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七章
课程第一节
课程概述一、课程与课程论(一)几种不同的课程观1.课程是知识:是比较早、影响相当深远的观点,也是比较传统的观点。这种观点目前仍然是最具代表性和广泛性的。强调学习者在课程面前是接受者的角色。第七章
课程第一节
课程概述12.课程是经验:认为课程是从学习者角度出发和设计的,课程是学习者个人经验相联系、相结合的,强调学习者作为学习主体的角色。强调和依赖学习者个性的全面参与及主动性、积极性、选择性、感情、兴趣、态度等。3.课程是活动:强调学习者是课程的主体,注意学习者的能动性,强调以学习者的兴趣、需要、能力、经验为中介实施课程。2.课程是经验:认为课程是从学习者角度出发和设计的,2课程概念:
课程就是受教育者在教育者的引导下所获得的经验,这些经验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的需求和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水平,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安排的。“课程是经验”的观点更加符合我国小学课程改革和发展的需要。(二)课程论课程论就是研究课程的专门理论。
课程概念:3二、课程的理论基础(一)课程的哲学基础在课程的各种理论基础中,哲学对于课程的影响最为长久、最为深刻。一是本体论层次。二是方法论层次。(二)课程的心理学基础与心理学的结盟是课程论形成独立科学的主要条件。真正为课程建立起心理学基础的人是赫尔巴特。二、课程的理论基础4三、决定课程的几个基本关系(一)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
间接经验为主的课程,典型的表现形式是学科课程,认为课程就是分别地从各门科学中选择主要内容,组成不同学科;直接经验为主的课程,典型的表现形式是活动课程,认为课程应当是一系列学生自己组织的活动。在今后的课程改革与发展中,如何在小学课程中增加学生的直接经验,将是重要的理论和实践课题。三、决定课程的几个基本关系5(二)知识与能力的关系
知识与能力之间存在着内在联系:一定的能力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必要条件,一定的知识是能力形成和提高的基础。知识与能力又各自具有独立性,知识在量上的积累并不必然地导致能力的提高;能力的形成除了与知识相关外,还有自己的规律和特征。(二)知识与能力的关系6(三)分科与综合的关系
就课程结构而言,包括了分科与综合两个方面才是全面的,就学习者的认识和思维的结构而言,包括了分化与综合两种方式才是合理的。综合课程的研究和尝试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达到高潮,成为当代课程实践和理论发展中一个重要的课题。(三)分科与综合的关系7(四)人文主义与科学主义的关系1.人文主义课程的基本特点(1)在课程目的上,重视人,崇尚个性。(2)在课程内容上,提倡广泛的课程范围。(3)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充分地尊重儿童,热爱儿童。重视受教育者的需求和兴趣,讲究教学方法,提倡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四)人文主义与科学主义的关系82.科学主义课程的基本特点(1)在课程目的上,强调科学本身的价值和力量,课程要为科学的发展和进步服务,即使提到课程对于个人和社会的意义,也会归结到二者对于科学的依赖或者科学对于二者的巨大影响方面。(2)在课程内容上,提倡和推崇科学、重视各门科学知识在学校教育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并不断增加自然科学的内容,及时吸收科学发展的新成就。(3)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对于方法和形式同样讲究科学性,讲究效率。2.科学主义课程的基本特点93.人文主义课程与科学主义课程的冲突第一次冲突是科学主义的课程基本形成并且在学校站稳地位,这一时期科学主义课程代表着课程的进步趋势。第二次冲突是人文主义的课程对科学主义课程主流的冲击,这一时期人文主义课程代表着课程的进步趋势。我国既提倡科学精神和科学知识,又提倡尊重学生和重视个性发展,在课程中同时加强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3.人文主义课程与科学主义课程的冲突10
第二节
课程的基本范畴一、课程的目标(一)课程目标的垂直分类1.第一层次反映特定社会对于合格成员的基本要求,明显地带有课程总体目标的性质。第二节
课程的基本范畴112.第二层次这一层次的目标适用于一定阶段的具体课程,比总体目标更为具体,是总体目标在特定课程领域里的表现。3.第三层次这是更为具体的、与课程关系最为直接和密切的目标。这一层次的目标在具体的课程领域内部展开。2.第二层次12(二)课程目标的水平分类
完整的课程目标应当包括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动作技能领域三个部分,每一个领域又可进行更为详细的区分。在课程目标的水平分类研究中,有德、智、体或德、智、体、美、劳的提法,实际上就是在教育总体目标的层次上所作的水平分类。(二)课程目标的水平分类13二、课程的内容和结构(一)课程的内容
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全部课程问题就是内容问题:课程设计是关于内容的组织安排,课程目的是决定内容的依据,课程评价是判断内容产生的结果,课程实施是内容的逐步实现,等等。我国小学阶段的课程类型主要包括学科课程、活动课程、综合课程。二、课程的内容和结构14(二)课程的结构1.课程的基本结构课程的一般结构,即教学计划(课程计划)、教学大纲(课程标准)、教科书。(1)课程计划是课程的总体规划,也称教学计划。教学计划是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类型学校的教育任务,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所制定的有关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二)课程的结构15(2)课程标准也称教学大纲,是根据教学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编定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教学指导文件,它规定学科的内容范围、逻辑顺序、教学进度和教法上的基本要求。(3)课本即教科书,它是根据教学大纲系统阐述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教科书是教学大纲的具体化。一般说来,课程计划(教学计划)是课程的宏观结构,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是课程的具体结构。(2)课程标准也称教学大纲,是根据教学计划,以纲要的162.课程基本结构的不同存在方式(1)以统一要求为特点的存在方式中国、苏联、日本、法国(2)以多样化为特点的存在方式英国、德国、美国3.课程基本结构的发展变化(1)在统一性基础上增加灵活性地方课时的安排,是我国课程结构的根本性变化。(2)在多样性基础上增加调控性2.课程基本结构的不同存在方式174.课程结构的改革
学习者的不同学习方式是课程具体结构的基础。决定课程不同结构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根本最基础的是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是不同课程的具体结构赖以建立的依据。一般说来,以自主性探索学习方式为基础的课程,采用单元的形式最为适宜。在结构上至少包括主题、任务、评价标准三个部分。4.课程结构的改革18第三节
课程的设计与实施一、课程设计的层次与模式(一)课程设计的层次课程设计就是对于课程的各个方面作出规划和安排。1.宏观的课程设计课程计划2.中观的课程设计课程标准、教科书3.微观的课程设计教师第三节
课程的设计与实施19
(二)课程设计的模式
大致可以分为五种,它们是:主观法、经验法、客观法、活动分析法、实验法。
主观法和经验法是人们进行课程设计最常用的模式
。目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深入进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机场建设合同范例
- 陕西科技大学镐京学院《社会查与统计》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装修售后协议合同范例
- 购房合同范例期房
- 玻璃杯合同范例
- 餐饮面条供货合同范例
- 承包企业装修合同范例
- 土地合同贷款抵押合同范例
- 稻虾养殖合同范例
- 汽车镀铬售卖合同范例
- 《元旦晚会中学生》课件
- 漂流项目规划设计方案
- 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短诗五首-月夜》+教学课件
- 贵州医药市场分析及深度研究报告
- HGT 4095-2023 化工用在线气相色谱仪 (正式版)
- 直流输电的基本原理课件
- 2024年口腔科医师工作总结个人述职报告(四篇合集)
- 新人教版五年级小学数学全册奥数(含答案)
- 志愿服务证明(多模板)
- 煤炭加工工艺的智能化控制与自动化技术
- 动力系统故障应急预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