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耳布唐麴理总复习高考去考和鹤堂复句策编
(幡华版)
物理复习资料:力学部分一
最基础的(概念公式定理定律)最重要
每一题清楚(对象、条件、状态、过程)是审题关健
IO力的种类:(性质力)
重力:G=mg弹力:F=Kx滑动摩擦力:F滑=(1N静摩擦力:OWf
静Wfm
万有引力:F产G效磬电场力:F,u=qE=q:库仑力:F=K华
rdr~
磁场力:(1)、安培力: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力。公式:F=BIL(BID
方向:左手定则
(2)、洛仑兹力: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力。公式:f=BqV(B1V)
方向:左手定则
分子力:引力和斥力同时存在,都随距离的增大而减小,随距离的减小而增大,
但斥力变化得快。
核力:只有相邻的核子之间才有核力,是一种短程强力。
Ho运动分类:(各种运动产生的力学和运动学条件、及运动规律)重点难点
高考中常出现多种运动形式的组合追及和碰撞、平抛、竖直上抛、匀速圆周
运动等
匀速直线运动F合=0VoWO静止
匀变速直线运动:(1)初速为零,(2)初速不为零,
匀变速直曲线运动(决于F合与Vo的方向关系)但F2=恒力
只受重力作用下的几种运动:自由落体,竖直下抛,竖直上抛,平抛(类平抛),
斜抛等
圆周运动:竖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最低点和最高点);
匀速圆周运动(是什么力提供作向心力)带电粒子在f洛作用下的匀速圆周运动
简谐运动;单摆运动;波动及共振;分子热运动;
m0物理解题的依据:(1)力的公式(2)各物理量的定义
(3)各种运动规律的公式(4)物理中的定理定律及数
学几何关系
IV。知识分类举要
1.力的合成与分解、物体的平衡1日一F2l<F<|F1+F2I、三力平衡:F3=FI
+F2
非平行的三个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则这三个力一定共点,可平移为一个封闭
的矢量三角形
多个共点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其中任意几个力的合力与剩余几个力的合力一
定等值反向
2.匀变速直线运动:基本规律:V尸Vo+atS=v°t+at2几
个重要推论:
(1)推论:Vt2—V02=2as(匀加速直线运动:a为正值匀减速直线运动:a
为正值)
(2)AB段中间时刻的即时速度:(3)AB段位移中点的即时
速度:
Vt/2=v==<Vs/2=
2T
22
(4)第t秒位移=St-St-l=(vot+at)—[v0(t—1)+a(t—1)]=Vo+a(t—)
(5)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规律
①在Is末、2s末、3s末...ns末的速度比为1:2:3....n;
②在Is、2s、3s...ns内的位移之比为I?:22:32....n2;
③在第1s内、第2s内、第3s内...第ns内的位移之比为1:3:5....(2n-l);
④从静止开始通过连续相等位移所用时间之比为1::……
(
⑤通过连续相等位移末速度比为1:V2:V3……反
(6)匀减速直线运动至停可等效认为反方向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7)通过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点(或照像法记录在底片上)来研究物体的运动
规律
初速无论是否为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在连续相邻的相等的时间间隔内的
位移之差为一常数;中间时刻的即时速度等于这段的平均速度
⑴是判断物体是否作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方法。As=aT2
(2)求VN方法VN=7==»寸整+5阴丫|/2=丫平=^^=2=$此!+$1,
2T2t2T
2
⑶求a方法①As=aT2②SN+3-=3aT?③Sm-Sn=(m-n)aT
④画出图线根据各计数点的速度,图线的斜率等于a;
注意:a纸带的记录方式,相邻记数间的距离还是各点距第一个记数点的距离。
b时间间隔与选计数点的方式有关(50Hz,打点周期0.02s,常以打点的5个
间隔作为一个记时单位)
c注意单位,找点计时器打的点和人为选取的计数点
3.竖直上抛运动:(速度和时间的对称)
上升过程匀减速直线运动,下落过程匀加速直线运动.
全过程是初速度为Vo加速度为-g的匀减速直线运动。
(1)上升最大高度:H=(2)上升的时间:t=(5)从抛出到落回原位置的时
问:t=
(3)上升、下落经过同一位置时的加速度相同,而速度等值反向(4)上升、下落
经过同一段位移的时间相等。
222
(6)适用全过程S=Vot—gt;Vt=Vo—gt;Vt—Vo=_2gS(S>Vt的
正、负号的理解)
4.牛顿第二定律:F合=ma理解:(1)矢量性(2)瞬时性(3)独立性(4)同体
性(5)同系性(6)同单位制
5.万有引力及应用:与牛二律及运动学公式
1思路:卫星或天体的运动看成匀速圆周运动,F.c-F万(类似原子模型)
2方法:FF心=ma心=mL=m(y2R=mm4^2n2R
rR
地面附近:G?3=mgnGM=gR2(黄金代换式)
R
轨道上正常转:G^=m《n”、庐【讨论(v或EK)与r关系,r最小时为
rRVr
地球半径,
V第.宇宙=7.9km/s(最大的运行速度、最小的发射速度);T最小=84.8min=L4h】
Mm4万2r324万,3万
G=M=--5-=TZ=——r-=>P=-r
T2GT2gR2yGT2
(M=0V球=0g万r3)S球面=4仃2S=%r2(光的垂直有效面接收,球体辐射)s球
尼=27tRh
3理解近地卫星:来历、意义万有引力"重力=向心力、r最小时为地球半径、
最大的运行速度=丫第一宇宙=7.9km/s(最小的发射速度);T最小=84.8min=1.4h
4同步卫星几个一定:三颗可实现全球通讯(南北极有盲区)
轨道为赤道平面T=24h=86400s离地高h=3.56xICAm(为地球半径的5.6
倍)
V=3.08km/s<V第-宇宙=7.9km/sa=0.23m/s2
5运行速度与发射速度的区别
6卫星的能量:r增nv减小(EK减小<Ep增加),所以E总增加;需克服引力做功越
多,地面上需要的发射速度越大
应该熟记常识:地球公转周期1年,自转周期1天=24小时=86400s,地球表面
半径6.4xl()3km表面重力加速度g=9.8m/s?月球公转周期30天
6.水流星模型(竖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
1.竖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是典型的变速圆周运动研究物体|通过最高点和最低点
的情况|,并且经常出现临界状态。(圆周运动实例)①火车转弯②汽车过拱桥、
凹桥3③飞机做俯冲运动时,飞行员对座位的压力。④物体在水平面内的圆周运
动(汽车在水平公路转弯,水平转盘上的物体,绳拴着的物体在光滑水平面上
绕绳的一端旋转)和物体在竖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翻滚过山车、水流星、杂
技节目中的飞车走壁等)。⑤万有引力一一卫星的运动、库仑力一一电子绕核旋
转、洛仑兹力一一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偏转、重力与弹力的合力一一锥摆、
(关健要搞清楚向心力怎样提供的)
(1)火车转弯:设火车弯道处内外轨高度差为h,内外轨间距L,
转弯半径R。由于外轨略高于内轨,使得火车所受重力和支持力的
合力F合提供向心力。
hv2
由F=mgtan6^«mgsin0=mg—=tn----
台LR
得v0(“为转弯时规定速度)
①当火车行驶速率V等于V。时,F产F向,内外轨道对轮缘都没有侧压力
②当火车行驶V大于V。时,FKF向,外轨道对轮缘有侧压力,F合+N=mv2/R
③当火车行驶速率V小于V。时,FQF向,内轨道对轮缘有侧压力,F合-N'初v?/R
(2)无支承的小球,在竖直平面内作圆周运动过最高点情况:v
①临界条件:由mg+T=mv2/L知,小球速度越小,绳拉力或环压,/姆\
;0;。
力T越小,但T的最小值只能为零,此时小球以重力为向心力,'、、、」;____,
恰能通过最高点。即mg=mv临YR
结论:绳子和轨道对小球没有力的作用(可理解为恰好转过或恰好转不过的速
度),只有重力作向心力,临界速度丫临=屈
②能过最高点条件:VNV临(当V2V临时,绳、轨道对球分别产生拉力、压力)
③不能过最高点条件:V〈V临(实际上球还未到最高点就脱离了轨『七不7
道)
(3)有支承的小球,在竖直平面作圆周运动过最高点情况:
①临界条件:杆和环对小球有支持力的作用(由机g-N=〃?幺知)当V=0时,N=mg
R
(可理解为小球恰好转过或恰好转不过最高点)
②当时,支持力N向上且随v增大而减小,且mg>N>0
③当丫=病时,N=0
④当v>历时,N向下(即拉力)随u增大而增大,方向指向31心。
当小球运动到最高点时,速度v<痫时,受到杆的作用力N(支持)
但N<mg,(力的大小用有向线段长短表示)
当小球运动到最高点时,速度v=历时,杆对小球无作用力N=0
当小球运动到最高点时.,速度历时,小球受到杆的拉力N作用
2.解决匀速圆周运动问题的一般方法
(1)明确研究对象,必要时将它从转动系统中隔离出来。
(2)找出物体圆周运动的轨道平面,从中找出圆心和半径。
(3)分析物体受力情况,千万别臆想出一个向心力来。
(4)建立直角坐标系(以指向圆心方向为x轴正方向)将力正交分解。
十l口2n/27r、2力
⑸建立方程组产="下=桁0R=m(于)R
ZFy=0
高考物理复习资料二:力学部分二
・知识分类举要
1.力的三种效应:力的瞬时性F=ma、时间积累效应I=Ft、空间积累效应
w=Fs
2.动量观点:动量:p=mV=72mEK
动量定理:I=F^t=Fiti+F2t2+—=AP=P术-PW=mv术-mv的
动量守恒定律:p=p;Ap=0;Ap)=-Ap2
动量守恒:内容、守恒条件、不同的表达式及含义:p=p';Ap=0;Ap)=-Ap2
实际中应用有:rrnvi+m2V2=mM+m2V2;0=miVi+m2V2mM+m2V2=(mi+m2)v
共
注意理解四性:系统性、矢量性、同时性、相对性
解题步骤:选对象,划过程;受力分析。所选对象和过程符合什么规律?用何
种形式列方程;(先要规定正方向)求解并讨论结果。
3.功与能:功W=FscosaW=P-t(np=;=?=Fv)
[n2
动能:EK=-mv2=^-
22m
动能定理:W个=W1+W2+—+Wn=△EK=E末一E例
机械能守恒定律:机械能守恒条件:(功角度)只有重力,弹力做功
EI=E2(先要确定零势面)E增EA减=£8增
功能关系: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力学:重力功(重力势能的变化)电场力功(电势能的变化)
分子力功(分子势能的变化)合外力的功(动能的变化)
除重力和弹簧弹力做功外,其它力做功改变机械能
摩擦力和空气阻力做功w=fd路程nE内能(发热)
。热学:AE=Q+W(热力学第一定律)
。电学:WAB=qUAB=FttidE=qEdE=>动能(导致电势能改变)
W=QU=UIt=I2Rt=U2t/RQ=I2Rt
。磁学:安培力功W=F及,d=BILd=>电能(发热)
。光学:单个光子能量E=h-一束光能量E.a=Nh"N为光子数目)
光电效应mVm2/2=hv—Wo
。原子:E=mc2AE=△me2
与势能相关的力做功特点:如重力,弹力,分子力,电场力它们做功与路径无关,只
与始末位置有关.
・力学模型及方法
1.识图方法:一轴二线三斜率四面积五截距六交点
2.连接体模型是指运动中几个物体或叠放在一起、或并排在一起、或用细绳、
细杆联系在一的物体组。解决这类问题的基本方法是整体法和
隔离法。
整体法是指连接体内的物体间无相对运动时,可以把物体组作为整体,对整体用
牛二定律列方程
隔离法是指在需要求连接体内各部分间的相互作用(如求相互间的压力或相互间
的摩擦力等)时,把某物体从连接体中隔离出来进行分析的方法。
3斜面模型斜面固定:物体在斜面上情况由倾角和摩擦因素决定
〃=tge物体沿斜面匀速下滑或静止〃>tge物体静止于斜面
〃<tg。物体沿斜面加速下滑a=g(sin6»一〃cos。)
4.轻绳、杆模型
绳只能受拉力,杆能沿杆方向的拉、压、横向及任意方向的力。杆对球的作用
力由运动情况决定
5.超重失重模型
系统的重心在竖直方向上有向上或向下的加速度(或此方向的分量ay)
向上超重(加速向上或减速向下)F=m(g+a);向下失重(加速向下或减速上升)F=m
(g-a)
6.碰撞模型:特点,①动量守恒;②碰后的动能不可能比碰前大;
③对追及碰撞,碰后后面物体的速度不可能大于前面物体
的速度。
♦弹性碰撞:miVi+m2V2=mM+m2V2(1)gmv:+gmv;=;mv:+;mv;(2)
♦一动一静且二球质量相等的弹性正碰:速度交换
♦一动一静的完全非弹性碰撞(子弹打击木块模型)
mvo+O=(m+M)v;mvj=;(m+M)v,2+E根E—;(m+M)v'2=.囤匕..
E册可用于克服相对运动时的摩擦力做功转化为内能EjsFfd相=〃mg・(1相=;111说
1,,
-k-(m+M)v^
7.人船模型:一个原来处于静止状态的系统,在系统内发生相对运动的过程中,
在此方向遵从动量守恒:mv=MVms=MSs+S=dns=—M—d
m+M
M/m=Lm/Lv
8.弹簧振子模型:F=-Kx(X、F、a、v、A、T、f、EK、EP等量的变化规律)水
平型竖直型
9.单摆模型:T=2$(类单摆)利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
10.波动模型:特点:传播的是振动形式和能量,介质中各质点只在平衡位置附近
振动并不随波迁移。①各质点都作受迫振动,②起振方向与振源的起振方向相
同,③离源近的点先振动,
④没波传播方向上两点的起振时间差=波在这段距离内传播的时间⑤波源振几
个周期波就向外传几个波长。波从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种介质,频率不改变,波
速v=s/t=2/T=2f
波速与振动速度的区别波动与振动的区别:波的传播方向=质点的振动方向
(同侧法)
知波速和波形画经过后的波形(特殊点画法和去整留零法)
高考物理复习资料三:热学、电学部分
・物理的一般解题步骤:
1审题:明确己知和待求,|从语言文字中挖掘隐含条件
(如:光滑,匀速,恰好,缓慢,距离最大或最小,有共同速度,弹性势能最大或最小等
等)
2选对象和划过程(整体还是隔离,全过程还是分过程)
3选坐标,规定正方向.依据(所选的对象在某种状态或划定的过程中)的修芨闰
动,做功特点|,
选择适当的物理规律,并确定用舸种形式建立方穗有时可能要用到几何关系式.
5统一单位制,代入求解,并检验结果,必要时进行分析讨论,最后结果是矢量要
说明其方向.
热学
Io分子动理论:1物质由大量分子组成,(直径数量级,单分子油膜法”=V/S)
NA是联系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的桥梁
2分子永不停息做无规则的热运动,(扩散、布朗运动是固体小颗粒的无规则运
动,它能反映出液体分子的运动)
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注意:引力和斥力同时存在,都随距离的增大而减
小,但斥力变化得快。分子力是指引力和斥力的合力。)
热点:由r的变化讨论分子力、分子动能、分子势能的变化
2.物体的内能:决定于物质的量、T、v(对于理想气体,认为没有势能,其
内能只与温度有关)
一切物体都有内能(由微观分子动能和势能决定而机械能由宏观运动快慢和位
置决定)、有惯性、有固有频率、都能辐射红外线、都能对光发生衍射现象、对
金属都具有极限频率、对任何运动物体都有波长与之对应
内能的改变方式:做功(转化)外对其做功;热传递(转移)吸收热量注意
(符合法则)
热量只能自发地从高温到低温物体,低到高也可以,但要引起其它变化(热的
第二定律)
3.热力学三大定律
热力学第一定律:△E=W+QEMBEDEquation.3□成.
热学第二定律=(1)第二类永动机不可能制成实质:涉及热现象(自然界中)
的宏观过程都具有方向性,是不可逆的
(2)热传递方向表述:不可能使热量由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而不引起其
它变化(热传导有方向性)
(3)机械能与内能转化表述: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吸收热量并把它全部用来做功,
而不引起其它变化(机械能与内能转化具有方向性)。
知第一、第二类永动机是怎样的机器?
热力学第三定律:热力学零度不可达到。T=t+273.15
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型=恒量气体压强:宏观P=£微观:
TS
分子频繁撞击
・电学部分一:静电场:
1.电荷守恒定律,元电荷e=1.6xl()T9c
2.库仑定律:F=K”真空点电荷静电力常量k=9.0x109AW/。?
r
三个自由点电荷的平衡问题:”三点共线,两同夹异,两大夹小”
3.力的特性:E=£(定义式(真空点电荷)TT(匀强电场E、d共线)
qE=U
d
常见电场的电场线分布熟记,特别是孤立正、负电荷,等量同种、异种电荷连线
上及中垂线上的场强分布,电场线的特点及作用.
4.某点电势。描述电场能的特性“相对零势点而言)
q
两点间的电势差:静电力做功是(电能=>其它形式的能)电动势是(其它形式的能
=>电能)
(与零势点选取无关)电场力功W=qu=qEd=F电SE(与路径无关)
□5.等势面(线)的特点,处于静电平衡导体是个等势体,其表面是个等势面,导体
外表面附近的电场线垂直于导体表面(距导体远近不同的等势面的特点?),导体
内部合场强为零,导体内部没有净电荷,净电荷只分布于导体外表面;静电屏蔽
6.电场概念题思路:电场力的方向=电场力做功n电势能的变化
7.电容器的两种情况分析
始终与电源相连U不变;当d增nC减nQ=CU减nE=U/d减仅变s时,E
不变。
充电后断电源q不变:当d增nc减nu=q/c增nE=u/d=^=.不变,仅变d时,E
d£S
不变;
8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力口速W=qu加=qEd=-^mv2
偏转(类平抛)平行E:L=vot
竖直y=l«t2=15lt2t2=UwL?=qU(aL?tgg=L』=U-L
22m2md4dU加2mvjVoVo2dU加
结论:①不论带电粒子的如何,在同一电场中由静止加速后,再进入同一偏转
电场,它们飞出时的侧移和偏转角是相同的(即它们的运动轨迹相同)
②出场速度的反向延长线跟入射速度相交于O点,粒子好象从中心点射出一样
高中物理重要考点知识解读
动量
1.动量和冲量
(1)动量:运动物体的质量和速度的乘积叫做动量,即p=mv.是矢量,方向与
v的方向相同.两个动量相同必须是大小相等,方向一致.
(2)冲量:力和力的作用时间的乘积叫做该力的冲量,即I=Ft.冲量也是矢量,
它的方向由力的方向决定.
2.★★动量定理:物.隹.所.震盒处力.的冲.量.笠壬.宜.的.动.量的.9.化表达
式:Ft=p'-p或Ft=mv'-mv
(1)上述公式是一矢量式,运用它分析问题时要特别注意冲量、动量及动量
变化量的方向.
(2)公式中的F是研究对象所受的包括重力在内的所有外力的合力.
(3)动量定理的研究对象可以是单个物体,也可以是物体系统.对物体系统,
只需分析系统受的外力,不必考虑系统内力.系统内力的作用不改变整个系统的
总动量.
(4)动量定理不仅适用于恒定的力,也适用于随时间变化的力.对于变力,
动量定理中的力F应当理解为变力在作用时间内的平均值.
★★★3.动量守恒定律:二■.个.系统丕受处力感煮所受处力之和.为雯.,•.这个系统
的总动量保持不变.
表达式:mivi+m2V2=miv।'+m2v2'
(1)动量守恒定律成立的条件
①系统不受外力或系统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
②系统所受的外力的合力虽不为零,但系统外力比内力小得多,如碰撞问题
中的摩擦力,爆炸过程中的重力等外力比起相互作用的内力来小得多,可以忽
略不计.
③系统所受外力的合力虽不为零,但在某个方向上的分量为零,则在该方向
上系统的总动量的分量保持不变.
(2)动量守恒的速度具有“四性”:①矢量性;②瞬时性;③相对性;④普适性.
4.爆炸与碰撞
(1)爆炸、碰撞类问题的共同特点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突然发生,作用时间
很短,作用力很大,且远大于系统受的外力,故可用动量守恒定律来处理.
(2)在爆炸过程中,有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动能,系统的动能爆炸后会增加,
在碰撞过程中,系统的总动能不可能增加,一般有所减少而转化为内能.
(3)由于爆炸、碰撞类问题作用时间很短,作用过程中物体的位移很小,一
般可忽略不计,可以把作用过程作为一个理想化过程简化处理.即作用后还从作
用前瞬间的位置以新的动量开始运动.
5.反冲现象:反冲现象是指在系统内力作用下,系统内一部分物体向某方向发
生动量变化时一,系统内其余部分物体向相反的方向发生动量变化的现象.喷气式
飞机、火箭等都是利用反冲运动的实例.显然,在反冲现象里,系统的动量是守
恒的.
机械能
1.功
(1)功的定义:力和作用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位移的乘积.是描述力对空间积
累效应的物理量,是过程量.
定义式:W=F・s•cos。,其中F是力,s是力的作用点位移(对地),9是力
与位移间的夹角.
(2)功的大小的计算方法:
①恒力的功可根据W=F-S-cos。进行计算,本公式只适用于恒力做功.②根
据W=P-t,计算一段时间内平均做功.③利用动能定理计算力的功,特别是变
力所做的功.④根据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反过来可求功.
(3)摩擦力、空气阻力做功的计算:功的大小等于力和路程的乘积.
龙生.相对运动•的两物件的这二对相互摩擦力做的忠.功;归宾工业是两物体间的
相对推程L...且.归《糜擦生热Z.
2.功率
(1)功率的概念:功率是表示力做功快慢的物理量,是标量.求功率时一定要
分清是求哪个力的功率,还要分清是求平均功率还是瞬时功率.
(2)功率的计算①平均功率:P=W/t(定义式)表示时间t内的平均功率,
不管是恒力做功,还是变力做功,都适用.②瞬时功率:P=F-v•cosaP和v
分别表示t时刻的功率和速度,a为两者间的夹角.
(3)额定功率与实际功率:额定功率:发动机正常工作时的最大功率.实
际功率:发动机实际输出的功率,它可以小于额定功率,但不能长时间超过额定
功率.
(4)交通工具的启动问题通常说的机车的功率或发动机的功率实际是指其牵
引力的功率.
①以恒定功率P启动:机车的运动过程是先作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后以最
大速度vm=P/f作匀速直线运动,.
②以恒定牵引力F启动:机车先作匀加速运动,当功率增大到额定功率时速
度为vl=P/F,而后开始作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最后以最大速度vm-P/f作
匀速直线运动。
3.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叫做动能.表达式:Ek=mv2/2(1)动能是
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2)动能和动量的区别和联系
①动能是标量,动量是矢量,动量改变,动能不一定改变;动能改变,动量一
定改变.
②两者的物理意义不同:动能和功相联系,动能的变化用功来量度;动量和冲
量相联系,动量的变化用冲量来量度.③两者之间的大小关系为EK=P72m
4.★★★★动能定理二处力对物依所做的总功.等.壬物体.动.能的变化表达式
(1)动能定理的表达式是在物体受恒力作用且做直线运动的情况下得出的.
但它也适用于变力及物体作曲线运动的情况.(2)功和动能都是标量,不能
利用矢量法则分解,故动能定理无分量式.
(3)应用.动熊定理只煮虚初「走状态殁直守恒条件的.限制工…也丕受力的性
质和物理过程的斐化的影响:•皮以工…凡涉及.力和•位移工.•血丕涉及力的作用时间
的动.力茎问题.都旦以用动能定理分析和解答工…而且二般都比用生顿运动定建
和机越熊守恒定箧简捷:.…
(4)当物体的运动是由几个物理过程所组成,又不需要研究过程的中间状态
时,可以把这几个物理过程看作一个整体进行研究,从而避开每个运动过程的
具体细节,具有过程简明、方法巧妙、运算量小等优点.
5.重力势能
(1)定义:地球上的物体具有跟它的高度有关的能量,叫做重力势能,EP=mgh.
①重力势能是地球和物体组成的系统共有的,而不是物体单独具有的.②重力
势能的大小和零势能面的选取有关.③重力势能是标量,但有“+”、“-”之
分.
(2)重力做功的特点:重力做功只决定于初、末位置间的高度差,与物体的运
动路径无关.WG=mgh.
(3)做功跟重力势能改变的关系:重力做功等于重力势能增量的负值.即W(;
=-AEP.
6.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量.
★★★7.机械能守恒定律
(1)动能和势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统称为机械能,E=Ek+E.
(2)机械能宓恒定住的内餐.:.在区直重力/.和舞.簧涯力做功的情.彩工.,...物便
动能和重力势熊.工及鹿性势熊2.发生相互转化?…但机械熊的总量保持丕变....
(3)机械能守恒定律的表达式岫+=哂+我党
(4)系统机械能守恒的三种表示方式:
①系统初态的总机械能E।等于末态的总机械能E2,即L=E2
②系统减少的总重力势能AEP减等于系统增加的总动能AEK增,即AEP»
=AEK增
③若系统只有A、B两物体,则A物体减少的机械能等于B物体增加的机械能,
=
即AE八减△EB增
[注意]解题时究竟选取哪一种表达形式,应根据题意灵活选取;需注意的是:
选用①式时,必须规定零势能参考面,而选用②式和③式时,可以不规定零势
能参考面,但必须分清能量的减少量和增加量.
(5)判断机械能是否守恒的方法
①用做功来判断:分析物体或物体受力情况(包括内力和外力),明确各力做
功的情况,若对物体或系统只有重力或弹簧弹力做功,没有其他力做功或其他
力做功的代数和为零,则机械能守恒.
②用能量转化来判定:若物体系中只有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而无机械能与
其他形式的能的转化,则物体系统机械能守恒.
③对一些绳子突然绷紧,物体间非弹性碰撞等问题,除非题目特别说明,机
械能必定不守恒,完全非弹性碰撞过程机械能也不守恒.
8.功能关系
(1)当只有重力(或弹簧弹力)做功时,物体的机械能守恒.
(2)重力对物体做的功等于物体重力势能的减少:WG=EP1-Ep2.
(3)合外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W合=Ek2-Ekl(动能定理)
(4)除了重力(或弹簧弹力)之外的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物体机械能的变
化:WF=E2-EI
9.能量和动量的综合运用
动量与能量的综合问题,是高中力学最重要的综合问题,也是难度较大的问
题.分析这类问题时,应首先建立清晰的物理图景,抽象出物理模型,选择物理
规律,建立方程进行求解.这一部分的主要模型是碰撞.而碰撞过程,一般都遵
从动量守恒定律,但机械能不一定守恒,对弹性碰撞就守恒,非弹性碰撞就不
守恒,总的能量是守恒的,对于碰撞过程的能量要分析物体间的转移和转换.
从而建立碰撞过程的能量关系方程.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关系分别建立方
程,两者联立进行求解,是这一部分常用的解决物理问题的方法.
电场
1.两种电荷----(1)自然界中存在两种电荷:正电荷与负电荷.
(2)电荷守恒定律:电荷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它只能从一个物体转
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系统的电荷代数和不
变.
2.★库仑定律
(1)内容:在真空中两个点电荷间的作用力跟它们的电荷量的乘积成正比,
跟它们之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2)公
:、.F=k券,式中,叫静电力常量.
(3)适用条件:真空中的点电荷.
点电荷是一种理想化的模型.如果带电体本身的线度比相互作用的带电体之
间的距离小得多,以致带电体的体积和形状对相互作用力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时,这种带电体就可以看成点电荷,但点电荷自身不一定很小,所带电荷量也
不一定很少.
3.电场强度、电场线
(1)电场:带电体周围存在的一种物质,是电荷间相互作用的媒体.电场是客
观存在的,电场具有力的特性和能的特性.
(2)电场强度:放入电场中某一点的电荷受到的电场力跟它的电荷量的比值,
叫做这一点的电场强度.定义式:E=F/q方向:正电荷在该点受力方向.
(3)电场线:在电场中画出一系列的从正电荷出发到负电荷终止的曲线,使
曲线上每一点的切线方向都跟该点的场强方向一致,这些曲线叫做电场线.电场
线的性质:①电场线是起始于正电荷(或无穷远处),终止于负电荷(或无穷远
处);②电场线的疏密反映电场的强弱;③电场线不相交;④电场线不是真实存在
的;⑤电场线不一定是电荷运动轨迹.
(4)匀强电场:在电场中,如果各点的场强的大小和方向都相同,这样的电
场叫匀强电场.匀强电场中的电场线是间距相等且互相平行的直线.
(5)电场强度的叠加:电场强度是矢量,当空间的
电场是由几个点电荷共同激发的时候,空间某点的电场,++L.
强度等于每个点电荷单独存在时所激发的电场在该点1
的场强的矢量和.----
4.电势差U:电荷在电场中由一点A移动到另一点B时,电场力所做的功WAB与
电荷量q的比值WAB/q叫做AB两点间的电势差.公式:UAB=WAB/q电势差有正
负:UAB=-UBA,一般常取绝对值,写成U.
5.电势@:电场中某点的电势等于该点相对零电势点的电势差.
(1)电势是个相对的量,某点的电势与零电势点的选取有关(通常取离电
场无穷远处或大地的电势为零电势).因此电势有正、负,电势的正负表示该点
电势比零电势点高还是低.
(2)沿着.电场线的方向,…电势越来越低二
6.电势能:电荷在电场中某点的电势能在数值上等于把电荷从这点移到电势
能为零处(电势为零处)电场力所做的功£=qU
7.等势面:电场中电势相等的点构成的面叫做等势面.
(1)等势面上各点电势相等,在等势面上移动电荷电场力不做功.
(2)等势面一定跟电场线垂直,而且电场线总是由电势较高的等势面指向电
势较低的等势面.
(3)画等势面(线)时,一般相邻两等势面(或线)间的电势差相等.这样,
在等势面(线)密处场强大,等势面(线)疏处场强小.
8.电场中的功能关系
(1)电场力做功与路径无关,只与初、末位置有关.
计算方法有:由公式W=qEcosO计算(此公式只适合于匀强电场中),或由动
能定理计算.
(2)只有电场力做功,电势能和电荷的动能之和保持不变.
(3)只有电场力和重力做功,电势能、重力势能、动能三者之和保持不变.
9.静电屏蔽:处于电场中的空腔导体或金属网罩,其空腔部分的场强处处为
零,即能把外电场遮住,使内部不受外电场的影响,这就是静电屏蔽.
10.★★★★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
(1)带电粒子在电场中加速
带电粒子在电场中加速,若不计粒子的重力,则电场力对带电粒子做功等于
带电粒子动能的增量.
w=4J=-^nu2-nstjZ
(2)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偏转
带电粒子以垂直匀强电场的场强方向进入电场后,做类平抛运动.垂直于场强
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Vx=V0,
L=V0t.平行于场强方向做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at,y=|忒a=g嘿侧移距离声盛偏转角也E(墨)
(3)是否考虑带电粒子的重力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一般说来:
①基本粒壬如电壬「质壬「黑称壬「离子笠除有说明或明确的暗示以处?…二股
都丕考虑重力”但丕能忽略质量….…
②带.电颗粒加液滴葭油漉除尘埃屋小球笠z…除有说明.或明确的喳丞以处工二股
都丕能忽略重力一
(4)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与重力场的复合场中运动
由于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所受电场力与重力都是恒力,因此可以用两种方
法处理:①正交分解法;②等效“重力”法.
11.示波管的原理:示波管由电子枪,偏转电极和荧光屏组成,管内抽成真空.
如果在偏转电极XX,上加扫描电压,同时加在偏转电极YY,上所要研究的信号
电压,其周期与扫描电压的周期相同,在荧光屏上就显示出信号电压随时间变
化的图线.
12.电容―-(1)定义:电容器的带电荷量跟它的两板间的电势差的比值(2)
定义式:伊号或。=第
[注意]电容器的电容是反映电容本身贮电特性的物理量,由电容器本身的
介质特性与几何尺寸决定,与电容器是否带电、带电荷量的多少、板间电势差
的大小等均无关。(3)单位:法拉(F),lF=106gF,lpF=106pF.
(4)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03c亨,.在分析平行板电容器有关物理量变化情况时、
往往需将5Mg5和U=也结合在一起加以考虑,其中C=多反映了电容器本身的
属性,是定义式,适用于各种电容器;血?’,表明了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决定
于哪些因素,仅适用于平行板电容器;若电容器始终连接在电池上一两极板的电
压丕变:若电容.器充电后2…切断与电池的连接.,一…电容器一的带电荷量丕变.…
稳恒电流
1.电流一(1)定义: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2)电流的方向:规定正电荷
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
在处电.路史曳遍.由高电势.点流向低电势•息荏电.源的内.部.电谑由低.曳势.点菰
向壹电势点工由负•极流向.正极).
2.电流强度:---(1)定义: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量跟通过这些电量所用时间
的比值,I=q/t
(2)在国际单位制中电流的单位是安.lmA=10-3A,15=10%
(3)里流强度的定义式史z…如.果悬正负离.壬同.时•定向移.动.,...9.应为.正负离.
壬的电荷•量和1
2.电阻-(1)定义:导体两端的电压与通过导体中的电流的比值叫导体的电阻.
(2)定义式:R=U/L单位:Q
(3)电阻是导体本身的属性,跟导体两端的电压及通过电流无关.
电阻定律
•工!,.内•容•:在温度丕奏时.?…导便的电阻.R.•与•它的氐度“L成正比工…与它的樵.截
面积S.成反比....
……12)..公式:R:QL⑤…(3)适用条件:①粗细均匀的导线;②浓度均匀的电解液.
4.电阻率:反映了材料对电流的阻碍作用.
(1)有些材料的电阻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如金属);有些材料的电阻率随
温度升高而减小(如半导体和绝缘体);有些材料的电阻率几乎不受温度影响(如
镒铜和康铜).
(2)半导体:导电性能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而且电阻随温度的增加而减
小,这种材料称为半导体,半导体有热敏特性,光敏特性,掺入微量杂质特性.
(3)超导现象:当温度降低到绝对零度附近时,某些材料的电阻率突然减小
到零,这种现象叫超导现象,处于这种状态的物体叫超导体.
5.电功和电热
(1)电功和电功率:
电流做功的实质是电场力对电荷做功.电场力对电荷做功,电荷的电势能减
少,电势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因此电功W=qU=UIt,这是计算电功普遍适用
的公式.
单位时间内电流做的功叫电功率,P=W/t=UL这是计算电功率普遍适用的公
式.
(2)★焦耳定律式史.Q.表示曳流通过导傕光生的热.量入里位悬j:
焦星定律无论是•对缠.曳阻.电瞪还•悬对韭组曳阻.电路都•是适用的;
(3)电功和电热的关系
①纯电阻电路消耗的电能全部转化为热能,电功和电热是相等的.所以有
W=Q,UIt=I2Rt,U=IR(欧姆定律成立),w=Q=Ut=PRt邛L②非纯电阻电路
消耗的电能一部分转化为热能,另一部分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所以有W>Q,
UIt>I2Rt,U>IR(欧姆定律不成立).
★6.串并联电路
电路串联电路(P、U与R成正比)并联电路(P、
I与R成反比)
电阻关系R串二R1+R2+R3+1/R并
=1/R1+1/R2+1/R3+
电流关系I总=Il=12=l3I并
=L+l2+13+
电压关系U总=U1+U2+U3+U总
=Ul=U2=U3=
功率分配P总=P1+P2+P3+P总
-P1+P2+P3+
7.电动势一(1)物理意义:反映电源把其他形式能转化为电能本领大小的
物理量.例如一节干电池的电动势E-15V,物理意义是指:电路闭合后,电流通
过电源,每通过1C的电荷,干电池就把15J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2)大小:等于电路中通过1C电荷量时电源所提供的电能的数值,等于电源
没有接入电路时两极间的电压,在闭合电路中等于内外电路上电势降落之和E=U
外+U内.
★★8.闭合电路欧姆定律
XL).•内•容•闭合曳路的里菰强度跟电源的电动•势成正比工..垠闭食曳路忠电阻
成反比.
(2)表达式:I=E/(R+r)
(3)总电流I和路端电压U随外电阻R的变化规律
当R增大时,I变小,又据U=E-Ir知,U变大.当R增大到8时,i=o,U=E
(断路).
当R减小时,I变大,又据U=E-Ir知,U变小.当R减小到零时,I=Er,U=0
(短路).
9.路端电压随电流变化关系图像
U端=E-Ir.上式的函数图像是一条向下倾斜的直线.纵坐标轴上的截距等.壬
电动势的太小;横坐标轴上的截距等于短路电流I短;图线的斜军值等王电源内
阻的大小.
10.闭合电路中的三个功率
(1)电源的总功率:就是电源提供的总功率,即电源将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
电能的功率,也叫电源消耗的功率P总=EI.
(2)电源输出功率:整个外电路上消耗的电功率.对于纯电阻电路,电源的输
出功率.
P出=1,R=[E/(R+r)],R,当长二时,电源输出功率最大,其最大输出
功率为Pmax=E'/4r
(3)电源内耗功率:内电路上消耗的电功率P内=U内1=1之「
(4)电源的效率:指电源的输出功率与电源的功率之比,即n=P出/P总=IU
/IE=U/E.
11.电阻的测量
原理是欧姆定律.因此只要用电压表测出电阻两端的电压,用安培表测出通
过电流,用R=U/I即可得到阻值.
①内、外接的判断方法:若Rx大大大于RA,采用内接法;Rx小小小于R
V,采用外接法.②滑动变阻器的两种接法:分压法的优势是电压变化范围大;
限流接法的优势在于电路连接简便,附加功率损耗小.当两种接法均能满足实验
要求时,一般选限流接法.当负载R较小、变阻器总阻值较大时(RL的几倍),
一般用限流接法.但以下三种情况必须采用分压式接法:
a.要使某部分电路的电压或电流从零开始连接调节,只有分压电路才能满
足.b.如果实验所提供的电压表、电流表量程或电阻元件允许最大电流较小,采
用限流接法时,无论怎样调节,电路中实际电流(压)都会超过电表量程或电
阻元件允许的最大电流(压),为了保护电表或电阻元件免受损坏,必须要采用
分压接法电路.
c.伏安法测电阻实验中,若所用的变阻器阻值远小于待测电阻阻值,采用限
流接法时,即使变阻器触头从一端滑至另一端,待测电阻上的电流(压)变化
也很小,这不利于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或用图像法处理数据.为了在变阻器阻值远
小于待测电阻阻值的情况下能大范围地调节待测电阻上的电流(压),应选择变
阻器的分压接法.
磁场
1.磁场
(1)磁场:磁场是存在于磁体、电流和运动电荷周围的一种物质.永磁体和电
流都能在空间产生磁场.变化的电场也能产生磁场.(2)磁场的基本特点:磁场
对处于其中的磁体、电流和运动电荷有力的作用.
(3)磁现象的电本质:一切磁现象都可归结为运动电荷(或电流)之间通过
磁场而发生的相互作用.
(4)安培分子电流假说-----在原子、分子等物质微粒内部,存在着一种环
形电流即分子电流,分子电流使每个物质微粒成为微小的磁体.
(5)磁场的方向:规定在磁场中任一点小磁针N极受力的方向(或者小磁针
静止时N极的指向)就是那一点的磁场方向.
2.磁感线
(1)在磁场中人为地画出一系列曲线,曲线的切线方向表示该位置的磁场方
向,曲线的疏密能定性地表示磁场的弱强,这一系列曲线称为磁感线.
(2)磁铁外部的磁感线,都从磁铁N极出来,进入S极,在内部,由S极到
N极,磁感线是闭合曲线;磁感线不相交.
(3)几种典型磁场的磁感线的分布:
①直线电流的磁场:同心圆、非匀强、距导线越远处磁场越弱.
②通电螺线管的磁场:两端分别是N极和S极,管内可看作匀强磁场,管外是
非匀强磁场.
③环形电流的磁场:两侧是N极和S极,离圆环中心越远,磁场越弱.
④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的大小处处相等、方向处处相同.匀强磁场中的磁感
线是分布均匀、方向相同的平行直线.
3.磁感应强度
(1)定义:磁感应强度是表示磁场强弱的物理量,在磁场中垂直于磁场方向
的通电导线,受到的磁场力F跟电流I和导线长度L的乘积IL的比值,叫做通
电导线所在处的磁感应强度,定义式B=F/IL.单位T,1T=1N/(A-m).
(2)磁感应强度是矢量,磁场中某点的磁感应强度的方向就是该点的磁场方
向,即通过该点的磁感线的切线方向.
(3)磁场中某位置的磁感应强度的大小及方向是客观存在的,与放入的电流
强度I的大小、导线的长短L的大小无关,与电流受到的力也无关,即使不放
入载流导体,它的磁感应强度也照样存在,因此不能说B与F成正比,或B与
IL成反比.
(4)磁感应强度B是矢量,遵守矢量分解合成的平行四边形定则,注意磁感
应强度的方向就是该处的磁场方向,并不是在该处的电流的受力方向.
4.地磁场:地球的磁场与条形磁体的磁场相似,其主要特点有三个:
(1)地磁场的N极在地球南极附近,S极在地球北极附近.
(2)地磁场B的水平分量(Bx)总是从地球南极指向北极,而竖直分量(By)
则南北相反,在南半球垂直地面向上,在北半球垂直地面向下.
(3)在赤道平面上,距离地球表面相等的各点,磁感强度相等,且方向水平
向北.
5*.安培力
...az.安培.力大小F三里屋.式史.区…殳…L/两两垂邕?…L悬有效长度:.惹载.灌导
体是弯曲导线,且导线所在平面与磁感强度方向垂直,则L指弯曲导线中始端
指•回.本端的直线长度.
(2)安培力的方向由左手定则判定.
(3)安培力做功与路径有关,绕闭合回路一周,安培力做的功可以为正,
可以为负,也可以为零,而不像重力和电场力那样做功总为零.
6.★洛伦兹力
(1)洛伦兹力的大小f=avB,条件:v,B.当v〃B时,f=0.
(2)洛伦兹力的特性:洛.俭庵.力始.缓垂直壬..Y.的.方向•,…所以渔俭着力二.定丕
做功....
(3)洛伦兹力与安培力的关系:洛伦兹力是安培力的微观实质,安培力是洛
伦兹力的宏观表现.所以洛伦兹力的方向与安培力的方向一样也由左手定则判
定.
(4)在磁场中静止的电荷不受洛伦兹力作用.
7.★★★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规律
在带电粒子只受洛伦兹力作用的条件下(电子、质子、a粒子等微观粒子的
重力通常忽略不计),
(1)若带电粒子的速度方向与磁场方向平行(相同或相反),带电粒子以入
射速度v做匀速直线运动.
(2)若带电粒子的速度方向与磁场方向垂直,带电粒子在垂直于磁感线的平
面内,以入射速率v做匀速圆周运动一①物道半径公式二」9丫/破.....②周期
公式:T=2nm/qB
8.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运动
(1)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做直线运动
①带电粒子所受合外力为零时,做匀速直线运动,处理这类问题,应根据受
力平衡列方程求解.
②带电粒子所受合外力恒定,且与初速度在一条直线上,粒子将作匀变速直
线运动,处理这类问题,根据洛伦兹力不做功的特点,选用牛顿第二定律、动
量定理、动能定理、能量守恒等规律列方程求解.
(2)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做曲线运动
①当带电粒子在所受的重力与电场力等值反向时,洛伦兹力提供向心力时,
带电粒子在垂直于磁场的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处理这类问题,往往同时应用
牛顿第二定律、动能定理列方程求解.
②当带电粒子所受的合外力是变力,与初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时,粒子
做非匀变速曲线运动,这时粒子的运动轨迹既不是圆弧,也不是抛物线,一般
处理这类问题,选用动能定理或能量守恒列方程求解.③由于带电粒子在
复合场中受力情况复杂运动情况多变,往往出现临界问题,这时应以题目中“最
大”、“最高”、“至少”等词语为突破口,挖掘隐含条件,根据临界条件列
出辅助方程,再与其他方程联立求解.
电磁感应
1.★电磁感应现象:利用磁场产生电流的现象叫做电磁感应,产生的电流叫
做感应电流.
(1)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即A中W0.(2)
产生感应电动势的条件:无论回路是否闭合,只要穿过线圈平面的磁通量发生变
化,线路中就有感应电动势.产生感应电动势的那部分导体相当于电源.
(2)电磁感应现象的实质是产生感应电动势,如果回路闭合,则有感应电流,
回路不闭合,则只有感应电动势而无感应电流.
2.磁通量(1)定义:磁感应强度B与垂直磁场方向的面积S的乘积叫做穿过
这个面的磁通量,定义式:①二BS.如果面积S与B不垂直,应以B乘以在垂直于
磁场方向上的投影面积S',即中=BS',国际单位:Wb
求磁通量时应该是穿过某一面积的磁感线的净条数.任何一个面都有正、反两
个面;磁感线从面的正方向穿入时,穿过该面的磁通量为正.反之,磁通量为负.
所求磁通量为正、反两面穿入的磁感线的代数和.
3.★楞次定律
(1)一次定律;感康电渔的磁场…忠.悬.阻碍引起感应曳逸的磁通量的变化..
楞次定律适用于一般情况的感应电流方向的判定,而右手定则只适用于导线切
割磁感线运动的情况,此种情况用右手定则判定比用楞次定律判定简便.
(2)对楞次定律的理解
①谁阻碍谁-----感应电流的磁通量阻碍产生感应电流的磁通量.
②阻碍什么-----阻碍的是穿过回路的磁通量的变化,而不是磁通量本身.
③如何阻碍-----原磁通量增加时,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与原磁场方向相反;
当原磁通量减少时,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与原磁场方向相同,即“增反减同”.
④阻碍的结果-----阻碍并不是阻止,结果是增加的还增加,减少的还减少.
(3)楞次定律的另一种表述:感应电流总是阻碍产生它的那个原因,表现形
式有三种:
①阻碍原磁通量的变化;②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③阻碍原电流的变化(自
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农业产业链安全监管方案手册
- 离婚财产公证协议书
- 风力发电场项目投资合同
- 第八单元-第4课时-认识垂直(教学设计)四年级数学上册同步高效课堂系列(苏教版)
- 2025年爱康国宾项目建议书
- 第3课 项目一《校园护绿小能手·校园绿地护养院》(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三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浙教版
- 第15课 现代医疗卫生体系与社会生活 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统编版(2019)高二历史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
- 温度传感器信号线施工方案
- 大单元学习 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 浙教版2023小学信息技术六年级下册《控制的形态》教学设计及反思
- 徐金桂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新讲义
- dd5e人物卡可填充格式角色卡夜版
- 高一第二学期英语教学计划进度表
- 沥青拌合设备结构认知
- 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及成就
- 2023年北京高考政治真题试题及答案
- 复旦中华传统体育课程讲义05木兰拳基本技术
- 五年级上册数学《比的应用》专项训练课件
- 苏科版五年级下册《劳动》全一册全部课件(共11节)
- GB/T 7260.40-2020不间断电源系统(UPS)第4部分:环境要求及报告
- GB/T 3199-2007铝及铝合金加工产品包装、标志、运输、贮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