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公共服务需求分类与供给优先序研究_第1页
农村公共服务需求分类与供给优先序研究_第2页
农村公共服务需求分类与供给优先序研究_第3页
农村公共服务需求分类与供给优先序研究_第4页
农村公共服务需求分类与供给优先序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农村公共服务需求分类与供给优先序研究

一、对农村公共服务满意度评价的类研究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进程,大量农村人口来到城市,为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资源。这是城市劳动力配置和城市化中市场机制下的必然结果。对于大多数外出务工居民而言,其虽然完成“乡—城”地域转移和职业转换,但受现行户籍制度制约,往往无法实现身份的转变,而游离于城镇公共服务之外,且其多以务工增收而非定居为主要目的,返乡致富、返乡养老的现象普遍存在。这就意味着,规模庞大的外出务工居民对农村公共服务的需求始终存在,从而必然影响农村公共服务的满意度与供给优先序,因此,将人口流动引入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优先序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近年来,以微观调查数据为基础研究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优先序的文献并不鲜见。其中,一类研究是以被调查者的公共服务满意度评价为基础,运用因子分析法、熵权法及量表法等,量化农村公共服务满意度评价,从而发掘影响满意度提升的核心因子,并确定农村公共服务的政府供给优先序。例如:朱玉春等(2010)、唐娟莉等(2011)以因子分析法量化居民对不同公共服务的满意度评价,并构建二元离散选择模型探讨不同因素对满意度评价的影响。高萍、冯丹丹(2012)则基于熵权法的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农村公共服务需求优先序进行分析。吕微、韩晋乐(2014)以农村公共服务满意度需求调查为基础,运用因子分析法,量化农村公共服务满意度评价。另一类研究则以被调查者的公共服务需求排序为基础,根据各项公共服务被选择的频率高低,运用频数法、聚类分析法等,确定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优先序。例如:张立荣、李名峰(2012)从满意度和需求度二维耦合的视角考察农村公共服务现状,以满意度和需求度的得分为观测值,运用系统聚类法将15项农村公共服务归为六类,确定公共服务供给优先序。崔登峰等(2012)综合运用加权频数、聚类分析等方法,确定基本公共服务的需求排序与优先序。然而,现有研究多以农村留守居民为对象,较少考虑人口流动因素,同时,多以需求排序或满意度作为一定供给水平下居民需求的表征,不能准确反映居民需求。由于生活环境与职业的改变,外出务工居民的收入水平、思想观念与认知能力往往有别于留守务农居民,这将在无形中影响其公共服务需求,于是可能存在这样一种情况:对于同一项农田水利设施,留守务农居民与外出务工居民的需求排序位次完全相同,但外出务工居民给出的满意度评价较高,而可能的原因是其对农业生产的依赖程度较低,从而带来农田水利设施需求的大幅下降。如果不考虑这种需求差别,以需求排序或满意度指标确定的公共服务供给优先序有可能失真。因此,针对留守务农居民与外出务工居民的主要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优先序研究,必须对公共服务需求进行分类处理。基于上述分析,本文借鉴顾客满意度理论中的KANO模型,分别针对留守务农居民与外出务工居民,展开农村公共服务需求分类与满意度评价,进而确定人口流动背景下的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优先序。二、根据人口流动,农村公共服务的主要需求和满意度(一)留守组和工组居民社会经济特征相似性调查为考察人口流动背景下的农村公共服务满意度,课题组选取12种主要农村公共服务,分别考察留守务农居民与外出务工居民的需求程度与满意度评价。12种主要农村公共服务包括:农田水利设施、道路交通设施、通讯网络设施、饮用水安全、村容环境、农业科技推广、农业信息服务、新农合、新农保、基础教育、村务公开和文化娱乐。为获取相关数据,课题组以随机抽样方法展开问卷调查。调查分两步进行:一是在济南、烟台等地,随机抽取留守务农居民(简称留守组,下同)展开问卷调查,累计发放并收回问卷400份,其中有效问卷386份,占比96.5%;二是在济南、烟台等地随机选取不同行业400位农民工进行问卷调查,考察外出务工农民(简称打工组,下同)的满意度,累计发放并收回问卷400份,其中有效问卷372份,占比93%从问卷设计来看,两组问卷均包括个体社会经济特征和主要农村公共服务满意度调查两部分内容。打工组问卷除增加对打工情况调查及个别问题选项变动外,其他44项问题及选项完全相同,相似度较高。从样本数据的统计特征来看,留守组居民与打工组居民在若干社会经济特征上具有相似性(详见表1)。基于上述两点,可以认定两组样本数据具有可比性。(二)公共服务满意度基于问卷数据,考察留守组与打工组居民对12种主要农村公共服务的满意度评价。两组问卷均涉及居民对12种主要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水平的满意度调查。即以100分为满分,要求被调查者对目前的公共服务供给水平进行打分。数据处理中,以所有被调查者对某类公共服务给出的分数,计算平均值,以衡量此类公共服务的满意度。表2反映两组居民的主要农村公共服务满意度评价。如表2所示,两组居民对12种主要农村公共服务的满意度排序总体较为接近,即生活类基础设施得分普遍高于生产类基础设施。两组居民给出的满意度评价最高的均为基础教育。这可能受近年来增加农村基础教育事业经费、减免书本费等惠农措施的影响。除基础教育外,留守组中,相比农田水利设施、农业科技推广和农业信息服务等生产类基础设施,道路交通设施、通讯网络服务、饮用水安全、村容环境等生活类基础设施的得分普遍较高。打工组中,除农田水利设施外,其余公共服务得分与留守组呈现相似趋势。相比生产类基础设施和生活类基础设施,两组居民对农村社会保障的满意度评价总体不高。其中,新农合在两组居民的满意度评价中均排名第5位,在12种主要农村公共服务中位次居中。新农保的满意度排序明显偏低,在留守组和打工组的主要公共服务满意度评价中排名第12位和第7位。(三)基于问卷数据的统计结果基于问卷数据,考察留守组与打工组居民对12种主要农村公共服务的需求程度。两组问卷均设计12种主要农村公共服务的需求排序,即要求被调查者将其认为目前最需要的公共服务放在第一位,依次类推,用以考察居民对主要农村公共服务的需求程度。数据处理中,以赋值法计算12种主要农村公共服务的需求程度。具体操作如下:分别对排名第1位的公共服务赋值12,排名第2位的公共服务赋值11,依次类推,将某类公共服务需求的所有得分加总后除以参与调查的总人数,表示该公共服务的需求程度。基于问卷数据的统计结果见表2。如表2所示,与满意度评价相比,两组居民的公共服务需求排序存在一定差别。留守组的需求排序呈现“生产类基础设施>农村社会保障>生活类基础设施”的特点,而打工组则呈现“农村社会保障>生产类基础设施>生活类基础设施”的特点。留守组的需求排序中,排名前4位的均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分别为农田水利设施、农业科技推广、农业信息服务和道路交通设施等。农村社会保障中的新农保和新农合,分别排名第5位和第6位,之后是生活类基础设施,包括通讯网络服务、饮用水安全、村容环境等。相比之下,打工组的需求排序中,农村社会保障需求较为明显,新农合与新农保分别位列第2和第3位。究其原因,按照现行制度规定,新农保、新农合往往与户籍制度直接挂钩,这使得外出务工居民依然有赖于农村社会保障为其提供的“安全网”。同时,打工组对农业科技推广和农业信息服务的需求则明显降低。可能的原因是,外出打工带来收入结构的改变,进而弱化其对农业收入的依赖程度,以及对农业科技信息服务的关注程度。三、基于kono模型的农村公共服务需求分类(一)调查问卷的设计及调查结果结合上述分析,虽然两组居民对12种主要农村公共服务的满意度排序较为接近,但需求排序却不尽相同,因此单以需求或满意度排序确定公共服务供给优先序显然有失偏颇。为合理确定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优先序,有必要对两组居民的需求进行分类处理。在此,本文借鉴顾客满意度理论,以问卷数据为基础构建KANO模型,通过设定正反向问卷,将12种主要农村公共服务需求归为三类:必备型、期望型和魅力型首先,设计结构性问卷,以正反双向问题,设置五个相同的答案,考察被调查者对某类公共服务的评价。参照KANO模型对市场某产品(或质量特性)的问卷设计,并考虑基本公共服务的特殊性,为避免产生歧义,分别以“提高某类公共服务的现有水平”和“无法提供现有水平的公共服务”两个问题,考察被调查者的态度。相关问卷设计见表3。其次,汇总调查数据,填写KA-NO评价结果分类对照表(表4)。依照表4,当被调查者对正向问题的回答为“1很喜欢”,对负向问题的回答为“5很不喜欢”,则将被调查者对此类公共服务的需求定义为期望型。当被调查者对正向问题的回答为“2理所当然”,对负向问题的回答为“5很不喜欢”,则将被调查者对此类公共服务的需求定义为必备型。结合问卷数据,统计两组居民对某类公共服务不同评价结果的出现频数以及各选项占比,填写KANO评价结果分类对照表,其中占比最大的将是该公共服务的最终属性。(二)两组居民的需求基于上述操作过程,得出留守组与打工组居民对12种主要农村公共服务的需求分类结果,分别见表5和表6。从中可见,两组居民对6种农村公共服务的需求分类结果相同,分别是:农田水利设施、村容环境、新农保、基础教育、村务公开和文化娱乐。其中,农田水利设施和新农保属必备型需求,基础教育属期望型需求,其余为魅力型需求。对两组居民而言,农田水利设施均属于必备型需求。基于打工组的问卷数据,一方面,86.15%的被调查者表示,农业收入依旧是其家庭收入来源之一,但在全年家庭总收入中占比不一,从5%到60%不等;另一方面,考虑到在外生活开支大、返乡养老等问题,87.39%的被调查者选择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返乡居住。这表明,打工组对农业生产的关注程度未明显降低,从而使得他们对农田水利设施的需求与留守组相似。除此之外,两组居民对新农保的需求均属于必备型需求。基于打工组的问卷数据,65.57%的被调查者有返乡养老的打算,而选择不返乡养老的占比仅为13.43%对于生活类基础设施,两组居民的需求存在一定差异,其中以通讯网络服务为代表。对留守组而言,通讯网络服务,与饮用水安全和村容环境相似,均属于魅力型需求;对打工组而言,通讯网络服务则属必备型需求。究其原因,这可能与外出打工的生活方式相关,即外出打工改变居民与家乡的联系方式,以及其对不同生活类基础设施的需求,使其对通讯网络更为依赖。(三)基于需求属性的二因素分析借鉴KANO模型对12种主要农村公共服务的需求分类结果,有必要引入Better-Worse系数,以最终确定主要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优先序。BetterWorse系数表示增加或降低供给对满意或不满意的影响程度,其中,Better系数反映政府增加某种公共服务供给对消费者满意度的影响,而Worse系数则表示如果政府降低某种公共服务供给,消费者的不满意系数,即不满意程度。借鉴顾客满意度理论,Better-Worse系数以KANO模型需求属性归类为基础,能够以更为量化、直观的方式,反映增加供给对消费者满意度的影响。Better-Worse系数值结合KANO评价结果分类对照表计算得来,计算公式分别为:基于KANO模型对两组居民12种主要农村公共服务需求分类结果,计算两组居民对上述农村公共服务需求的Better-Worse系数,结果见表7。四、在kano模型的主要农村公共服务需求序列分析中(一)主要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优先序的确定原则基于顾客满意度理论,参考两组居民对12种主要农村公共服务的需求与满意度排序现状,借鉴KANO模型对12种主要农村公共服务的需求分类结果及Better-Worse系数测算结果,判定主要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优先序。在此,明确主要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优先序的确定原则如下:一是按照“必备型>期望型>魅力型”的基本顺序进行排序,将必备型需求放在第一位。按照KA-NO模型的界定,必备型需求是居民认为政府必须供给的公共服务,如果这类需求未得到满足,则居民不满意程度将会大大增加,因此在供给优先序中应处于第一位。二是结合Better-Worse系数,优先满足Worse系数绝对值较高的必备型需求,以消除居民的不满意程度。其次选择满足Better-Worse系数值较高的期望型需求,以消除居民的不满意程度和增进居民的满意程度。最后优先供给Better系数值较高的魅力型需求,以最大限度地增进居民满意程度。三是参考两组居民对主要公共服务的需求与满意度排序,优先供给需求程度较高而满意度评价较低的公共服务。(二)两组主要农村共服务需求的wofe模型分析按照上述原则,结合两组居民的需求分类和满意度评价结果,将12种主要基本公共服务按供给先后顺序划分为四个层次。具体而言:第一层次是农田水利设施与新农保。基于KANO模型,两组居民对农田水利设施的需求均属必备型,尽管满意度排序为第4位和第6位,相对较好,但需求排序仍为第1位。同时,两组居民对农田水利设施需求的Worse系数绝对值分别为0.73和0.71,高于12种主要农村公共服务需求的Worse系数均值。这意味着农田水利设施仍是当前农村居民的首要需求,在供给优先序中应处于首要位置;基于KA-NO模型,两组居民对新农保的需求均属必备型需求,在需求排序中为第5位和第3位,而满意度排序明显落后,分别为第12位和第7位。同时,两组居民对新农保需求的Worse系数绝对值分别为0.66和0.72,高于12种主要农村共服务需求的Worse系数均值。这意味着,两组居民对新农保的需求较为强烈,应在供给优先序中处于首要位置。第二层次是农业科技推广、农业信息服务和新农合。本层次公共服务具有如下特征:一是三种公共服务均属于必备型需求。其中,留守组的农业科技推广和农业信息服务需求属必备型,打工组的新农合属必备型。二是三种公共服务的满意度相对较低。留守组对农业科技推广和农业信息服务的需求排序为第2位和第3位,满意度则降至第8位和第11位。打工组对新农合的需求排序为第2位,在满意度排序中则降至第5位。三是三种公共服务需求的Worse系数绝对值均较高。留守组对农业科技推广和农业信息服务需求的Worse系数绝对值均为0.82,打工组对新农合需求的Worse系数绝对值最高,为0.93,对农业科技推广和农业信息服务需求的Worse系数绝对值均为0.87,相对较高。这意味着如果这类需求未得到满足,两组居民的不满意程度均明显增加。因此,综合考虑两组居民需求,农业科技推广、农业信息服务和新农合在政府供给优先序中排名应仅次于农田水利设施与新农保。第三层次是道路交通设施、通讯网络服务与基础教育。本层次公共服务具有如下特征:一是三种公共服务的满意度相对较高。基于KANO模型,两组居民对基础教育的需求属期望型,需求排序为第10位,而满意度排序为第1位。打工组的通讯网路服务需求属必备型,需求排序为第7位,而满意度排序为第3位。留守组的道路交通设施需求属期望型,需求排序为第4位,而满意度排序为第3位。这都意味着,两组居民对三类公共服务的供给水平较为满意。二是三种公共服务的Worse系数绝对值均高于均值。其中,留守组对道路交通设施需求的Worse系数绝对值达0.89。较高的Worse系数意味着降低供给水平,居民的不满意程度均明显增加,因此这三种公共服务的供给优先序应处于农业科技推广、农业信息服务和新农合之后。第四层次是村容环境、饮用水安全、村务公开、文化娱乐。基于KANO模型,两组居民对上述四类公共服务的需求多属魅力型,即如果这类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居民不会出现明显不满,且在两组居民的需求排序和满意度排序中位次靠后。这意味着这些公共服务并非居民关注的焦点,其供给优先序应处于道路交通设施、通讯网络服务与基础教育之后。然而,由于这类需求得到满足后居民的满意度会大幅提升,因此在政府财力允许的条件下,按照Better-Worse系数值从高到低的原则,以“村容环境>饮用水安全>村务公开>文化娱乐”的顺序供给,能够大幅提升居民满意度。五、主要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优先序的政策建议本文以微观调查数据为基础,在农村公共服务满意度与供给优先序研究中引入人口流动因素以及KANO模型的需求分类方法,结合留守务农居民与外地务工居民的主要农村公共服务需求程度与满意度评价,确定主要农村公共服务政府供给优先序。主要研究结论有:一是尽管留守务农居民与外出务工居民对12种主要农村公共服务的满意度排序较为接近,但需求程度不尽相同。留守组的需求排序呈现“生产类基础设施>农村社会保障>生活类基础设施”的特点,而打工组为“农村社会保障>生产类基础设施>生活类基础设施”。二是两组居民对部分农村公共服务需求分类结果相同,分别是农田水利设施、村容环境、新农保、基础教育、村务公开和文化娱乐。其中,农田水利设施和新农保属必备型需求,这可能是由于打工组居民对农业生产与收入的关注,以及返乡养老这一生活方式的普遍存在。三是参照“必备型>期望型>魅力型”的基本顺序,结合Better-Worse系数,将12种主要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优先序确定为:“农田水利设施和新农保———农业科技推广、农业信息服务和新农合———道路交通设施、通讯网络服务和基础教育———村容环境、饮用水安全、村务公开、文化娱乐”。结合以上结论,本文提出如下政策建议:一是加大主要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的财力保障。统计分析显示,两组居民对12种主要农村公共服务的满意度排序较为接近但普遍偏低,其中两组居民对基础教育的满意度均位列第一,但满意度得分也仅为78.46分和70.52分。除基础教育外,道路交通设施和通讯网络服务的得分相对较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