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平面与空间直线课件_第1页
第三章-平面与空间直线课件_第2页
第三章-平面与空间直线课件_第3页
第三章-平面与空间直线课件_第4页
第三章-平面与空间直线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节平面及其方程一、由平面上一点与平面的方位向量决定的平面的方程1、方位向量

在空间给定一个点M0与两个不共线的向量a,b,则通过点M0且与a,b平行的平面就被唯一确定。向量a,b称为平面的方位向量。

显然,任何一对与平面平行的不共线向量都可作为平面的方位向量。第一节平面及其方程一、由平面上一点与平面的方位向量决定的12、平面的向量式参数方程

在空间,取标架{O;e1,e2,e3},并设点M0的径矢OM0=r0,平面上的任意一点M的径矢为OM=r,M0M=ua+vb又因为M0M=r-r0所以r-r0=ua+vb即r=r0+ua+vb(1)方程(1)称为平面的向量式参数方程。bxyzaM0MOr0r显然点M在平面上的充要条件为向量M0M与a,b,面,因为a,b不共线,所以这个共面的条件可写成:2、平面的向量式参数方程在空间,取标架{O;e1,e23、平面的坐标式参数方程若设M0,M的坐标分别为(x0,y0,z0),(x,y,z),则r0={x0,y0,z0},r={x,y,z}并设a={X1,Y1,Z1},b={X2,Y2,Z2}则由(1)可得(2)式称为平面的坐标式参数方程。r=r0+ua+vb(1)3、平面的坐标式参数方程若设M0,M的坐标分别为(x0,y03例1、已知不共线的三点M1(x1,y1,z1),M2(x2,y2,z2),M3(x3,y3,z3),求过这三点的平面的方程。解:r2-r1=M1M2={x2-x1,y2-y1,z2-z1},因此,平面的向量式参数方程为r=r1+u(r2-r1)+v(r3-r1)(3)坐标式参数方程为设M(x,y,z)是平面上任意一点,已知点为Mi的径矢为ri=OMi,则可取方位向量为r3-r1=M1M3={x3-x1,y3-y1,z3-z1},例1、已知不共线的三点M1(x1,y1,z1),M2(x2,4从(3),(4)中分别消去参数u,v可得:(r-r1,r2-r1,r3-r1)=0(5)与或(5)(6)(7)都有叫做平面的三点式方程。从(3),(4)中分别消去参数u,v可得:(r-r1,r2-5特别地,若平面与三坐标轴的交点分别为M1(a,0,0)M2(0,b,0),M3(0,0,c),其中abc≠0,则平面的方程为称为平面的截距式方程。其中a,b,c分别称为平面在三坐标轴上的截距。xzyM1M2M3o特别地,若平面与三坐标轴的交点分别为M1(a,0,0)称为6

如果一非零向量垂直于一平面,这向量就叫做该平面的法向量.法向量的特征:垂直于平面内的任一向量.二、平面的点法式方程1.法向量:注:1对平面,法向量n不唯一;2平面的法向量n与上任一向量垂直.如果一非零向量垂直于一平面,这向量就叫做该平72.平面的点法式方程设平面过定点M0(x0,

y0,z0),且有法向量n={A,B,C}.对于平面上任一点M(x,

y,z),向量M0M与n垂直.

yxzM0MnOn

M0M=0而M0M={xx0,yy0,zz0},得:A(xx0)+B(yy0)+C(zz0)=0称方程(1)为平面的点法式方程.(1)2.平面的点法式方程设平面过定点M0(x0,y0,8例1:求过点(2,3,0)且以n={1,2,3}为法向量的平面的方程.解:根据平面的点法式方程(1),可得平面方程为:1(x2)2(y+3)+3(z0)=0即:x2y+3z8=0例1:求过点(2,3,0)且以n={1,29nM3M2M1解:先找出该平面的法向量n.由于n与向量M1M2,M1M3都垂直.而M1M2={3,4,6}M1M3={2,3,1}可取n=M1M2M1M3=14i+9j

k例2:求过三点M1(2,1,4),M2(1,3,2)和M3(0,2,3)的平面的方程.所以,所求平面的方程为:14(x2)+9(y+1)(z4)=0即:14x+9yz15=0nM3M2M1解:先找出该平面的法向量n.由于n与向量M110例3、已知两点M1(1,-2,3),M2(3,0,-1),求线段的垂直平分面的方程。解:因为向量M1M2={2,2,-4}=2{1,1,-2}垂直于平面,所以平面的一个法向量为n={1,1,-2}.又所求平面过点M1M2的中点M0(2,-1,1),故平面的点法式方程为(x-2)+(y+1)-2(z-1)=0整理得x+y-2z+1=0例3、已知两点M1(1,-2,3),M2(3,0,-1),求11三、平面的一般方程1.定理1:任何x,y,z的一次方程.Ax+By+Cz+D=0都表示平面,且此平面的一个法向量是:n={A,B,C}证:A,B,C不能全为0,不妨设A

0,则方程可以化为它表示过定点注:一次方程:Ax+By+Cz+D=0(2)称为平面的一般方程.且法向量为n={A,B,C}的平面.三、平面的一般方程1.定理1:任何x,y,z的一次方12例2:已知平面过点M0(1,2,3),且平行于平面2x3y+4z1=0,求其方程.解:所求平面与已知平面有相同的法向量n={23,4}2(x+1)3(y2)+4(z3)=0即:2x3y+4z4=0例2:已知平面过点M0(1,2,3),且平行于平面132.平面方程的几种特殊情形(1)过原点的平面方程由于O(0,0,0)满足方程,所以D=0.于是,过原点的平面方程为:Ax+By+Cz=02.平面方程的几种特殊情形(1)过原点的平面方程由于O(14(2)平行于坐标轴的方程考虑平行于x轴的平面Ax+By+Cz+D=0,它的法向量n={A,B,C}与x轴上的单位向量i={1,0,0}垂直,所以n·i=A·1+B·0+C·0=A=0于是:平行于x轴的平面方程是By+Cz+D=0;平行于y轴的平面方程是Ax+Cz+D=0;

平行于z轴的平面方程是Ax+By+D=0.特别:D=0时,平面过坐标轴.(2)平行于坐标轴的方程考虑平行于x轴的平面Ax+By15(3)平行于坐标面的平面方程平行于xOy面的平面方程是平行于xOz面的平面方程是平行于yOz面的平面方程是.Cz+D=0;By+D=0;Ax+D=0(3)平行于坐标面的平面方程平行于xOy面的平面方程是平16例3:求通过x轴和点(4,3,1)的平面方程.解:由于平面过x轴,所以A=D=0.设所求平面的方程是By+Cz=0又点(4,3,1)在平面上,所以3BC=0C=3B所求平面方程为By

3Bz=0即:y

3z=0例3:求通过x轴和点(4,3,1)的平面方程.17例4:设平面与x,y,z轴的交点依次为P(a,0,0),Q(0,b,0),R(0,0,c)三点,求这平面的方程.解:设所求平面的方程为Ax+By+Cz+D=0因P(a,0,0),Q(0,b,0),R(0,0,c)三点都在这平面上,于是aA+D=0bB+D=0cC+D=0解得:oyPxzQR例4:设平面与x,y,z轴的交点依次为P(a,0,18所求平面的方程为:即:(3)所求平面的方程为:即:(3)19设平面为由所求平面与已知平面平行得(向量平行的充要条件)解设平面为由所求平面与已知平面平行得(向量平行的充要条件)解20化简得令代入体积式所求平面方程为化简得令代入体积式所求平面方程为21若平面上的一点特殊地取自原点O向平面所引垂线的垂足,而的法向量取单位向量,设,那么由点和法向量决定的平面的向量式法式方程为:平面的坐标式方程,简称法式方程为平面的法式方程是具有下列两个特征的一种一般方程:①一次项的系数是单位法向量的坐标,它们的平方和等于1;②因为p是原点O到平面的距离,所以常数若平面上的一点特殊地取自原点O向平面所引垂线的22平面的一般方程Ax+By+Cz+D=0与法式方程的互化取乘平面的一般方程Ax+By+Cz+D=0

可得法式方程在取定符号后叫做法式化因子选取的符号通常与常数项相反的符号平面的一般方程Ax+By+Cz+D=0与法式方程的互化取23例

把平分面的方程化为法式方程,求自原点指向平面的单位向量及其方向余弦,并求原点到平面的距离例把平分面的方程化24第二节平面与点的相关位置

设P0(x0,y0,z0)是平面Ax+By+Cz+D=0外一点,求点P0到平面的距离。

在平面上任取一点P1(x1,y1,z1)则P1P0={x0x1,y0y1,z0z1}过P0点作一法向量n={A,B,C}于是:第二节平面与点的相关位置设P0(x0,y0,z25又A(x0x1)+B(y0y1)+C(z0z1)=Ax0+By0+Cz0+D

(Ax1+By1+C

z1+D)=Ax0+By0+Cz0+D所以,得点P0到平面Ax

+By

+Cz

+D=0的距离:(4)又A(x0x1)+B(y0y1)26例如:求点A(1,2,1)到平面:x+2y

+2z10=0的距离例如:求点A(1,2,1)到平面:x+2y27第三节两平面的相关位置1、设两个平面的方程为:1:A1x+B1y+c1z+D1=0(1)2:A2x+B2y+c2z+D2=0(2)定理1:两个平面(1)与(2)相交A1:B1:C1≠A2:B2:C2.

平行重合第三节两平面的相关位置1、设两个平面的方程为:1:A128(1)定义(通常取锐角)两平面法向量之间的夹角称为两平面的夹角.2、两平面的夹角(1)定义(通常取锐角)两平面法向量之间的夹角称为两平面的夹29(2)、两个平面的交角公式

设两个平面1,2间的二面角用(1,2)表示,而两平面的法向量n1,n2的夹角记为θ=(n1,n2),显然有(1,2)=θ或-θ因此1n1n22(2)、两个平面的交角公式设两个平面1,2间的303、两平面垂直的充要条件两平面(1)(2)垂直的充要条件为A1A2+B1B2+C1C2=03、两平面垂直的充要条件两平面(1)(2)垂直的充要条件为A31例5:一平面通过两点M1(1,1,1)和M2(0,1,1),且垂直于平面x+y+z=0,求它的方程.解:设所求平面的一个法向量n={A,B,C}已知平面x+y+z=0的法向量n1={1,1,1}所以:nM1M2

且nn1

而M1M2={1,0,2}于是:A

(1)+B

0+C(2)=0

A

1+B

1+C1=0例5:一平面通过两点M1(1,1,1)和M2(0,132解得:B=CA=2C取C=1,得平面的一个法向量n={2,1,1}所以,所求平面方程是2(x1)+1(y1)+1(z1)=0即:2xyz=0解得:B=C取C=1,得平面的一个法向量n={33例6

研究以下各组里两平面的位置关系:解两平面相交,夹角例6研究以下各组里两平面的位置关系:解两平面相交,夹角34两平面平行两平面平行但不重合.两平面平行两平面重合.两平面平行两平面平行但不重合.两平面平行两平面重合.35练习题练习题36第三章--平面与空间直线课件37练习题答案练习题答案38

已知直线l通过定点M0(x0,y0),且与非零矢量v

={X,Y}共线,求直线l的方程。解:设M(x,y)为直线l上任意一点,并设OM=r,OM0=r0,则点M在l上的充要条件为矢量M0M与v共线,即M0M=tv(t为随M而定的实数)又因为M0M=r-r0所以r-r0=tv(1)矢量式参数方程为

r=r0+tv(<t<+)(2)矢量式参数方程为故得l的

第四节空间直线及其方程已知直线l通过定点M0(x0,y0),且与非零矢39注1:参数t的几何意义:当v是单位矢量时,|t|为点M与M0之间距离。事实上,|MM0|=|tv|=|t|注2:直线的方向矢量:与直线l共线的非零矢量v称为直线l的方向矢量。(3):直线的对称式方程由直线的参数方程(2)中消去参数t可得:对称式方程注1:参数t的几何意义:当v是单位矢量时,|t|为点M与M040定义空间直线可看成两平面的交线.空间直线的一般方程一、空间直线的一般方程定义空间直线可看成两平面的交线.空间直线的一般方程一、空间直411、方位向量的定义:

如果一非零向量s={m,n,p},平行于一条已知直线,这个向量称为这条直线的方位向量.二、空间直线的对称式方程

而s的坐标m,n,p称为直线L的一组方向数.sM0L1、方位向量的定义:如果一非零向量s={m,n,p422.直线的对称式方程已知直线L过M0(x0,y0,z0)点方位向量s={m,n,p}所以得比例式(2)称为空间直线的对称式方程或点向式方程.//2.直线的对称式方程已知直线L过M0(x0,y0,z043三、空间直线的参数式方程得:称为空间直线的参数方程.(3)令直线的一组方向数方位向量的余弦称为直线的方向余弦.三、空间直线的参数式方程得:称为空间直线的参数方程.(3)44例1:写出直线x+y+z+1=02xy+3z+4=0的对称式方程.解:(1)先找出直线上的一点M0(x0,y0,z0)令z0=0,代入方程组,得x+y+1=02xy+4=0解得:所以,点在直线上.例1:写出直线x+y+z+1=0的对称式方程45(2)再找直线的方位向量s.由于平面1:x+y+z+1=0的法线向量n1={1,1,1}平面2:2xy+3z+4=0的法线向量n2={2,1,3}所以,可取=4ij3k于是,得直线的对称式方程:(2)再找直线的方位向量s.由于平面1:x+y46例2:求通过点A(2,3,4)与B(4,1,3)的直线方程.解:直线的方位向量可取AB={2,2,1}所以,直线的对称式方程为例2:求通过点A(2,3,4)与B(4,1,347

第五节直线与平面的相关位置设直线和平面的方程分别为一、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的充要条件定理1直线(1)与平面(2)的相互位置关系有下列的充要条件:第五节直线与平面的相关位置设直线和平面的方程分别为一、481o

相交:AX+BY+CZ≠02o

平行AX+BY+CZ=0Ax0+By0+CZ0+D≠03o

重合AX+BY+CZ=0Ax0+By0+CZ0+D=0证:将直线方程改与为参数式1o相交:AX+BY+CZ≠02o平行AX49将(3)代入(2)并整理得(AX+BY+CZ)t=-(Ax0+By0+Cz0+D)(4)因此,当且仅当AX+BY+CZ≠0时,(4)有唯一解这时直线与平面有唯一公共点;当且仅当AX+BY+CZ=0,Ax0+By0+Cz0+D≠0时方程(4)无解,这时直线与平面有没有公共点;当且仅当AX+BY+CZ=0,Ax0+By0+Cz0+D=0时方程(4)有无数个解,这时直线在平面内。将(3)代入(2)并整理得(AX+BY+CZ)t=-(Ax50定义直线和它在平面上的投影直线的夹角称为直线与平面的夹角.^^二、直线与平面的夹角定义直线和它在平面上的投影直线的夹角称为直线与平面的夹角51(1)直线与平面的夹角公式(2)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s//ns

n(1)直线与平面的夹角公式(2)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52例1:判定下列各组直线与平面的关系.解:L的方位向量s={2,7,3}的法向量n={4,2,2}s

n=(2)4+(7)(2)+3(2)=0又M0(3,4,0)在直线L上,但不满足平面方程,所以L与平行,但不重合.例1:判定下列各组直线与平面的关系.解:L的方位向53解:L的方位向量s={3,2,7}的法向量n={6,4,14}L与垂直.解:L的方位向量s={3,2,7}的法54解:L的方位向量s={3,1,4}的法向量n={1,1,1}s

n=31+1

1+(4)

1=0又L上的点M0(2,2,3)满足平面方程,所以,L与重合.解:L的方位向量s={3,1,4}的法55解为所求夹角.解为所求夹角.56第六节空间两直线的位置关系一、空间两直线的位置关系1、位置关系:共面异面相交平行重合2、相关位置的判定:设两直线L1,L2的方程为s1={m1,n1,p1}s2={m2,n2,p2}第六节空间两直线的位置关系一、空间两直线的位置关系1、位57定理1判定空间两直线L1,L2的相关位置的充要条件:(1)异面(2)共面∆=0相交:m1:n1:p1≠m2:n2:p2平行:m1:n1:p1=m2:n2:p2≠(x2-x1):(y2-y1):(z2-z1)重合:m1:n1:p1=m2:n2:p2=(x2-x1):(y2-y1):(z2-z1)定理1判定空间两直线L1,L2的相关位置的充要条件:(1)异58二、两直线的夹角定义:两直线的方位向量间的夹角称为两直线的夹角,常指锐角.s1s2已知直线L1,L2的方程s1={m1,n1,p1}s2={m2,n2,p2}二、两直线的夹角定义:两直线的方位向量间的夹角称为两直线591.L1与L2的夹角的余弦为:2.L1垂直于L2m1m2+n1n2+p1p2=03.L1平行于L21.L1与L2的夹角的余弦为:2.L1垂直于60解:直线L1,L2的方位向量s1={1,4,1}

s2={2,2,1}有:所以:解:直线L1,L2的方位向量s1={1,4,1}61解设所求直线的方位向量为根据题意知取所求直线的方程解设所求直线的方位向量为根据题意知取所求直线的方程62解先作一过点M且与已知直线垂直的平面再求已知直线与该平面的交点N,令解先作一过点M且与已知直线垂直的平面再求已知直线与该平63代入平面方程得,交点取所求直线的方位向量为所求直线方程为代入平面方程得,交点取所求直线的方位向64三、两异面直线间的距离与公垂线的方程1、两异面直线间的距离设两异面直线L1,L2与其公垂线L0的交点为N1,N2,则L1与L2之间的距离L0L1L2N1N2M1M2s1s2三、两异面直线间的距离与公垂线的方程1、两异面直线间的距离设65所以两异面直线L1,L2的距离为所以两异面直线L1,L2的距离为662、两直线的公垂线方程

公垂线可看为由过L1上的点M1,以v1,v1v2为方位向量的平面与过L2上的点M2,以v2,v1v2为方位向量的平面的交线,因此,公垂线的方程为:其中{X,Y,Z}为v1v2

的分量。2、两直线的公垂线方程公垂线可看为由过L1上的点M67例1求通过点P(1,1,1)且与两直线都相交的直线的方程。解:设所求直线的方向矢为v={X,Y,Z},则直线为因为L与L1,L2都相交,且L1过点M1(0,0,0),方向矢为v1={1,2,3},L2过点M2(1,2,3),方向矢为v2={2,1,4}故例1求通过点P(1,1,1)且与两直线都相交的直线的方程。68即X-2Y+Z=0X+2Y-Z=0解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