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电子政务系统及其规划设计与实施课件_第1页
第八章-电子政务系统及其规划设计与实施课件_第2页
第八章-电子政务系统及其规划设计与实施课件_第3页
第八章-电子政务系统及其规划设计与实施课件_第4页
第八章-电子政务系统及其规划设计与实施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八章电子政务系统及其规划设计与实施电子政务系统

电子政务系统是指各类政务机构基于现代信息技术实现政务活动目的的应用系统。性质:电子政务系统是以信息为处理对象、人机协作、具有统一性、自动的工作流、智能信、开放的系统。

电子政务系统基本结构:结构组包括信息技术环境、信息管理者、信息利用者、政务信息处理系统、信息交换平台、信息管理规则、信息源、信息资源库等部分.核心是网络交换平台.

电子政务建设规划的概念

电子政务建设规划就是政府机构信息系统建设的战略规划,是从政府业务发展和政府改革的战略角度考虑,对电子政务建设的目标、发展战略以及政务系统资源和开发工作的一种综合性计划,是针对机构电子政务系统的最高层次的管理和规划。

规划工作的主要目标:明确电子政务系统的发展方向、电子政务系统规模和开发计划。电子政务系统规划的内容

电子政务系统的目标、总体结构和发展战略机构电子政务系统建设现状分析对相关信息技术发展的预测近期发展的计划电子政务系统规划应注意的问题

根据实际情况,做好综合信息环境的规划工作必须考察应用需求,做出尽量准确的需求分析要与机构发展总体目标相吻合要运用模型进行综合规划,贯彻整合集成的思想要重视运营维护环节要分清近期目标和长远目标能够随环境发展而变化电子政务的信息安全必须保障要以标准化为中心电子政务系统建设的原则

统一性:有组织、分步骤、有计划地建设与实施标准化:实现互联、互通、互操作安全性:电子政务系统的生命线。产业化:加强领导,对承建厂商的资质进行评估,注重对民族产业的扶持,带动国家信息产业链同步发展普及化:充分发挥各级各类教育培训机构的作用,制定相应的考核标准和制度。

法制化社会化电子政务系统规划的方法

电子政务系统建设规划就是政府机构信息系统建设的战略规划,一个好的规划的制定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规划方法。方法:战略集转化法(StrategySetTransformation,SST)关键成功因素法(CrucialSuccessFact,CSF)企业系统计划法(BusinessSystemPlanning,BSP)机构信息分析与集成技术(BIAIT)产出/方法分析(E/MA)零点预算法投资回收法征费法战略集转化法

战略集转化法(StrategySetTransformation,SST)是威廉·金(WilliamKing)于1978年提出的。观点:把企业的整个战略目标看成是一个“信息集合”,由使命、目标、战略和其它战略变量(如管理的复杂性、改革习惯以及重要的环境约束)等组成。信息管理的战略规划过程是把机构的战略目标转变为电子政务系统战略集的过程。使命目标战略其他战略性的组织属性系统目标系统约束系统发展战略机构战略集政务系统战略集战略集转化过程战略转化过程图关键成功因素法

关键成功因素是哈佛大学的教授于1970年提出的,10年后,麻省理工大学教授约翰·罗卡特(JohnRockart)把它提高成为信息系统的战略。关键成功因素法(CSF)就是通过对机构目标的识别和分解,找出影响目标成功实现的关键因素,再围绕这些关键因素来确定电子政务系统的需求,并进行规划。政府目标┇

1.目标识别2.CSF识别3.性能指标识别4.数据字典定义CSF基本思路示意图企业系统计划法

BSP(BusinessSystemPlanning,BSP)法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由IBM公司推出的一种企业信息系统规划方法。BSP法要求通过全面调查分析企业信息需求,制定信息系统总体方案。政府机构目标政府系统目标定义机构过程信息流程数据分析信息结构数据BSP法基本思路示意图三种规划方法的比较

特点适用范围缺陷CSF方法能抓住主要矛盾,使目标的识别突出重点;这种方法和领导的日常工作比较贴近,使用简单。确定较高管理层次的问题关键成功因素的确定带有一定的随意性,不太擅长更加具体的设计和实施问题的解答。SST方法识别出的目标反映了各种人员的要求,并给出了要求的分层结构,总结出机构的战略集,然后转化为电子政务系统的目标。保证战略目标比较全面突出重点方面不如CSF法BSP方法通过对机构“过程”和数据类的全面调查和分析完成对信息系统的规划比较系统全面,基本概念中强调目标没有明确的目标确定方法电子政务系统项目建设过程

电子政务系统项目建设过程一般包括:项目准备、项目启动、项目采购、项目实施和系统评价这五个阶段。项目准备阶段项目准备阶段的任务:

建立信息化机构、制定战略规划、制定相关政策和标准化系统,为具体项目的成功打下管理基础。关键:管理的好坏项目启动阶段

项目启动阶段的工作:识别潜在项目,进行项目选择选择项目开发方式制定项目章程制定项目范围说明书识别潜在项目,进行项目选择主线:政府的业务流程电子政务发展优先级的三个角度: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政府自身的建设选择项目开发方式

电子政务系统的开发方式主要有自行开发、联合开发、外包、购买现成软件等四种方式。开发方式自行开发联合开发外包购买现成软件分析设计能力要求高较高一般较低程序编写能力高较高低较低实施难易程度高较高较低较低运行维护的难度高较高较低较低所需费用低较低高较低制定项目章程

项目选择的结果是形成项目章程。项目章程应当包括:项目名称和授权日期、项目负责人、项目简要的范围说明书、计划的项目管理方法总结、角色和职责矩阵图、签名部分和评述等。项目章程中要注意项目负责人的选择。电子政务项目的负责人,应具备:较丰富的工作经验,熟悉政府的业务流程。协调沟通的能力。具备信息系统规划设计的专业技能。判断、跟踪和捕捉IT技术的能力制定项目范围说明书

项目范围说明书为将来的项目决策建立基础。包括:项目论证项目产品简述所有项目可交付成果的总述对决定项目成功的因素说明等项目采购阶段

我国政府采购方式:公开招标邀请招标竞争性谈判单一来源采购询价国务院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认定的其他采购方式招标的基本概念

1)招标:一种在一定范围内公开货物、工程或服务采购的条件和要求,邀请众多投标人参加投标,并按照规定程序从中选择交易对象的市场交易行为。被选择的“实施者”被称为应标人或投标人;实施者参与业主所进行的招标活动和行为,称为应标或投标。2)招标代理机构:依法设立从事招标代理业务并提供服务的社会中介组织。招标人有权自行选择招标代理机构,委托其办理招标事宜。3)评标人:招标人和投标人以外的第三方,他们将在众多参与投标活动的投标人中客观、公正地评审出中标者。而该活动则称为评标。招标的基本概念4)招标的方式:招标分为公开招标和邀请招标:公开招标是招标人通过招标公告的方式邀请不特定的法人或者组织参加投标。邀请招标是招标人以投标邀请的方式邀请特定的法人或其他组织参与投标。5)招标的范围《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第三条有明确规定6)招标的作用:招标投标制度在节省开支、提高效率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招标的一般程序前期准备:选择招标代理机构编制招标文件

招标:发布招标公告或邀请招标文件的澄清与修改

开标评标和定标组建评标委员会、初审、详细评审、评标报告、定标合同谈判与签约招标的违约处理项目实施阶段

电子政务系统项目的实施一般包括软件设计开发和系统集成两个阶段。

软件的设计开发需求分析软件设计软件开发软件测试软件的安装维护

系统集成阶段,一般分三步完成。

(1)基本设备部署(2)基础软件部署(3)系统安装调试系统评价阶段

系统项目的评价分为:前期准备阶段的评估投资实施时期的事中评价建成之后的后评价通过电子政务系统建设系统评价可以达到以下目标

(1)通过系统评价,检查电子政务系统建设的成效。

(2)通过对项目建设过程的评价,检查项目建设过程是否规范。

(3)通过系统评价,检查系统的功能是否符合用户的要求。

(4)通过系统评价,检查系统性能是否满足业务处理的需要。

(5)通过对系统运行管理的评价,检查系统运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6)通过对系统建设的效益进行评价,确定电子政务系统建设投入的成效。电子政务需求分析

通过对原来政府部门的管理流程和业务职能进行认真调查和分析,充分理解政府部门的实际业务功能和性能需求,并结合该部门实际资源(包括人力资源、财力资源、设备资源、信息资源以及时间资源)的拥有情况,确定需要开发的电子政务系统“做什么”的问题,最终得到系统分析说明书,作为下一步系统设计和实施的重要依据。电子政务系统开发项目管理的概念

电子政务系统开发的项目管理是指项目管理者按照客观规律的要求,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运用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对电子政务系统开发这一项目所涉及的全部工作进行管理,即对电子政务系统的需求发现到实施的全过程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总结评价,以实现项目管理的目标。控制系统开发全部工作预期目标计划组织指挥协调电子政务系统开发项目管理者客观依据电子政务系统开发项目管理过程图五要素:主体:电子政务系统的管理者客体:电子政务系统开发涉及的全部工作目标:实现电子政务系统开发的目标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管理依据:电子政务系统开发的客观规律项目管理的必要性

项目管理是使电子政务系统规划得以实现的有力手段,在技术、管理和系统方面都存在高风险,因此在当前环境之下,实施项目管理对于电子政务的成功是非常必要的。技术风险管理风险系统风险电子政务系统项目管理的内容

基本内容:范围管理(scopemanagement)计划管理(planmanagement)费用管理(costmanagement)进度管理(procurementmanagement)质量管理(qualitymanagement)人力资源管理(humanresourcemanagement)风险管理(riskmanagement)项目沟通管理(communicationmanagement)集成管理(integrationmanagement)范围管理

项目的范围是指项目的最终成果和产生该成果需要做的工作,既不欠缺也不多余。它是制定项目计划的基础包括:保证项目能按要求的范围完成所涉及的所有过程范围核准范围规划范围定义范围变更控制和范围核实项目范围管理的内容

1)确定项目目标:需求识别和分析得到的各方同意并以文件形式表述的需求2)定义和规划项目范围:根据项目目标编制一份项目范围的书面说明,作为确定项目或阶段是否已完成的标准。包括:定义和规划项目目标交付成果的技术指标约束条件工作原则管理策略和方法等层次分解:面向成果的层次结构(产品分解结构)面向工作任务和活动的层次结构(工作分解结构)项目范围管理的内容3)制定范围管理计划:描述如何管理和变更项目范围。包括:可能发生范围变更的原因、频率和变更量的评估对变更的分类实施变更的程序规定等。4)范围管理的实施:按照项目范围管理计划,控制项目中实际执行的工作单元和活动,使其符合范围说明书的要求。重要手段:建立和维护变更控制系统项目范围管理的内容5)变更管理:对项目存在的或潜在的变化,采用相应的策略和方法予以处理。涉及:文档管理风险分析构型(配置)管理变更控制授权变更流程制订等。计划管理

电子政务系统开发的项目计划管理是电子政务系统开发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它是项目组织根据项目目标的规定,对项目实施过程中进行的各项活动做出周密安排的管理过程。任务:全面、系统的描述和安排电子政务系统开发项目的实施进程,保证系统开发的有条不紊、循序渐进。项目计划管理的内容

跟踪。例会或不定期检查任务是否实现,并进行记录或在计划表中予以标记。对于未完成的任务,要求承担人写出原因报告,进行分析、整理并在必要时提交到项目经理。准备。征求任务承担人为完成后续任务所需要的条件或资源等情况,进行分析后向项目管理层提出建议。督促。通过计划管理可以监督任务承担人按时、有效的完成项目任务。必须根据计划采取必要的手段对项目实施的整个过程进行监督。调整。当进展情况与计划发生较大偏离时,需要进行适当的调整。费用管理

1)资源规划

依据范围规划和工作分解结构,确定项目各项活动所需资源的种类、投入数量、规格和时间的过程。2)费用估算

编制一个为完成项目各项工作所需经费的近似估计。3)费用规划

把整个项目估算的费用分配到各项活动和各部分工作上,进而确定测量项目实际执行情况的费用基准。批准的项目费用计划,叫基准费用计划,是测定、衡量和报告费用执行情况的基础。费用管理4)费用控制内容:对造成实际费用偏离基准费用计划的因素施加影响,保证其朝着有利的方向发展;确定基准费用计划是否必须变更和如何变更;基准费用计划需要变更或已经变更时,对这种变更进行管理。进度管理

电子政务系统开发项目的进度管理是指在系统开发过程中项目管理者围绕目标工期要求编制计划,付诸实施且在此过程中经常检查计划的实际执行情况,分析进度偏差原因并在此基础上,不断调整,修改计划直至电子政务系统开发全部完成并交付使用;通过对进度影响因素实施控制及各种关系协调,综合运用各种可行方法、措施,将项目的计划工期控制在事先确定的目标工期范围之内,在兼顾成本、质量控制目标的同时,努力缩短建设工期。电子政务项目进度管理的内容

1)衡量实际进度已经完成工作的实际花费时间,到期尚未完成的工作2)将项目变更融入计划根据项目的实际进度,进行适当地调整,以产生新的基准计划。3)进度分析对每个因计划变更得到的新的进度计划进行分析,包括识别关键路径和任何有关负时差的活动路径,以及那些与以前进度计划相比偏离预定进度的路径。4)更新项目进度找出能够从项目中消除负时差的纠正措施,以减少有负时差路径上活动的工期估计。质量管理

项目质量管理包括保证项目满足其需要所要实施的过程。项目质量管理通过制订质量方针、建立质量目标和标准,并在项目生命期内持续使用质量计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等措施来落实质量方针的执行,确保质量目标的实现,最大限度地使客户满意。质量管理的内容

质量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质量需求分析、制定质量管理计划、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1)质量需求分析:确定与项目相关的质量目标和标准,根据项目需求确定质量目标、标准、级别和评判标准,并将其作为检验质量成果的基础。

(2)质量管理计划

为确定如何满足质量需求分析中制订的质量目标和标准,以及要采取哪些必要行动。

质量管理的内容

(3)质量保证

保证质量管理计划得以系统地实施的全部活动

(4)质量控制具体监控项目活动的进程和结果,以确定其是否符合相关的质量标准;分析产生质量问题的原因,并制订相应措施来消除导致不符合质量标准的因素

其他相关管理

1)风险管理电子政务系统开发项目的风险管理是指组织通过对可能威胁其系统开发目标实现的风险要素加以识别、评估,采取适当的策略、推入辅加的人力或物力,最大限度地防范、规避和化解风险的存在,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系统项目开发保障的活动。在风险识别与评估的基础上,采取适当的风险防范措施,以保证电子政务系统建设的顺利进行。其他相关管理2)项目人力资源管理项目人力资源管理是指有效地使用涉及项目的人员所需要的过程。目的:调动所有项目干系人的积极性,在项目承担组织的内部和外部建立有效的工作机制,以实现项目目标。其他相关管理3)沟通管理项目沟通管理确保通过正式的结构和步骤,及时和适当地对项目信息进行收集、分发、储存和处理,并对非正式的沟通网络进行必要的控制,以利于项目目标的实现。其他相关管理4)集成管理集成管理在项目管理中强调一个整合的概念,将营销管理、制造管理、仓储管理、行政管理、财务管理、服务管理等一系列管理整合,在局部体系下的流程整合、管理整合、资金整合、时间整合、资产整合之后,实现各个系统之间的整合。电子政务项目管理的基本思想

为了提高应用系统的开发成功率,在确定具体的应用项目需求时,要明确“想的大,起步小,扩展快”的基本思想。电子政务项目规划与管理的目标

一是系统的可用性,包括提升工作与服务效率,降低成本;二是易于学习,易于使用;三是符合用户的使用习惯,使用起来很舒适。第四节电子政务信息系统的监理、审计与评价

电子政务信息系统监理的概念

电子政务信息系统监理是以电子政务信息系统为对象的信息系统监理,具体是指依法设立且具备相应资质的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单位,受国家或政府部门委托,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合同,对电子政务信息系统工程项目实施的监督管理。电子政务信息系统监理的分类

咨询式监理

分段式监理

全程式监理

电子政务信息系统监理的分类咨询式监理

咨询式监理是指对用户方就电子政务相关信息化过程中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是最简单的一种监理,其性质类似于业务或方案咨询。特点是费用较少,监理方的责任最轻,适合于基础设施较好、技术力量较强的政府机构采用。

电子政务信息系统监理的分类分段式监理分段式监理是将电子政务信息系统的建设分成若干个阶段,在每个阶段完成后,由专业的监理方对该阶段进行审查和测试。

特点:分段式监理与咨询式监理相比较费用高,监理方的责任也较之增大。采用分段式监理应该注意的事,对每个阶段的界定应该由用户、监理方和实施方共同参与。电子政务信息系统监理的分类全程式监理全程式监理是指对电子政务信息系统建设过程中的每个阶段都进行审查,并有专门人员进行全程跟踪、收集电子政务信息系统开发中的信息,不断的评估和监控实施方的实施过程。特点:全程式监理是责任最大,费用最高的一种监理方式,适合于基础设施不完善、技术力量较弱的政府进行监理。

电子政务信息系统监理的框架

“一个体系”是指组织上和法规上形成一个系统。“两个层次”是指宏观层次和微观层次。宏观层次系指“政府建设监理”,即由政府机构制定监理法规,对信息工程行使强制性的监督管理权利,并定期对下属的社会建设监理单位考核、审批、监督、调整,对监理工程师的资格进行考核、审批、监督。微观层次系指“社会建设监理”,这些专业化的工程监理公司由上述政府建设监理机构确认、批准并获取资格证书,向工商行政管理机构申请注册登记,领取营业执照,遵照国家政策法规、国内外相关标准,遵循独立、公正、科学的准则,为信息工程提供优质服务。电子政务信息系统监理的内容

电子政务信息系统监理的主要任务是科学地规划和控制工程建设项目的投资、进度和质量三大目标,有效协调各方相互之间的关系,确保电子政务项目能按时、按预算、按质量要求完成任务。电子政务信息系统监理的内容电子政务监理的内容包括二个方面:第一,对电子政务工程的质量、进度和投资进行监督;第二,对项目合同和文档资料进行管理。概括为“三监理、三控制、二管理和一协调”。电子政务信息系统监理的内容三监理

:

电子政务中的三监理是指事前监理、事中监理和事后监理。

①事前监理。指在电子政务信息系统实施前对其可行性等问题进行事前准备调查等的活动。

电子政务信息系统监理的内容

②事中监理。事中监理是指在电子政务实施过程中对其进行的各项审查、监督等活动。事中监理是整个电子政务监理活动的核心环节,具有跨度时间长,监理难度大的特点,是电子政务监理的重点所在。

③事后监理。事后监理是指在电子政务工程建成后对其进行的后续监督检测等监督、测评等活动。事后监理是在电子政务项目实施结束后开始的。

电子政务信息系统监理的内容三控制

电子政务的三控制是指质量控制、投资控制和进度控制。

①质量控制

质量控制是指在在电子政务监理整个过程中严格审查关键性过程和阶段性结果,检查其是否符合预定的质量目标。质量控制是电子政务监理中最重要的环节,它贯穿于电子政务监理的全过程,包括采购进货、网络施工、软件开发测试和验收等。电子政务信息系统监理的内容②投资控制

投资控制是指在整个监理的过程中,严格审查和控制工程成本。在建设中出现重大变更时,严格审查、核定变更费用,确保资金合理使用。它包括硬件投资、软件投资和附属设备投资控制。

③进度控制

进度控制是指采用事先控制、全程监督和事后纠正的方法达到进度控制的目标,确保电子政务信息系统的建设工期。它包括施工工期控制和软件开发工期控制。电子政务信息系统监理的内容二管理

电子政务的二管理是指信息管理和合同管理。

①信息管理

信息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电子政务监理的效果,做好信息管理工作是保证达成电子政务监理目标的前提。信息管理贯穿监理全过程。②合同管理

电子政务合同管理是进行质量控制、投资控制和进度控制的基本手段电子政务信息系统监理的内容一协调

协调主要指建立相关双方的沟通机制,如专题会议制度、文件传送制度等,协调项目建设过程中发生的变更、争议和索赔等。监理单位的选择

监理单位系指具有独立企业法人资格,并具备规定数量的监理工程师和注册资金、必要的软硬件设备、完善的管理制度和质量保证体系、固定的工作场所和相关的业绩,取得信息产业部颁发的《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单位资质证书》,从事信息系统工程监理业务的单位。监理工程师是经信息产业部考试、评审、培训合格,并取得《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工程师资格证书》的专业技术人员。

对于监理单位的选择主要应该考虑以下二个方面的问题:第一个是选择的监理单位是否具有相当的资质,第二个应该考虑的问题是监理单位的独立和公正性。电子政务信息系统的审计

信息系统审计是指根据公认的标准和指导规范对信息系统及其业务应用的效能、效率、安全性进行监测、评估和控制的过程。审计的目的是确认预定的业务目标是否得到了实现。

信息系统的审计主要包括对技术基础设施、业务应用系统、IT系统、组织机构保证、安全性和灾难恢复能力的审计等,其审计内容涵盖是比较全面的。国外的政务信息系统审计发展

美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展信息系统审计的国家。日本政府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先后派员到美国考察,并在回国后制定了大量的信息系统审计标准和指南等文件。我国的政务信息系统审计概述

我国的电子政务信息系统的审计起步较晚,而且主要以审计总署为主,审计署对电子政务项目的审计通常与预算实施的审计相结合。其对电子政务投资进行评价的主要目的在于判断:该投资是否能改进政府的监管能力;电子政务项目的设计能够是否合理;电子政务项目是否真正发挥了其功能。

分析我国电子政务信息系统的审计工作,主要存在以下问题。①研究对象过于具体化,缺乏全面性和系统性;②技术与管理相脱节;③注重标准问题,缺少对具体执行方法的研究。电子政务信息系统审计与监理的联系

相似点执行方具有相关资格,对工作人员的公正性和客观性都有要求依据都需要遵循和遵守公认的标准和指导规范联系电子政务监理通过科学地规划和控制工程建设项目的投资、进度和质量三大目标,有效协调各方相互之间的关系,确保电子政务项目能按时、按预算、按质量要求完成任务。而通过审计来确认预定的业务目标是否得到了实现。二者共同构成了电子政务系统从建设到运行的监督体系电子政务信息系统审计与监理的区别

电子政务信息系统审计电子政务信息系统监理范围立足于组织的战略目标应用在信息化工程建设阶段

目的保证信息系统能够保护资产的安全、数据的完整、系统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并有效率的利用组织资源保证工程建设质量、进度和投资额满足建设要求服务对象所有的信息使用者建设合同的双方工作主体内部审计主体与外部审计主体独立于建设方和承建方,作为外部独立的第三方参与项目建设我国电子政务信息系统审计的内容

信息系统的审计应该贯穿于设计、编程、测试、运行、维护直至淘汰的每个阶段,从而确保其安全、完整、可靠有效以及经济性。(1)信息系统开发过程的审计信息系统开发过程包括系统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测试和系统试运行这五个阶段。

①系统规划阶段的审计

系统规划阶段的工作内容系统规划阶段审计的内容明确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电子政务发展的方向提出机构电子政务的总体框架确定电子政务中各具体系统建设的先后顺序提出具体电子政务系统建设方案和资源分配计划①

机构是否给予工作足够的组织保证、资源保证②规划:是否符合机构的战略目标;是否得到机构最高领导的认可;是否明确信息系统的整体框架;规划是否明确系统开发的先后顺序;规划是否明确安全、保密等问题;规划是否随环境的变化而调整;规划是否明确了系统开发的组织方式;③开发计划:是否得到最高领导的认可;是否建立在对各类信息技术详尽调查的基础上②系统分析阶段的审计工作内容审计的内容了解现有系统的运行方式和缺陷,评价系统的可行性识别用户需求提供新系统的逻辑方案①系统分析阶段是否有精通业务的用户参与②

用户需求:调查的对象、范围及方法是否明确得到广泛的认可;是否一致,是否存在相互矛盾和抵触的情况;是否充分考虑了软件、硬件和网络等的现状和需求;是否得到开发及用户方的认可、是否能够解决用户需求;③开发计划是否得到了各有关方的认可④开发运行费用的计算是否标准⑤是否有替代的开发方案⑥开发所需的人员、资金、设备及时间能否得到保障⑦对信息系统引入后所带来的业务活动的调整和重组是否有充分的认识和相应的对策⑧对信息系统实施后可能的风险是否有足够的认识和对策⑨对信息系统的评价是否充分和客观③系统设计阶段的审计

系统设计就是设计师在给定的条件下,设计出满足需要的最佳系统。

④系统测试的审计

在系统测试的审计阶段,测试计划和测试报告是审计师开展工作的重要依据。⑤系统试运行的审计

新的系统开发出来之后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试运行。(2)信息系统运行过程的审计系统输入审计①是否制定并遵守数据输入管理方法,是否得到贯彻落实②是否有防止输入数据差错、拒绝非法访问、数据保密等的措施,措施是否有效③输入数据的存储和删除是否符合数据输入管理方法系统审计①是否已制定网络管理方法,是否得到贯彻落实②对网络存取控制及监控是否有效③网络的利用状况是否有记录,是否定期进行分析处理过程的审计①针对计算机的处理能力和处理逻辑,对审计处理过程进行抽样②对抽取的处理过程进行全程跟踪记录③对数据从被系统接收到处理完毕之间的整个处理过程进行检验④分析和评价数据处理的正确性和效率,给出信息系统数据处理性能的评价报告和合理建议数据库的审计①是否制定数据管理的规定,是否得到贯彻落实②对数据的存取控制及监控是否有效③数据的利用状况是否得到记录并进行定期分析④数据备份、数据灾难恢复等措施是否合理、有效⑤数据整个处理过程是否有防止差错、防止非法访问和保护机密数据的措施⑥数据的知识产权是否得到应有的重视和管理系统输出的审计①是否已指定数据输出管理规定②数据输出管理规定是否得到贯彻落实③是否有防止不当行为和保护机密数据的措施④输出数据是否及时、准确、格式是否规范(3)信息系统维护过程的审计

维护组织的审计①维护组织的大小是否满足信息系统规模的要求②维护组织中人员的职责分工是否明确③维护组织是否有一套科学的内部管理和协调机制维护计划的审计①维护计划包含的内容是否完整②维护计划是否得到维护方与用户负责人的认可③维护计划所需的资源是否明确并合理配置④维护费用的预算是否能满足维护活动的需要⑤维护进度安排是否合理⑥维护的测试计划是否明确维护实施的审计①系统开发设计中形成的各类文档是否按维护计划进行修改②程序的修改是否按顺序进行、是否得到负责人员的同意维护确认的审计①新程序的测试是否按测试计划进行、是否有用户参加②心策划能够序的测试结果是否得到开发、运行、维护及用户的认可③新程序的测试结果是否被记录下来,并得到妥善保管④维护过程的文本是否齐全完整国外的政府网站的评价方法

体系评价范围不同点共同点UN全球突出测评“社会信息化水平栏目”突出信息服务和交易服务关注电子安全和隐私问题重视电子参与和在线论坛基本上都按“静态、单向双向、交易、网络”五个层次描述政务服务的深度采用多指标的综合评价体系强调以“公众”为核心重视电子政务发展规划Accenture发达国家单列出“CRM”测评项目INS发达国家以电子政务的“标志性特征”为基点,对政务网站进行特征分累计NNewJersey-Newark大学/Sungkyunkwan大学各国主要城市以电子政务的“标志性特征”基点累计的基础上,提出电子政务评价的5分体系(安全/隐私、可用性、站点内容、在线服务、公众参与)中国电子政务门户网站评价的现状

目前,我国政府门户网站建设和评测体系取得了重要进展,在政府的公共管理与服务中的作用已经开始显现,但是与国际社会中有关电子政务的评价以及国外政府门户网站建设比较好的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还需要不断完善和修改。测评中常用的方法●用户评价法。●专家评价法。●指标体系评价法。●分值比综合评判法。●利用IA(InformationArchitecture)的电子政务网站评价方法。●以绩效为导向的国脉互联评测方法。测评的对象的范围

●站点容量。●无故障工作时间。●更新速度。●有无英文版本。●有无本站点信息的搜索引擎。●有无管理员的E-mail地址。●有无计数器。此外,还包括一些其他的与政府网站的稳定性、容量等相关项目的评价。国脉电子政务测评概述国脉互联开发了一套科学的政府网站评价指标、改进模板和规划流程工具,具备了系列专业服务:政府网站(主要是政府门户网站)的绩效评测与问题发现;政府网站规划:业务模型、流程优化、功能构建、系统开发、栏目规划、页面设计、建设与管理建议等;电子政务(政府门户网站)的整体绩效监理、评价与管理改进建议等。评测主要从信息服务、网上办事和沟通互动三个层面进行,能够科学客观地评价当前政府门户网站的运行状况、指导当地电子政务的发展与改进方向、符合当前中央对地级市电子政务的发展阶段和政策要求。具体的方法如下:●将各级政府、门户及部门网站目前的发展态势分为初级阶段、中级阶段、高级阶段;●通过基础性指标、发展性指标、完美性指标三类监测指标体系进行分别评测,每个大类又包含一系列具体参数。国脉电子政务测评体系接受咨询分析客户现状初步评测评测报告专家测评整体咨询设计选择开发商或集成商进一步分析规划评审跟踪监督调研规划验收规划报告客户需求意见国脉电子政务规划测评体系具体流程如图

国脉测评体系的评价标准国脉指标评测报告将门户网站的评测标准划分为网站内容、网站功能、网站建设、网站管理以及特色五个部分,并且以百分比分别赋分来量化门户网站的“政务公开”、“信息表现”、“网上办公”、“技术特性”等,每个部分又根据差异情况划分为若干档,每档间隔0.5分-1分。具体数字由各评测小组进行分别记分,再通过评估专家对有关指标进行抽查分析,复核后得到综合分。国脉测评体系的评价国脉测评工具测评的对象是有一定限制的,被评估的网站必须满足以下一些条件:●能够正常运行的官方政府网站;●提供信息发布、网上互动,提供工商、教育、劳动保障、社会福利服务等服务性信息并能在线提供服务,使用惟一的网站域名;●拥有完整的组织管理机构。与电子政务模型相对应的评价方法

一级指标功能监管效益二级指标内部办公协同办公对外服务上级监管同级监管人民监督依据总体效益划分具体的效益目标电子政务评价指标体系的指标结构

一级指标功能评价监管评价效益评价二级指标内外部办公的电子化水平网站CRM的状况网站维护电子媒体电子论坛电子决策电子法规电子采购政府ERP三级指标电信基础设施人力素质使用网络倾向界面友好性标志清晰主页长度合适公众导向连接站点搜索能力残疾人接入支持多种语言PDA接入网站营销信息服务公众服务企业服务病毒防御入侵检测漏洞扫描网络隔离口令密码授权管理数字证书安全锁时间戳政策信息论坛信息决策信息民意测验电子表决隐私政策各项具体的电子法规国防采购政府采购工程采购政府决策管理一站式服务流程政府MIS利用AHP和理想解法的评价方法这种方法将指标分为内部指标和外部指标两部分:●内部指标包括:网络办公目标(B1),包括3个子目标:网上审批、认证的时效性(C11),办公无纸化(C12),网络办公采用的比例(C13);内部交流目标(B2),包括3个子目标:交流的方便性(C21),交流的快捷性(C22),交流方式的多样性(C23);信息资源整合目标(B3),包括2个子目标:资源共享程度(C31),资源信息化(C32)。利用AHP和理想解法的评价方法●外部指标包括:一站式服务目标(B4),包括2个子目标:协同办公(C41),在线服务(C42);为企业和居民服务目标(B5),包括4个子目标:网上办公(C51),网上监督(C52),公众反馈(C53),身份认证的快捷性、统一性(C54);信息共享目标(B6),包括3个子目标:政府决策的公开化和透明化(C61),信息发布的及时性(C62),查询的方便性(C63)。中国电子政务绩效评价现状信息和网络技术在政府信息化中的应用,只是影响到政府产出的数量和质量,但技术本身不会增加评估的要素,也不会影响到政府绩效的评价方法本身。电子政务绩效评价不能单纯评价信息系统的“电子”化的效益,而是评价应用了信息技术后的业务系统政务效益的提高,这是电子政务效益评价的基本思想。中国电子政务绩效评价现状电子政务的功能和效益包括对社会和经济的影响两个方面,近两三年来,我国对于电子政务绩效方面的评价向着更重视实效方面发展,开始研究电子政务实际产生哪些效益以及能产生多大的效益。如果将技术指标作为价值评估的重点和要素,将会误导电子政务的建设和发展。电子政务绩效评价与成本—收益分析电子政务成本按生命周期阶段划分成为开发成本和运行成本两类。开发成本包括软件开发成本、硬件成本和其他成本。运行成本包括运行费用、管理费用和维护费用。从政府的角度来说,要考虑对电子政务的资源投入问题,即在考虑电子政务的机会成本的条件下,评估政府应该投入多大的资源来建设和发展电子政务;从消费的角度来说,需要评价社会对电子政务的实际需求量,以及消费者对它的实际偏好。电子政务绩效评价应注意的问题

将原问题进行分解,得出各个派生问题的解后,再采用综合模型等得出原问题的解。电子政务的评价标准主要是指效益。把效益看城市目标的达成程度,当电子政务建设状况离这一目标越近,目标的达成程度越高,效益也越好。但要注意将目标进行量化,这样才能度量目标的达成程度。评价的方法问题

电子政务效益的评价标准问题电子政务效益评价指标体系一级指标二级指标效

率减少人员数(人)减少处理的数量(次)减少信息采集次数(次)每个处理缩短的处理时间(分钟)每个处理缩短的采集时间(分钟)每个处理缩短的传送时间(分钟)减少单位业务时间(分钟)公开(透明度)制度公开程度处理结果公开程度违规处理的处治办法业务流程公开处理时限公开投诉、监督途径公开电子政务效益评价指标体系一级指标二级指标成

本项目经费是否详细分类项目总投资(万元)硬件、网络占总投资的百分比(%)硬件、网络的经济寿命(年)项目周期/总投资规

范书面化制度占总制度的百分率(%)违规处理的处治条数占总处理百分比(%)流程规定性电子政务效益评价方法电子政务效益评价分析按照时间分成事前分析和事后分析两部分。事前分析是从自然科学模型和经济学模型对电子政务效果的预测,是对实施电子政务项目和不实施该项目的效果进行比较。事后分析是将现实状态与假定没有实施项目的状态进行比较,从而衡量电子政务的实施效果。事后分析实际上是把电子政务当成一个控制实验。电子政务效益评价方法电子政务的应用改变了传统的政府行政系统的状态,使行政系统从一种状态变化到另一种状态。设在t时刻,即行政系统有输入U(t)、输出Y(t)和状态变量X(t),有:U(t)=(政策、法规、制度、流程)Y(t)=(管理、监控、服务)X(t)=(效率、公开、成本、规范)在设B为电子政务的作用下,包括网络技术、信息技术的发展、行政体制改革的要求、全球化的影响因子,行政系统状态从X(t)转移到X(t+1),转移状态模型为:X(t+1)=X(t)+BU(t)综合模型与效益向量在前面我们提到了应该将电子政务中的原问题进行分解,最后再采用一定的模型方法将几个变量的估计值合并成为电子政务效益的评价值。这种过程采用的模型方法称为成熟度空间模型。有人将电子政务效益分解成三个问题:消费者消费意愿、对社会福利的影响、对政府产出的影响。基于这种分类方法的成熟度空间模型如下:在空间直角坐标系,用X、Y、Z来分别表示消费者对电子政务的支付意愿、电子政务对社会福利的影响、电子政务对政府产出的影响,此坐标系所确定的空间称为电子政务的成熟度空间。电子政务绩效评价的展望受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委托,赛迪顾问和中国信息化绩效评估中心(北京化工大学)联合开展2005年中国政府网站绩效评估工作。评估工作从信息公开、在线办事、公众参与和网站设计等四个方面全面考察我国政府网站的绩效水平。其中信息公开类指标重点强调网站政务信息公开的全面性、规范性和实效性;在线办事类指标重点考察表格下载、在线咨询、在线查询和在线申请等实用服务的实现程度;公众参与类指标重点评估网上投诉、领导信箱、民意征集、在线访谈和公众留言等公众参与政府决策的渠道建设情况和应用效果;网站设计类指标将从页面布局、搜索引擎、导航链接等方面测评网站内容的表现能力。第五节电子政务标准国外电子政务标准规范发展现状

国外电子政务起步较早,各国政府都十分重视标准规范的研究和制定,相关标准规范比较完善,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体系结构。

国外电子政务标准的制定通常是由政府统一发起组织成立标准化工作组,其下设立多个子工作组分别负责特定领域的相关技术规范。此外,社会团体及标准化组织也积极参与标准的研究制定。我国的电子政务标准发展现状

在标准化建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