题,北京市朝阳区采取“错峰停车”措施,鼓励各社会单位夜间或双休日将停车位向周边社区市民开放。下图为“朝阳区某功能区不同时段人口流动状况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功能区属于()
A.商业区B.行政区C.工业区D.住宅区
(2)“错峰停车”主要利用了该功能区与相邻功能区()
A.人口密度的差异B.人口流动状况的差异
C.地租水平的差异D.汽车拥有量的差异
【答案】(1)D
(2)B
【知识点】城乡土地利用与功能分区
【解析】【分析】(1)该功能区人口早晨流出,黄昏流入,则说明该功能区夜晚停车较多,应该是人们夜晚居住的地方,则判断为住宅区,D对;商业区、行政区、工业区都是白天车辆进入停留较多,夜晚停留较少,不符合题意,ABC不对。
故答案为D。(2)根据材料,错峰停车主要利用了该功能区与相邻功能区的人口流动状况的差异,B对。人口密度大,车辆流动量不一定大;地租水平的差异不是导致两地的汽车流动的差异的原因;根据材料,造成两功能区的是汽车流入和流出的差异,不是汽车拥有量的差异;ACD不对。
故答案选B。
【点评】城市功能区,指城市内部各功能活动的分布空间及其相应产生的小区分异。它受自然、经济、历史、社会等众多因素的影响,随着城市的发展而形成、发展、现代城市根据各功能对环境、社会、技术经济等条件的要求,为避免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和居民生活相互干扰,为有利于生产和环境保护,并合理利用土地和自然条件,将城市按一定功能划分为若干功能区。资本主义国家大城市内部一般分为中心商业区、行政区、工业区、文化(娱乐)区、居住区、仓库码头区、游憩区和郊区。中小城市的分区则相对简单或不明显,工业区、居住区和商业区是各类城市共有的、基本的功能区,但有时各区划分的界限并无明显的标志。城市功能区的合理布局,对促进生产、方便居民生活、城市环境保护等具有重要意义。
8.(2023高一下·长治月考)读“我国某城市用地变化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1)该城市用地扩展的主要方向是()
A.向北B.向东C.向东北D.向西北
(2)该城市用地的变化()
①反映交通的发展会影响城市空间形态的演变②是逆城市化的结果
③今后主要沿铁路扩展④今后主要沿运河扩展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答案】(1)A
(2)C
【知识点】城市空间形态及变化
【解析】【分析】(1)根据图中城市用地面积的变化分析,城市空间形态沿交通干线扩展,这些交通干线成为聚落的主要发展轴,早期城市是在运河的航运价值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后来长江水运和铁路运输的发展,导致城市不断向北扩展,故答案选A。(2)根据图中城市用地面积的变化分析,城市空间形态沿交通干线扩展,这些交通干线成为聚落的主要发展轴,因此,一个地区主要交通线发生变化,会引起该地区聚落空间形态的变化,①正确;根据城市早期城市是在运河的航运价值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后来长江水运和铁路运输的发展,这说明今后城市的发展主要沿铁路扩展,③对。所以C对。
【点评】城市用地是城市规划区范围内赋以一定用途和功能的土地的统称。是用于城市建设和满足城市机能运转所需要的土地。如城市的工厂、住宅、公园等城市设施的建筑活动,都要由土地来承载,而且各类功能用途的土地经过规划配置,使之具有城市整体而有机的运营功能。
9.(2023高一下·长治月考)京津冀地区包括北京、天津以及河北唐山、保定、廊坊等11个地级市和23个县级市,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增长极”。近些年,京津冀地区的许多城市小区推广建设下沉式绿地。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京津冀地区()
A.2023~2023年城市化速度最快
B.2023年城镇化率接近75%
C.逆城市化现象大规模蔓延
D.城市化水平较高,发展速度较快
(2)在城市化趋势下,京津冀地区()
A.第一产业的产值不断下降
B.就业结构重心向第二产业转移
C.第二产业的从业人口比重不断下降
D.第三产业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
(3)建设下沉式绿地的主要目的是()
A.解决城市内涝问题
B.防治城市土壤盐碱化
C.维护城市生物多样性
D.提高城市地表对雨水的涵蓄能力
【答案】(1)D
(2)D
(3)D
【知识点】城镇化(城市化)的概念、标志与意义;城镇化的利弊及问题解决
【解析】【分析】(1)衡量城市化水平高低的最重要标志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根据柱状图判断2023-2023年城镇人口增长的数量要多于2023-2023年城镇人口增加的数量,而2023-2023年城镇人口数量要小于2023-2023年的数量,故2023-2023年城市化速度要快于2023-2023年,所以A错;城市人口主要以从事第二、三产业为主,但不能说明从事第二、三产业的人口一定是城市人口,因此不能将从事第二、三产业的人口比重视为城镇化率,所以B错;据图判断城镇人口数量一直在增加,因此不可能出现逆城市化大规模蔓延的现象,所以C错;根据材料“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及图中城镇人口数量的变化和从事第三产业的人口数量变化情况可以推断京津冀地区城镇化水平较高,发展速度较快,因此D项正确。(2)据图判断从事第一产业的人口不断下降,但是农业产值要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比如自然条件、科技条件等,因此无法判断第一产业的比值是在不断下降的,所以A错;根据从事第三产业的人口比重变化可以判断就业结构重心向第三产业转移,B错;京津冀地区工业体系完善,发展较早,现在应趋向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C错;从事第三产业的人口数量不断上升,而且数量庞大,结合北京、天津的城市职能可以推断第三产业已成为京津冀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所以D正确。(3)下沉式绿地是无法解决一座城市的城市内涝问题的,只能一定程度上缓解,因此A项错误;京津唐地区的城市市区是不会出现土地盐碱化的现象的,因此B项错误;下沉式绿地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城市地表对雨水的涵蓄能力而不是为了维持城市生物多样性,因此C项错误;由下沉式绿地的图文资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城市地表对雨水的涵蓄能力,因此D项正确。
【点评】城市化也称为城镇化,是指随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其社会由以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型社会向以工业(第二产业)和服务业(第三产业)等非农产业为主的现代城市型社会逐渐转变的历史过程。
10.(2023高一下·长治月考)生态城市建设是促进我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下图表示生态城市建设面临的三条道路。K1表示生态环境质量安全警戒线,K2表示生态环境质量恶化警戒线。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我国生态城市建设中最不可取的道路是()
A.K1线B.AC曲线C.AD曲线D.AB曲线
(2)将北京建设成为生态城市的合理措施有()
①增加城市绿地面积②控制城市化进程③积极发展城市轨道交通
④限制高耗能、高污染产业的发展⑤集中布置城市用地⑥分散城市职能
A.①③④⑥B.②③④⑤C.①②⑤⑥D.①③④⑤
【答案】(1)D
(2)A
【知识点】城镇化的利弊及问题解决
【解析】【分析】解:(1)读图,横轴表示经济发展水平,纵轴表示生态环境质量,图中AB线随着经济水平提高,环境质量持续下降,低于了生态环境质量恶化警戒线,会导致整个环境的恶化失衡,是最不可取的,D对。其它线没有低于生态环境质量恶化警戒线,不是最不可取的,A、B、C错。(2)建设生态城市,要增加城市绿地面积,①对。控制城市化进程,是控制城市化速度,不是建设生态城市,②错。积极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可以减轻城市环境问题,③对。限制高耗能、高污染产业的发展,可以改善城市环境,④对。集中布置城市用地,可能加重城市环境问题,⑤错。分散城市职能,建设卫星城镇,可以减少城市环境问题,⑥对。所以A对。B、C、D错。
【点评】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城市人口的膨胀,各种环境问题也日益突显,空气质量急剧下降、水资源污染与短缺、噪音污染等问题迫切需要解决。
11.(2023高一下·长治月考)下图为“某城市建设前后水量平衡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城市建设导致了当地()
A.汛期洪峰流量加大B.地面径流汇集速度减慢
C.蒸发量增强D.地下水位上升
(2)城市建设后地面径流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生活用水量增加B.植被覆盖率增加
C.城市热岛效应D.降水下渗量减少
【答案】(1)A
(2)D
【知识点】城镇化的利弊及问题解决
【解析】【分析】(1)根据两图城市建设前后比较,城市建设后,地面径流增加,导致了当地汛期洪峰流量加大,A对。地面径流汇集速度加快,B错。根据图示数值,蒸发量减少,C错。地下径流减少,说明地下水位下降,D错。(2)城市建设后地面径流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地表硬化,降水下渗量减少,D对。生活用水量增加、植被覆盖率增加,城市地面径流量比重应减小,A、B错。城市热岛效应可能导致城区降水增加,不是地面径流所占比重增大的原因,C错。
【点评】城市内涝是指由于强降水或连续性降水超过城市排水能力致使城市内产生积水灾害的现象。造成内涝的客观原因是降雨强度大,范围集中。降雨特别急的地方可能形成积水,降雨强度比较大、时间比较长也有可能形成积水。
12.(2023高一下·长治月考)2023年12月7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大雪”,标志着仲冬时节的正式开始。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今年“大雪”当天,太阳直射点()
A.位于①-②之间,并向②移动B.位于②-③之间,并向③移动
C.位于③-④之间,并向④移动D.位于④-⑤之间,并向⑤移动
(2)今年“大雪”至明年“元旦”期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太原(38°N)昼先变长后变短,夜先变短后变长
B.开罗(30°N)昼逐渐变长,夜逐渐变短,直至昼夜等长
C.海口(20°N)正午太阳高度角逐渐变小,达到一年最小值后逐渐变大
D.悉尼(34°S)正午太阳高度角逐渐变大,直至达到一年最大值
【答案】(1)C
(2)C
【知识点】二十四节气
【解析】【分析】(1)12月22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大雪”当天,是12月7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且向南运动。对照图示,位于③-④之间,并向④移动,C对。A、B、D错。(2)2023年“大雪”是12月7日,2023年“元旦”是1月1日,期间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先向南移动,后向北移动。太原(38°N)、开罗(30°N)位于北半球,昼先变短后变长,夜先变长后变短,A、B错。悉尼(34°S)正午太阳高度角逐渐变大,达到一年最大值,然后变小,D错。海口(20°N)正午太阳高度角逐渐变小,达到一年最小值后逐渐变大,C对。
【点评】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1、春分指向夏至
北半球:昼长夜短,春分昼夜长短相等,昼长持续增加,至夏至昼最长夜最短.春分北极开始出现极昼,至夏至极昼范围扩大至整个北极圈.南半球:昼短夜长。春分昼夜长短相等,昼长持续缩短,至夏至昼最短夜最长.春分南极极开始出现极夜,至夏至极夜范围扩大至整个南极圈.
2、夏至指向秋分
北半球:昼长夜短,昼长持续缩短,至秋分昼夜长短相等.夏至北极极昼范围开始缩小,至秋分完全消失.南半球:昼短夜长,昼长持续增加,至秋分昼夜长短相等.夏至南极极昼范围开始缩小,至秋分完全消失.
3、秋分指向冬至
北半球:昼短夜长,昼长持续缩短,至冬至昼最短夜最长.秋分北极开始出现极夜,至冬至极夜范围扩大至整个北极圈.南半球:昼长夜短,昼长持续增加,至冬至昼最长夜最短.秋分南极开始出现极昼,至冬至极昼范围扩大至整个南极圈.
4、冬至指向春分
北半球:昼短夜长,昼长持续增加,至春分昼夜长短相等.冬至北极极夜范围开始缩小,至春分完全消失.南半球:昼长夜短,昼长持续减小,至春分昼夜长短相等.冬至南极极昼范围开始缩小,至秋分完全消失.
13.(2023高一下·长治月考)下图中阴影部分为陆地,箭头表示的洋流是()
A.北半球暖流B.南半球暖流C.北半球寒流D.南半球寒流
【答案】B
【知识点】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洋流。根据洋流模式图。位于中低纬大陆东岸的洋流,均为暖流,故判断该洋流位于南半球。
【点评】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对气候:寒流降温减湿、暖流增温增湿
2、对海洋生物:形成四大渔场(加拿大纽芬兰渔场、欧洲北海渔场、倭国北海道渔场、秘鲁渔场)
3、对海洋航行:顺流速度快,省油省时。逆流相反。
4、对海洋污染:扩大污染面积,但可以加快净化速度。
14.(2023高一下·长治月考)下图是某同学为我国北方地区设计的一幢高效利用太阳能的房屋模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绝热窗户设计成倾斜的主要目的是()
A.节约建造成本B.雨季及时排水
C.充分利用太阳能D.利于空气流动
(2)冬季的白天,房间甲和乙之间的空气流动方向是()
A.冷气流从通风口①进入乙,暖气流从通风口②进入甲
B.暖气流从通风口①进入乙,冷气流从通风口②进入甲
C.冷气流从通风口①进入甲,暖气流从通风口②进入乙
D.暖气流从通风口①进入甲,冷气流从通风口②进入乙
【答案】(1)C
(2)B
【知识点】大气热力环流;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解析】【分析】(1)绝热窗户设计成倾斜,尽量保持太阳光与倾斜面垂直,充分利用太阳能。选择C项。(2)根据物质的密度可知,暖气流密度低,飘在上面,冷气流密度高,沉在下面。选择B项。
【点评】对于地球上的某个地点,太阳高度角是指太阳光的入射方向和地平面之间的夹角,专业上讲太阳高度角是指某地太阳光线与通过该地与地心相连的地表切面的夹角。太阳高度角简称高度角。当太阳高度角为90°时,此时太阳辐射强度最大;当太阳斜射地面时,太阳辐射强度就小。
15.(2023高一上·韩城期末)读下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各题。
(1)上图所示四个箭头中能正确表示该纬度带近地面盛行风向的是()
A.①B.②C.③D.④
(2)在大陆西岸常年受该纬度带盛行风影响的气候类型是()
A.地中海气候B.温带大陆性气候
C.温带季风气候D.温带海洋性气候
【答案】(1)A
(2)D
【知识点】三圈环流及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分布;气候类型的判读
【解析】【分析】(1)根据图示信息,纬度自南向北增大,故为北半球,该纬度为中纬度,盛行西风,根据三圈环流图,西风在此处为西南风向,据此结合图示信息选A。(2)结合上题,该盛行风向为北半球的盛行西风带,在大陆西岸常年受该纬度带盛行风影响的气候类型是全年温和湿润的温带海洋性气候,选D。
【点评】温带海洋性气候是全年温和潮湿的气候。它的特征十分明显: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一年四季降水比较均匀。
二、综合题
16.(2023高一下·长治月考)下图是我国东南某地城乡规划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功能区是。
(2)乙功能区是,其分布特点是?
(3)图中绿化带的主要功能?
(4)在a、b、c、d四地中,最适宜建高级住宅区的是哪地?为什么?
【答案】(1)居住区
(2)工业区;靠近高速公路,交通便捷;位于市区边缘,用地面积广阔
(3)消除噪音、绿化环境、净化环境
(4)d地|靠近风景区,河流上游,地势高,交通便利等。
【知识点】城乡土地利用与功能分区
【解析】【分析】整体分析:该题以我国东南某地城乡规划示意图为切入点,考查城市功能区分布、布局、绿化带的作用等相关知识。要求学生具备能够准确和完整地理解所获取的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能够对题目要求作答的能力。(1)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功能区在商业区周围,占地面积最大,且交通便利,最可能是住宅区。(2)从图中可以看出,乙功能区位于城市边缘和交通便利处,因为工业区会污染环境同时对交通需求量较大,所以乙最可能是工业区。(3)从图中可以看出,绿化带位于住宅区和工业区之间,具有消除噪音、净化空气、美化环境的作用进而减轻工业区对住宅区的影响。(4)从图中可以看出,a、c处靠近高速公路,噪音污染较严重,b处位于河流的下游,水质较差,故三地都不适宜建设高级住宅区,d处远离市中心,靠近风景区,交通便利,适合建设高级住宅区。
【点评】城市功能区是指城市内部各功能活动的分布空间及其相应产生的小区分异。它受自然、经济、历史、社会等众多因素的影响,随着城市的发展而形成、发展、现代城市根据各功能对环境、社会、技术经济等条件的要求,为避免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和居民生活相互干扰,为有利于生产和环境保护,并合理利用土地和自然条件,将城市按一定功能划分为若干功能区。资本主义国家大城市内部一般分为中心商业区、行政区、工业区、文化(娱乐)区、居住区、仓库码头区、游憩区和郊区。中小城市的分区则相对简单或不明显,工业区、居住区和商业区是各类城市共有的、基本的功能区,但有时各区划分的界限并无明显的标志。城市功能区的合理布局,对促进生产、方便居民生活、城市环境保护等具有重要意义。
17.(2023高一上·张掖期末)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今后新建公共建筑在设计和施工时,有望强制要求产权单位在屋顶、墙体实施配套绿化工程,向“空中”要绿地。
材料二:下图为城市热岛效应示意图。(图中曲线表示气温的水平变化,直线短线表示空气的运动路径)
(1)描述图中气温曲线的分布特点。
(2)结合图示资料,并运用“热力环流”原理在图中线段上绘制箭头以表示气流方向。
(3)运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分析屋顶绿化对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的作用。
【答案】(1)由市中心向郊外波动下降;植被覆盖率高的地方,气温较低。
(2)图中箭头方向为:市中心向上,高空水平指向郊区,郊区下降,近地面水平指向市中心。
(3)①等量的太阳辐射使植被覆盖的绿地比水泥面增温慢,温度低,地面辐射弱,被大气吸收的热量相对就少,气温较低;
②绿地吸收二氧化碳,大气中二氧化碳减少,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减弱,气温降低;
③土壤水分的蒸发和植物的蒸腾作用吸收周围的热量,也起到降温作用。
【知识点】城乡区位因素;城镇化的利弊及问题解决
【解析】【分析】根据曲线形态,判断气温分布特点。气温曲线数值由市中心向郊外波动下降。植被覆盖的绿地,地面温度低,地面辐射弱,被大气吸收的热量相对就少,气温较低。植被吸引二氧化碳,大气保温作用弱,气温低。水分蒸发、植物蒸腾,也降温。
⑴读图,图中气温曲线数值由市中心向郊外波动下降。植被覆盖率高的地方,气温较低。
⑵图中市中心气温最高,箭头方向向上,在高空箭头方向水平指向郊区,在郊区下降,郊区的近地面箭头水平指向市中心。
⑶从下垫面性质分析,等量的太阳辐射,植被覆盖的绿地比水泥面增温慢,地面温度低,地面辐射弱,被大气吸收的热量相对就少,气温较低。从大气保温作用分析,绿地吸收二氧化碳,大气中二氧化碳减少,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减弱,气温降低。另外,土壤水分的蒸发和植物的蒸腾作用吸收周围的热量,也起到降温作用。
【点评】影响城市区位因素:受地形因素影响,城市多分布在农业基础好、交通便利、土壤肥沃、人口密集的平原地区,而高原和山区城市较少;受气候因素影响,城市多分布在气候适宜的中纬度沿海平原地区;受河流因素影响,城市多分布在地势平坦、灌溉便利的沿河两岸和河口的冲积平原地区;受自然资源分布影响,许多城市坐落在矿产资源产地附近;受交通因素的影响,城市多分布在交通发达的沿海、沿江、沿铁路干线、沿高速公路干线或交通枢纽位置,而深居内陆、交通不便的城市不多。
大气环流中的热力环流的基本原理是冷空气收缩下沉,热空气膨胀上升;空气的上升、下沉运动导致同意水平面上产生气压差异,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而下沉环流。该热力环流往往出现在海陆之间、山谷、城市与郊区之间。
18.(2023高一下·长治月考)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睡城”也称为“卧城”,主要指的是大城市周边的大型社区或居民点,这些人口相对集中的区域,由于缺乏成熟的如衣食住行、商业休闲、教育娱乐等区域功能城市配套,人口虽大量入住,但也仅局限于晚上回家睡觉,白天开车或乘车往市中心上班。燕郊隶属于河北省三河市,为我国众多“睡城”中的典型代表。每日跨省上班的京漂族们,在燕郊和北京之间的道路上,呈现出明显的“潮汐式”流动。下图为燕郊相对位置示意图。
(1)分析燕郊成为“睡城”的原因。
(2)简述京漂族的“潮汐式”流动对北京交通的影响。
(3)指出为应对人口“潮汐式”流动燕郊应采取的措施。
【答案】(1)房价较低;与北京距离较近;除房地产外,其他产业较落后,就业机会相对较少;交通便捷;工资水平较北京低
(2)上午上班时间,燕郊通向北京道路车流量大,较为拥堵。北京通向燕郊的道路车流量小,通行顺畅;下午下班时间相反
(3)进一步改善基础设施条件;为承接北京产业转移提供优惠政策;优化和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二、三产业等
【知识点】城镇化的利弊及问题解决
【解析】【分析】解:(1)根据材料,燕郊被称为“睡城”,是因为这里是京漂族睡觉的地方。这里的经济水平较低,房价较低,与北京距离较近。京漂族在北京购不起房,在这里购房或租房居住。除房地产外,该地其他产业较落后,就业机会相对较少。交通便捷,工资水平较北京低,消费水平低。是京漂族睡觉、休息的地方,所以称睡城。(2)京漂族每天是“潮汐式”流动,上午上班时间,大量车辆开向北京,燕郊通向北京道路车流量大,较为拥堵。北京通向燕郊的道路车流量小,通行顺畅。下午下班时间相反。针对此情况,设置了潮汐车道。(3)为缓解人口“潮汐式”流动,燕郊应进一步改善基础设施条件,为承接北京产业转移提供优惠政策,吸引产业转移,减少人口潮汐流动。优化和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二、三产业等。
【点评】“睡城”,也称为“卧城”,主要指大城市周边的大型社区或居民点,这些人口相对集中的区域,由于缺乏成熟如衣食住行、商业休闲、教育娱乐等区域功能的城市配套,人口虽大量入住,但也就是局限于晚上回家睡觉,白天照样开车或者乘车往市中心赶着上班。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自动生成1/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助您教考全无忧
山西省长治二中2023-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地理第一次月考试卷
一、单选题
1.(2023高一下·长治月考)解放初期我国实行鼓励生育政策;1982年计划生育确定为基本国策,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2023年11月实施单独二孩政策;2023年1月1日起全面实施二孩政策。下图为“我国1949~2023年出生人口统计图”。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有不少学者曾预言2023年以后会出现第四次婴儿潮,但并未出现,原因可能是()
①育龄妇女教育程度提高②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
③育龄妇女人数少④抚养成本太高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若第四次婴儿潮在2023~2023年之间如期而至,其后几年内就业人数增加的职业是()
A.中学老师B.建筑设计师
C.外科医生D.家政护理人员
2.(2023高一下·长治月考)国家法定退休年龄的调整与该国人口增长状况有密切关系。下表为世界部分国家法定退休年龄表。读表完成下列各题。
国家现行标准(岁)调整退休年龄目标(岁)
男女
瑞士6564
巴西6055
英国656067(2028年)
意大利656065(2023年)
(1)表中国家,人口增长模式与其他三个国家不同的是()
A.瑞士B.巴西C.英国D.意大利
(2)英国人口增长的快慢,归根结底取决于()
A.养老金制度B.医疗卫生条件
C.婚姻生育观D.生产力发展水平
3.(2023高一下·长治月考)读“甲、乙、丙、丁四国人口资料统计图”,回答下面小题
(1)甲、乙、丙、丁四国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的是()
A.甲B.乙C.丙D.丁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目前甲国人口老龄化表现严重
B.乙国最可能是发达国家
C.丙国就业压力大,劳动力廉价
D.丁国人口快速由乡村向城市迁移
4.(2023高一下·长治月考)读下面反映人与环境关系的三种模式图,完成下面小题。
(1)按照人与环境关系的理想程度由好到差的排列,三种模式的顺序依次为()
A.Ⅰ、Ⅱ、ⅢB.Ⅱ、Ⅰ、ⅢC.Ⅲ、Ⅱ、ⅠD.Ⅰ、Ⅲ、Ⅱ
(2)下列对“环境人口容量”的四种理解错误的是()
A.环境人口容量为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的条件下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B.消费水平的高低,对环境人口容量有较大影响
C.人类可以局部地改造环境,从而使人口数量超越环境容量
D.生态环境的平衡是人类生存的前提和人类改造自然的基础
5.(2023高一下·长治月考)读“某地区四城市学校分布情况表”,表中“√”表示城市具有的学校。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甲乙丙丁
中学√√√√
专科院校√√√
一般本科院校√√
重点大学
√
(1)从表格分析可知,城市等级由高到低的排序是()
A.甲乙丙丁B.乙甲丙丁C.乙丙甲丁D.丁乙甲丙
(2)据表格可推测()
A.甲的服务范围包括乙的服务范围
B.丁的服务范围包括丙的服务范围
C.在该地区内,类似甲的城市比乙多
D.在该地区内,类似丙的城市比丁多
6.(2023高一下·长治月考)根据图表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省区或地区人均GDP(元)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省外迁入人口占总人口比重(%)
辽宁1101750.2139.010.19
京津唐1008746.9642.310.35
山东940949.6935.460.10
沪苏1441350.2541.270.46
浙江1290652.7436.260.60
福建1129343.6540.010.40
广东1118050.3939.261.32
(1)对外省人口吸引力最弱的是()
A.辽宁B.山东C.福建D.广东
(2)引起我国部分省区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因素是()
A.人口的分布差异B.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C.自然环境的差异D.消费水平的差异
7.(2023高一下·赣州期末)为缓解停车难问题,北京市朝阳区采取“错峰停车”措施,鼓励各社会单位夜间或双休日将停车位向周边社区市民开放。下图为“朝阳区某功能区不同时段人口流动状况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功能区属于()
A.商业区B.行政区C.工业区D.住宅区
(2)“错峰停车”主要利用了该功能区与相邻功能区()
A.人口密度的差异B.人口流动状况的差异
C.地租水平的差异D.汽车拥有量的差异
8.(2023高一下·长治月考)读“我国某城市用地变化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1)该城市用地扩展的主要方向是()
A.向北B.向东C.向东北D.向西北
(2)该城市用地的变化()
①反映交通的发展会影响城市空间形态的演变②是逆城市化的结果
③今后主要沿铁路扩展④今后主要沿运河扩展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9.(2023高一下·长治月考)京津冀地区包括北京、天津以及河北唐山、保定、廊坊等11个地级市和23个县级市,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增长极”。近些年,京津冀地区的许多城市小区推广建设下沉式绿地。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京津冀地区()
A.2023~2023年城市化速度最快
B.2023年城镇化率接近75%
C.逆城市化现象大规模蔓延
D.城市化水平较高,发展速度较快
(2)在城市化趋势下,京津冀地区()
A.第一产业的产值不断下降
B.就业结构重心向第二产业转移
C.第二产业的从业人口比重不断下降
D.第三产业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
(3)建设下沉式绿地的主要目的是()
A.解决城市内涝问题
B.防治城市土壤盐碱化
C.维护城市生物多样性
D.提高城市地表对雨水的涵蓄能力
10.(2023高一下·长治月考)生态城市建设是促进我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下图表示生态城市建设面临的三条道路。K1表示生态环境质量安全警戒线,K2表示生态环境质量恶化警戒线。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我国生态城市建设中最不可取的道路是()
A.K1线B.AC曲线C.AD曲线D.AB曲线
(2)将北京建设成为生态城市的合理措施有()
①增加城市绿地面积②控制城市化进程③积极发展城市轨道交通
④限制高耗能、高污染产业的发展⑤集中布置城市用地⑥分散城市职能
A.①③④⑥B.②③④⑤C.①②⑤⑥D.①③④⑤
11.(2023高一下·长治月考)下图为“某城市建设前后水量平衡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城市建设导致了当地()
A.汛期洪峰流量加大B.地面径流汇集速度减慢
C.蒸发量增强D.地下水位上升
(2)城市建设后地面径流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生活用水量增加B.植被覆盖率增加
C.城市热岛效应D.降水下渗量减少
12.(2023高一下·长治月考)2023年12月7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大雪”,标志着仲冬时节的正式开始。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今年“大雪”当天,太阳直射点()
A.位于①-②之间,并向②移动B.位于②-③之间,并向③移动
C.位于③-④之间,并向④移动D.位于④-⑤之间,并向⑤移动
(2)今年“大雪”至明年“元旦”期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太原(38°N)昼先变长后变短,夜先变短后变长
B.开罗(30°N)昼逐渐变长,夜逐渐变短,直至昼夜等长
C.海口(20°N)正午太阳高度角逐渐变小,达到一年最小值后逐渐变大
D.悉尼(34°S)正午太阳高度角逐渐变大,直至达到一年最大值
13.(2023高一下·长治月考)下图中阴影部分为陆地,箭头表示的洋流是()
A.北半球暖流B.南半球暖流C.北半球寒流D.南半球寒流
14.(2023高一下·长治月考)下图是某同学为我国北方地区设计的一幢高效利用太阳能的房屋模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绝热窗户设计成倾斜的主要目的是()
A.节约建造成本B.雨季及时排水
C.充分利用太阳能D.利于空气流动
(2)冬季的白天,房间甲和乙之间的空气流动方向是()
A.冷气流从通风口①进入乙,暖气流从通风口②进入甲
B.暖气流从通风口①进入乙,冷气流从通风口②进入甲
C.冷气流从通风口①进入甲,暖气流从通风口②进入乙
D.暖气流从通风口①进入甲,冷气流从通风口②进入乙
15.(2023高一上·韩城期末)读下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各题。
(1)上图所示四个箭头中能正确表示该纬度带近地面盛行风向的是()
A.①B.②C.③D.④
(2)在大陆西岸常年受该纬度带盛行风影响的气候类型是()
A.地中海气候B.温带大陆性气候
C.温带季风气候D.温带海洋性气候
二、综合题
16.(2023高一下·长治月考)下图是我国东南某地城乡规划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功能区是。
(2)乙功能区是,其分布特点是?
(3)图中绿化带的主要功能?
(4)在a、b、c、d四地中,最适宜建高级住宅区的是哪地?为什么?
17.(2023高一上·张掖期末)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今后新建公共建筑在设计和施工时,有望强制要求产权单位在屋顶、墙体实施配套绿化工程,向“空中”要绿地。
材料二:下图为城市热岛效应示意图。(图中曲线表示气温的水平变化,直线短线表示空气的运动路径)
(1)描述图中气温曲线的分布特点。
(2)结合图示资料,并运用“热力环流”原理在图中线段上绘制箭头以表示气流方向。
(3)运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分析屋顶绿化对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的作用。
18.(2023高一下·长治月考)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睡城”也称为“卧城”,主要指的是大城市周边的大型社区或居民点,这些人口相对集中的区域,由于缺乏成熟的如衣食住行、商业休闲、教育娱乐等区域功能城市配套,人口虽大量入住,但也仅局限于晚上回家睡觉,白天开车或乘车往市中心上班。燕郊隶属于河北省三河市,为我国众多“睡城”中的典型代表。每日跨省上班的京漂族们,在燕郊和北京之间的道路上,呈现出明显的“潮汐式”流动。下图为燕郊相对位置示意图。
(1)分析燕郊成为“睡城”的原因。
(2)简述京漂族的“潮汐式”流动对北京交通的影响。
(3)指出为应对人口“潮汐式”流动燕郊应采取的措施。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1)D
(2)D
【知识点】人口问题及其应对措施
【解析】【分析】(1)有不少学者曾预言2023年以后会出现第四次婴儿潮,但并未出现,原因可能是我国教育发展,基础教育的普及,育龄妇女教育程度提高,①对。婴儿潮出现,与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无关,②错。育龄妇女人数没有减少,③错。经济发展,抚养成本太高,④对。D对,A、B、C错。(2)若第四次婴儿潮在2023~2023年之间如期而至,其后几年内就业人数增加的职业是家政护理人员,看护几岁内的幼儿,D错。新增人口没到上学年龄,中学老师不需要增加,A错。与建筑设计师无关,B错。与外科医生增加关系不大,C错。
【点评】人口问题是人口过程中产生的各种矛盾的统称。泛指影响人口生存和发展的各种问题。包括人口自身的发展以及人口与社会、人口与经济、人口与自然相互作用过程中所产生的生存、发展问题。人口问题就其本质来说,是人类自身生产和再生产与物质资料生产和再生产两者的相互适应问题。人口问题,按其性质可分为人口社会问题、人口经济问题、人口生物问题和人口生态问题。
2.【答案】(1)B
(2)D
【知识点】人口增长模式及其分布
【解析】【分析】解:(1)本题主要考查了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选项中四个国家只有巴西是发展中国家,“高—低—高”的人口增长模式与发达国家“三低”人口增长模式不同。解题关键时掌握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及典型分布地区。故答案为:B。(2)影响人口增长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经济上的富足、养老金制度的不断完善、医疗水平的提高,改变了人们的生育观念,不是主要影响因素。故该题答案选D项。
【点评】人口增长模式有三种:
1“高高低”模式,又可分原始人口增长模式和传统人口增长模式。
基本特点:高出生率,高死亡率,极/较低自然增长率。
2“高低高”模式(过度型),发生在产业革命以后。
基本特点: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利:增加社会劳动力,增加社会财富,促进社会的发展,同时促进城市化进程;
弊:发展到现在,弊端已经很明显了。过多的人口造成社会就业压力空前,更导致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能源紧缺,社会难以安定等一系列问题
3“低低低”模式(现代型),基本特点就不说了,目前,主要的发达国家已进入。
利:有效缓解人口迅猛增长的趋势,使区域人口从严重的不平衡状态回复到新的基本平衡状态。
弊:随着“现代型”的发展,有的国家出现人口零增长或负增长。这使得社会劳动力缺乏,不利于产业发展,不利于国家的经济发展;并出现人口老龄化严重,增加社会福利负担,更不利于国家的财政建设。
3.【答案】(1)D
(2)C
【知识点】人口增长模式及其分布
【解析】【分析】(1)读图可以判断出,甲、丙青少年比重大,人口增长模式属于传统型,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乙为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原始型”,丁为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现代型”,人口出现负增长,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所以D正确。(2)读图可以判断出,甲、丙人口增长模式属于传统型,就业压力大,失业率高,劳动力廉价,应为发展中国家,老龄化不严重,故A错误;乙为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原始型”,不可能是发达国家,故B错误;丁为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现代型”,人口出现负增长,人口老龄化表现严重,城市化水平高,发展速度慢,出现逆城市化,人口由城市迁往乡村,故D错误;所以C正确。
【点评】人口增长模式有三种:
1“高高低”模式,又可分原始人口增长模式和传统人口增长模式。
基本特点:高出生率,高死亡率,极/较低自然增长率。
2“高低高”模式(过度型),发生在产业革命以后。
基本特点: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利:增加社会劳动力,增加社会财富,促进社会的发展,同时促进城市化进程;
弊:发展到现在,弊端已经很明显了。过多的人口造成社会就业压力空前,更导致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能源紧缺,社会难以安定等一系列问题
3“低低低”模式(现代型),基本特点就不说了,目前,主要的发达国家已进入。
利:有效缓解人口迅猛增长的趋势,使区域人口从严重的不平衡状态回复到新的基本平衡状态。
弊:随着“现代型”的发展,有的国家出现人口零增长或负增长。这使得社会劳动力缺乏,不利于产业发展,不利于国家的经济发展;并出现人口老龄化严重,增加社会福利负担,更不利于国家的财政建设。
4.【答案】(1)A
(2)C
【知识点】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
【解析】【分析】(1)人口与环境和谐发展,最理想的状况是人口数量永远不超过环境容量,保持和谐发展关系,模式Ⅰ最好。模式Ⅲ新的环境人口容量比原来的环境人口容量低,说明人地关系恶化,人地关系最差。按照人与环境关系的理想程度由好到差的排列,三种模式的顺序依次为Ⅰ、Ⅱ、Ⅲ,A对。B、C、D错。(2)环境人口容量为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的条件下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A正确。消费水平的高低,对环境人口容量有较大影响,B正确。人类可以局部地改造环境,但人口数量超越环境容量,环境会被破坏,不能持续供养这些人口生存,C错误。生态环境的平衡是人类生存的前提和人类改造自然的基础,D正确。
【点评】制约人口容量的因素:
资源丰富程度,资源越丰富,环境人口容量越大;资源越贫乏,环境人口容量越小。
科技发展水平,科技水平越高,环境人口容量越大;科技水平越低,环境人口容量越小。
经济发达程度,经济越发达,环境人口容量越大;经济越落后,环境人口容量越小。
人口受教育水平,人口受教育水平越高,环境人口容量越大;人口受教育水平越低,环境人口容量越小。
地区开放程度,地区开放程度越高,环境人口容量越大;地区越封闭,环境人口容量越小。
生活消费水平,消费水平越高,环境人口容量越小;消费水平越低,环境人口容量越大。
5.【答案】(1)B
(2)C
【知识点】城市等级划分
【解析】【分析】(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城市等级越高,服务种类越多,由表格信息可知,只有乙城市的学校种类最多且有重点大学,所以其城市等级最高;甲城市没有重点大学,等级次之;丙城市只有中学和专科院校,可知城市等级低于甲;而丁城市只有中学,可知其城市等级最低。四个城市的等级排序依次是乙、甲、丙、丁,所以A、C、D都不正确,故本题的正确答案选项为B。(2)甲城市的等级低于乙,甲城市的服务范围比乙大,所以可知乙城市的服务范围包括甲是不可能的,因此A项错误;丁城市等级低于丙城市,丁的服务范围包括丙城市的服务范围是不可能的,因此可知B项错误;由所学知识可知城市等级越低,其数目越多,已知甲的等级低于乙,所以类似甲的城市数目多于乙,因此C项正确;由所学知识可知城市等级越低,其数目越多,丙的等级高于丁,应该是丁的城市数目比丙多,因此D项错误。
【点评】城市等级越高,数目越多,服务范围越大.城市等级越低,数目越少,服务范围越小.
6.【答案】(1)B
(2)B
【知识点】人口迁移的影响;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解析】【分析】(1)表格中的四项指标中“省外迁入人口占总人口比重(%)”最能反映对人口吸引力的强弱,可知该系数越大,对人口的吸引力越强,对各省区的该项指标分析可知辽宁为0.19、山东为0.10、福建为0.40、广东为1.32,可知A、C、D都错,因此本题正确选项为B。(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引起我国部分省区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因素是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均衡引起的,由此可知本题正确答案为B项;人口的分布差异不会引起人口在各省区间进行大规模的迁移,因此A项错误;我国各省区间的自然环境差异也不是引起人口大规模迁移的最主要原因;引起我国部分省区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因素是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均衡引起的,消费水平的差异也不是引发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原因,因此D项也是错误的。
【点评】在解题前认真解读表格,表格总共有四项指标分别是人均GDP(元)、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省外迁入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对各省区的这四项指标逐一分析比较以便为接下来的解题做准备。
7.【答案】(1)D
(2)B
【知识点】城乡土地利用与功能分区
【解析】【分析】(1)该功能区人口早晨流出,黄昏流入,则说明该功能区夜晚停车较多,应该是人们夜晚居住的地方,则判断为住宅区,D对;商业区、行政区、工业区都是白天车辆进入停留较多,夜晚停留较少,不符合题意,ABC不对。
故答案为D。(2)根据材料,错峰停车主要利用了该功能区与相邻功能区的人口流动状况的差异,B对。人口密度大,车辆流动量不一定大;地租水平的差异不是导致两地的汽车流动的差异的原因;根据材料,造成两功能区的是汽车流入和流出的差异,不是汽车拥有量的差异;ACD不对。
故答案选B。
【点评】城市功能区,指城市内部各功能活动的分布空间及其相应产生的小区分异。它受自然、经济、历史、社会等众多因素的影响,随着城市的发展而形成、发展、现代城市根据各功能对环境、社会、技术经济等条件的要求,为避免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和居民生活相互干扰,为有利于生产和环境保护,并合理利用土地和自然条件,将城市按一定功能划分为若干功能区。资本主义国家大城市内部一般分为中心商业区、行政区、工业区、文化(娱乐)区、居住区、仓库码头区、游憩区和郊区。中小城市的分区则相对简单或不明显,工业区、居住区和商业区是各类城市共有的、基本的功能区,但有时各区划分的界限并无明显的标志。城市功能区的合理布局,对促进生产、方便居民生活、城市环境保护等具有重要意义。
8.【答案】(1)A
(2)C
【知识点】城市空间形态及变化
【解析】【分析】(1)根据图中城市用地面积的变化分析,城市空间形态沿交通干线扩展,这些交通干线成为聚落的主要发展轴,早期城市是在运河的航运价值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后来长江水运和铁路运输的发展,导致城市不断向北扩展,故答案选A。(2)根据图中城市用地面积的变化分析,城市空间形态沿交通干线扩展,这些交通干线成为聚落的主要发展轴,因此,一个地区主要交通线发生变化,会引起该地区聚落空间形态的变化,①正确;根据城市早期城市是在运河的航运价值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后来长江水运和铁路运输的发展,这说明今后城市的发展主要沿铁路扩展,③对。所以C对。
【点评】城市用地是城市规划区范围内赋以一定用途和功能的土地的统称。是用于城市建设和满足城市机能运转所需要的土地。如城市的工厂、住宅、公园等城市设施的建筑活动,都要由土地来承载,而且各类功能用途的土地经过规划配置,使之具有城市整体而有机的运营功能。
9.【答案】(1)D
(2)D
(3)D
【知识点】城镇化(城市化)的概念、标志与意义;城镇化的利弊及问题解决
【解析】【分析】(1)衡量城市化水平高低的最重要标志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根据柱状图判断2023-2023年城镇人口增长的数量要多于2023-2023年城镇人口增加的数量,而2023-2023年城镇人口数量要小于2023-2023年的数量,故2023-2023年城市化速度要快于2023-2023年,所以A错;城市人口主要以从事第二、三产业为主,但不能说明从事第二、三产业的人口一定是城市人口,因此不能将从事第二、三产业的人口比重视为城镇化率,所以B错;据图判断城镇人口数量一直在增加,因此不可能出现逆城市化大规模蔓延的现象,所以C错;根据材料“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及图中城镇人口数量的变化和从事第三产业的人口数量变化情况可以推断京津冀地区城镇化水平较高,发展速度较快,因此D项正确。(2)据图判断从事第一产业的人口不断下降,但是农业产值要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比如自然条件、科技条件等,因此无法判断第一产业的比值是在不断下降的,所以A错;根据从事第三产业的人口比重变化可以判断就业结构重心向第三产业转移,B错;京津冀地区工业体系完善,发展较早,现在应趋向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C错;从事第三产业的人口数量不断上升,而且数量庞大,结合北京、天津的城市职能可以推断第三产业已成为京津冀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所以D正确。(3)下沉式绿地是无法解决一座城市的城市内涝问题的,只能一定程度上缓解,因此A项错误;京津唐地区的城市市区是不会出现土地盐碱化的现象的,因此B项错误;下沉式绿地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城市地表对雨水的涵蓄能力而不是为了维持城市生物多样性,因此C项错误;由下沉式绿地的图文资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城市地表对雨水的涵蓄能力,因此D项正确。
【点评】城市化也称为城镇化,是指随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其社会由以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型社会向以工业(第二产业)和服务业(第三产业)等非农产业为主的现代城市型社会逐渐转变的历史过程。
10.【答案】(1)D
(2)A
【知识点】城镇化的利弊及问题解决
【解析】【分析】解:(1)读图,横轴表示经济发展水平,纵轴表示生态环境质量,图中AB线随着经济水平提高,环境质量持续下降,低于了生态环境质量恶化警戒线,会导致整个环境的恶化失衡,是最不可取的,D对。其它线没有低于生态环境质量恶化警戒线,不是最不可取的,A、B、C错。(2)建设生态城市,要增加城市绿地面积,①对。控制城市化进程,是控制城市化速度,不是建设生态城市,②错。积极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可以减轻城市环境问题,③对。限制高耗能、高污染产业的发展,可以改善城市环境,④对。集中布置城市用地,可能加重城市环境问题,⑤错。分散城市职能,建设卫星城镇,可以减少城市环境问题,⑥对。所以A对。B、C、D错。
【点评】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城市人口的膨胀,各种环境问题也日益突显,空气质量急剧下降、水资源污染与短缺、噪音污染等问题迫切需要解决。
11.【答案】(1)A
(2)D
【知识点】城镇化的利弊及问题解决
【解析】【分析】(1)根据两图城市建设前后比较,城市建设后,地面径流增加,导致了当地汛期洪峰流量加大,A对。地面径流汇集速度加快,B错。根据图示数值,蒸发量减少,C错。地下径流减少,说明地下水位下降,D错。(2)城市建设后地面径流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地表硬化,降水下渗量减少,D对。生活用水量增加、植被覆盖率增加,城市地面径流量比重应减小,A、B错。城市热岛效应可能导致城区降水增加,不是地面径流所占比重增大的原因,C错。
【点评】城市内涝是指由于强降水或连续性降水超过城市排水能力致使城市内产生积水灾害的现象。造成内涝的客观原因是降雨强度大,范围集中。降雨特别急的地方可能形成积水,降雨强度比较大、时间比较长也有可能形成积水。
12.【答案】(1)C
(2)C
【知识点】二十四节气
【解析】【分析】(1)12月22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大雪”当天,是12月7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且向南运动。对照图示,位于③-④之间,并向④移动,C对。A、B、D错。(2)2023年“大雪”是12月7日,2023年“元旦”是1月1日,期间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先向南移动,后向北移动。太原(38°N)、开罗(30°N)位于北半球,昼先变短后变长,夜先变长后变短,A、B错。悉尼(34°S)正午太阳高度角逐渐变大,达到一年最大值,然后变小,D错。海口(20°N)正午太阳高度角逐渐变小,达到一年最小值后逐渐变大,C对。
【点评】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1、春分指向夏至
北半球:昼长夜短,春分昼夜长短相等,昼长持续增加,至夏至昼最长夜最短.春分北极开始出现极昼,至夏至极昼范围扩大至整个北极圈.南半球:昼短夜长。春分昼夜长短相等,昼长持续缩短,至夏至昼最短夜最长.春分南极极开始出现极夜,至夏至极夜范围扩大至整个南极圈.
2、夏至指向秋分
北半球:昼长夜短,昼长持续缩短,至秋分昼夜长短相等.夏至北极极昼范围开始缩小,至秋分完全消失.南半球:昼短夜长,昼长持续增加,至秋分昼夜长短相等.夏至南极极昼范围开始缩小,至秋分完全消失.
3、秋分指向冬至
北半球:昼短夜长,昼长持续缩短,至冬至昼最短夜最长.秋分北极开始出现极夜,至冬至极夜范围扩大至整个北极圈.南半球:昼长夜短,昼长持续增加,至冬至昼最长夜最短.秋分南极开始出现极昼,至冬至极昼范围扩大至整个南极圈.
4、冬至指向春分
北半球:昼短夜长,昼长持续增加,至春分昼夜长短相等.冬至北极极夜范围开始缩小,至春分完全消失.南半球:昼长夜短,昼长持续减小,至春分昼夜长短相等.冬至南极极昼范围开始缩小,至秋分完全消失.
13.【答案】B
【知识点】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洋流。根据洋流模式图。位于中低纬大陆东岸的洋流,均为暖流,故判断该洋流位于南半球。
【点评】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对气候:寒流降温减湿、暖流增温增湿
2、对海洋生物:形成四大渔场(加拿大纽芬兰渔场、欧洲北海渔场、倭国北海道渔场、秘鲁渔场)
3、对海洋航行:顺流速度快,省油省时。逆流相反。
4、对海洋污染:扩大污染面积,但可以加快净化速度。
1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杨守敬书院课程设计
- 2025年外研版九年级地理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
- 二零二五年度虚拟偶像经纪与商业推广合同3篇
- 2024年甘肃畜牧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语文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度食品饮料购销合同模板2篇
- 销售培训哪些课程设计
- 语文毕业课程设计
- 二零二五年度餐饮行业第三方信用担保合同3篇
- 2025年度西城商场商场货架调整与优化设计合同3篇
- 2024年租赁购房合同
- 常见症状腹痛课件
- 《生活垃圾的回收与利用》(教案)-2024-2025学年四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科版
- 汽车租赁行业的利润空间分析
- 电商代运营合作协议书2024年
- 2024年中考英语阅读理解D篇真题汇编(附答案)0117
- 多数据中心数据同步保存
- 2024-2030年中国玻璃体切除术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分析报告
- DBJ33T 1319-2024 住宅小区供配电工程技术标准
- NB-T20048-2011核电厂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
- 年终总结会会议纪要
- 幼小衔接 每日一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