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知识梳理_第1页
专题知识梳理_第2页
专题知识梳理_第3页
专题知识梳理_第4页
专题知识梳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知识梳理(一)文学类文本新题型梳理1、标点符号2、引用材料的好处3、人称(变化)的效果4、情感、心情变化过程5、开放式探究、推测题6、与课内进行对比7、结构题:段落能否替换8、特殊结尾段落的作用9、合理推断、想象、评价、补充(二)散文新题型梳理:基础题型知识点1:新题型梳理之标点符号题奉贤:10、分析(11)段3个省略号的作用。(3分)【解析】1、省略号的形式为“……”,六个小圆点,占两个字的位置。如果是整段文章或诗行的省略,可以使用十二个小圆点来表示。2、引文的省略,用省略号标明。例如:她轻轻地哼起了《摇篮曲》:“月儿明,风儿静,树叶儿遮窗棂啊……”3、列举的省略,用省略号标明。例如:在广州的花市上,牡丹、吊钟、水仙、梅花、菊花、山茶、墨兰……春秋冬三季的鲜花都挤在一起啦!4、用于说话中间,表示说话断断续续,或表示说话含含糊糊、支支吾吾。例如:“我……对不起……大家,我……没有……完成……任务。”原则:不能脱离文章主要内容去判断,结合文本和主人公的思想感情。知识点2:新题型之引用材料的好处闸北:7、文中有不少名人、名句,请从材料的角度,谈谈这样写的好处。(3分)【解析】引用首先看文段的表达方式:1、能使文章语言更加形象生动,言简意赅,增强读者对文章的印象:画龙点睛,升华主题,使人回味无穷。(文学类文章)

2、使说明的内容更充分具体(说明文)

3、有力地论证了文章的观点,使论据更充实,增强说服力。(议论文)知识点3:人称的使用效果金山:7、第③段用第二人称“你”的用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崇明:7、试从人称角度,赏析第2段内容。(3分)【解析】1、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2、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3、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知识点4:称呼变化、情感变化、心情变化崇明:9、试简要概括作者心情变化过程。(4分)金山:10、分析女主人对“我”称呼变化的过程及各自原因。(4分)徐汇:9、辨析文中两次出现的“纳什教授……我真的——我觉得——你真伟大!”在表情达意上的不同。(4分)【解析】1、划分段落、层次-概括段意、层意-提炼情感或思路要注意理清文章的线索,借助文章中的过渡性的段落、句子和词语,表时间变化的语句,表地点转换的语句,还要注意人物出场的先后顺序。此类考题的解答形式一般是主观表述式。命题人要求考生自己针对文本阅读范围,自己选定理清思路的角度,对文本加以归纳、概括。2、抓有效信息,理思路:A指示语:指代词关联词B关键句中心句过渡句散文的特点是“形散神聚”。“形”是文中所写的事件,“神”是文章的思想感情。多数情况下可以从散文“神”(情感变化)的角度来归纳概括其“行文思路”,抒情散文尤其如此。有时可以从散文蕴含的道理(“神”)的角度来归纳概括其“行文思路”,哲理散文尤其如此。有时可以从“形”(散乱的事件)的角度来归纳概括其“行文思路”,叙事性散文尤其如此。有时可以从时间、空间变化的角度来归纳概括其“行文思路”,游记散文尤其如此。3、提炼中心、主题要注意体会本文的主要内容和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以及蕴涵在文中的思想感情。注意一些常用词语,如概括主要内容,一般用:本文记叙了……,描写了……,介绍了……,通过……,等等,如概括写作目的和思想感情,一般用:表达……、抒发……、赞美……、歌颂……、揭露……、鞭挞……、讽刺……、说明……、揭示……、反映……等。预测高考出题角度:概括文章思路概括作者或人物情感变化知识点5:结合课内与课内对比闸北:第②段中说:“人只有在天地间才会多些悟的灵感和做的创意,从容淡定之中,情感才能归于平和,真知方可还原朴素。”请结合苏轼的《前赤壁赋》一文对此加以说明。(4分)徐汇:12、在《邂逅霍金》中葛剑雄否定了自己想给霍金拍照的念头,而本文作者却肯定了一群年轻人与纳什合影的行为。两者是否矛盾?说说你的理解。(3分)【解析】先重复题干和文中观点结合文章具体分析指出这种观点和课内的相似或者不同之处出得结论,观点相同或者不同。(三)文学类文本新题型预测根据高考近几年散文文本考查的类型的来看,明年考查记人抒情类或记事抒情类的可能性较大,据此来分析,在讲解散文时要注意以下几类新题型:1、散文中人物的心情变化及原因题2、标点符号、人称的使用及效果等基础题型3、文段叙述顺序4、开放式探究、推测题二、专题精讲例题1:崇明区湖岸上那棵五针松康剑①那天从深山巡护归来,要乘船渡过二十四公里长的喀纳斯湖。湖面碧波荡漾,清风送爽。坐船行至湖面的一道湾处,我习惯性地抬头向湖东岸的悬崖上望去,竟然发现崖壁上的那棵五针松不见了。起初以为是自己老眼昏花,没看清楚。赶忙揉揉眼再仔细看,发现那棵挺拔的五针松竟然连根拔起,横躺在了崖壁的上方。②于是内心一片悲戚,我那站在悬崖上守望湖面已经有一百多年的五针松呀,你怎么竟如此不近人情地弃我而去了呢!又是谁将你挺拔的身躯硬生生地从陡峭的山崖上抹去了呢!要知道,这无情的一抹,抹去的可是喀纳斯湖畔一道别样的风景。③回到护林站,我茶饭不思,辗转反侧,连做梦都要梦到湖岸上的那棵五针松。我百思不得其解,一棵好端端的松树怎么就会糊里糊涂地轰然倒地,忽然死去了呢?要知道,一棵长在崖壁上的树能生存一百多年,它要经历多少风霜雨雪的磨砺,怎么可能会轻而易举地死去呢!④但我的眼睛没有欺骗自己,那棵五针松确实是倒在了悬崖上。我迫不及待想弄清楚的是,让它轰然倒下的,到底是人为的力量,还是自然的作用。⑤难过了几日,我约了两个同是护林人的伙伴,去看那棵我日思夜想的五针松。我们沿着湖岸边的林间小道,从喀纳斯湖的出水口向一道湾的崖壁处徒步行走。这条小道被称为泰加林小道,四周长满了西伯利亚落叶松、五针松、云杉、冷杉和疣枝桦。在这样的混交林中行走,五针松的形象最为抢眼,它们树干挺拔,树冠婆娑,被称为林中骄子,还拥有一个好听的学名,叫新疆红松。走在林间小道上,你能听到喀纳斯湖的波浪轻轻拍打湖岸的声音,那声音像音乐,特别有节奏感。⑥这段路程足足有五六公里长。起初,我们陶醉在森林与湖水交相辉映的风景里,似乎暂时忘记了悬崖上的那棵倒去的松树。但越往里走,越是感觉到今年湖岸上的这片森林有别于往年。我们陆续看到一些松树被连根拔起或拦腰折断。再走不多久,我们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我们怎么也不会想到,在快到一道湾处的湖岸边,松林竟然成片地匍匐倒地,惨不忍睹。要知道,这些松树大的有几百年的树龄,小的也已经生长了上百年。⑦不用再取证分析,现实足以告诉我们,这些高大无比的松树都是被大风刮倒的。我们讨论着,要成片刮倒这些参天大树,风的力量和速度会是何等的不可一世呀!横躺在小道上的松树已经被附近的护林人用油锯清理过,可见这些大树被风刮倒已经有些时日了。好在再往里走,倒木比我们前面看到的明显减少了。我们刚才激动的情绪才开始慢慢平复下来。⑧我们攀爬上一道湾处的悬崖上方,这里保存着大量古冰川运动留下的遗迹:羊背石、冰臼、冰蚀凹槽……悬崖顶端上的冰川擦痕虽然经历了几十万年的风吹雨打,但依旧清晰可见。在冰川巨大无比的力量面前,坚硬的岩石都会被它削峰填谷。我们眼前宽阔狭长的喀纳斯湖,就是冰川刨蚀作用下形成的冰碛堰塞湖。在自然界里,冰川的力量往往胜过岩石的坚硬。⑨站在高高的崖壁上方,我们眼前是波光粼粼的喀纳斯湖。那棵倒地的五针松,就在前方悬崖的边上。过去,我常常一个人来到这里,独自欣赏湖岸上这棵孤独的松树。不管是春夏秋冬,无论是风霜雨雪,它就像是一个忠诚的卫士,始终守护在喀纳斯湖的身旁。它站在高耸峭立的崖壁上,玉树临风,孤傲无比。喀纳斯湖周围生长着亿万棵松树,只有这棵松树生长在了险峻的山崖上方,因此,它被人记住了。我曾经站在这棵悬崖上的五针松旁,它的个头足足高出我十几倍,站在它面前,我显得那么微不足道。这棵树孤芳自赏地站在那里,站立了一百多年,把自己站成了喀纳斯湖边一道不一样的风景。现在,它却倒在了湖岸岩石的上方。摧倒它的,不是人为的破坏,不是闪电霹雳,恰恰是来自湖面上的山风。想当年,这棵树的生长也许正是来自风的作用。一颗松果被山风吹落在了悬崖上的石缝里,种子接触到了土壤,恰恰又赶上了雨水的滋润。于是,松果开始发芽,幼苗慢慢长大,是喀纳斯湖水散发出来的潮气,养育了这棵挺拔的树中骄子。大自然就是如此的神奇无比,一棵树的生长缘于山风,它的死去也因为山风。这也许就是大自然生生不灭的因果关系。好在我们眼前倒下的这棵大树,它周身长满了上百棵松塔。或许再过一百年,这悬崖之上会长满密不透风的红松林。我努力想象着,在松涛之下,那时的湖水还和今天一样,依旧碧波荡漾。(选自《文汇报》)注释:(1)松塔:北方一种松树上结的果实。因长得像宝塔,所以名曰松塔。试从人称角度,赏析第2段内容。(3分)请分析第9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4分)试简要概括作者心情变化过程。(4分)10、下列对文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篇湖面风景的刻画更能够反衬吴振松连根拔起的突兀可悲。B、作者刚开始更倾向于认为那颗五棵松是被人为的力量所伐倒。C、文中描写冰川是为了表明五针松所处位置的独特和历史久远。D、湖面上的山风与五针松之间有着大自然生生不灭的因果关系。11、文章结尾虚实结合,耐人寻味,试简要赏析。(5分)例题2:金山区烟囱里里的兄弟安勇①一天晚上,我打开吸油烟机准备炒菜,忽然听到一阵奇怪的声音。我以为是吸油烟机出了毛病,关掉后,那声音还在响着。这次听得很清楚,声音来自吸油烟机的烟囱里。我站在厨房仔细听了一会儿,泪不由得在眼眶里打转——这声音我太熟悉了,在老家的屋檐下,在房上的瓦缝间,在思乡的梦里,我无数次地听到过这样的声音,它只能属于一窝刚出生不久的麻雀。

②我迅速跑出屋门,站在楼下的马路上,抬头看着从厨房伸出的那截烟囱。我惊喜地发现,在烟囱的缝隙间挨换挤挤地伸出三个小脑袋,小脑袋上全都长着稚嫩的黄嘴丫。我知道这三个小兄弟现在还不会飞行,每天只能躲在家里,等着爸爸妈妈叼回食物来喂他们。他们的父母此时一定正飞行在城市的大街小巷,焦急地寻找着食物。城市里没有虫子,更不可能有打谷场,他们要到哪里去给孩子们找东西吃呢?

③若在农村,寻找食物就不会是个难题了,凭着他们敏捷的身手,即使是从鸡鸭的嘴边也可以轻易地夺得食物喂饱孩子们。麻雀呀麻雀,你何苦要到生存艰难的城市里来安家呢?也许已经过惯城市的生活,适应了城市的环境,就像我的女主人一样高傲地认为自己是只城市里的麻雀了。也可能小家伙的父母像我一样进城不久,城市的高楼大厦、灯红酒绿让他们充满了惊奇。他们终于决定不再飞回熟悉的农村,从今以后在城里安家。

④从那天开始,我炒菜时不再使用吸油烟机了,我认为排出的气体不利于小麻雀的生长。女主人很快发现了我的反常行为,她嗅到了屋子里的油烟味。女主人说,傻瓜蛋,有吸油烟机不用,神经病呀?我刚给她干活时,她对我的称呼是四个字——文学青年。这四个字用她地道的北京话发出来,显得无比的恶毒。雇用我三个月后,她叫我的就成了三个字——傻瓜蛋。

⑤我示意她小声点,低声说,烟囱里有一窝小麻雀,他们是我的兄弟。女主人上上下下地看了我一遍,扭身走出了厨房,从牙缝里挤出了两个字——农民。我喜欢这个称呼,虽然它同样恶毒,但我确实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我认为做个农民并不可耻。

⑥我每天都会久久地站在厨房里听兄弟们的叫声。有时候他们的叫声显得很焦急,我也跟着焦急,我知道他们一定是饿得慌了。有时候他们叫得很开心,我也跟着兴高采烈,我知道他们一定是吃饱喝足了。

⑦我的行为终于让女主人愤怒了,那天我站在厨房里发呆时,她对我说了一个字——滚!我到城里后的第一份工作就这样结束了。

⑧此后,每天我都会站在马路上,抬头看着烟囱里的三位兄弟。在我估计兄弟们要飞出的这一天早晨,我早早地来到了那幢楼下的马路上。我看到烟囱的缝隙间一共伸出了五个小脑袋,加上一个我,飞行的仪式显得无比庄重。

⑨他们的父母开始轮番地飞出去,在空中转一圈又飞回烟囱里,叽叽喳喳地鼓励他们的孩子学着去做。我把手握成了拳头,默默为仨兄弟加油。不久,第一只长着黄嘴丫的小麻雀终于离开了烟囱,摇摇晃晃地飞了十几米又赶快回到父母身边。接着第二只、第三只也同样飞了出去。仨兄弟不停地飞出去,又飞回来。慢慢地他们的飞行路线越来越长了,飞得也越来越稳了。最后,五只麻雀一齐从烟囱里飞了出去,飞上了城市的天空,他们不会再回到烟囱里了。我知道仨兄弟在城市的生活绝不会一帆风顺。我在心里说,兄弟们,不行的话,就回农村老家吧!

⑩不知什么时候,我的脸上已经流满了泪水。第③段用第二人称“你”的用意是(2分)赏析第⑤段关于女主人的动作描写的表达效果。(3分)9、下列对文章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第①段中画线句,表明“我”听到麻雀声勾起了自己的思乡情怀。B、第③收中的“城市里的麻雀”用借代手法表明城市生活的优越感。C、第⑧段中的“无比庄重”一词意味着试飞对麻雀的意义十分重大。D、本文把麻雀人格化了,更有利于作者表达自己的态度和思想感情。分析女主人对“我”称呼变化的过程及各自原因。(4分)本文题目寓意丰富,请结合文意作赏析。(4分)12、联系全文,推断文末“我的脸上已经流满了泪水”的原因。50字左右。(4分)三、专题过关检测题1:徐汇区我所认识的约翰·纳什【注】沈诞琦①我必须写写我所认识的约翰·纳什,可我难以下笔。②我入学那年他已经八十岁了,不常在校园里走动了。我是在大一的尾声才第一次见到了约翰·纳什。大一末的某天偶尔在路上走,迎面走过来两个老人,男的高大而干枯,女的矮胖而臃肿,他们穿着正装,大约要参加什么仪式。我认出了男人是纳什,很兴奋地推推边上同行的朋友。他说,“早看到啦。”我又问边上的女人是谁,“还有谁?当然是他老婆。”我心里又吃了一惊,这形象与詹妮弗·康纳利饰演的美丽妻子实在相差太大。朋友看我怔怔的,便半是劝慰半是嘲讽,“年轻的时候大约挺漂亮的,现在老了嘛。说起来,《美丽心灵》里讲得他们如何神仙眷侣,其实他疯了不久后她就要求离婚,直到2001年拍了电影,他们才又复婚。”两位老人从我们身边走过,步履蹒跚,一声不吭,他们间是那么疏离,既像是陌生人的疏离,又像是熟识无睹太多年的疏离。《美丽心灵》在我心中营造的那个关于爱的奇迹的泡沫就这么被戳破了,我只是看到一个寻常老人的卑琐晚境。③大二春天我阴差阳错地当选了普林斯顿数学俱乐部的主席,这个俱乐部一年也就搞三次大活动:夏天派队去参加国际大学生数学奥林匹克、秋天组织面向高中生的普林斯顿数学竞赛、春天组织数学教授和本科学生同乐的正式聚餐。我新官上任没几天,就要办正式聚餐,前任指点我说:“你就在海报上写,‘想见见约翰·纳什的真身吗?来参加数学俱乐部的聚餐吧!’保准无数人跑过来看热闹。”我照办了,果然很快就有许多同学报名。④聚餐那天是五月的第二个周末,我们包下了数学楼最高层的大厅。赴宴的学生还一个未到,我们正在摆放器皿和食物,就看到电梯门一开,出来三个人,正是约翰·纳什还有他的妻儿。我慌慌张张地去迎接他。“你是发邮件的沈小姐?”“是,是我发的邮件,我叫Lily。”“沈小姐,你好。约翰·康威会来吗?我听说他会来。”“康威教授的确回复说会来,他还说要为聚餐致辞呢。”⑤聚餐开始了,康威教授没有到。我打电话去他家,他妻子说,“太不好意思了,他彻底把这事忘了。”“沈小姐,约翰·康威会来吗?聚餐已经开始半小时了。”纳什教授又问我。我说,不会了,他忘记了这事。“是吗。”纳什有些失落,于是我也有些失落,不过同学们个个欢欣万分,不少人在去拿吃食时故意从纳什身边经过,腼腆地打个招呼。只是没有一个人,敢在纳什一家坐的一桌坐下来。聚餐快结束了,纳什那桌剩下的七个位子仍然孤零零地空着。他的儿子趴在桌子上,他的妻子板着脸叉着手端坐在那里,而纳什默默地极缓慢地吃着一片肉。我看着这番景象,自责却无计可施。⑥正在这时,一个女孩子走到纳什面前,结结巴巴地说:“纳什教授,我能和你合影吗?我真的——我觉得——你真伟大!”纳什愣了愣,点点头。她站在约翰·纳什身后,甜甜地合了影,然后拿着相机,奔向自己的朋友,笑呀嚷呀,像是做了件顶了不起的事情。大家受了感召,纷纷站起来,走向约翰·纳什,自觉排起了队。突然,我同桌的数学系毕业生也站了起来,他平日里总一副愤世嫉俗、据傲不羁的姿态,这时他手里竟然也有个照相机,他自嘲似地辩解:“我在数学系混了天天被恶心的证明题虐,到头来连张纳什合影都没有,说出去不是要笑死人了?”⑦我想告诉你,那个晚春的傍晚所有男生都穿着衬衫和西裤,所有女生都穿着花裙子。我想告诉你,数学楼是全校最高的建筑,数学楼最高层的大厅360度都是没有间隔的观景玻璃。透过玻璃看出去,校园美丽如画:卡耐基湖上荡独木舟的游人正在悠悠地往回划,研究生院的塔楼下几只大肥鹅笨头笨脑地在聊天,教堂和美术馆前还有很多人在拍照,而布莱尔拱门下晒日光浴的孩子们正收起毯子准备回家,那些遍布校园角角落落的几千只灰色和黑色的松鼠们呢,它们恐怕又在忙活着筹备寒冬的一场盛宴,或许能从这个食堂偷一只甜甜圈,从那个寝室偷一块巧克力……我们排着队等着和纳什拍照,顺便透过观景玻璃张望着校园的一草一木,而夕阳也张望着我们,大家的脸上身上都覆盖着玫瑰色的光晕。我想告诉你,《美丽心灵》里那让人动容的授笔仪式完全是导演的杜撰,可是,那个傍晚,在数学楼顶层排着队等着和纳什教授合影或谈话的年轻人们,他们的结结巴巴、推三搡四,难道不比那个子虚乌有的授笔仪式更让人感慨?“纳什教授,我真的——我觉得——你真伟大!”⑧纳什教授已经从疯癫康复了;或者说,自诺贝尔奖和《美丽心灵》后,不再有人觉得他的不正常是件非纠正不可的事情。而他还是孤独的,学生们不敢和他讲话,更别提和他一桌吃饭。但是,那个晚春时节为纳什排起的长长队伍,还有诸多类似于这样的温暖的轶事,大概就足够支撑着他保持淡泊平和,度过自己的晚年。……⑨上周二,约翰·纳什教授在我所选的博弈论课上做客座演讲。“我想讲讲纳什均衡的历史。”四十分钟里,他一直在讲他所写的几篇论文,太深奥了,恐怕学生中没一个能听懂。可是这不妨碍整个教室坐满了听众,不但有选这门课的学生,还有旁听者闻讯而来。[注]约翰·纳什,著名经济学家、博弈论大师。他提出的纳什均衡理论于1994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其传记被改成电影《美丽心灵》。2015年5月24日,约翰·纳什夫妇遭遇车祸逝世。7、第②段中作者写电影《美丽心灵》中的情节,用意是。(3分)8、对本文④⑤两段的描写,分析错误的一项是()。(2分)A、纳什一家的最早赴宴表现出纳什的严谨性格,也隐约反映出他日常生活的寂寞。B、纳什反复询问康威教授是否会来,显示出他对同事的关心以及对康威教授的重视。C、写康威教授的失约是从侧面来表现纳什对聚会的重视,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失落。D、作者用一组动作描写表现其儿子的百无聊赖、妻子的恼怒以及纳什的落寞凄凉。E、餐桌场景呼应了上文,进一步表现了纳什的凄凉晚境并为下文的拍照场面蓄势。9、辨析文中两次出现的“纳什教授……我真的——我觉得——你真伟大!”在表情达意上的不同。(4分)10、第⑦段运用多种表现手法描绘了一幅校园美景图,任选一个角度加以赏析。(4分)11、联系全文,简析作者“难以下笔”写约翰·纳什的原因。(4分)12、在《邂逅霍金》中葛剑雄否掉了自己想给霍金拍照的念头,而本文作者却肯定了一群年轻人与纳什合影的行为。两者是否矛盾?说说你的理解。(3分)检测题2:闸北区窗外人生王呈伟①窗子里的人喜欢往窗外看,看外面的景物随四时而变化。看春天花开;看冬日雪落;看风乍起,吹皱一池秋水;看雨飘落,路上的行人在夏雨中匆匆走过。②人确实需要向外看的勇气,不能囿于一室之中,泯灭突破樊篱的渴望。人在屋里憋闷得久了,倦了,懈怠了,视角就凝固了:这不是体力上的疲惫,而是心智上的衰竭。这时就需要窗子里的人走到窗前,适时放飞一下郁闷的心情,放到太阳底下晒一晒,思想就不会霉掉。人只有在天地间才会多一些悟的灵感和做的创意,从容淡定之中,情感才能归于平和,真知方可还原朴素。生活在高楼大厦中被钢筋水泥日益挤压的人群不应只有伏案工作这一种姿势,人的生命也不应只有勤奋这一种底色,人的视野更不该只有室内这一种视角!什么时候能表现出那临窗极目的舒昂,这不仅是一时的心情,更是一种人生的气度。③唐人的窗外别有一番天地,“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门窗俱开的气势也只有唐人做得出。“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凭高远望,极目江河湖泊,才能看懂化外之境,天地间凝结的浩然之气被唐人尽收眼底,一览无余。这不仅仅是一个视角的诗化,一种眼光的睿智,更是一种胸襟的开放,一个时代精神风貌的缩影。那种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人生价值观,传承为史书中的一脉奇香,引领后来人书写自己的人生,唐人的诗性内含风骨,高韬,让那些只会追逐利益的后人满面含羞。④宋人的天地似乎是小了些,“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天空从方塘中赏鉴;“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情感的交流也要隔着墙,已然没有了穿行天地间的大气,仅剩下移花接木的才气,收回可极八表的目光,定格成“庭院深深深几许”的偷闲。从此大宋庭院的天空悬挂上一颗颗多感的心,从“西北望,射天狼”的豪放与自信,演变成“倚门回首”的秀气与精致,目光不再远行,直把雕塑雕成了饰物,放在手中把玩,舒缓自己难以排解的感时伤情。即便宋人有将山水缩拢成寸的智慧,可这窗外庭院的视角是狭隘多了。⑤清人是背着一种负担看窗外的,平添了许多无奈,把凭窗的浩叹写进小说,借形象的虚拟隐晦地传达自己对这个世界的冷眼旁观。蒲松龄的聊斋算是打开了一个与普通人对话的轩窗,让山野之人进来,让渔夫樵子进来,让他们身上的清新之气驱散狭小空间封闭了太久的腐气,晦气,浊气……可这种胸襟只体现在落第举子的身上,是有清一代学子的悲哀。曹雪芹来得率性,径直走到外面,从广阔的天地反观自己的书斋,悟通了人世间的百态人生,“世事洞明皆学问”——他饿着肚子依然能行走在大天大地里,用历经风雨饱润沧桑的笔触写出了惊世骇俗的文字,这是行走在天地间高傲的灵魂,是真正的读书人最后的尊严。在这本可窥一个王朝背影的大书中,让人看到了从兴盛到末路的历史;他开的是封建社会的天窗,容尽了世间的沧海桑田、风花雪月。⑥比起戴名世、屈大均、徐骏①之流,蒲松龄、曹雪芹们无奈之中也还是有一丝幸运的。⑦凭着这一扇扇历史中的大窗,我们仿佛看到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从史册的书香中向我们走来,用生命奏出金石般的声响,叩开我们日益禁闭的心扉。时代发展到今天,我们不能埋头做“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窗下囚徒,要从窗内的局促中走出来,任目游万仞,让思想远行。[注]戴名世、屈大均、徐骏,清代学者,都因其诗文被揭发有谋反和诽谤朝廷之意而被杀,且牵连甚众。赏析第①段的表达效果。(4分)请分别概括唐人、宋人、清人“窗外人生”的特征。(3分)9、文中有不少名人、名句,请从材料的角度,谈谈这样写的好处。(3分)10、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A、现代都市人于一室之内勤奋的伏案工作,会导致心智衰竭,泯灭突破藩篱的渴望。B、唐人门窗俱开,看到天地间的浩然之气,与只会追逐利益的后人形成鲜明地对比。C、第④段中的“天地”、“庭院”、“视角”等词一语双关,明确的提示了宋代的历史现实。D、本文的写作意图:意在提醒当下的中国人从窗内的局促中走出来,任目游万仞,让思想远行。11、本文将人生分为“窗里”、“窗外”两类,请说说这样表述的作用。(4分)12、第②段中说:“人只有在天地间才会多些悟的灵感和做的创意,从容淡定之中,情感才能归于平和,真知方可还原朴素。”请结合苏轼的《前赤壁赋》一文对此加以说明。(4分)专题知识梳理(一)散文新题型之文章结构题知识点1:新题型梳理之段落能否替换宝山:9、第8,10两段都是写作者回忆与感想,但前后顺序不能互换,为什么?(4分)知识点2:前后是否矛盾?静安:10、第⑦段两个画线句看似表述矛盾,请对此加以评析。(4分)【解析】表达方式记人叙事散文(小说)议论哲理散文种类分类及说明记叙顺序交代清楚明白散文中,为表达主旨作铺垫。小说中,塑造形象,表达主旨。1.引出需要阐发的事理。2.作为事理的材料论据。3.使阐发的事理形象生动。倒叙引起悬念插叙使叙述完整补叙对前面的叙述加以补充、解释抒情直接抒情1.往往是文章的主要情感,文章的主旨。2.在开头起定文章基调的作用;在结尾,往往使文章主题得以升华。1.抒情的笔法表达事理,即文章主旨。2.对文章主旨起强调作用间接抒情描写细描、白描1.在散文中主要是使人物或事件更加形象生动,更好地表达主旨。2.在小说中,主要是再现自然景色、事物情状、描绘人物的形貌及内心世界,使人物活动的环境具象化。1.对事物的描写,往往是作为阐发事理的材料论据。2.使阐发事理更形象,更生动,更有说服力,更有感染力。正面描写、侧面描写人物描写(肖像、心理、细节、语言、行为)议论1.开头或结尾的议论往往是文章的主旨。2.中间的议论,常常起过渡或引出主旨的作用。1.在文章的开头或结尾,往往是文章的主旨。在开头有时是引起话题,在结尾是对主题的总结。2.在段落的开头或结尾,往往是段落的中心。说明作解释,有利于把人、事、物展示给读者。注意:先判断所给段落的表达方式内容:找出段落内部的写作顺序:散文除了内容上的递进还有情感的升华结构:上下文是否有照应。知识点3:特殊段落的作用杨浦:10、文章最后用诗歌结文的好处是(4分)浦东:7、赏析文章结尾两段的妙处。(5分)宝山:11、从结构与立意角度,赏析文章最后一段。(4分)崇明:11、文章结尾虚实结合,耐人寻味,试简要赏析。(5分)【解析】1、开头:总领全文,开篇点题,照应题目;渲染气氛,奠定基调;埋下伏笔,设置悬念,为下文作铺垫。具体展开:A.如开篇点题,其作用往往是总括全文,点明题旨,或者表达与主旨相关的某种感情;B.如开篇没有点题,其作用就是开启(引出)下文,或与下文形成对照,或为下文做铺垫。C.如是景物描写,从结构上看,它可能是铺垫作用,内容上其作用是衬托、勾勒环境,提供背景,或营造(渲染)某种气氛;D.如果开篇即连续感叹,即兼有强烈的抒情作用。如果首段连续发问,即兼有引人入胜或发人深思的作用。2、结尾语段的作用通常是:总结全文,揭示主旨;呼应开头,首尾照应,使文章结构完整;卒章显志,点明中心;强化作者情感,深化或升华主旨;回味深长,引发读者思考。(注意结尾段引用诗歌或名句的题目;注意一些抒情手法或修辞的运用)3、过渡语段的作用:主要是承上启下,做题时要对文章上下文内容仔细分析,弄清楚承上启下的具体内容,具体回答怎样承上、如何启下。4、重复出现的句子:前后呼应,使文章结构紧凑;照应标题;标明文章层次,完成立意升华;突出文章的中心意象,形象化概括文章的主题。5、点睛句(段):点明全文中心,统领下文;句子含意深刻,耐人寻味,读后能给人以启迪。6、情感句(段):抒发强烈内在情感,直抒胸臆。7、矛盾句(段):从字面上看自相矛盾,但作者却寄寓了深刻的用意。揭示深刻内涵,表达深刻见解。注意:段落的作用包括内容、结构和表达效果三方面结合题干所给的提示角度来回答尤其注意开头结尾段有写作手法要首要指出每道题目不能脱离文章的中心思想,作者感情(二)新题型之想象推断题奉贤:9、根据文意,推测第(8)段喜鹊妈妈“伫立”时的心理活动。(3分)金山:13、联系全文,推断文末“我的脸上已经流满了泪水”的原因。50字左右。(4分)静安:10、作者认为“复仇”是“苦涩的”,请在本文基础上对此进行探究,提出自己的看法。(4分)12、根据作品内容,续写一句话作为本文的结尾(限15字以内)。(3分)松江:9、根据文章表达的主旨和情感在第17段横线上填写恰当的语句。(4分)【解析】1、考查内容探究类题型是今年的新题型,考查范围比较广,主要包括(1)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对作品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的发掘;(2)对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的探讨;(3)对作品的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等方面。2、解题要求探究性试题是具有一定开放性和独立思考性的试题,要求说出“你的理解”、“你的看法”而在文中找不到现成答案的试题。(1)唯一型(有观点)是表面上问题有两种或三种观点,但是只有一种观点是正确的,考生们只能选择这一观点来作答。(2)选一型(有观点)是问题有两种或三种观点,而且每种观点都独自成立的命题,考生们可以任意选择其中一种观点来作答。(3)融合型(有观点)是问题有两种或三种观点,但是每种观点都不能偏废,考生们只能融合这些观点来作答。(4)自创型(有观点)是问题没有直接给出观点,要考生自己思考并形成观点作答。3、答题格式面对探究题时,可以先判断它属于哪一类型,然后确立观点,观点必须明确,态度必须鲜明,观点的表述多用判断语气的句子,比如“我认为„„”“我觉得„„”“我赞成„„”等。分析过程归纳为四种类型:(1)观点+文本这种标志性语句是“联系文本(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看法”“你同意作者的观点吗?说说你的理由”等。要筛选和运用好文本相关内容,注意摘录或者化用文本的相关字词句,整合成话,扣紧观点进行分析。(2)观点+事例这种探究题的标志性语句是“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你是否同同意这一观点,请举例说明”等,分析过程要注意事例的叙述简洁,分析到位,材料与观点要相互融合。(3)观点+理论答题中的理论常见的有生活理论、文艺理论、写作理论等,这种分析过程要注意理论精辟概括,理论与观点相互印证。(4)文本+现实+观点标志性语句是“联系文本(文章内容)结合实际谈谈你的看法(理由)”等。要筛选和运用好文本相关内容,还要结合现实进行分析。注意事项:1、一定要结合文意;2、有自己明确的观点;3、阐述理由,言之有理。4、认真审题,揣摩命题人所暗示的答题角度。5、辨明文体,依据四大类文体的各自特点思考解答思路。6、必须首先从某一恰当的角度出发,将文本语段合理地归纳为相对集中的三四个“版块”,然后对各个“版块”加以概括表述。7、探究题不论要求从何角度探究,归根结底是基于对文本的准确理解,万不可脱离文本凭空发表意见。8、回答探究性试题也必须给出明确答案,观点要鲜明,不可模棱两可。9、尽可能分层思考,分条回答。【分析及预测】2016年《考试大纲》对探究题的规定II.分析与综合II.12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想象和探究。原则与方向:1、评价文段中主人公的判断原则:必须依据本文的主题。2、评价作家作品(1)应以对作家、作品的进步性作肯定性评价为主;(2)对作家、作品的局限性应点到为止,重点在于历史局限性。预测高考出题角度:1、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对作品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的发掘。2、对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探讨。3、对作品的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4、结合自身的阅读体验答题【解析】解题要点:1、结合文章(段落)的要点(或作者的观点)2、结合所评价的内容3、题干的要求二、专题精讲例题1:静安苦涩的复仇[英】奥威尔①在一个维也纳犹太人带领下,我和另外一位记者参观了这个集中营。这个犹太人负责对战犯的审讯工作。他大概二十五岁左右,一头金发,面容俊朗。集中营建立在飞机场上,围绕牢狱转了一圈后,这个向导把我们带到一个飞机修理库箭,其中关押若不同类型的囚犯,用遮板相互隔开。②飞机修理库是混凝土地面,其中一边躺着一排囚犯,大概有十二个人。这个犹太人解释说,这些是党卫军的军官,他们得和其他囚犯隔离开来。其中一个穿着邋遢的文职官员,双臂交叉遮住脸,显然已经睡着了。他的双脚很奇怪,已经严重变形。两只脚的形状很对称,但是已经变成了球形,看起来不像人脚,而像马蹄。当我们走近这些囚犯时,这个犹太人开始变得异常兴奋。③“这是真正的贱人!”他说,忽然,他用穿军靴的脚猛踢一下,正好踢在那只变形脚凸起的部分。④“起来,贱人!”他大声喊道,被赐的囚犯猛然从睡梦中惊醒,这个犹太人继续用德语重复着相同的话。囚犯匆忙爬了起来,笨拙地立正站好。犹太人忽然变得非常暴怒——说话的时候几乎耍跳起来——他向我们讲达了这名囚犯的背景。这名囚犯是“真正的”纳粹党人:他的党员号码证明.在早期他就已经加入纳粹党,职位应该是党卫军政治部门的将军。很明显,他曾经负责管理集中营,负责各种绞刑和拷打折磨。简而言之,眼前这名囚犯就是过去五年我们一直在抗争的代表。⑤与此同时,我也在端详这名囚犯的相貌。他并不像其他刚入狱的囚犯那样衣衫褴褛。他的样子的确让人厌恶,但并没有想象的那样残忍恐怖。他两目艮呆滞,厚厚的眼镜已经使失神的眼睛严重变形。这就是我们想象中的纳粹党,令人毛骨悚然的酷刑实施者,这就是我们这么多年来一直对抗的恶魔,如今却沦落到如此令人同情境地,很明显,他需要的不是惩罚,而是心理治疗。⑥后来还发生了更严重的羞辱事件。另外一名身材魁梧,肌肉结实的党卫军官员被命令脱掉上衣,向我们展示腋下党派编号的纹身。我想知道,这位犹太人是否真的愿意利用他的权力来羞辱囚犯,他仅仅是——像初次尝试抽烟的男孩一样——告诉自己正乐在其中。⑦去责备德国犹太人或者奥地利犹太人报复纳粹党,听起来似乎有点荒谬。很明显,这种报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他们的一家人可能都被残忍杀害;毕竟,给囚犯的不经意的一脚和希特勒帝国犯下的滔天罪行相比,简直太微不足道了。但是此情此景,还有在德国的所见所闻让我意识到,报复和惩罚其实都是幼稚的、不切实际的想法。确切地说,根本就不应该存在报复。只有在你无能为力时,你才会渴望有朝一日能报复对方,这是产生这种想法的根源。一旦这种无助的感觉消失,那么渴望报复的愿望也会随之消失。⑧要是在1940年,一想到能亲眼看见党卫军军官被拳打脚踢,被羞辱折磨,谁不会欢呼雀跃呢?但是当这一切变成可能,却只能让人感到怜悯甚至是厌恶。据说,当墨索里尼的尸体被示众时,一位老妇人抢过一把子枪朝他的尸体连射五枪,并且大声喊着:“为我那死去的五个儿子报仇!”我想知道的是,在连射五枪后,那位老妇人到底能从中得到多少满足。很显然,这几年来着能有这一天。但是,她能够接近墨索里尼并朝他开枪的时候,眼前的墨索里尼只是一具尸体⑨如今,这个国家的人民对德国强制实行这种恐怖凶暴的方案,是因为他们没能提前意识到,其实对敌人的惩罚并不能带来满足感。只有少数几个虐待狂,才会对战犯和卖国贼穷追不舍,从而可以不断地实施暴。不知何故,当惩罚这些战争恶魔的机会到来时,人们对这种惩罚已经没有兴趣了:因为一旦他们被关押起来,口口口口口口口口。1945年(选自《奥威尔散文》,高新华等译,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午版。有删节)第①段画线句的作用是(3分)8、第②④⑥段加点词描写了“这个犹太人”的表现,对此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兴奋”表现了犹太人对能够完全掌控德国囚犯命运的自得。B、犹太人忽然“暴怒”,难以自制,表现了对敌人的仇恨之深。C、“羞辱”既指犹太人的复仇,也暗指作者对此行径感到羞耻。D、犹太人复仇时“乐在其中”,作者以类比手法剖析了这种心理。9、结合第⑤段内容,分析作者说“他需要的不是惩罚,而是心理治疗”的原因。(3分)10、第⑦段两个画线句看似表述矛盾,请对此加以评析。(4分)作者认为“复仇”是“苦涩的”,请在本文基础上对此进行探究,提出自己的看法。(4分)12、根据作品内容,续写一句话作为本文的结尾(限15字以内)。(3分)三、专题过关检测题1:长宁忆江南方令孺①①天气真好。月光下,山川都像是浮起来了。清寂的广场上,只有我一个人在走。我买了一根甘蔗,一边走,一边吃。秋千架下仿佛有一个人在看着我,他是在惊讶么?②我也不愿意独自在月下眺望了,想起中古时候的修道士,遇见山川美景,就不敢抬头,因为凡是美,都是诱惑人的。美景更增加人的寂寞,更引诱人的悲哀,所以古人独自对月的时候,总是爱饮酒,恐怕连他们自己都不知道是什么缘故。酒,真是一个寂寞人的最好的伴侣,能把冷漠化成朦胧。③我吃完甘蔗,把渣滓用大张报纸包起来。因为有一天,我和友人谈心,我说要买一整根甘蔗独自吃完,这位朋友说:“你要是有那样的勇气,我就佩服你。”现在我要把这渣滓留给他看。④记得②廿六年春天,我忽然想作画,无意中把这意思说出来了,有一个人说:“你才没有这耐性呢”,我听了很不高兴。第二天我就动笔画,发觉自己对于画大有兴趣,在一枝,一叶,一片崖石,一簇树林之间,极感消魂的迷醉。我画得一张比一张进步。自己得意极了。后来抗战事起,我回到故乡,住在一座小破楼上,夜晚仍抽空作画;记得曾仿倪云林的石树,并7临写他的题字,裱成册页,配镜框献给父亲,父亲把画挂在书房里,听来客评谈,自己就拈须微笑。自从故乡遭了敌人的蹂躏,这张画不知道可还存在人间?而我所最敬爱的老父.就在我们远行之后逝世了!再也不会在藤萝萧瑟的庭院里看见父亲雍穆而倚然的风度,再也不会在寒夜的书斋里看见父亲白发苍苍在灯前垂首。故乡的庭院里每一片石,每一奈径,每一棵古树,每一个残缺浓荫的门,都和父亲的风仪连合着,我想到父亲,就连想到那些醇雅的情景,想到那些情景,就牵记到父亲。现在都完了,我失去了一生所最心仪的一切。我不能想,我是被这样一位朴素盎然的老人遗弃在这浅陋的坑中。⑤家里来信说:敌兵进城,把城里的房子大半烧掉了,把我们家的凌寒亭也拆毁了。这座亭子共有三间傍着城墙,城墙像一座山,因为时间的古老,从砖墙缝里生出许多藤萝和灌木。亭子的左边是一片竹林,右边是一座尼庵,前面隔道女墙,就是一个小湖似的池塘,长年听到浣衣妇的礁杵声;夏天有很多孩子在里面游泳,记得有一次在这池塘里还淹死了一个十三四岁的男孩,我亲眼看见人把他从水里捞起来,他的母亲听到这消息,就像飞鹰落地一样,奔扑到这男孩的尸首上号哭,到现在事隔廿年,想起那情状,还有些怆恻。亭子的周围都是古木参天,有大可合抱的槐树,有枝干天矫的五谷树,有双杆的梧桐,还有父亲亲手种的柏,石楠,柿和衫等树。这些树都是我几个兄弟的小名,父亲带着多少温良的深意把他们每一个名字都种植在土地上。看他把一瓢瓢的清水灌溉到树根上,是存着多少的希望!要是风雨的时候,这些木叶响动着,浑和成一片河流似的声音,或是被风雨激荡,枝条锐敏得像有人在旷野上号叫,这不正是他担心着远处的孩子们,忧心戚戚的时候吗?还有一片云石,是父亲从园后草丛里发现出来的,石上有不知道是哪一年代,是谁,镌刻着“立云”二字,字体苍劲,父亲欢喜得像发现一件宝物,把石竖起来,砌一座花台供设着,周围种着很多的书带草,细长的叶子,因为多年的生长,像狮子一样蹲伏在石下。这地方四时都有各种奇怪的鸟雀,啄木鸟的剥啄声,夜晚猫头鹰的颤叫;还有彩色的锦鸡,在竹林里穿飞。我小的时候,常常担心那华丽的长尾巴,会在竹林里碰断。小松鼠故意逗人似的捧着一个松果坐在窗台上玩耍。这地方是我们小时候的乐园,现在想起来还有无限的亲切,和一些甜蜜的感觉。亭子里父亲收藏了一些书画碑帖。这是我们看作圣坛不敢渎犯的所在,这次也被敌人扫荡完了!家里人又告诉我:当敌兵退出这城以后,父亲从山中归来,看见这样残破,并不十分痛惜。只因满地残书断帖,父亲一一拾起来,偶然有一两部还可以凑成完整的时候,就大喜过望。我写到这里,心上涌起一阵泉水似悲凉,想父亲一生爱书如命,平时再也不许我们随意翻动,这次竞如此糟蹋了!父亲所以不十分痛惜,是因为一般广大的伤亡,比起个人的损失又算得什么?可悲痛的有比这更大,更大的事,父亲是明白的。⑥今晚因为看月光下的山川太美了,诱我这许多的沉思。如果回忆只给我枉然的磨折,以后该学中古的修道士,不再抬头看山川之美了。注:①方令孺(1897-1976):作家,其家乡安徽桐城属广义上的江南,本文写于1941年后②廿六年:指民国二十六年,即1938年7、赏析第①中加点字“浮”的精妙之处(3分)8、第②段中作者写到古人饮酒,有何用意?(4分)9、请分析“山川之美”在文中的作用(4分)10、关于文中的“父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者由学画引出春画的父亲,巧妙自然B、父亲手植之树,寄托着他对女儿的希冀C、江南之忆或因父亲而起,或因父亲而收D、父亲是一个知书达理的书生,性格内敛11、本文正文根本没有提到“江南”,但是作者为什么以“忆江南”作为题目?(5分)一、专题知识梳理(一)必考题预测知识点1:标题的含义作用长宁:11、本文正文根本没有提到“江南”,但是作者为什么以“忆江南”作为题目?(5分)闵行:7、阅读文章的标题,根据文章内容,说说作者为什么要“对草木的俯首”?(6分)金山:11、本文题目寓意丰富,请结合文意作赏析。(4分)奉贤:12、联系全文,对文章标题进行评析。(5分)解析:含义:1、标题含义一般从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两个方面来分析。表层含义即标题的字面意义,深层含义即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2、标题如果是比喻句的,文中往往不是围绕标题的字面含义来展开叙述,那么我们就应该联系文章的具体内容,弄清比喻义,这样我们就可以领悟出标题的深刻含义。3、透露情感主旨。此外还有含蓄寓意,引起读者兴趣,制造悬念。作用:1、把握象征意义;2、语带双关;3、作者感情的出发点;4、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5、文章线索;6、文眼;揭示文章中心;7、吸引读者、新颖;8、题目中运用修辞的,要还原它的本义后再分析作用。答题格式:1、先看标题的本义:(词语的含义,概括内容、点明对象)2、再思考深层含义:(1)结构(线索悬念)(2)主旨与主旨的关系(点明、揭示)(3)人物与人物的关系(表明人物性格、表明作者的情感与态度)(4)写法句式(倒装)人称标点(5)表现手法修辞(比喻、拟人、双关等)象征3、最后分析其效果:生动形象、新颖含蓄、言简意丰、发人深思、引起阅读兴趣知识点2:赏析题1、赏析词语长宁:7、赏析第①中加点字“浮”的精妙之处(3分)松江:7、第4段加点字“慌”用得是否合适,请说明理由。3分虹口:7、简析第④段中“竟然”一词在表达上的作用。(2分)【类题解题思路】1、首先解释词语的本义及词性效果,例如化静为动等,也可以解释词语含义2、然后结合句子进行阐述,解释词语所表达的内容,即写作对象+写作对象的特征(尽量用文中词语)3、是否运用一定的表现手法,最后阐述有什么表达效果(起到了什么作用,表达了什么感情等)。2、赏析句段杨浦:8、请对第(4)段的描写进行赏析。(4分)松江:9、任选角度,赏析第19、20段。(5分)闵行:8、选取一个角度,对第‰段进行赏析。(3分)徐汇:10、第⑦段运用多种表现手法描绘了一幅校园美景图,任选一个角度加以赏析。(4分)青浦:11、文章第(1)节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和情感震撼,请对此加以赏析,并说说第(1)节在全文中的作用。浦东:10、分析第(12)段划线句的表达效果。(3分)【类题解题思路】首先,辨别划线句是否有修辞:修辞得分必须做到掌握三点:修辞的辨析、修辞的效果、修辞的答题思路。需掌握的12种修辞,分为描绘类、结构类和表达类。一般说来,描绘类的修辞手法作用为使描写对象生动形象,主要有比喻、夸张、拟人;结构类的修辞手法作用为突出强调,主要有对偶、排比、反复;表达类的修辞手法作用为增强语气,主要有反问和设问。其次,看遣词造句:(1)词语的运用:动词,副词,叠词运用等。(2)句式的运用1)常式句与变式句。变式句是为了突出强调被移动的成分。2)长句与短句。长句结构复杂,表意精确、周详、细致、严密,一般用于精确地叙述事物或严密地说理论证。短句词语少,结构简单,表意简洁、明快、有力,一般用于表达欢快、激动、愤怒的感情,渲染紧张、激烈、恐怖的气氛,或画龙点睛地下结论。3)整句与散句。整句形式整齐匀称,读来朗朗上口,句子气势贯通,意义鲜明。散句灵活多变,飘逸自然,生动活泼。整散结合能使语言表达错落有致、婀娜多姿。再次,看描写:(1)描写的对象1)人物描写:肖像、动作、语言、心理、等。2)环境描写:交代背景,渲染环境气氛,烘托人物性格,有时也推动情节的发展3)细节描写:对象可以是人、物、景;作用:小中见大、于细微处见精神。4)场面描写:指在特定的时间和环境中,展开以人物活动为中心的生活画面的描写。通过场面中环境和人物活动的描写,来渲染气氛,刻画人物的思想性格。(2)描写的方法1)正面描写(直接描写)、侧面描写(间接描写)2)白描和工笔:白描指简笔勾勒,生动传神;工笔指细腻入微的笔法。(3)描写的角度1)视觉、嗅觉、听觉、味觉、触觉;2)远与近、高与低;3)静态与动态;4)实与虚。3、赏析写作手法虹口:11、伏笔是文学创作中叙事的一种手法,是从本文中找出一处伏笔,并加以赏析。(3分)12、文章最后一段颇具匠心,请联系全文进行赏析。(5分)崇明:11、文章结尾虚实结合,耐人寻味,试简要赏析。(5分)解析:常见的赏析类写作手法象征:通过某一具体事物来表现与之有某种联系的概念、思想感情。引申事理,形象而含蓄,耐人寻味。烘托或渲染:渲染描绘某一事物来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特点,为行文设置铺垫,营造氛围。托物言志:假托某种具体事物来表达作者特定的主张或哲理。(把要抒发的感情、阐发的思想借助于对某事物或物品的描摹议论表达出来)含蓄,能给人留下思考的余地。虚实结合:抓住重点,以实衬虚,或以虚衬实,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从而更鲜明的刻画人物的性格,凸现事物、景物的特点,更集中地揭示题旨。结构紧凑,笔墨集中。联想想象:联想想象经常在一起使用,可以使文章内容更为丰富,形象更丰满、生动,增添文章的艺术表现力。借景抒情:通过景物的描写,来衬托作者或喜或悲的情感。动静相衬:动衬静,静衬动,生动的烘托作用,相得益彰。开门见山:文章开头就入正题,不拐弯抹角。对比:突出事物特点,使形象鲜明。二、专题精讲例题1:松江北方有盛宴吴惠子1直到十一岁,我才吃到这辈子第一个汉堡包。2这都归功于我妈,她年轻的时候卖烟,天南海北基本都去过,那几年分管东北三省,常驻北京办事处,卖烟卖得风生水起,因为见多识广,所以一直走在时尚前沿,逛赛特,烫卷毛,穿短裙,背LV。有一回她出差回来,突然觉得我很土,便二话不说买了两张火车票,让我跟她去北京见见大世面。3我捧着软软的汉堡认真地咬了一口,又认真地咬了第二口。崩溃。又黑又黏的胡椒酱,滋味奇怪,难以下咽。我抬头看看我妈,再看看周围,大家明明都吃得比我香。由于担心我妈再次嫌我土,我勇敢地把汉堡吃完了,心情非常复杂。

4可谁知道这种被全世界背叛的感觉,竟接踵而至。第一次喝到固体状的酸奶,第一次吃到从水里捞出来的不仅不带汤还要蘸醋的饺子,第一次发现这个世界上除了尖椒肉丝还有甜甜腻腻的京酱肉丝,第一次端起撒了葱花和香菜的咸豆腐脑.......我狭隘的味觉突然就慌了,心里也慌了。5我妈带着我吃遍了北京,那个寒假,我的每顿饭都像盛宴,我鼓励自己在带着冰碴的生拌牛肉里振作,也纵容自己在晶莹剔透的锅包肉里沉沦,彻底明白了我妈为什么说我土。

我暗下决心,总有一天要横扫地球,吃遍天下所有的飞禽走兽。回家的火车上,我妈给我买了一包真空包装的卤鹌鹑,啃起来奇香。

6我回味着北方才有的盛宴,胃口大开,青春期长身体,无肉不欢。念高中时,我妈跟单位申请,出差的时间缩减了一半,保证总能在家里给我做饭。可是由于我妈做饭实在太好吃,以至于我每天吃饱了就困,根本没办法好好上课,经常因为中午吃得太饱,下午的数学课上大脑缺氧听不懂老师在讲什么。有一回我一口气吃了半个电饭锅的饭,我妈忍不住大发雷霆。她说我成绩不好,饭都白吃了。

7可是饭,怎么会是白吃的呢!我胖了,真胖了。我妈给我买了一种非常甜的进口减肥食品,我吃了半个月,一点效果都没有,抑制食欲对我来说就是胡扯。我妈只好勒令我每顿最多吃一碗饭,还不让我压得太实,并没收了我的全部零食。那一阵儿,每当我端起碗,我妈就会问我,你要吃,胖是一种无法呼吸的痛。8但是一想到没肉吃,我便更加心痛。思忖再三,觉得人生得意须尽欢,便毅然决然离开小县城,到北京念大学。9北方虽有盛宴,我和同学经常跨越半个北京,去西四北大街排队买煎饼,或是开着车从望京跑到南小街吃卤煮,夏天晚上的据点,通常都在对外经贸大学对面的车棚烧烤,冬天沿着东河沿,去南门涮肉喝啤酒,清新脱俗。铜锅咕嘟咕嘟冒着泡,窗户上雾气蒙蒙,路上的车辆和行人影影绰绰。10朋友问我如果一顿没肉还能不能吃下饭,我光是听就急了,说不能,绝对不能没肉吃。我外婆总说,人有多大胃,就吃多少饭,饭可以乱吃,话却不能乱讲,世事无常,任何事情都没有绝对。

11外婆说得对。12我妈得了癌症,整整十八个月,我一口肉都没吃过,也照样把每顿饭都吃下去了。那时候病急乱投医,束手无策跑到雍和宫跪了三个小时,发愿说只要我妈身体健康,我愿意吃素不杀生。我妈知道后气急败坏,说我书都白读了,太愚昧。

13问我,人如果不吃肉,身体还能好吗?女人不喝猪脚汤,皮肤还能好吗?如果吃素就能治病,还要医生干吗?但是我固执,觉得说出去的话就是泼出去的水,我说我在雍和宫见佛就跪,跪一次就说一遍心愿,绝对不能食言。最后我妈还是没拗过我,接受了我不吃肉的决心。14刚开始吃素很痛苦,因为没有动物脂肪,饿得很快,经常刚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