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七年级下数学知识点总结_第1页
2023年七年级下数学知识点总结_第2页
2023年七年级下数学知识点总结_第3页
2023年七年级下数学知识点总结_第4页
2023年七年级下数学知识点总结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七年级数学(下)重要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整式的运算

一、概念

1、代数式:

2、单项式:由数字与字母的乘积的代数式叫做单项式。单项式不含加减运算,分母中不含字母。

3、多项式: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多项式含加减运算。

4、整式: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为整式。

二、公式、法则:

(1)同底数嘉的乘法:a".a”=a-"(同底,(乘,指加)

逆用:an,"=am-a"(指力II,嘉乘,同底)

⑵同底数幕的除法:a”+a"=aE(aXO)。(同底,募除,指减)

逆用:a”"=d+2"6#0)(指减,塞除,同底)

(3)鬲的乘方:(a")“=a""(底数不变,指数相乘)

逆用:a""=(a")"

(4)积的乘方:(ab)"=a"b"推广:

逆用,a"b"=(ab)"(当ab=1或T时常逆用)

(5)零指数耗:a°=l(注意考底数范围aW0)。

(6)负指数辕:aP=(一)"=小(。W。)(底倒,指反)

aa

(7)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m(a+b+c)=ma+mb+mc。

(8)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加+n)(a+b)=ma+mb+na+nb。

(9)平方差公式:(a+b)(a-b)=a-bz公式特点:(有一项完全相同,另一项只有符号不同,结果=(相同>一(不同了

推广(项数变化):

连用变化:

2

(io)完全平方公式:(a+Z?)2="一+2ab+h"—Z?)=ci~—2ab+h",

逆用:a2+2ab+h2=(a+b)2,a2-lab+b2=(a-h)2.

完全平方公式变形(知二求一):

a2+b2=(a-b)2+2aba2+b2=(a+b)2-2ab

a2+b2=j[(a+b)2+(a-b)2]

a2+b2-(a+b)2-lab-(a-b)2+2ab="(a+b)2+(a-b)2]

(a+Z?)2=(a—人尸+4ahah=^[(a+b)2-(a—Z?)2]

完全平方和公式中间项=

完全平方差公式中间项=

完全平方公式中间项=

例如:9x2+mxy+4y2是一个完全平方和公式,则m=;是一个完全平方差公式,则m=

是一个完全平方公式,则m=;

(11)多项式除以单项式的法则:(〃+〃+。)+〃2=。+%2+/?+根+。+74

(12)常用变形:(%—y)2"=(y—x)2n,(x-y)2n+1=-(y-x)2n+1

第二章平行线与相交线

一、余角与补角

1、假如两个角的和是直角,那么称这两个角互为余角,简称为互余,称其中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余角。

2、假如两个角的和是平角,那么称这两个角互为补角,简称为互补,称其中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补角。

3、余角和补角的性质: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二、对顶角

1、两条直线相交成四个角,其中不相邻的两个角是对顶角。

2、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个角的两边的反向延长线,这两个角叫做对顶角。

3、对顶角的性质:对顶角相等。

三、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1、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形成了8个角。

2、同位角:两个角都在两条直线的同侧,并且在第三条直线(截线)的同旁,这样的一对角叫做同位角。

3、内错角:两个角都在两条直线之间,并且在第三条直线(截线)的两旁,这样的一对角叫做内错角。

4、同旁内角:两个角都在两条直线之间,并且在第三条直线(截线)的同旁,这样的一对角叫同旁内角。

四、平行线的鉴定方法

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3、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4、在同一平面内,假如两条直线都平行于第三条直线,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简称为: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直线平行)

5、在同一平面内,假如两条直线都垂直于第三条直线,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简称为: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直线平行)

平行线的性质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3、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尺规作线段和角

1、在儿何里,只用没有刻度的直尺和圆规作图称为尺规作图。

2、尺规作图是最基本、最常见的作图方法,通常叫基本作图。

第三章生活中的数据

一、单位换算

1、长度单位:(1)百万分之一米又称微米,即1微米=10,米。

(2)10亿分之一米又称纳米,即1纳米=10"米。(3)1微米=10:'纳米。

(4)1米=10分米=100厘米=10:'毫米=10"微米=10"纳米。

2、面积单位:(1)10'千米』米三1O'分米WO'厘米2=10"毫米'0"微米'IO"纳米二

3、质量单位(1)1吨=10"公斤=1。6克。

二、科学计数法

1、用科学计数法表达绝对值小于1的较小数据时,可以表达为aX10"的形式,其中1WIaIV10,n为负整数,例如:

2、用科学计数法表达绝对值较大数据时,可以表达为aX10"的形式,其中1WIaI〈10,n为正整数,例如:

三、近似数与精确数

例如:考范围题目:近似数X=2.8,则X的范围是

近似数X=4.0,则X的范围是

(规律:左边为最后一位数字减5,且有等号,右边为最后一位数字后面多写一个数字5,且没有等号)

四、有效数字

1、对于一个近似数,从左边第一个不为零的数字起,到精确到的数位为止,所

有的数字都叫这个数的有效数字。

2、对于科学计数法型的近似数,由aX10"(l«IaI<10)中的a来拟定,a的有效数字就是这个近似数的有效数字。

与X10”无关。

五、近似数的精确度1、近似数的精确度是近似数精确的限度。2、近似数四舍五入到哪一位,就说这个近似数精确到哪

一位。3、精确度是由该近似数的最后一位有效数字在该数中所处的位置决定的。

例如:2.10万精确到位,有效数字个,分别是

2.1X104精确到位,有效数字个,分别是

六、记录图(表)

1、条形记录图:能清楚地表达出每个项口的具体数目。

2、折线记录图:能清楚地反映事物的变化情况。

3、扇形记录图:能清楚地表达出各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比例。

4、象形记录图:能直观地反映数据之间的意义。

第四章概率

一、事件:

1、事件分为必然事件、不也许事件、不拟定事件。

2、必然事件:事先就能肯定一定会发生的事件。也就是指该事件每次一定发生,不也许不发生,即发生的也许是100%

(或1)。

3、不也许事件:事先就能肯定一定不会发生的事件。也就是指该事件每次都完全没有机会发生,即发生的也许性为

零。

4、不拟定事件:事先无法肯定会不会发生的事件,也就是说该事件也许发生,也也许不发生,即发生的也许性在0和1

之间。

二、等也许性:是指几种事件发生的也许性相等。

1、概率:是反映事件发生的也许性的大小的量,它是一个比例数,一般用P来表达,P(A)=事件A也许出现的结果数/所有也

许出现的结果数。

2、必然事件发生的概率为1,记作P(必然事件)=1;

3、不也许事件发生的概率为0,记作P(不也许事件)=0:

4、不拟定事件发生的概率在0-1之间,记作(KP(不拟定事件)<1。

5、概率的计算:(1)直接数数法:即直接数出所有也许出现的结果的总数n,再数出事件A也许出现的结果数m,运用概

率公式P(A)=々直接得出事件A的概率。(2)对于较复杂的题目,我们可采用“列表法”或画“树状图法”。

四、几何概率

1、事件A发生的概率等于此事件A发生的也许结果所组成的面积(用S.表达)除以所有也许结果组成图形的面积(用S,.表

达),所以几何概率公式可表达为P(A)=S./S至,这是由于事件发生在每个单位面积上的概率是相同的。

2、求几何概率:(1)一方面分析事件所占的面积与总面积的关系;

(2)然后计算出各部分的面积;

(3)最后代入公式求出几何概率。

第五章三角形。

一、1、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称为三角形,可以用符号“A”表达。

2、顶点是A、B、C的三角形,记作“△ABC”,读作“三角形ABC”。

3、组成三角形的三条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边,即边AB、BC、AC,有时也用a,b,c来表达,顶点A所对的边BC用a表达,

边AC、AB分别用b,c来表达;

4、NA、NB、NC为AABC的三个内角。

二、三角形中三边的关系

1、三边关系:。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用字母可表达为a+b>c,a+c〉b,b+

c>a;a_b<c,a_c<b,b_c<a<.

2、判断三条线段a,b,c能否组成三角形:

(1)当a+b>c,a+c>b,b+c>a同时成立时,能组成三角形;

(2)当两条较短线段之和大于最长线段时,则可以组成三角形。

3、拟定第三边(未知边)的取值范围时,它的取值范围为大于两边的差而小于两边的和,即\a-k\<c<a+b.

・:、三角形中三角的关系

1、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n边行内角和公式(n-2)X1O8°

2、三角形按内角的大小可分为三类:

(1)锐角三角形,即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

(2)直角三角形,即有一个内角是直角的三角形,我们通常用“RtA”表达“直角三角形”,其中直角NC所对的边AB称为

直角三角表的斜边,夹直角的两边称为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

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3)钝角三角形,即有一个内角是钝角的三角形。

3、鉴定•个三角形的形状重要看三角形中最大角的度数.

4、直角三角形的面积等于两直角边乘积的一半。

四、三角形的三条重要线段

1、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1)三角形的一个内角的平分线与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和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2)任意三角形都有三条角平分线,并且它们相交于三角形内一点。(内心)

3、三角形的中线:

(1)在三角形中,连接一个顶点与它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这个三角形的中线。

(2)三角形有三条中线,它们相交于三角形内一点。(重心)

(3)三角形的中线把这个三角形提成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

4、三角形的高线:(1)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的直线做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线,简

称为三角形的高。(2)任意三角形都有三条高线,它们所在的直线相交于一点。(垂心)(3)注意等底等高知识的考试

五、全等图形

1、两个可以重合的图形称为全等图形。

2、全等图形的性质:全等图形的形状和大小都相同。

六、全等三角形

1、可以重合的两个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用符号“名”连接,读作“全等于”。

2、用“名”连接的两个全等三角形,表达相应顶点的字母写在相应的位置上。

八、全等三角形的鉴定

1、三边相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为“边边边”或“SSS”。

2、两角和它们的夹边相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为“角边角”或“ASA”。

3、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相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为“角角边"或"AAS”。

4、两边和它们的夹角相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为“边角边”或“SAS”。

九、作三角形;十、运用三角形全等测距离;

十一、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在直角三角形中,斜边和一条直角边相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简写成“斜边、直角边”或“HL”。

第六章变量之间的关系-

一、变量、自变量、因变量

1、在某一变化过程中,不断变化的量叫做变量。

2、假如一个变量y随另一个变量x的变化而变化,则把x叫做自变量,y叫做因变量。

一.列表法。

采用数表相结合的形式,运用表格可以表达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列表时要选取能代表自变量的一些数据,

并按从小到大的顺序列出,再分别求出因变量的相应值。列表法最大的特点是直观,可以直接从表中找出自变量与因变量

的相应值,但缺陷是具有局限性,只能表达因变量的一部分。

例1:在全国抗击“非典”的斗争中,黄城研究所的医学专家们通过日夜奋战,终于研制出一种治疗非典型肺炎的抗

生素。据临床观测:假如成人按规定的剂量注射这种抗生素,注射药液后每毫升血液中的含药量(微克)与时间(分钟)之间

的关系近似地满足下表:

时间

020406080100120140160180200220240260

(分钟)

含药量

02465.75.24.84.443.63.22.82.42

(微克)

(1)上表反映了哪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哪个是自变量?哪个是因变量?

(2)当注射药液60分钟后血液中含药量是多少?

(3)据临床观测:每毫升血液中含药量不少于4微克时,控制“非典”病情是有效的。假如病人按规定的剂量注射该药液后,

那么这一次注射的药液通过多长时间后控制病情开始有效?这个有效时间有多长?

【解】(1)上表反映了注射药液的时间和血液中的含药量这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自变量是注射药液的时间,因变量是血液中

的含药量。

(2)当注射药液60分钟后血液中含药量是6微克.。

(3)据临床观测:每毫升血液中含药量不少于4微克时,控制“非典”病情是有效的。假如病人按规定的剂量注射该药液后,

那么这一次注射的药液通过40分钟后控制病情开始有效,这个有效时间是120分钟(从表格中可以看出:当注射药液达成4

0分钟时,耻液中的含药量上升到4微克,之后继续上升至最高值为6微克,然后缓慢下降,当注射药液160分钟后,血

液中的含药量下降至4微克,所以,假如按规定的剂量注射该药液后需要通过40分钟控制病情开始有效,这个有效时间为1

60分钟一40分钟=120分钟)。

二.关系式法。关系式是运用数学式子来表达变量之间关系的等式,运用关系式,可以根据任何一个自变量的值求出相

应的因变量的值,也可以已知因变量的值求出相应的自变量的值。

例2:已知梯形上底的长是x,下底的长是15,高是8,梯形面积为y。(原题见课本197页数学理解第1题)

(1)梯形面积y与上底长x之间的关系式是什么?

(2)用表格表达当x从10变到20时(每次增长1),y的相应值;

(3)当x每增长1时,y如何变化?说说你的理由;

(4)当x=0时,y等于什么?此时它表达的什么?

【解】(1)梯形面积y与上底长x之间的关系式是y=4x+10。

(2)用表格表达当x从10变到20时(每次增长1),y的相应值如下表:

梯形的上底X1011121314151617181920

梯形的面积y1()0104108112116120124128132136140

(3)当r每增长1时,y增长4。

(4)当x=0时,y等于60。此时它表达的是三角形的面积。

三.图象法。例3:如图是某天温度变化的情况。(原题见课本198页)

(1)上午9时的温度是多少?12时呢?

(2)这一天的最高温度是多少?是在几时达成的?最低温度呢?

(3)这一天的温差是多少?从最低温度到最高温度通过了多长时间?

(4)在什么时间范围内温度在上升?在什么时间范围内温度在下降?

(5)图中A点表达的是什么?B点呢?

【解】(1)上午9时的温度是27℃,12时是31

(2)这一天的最高温度是37℃,是在15时达成的,最低温度是23℃,是在3时达成的。

(3)这一天的温差(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的差值)是37e—23匕=14匕,从最低温度到最高温度通过了15时一3时=12

时。

(4)在3时到15时温度在上升,在0时到3时、15时到24时温度在下降。

(5)A点表达的是21时的温度是31°C,B点表达的是0时的温度是26

一、概念:

变量:在某一过程中发生变化的量,其中涉及自变量与因变量。自变量是最初变动的量,它在研究对象反映形式、特性、目

的上是独立的;因变量是由于自变量变动而引起变动的量,它“依赖于”自变量的改变。

常量:一个变化过程中数值始终保持不变的量叫做常量.

二、图像注意:a.认真理解图象的含义,注意选择一个能反映题意的图象;b.从横轴和纵轴的实际意义理解图象上特殊

点的含义(坐标),特别是图像的起点、拐点、交点

三、事物变化趋势的描述

对事物变化趋势的描述一般有两种:

1.随着自变量x的逐渐增长(大),因变量y逐渐增长(大)(或者用函数语言描述也可:因变量y随着自变量x的增长(大)

而增长(大));

2,随着自变量x的逐渐增长(大),因变量y逐渐减小(或者用函数语言描述也可:因变量y随着自变量x的增长(大)而减

小).

注意:假如在整个过程中事物的变化趋势不同样,可以采用分段描述.例如在什么范围内随着自变量x的逐渐增长(大),

因变量y逐渐增长(大)等等.

四、估计(或者估算)

对事物的估计(或者估算)有三种:

1.运用事物的变化规律进行估计(或者估算).例如:自变量x每增长一定量,因变量y的变化情况;平均每次(年)的

变化情况(平均每次的变化量=(尾数一首数)/次数或相差年数)等等;

2.运用图象:一方面根据若干个相应组值,作出相应的图象,再在图象上找到相应的点相应的因变量y的值;

3.运用关系式:一方面求出关系式,然后直接代入求值即可.

五、两种图象的区别平行于横?由的线段的含义

1.V-t(速度月时间)

说明«线段OA表示汽车正在加速行驶;线段AB表示汽车正在均速行驶CV不

变).

线段BC表示汽车正在建速行驶,线段CD表示汽车停止了CsO〉.

2.S-tC距商与时间)

说明«线段OA表示汽车正在海开出发地«线段AB表示汽车汽车停止了C"O,

S不变

线段BC表示汽车正在返回出发地,线段CD茨示汽车已2至回至U出发

地并停止了CS=O,v=O).

注意,理解平行于横轴的线段的不同含义C在这段时间内因变量不变).

六、变化速度的匕*

在相同的时闻内因变量变化速度的比较,哪一支图象更陡一些,这支图象

代衰的因变量变化会更快一些。

1土曾长速度

甲图象更陡,所以甲士曾长的更快.

2下降速度

甲图象吏陡,所以甲下降的更快

七、编写实际背景

结合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