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胶囊:微胶囊的常用壁材、微囊化的方法等学习内课件_第1页
微胶囊:微胶囊的常用壁材、微囊化的方法等学习内课件_第2页
微胶囊:微胶囊的常用壁材、微囊化的方法等学习内课件_第3页
微胶囊:微胶囊的常用壁材、微囊化的方法等学习内课件_第4页
微胶囊:微胶囊的常用壁材、微囊化的方法等学习内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微胶囊发展简史基本概念微胶囊的常用壁材微囊化的方法应用

Microencapsulationprocesses1特选内容微胶囊发展简史Microencapsulationproc1发展简史在微胶囊化领域里,Wuster和Green是两位伟大的先驱者。微胶囊化始于本世纪30年代,但发展非常迅速。迄今有一百多个研究室在开发微胶囊技术。隐色压敏复写纸的发明是微胶囊化技术第一次成功应用于商业中,至1981年,此种微胶囊的产量就超过5×106t.应用范围扩大到医药,农用化学品,黏胶剂和液晶等各个领域。2特选内容1发展简史在微胶囊化领域里,Wuster和Green是两位1936年11月:大西洋海岸渔业公司(AtlanticCoastFishers)提出了适用于在液体石蜡中,制备含鱼肝油明胶微胶囊的专利申请。1940年10月,明胶产品有限公司提出了采用一种同心的三层锐孔,创备含药物双壁微胶囊的专利申请。1949年1月:威斯康星校友研究基金会提出了利用Wurster发明的空气悬浮法,将固体微粒微胶囊化的专利申请。1950年4月:东方柯达(EastmanKodak)公司提出了将彩色照片用的乳液和三种基色颜料包敷(即微胶囊化)制备混合颗粒的专利申请。1950年11月:通用邓洛普(GeneralDunloberge)公司提出了通过使用一种双层锐孔来制褐藻酸微胶囊的专利申请。3特选内容1936年11月:大西洋海岸渔业公司(AtlanticCo1953一1954年:NCR公司提出了利用凝聚法制备含油明胶微胶囊之基本方法的二个专利,以及利用上述基本方法制备微胶囊型压敏复写纸的四个专利。除日本外,全世界都应用了这个专利。1956年3月:NCR公司提出了有关光电材料微胶囊化的专利申请。1957年4月:NCR公司提出了有关彩色摄影用的化合物微胶囊化工艺的专利申请。1957年8月:穆尔企业公司(MooreBuslness)提出了有关应用喷雾干燥工艺的微胶囊专利申请。1957年11月:通用安尼莱因(Anlline)胶片公司提出用乙基纤维素将照相乳液微胶囊化后成混合的细粒状的专利申请。4特选内容1953一1954年:NCR公司提出了利用凝聚法制备含油明胶1958年3月;静电复印(xerox)公司提出了制备含有液体显像调节剂的微胶囊的专利申请。1958年5月;NCR公司提出了利用微胶囊化制备热敏粘合剂的专利申请。1958年6月:NCR公司提出了有关含油的聚苯乙烯微胶囊制备方法的专利申请。该法中使用了单体,并应用了原位聚合反应的工艺。1958年12月:厄普约翰(Upjohn)公司提出了近20个专利申请。它们均是有关“乳液”的微胶囊化方法。在这些专利中,有的改进了NCR的凝聚方法,应用了增稠剂;有的提出了在有机溶剂体系中的相分离方法;有的提出了明胶微胶囊固化的方法……类似的一些方法。1963年,所有的这些专利全都转让给了NCR公司。5特选内容1958年3月;静电复印(xerox)公司提出了制备含有液微胶囊化技术Microencapsulationprocesses它是将固体、液体或气体包裹在一个微小的胶囊中。包封用的壁壳称为壁材;被包的囊芯称为芯材,芯材可以是单一的,也可以是复合的。囊壁厚度一般为0.1~200μm之间,微胶囊的粒子大小,因制备工艺及用途不同而不同,理论上可以制成0.01μm~1000μm的微胶囊。6特选内容微胶囊化技术Microencapsulationproce2基本概念微胶囊:指一种具有聚合物壁壳的微型容器或包物。其大小一般为5-200μm不等,形状多样,取决于原料与制备方法。微胶囊化:制备微胶囊的过程称为微胶囊化。微胶囊化技术:指将固体、液体或气体包埋在微小而密封的胶囊中,使其只有在特定条件下才会以控制速率释放的技术。其中,被包埋的物质称为芯材,包括香精香料、酸化剂、甜味剂、色素、脂类、维生素、矿物质、酶、微生物、气体以及其它各种饲料添加剂。包埋芯材实现微囊胶化的物质称为壁材。7特选内容2基本概念微胶囊:指一种具有聚合物壁壳的微型容器或包物。其芯材:可为油溶性、水溶性化合物或混合物,其状态可为粉末、固体、液体或气体。可包囊物的品种极其繁多,如交联剂、催化剂、化学反应剂、显色剂、给湿剂、药物、杀虫剂、矿物油、水溶液、染料、颜料、洗涤剂、食品、液晶、溶剂、气体、疏水化合物及无机胶体等。壁材:可用作微胶囊包囊材料的有天然高分子、半合成高分子和合成高分子材料,视所包囊物质(囊心物)的性质,油溶性囊心物需选水溶性包囊材料,水溶性囊心物则选油溶性包囊材料,即包囊材料应不与囊心物反应,不与囊心物混溶。高分子包囊材料本身的性能也是选择包囊材料所要考虑的因素,如渗透性、稳定性、溶解性、可聚合性、粘度、电性能、吸湿性及成膜性等。8特选内容芯材:可为油溶性、水溶性化合物或混合物,其状态可为粉末、固体微胶囊的不同结构图9特选内容微胶囊的不同结构图9特选内容微胶囊的功能1粉末化

将不易加工贮存的气体、液体原料固体化,从而提高其溶解性、流动性和贮藏稳定性,如粉末香精、粉末食用油脂、粉末乙醇等。例如:将液体油脂作为心材,选择适当的壁材,运用微胶囊技术就可产生出固体粉末油脂,非常方便地添加于各种食品原料中。有报导说,在国外,目前约有数十种微胶囊产品的粉末油脂作为食品工业原料,应用于各类营养保健食品或功能型食品。2降低挥发性防止风味成分的挥发,减少风味损失。10特选内容微胶囊的功能1粉末化10特选内容3降低毒性

减少食品添加剂的毒理作用等,如硫酸亚铁阿司匹林等药物包裹后,可通过控制释放速度来减轻对肠胃副作用。对于制药工业来说,可采用微胶囊技术制造靶制剂,达到定向释放效果。4提高物质的稳定性(易氧化,易见光分解,易受温度或水分影响的物质)

许多食品添加剂制成微胶囊产品后,由于有壁材的保护,能够防止其氧化,避免或降低紫外线、温度和湿度等方面的影响,确保营养成分不损失,特殊功能不丧失。11特选内容3降低毒性11特选内容

5能使不相容成分均匀地混合

运用微胶囊技术,将可能相互反应的组分分别制成微胶囊产品,使它们稳定在一个物系中,各种有效成份有序地释放,分别在相应时刻发生作用,以提高和增进食品产品的风味和营养。例如:有些粉状食品对酸味剂十分敏感。因为酸味剂吸潮会引起产品结块;并且酸味剂所在部位pH值变化很大,导致周围色泽变化,使整包产品外观不雅。将酸味剂微胶囊化以后,可延缓对敏感成分的接触和延长食品保存期限。12特选内容12特选内容6掩味

某些营养物质具有令人不愉快的气味或滋味,这些味道可以用微胶囊技术加以掩蔽。这种微胶囊产品在口腔里不溶化,而在消化道中才溶解,释放出内容物,发挥营养作用。7隔离活性成分

能保持食品中微量营养素和生理活性物质对人体的活性作用。8控制心材释放和作用的时间和数量

微胶囊产品经由预先设计的溶解和释放的机理,可提供特殊的释放方式。13特选内容6掩味13特选内容释放的方式扩散膜层破裂降解14特选内容释放的方式扩散14特选内容微胶囊食品微胶囊的概念微胶囊技术的发展状况微胶囊技术基础微胶囊的心材与壁材微胶囊化方法的分类微胶囊化方法选择的依据微胶囊化的步骤微胶囊的功能15特选内容微胶囊食品微胶囊的概念微胶囊技术基础微胶囊的心材与壁材15特微胶囊化的方法喷雾干燥法喷雾冷却法和喷雾冷冻法空气悬浮成膜法挤压法凝聚法复相乳液法熔化分散与冷凝法囊心交换法粉末床法界面聚合法原位聚合法锐孔-凝固浴法包结络合物法16特选内容微胶囊化的方法喷雾干燥法熔化分散与冷凝法16特选内容微胶囊制品的制备及其在食品中的应用微胶囊化香料和风味料微胶囊化酸味剂微胶囊化酶制剂和微胶囊化细胞微胶囊化防腐剂固体饮料胶囊饮料用β-环糊精制取速溶茶用β-环糊精脱除食品胆固醇其他方面的应用17特选内容微胶囊制品的制备及其在食品中的应用微胶囊化香料和风味料17特类别

壁材

特点

天然高分子材料

明胶、阿拉伯胶、虫胶、紫胶、淀粉、糊精、蜡、松脂、海藻酸钠、玉米朊

无毒、稳定、成膜性好

半合成高分子材料

羧甲基纤维素、甲基纤维素、乙基纤维素

毒性小,粘度大,成盐后溶解度增加,但易水解,不耐高温,需临时配制

全合成高分子材料

聚乙烯、聚苯乙烯、聚丁二烯、聚醚、聚脲、聚乙二醇、聚乙烯醇、聚酰胺、聚丙烯酰胺、聚氨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乙烯吡咯烷酮、环氧树脂、聚硅氧烷

成膜性好、化学稳定性好

无机材料

铜、镍、银、铝、硅酸盐、玻璃、陶瓷

微胶囊制备过程中常用的壁材18特选内容类别壁材特点天然高分子材料明胶、阿拉伯胶、虫胶、紫胶ContentsIntroductionApplicationWallmaterialsofmicrocapsulesEncapsulatedingredientsinanimalproductsNewcapsuleformsConclusion19特选内容Contents19特选内容Introduction微胶囊化技术主要是利用一些可形成膜的物质,进行核心物质包埋及胶囊化的一种技术。目的:保护核心物质,避免直接受光、热、氧等影响而产生变化,并可依特定条件控制下释出核心物质,产生特殊的效果。20特选内容Introduction微胶囊化技术主要是利用一些可形成膜的微胶囊的特性囊壁:多由聚合物(polymer)构成,包覆与保护核心物质,常为无缝、固态的薄膜。采用天然高分子材料壳聚糖、聚赖氨酸、海藻酸钠等;大小:1—5000μm。直径在50微米~5毫米之间可控,膜厚度在1~20微米之间可控;形状:以圆形为主,也有不规则形;物理形式:一般为粉末或悬浮体。21特选内容微胶囊的特性囊壁:多由聚合物(polymer)构成,包覆与保微胶囊的基本制备流程22特选内容微胶囊的基本制备流程22特选内容23特选内容23特选内容MicroencapsulationprocessesSpraydrying喷雾干燥法Airsuspensioncoating空气悬浮成膜法Extrusion挤压法SpraycoolingandSpraychilling喷雾冷却法和喷雾急冷法Coacervation(phaseseparation)凝聚CentrifugalextrusionRotationalsuspensionseparationInclusioncomplexation包结络合物法24特选内容MicroencapsulationprocessesSpSpraydryingSpraydryingsystem25特选内容SpraydryingSpraydryingsysteAirsuspensioncoatingSchematicofaconventionalairsuspensionsystem26特选内容AirsuspensioncoatingSchematiExtrusionSchematicofextrusionprocess27特选内容ExtrusionSchematicofextrusioSpraycoolingandSpraychillingSpraycooling45~67℃Spraychilling32~42℃Spraydryingsystem28特选内容SpraycoolingandSpraychilliCoacervation(phaseseparation)SimplecoacervationComplexcoacervationSchematicflowdiagramofencapsulationprocessbasedonphaseseparation29特选内容Coacervation(phaseseparationCentrifugalextrusionParticleencapsulatedbycentrifugalextrusion(Benoitetal.,1996;Dziezak,1988)30特选内容CentrifugalextrusionParticleRotationalsuspensionseparationRotationalsuspensionseparationsystem(Benoitetal.,1996;Dziezak,1988)31特选内容RotationalsuspensionseparatiInclusioncomplexationβ-Cyclodextrinmoleculewithplanarrepresentationofstructure(Dziezak,1988)β-环糊精32特选内容Inclusioncomplexationβ-CyclodApplicationWallmaterialsofmicrocapsules----Wheyprotein乳清蛋白Oxygenuptakebymicroencapsulatedmilkfatwithdifferentcoreloads(50-WPI,75-WPI),andbywall(BW)andcore(B-AMF)materialsstoredat50℃withlight(A)andwithoutlight(B)(MoreauandRosenberg,1996)33特选内容ApplicationWallmaterialsofmWallmaterialsofmicrocapsules----Casein

酪蛋白/干酪素Biodegradable,harmlessandcheap…PreventtheUVexposureSomebiologicalantibioticsthatareverysensitivetoUVlightCore:PyrrolnitrinWall:CaseinMethod:Coacervation(phaseseparation)硝吡咯菌素生物所能分解的34特选内容WallmaterialsofmicrocapsuleEncapsulatedingredientsEncapsulatedsaltWallmaterial:HydrogenatedsoybeanoilApplication:Meat,baking,snakefood,pizza…氢化处理35特选内容EncapsulatedingredientsEncapsBifidobateria(双歧杆菌)Core:BifidobacteriumpseudolongumWall:CAP(celluloseacetatephthalate)Method:Coacervation(phaseseparation)胃液Gastricjuice:pH1.33肠液Intestinaljuice:pH7.43MRS肉汤MRSbroth:pH6.06蛋白胨Peptonewater:pH7.13醋酸纤维素,纤维素乙酸酯;邻苯二甲酸盐(或酯)酞酸盐(或酯)36特选内容Bifidobateria(双歧杆菌)Core:胃液GaBifidobateriaSurvivaloffreeze-driedB.pseudolonguminsimulatedgastricjuice(Raoetal.,1989)37特选内容BifidobateriaSurvivaloffreezVitaminsMicroencapsulatedvitamins:Vit.A,B1,B2,B3,B6,B12,C,D2,D3,E,K,Biotin,FolicAcidand

维生素H,生物素\叶酸,维生素BCalciumPantothenate,etc.泛酸钙Applications:Microencapesulationprovidesstability,tastemasking,preventsinteractionsandissuitableforcapsulefilling,tabletinganddifferentfoodapplications.38特选内容VitaminsMicroencapsulatedvitaVitaminsStoragestabilityof–caroteneencapsulatedinmaltodextrinbyspray-drying39特选内容VitaminsStoragestabilityof–MineralsMicroencapsulatedminerals:Iron,copperandiodine,etc.Applications:Microencapesulationprovidestastemasking,avoidinteractionsandimprovestability40特选内容MineralsMicroencapsulatedmineMicroencapsulatedaminoacids:Methionine蛋氨酸,valine缬氨酸,cysteine半胱氨酸,leucine亮氨酸,isoleucine异亮氨酸,glutamine谷氨酸盐,etc.Applications:Tablets,capsules,drymixesandnutritionalfoodapplicationsAminoacidsTheunpleasanttasteofaminoacidsisperfectlymaskedtoproduce“auserfriendly”aminoacidwhichcanbeconsumedinlargedoses.41特选内容Microencapsulatedaminoacids:FlavorReducethereactivityofthecorewithregardstotheoutsideenvironment;Decreasetheevaporationortransferrateofthecorematerialtotheoutsideenvironment;Promotetheeaseofhandlingofthecorematerial;Controlthereleaseofthecorematerial;Tastemask风味掩饰

thecoreMicrographshowsanencapsulatedoilusingastarch-basedproduct

(Donald,1998)42特选内容FlavorReducethereactivityofAcidulants酸化剂Consistentcontroloftheacidlevel(pH)infermentedmeats;Productionrate;Protectionagainstmicrobialgrowth;Excessivefermentationtimeeliminated消除过多发酵时间;Easytouse;Improvedshelf-life43特选内容Acidulants酸化剂ConsistentcontroAcidulantsCommercialacidulantsversusfermentationusingthestartercultureprocess44特选内容AcidulantsCommercialacidulant相关研究微胶囊应用芯材(Core)制备方法/壁材(Wall)离乳仔猪的整肠剂胰液(Pancreatin)Coacervation婴儿乳粉铁强化剂硫酸亚铁Spraydrying保健食品添加剂BifidobacteriaSpraydrying/阿拉伯胶、脱脂奶粉保健食品添加剂牛乳IgG/乳清蛋白、阿拉伯胶保健食品添加剂蛋黄IgY/阿拉伯胶保健食品添加剂蛋黄液/环状糊精、水解淀粉、酪蛋白45特选内容相关研究微胶囊应用芯材(Core)制备方法/壁材(Wall)Newcapsuleforms:Rumenstabledeliverysystems;Providenutrientstothesmallintestineintheruminantanimal;Improvedmilkproduction.Microencapsulatedcholine46特选内容Newcapsuleforms:Rumenstable“Seeded”productThisproductoffersatwo-stagerelease:1.Theseedsreleasetheircontents;2.Theactiveingredientinthecoreisreleased.47特选内容“Seeded”productThisproductoBrowningagentMaillardreaction;Givingfoodattractivecolor;Decreasedcooktime;Improvedtexture;Application:Meats,bread,andmicrowavedfoods…48特选内容BrowningagentMaillardreactioConclusionFittingwellFactors:

Functionalpropertiesdesiredinthefinishedproduct;Typeofcoatingmaterial;Processingconditions;Typeofrelease….Encapsulationcansolvecertainproblemswhichcannotbesolvedotherwise.49特选内容ConclusionFittingwell49特选内容3微胶囊的常用壁材50特选内容3微胶囊的常用壁材50特选内容3.1碳水化合物麦芽糊精、玉米淀粉糖浆这两种碳水化合物本身不具备乳化能力,成膜能力也差,但它们具有高浓度时低粘度的特点,因此如果与其他具有乳化性的壁材配合后,可提高体系的固形物浓度,有利于降低干燥能耗,减少生产成本。环糊精也不具备乳化能力,但其分子中疏水性空腔能同具有一定大小与形状的疏水性分子形成稳定的非共价复合物,从而起到稳定心材,掩盖心材异味的作用。51特选内容3.1碳水化合物麦芽糊精、玉米淀粉糖浆这两种碳水化合物壳聚糖主要用在复凝聚法微胶囊技术,纤维素及其衍生物主要用在水溶性食品添加剂如甜味剂、酸味剂以及酶或细胞的包埋剂。蔗糖具有溶解速度快、热稳定性高、价格低、来源广的特点,常被用来作为微胶囊的壁材,以往的研究主要限于在挤压法、共结晶两种微胶囊化工艺中使用,最近已开始有将蔗糖用作喷雾干燥法微胶囊工艺的壁材的报道。具有乳化性能的碳水化合物只有辛酰基琥珀酸酯化变性淀粉,这种淀粉分子结构中同时包含亲水亲脂基团,因此具备乳化心材的能力,且已被FDA正式批准使用,它还具备高固形物浓度时低粘度的特点,比传统的阿拉伯胶具有更强的优越性。

52特选内容壳聚糖主要用在复凝聚法微胶囊技术,纤维素及其衍生物主要用在水3.2胶质

海藻胶、瓜儿胶、卡拉胶可分别用于高脂食品,风味料,汤料与果汁等的包埋剂。阿拉伯胶由于含有约1%左右具乳化性的蛋白质,能够乳化心材,而且溶解性能好,因此在微胶囊技术中用途最为广泛,研究最多,它主要应用在风味料的微胶囊化技术中,但阿拉伯胶的来源价格高且供应不稳定。黄原胶是一种微生物多糖,虽然和海藻胶、瓜儿胶、卡拉胶一样不具乳化能力,但它在溶液中粘度较大,利于改善乳状液的流变性,增加乳化体系的稳定性,另外在体系固形物含量较低时添加适量的黄原胶,可以提高进料粘度,这对于喷雾干燥过程中形成较大的雾滴十分有利,因此在体系中使用黄原胶有利于微胶囊化工艺过程的实现,便于降低生产成本,黄原胶来源广,其价格与其他胶质相比也不算贵,因此黄原胶是较为实用的一种微胶囊壁材辅料。53特选内容3.2胶质海藻胶、瓜儿胶、卡拉胶可分别用于高脂食品,3.3脂质脂质一般用作喷雾冷却法微胶囊工艺的壁材,主要用于水溶性材料或固体物质等的微胶囊技术,以它为壁材的微胶囊产品在水中不溶解但具有一定条件释放的功能。卵磷脂应用于微胶囊技术的主要在于它在较低温度下就可形成卵磷脂胶束,因而可用于生物活性物质如酶类的微胶囊。卵磷脂作为乳化剂与其他壁材如聚乙烯复配可对甜味剂、风味料等进行微胶囊化,作为一种营养强化剂,它本身也已被制成微胶囊化产品。脂质体微胶囊化技术主要应用在医学上作为药物载体,除保持药物的生理活性外,还有定向释放的作用,该技术对于食品工业而言尚不现实。54特选内容3.3脂质脂质一般用作喷雾冷却法微胶囊工艺的壁材,主要3.4蛋白质主要在于其乳化性能,能够在两相界面形成有良好粘弹性的界面膜,从而有效促进微胶囊过程。研究表明乳清蛋白能与麦芽糊精配合作为奶油或挥发性良好的微胶囊化壁材。大豆蛋白是一种分子量极大的球状蛋白,在制备O/W乳状液时能定向吸附到油/水界面形成较强的界面膜,但乳化油滴过程中其球状结构的受热展开使大量憎水基团暴露,导致其在水相的溶解度大大下降。因此以其为主要壁材的微胶囊产品溶解性能欠佳,人们在大豆蛋白功能性质的长期研究中发现采用酶法改性是解决大豆蛋白溶解性的行之效的方法,即通过酶水解,打断大豆蛋白质的分子主链,一方面减小分子的大小,另一方面由于肽键的断裂,使体系的亲水基团大大增加,从而使分子的亲水性增加,达到改善溶解性之目的。55特选内容3.4蛋白质主要在于其乳化性能,能够在两相界面形成有良

研究表明大豆分离蛋白经酶法改性后溶解性大幅度上升,在pH>8.0后可完全溶于水中,而且尚有一定的乳化能力,因此用它来作为水溶性微胶囊化产品的壁材有一定的可能性。酪蛋白乳化能力很强但溶解性不够理想,酪蛋白酸钠乳化能力与溶解性均好,但价格太高,不宜作为主要壁材使用。明胶是亲水胶体,也是一种重要的蛋白源,已成为许多食品中的重要功能性成分,有许多广泛的用途,明胶同时具备乳化性,成膜性,而且也易溶于水,符合作为胶囊壁材中蛋白源要求。另一方面,明胶还有价格低,来源广的优势,更适合于工业化大生产中使用,实际上明胶也是微胶囊技术中至今为止用得最为广泛的一种蛋白源。目前为止大部分报道主要集中于明胶与其他一些离子型多糖采用复凝聚法形成微胶囊

。56特选内容研究表明大豆分离蛋白经酶法改性后溶解性大幅度上升,在pH总结前面所述的各种壁材中,变性淀粉因具乳化性,阿拉伯胶则因其中含有1%左右的蛋白,所以能够吸附在心材表面形成稳定的乳状液;其他胶质与碳水化合物,由于缺乏乳化心材的能力对心材包埋能力有限,效率不高;采用腊质为壁材则溶解性有限制,采用卵磷脂或脂质体则成本太高,在食品工业中不能广泛应用;蛋白质分子具有较强的乳化能力,能够更好的稳定心材,利于提高微胶囊化的效率与产率,对食品工业而言以蛋白分子为壁材再复配一些其他胶质、碳水化合物以提高体系的固形物浓度提高干燥效率,降低干燥成本的方式,这是目前报道最多的微胶囊化技术的研究内容。57特选内容总结前面所述的各种壁材中,变性淀粉因具乳化性,阿拉伯胶则因其选择原则1如果囊心是亲油性物质,一般宜选用亲水性聚合物作壁材,反之则选用非水溶性物质。2包囊壁材在包覆‘核心物质’时,具有成膜性和粘着力。3包壁材料与核心物质不起化学反应,同时考虑渗透性、吸湿性、溶解性和乳化性。4包壁材料一定要符合食品卫生要求。5材料要来源广泛,易得、成本比较低廉。58特选内容选择原则1如果囊心是亲油性物质,一般宜选用亲水性聚合物作壁

空气悬浮法、喷雾干燥法、喷雾凝冻法、物理法真空蒸发沉积法、静电结合法、包结络合法、多孔离心法、界面聚合法、原位聚合法化学法分子包囊法、辐射包囊法水相分离法、油相分离法、孔膜挤压法、物化法熔化分散法、粉末床法、囊心交换法、锐孔-凝固浴法、复相乳液法(干燥浴法)4微胶囊化的方法59特选内容4微胶囊化的方法59特选内容物理法:物理法是利用物理和机械原理的方法制备微胶囊,主要有空气悬浮法、喷雾干燥法、包结络合法等。化学法:主要利用单体小分子发生聚合反应生成高分子或膜材料并将芯材包覆,常使用的是界面聚合法和原位聚合法。物理化学法:通过改变条件(温度、pH值加入电解质等)使溶解状态的成膜材料从溶液中聚沉出来并将芯材包覆形成微胶囊,具体有凝聚法、油相分离法、干燥浴法、熔化分散冷凝法等。60特选内容物理法:物理法是利用物理和机械原理的方法制备微胶囊,主要有空微胶囊的制作方法61特选内容微胶囊的制作方法61特选内容4.1物理法62特选内容4.1物理法62特选内容4.1.1空气悬浮法空气悬浮法该方法是一种适合于多种包囊材料的微胶囊化技术。其工艺过程是先将固体粒状的囊心物质分散悬浮在承载气流中,然后在包囊室内将包囊材料喷洒在循环流动的囊心物质粒子上,囊心物质粒子悬浮在上升的空气流中,并靠承载气流本身的湿度调节来对产品实行干燥。该方法可以使包囊材料以溶剂、水溶液乳化剂分散系统成热溶物等形式包囊,通常只适用于包制固体的囊心物质,目前一般多用于香精香料以及脂溶性维生素等的微胶囊化。63特选内容4.1.1空气悬浮法空气悬浮法63特选内容64特选内容64特选内容喷雾干燥法喷雾干燥是食品工业中应用最普遍的一种微胶囊技术、其工艺过程经济且灵活,所使用的设备适应性强、产品质量好。喷雾干燥法也是最古老的包埋方法之一,早在1930年就已应用于香料的包埋。喷干法是最常用和成本最低廉的微胶囊化方法。

该法微胶囊造粒的原理是:首先制备乳化分散相,即把芯材分散在已液化的壁囊材中混合形成溶液,后加入乳化剂,热分散体系经均质变成水包油型乳状液,最后进行喷雾干燥即可。4.1.2喷雾干燥法65特选内容喷雾干燥法4.1.2喷雾干燥法65特选内容喷雾干燥法

喷雾干燥法的工艺流程如下所示:囊材和囊心物质→混合→均质、乳化→乳化液→在热空气中雾化和干燥→脱水→微胶囊产品

喷雾干燥的过程主要包括4个部分:预处理、乳化部分、均质部分、喷雾干燥66特选内容喷雾干燥法66特选内容喷雾干燥法预处理过程:

混合芯材(如香科、油脂等)壁材溶液(壁材一般是食品级的胶类,如明胶、植物胶、变性淀粉、糊精、或非胶类蛋白质),

加入乳化剂

均质后形成水包油的乳状液

泵送人喷雾干燥室

雾化后形成微小的球状颗粒,颗粒的外壁为水溶性物料。尽管喷雾干燥的过程处于中高温,但在造粒过程中外层水分快速蒸发时,芯材的温度可保持在100℃以下,物料受热时间一般为几秒钟。67特选内容喷雾干燥法预处理过程:67特选内容

喷雾干燥法

芯材与壁材的比例、进料的温度与湿度、干燥空气进出口温度等因素都会影响产品的质量:适当的范围内增加壁材含量可以大幅度提高包埋率进料温度不能太高,必须考虑到低沸点挥发成分的挥发

提高空气入口温度可提高包埋率、降低表面的挥发物含量,且进料的固形物含量越高,这种作用就越强。68特选内容喷雾干燥法68特选内容

喷雾干燥法

喷雾干燥法最适于亲油性液体物料的微胶囊化,芯材的憎水性越强.包埋效果越好。该方法主要优点是干燥速率高、时间短,物料温度较低,对干喷雾干燥工艺来说,虽然采用较高温度的干燥介质,但是液滴中含有大量溶剂存在时,物料的表面温度一般不超过热空气的湿球温度,因此非常适用于热敏性物质的干燥,产品纯度高,具有良好的分散性和溶解性;生产过程简单,操作控制方便,易于实现大规模工业化生产。69特选内容喷雾干燥法69特选内容喷雾干燥法

缺点:单位产品的耗热量大,设备的热效率低,介质消耗量大。另外,干燥器的体积较大,基建费用高。喷雾干燥的产品通常粒度较小,溶解性高,但在干燥时可能存在分散困难。问题:芯材有可能残存在微胶囊的表面、因此存在被氧化的可能,而氧化后会使产品产生异味。70特选内容喷雾干燥法70特选内容71特选内容71特选内容喷雾凝冻法(喷雾冷冻法与喷雾冷却法)

与喷雾干燥过程类似,不同点主要有以下两点:干燥室内空气的温度及包壁材料的选用。一般的喷雾干燥是用热空气将物料的水份蒸发,而冷却喷雾和冷冻喷雾则是用冷空气将干燥室内的温度冷却到室温或所需冷冻温度,远低于所用壁材如脂质(硬脂酸)或蜡质的凝固点。4.1.3喷雾凝冻法72特选内容喷雾凝冻法(喷雾冷冻法与喷雾冷却法)4.1.3喷雾凝喷雾凝冻法(喷雾冷冻法与喷雾冷却法)对于冷冻喷雾,壁材一般选用某种植物油或其衍生物,也可选用其他类型的脂肪,熔点在45℃~122℃的硬脂酸酯具有提高微胶囊产品的分散性并有一定的乳化效果。冷冻喷雾最早用在固体食品添加剂的包埋,如硫酸亚铁、酸味剂、维生素、固体香精、敏感物料及不溶于一般溶剂中的特殊物料。73特选内容73特选内容

喷雾凝冻法(喷雾冷冻法与喷雾冷却法)液态物料转换成固态后,也能进行冷冻喷雾。加工后的产品外形像珍珠粒,可溶于水,但芯材只能在壁材的熔点下才能释放。由于能够通过调节壁材的熔点控制芯材的释放,这一技术适用于保护许多水溶性的物料,用此技术生产的香精应用于焙烤食品时,产品在烘烤受热时,香味才能挥发出来。74特选内容74特选内容

喷雾凝冻法(喷雾冷冻法与喷雾冷却法)

这两种工艺适用面较窄,对于香料等易挥发或对热特别敏感或太不稳定易氧化的芯材适合在低温下使溶剂去除,使壁材凝聚形成微胶囊。水溶性的芯材如矿物质、酶、水溶性维生素、酸味剂等;固体芯材如硫酸亚铁、固体风味料等。75特选内容喷雾凝冻法(喷雾冷冻法与喷雾冷却法)75特选内容喷雾冷冻法举例:1.将药物及稳定剂溶液分散到疏水性载体高分子的有机溶剂中(常用二氯甲烷)形成油包水乳液.2.混合液经喷雾装置进入到冷的酒精中3.有机溶剂中界面封以液氮,在-70℃温度下乙醇将微球中的有机溶剂不断抽提,经过滤、干燥即可得包载药物的微胶囊.此方法制得的药物包封率可接近100%。76特选内容喷雾冷冻法举例:76特选内容溶剂脱水法这是针对上述喷雾干燥法的不足而被开发出来的一种新型的微胶囊化技术。其主要的工艺原理就是首先将含有一定包囊材料的水溶性囊心及其乳化液制成均匀的混合液,然后再将这种液体混合到一定的极性溶剂中,利用液体溶剂吸收微囊液滴中的水分从而达到干燥的目的,最终形成一种结构坚实的微型胶囊颗粒并从溶液中沉淀出来。4.1.4溶剂脱水法77特选内容溶剂脱水法4.1.4溶剂脱水法77特选内容溶剂脱水法该法的工艺流程如下所示:囊材(阿拉伯胶)和囊心物质(调味香料)→混合→均质、乳化→乳化液→在乙醇中雾化和干燥→脱水→微胶囊产品

主要特点:整个的工艺过程都是在较低的温度下来进行的,而且还能在人为控制的纯溶剂中进行,目前主要用于那些热敏性且易被氧化的一些香料的粉末化生产。78特选内容溶剂脱水法78特选内容

孔膜挤压法这是一种在低温条件下进行的微囊化技术。其作用机理是首先将悬浮在一种液化了的碳水化合物介质中的囊心物质的混合物,经过一系列的孔膜用压力挤压到一种盛有脱水液的水溶液中,当被经过孔膜挤压出来的这种混合物在接触到脱水液体时,包囊材料便发生硬化并随之包覆在囊心物质的表面上,然后再从脱水液中分离出由于挤压所形成的细丝,对其进行干燥并研成粉末状,以便降低它的吸湿性,这样便形成了初产品。4.1.5孔膜挤压法79特选内容孔膜挤压法4.1.5孔膜挤压法79特选内容孔膜挤压法该工艺特别适用于那些对热不稳定的囊心物质,其微胶囊化产品的货架期明显的高于采用其它微胶囊技术的制得的产品。目前该工艺主要用于生产微胶囊化的香科及色素等。80特选内容孔膜挤压法80特选内容81特选内容81特选内容

包结络合法这是一种利用β-环状糊精作为载体,在分子水平上进行包结的微胶囊化技术。

β-环状物精分于是由7个葡萄糖分子以α-1,4糖苷键连接成环状,分子呈圆柱形,表面是亲水区,内有一个中空的近似圆柱形的疏水区。包结络合反应只发生在有水的条件下,水分子占据了环状物精分子中间的疏水区,很容易被极性较低的客体分子所取代,从而进行包埋。4.1.6包结络合法82特选内容4.1.6包结络合法82特选内容

包结络合法包结络合物在干燥的条件下很稳定,要在2000℃的温度下才能被分解,但在人体口腔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囊心物质易被释放。该工艺技术主要用在香精、色素及维生素等微胶囊化产品的生产加工上。83特选内容包结络合法83特选内容

旋转分离法其工艺原理是先将囊心物质的颗粒混在一种纯的经过液化的包囊材料中,然后将它们倾注在一个转盘中,使过量的液体包囊材料展开并使其形成一层比颗粒直径还要薄的液膜,这时过量的液体包囊材料便会在雾化时形成细小的微粒,从而可以与最终的包囊产品相分离并加以回收,而核心粒子在离开转盘时便会被包囊材料所包埋。包囊过的粒子可以通过冷凝或者干燥的方法来进行固化。4.1.7旋转分离法84特选内容4.1.7旋转分离法84特选内容

旋转分离法旋转分离法是一种高效率的微胶囊化技术,可以用于多种核心物质以及多种类型的包囊材料。该技术目前多用在香料工业以及食品的配料生产中。85特选内容旋转分离法85特选内容

流化床喷涂法此法又称为空气悬浮包埋法。它是由美国威斯康星大学D.E.Wurster教授发明的,故通常又将这种方法称为Wurster法。将囊心颗粒置于流化床中,通入空气使囊心分散悬浮在承载空气中,然后将溶解或熔化的壁材通过雾化喷头,喷洒在循环流动的囊心粒子上,并沉淀于表面,经过反复多次循环,形成厚度适中均匀的壁膜。4.1.8流化床喷涂法86特选内容4.1.8流化床喷涂法86特选内容

流化床喷涂法根据壁材溶液加入流化床位置的不同,可有3种喷涂方法:顶端喷涂、底端喷涂和法向喷涂。这3种方法各有利弊,其中顶端喷涂由于它的用途广,雾滴尺寸范围大,设备操作的简单性,已被广泛成功的用于食品工业。法向喷涂是一种较新的喷涂技术,颗粒在3种力的作用下,在干燥室内做螺旋式运动,所得的产品质量比底端喷涂要好。与其它两种方法相比,底端喷涂形成的膜厚不均一,喷涂后大颗粒的膜较小颗粒的膜要厚。87特选内容流化床喷涂法87特选内容

流化床喷涂法流化床喷涂法在包覆芯材的过程中壁材分布均匀,从而减少了壁材的用量,包埋率可高达98%~99%,但所得的颗粒较大,粒径一般在50~5000μm之间,它可成功地对大小不同、形状不规则的固体颗粒进行包埋。88特选内容88特选内容

静电结合法这是一种利用静电作用形成微胶囊的特殊方法,由于需要特殊的设备,因此它不是一种制备微胶囊的常用方法。其基本原理是当两种带相反电荷的气溶胶相互碰撞由于静电作用而相互吸引会使它们结合在一起,利用这种原理也可使粒径很小的微粒结合形成微胶囊。4.1.9静电结合法89特选内容静电结合法4.1.9静电结合法89特选内容4.2化学法90特选内容4.2化学法90特选内容界面聚合法此方法是将芯材物乳化或分散在一个有壁材的连续相中,然后在芯材物的表面是通过单体聚合反应而形成微胶囊。参加聚合反应的单体,一种是水溶性的,另一种是油溶性的,它们分别位于囊心液滴的内部和外部,并在囊心液滴的表面上反应形成聚合物薄膜。利用界面聚合法可以使疏水性材料的溶液或分散液微胶囊化,也可以使亲水性材料的水溶液或分散液微胶囊化。4.2.1界面聚合法91特选内容界面聚合法4.2.1界面聚合法91特选内容

界面聚合法在界面聚合法微胶囊化过程中,连续相与分散相均必须提供反应单体,一些易变的、不稳定的材料不适宜应用界面聚合法微胶囊化。界面聚合法微胶囊化产品很多,例如微胶囊化甘油、水、药用润滑油、胺、酶、血红蛋白等。92特选内容92特选内容

原位聚合法此方法是将反应单体与引发剂全部加入分散相或连续相中,由于单体在单一相中是可溶的,而聚合物在整个体系中是不可溶的,所以聚合反应在分散相上发生。聚合单体首先形成预聚体,最终在芯材表面形成胶囊外壳。4.2.2原位聚合法93特选内容原位聚合法4.2.2原位聚合法93特选内容

原位聚合法界面聚合法与原位聚合法的主要区别在于:在界面聚合法微胶囊化的过程中,分散相和连续相两者均要能够提供单体,而且两种以上不相容的单体分别溶解在不相容的两相中。而对于原位聚合法来说,单体仅由分散相或者连续相中的一个相提供。94特选内容原位聚合法94特选内容4.3物理化学法95特选内容4.3物理化学法95特选内容

凝聚法又称相分离法,指在囊心物质与包囊材料的混合物中,加入另一种物质或溶剂或采用其他适当的方法,使包囊材料的溶解度降低,使其自溶液中凝聚出来产生一个新的相,故叫做相分离凝聚法。此法一般按以下三步进行:制备三种不相溶的化学相→囊膜的沉积→囊膜的固化4.3.1凝聚法96特选内容4.3.1凝聚法96特选内容

凝聚法

凝聚法分单凝聚法、复凝聚法两种。

单凝聚法是指以一种高分子化合物为壁材,将芯材分散其中后加入凝聚剂(乙醇或硫酸钠等亲水物)后,由于大量的水分与凝聚剂结合,致使包埋物的溶解度下降凝聚成微胶囊。

97特选内容97特选内容凝聚法

复凝聚法是指以两种相反电荷的壁材作包埋物,芯材分散其中后,在一定条件下两种壁材由于电荷间的相互作用使溶解度下降而凝聚成微胶囊。壁膜形成后,还需通过加热、交联或去溶剂等方法使之进一步固化。然后用过滤、离心的方法收集胶囊,用适当溶剂洗涤,再通过喷雾干燥或流化床等方法生成自由流动的分散颗粒。98特选内容凝聚法98特选内容凝聚法

凝聚法的工艺流程如下所示:囊材(阿拉伯胶、明胶)和囊心物质(调味香料)→混悬液或乳浊液(油/水)→凝聚→沉降→固化→微胶囊产品99特选内容凝聚法99特选内容凝聚法

凝聚法的包埋率很高,可达85%~90%。但其操作成本高,且共聚合反应的敏感性使得操作难度大,另一限制因素是难以找到食品工业允许的合适壁材,是一种在食品工业中有潜在作用的包埋技术。此法目前多用于一些亲水性的物质的微胶囊化。100特选内容凝聚法100特选内容凝聚法:芯材分散——壁材包覆101特选内容凝聚法:芯材分散——壁材包覆101特选内容

复相乳液法该法中用作微胶囊化的介质是水或液体石蜡、豆油之类油。把壁材溶液或芯材形成的乳化体系以微滴状态分散到上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