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何为创业板创业板是地位次于主板市场的二板证券市场,其目的主要是扶持中小企业尤其是高成长性企业。在创业板市场上市的公司大多从事高科技业务,具有较高的成长性,但往往成立时间较短规模较小,业绩也不突出,但有很大的成长空间。
创业板公司最大的特点就是低门槛进入,严要求运作,这有助于有潜力的中小企业获得融资机会。
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①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只有在公有制经济中,才存在按劳分配的方式)②按劳分配的分配内容:最终参与分配的并非整个社会总产品,而是将社会总产品做了必要扣除以后的剩余部分(个人消费品)③按劳分配的分配尺度:什么是按劳分配?(把握以下四点)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④按劳分配的分配结果:多劳多得,少劳少得,有劳动能力的不劳不得等量劳动取得等量报酬吗?是一种社会劳动,即按劳分配的实现程度与本企业的经济效益密切相关劳动质量不同,劳动所得也不同试一试:下列属于我国现阶段社会主义个人消费品分配基本原则的具体形式的有:1)张某在私营企业中获得的工资收入()2)王某在农村集体经济承包经营中获得的收入()3)李某在国有企业中获得的福利性分配收入()4)孙某在国家机关工作获得的工资收入()5)陈某在国有企业中获得的奖金收入()按劳分配√×√×√按劳分配必然性:物质基础:直接原因:是由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的。?劳动是谋生的手段必须体现人们劳动的差距不能搞平均分配(不能按需分配)前提:
生产资料公有制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社会主义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根本原因或最终原因绩效工资又称绩效加薪、奖励工资或与评估挂钩的工资,是以职工被聘上岗的工作岗位为主,根据岗位技术含量、责任大小、劳动强度和环境优劣确定岗级,以企业经济效益和劳动力价位确定工资总量,以职工的劳动成果为依据支付劳动报酬,是劳动制度、人事制度与工资制度密切结合的工资制度。绩效工资由四部分组成:基本工资,年龄工资,岗位工资,奖励工资。
国务院决定,从2010年1月1日起,事业单位全面实行绩效工资制度。绩效工资包括基本工资、年龄工资、岗位工资、奖励工资。与传统工资制相比,绩效工资制会①激发劳动者的工作积极性 ②有利于提高单位效率,提高经济效益③有利于突出团队精神和企业形象,增强企业凝聚力 ④一定造成企业工资成本增加A.①②③ B.①③④C.①②④ D.②③④A多种分配方式并存(1)按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分配劳动者个人或家庭占有生产资料;以自己的劳动为基础,劳动成果归劳动者所有和支配(个人收入)存在个体经济中按劳动要素分配按资本要素分配按技术要素分配按管理要素分配(2)按生产要素分配此外,还有土地、知识、信息等要素劳动所得投资效益技术贡献管理者
判断下列收入分别属于哪种分配方式?1、小张是外资企业的普通职工,月工资3000元()2、小李是该外资企业(管理硕士)的经理,年薪15万()3、铃木(董事长)一年从该企业获得收入500万美元()4、小赵开了一家超市,雇工30人,一年纯利润12万()5、小王老家的房子租给一商人,房租一年8000元()6、某股民炒股票赚了3万元()7、黄教授向某农民提供一条致富信息,收费200元()8、小孙是卖服装的个体户,一年净赚2.5万()9、老刘承包了责任田,种植大棚蔬菜,年收入2万元()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资本要素
土地要素
信息要素
劳动要素
管理要素
资本要素
资本要素
按劳分配(1)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根本原因(2)所有制结构的特点——直接原因(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客观原因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客观必然性我国现在生产力总体水平低、发展不平衡、呈现多层次经营方式多种多样,不可能实行单一的分配方式公有制为主体,按劳分配必然成为主体分配方式;还存在多种非公有制经济,必然使劳动者的收入来源多样化只有让生产要素参与收入分配,才能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提高生产要素的利用效率,保证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经济发展。为什么我爱你爱你不容易在初次分配领域,不公平现象主要表现为:
第一,企业之间由于生产经营条件的差别而产生的分配不公平,典型的例子是垄断性行业与其他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过大。第二,企业内部资本所有者、经营管理者和劳动者之间的分配不公平,初次分配存在着资本所得不断提高、劳动所得持续下降的趋势。第三,由于劳动力流动受阻和就业不充分而引起的分配不公平。
初次分配是指企业单位内部(物质生产领域)的分配:以税金、利润的形式上缴给国家,形成国家的收入;以工资的方式分配给生产部门中的劳动者;企业自留部分。--主要由市场机制形成,政府通过税收、法律法规进行调节和规范,一般不直接干预初次分配。
再分配是指在初次分配的基础上,政府通过税收、政策、法律等措施,在全社会调节各收入主体之间现金或实物的分配过程,也是对要素收入再次调节的过程。--要由政府调控机制起作用,政府进行必要的宏观调控和收入调节(税收,社会保障制度)。国民收入:各部门各行业的劳动者新创造的社会财富。(等于社会总产品----已消耗掉的生产资料)生产资料:劳动者进行生产时所需要使用的资源或工具。一般可包括土地、厂房、机器设备、工具、原料等等。再次分配由政府完成。主要通过完善税收政策、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实行最低工资标准等。十七大材料: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逐步提高扶贫标准和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逐步扭转收入分配差距扩大趋势
2010年10月28日公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
“两个同步”的重要提法意味着在建设富强国家的同时,也着力使百姓拥有更多财富,分享发展成果,这成为未来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两个同步’的要求很高,表明未来五年我国将从追求‘国富’转向更加追求‘民富’。这既符合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宗旨,也从原则上回答了百姓普遍关心的问题,并将为下一步我国制定和实施收入分配改革的具体方案提供指导思想和重要原则。”
“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是要防止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进一步下降。”
从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来看,1992年至2007年,我国政府部门收入增长了9.36倍,企业部门收入增长了10.36倍,居民收入增长了7.66倍。但这其中的政府收入没有包括现实中大量存在的各种非预算收入,政府实际可支配的收入要比统计数据更大。
十二五”期间能否实现“两个同步”,使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长,是实现扩大内需战略的重要基础。目前我国劳动者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只占40%左右,而国际上很多国家这一比重都达到60%。提高我国劳动者报酬非常迫切。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1998年至2007年间,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的全员劳动生产率提高了1.33倍,而同期全部企业职工的平均工资仅提高0.83倍。
劳动报酬是中低收入居民收入水平提高的主要途径。实现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一方面要通过市场的手段使劳动报酬增长水平和企业利润增长同步,另一方面,政府要解决市场、企业本身难以解决的问题,这对转变政府职能提出了更高要求。他强调,“两个同步”的提出,体现了对效率和公平的兼顾。这要求加快推进财政税收体制改革,逐步建立包括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在内的收入分配基础制度,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并加快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深化垄断行业改革等。2011年3月5日上午,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的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明确,今后五年,我国经济增长预期目标是年均增长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实际增长超过7%。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财政部2011年9月19日公布数据显示,前8个月全国财政收入74286.29亿元,同比增长30.9%。由此测算,今年财政收入将突破10万亿。多位专家昨日表示,在关注财政收入的同时还要注重财政支出,未来减税是税制改革的目标。
财政收入30%左右的增速和全年超过10万亿的预期使很多人担忧我国财政收入增速过快,或将抑制居民和企业的积极性。并导致国富民穷。多位专家表示,减税应当成为未来税制改革的目标。
“十二五”规划建议,第一次明确追求“民富国强”,而不是以往的“国富民强”。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高速发展,中国解决民生问题有了物质基础,此时将“民富”放在重要位置,由“国富优先”向“民富优先”的转变,使发展成果惠及所有社会成员,促进社会和谐发展。(1)分析注重“富民”的经济意义。(2)“富民”的途径与措施。①有利于实现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和共同富裕这一根本目标;②有利于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是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这一核心的体现;③有利于刺激消费、扩大内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发展;④有利于平衡不同群体利益关系,实现社会和谐;⑤有利于激发劳动者发展生产、提高效率的积极性。①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促进国民经济又好有快发展,为“富民”提供物质基础。②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依法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建立和完善覆盖城乡的福利保障体系,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③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坚持和完善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所占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所占的比重(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同时加大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力度,逐步形成合理的收入分配格局。④充分发挥财政在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中的物质保障作用。①国富即意味着国家财政集中的财富很多,民富即意味着居民个人收入多,二者都来自社会财富。(2分)②在社会财富总量一定的条件下,如果国家财政集中的财富过多,个人的收入就会减少,反之亦然。(对立)③如果国家集中的收入太少,将直接影响国家职能的有效发挥,降低财政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最终不利于经济发展和个人收入的增加。因此,民富必须国富。
但是,如果国家财政集中的财富过多,会直接减少个人的收入,影响消费对生产的作用,最终对财政收入的增加产生不利影响。(国富不一定民富,受分配政策影响,且民富影响国富)(6分)结论:国家要制定合理的分配政策,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共享改革成果,从而实现民富国强。(4分)国富民就富?
运用经济常识,说明如何才能有效地防止收入分配差距过分悬殊,实现社会公平?1、关键在于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为实现社会公平奠定物质基础。同时对生产关系进行相应调整。2、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同时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的发展。为增加就业、实现公平提供多元的所有制结构。3、坚持和完善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更加注重社会公平。4、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提高社会保障的覆盖面和社会保障水平。5、完善劳动合同制度,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确保劳动者的合法权益。7、发挥财政、税收的作用,促进生产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8、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逐步消除劳动力流动的障碍,建设城乡一体的劳动力市场,保证人们可以公平地获得就业机会和劳动报酬,正确处理投资者、经营者和劳动者的关系,提高劳动者劳动收益,实现“劳资两利”。6、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进一步规范收入分配秩序。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效调节过高收入,努力缩小贫富差距,实现社会公平。9、坚持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关注民生,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开放成果。经济效益(效率)定义:就是企业的生产总值同生产成本之间的比例关系。公式:经济效益=生产总值(产出)/生产成本(投入)①生产总值:指的是一个企业在一定期间内(通常的一年为期),所生产出的使用价值总量用价值表示,就是企业生产总值。②生产成本:指的是在生产过程各种资源的消耗,通俗地说,就是生产过程中人力和物力的消耗,用价值表示,称作企业生产成本。利润=生产总值–生产成本①企业利润总量增加了,是否一定意味着企业的经济效益提高了呢?如:一家企业去年投资200万元,获利40万元,今年扩大投资上升为300万元,获利60万元。请同学们思考:今年这家企业的经济效益提高了吗?分析:经济效益与利润不同。企业利润总量增加,并不一定说明经济效益提高,这里有三种可能:如果利润总量增加比产品成本总量增长快,则说明经济效益高;如果增长一样快,则经济效益没有变化;如果利润总量的增长还不如产品成本总量增长快,则说明经济效益降低了。没有②企业生产的产品越多,是否意味着经济效益就越好?(不一定)分析: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要提高经济效益,首先必须要面向市场,生产能适合社会需要的劳动成果,以便顺利实现商品的价值,其次还要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以最小的资源消耗,生产出最多的适合市场需要的商品和劳务。即,用同样数量的资源消耗,或者说用同样数量的人力、物力消耗,生产的适合社会需要的产品和劳务越多,经济效益就越好。反之,如果生产消耗多,成本高、产品质量差,则生产的产品越多,企业经济效益就越差,甚至会亏损破产。③企业规模越大,是否意味着其经济效益就越高?经济效益就是企业在经济活动中劳动消耗同适合社会需要的劳动成果的比较关系。企业资产规模大,生产的产品数量多,如果产品质量差或市场占有率低,不适销对路,势必造成产品积压,企业经济效益也不会高,甚至在市场竞争中被淘汰。如果企业适度规模经营,管理科学,革新技术,降低成本,面向市场,不断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科技含量,产品的市场占有率高,就会有好的经济效益。所以企业经济规模大,不等于经济效益好。材料: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逐步提高扶贫标准和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逐步扭转收入分配差距扩大趋势结合上述材料,运用国家的经济制度的有关知识分析如何创造条件实现社会公平①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坚持平等保护物权,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新格局。为增加就业提供多元的所有制结构②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③完善劳动合同制度,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确保劳动者的合法权益④坚持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保证劳动者的基本生活权利
“财产性收入”是指家庭拥有的动产(如银行存款、有价证券等)、不动产(如房屋、车辆、土地、收藏品等)所获得的收入。它包括出让财产使用权所获得的利息、租金、专利收入等;财产营运所获得的红利收入、财产增值收益等。人均可支配收入”,由四部分构成,按照占比大小分别是:工资性收入(工资等)、转移性收入(养老金等)、经营性收入(商业买卖收入等)和财产性收入。在“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以工资性收入为主,占到70%左右。财产性收入占比位置较小,占比在2%左右。第八课2011年中国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国务院总理温家宝5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说,2011年全国财政预算:财政支出规模将达到100220亿元;
财政收入91220亿元;拟安排财政赤字9000亿元,较2009年预算安排的9500亿元和2010年预算安排的10500亿元赤字均有所下降。
---2011年中国将保持适当的财政赤字和国债规模
“当前我国之所以需要继续保持一定的财政刺激力度,主要考虑到世界经济增长仍面临较大不确定性,中国经济保持稳定增长还需政策支持。”
2011年无论是完成“十一五”后续建设项目,还是启动“十二五”规划重大项目,以及应对通胀风险和加大民生投入等,都需要财政增加投入,需要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
据2011年3月5日披露的财政预算报告,今年中央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将比过去两年有所下降,赤字率从2010年的2.5%下降到2%左右。
2010年末,中国有近40万亿元的GDP总量,负债率远低于国际警戒线。2011年,国家将进一步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向保障和改善民生倾斜。财政部部长助理胡静林说,“2011年中央财政用在与人民群众生活直接相关的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住房保障、文化方面的支出安排合计10509.92亿元,增长18.1%。农业水利、交通运输和环境保护等支出也与民生密切相关,中央财政对地方的税收返还和一般性转移支付大部分也将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民生支出合计将占中央财政支出的2/3左右。”公共服务是指市场解决不了的问题需要由政府管理,市场不提供的产品,政府提供产品,这部分都叫公共服务的领域。
政府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包括教育体系、公共卫生体系、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社会福利保障体系、城市的公共基础设施,交通,消防等等,这一系列,凡是私人不提供的。另外还有一些准公共领域,准公共领域比如说需要收一些费,但是政府有补贴的部门,比如说城市的公交系统,叫准公共部门。
基础设施主要包括交通运输,机场,港口,桥梁,通讯,水利及城市供排水供气,供电设施等
社会保障体系是指社会保障各个有机构成部分系统的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总体。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支柱,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全局。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优抚安置和社会互助、个人储蓄积累保障。这几项社会保障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社会保障体系是社会的“安全网”,它对社会稳定、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社会保险在社会保障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它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社会保障的基本纲领。一是社会保险目的是保障被给付者的基本生活需要,属于基本性的社会保障;二是社会保险的对象是法定范围内的社会劳动者;三是社会保险的基本特征是补偿劳动者的收入损失;四是社会保险的资金主要来源于用人单位(雇主)、劳动者(雇员)依法缴费及国家资助和社会募集。
社会救助属于社会保障体系的最低层次,是实现社会保障的最低纲领和目标。一是社会救助的目的是保障被救助者的最低生活需要;二是社会救助的对象主要是失业者、遭到不幸者;三是社会救助的基本特征是扶贫;四是社会救助的基金来源主要是国家及社会群体。社会福利是社会保障的最高层次,是实现社会保障的最高纲领和目标。它的目的是增进群众福利,改善国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它把社会保障推上最高阶段;社会福利基金的重要来源是国家和社会群体。
社会优抚安置是社会保障的特殊构成部分,属于特殊阶层的社会保障,是实现社会保障的特殊纲领。社会优抚安置目的是优待和抚恤;社会优抚的对象是军人及其家属;社会优抚的基本特征是对军人及其家属的优待;社会优抚的基金来源是国家财政拨款。社会保障是社会安定的重要保证。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探索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全面推进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随着社会的发展,党和政府逐步认识到了“健全社会保障、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相衔接的社会保障体系”应当是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方向。把慈善事业纳入社会保障制度体现了我国政府对慈善事业作用的新认识。世界经济论坛2011年新领军者年会(夏季达沃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西瓜买卖详细协议模板
- 2024年预付款垫资协议格式草案
- 地质勘查工作协议2024
- 二手房交易北京协议样式2024年
- 2024年精装地暖施工协议范本
- 2024年国内集装箱运输协议样本
- 2024商业地产续租协议范本
- 2024年度农产品专项采购协议样本
- 2024年学校周边商业租赁协议样本
- 2024年借款居间服务协议模板2
- 秸秆发电项目安全预评价报告
- 社工志愿者考评表
-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9课《青山不老》PPT
- GB/T 8982-2009医用及航空呼吸用氧
- GB/T 14079-1993软件维护指南
- 植物营养与施肥 03 养分的运输和分配
- GA 1205-2014灭火毯
- 建筑专业英语-08 Building Materials
- 建筑法实施细则全文
- 小学英语人教新起点三年级上册Revision头脑特工队
-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拼音8《zh-ch-sh-r》精美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