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性单核细胞增疾病研究报告_第1页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疾病研究报告_第2页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疾病研究报告_第3页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疾病研究报告_第4页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疾病研究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疾病研究报告疾病别名: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所属部位:全身就诊科室:儿科,传染科病症体征:斑丘疹,肝功能异常,脾功能亢进疾病介绍:什么是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怎么回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MONONUCLEOSIS)是一种由EB病毒感染所致的急性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增生性疾病,病程常具自限性,临床上表现为不规则发热,淋巴结肿大,咽痛;实验室检查可发现周围血液单核细胞显著增多,出现异常淋巴细胞,嗜异性凝集试验以及抗E病毒的抗体阳性潜伏期5~15天不等,多数为10天,起病急,缓不一,近半数有全身不适,头痛,头昏,畏寒,鼻塞,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前驱症状,病程长短悬殊,临床表现多样,各次流行与其主要症状表现迥异,较典型而常见的症状有:1.发热除极轻型的病例外,均有发热,体温自38.5~40℃不等,可呈弛张,不规则或稽留型,热程自数日至数周,但也有长达2~4个月者,发热时可伴有畏寒,寒战,热可渐退或骤退,病程早期可有相对缓脉2淋巴结肿大90%以上患者有淋巴结病变,其中60%的患者有浅表淋巴结肿大,全身淋巴结皆可被累及,以颈淋巴结最为常见,腋下,腹股沟次之,胸廓,纵隔,肠系膜淋巴结偶亦可累及,直径1~4C不等,呈中等硬度,分散而不粘连,无明显压痛,不化脓,两侧不对称,肿大淋巴结消退徐缓,通常在3周之内,偶可持续较长的时间3咽峡炎约半数患者有咽,腭垂(悬雍),扁桃体等充血,水肿或肿大,少数有溃疡或假膜形成,患者每有咽痛,腭部可见小出血点,齿龈也可肿胀,并有溃疡,喉及气管水肿阻塞罕见4肝,脾肿大约10肝肿大,肝功能异常者可达2/,5%~15出现黄疸50%以上病例有脾肿大,大多仅在肋缘下2CM~3CM,偶可发生脾破裂5皮疹约10%的病例出现皮疹,呈多形性,有斑丘疹,猩红热样皮疹,结节性红斑,荨麻疹等,偶呈出血性,多见于躯干部,较少波及肢体,常在起病后1~2周内出现,3~7天消退,不留痕迹,未见脱屑,比较典型者为黏膜疹,表现为多发性针尖样瘀点,见于软,硬腭的交界处6神经系统症状神经系统极少被累及,表现为急性无菌性脑膜炎,脑膜脑炎,脑干脑炎,周围神经炎等,临床上可出现相应的症状,脑脊液中可有中等度蛋白质和淋巴细胞增多,并可见异常淋巴细胞,预后大多良好,病情重危者痊愈后也多不留后遗症症状体征: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有什么症状?以下就是关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有哪些症状的详细介绍:潜伏期5~15天不等,多数为10天,起病急,缓不一,近半数有全身不适,头痛,头昏,畏寒,鼻塞,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前驱症状,病程长短悬殊,临床表现多样,各次流行与其主要症状表现迥异,较典型而常见的症状有:1.发热除极轻型的病例外,均有发热,体温自38.5~40℃不等,可呈弛张,不规则或稽留型,热程自数日至数周,但也有长达2~4个月者,发热时可伴有畏寒,寒战,热可渐退或骤退,病程早期可有相对缓脉。2淋巴结肿大90%以上患者有淋巴结病变,其中60%的患者有浅表淋巴结肿大,全身淋巴结皆可被累及,以颈淋巴结最为常见,腋下,腹股沟次之,胸廓,纵隔,肠系膜淋巴结偶亦可累及,直径1~4C不等,呈中等硬度,分散而不粘连,无明显压痛,不化脓,两侧不对称,肿大淋巴结消退徐缓,通常在3周之内,偶可持续较长的时间。3咽峡炎约半数患者有咽,腭垂(悬雍),扁桃体等充血,水肿或肿大,少数有溃疡或假膜形成,患者每有咽痛,腭部可见小出血点,齿龈也可肿胀,并有溃疡,喉及气管水肿阻塞罕见。4肝,脾肿大约10%病例有肝肿大,肝功能异常者可达2/%~15出现黄疸0%以上病例有脾肿大,大多仅在肋缘下2CM~3CM,偶可发生脾破裂。5皮疹约10%的病例出现皮疹,呈多形性,有斑丘疹,猩红热样皮疹,结节性红斑,荨麻疹等,偶呈出血性,多见于躯干部,较少波及肢体,常在起病后1~2周内出现,3~7天消退,不留痕迹,未见脱屑,比较典型者为黏膜疹,表现为多发性针尖样瘀点,见于软,硬腭的交界处。6神经系统症状神经系统极少被累及,表现为急性无菌性脑膜炎,脑膜脑炎,脑干脑炎,周围神经炎等,临床上可出现相应的症状,脑脊液中可有中等度蛋白质和淋巴细胞增多,并可见异常淋巴细胞,预后大多良好,病情重危者痊愈后也多不留后遗症。化验检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要做什么检查?以下就是关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检查的详细介绍:1血象白细胞总数高低不一,病初起时可以正常,发病后112天白细胞总数常有升高,高者可达60109/L,第3周恢复正常。在发病的第1~21天可出现异常淋巴细胞,其占外周血有核细胞数的比例可10~30%,在10%以上或绝对值大于1L09/L时具有重要意义。异常淋巴细胞依其细胞形态可分为泡沫型,不规则型,幼稚型等三型(图2),尤以前两者多见,这种异常细胞可能起源于T细胞,亦可见于其他病毒性疾病,如病毒性肝炎,流行性出血热,水痘,腮腺炎等,但其百分率一般低于10。近来的研究显示,急性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患者外周血涂片可出现凋亡的淋巴细胞,采用流式细胞仪对一组27名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的外周血的检测发现其中24人出现淋巴细胞凋亡(88.9%),而对照组这一比例仅为3.75,因此,外周血中出现凋亡的淋巴细胞可能是诊断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有力证据。血小板计数可减少,约半数患者的血小板计数在140109/L以下,但罕有引起紫癜者,极个别患者尚有粒细胞缺乏或淋巴细胞减少,大多见于病程的第1个月内,可能与异常免疫反应有关,嗜酸性粒细胞在整个病程中并不消失,在恢复期常见增多。2骨髓象缺乏诊断意义,但可除外其他疾病如血液病等,骨髓中可见中性粒细胞核左移,网状细胞可能增生,并可有异常淋巴细胞出现,但此现象亦有可能为外周血液稀释所致,在骨髓偶可发现肉芽肿病变。3嗜异性凝集试验由PAUL-BUNNELL嗜异性凝集试验的阳性率达80~90%,其原理是患者血清中常含有属于IGM的嗜异性抗体(HETEROPHILEANTIBODY),可和绵羊红细胞或马红细胞凝集,抗体在体内持续的时间平均为2~5个月,较晚出现嗜异性抗体者常常恢复较慢,约10%病例嗜异性凝集试验始终阴性,大多属轻型,尤以儿童患者为多,但EB正常人,血清病患者以及少数患淋巴网状细胞瘤,单核细胞白血病,结核病等患者,其嗜异性凝集试验也可呈阳性结果(除血清病外,抗体效价均较低),但可用豚鼠肾和牛红细胞吸收试验加以鉴别,正常人和上述各种患者(血清病患者除),血中嗜异性抗体可被豚鼠肾完全吸收或被牛红细胞部分吸收,而本病患者血中嗜异性抗体可被豚鼠肾部分吸收和牛红细胞完全吸收,而血清病患者血中抗体可被两者完全吸收。嗜异性凝集试验方法简便,适用于临床常规检查,其效价从1∶50~1∶224均具有临床价值,一般认为其效价在1∶80以上具诊断价值,若每周测定嗜异性抗体,其效价上升4倍以上,则意义更大,采用马红细胞代替绵羊红细胞,或用番木瓜蛋白酶处理的绵羊红细胞代替豚鼠肾来吸收血清,可以提高本试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近年来采用玻片凝集法,用马红细胞代替绵羊红细胞,出结果较试管法快,也较灵敏。4.E病毒抗体测定人体受EB生壳体抗体,抗膜抗体,早期抗体,中和抗体,补体结合抗体,病毒相关核抗体等,各种抗体出现的时间与意义。IGG型VCA在病程早期即见升高,且长期存在,而滴度亦无显著变化,故此指标虽有利于流行病学调查,但临床诊断价值不大,一般而言,滴度在1∶160以上提示可能存在新近感染,这一抗体和嗜异性抗体间无平行关系,其效价和病情及血象间也无明确联系,如能测定特异性IGMVCA则更有利于诊断,此抗体出现早,仅存在4~8周,对现症感染以及嗜异性抗体阴性的患者的诊断颇具价值5.E自患者口咽冲洗液及血淋巴细胞中可培养到EB病毒,但由于正常人和其他疾病患者亦可分离出病毒,故诊断意义不大。6其他应用牛红细胞溶血试验测定血清中溶血素的效价,如滴度在1∶400以上对诊断本病有相当价值,在本病急性期尚可测得多种自身抗体,约70的患者有I冷凝集素,一般可持续6周左右,大多数患者还可出现类风湿因子和抗核抗体阳性。此外,半数以上患者可出现丙氨酸转氨酶(ALT)的异常,一般于病程第1周即见升高,第2周达高峰,5周内可降至正常,有神经系统症状的尚可出现脑脊液改变,主要表现为细胞数的增多(每微升数十至数百个),以淋巴细胞为主,也可发现异常淋巴细胞,糖和氯化物变化不大,蛋白可略升高。根据病情,临床表现,症状,体征选择做心电图,B超X线,C等检查。鉴别诊断: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诊断方法有哪些?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要做什么鉴别诊断?以下就是关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鉴别诊断的详细介绍:诊断标准本病的病程自数日至6个月不等,但多数为1~3周,偶有复发,复发时病程较短,病情也轻,少数病例的病程可迁延数月,甚至数年之久,称之为慢性活动EB病毒感染。由于本病的临床表现有时变化多端,所以必须提高对本病的警惕以防漏诊或误诊本病一般根据急性起病,发热,咽峡炎,淋巴结肿大,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增(>10%),嗜异性凝集试验阳性即可诊断,EBV特异性血清学检查,如:EBV的IG抗体阳性,或动态观察IG诊为EB引起的I。发热伴淋巴结肿大,及肝脾肿大的疾病十分常见,但同时有明显咽峡炎,尤其是渗出性扁桃体炎者少见,因此,重视临床体格检查,仔细观察咽部,发现咽峡炎明显者应高度怀疑IM,伴多脏器损害的IM,其临床表现更为复杂,诊断难度更大,此时如咽峡炎突出,则可为IM提供重要的诊断线索。外周血出现异型淋巴细胞,有助于IM的诊断,但并非特异,必须考虑到其他有关病毒感染,以及原虫感染的可能;血清HA的检出,尤其是短期内效价明显升高者,对I具相对的特异性,是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各EBV抗体的检测对困难病例有鉴别价值,其中VCAIGM的检出意义最大,VCAIGG效价在短期内明显上升也很有价值,如同时检测引起IM血象改变的其他病毒的抗体或抗原,则更有助于病原学诊断。鉴别诊断1.神经系统神经系统并发症是早期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死亡的首要因素,被波及时主要表现为急性脑膜炎,神经根炎,脑干脑炎等,其发生率约1%,通常发生于起病后1~3周;临床表现为头痛,眩晕,失眠,惊厥,昏迷,偏瘫,脑膜刺激征等,偶可出现急性小脑综合征,横贯性脊髓炎,表现为言语不清,眼球震颤,步态蹒跚,共济失调,截瘫等,出现神经系统并发症的虽病情较重,但大多数患者可完全恢复,且很少留后遗症。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偶可因抑制免疫而激活潜在的麻疹病毒,导致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SSPE)。2呼吸系统约占5,主要为肺门淋巴结肿大和肺部出现斑点状阴影,少数伴胸腔积液,患者可出现干咳,抗菌药物治疗无效,病理变化与其他病毒性肺炎相似,一般在1~4周内自行消退。3心血管系统并发心肌炎时心电图示T倒置,低平及P-R间闭期延长,并可致猝死,尸检发现心肌纤维呈严重坏死性炎症改变。4肾可累及肾实质与间质,急性肾炎的发生率可高达13%,临床表现似一般肾炎,主要表现为迅速出现的水肿,尿中出现蛋白,颗粒管型和细胞管型,尚可引起一过性尿素氮,肌酸酐升高,但急性肾功能衰竭罕见,肾脏病变一般可逆,预后良好。5腮腺肿大多见于病程1周左右,为双侧性,伴中度压痛,不化脓,约1周消退,其他并发症尚有胃肠道出血,心包炎,溶血性贫血,粒细胞缺乏症,血小板减少症,继发感染,脾破裂等。6.其他约30%患者可并发咽峡部溶血性链球菌感染,脾破裂发生率约0.2%,通常多见于疾病的10~2天内,约6%的患者并发心肌炎。并发症: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并发症有哪些?以下就是关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并发症的详细介绍:1.神经系统神经系统并发症是早期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死亡的首要因素,被波及时主要表现为急性脑膜炎,神经根炎,脑干脑炎等,其发生率约1%,通常发生于起病后1~3周;临床表现为头痛,眩晕,失眠,惊厥,昏迷,偏瘫,脑膜刺激征等,偶可出现急性小脑综合征,横贯性脊髓炎,表现为言语不清,眼球震颤,步态蹒跚,共济失调,截瘫等,出现神经系统并发症的虽病情较重,但大多数患者可完全恢复,且很少留后遗症。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偶可因抑制免疫而激活潜在的麻疹病毒,导致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SSPE)。2呼吸系统约占5,主要为肺门淋巴结肿大和肺部出现斑点状阴影,少数伴胸腔积液,患者可出现干咳,抗菌药物治疗无效,病理变化与其他病毒性肺炎相似,一般在1~4周内自行消退。3心血管系统并发心肌炎时心电图示T倒置,低平及P-R间闭期延长,并可致猝死,尸检发现心肌纤维呈严重坏死性炎症改变。4肾可累及肾实质与间质,急性肾炎的发生率可高达13%,临床表现似一般肾炎,主要表现为迅速出现的水肿,尿中出现蛋白,颗粒管型和细胞管型,尚可引起一过性尿素氮,肌酸酐升高,但急性肾功能衰竭罕见,肾脏病变一般可逆,预后良好。5腮腺肿大多见于病程1周左右,为双侧性,伴中度压痛,不化脓,约1周消退,其他并发症尚有胃肠道出血,心包炎,溶血性贫血,粒细胞缺乏症,血小板减少症,继发感染,脾破裂等。6.其他约30%患者可并发咽峡部溶血性链球菌感染,脾破裂发生率约0.2%,通常多见于疾病的10~2天内,约6%的患者并发心肌炎。治疗用药:治疗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药物有哪些?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药物治疗法有哪些?以下就是关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治疗的详细介绍:)治疗本病的治疗为对症性,疾病大多能自愈,急性期特别是并发肝炎时应卧床休息,如出现黄疸可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