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常见文言虚词用法归纳
常见文言虚词用法归纳1.【而】作为连词,可以表达并列、承接、递进、转折、假设、因果、修饰、目的等关系。同时,也可以作为代词,表示第二人称。此外,还有与“而”相关的复合虚词,如“而已”、“而后”、“而况”、“既而”。2.【何】作为疑问代词,可以表示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也可以作为定语。作为疑问副词,可以用在句首或动词前,表示反问,也可以用在形容词前,表示程度深。此外,还有与“何”相关的复合虚词,如“何如”、“奈何”、“若何”、“何以”、“无何”、“何乃”。例:其间十有三年,而蜀未能有一人焉(《三国演义》)⑵作形容词表示“它的”,与名词或代词连用,构成名词性短语。译为“它的”“其……的”。例:其声若急风暴雨,其色若出火入魔(《西游记》)⑶作副词表示“那么、如此”,用于修饰形容词或副词。译为“那么”“如此”。例:其勇如飞,其义如山(《三国演义》)动作的发生地点。例:所见所闻(《红楼梦》)②放在动词前,表示动作的承受者。例:所以然(《庄子·逍遥游》)③放在形容词或动词后,表示被描述的对象。例:所谓真理(《论语》)⑷与“所”有关的复合虚词【所以】表示因果关系,译为“因此”“所以”等。例:所以然者,物无非彼,物无非是,而无非非也(《庄子·逍遥游》)【所在】表示某个人或物所处的位置或状态。例:乘舆所在,非一日之长(《左传》)9.【乃】⑴表示时间,相当于“就在”“当时”。例:乃是时也,天下大乱(《红楼梦》)⑵表示结果,相当于“于是”“因此”。例:乃至于今,未尝有他(《庄子·齐物论》)⑶表示转折,相当于“却是”“可是”。例:乃知天地之大矣(《庄子·天下篇》)⑷与“乃”有关的复合虚词【乃至】表示程度,相当于“甚至”“到了”。例:乃至于鸡犬不宁(《庄子·齐物论》)【乃尔】表示原因,相当于“因为”“由于”。例:乃尔吾道成而汝不学(《庄子·养生主》)10.【方】⑴表示方向,相当于“向”“朝”。例:方兴未艾(《史记》)⑵表示时间,相当于“刚刚”“方才”。例:方欲出言,又想起了什么(《红楼梦》)⑶表示状态,相当于“正”“正在”。例:方兴未艾之时(《史记》)⑷与“方”有关的复合虚词【方今】表示现在,相当于“现在”“目前”。例:方今之世,无人不爱富贵(《红楼梦》)【方以】表示根据,相当于“根据”“依据”。例:方以此观之,其道甚明(《庄子·逍遥游》)“所”字在汉语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可以用来引导定语、被动语态和原因等。而“为”字则有着多种不同的用法,可以作动词、介词和句末语气词等。另外,还有一个兼词“焉”,可以作代词和语气词等。汉语中的“所”字有多种用法。例如,在“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这句话中,“所”字引导了定语,表示“道存的地方就是师存的地方”。在“夜则以兵围所寓舍”这句话中,“所”字也起到了定语的作用,表示“所寓舍被兵围困”。此外,“所”字还可以与动词结合,形成被动语态,例如“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表示“嬴闻如姬父被人杀害了”。与“所”字相伴的是“为”字,它有着多种不同的用法。作为动词时,它可以表示“做”“作为”“充当”等意思,例如“斩木为兵,揭竿为旗”。作为介词时,它可以表达被动、原因和涉及的对象等意思,例如“身死人手,为天下笑”“慎勿为妇死,贵贱轻何薄”“君为我呼入,我得兄事之”。此外,作为句末语气词时,它还可以表示疑问或反诘,例如“何以伐为?”。另外一个重要的兼词是“焉”,它也有多种不同的用法。作为兼词时,它可以表示“于之”“于此”“于彼”等意思,例如“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且焉置土石”。作为代词时,它可以作人称代词和指示代词,例如“犹且从师而问焉”“然力足以至焉”。作为语气词时,它可以作句末语气词和句中语气词,例如“则牛羊何择焉?”“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此外,作为助词时,它可以充当词尾,表示“……的样子”,例如“盘盘焉,囷囷焉”。在写作中,我们应该注意不要滥用“所”字和“为”字,尤其是在表达被动语态和原因时,要根据具体的语境来选择合适的表达方式。另外,使用“焉”字时也要注意上下文的语境,避免使用不当。11.“也”的用法“也”作为句末语气词,有不同的用法。例如,它可以表示判断、陈述、肯定、感叹、疑问或反诘语气。同时,“也”也可以用在句中,表示语气停顿以舒缓语气。此外,“也”还可以作为复合虚词的一部分,例如“……之谓也”、“其……之谓也”和“其……之谓乎”,表示“说的就是……啊”的意思。另外,“也哉”是语气助词的连用形式,用于加强语气,表达感叹或反诘的意思。最后,“也欤”是一个表达疑问的虚词,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么”。12.“以”的用法“以”作为介词,有不同的用法。例如,它可以表示工具、凭借、所处置的对象、时间和原因等。此外,“以”还可以作为连词,表示并列、递进、承接、目的或因果等关系。同时,“以”也可以作为助词,表示时间、方位和范围。最后,“以”还可以作为动词,表示认为或用于任用等。同时,“以为”也是一个与“也”有关的复合虚词,表示认为或把……当作或看作的意思。例:昔者董仲舒以为天下大治之至,必经过大乱之后,此之谓之“乱而后治”之说(《史记》)⑵作介词①表示动作的方向。例:山之高者,因其深者也(《荀子》)②表示所属关系。例:吾与子之间,不在墙内而在肺腑之中(《荀子》)③表示比较。例:乐之与哀之,其味也蜜与醢也(《荀子》)④表示时间。例:日之将暮,客居鲁邑(《左传》)19.【乎】⑴疑问词放在疑问句的句末,表示疑问语气。例:孔子乎?达巷先生之道也(《论语》)⑵助词①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后面,表示疑问、感叹、反问等语气。例:人皆有兄弟,我独亡兄乎!(《左传》)②用在名词或代词后面,表示疑问、感叹等语气。例:吾谁与共天下?与父母兄弟乎?(《庄子》)③用在句末,表示肯定语气。例:吾道一以贯之,久而效验,今又乎尔(《庄子》)20.【也】⑴副词①表示肯定、确认的语气。例:吾闻之也(《论语》)②表示转折、补充。例: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庄子》)③表示疑问、反问的语气。例:曰:“何以言之?”子曰:“因为吾听其言也”(《论语》)④表示推测、推断。例:夫子何为哭乎?”曰:“恶乎哭!人生处丧乎?天子生独立疾乎?”(《论语》)⑵语气词放在疑问句的句末,表示疑问语气等。例:汝何不学夫婴儿之不啼,夜叉之不哭乎?”(《庄子》)为什么要学习编程?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编程是一种非常有用的技能,它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计算机是如何工作的,同时也可以帮助我们更高效地解决问题。此外,学习编程还可以为我们的职业生涯带来很多机会。首先,学习编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计算机。计算机是由代码和算法组成的,学习编程可以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这些东西。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计算机是如何工作的,从而更好地使用它们。其次,学习编程可以帮助我们更高效地解决问题。编程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分析和解决问题。通过学习编程,我们可以学会如何使用逻辑和算法来解决问题,这对我们的生活和工作都非常有帮助。最后,学习编程可以为我们的职业生涯带来很多机会。如今,计算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抖音直播服装销售中用户购买意愿影响因素研究
- 基于预训练模型的中文文本纠错方法研究与应用
- 新型低压互联台区运行控制技术研究
- 单位买车合同范本
- 卷烟销售 批发合同范本
- 年会活动合同范本
- 短期工程借款合同范本
- 青州土豆购销合同范本
- 2025年化学单质:碳项目发展计划
- 公司融资股份合同范本
- 城市规划与建筑学专业英语
- 《儿童心理健康课件》
- 《旅游市场营销》课程教案(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 老年人能力评估基本知识
- CATL设备电气控制标准-V10
- 糖尿病高渗性昏迷HNDC抢救流程图
- 装载机驾驶员理论考试复习题库(500题)
- Web前端技术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 复产复工安全生产六个一
- 隐框玻璃幕墙施工方案
- 第一章 通风供氧式生物反应器-1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