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缘知识分子与辛亥革命_第1页
边缘知识分子与辛亥革命_第2页
边缘知识分子与辛亥革命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边缘知识分子与辛亥革命

共同的价值取向1863年9月,朋友们提议,容裕搬到湘军营地,发现曾国藩。这位美国海归阅历丰富:耶鲁毕业后,他先在美国公使馆和上海海关工作,后来自己开航运公司,在战区倒卖过茶叶。3年前,容闳曾考虑过为太平军效力,在南京与洪仁玕的会面中,他态度高傲,坚持对方要满足自己的各项条件。但在这里,在被湘军血洗过的安庆,他却完全被曾国藩的气场震慑住,“几乎卑躬屈膝于这位湖南将军面前”。在容闳眼里,此时的曾国藩“权力之大,几若王权”,可以说“是中国真正最有权威最具实力的人。”此时已是湘军起兵的第十个年头。没有人料到这支由翰林院书生统帅,在地方团练的基础上组织起来的军队,最后竟成为独木支大厦式的终极力量。1854年,因为作战惨败,曾国藩两次试图自杀,招来官场同僚的一致鄙夷,没人愿意出手支援他,甚至公开嘲笑之。但现在,湘军不但完成了捍卫湖南的最初目标,还控制了中国最富庶的江浙皖赣四省,“长江三千里,几无一船不张敝人之旗帜”。可这没有让曾国藩感到轻松,相反的,他经常心悸和失眠:“权太重,位太高,虚望太隆,悚惶之至。”写过《太平天国》的史景迁,认为洪秀全和太平天国“是中国历史上最诡奇的人和事情之一。”其实湘军崛起的传奇性,相比而言丝毫不逊色。1851年至1864年期间,在国内其实有三股力量在较量:遥遥欲坠的清政府、地方督抚势力以及太平天国。它们之间的三角关系,加上外来西方势力的介入,变得更错综复杂。太平天国背后社会结构层面的问题,很大程度上被其宗教色彩所掩盖了。要知道,洪秀全、洪仁玕、冯云山都是读过四书五经,却未能中举的穷秀才,即“边缘知识分子”。这类人的共同特点在于渴望出人头地,但现实却是出路无着;有满足个人欲望和治国平天下的双重需求,结果承受着理想和现实落差带来的双份苦痛;较高的教育水平,又使他们具备一定的动员、组织和宣传能力———不管在任何时代,边缘知识分子数量若太多,无疑都是社会的不稳定因素。咸丰年间的清朝正是如此。在“康乾盛世”过后,人口猛增,教育普及,但是科举考试授予的进士和举人数量却没变化,一半的官职还被满洲人垄断。读书人凄凉地发现,相较于几百年前,科举的晋身之阶已经大大收窄,靠读书改变命运变得越来越困难。1843年拜上帝会成立后,到处捣毁佛寺和孔庙,焚烧儒家典籍。这种反常的激进行为,其实也可看作“学而优则仕”美梦在穷秀才心目中的彻底破灭。在1846年所著的《天条书》里,洪秀全还想象过自己把孔丘捆绑到上帝面前:“天父上主皇上帝甚怒,命天使鞭挞他。孔丘跪在天兄基督面前再三讨饶,鞭挞甚多,孔丘哀求不已……”但光靠拜上帝会“还不足以催生出军队”。使太平天国从一场宗教运动转变为武装起义的,“乃是从外地移来广西的客家人和当地人发生的土客械斗”,而这也是人口压力的结果。对客家人来说,加入拜上帝教,主要在于其教义和组织能帮助他们,共同应对外来威胁。1850年,在土客的又一波械斗中,当地官府准备捉拿“乱源”洪秀全和冯云山。洪秀全顺势要求所有信众都变卖家产,集中起来准备展开行动,这就是著名的金田起义。“剿匪”除了需要铁军外,更重要的是打赢“道德价值之争”曾国藩是在1853年1月太平军北上出广西、入两湖时,得到皇帝诏书,要他在湖南办团练的。湘军士兵由统兵官在家乡亲自招募,私人关系极强,一个营的士兵都是同乡、朋友甚至亲戚,入伍前要登记亲属,违反军规一律连坐。考虑到大部分士兵都是贫苦农民,曾国藩把薪饷提高到绿营兵的近3倍,俘杀敌军、缴获物资还有额外奖励。曾国藩始终认为自己是文人,而不是军人,所以在他看来,“剿匪”除了需要铁军外,更重要的是打赢“道德价值之争”,不战而屈人之兵。在这方面,进士出身的曾国藩就是落第秀才洪秀全们所望尘莫及的了。太平军的宣传大致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在前期,比如永安诏书中,洪秀全可用“天父皇上帝的第四次显圣”之类的话激励士气。但1853年太平军定都南京后,便发现相对于两广,拜上帝教在江南的吸引力在大大减弱。太平军不得不采用双轨办法:对拜上帝教的忠实信徒,仍然以宗教动员为主;对于不信教的江南地区,考虑到其两百多年前激烈抗清的历史,则祭出“驱逐满人,汉人当家”的大旗。但这些不足以挽救人心,尤其1856年后,江南民众开始以“粤匪”称呼太平军。清军也看出了这一点,所以把作战最勇猛的两广老兵称为“真长毛”,与后来加入太平军、战斗较为消极的长江中下游新兵区别看待。除了众所周知的腐化、内讧外,掏空太平天国基础的,还在于各种不合理的乌托邦政策。太平军控制区的居民毫无个人自由可言,个人财产须上缴“圣库”,不得经商,不得随意迁徙。军户家庭被拆散,分别编入“男营”、“女营”,规定在攻下北京之前,即使夫妻都不能见面,更不能同房,违者处死———当然,三宫六院的洪秀全和诸王们,是不受这方面约束的。与太平军或装神弄鬼,或近乎街头谩骂的各类官方文宣不同,曾国藩写得一手漂亮的桐城派古文。他的《讨粤匪檄》巧妙地绕过了清王朝统治合法性问题,超越满汉,将湘军与太平军的对立上升到夷夏之辨的高度,一问世便在南方广为流传:“粤匪窃外夷之绪,崇天主之教……士不能诵孔子之经,而别有所谓耶稣之说、《新约》之书,举中国数千年礼义人伦诗书典则,一旦扫地荡尽……凡读书识字者,又焉可袖手安坐,不思一为之所也?!”曾国藩的幕僚王闿运后来在撰写《湘军志》时,指出湘军将领“率以文员领之,而同知王葆生官最大,余悉用生监。”湘军极其重视思想建设,军中读书人除了指挥作战外,还担负着反复向士兵灌输忠君爱民、杀身成仁的儒家思想的任务。曾国藩亲自撰写了平白如话的《爱民歌》,其中详细罗列的注意事项,简直就是后来红军《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前身。矛盾的是,崇孔孟之“仁”,把“爱民”奉为座右铭的曾国藩,在攻下安庆后却冷血地建议曾国荃:“克城以多杀为妥,不可假仁慈而误大事,弟意如何?”1864年在围攻南京时,曾国藩也主张禁止妇孺出城。裴士锋指出,这是为了“迫使叛军供养城内全部居民,将使他们更快饿死。他不希望他弟弟无意间让任何叛军家眷活命。”湘军最终能战胜太平军绝非偶然:它的将领更自律、组织更严密、意识形态色彩更强,还顺便把边缘知识分子纳入体制内,给了他们通过暴力机器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而一手哲学一手军队,兼圣贤与将领于一身的曾国藩,则开启了近代中国一种全新的领导模式。财政、军事、人事皆独立,甚至不听中央号令的湘军,再进一步就与北洋军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