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器的发展史_第1页
青铜器的发展史_第2页
青铜器的发展史_第3页
青铜器的发展史_第4页
青铜器的发展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中国青铜器的鉴赏--以司母戊大方鼎为例类历史上一项宏大制造,它是红铜和锡、铅的合金,也是金属治铸史上最早的合金。青铜制造后,马上盛行起来,从今人类历史也就进入的阶段-青铜时代。215间称为“青铜时代“。青铜器文化的进展划分为三大阶段,即形成期、4500~4000盛期即中国青铜器时代,时代包括夏、商、西周、春秋及战国早期,连续时间约一千六百余年,也就是中国传统体系的青铜器文化时代;转变时期指战国末期-秦汉时期,青铜器已逐步被铁器取代,不仅数重要场合变成日常用具,其相应的器别种类、构造特征、装饰艺术也发生了转折性的变化。含有少量的铅。它作为一种合金,与纯铜相比有几大优点。一是熔点〔模子〕的气孔大为削减。商代青铜器又分为早、中、晚三期,而中晚期是青铜器进展史上的鼎盛时期,很多青铜重器已经举世著名,其超群的工艺、卓越的量均有较大增长。东周青铜器分为春秋、战国两期。在春秋时期前段吴越等六大区域。器类依用途分,礼器比例渐小,日用器比例增大,消灭的器类有敦、盆、鉴、錞于、长剑等。冶铸技术和装饰工艺有显著的进步,分体铸造技术更加成熟,并已制造金属焊接技术,假设干地区还消灭失蜡法熔模铸造技术。令人眼花缭乱,甚至连器物的名称都无法叫出。明显,对众多的、形制各异的青铜铸品进展分类是必要的,介绍各种器物的名称及用现在对青铜器的一般分类法是按其用途来划分的,根本上可划分以8与世界其他国家的青铜艺术品比较:中国青铜艺术品更具有其自身独特的魅力,首先是数量大,从汉代出土的青铜艺术品至今,仅刻铸有铭文青铜艺术品就已觉察万件以上,这只占青铜器总量的少局部。众多的青铜器令人目不暇接,真有眼花缭乱之感。中国青铜艺术品造型丰富,种类繁多。其次是质量很高。中国青铜艺术是我国铜器艺术中的精典,中国青铜器包括红铜、青铜、黄铜、铜鎏金等,铜鎏金属于金属的外表处理技术。中国古代青铜器不但有很高的艺术赏识价值,而且有很高的科学争论价值,艺术赏识价值是指青铜器的造型艺术很超群,如同一条字、一幅画,给人以赏心悦目的艺术享受。鼎是青铜器的最重要青铜器物种之一,是用以烹煮肉和盛贮肉类的器具。三代及秦汉连续两千多年,鼎始终是最常见和最惊奇的礼器。19393的司母戊大方鼎是商代晚期的青铜鼎,也是现存最大的商代青铜器。鼎重832.8413311078厘米,足高466是商王为祭祀他的母亲戊而铸造,它是世界上罕见的青铜器贵重文物,也是迄今为止全部出土的鼎中最大最重的。司母戊鼎纹饰美观庄重,工艺精巧,一向为世人所钦羡。它的价值因此而更高。鼎身四周铸有精巧的盘龙纹和饕餮纹,增加了文物本身的威猛凝重之感。饕餮是传奇中好吃的野兽,把它铸在青铜器上,表示吉利、丰年足食。耳廓纹饰俗称虎咬人头纹,这种纹饰是在耳的左右作虎形,虎头绕到耳的上部张口相向,虎的中间有一人头,好象被虎所吞噬。耳的上面还有两尾鱼形。足上铸的蝉纹,图案表现蝉体,线条清楚。大鼎的腹内长壁上有三个铭文“司母戊”。“母戊”是谁呢?最早的推想,母戊是殷王武乙的配偶妣戊,即文丁的母亲,作器者则为文丁。卜辞记载文丁的配偶为批癸,而帝乙的配偶却不见记载,因此有人认为,“母戊”可能是帝乙的配偶。据此,则大鼎力殷墟晚期的器物。另一种意见认为,“母戊”可能是指武丁的法定配偶或祖甲的法定配偶。因此作器者可能为祖庚、祖甲、或廪辛、康丁。这样,该鼎就是殷墟前期的遗物。 司母戊鼎是我国殷代青铜器的代表作,有人曾用光谱定性分析它的合金成份,结果说明大鼎的成份和殷代一般铜器的成份根本一样。人们又对铜、锡、铅三元素用化学分析的沉淀法进展了定量分析,结果说明大鼎的合金成份是:铜占84.77%11.64%2.79%一”的记载根本是相符的。关于司母戊鼎的鉴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锈色行家们说:“铜器坠水千年,则绿如瓜皮,而莹润如玉;未及千年,虽有青绿而不莹;未入土水之传世铜器,其色紫褐,而有朱砂斑,甚至其斑凸起。”一般说来,流传至今的大多是出土铜器,由于铜质差异及各地土质、水质的差异,入土铜器的锈色也不尽一样,常见有绿锈、红锈、蓝锈、紫绣等。拿到一件铜器,先要用眼看,假设锈色与器体合一,深浅全都合度,坚实匀净,莹润、自然,则为自然生成的锈色。假设锈色浮在器物之上,绿而不莹,表皮锈,而且不润泽,刺眼,定有铜腥味,由于千年古铜的无铜腥味的;还可用热碱水洗刷,伪锈就会脱落,假设刷洗不下,再用火烤就脱落了;或者用舌舔,假设有盐卤味,也是伪锈。〔二〕手感和声响用手掂量,假设过轻或过得就要引起留意了,固然,这全凭阅历。832.84133厘米,口长11078466〔三〕花纹和款识繁缛,且多遍体生花;西周大致与商同,但后期趋向素朴;春秋战国的花纹则清爽活泼,富于生活气息,秦汉重有用,花纹少且不及前代精细。另外,还可以从不同时代纹饰图案内容的转变来推断、判别。至于款识,则主要可从其字体加以区分。商代字体规整,笔势遒劲大方,秀丽潇洒,后期多高雅秀丽的波磔体;周朝早期沿袭波磔体;春“鸟虫书”;战国金文字体大金不讲究,但也有字体竖笔引长下垂,末端锐利的“悬篆”雏形;秦朝统一了文字,通用小篆。把握了这此假设一件号称三代时的铜器上却消灭了小篆字体,那就笑话了。另外,还可依据铭文字数的多少、内容来判定。司母戊鼎身四周铸有精巧的盘龙纹和饕餮纹,其立耳、方腹、四足中空,除鼎身四周中心是无纹饰的长方形素面外,其余各处皆有纹饰。在细密的云雷纹之上,各局部主纹饰各具形态。鼎耳外廓有两只猛虎,虎口相对,中含人头。以兽面。〔四〕铜质与器式铜器的器式、名称外,还要了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