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肺复苏课件-2011_第1页
心肺复苏课件-2011_第2页
心肺复苏课件-2011_第3页
心肺复苏课件-2011_第4页
心肺复苏课件-201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心肺复苏术

济源市人民医院急诊科刘国林一般状况心跳骤停被发现并得到及时救治死亡60%自主循环恢复40%死亡80%存活出院20%永久CNS损伤30%基本正常70%(5.6%)基本概念对象:未能预料或原因不明的心脏骤停、呼吸骤停患者目的:恢复心跳和自主呼吸,保证神志恢复心脏骤停常见原因成人:

心脏疾病(冠心病最多见)创伤、淹溺、药物过量、窒息、出血小儿:

非心脏性,如气道梗阻、烟雾吸入、溺水、感染,中毒等

心脏骤停判断

患者意识丧失,对刺激无反应心脏机械活动突然停止(心音消失,动脉搏动消失)无自主呼吸或濒死喘息等心肺复苏过程——三阶段九步骤基本生命支持期高级生命支持期延续期生命支持期

BLSA(airway)开放气道;B(Breathing)呼吸支持;C(Circulation)循环支持。D(Difibrillation)除颤。ALSD(drug)给药;E(Electrocardiograph)心电图;G(Gauge)监测;PLSH(Humanmentation)保持和恢复人的智能活动I(Intensivecare)强化监护。

时间就是生命!心搏骤停的严重后果以秒计算

●10秒—意识丧失,突然倒地●30秒—全身抽搐●60秒—自主呼吸逐渐停止●3分钟—开始出现脑水肿●6分钟—开始出现脑细胞死亡●8分钟—“脑死亡”“植物状态”

时间就是生命!复苏的成功率与开始CPR的时间密切相关:心搏骤停后CPR开始的时间CPR成功率

<4分50%

4-6分10%

>6分4%

>10分0.09%2010年心肺复苏指南提出:生存链环识别心肺复苏(CPR)(ABC→CAB)胸部按压(C,compression)开放气道(A,airway)人工呼吸(B,breathing)

除颤基础生命支持理由绝大多数心跳骤停发生在成人,而在各年龄段的患者中,发现心脏骤停最高存活率者均为有目击的心脏骤停,且初始心律是室颤(VF)或无脉搏性室性心动过速(VT)。在这些患者中,基本生命支持的关键操作是胸外按压和早期除颤在ABC程序中,当施救者开放气道以进行口对口呼吸、寻找防护装置或收集并装配通气设备的过程中,胸外按压往往会被延误。更改为CAB程序,可以尽快开始胸外按压,同时能尽量缩短通气的延误大多数院外心脏骤停患者没有由任何旁观者进行心肺复苏。这可能是多种原因造成的,但其中一个障碍可能是ABC程序,该程序的第一步是施救者认为最困难的步骤,即开放气道并人工呼吸。假如先进行胸外按压,可能会鼓励更多的施救者立即开始实施心肺复苏对于心脏病因导致的心脏骤停,单纯胸外按压心肺复苏或同时进行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的心肺复苏的存活率相近。取消"看、听和感觉呼吸"2010(新):取消程序中“看、听和感觉呼吸”。30次按压后,开放气道并行2次人工呼吸2005(旧):开放气道,"看、听和感觉呼吸"评估呼吸)理由"首先按压"程序,会在成人无反应或无正常呼吸时实施心肺复苏。检查心脏骤停时会快速检查呼吸。进行第一轮胸外按压后,气道已开放。心肺复苏—BLS(CAB)判断循环:触摸颈动脉搏动1、颈动脉位置:气管与颈部胸锁乳突肌之间的沟内。2、方法:一手食指和中指并拢,置于患者气管正中部位,男性可先触及喉结然后向一旁滑移约2-3cm,至胸锁乳突肌内侧缘凹陷处。部位:胸骨下1/3交界处或双乳头与前正中线交界处定位:用手指触到靠近施救者一侧的胸廓肋缘,手指向中线滑动到剑突部位,取剑突上两横指,另一手掌跟置于两横指上方,置胸骨正中,另一只手叠加之上,手指锁住,交叉抬起。

胸部按压

按压时上半身前倾,腕、肘、肩关节伸直,以髋关节为支点,垂直向下用力,借助上半身的重力进行按压。按压方法胸外按压频率:100次/分→至少100次/分按压幅度:胸骨下陷4~5cm→至少5cm压下后应让胸廓完全回弹压下与松开的时间基本相等

按压-通气比值:30:2(成人、婴儿和儿童)有效按压为确保有效按压:1)患者应该以仰卧位躺在硬质平面2)肘关节伸直,上肢呈一直线,双肩正对双手,按压的方向与胸骨垂直3)对正常体型的患者,按压幅度至少5cm4)每次按压后,双手放松使胸骨恢复到按压前的位置。放松时双手不要离开胸壁。保持双手位置固定。5)在一次按压周期内,按压与放松时间各为50%。6)每2min更换按压者,每次更换尽量在5s内完成7)CPR过程中不应搬动患者并尽量减少中断AAirway(开放气道)压头抬颌,解除舌根后坠对气道的压迫首先清理口腔,将其头偏向一侧,用手指探入口腔,清除分泌物及异物BBreathing(人工呼吸)若自主呼吸消失:立即口对口人工呼吸频率每分钟12~16次始终保持气道开放吹气时不能漏气,每次吹气量600~800ml以患者胸部抬起为宜。不是“吹蜡烛”,吹气持续2秒连吹2次,让伤者出气牙关紧闭时采取口对鼻人工呼吸,确保口不漏气口对口通气情况调查多数院前急救人员不愿对陌生人作口对口人工通气OrnatoJPetal199045%医生和80%护士不愿对陌生人作口对口通气

BrennerBEetal199385%其他人员不愿对陌生人作口对口通气LockeCJetal1995CPR前6~12分钟内,口对口通气

未必需要ICCM:

TangWetal:AmJRespirCritCareMed,1994NocMetal:Chest,1995JohnsHopkins:

ChandraNCetal:Circulation,1994,UofArizona:BergRAetal:Circulation,1993BergRAeaal:AnnEmergMed,1995研究认为,在CPR期间,随胸廓按压起伏时的自动通气,可维持接近正常时每分通气量、PaCO2和PO2而勿须正压通气;此外,胸外按压时的心排出量只有正常的25%,维持通气灌流比例所需的通气量也下降除颤(DifibrillationD)多数突发、非创伤心搏骤停由心室颤动(VF)所致,室颤后每延迟电除颤1min,死亡率增加7%~10%——除颤是最好的方法CPR成功的指标昏迷变浅,出现各种反射身体出现无意识的挣扎动作自主呼吸逐渐恢复触摸到规律的颈动脉搏动面色、口唇转为红润双侧瞳孔缩小、对光反应恢复心肺脑复苏术终止指标

抢救有效,已建立有效自主呼吸及循环,血压可测得心肺复苏持续实施超过30分钟,确定患者已死亡(出现角膜混浊,身体僵硬或背部见大片尸斑,证实生物学死亡),无复苏可能抢救现场存在的危险,危及抢救者安全且迫在眉睫(1)瞳孔散大或固定;(2)对光反射消失;(3)呼吸仍未恢复;(4)深反射活动消失:(5)心电图成直线。

不宜CPR者禁忌证胸壁开放性损伤肋骨骨折胸廓畸形心包填塞可选择不施救者疾病终末期患者(心、肺、脑等重要器官功能衰竭无法逆转者及晚期癌症患者)总结将“A-B-C”改变为“C-A-B”生命链”延长至5环节几个数字的变化基本生命支持(BLS)的主要改变成人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ACLS)复苏后仍要积极的救治几个数字的变化胸外按压频率由2005年的100次/分改为“至少100次/分”按压深度由2005年的4-5cm改为“至少5cm”人工呼吸频率不变、按压与呼吸比不变强烈建议普通施救者仅做胸外按压的CPR,弱化人工呼吸的作用,对普通目击者要求对ABC改变为“CAB”即胸外按压、气道和呼吸基本生命支持的主要变化BLS流程简化,“看,听,感知”已从流程中删除,所有无反应、无呼吸或无正常呼吸(如仅有喘息)的成年患者,立即启动急救反应系统对未经培训的过路施救者鼓励其实施只动手(只做胸部按压)的CPR在给予人工呼吸之前,开始胸部按压保证完成高质量的CPR除颤时间与成功率除颤用物准备:除颤仪、导电糊、抢救车适应对象:室颤、室扑、无脉搏室速步骤:*确定心律*开启除颤仪,选择Paddles导联涂导电糊(C字形)*1.选择合适电量。*

2.充电。*3.放置电极板*4.清场,确认没有人靠近床边,放电。*5.

紧接着继续CPR5个循环*6.评估心律及除颤效果36强调1次除颤后立即进行CPR连续除颤浪费时间,导致有效胸外按压中断时间的延长,3次除颤导致时间延搁达37秒所有复苏者应在1次除颤后立即开始CPR,从胸外心脏按压开始做,应先行5个循环(约2分钟)的CPR后再评估节律,并按需要再次除颤,随后应每2分钟一次检查节律37正确的优先次序心脏骤停时,基础CPR和早期除颤最为重要,药物的使用其次心脏骤停治疗中只有少数药物有较好的证据支持其使用开始CPR和实施除颤后,复苏者应建立静脉通路,考虑药物疗法并安置高级气道设施38高级生命支持期(ALS)—DEG紧接上述步骤进行气管插管或球囊面罩给氧(呼吸支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