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农业生产结构与粮食问题课件_第1页
第6章+农业生产结构与粮食问题课件_第2页
第6章+农业生产结构与粮食问题课件_第3页
第6章+农业生产结构与粮食问题课件_第4页
第6章+农业生产结构与粮食问题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6章农业生产结构与粮食问题

1979年9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要有计划地逐步改变我国目前农业的结构”。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科学确定区域农业发展重点”。2003年颁布了《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3-2007年)》,专用小麦、专用玉米、高油大豆、棉花、“双低”油菜、“双高”甘蔗、柑橘、苹果、肉牛肉羊、牛奶、水产品等11个大类产品进入规划。2008年9月颁布了《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8-2015年)》”,水稻、小麦、玉米、大豆、棉花、油菜、甘蔗、苹果、柑橘、生猪、奶牛、肉牛、肉羊、出口水产品、马铃薯、天然橡胶等16个农产品进入规划。第6章农业生产结构与粮食问题一、农村与农业生产结构的概念二、农业生产结构的描述和衡量三、农业生产结构形成与变动的影响因素四、我国农业生产结构的演变和调整五、战略性结构调整中的粮食问题

(一)农村生产结构的概念

农村生产结构:又叫农村产业结构,是指一定时期农村地域内各个产业部门之间、各产业内部之间的比例关系及相互关系。包括农村三次产业之间、产业内部各部门之间、部门内部各项目之间、项目中各产品之间的关系。一、农村与农业生产结构的概念农村产业结构的层次第一层次:即农村的三次产业,第一产业为农业,包括种植业、渔业、畜牧业、林业、水产业等;第二产业是指农村的制造业和建筑业;第三产业是指农村的服务业,包括交通运输、商业、饮食服务、金融、文教、旅游等。农村产业结构的层次第二层次:是指农业内部结构,即种植业、渔业、畜牧业、林业、水产业的比例关系。事实上也就是农业产业结构。第三层次:是指种植业内部结构,即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饲料作物等之间的比例关系。第四层次:农作物内部的品种、品质结构。

(二)农业生产结构的概念农业生产结构,也叫农业产业结构,是指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或一个农业企业的农业产业各部门之间和各部门内部的组成及其相互之间的比例关系。包括四个层次:农业内部各生产部门的组成及其相互间的关系。某一农业生产部门内部的各类农产品之间的关系(如种植业中的粮经比等)。某一农产品的品种和质量结构(如粮食作物内部)。区域之间农业生产的差异(地区分工)。结论:农业结构是一个多层次的概念,农业结构调整要防止片面性。(二)农业生产结构的概念理解概念须把握3个方面:农业生产结构是一个多层次的复合体系,可以划分为若干层次。基于不同层次的描述所传达的信息是不同的。必须在同一层次上描述,必须使用并列的概念。农业生产结构是就一定地域而言。描述农业生产结构必须界定区域。不同地域,农业生产结构具有不同的特色。农业生产结构不是一成不变的。会随着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农业产业结构与农村产业结构不是一个意义上的概念,农村产业结构强调的是产业在农村这个地域,是个区域性概念,而农业产业结构强调的是产业结构中的行业构成,从组成内容上看,农业产业主要指种植业、林业、牧业和渔业等,而农村产业由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组成。农业各部门的划分及其各部门内部的组成大农业种植业农作物果、桑、茶林业:防护林、用材林、经济林、特种用途林牧业:家畜和家禽养殖业渔业:养殖业和捕捞业粮食作物:谷物、豆类和薯类经济作物:纤维、油料、芳香、药用、烟叶、糖料其他作物:蔬菜、果用瓜1、产值指标2、播面指标3、其他指标:土地利用结构、劳动力利用结构、资金利用结构等。二、农业生产结构的描述和衡量

产值指标是最常用的描述方法,以产值指标表示的农业生产结构称之为“产值结构”。比如,2014年,河南省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758.82亿元。其中,农业总产值487.33亿元,占64%;林业总产值30.45亿元,占4%;畜牧业总产值188.11亿元,占25%;渔业总产值35.52亿元。占5%.——相对量指标更直观,从结构角度讲,更具可比性。1993-2003年间我国农、林、牧、渔业产值变化情况二、农业生产结构的描述和衡量用播种面积指标反映的农业生产结构,又称作“播面结构”。“播面结构”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主要用来反映种植业的生产结构特征。1、产值指标2、播面指标3、其他指标:土地利用结构、劳动力利用结构、资金利用结构等。二、农业生产结构的描述和衡量

土地利用结构,是指耕地、林地、草地、水面等各种农业用地所占面积占当地农业用地总面积的百分比。劳动力利用结构,是指农林牧渔各业所占用劳动力数量之间的百分比。资金利用结构,也称为资金投入结构。1、产值指标2、播面指标3、其他指标:土地利用结构、劳动力利用结构、资金利用结构等。

几点认识:(1)农业生产结构的差异,首先意味着产品结构的不同,可见,“农产品结构性矛盾”的解决有赖于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

(2)农业生产结构差异的背后,反映的是投入结构的差异。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意味着资源投入方向的调整。(3)关于对农业生产结构的评判:没有普遍适用的标准。评判一个地区农业生产结构是否合理,应该具体结合当地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技术条件特点等情况,综合考虑农业经济效益的高低、农产品满足社会需要的程度、对当地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状况等。二、农业生产结构的描述和衡量1、生产力水平(主要条件)2、农业资源禀赋及其结构(农区、牧区和林区)3、产品市场需求(动力;市场拉动力度不同)4、政策因素(粮食直补;林权改革)5、技术进步(“绿色革命”;BT棉等转基因技术)6、农业生产传统(山东寿光蔬菜生产)7、交通、运输、加工、商业等社会经济因素

三、农业生产结构形成与变动的影响因素1、改革前后我国农业生产结构的对比2、78年以来我国农业生产结构的阶段性特点3、小结:我国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方向四、我国农业生产结构的演变和调整1978年前我国农林牧渔各业之间的产值比例(%)1952年1961年1978年种植业86.981.079.3牧业12.015.015.5林业0.72.23.6渔业0.41.81.61978年前我国种植业内部各业之间的播面比例(%)1952年1961年1978年粮食作物89.286.880.4经济作物9.08.99.6其他作物1.84.310.01978年后我国农林牧渔各业之间的产值比例(%)1978年1990年2005年种植业79.364.749.7牧业15.525.733.7林业3.64.33.6渔业1.65.410.31978年后我国种植业内部各业之间的播面比例(%)1978年1990年2005年粮食作物80.473.467.1经济作物9.622.128.1其他作物10.04.54.81、改革前后我国农业生产结构的对比四、我国农业生产结构的演变和调整(1)改革开放前(78年前)农业生产结构特征:“三个为主”思考和评价:这是一种“偏差性”结构吗?(2)改革开放后(78年后)农业生产结构特征:以往的单一结构逐渐有所调整简单评价:市场和消费是两个主要的驱动力2、78年以来我国农业生产结构阶段性特点(1)第一阶段:78年-80年代末(2)第二阶段:90年代初-98年(3)第三阶段:98年至今四、我国农业生产结构的演变和调整

1979年9月,中共十一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过去我们狠抓粮食生产是对的,但是忽视和损害了经济作物、林业、畜牧业、渔业......要有计划的改变我国目前农业的结构和人们的食物构成......要以一业为主,搞好多种经营。”四、我国农业生产结构的演变和调整1981年3月,国务院转发了国家农委《关于积极发展农村多种经营的报告》,《报告》明确提出“决不放松粮食生产,积极开展多种经营”的农业发展方针。——方向以“量”的调整为主;调整办法以计划为主。2、78年以来我国农业生产结构阶段性特点(1)第一阶段:78年-80年代末(2)第二阶段:90年代初-98年(3)第三阶段:98年至今四、我国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和演变1992年9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决定:“今后我国农业要在继续重视产品数量的基础上,转入高产优质并重,提高效益的新阶段......不论是种植业还是林业、畜牧业和水产业,都要把扩大优质产品的生产放在突出的地位,并作为结构调整的重点抓紧抓好。”2、78年以来我国农业生产结构阶段性特点(1)第一阶段:78年-80年代末(2)第二阶段:90年代初-98年(3)第三阶段:98年至今四、我国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和演变

1998年10月,中共十五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按照市场化的原则……要进一步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要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的原则,全面发展农林牧渔......”——方向以质量调整为主,方式以市场化原则为主。2、78年以来我国农业生产结构阶段性特点(1)第一阶段:78年-80年代末(2)第二阶段:90年代初-98年(3)第三阶段:98年至今

品质结构仍然是该阶段调整的重点非常强调粮食生产的重要性重点强调发挥区域优势2、78年以来我国农业生产结构阶段性特点(1)第一阶段:78年-80年代末(2)第二阶段:90年代初-98年(3)第三阶段:98年至今四、我国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和演变2003年,农业部明确“提出优势农产品生产要向优势产区集中”并于同年2月份发布《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规划》针对专用小麦、专用玉米、高油大豆、棉花、“双低”油菜、“双高”甘蔗、柑橘、苹果、肉牛肉羊、牛奶、水产品等11种优势农产品,具体规划了35个优势产区。比如:“重点建设黄淮海、长江下游和大兴安岭沿麓等3个专用小麦带。黄淮海优质强筋小麦带主要布局在河北、山东、河南、陕西、山西、江苏、安徽等7个省的39个地市82个县市。长江下游优质弱筋小麦带主要布局在江苏、安徽、河南、湖北等4个省的10个地市20个县市。大兴安岭沿麓优质强筋小麦带主要布局在黑龙江、内蒙古等2个省区的3个地市11个县旗(农场)及黑龙江垦区2个管理局。”“重点建设东北高油大豆带,主要抓好松嫩平原、三江平原、吉林中部、辽河平原、内蒙古东四盟市等5个优势产区,把东北地区建设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非转基因高油大豆生产区。主要布局在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等4个省区的30个地市(盟)127个县市(旗)。”

河南小麦品质生态区划

豫北、豫西北和豫西地区:小麦生育期间降水量少,光热资源充足,土壤肥力水平较高、质地较好,适合优质强筋小麦生产。

豫南地区:土壤以水稻土为主,气候湿润,热量条件良好,年降雨800-1400毫米,小麦灌浆期间降雨量偏多,湿害较重,不利于蛋白质和面筋积累,适宜弱筋小麦生产。

豫中、东地区:适宜优质中强筋小麦生产。我国畜牧业发展形成的几个生产带生猪生产带:长江中下游和华北地区。川、豫、湘、鲁、冀、鄂、粤、滇、苏、皖等10省2005年猪肉产量3286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66%,东北地区由于粮食转化潜力大,正在形成养猪新区。肉牛生产带:主要是在以黄海、淮海平原为中心的的中原肉牛带,其次是东北三省和内蒙古东部的东北肉牛带。2005年河南、河北、山东、吉林、辽宁、新疆、内蒙古、安徽、黑龙江、四川等10省的牛肉产量522万吨,占全国的73%。肉羊产业带:主要是内蒙古和新疆,其次是河南、山东、河北、四川、江苏、安徽、甘肃和湖南等省,10省2005年羊肉产量共计327万吨,占全国的75%。我国畜牧业发展形成的几个生产带奶牛生产带:主要集中在东北、华北和大中城市郊区。2005年奶牛存栏数为1330万头,奶类产量将达到3290万吨。奶牛产业带内的牛奶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65%以上。其中,东北奶业产区的黑龙江省奶产量达到510万吨;内蒙古牛奶产量达880万吨;华北奶业产区的河北省牛奶产量达到407.6万吨。家禽生产带:肉禽主要集中在东部省份,山东、广东为最大,其次江苏、辽宁、河北、吉林、河南、安徽、四川、湖南等省,2005年共计1056万吨,占全国的72%。蛋禽集中在长江以北,河北、山东、河南、辽宁、江苏、四川、安徽、湖北、黑龙江、吉林等10省禽蛋产量2285万吨万吨,占全国总量的79%。河南省畜种区域化布局

黄河滩区绿色奶业示范带、豫东平原奶牛养殖基地“一带一片”京广沿线优势生猪产业线中原肉牛肉羊产业带:重点在南阳、周口和商丘三市的淮阳、鹿邑、西华、扶沟、商水、太康、沈丘、郸城、项城、虞城、夏邑、永城、民权、柘城、睢县、唐河、社旗、内乡18个县豫南:华英、三高集团为龙头,重点建设肉鸭等水禽和固始鸡生产加工基地豫北:大用、永达为依托,重点在豫北建设肉鸡规模生产加工基地3、我国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方向

不放松粮食生产,积极发展多种经营继续优化产品的数量结构种植业:二元结构——三元结构畜牧业:重点发展食草家畜提高农产品质量,进一步优化品质结构安全性;适宜加工性;营养价值;可口;外观重点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发达国家的农产品加工产值约是农业产值的3倍以上,而我国还不到80%。优化农业区域布局,充分发挥地区比较优势四、我国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和演变

我国耕地资源稀缺,但猪肉产量占肉类总产量的比重仍高达67%,远高于38.8%的世界平均水平,草食家畜特别是牛肉的比重仅有9.1%,远低于26.3%的世界平均水平;我国肉蛋奶产量的比例分别为100:35:13,奶类产量明显偏低。发达国家畜产品加工占畜产品生产总量的比重高达60-70%,但是我国畜产品加工产业化水平低,加工技术落后,企业规模偏小,加工业滞后于畜牧业。

耗粮高的猪肉占肉类总产量的比重高,草食家畜特别是牛肉的比重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肉蛋奶产量的比例奶类产量明显偏低。2004年,我国肉蛋产品人均生产量均已超过世界平均水平,但奶类人均消费量却仅有18kg左右,2005年21.7KG,与世界人均100kg左右的水平,存在很大差距。

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产业化经营是世界各国农业发展的一般趋势和必然规律,也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美国已经形成了一些有竞争力和国际知名的产业带,如其玉米生产带,产量占全国的45%,小麦生产带,产量占全国的50%,大豆生产带,产量占全国的60%。美国50%的苹果集中产在占国土面积3%的华盛顿州,80%的柑橘集中产在占国土面积不到5%的佛罗里达州,而90%的葡萄产在占国土面积不到4%的加利佛尼亚州。意大利、法国、日本这些面积甚小的国家,果树、蔬菜、花卉生产都有类似的例子。比如,法国已经形成了世界知名的葡萄优势产区。四、我国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和演变

小结:78年以来,我国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经历了从“数量—质量—区域”的一个过程。从调整办法来看,经历了一个从计划到市场的逐步过渡过程。上述调整过程中,粮食生产始终是被置于最重要的地位。五、战略性结构调整中的粮食问题1.粮食概念的界定(1)我国的粮食概念狭义的粮食是指谷物,主要有小麦、稻谷、玉米、大麦、高粱等。广义的粮食是指谷物、豆类和薯类。(我国谷物总产量约占粮食总产量约85-90%)(2)FAO世界粮农组织的粮食概念粮食是指谷物。主要包括小麦、稻谷、粗粮。粗粮包括玉米、大麦、高粱、燕麦、黑麦、荞麦和其它杂粮等品种。

关于世界粮农组织(FAO):成立于1945年10月16日,1946年12月成为联合国第一个专门机构,总部设在意大利罗马。其宗旨是:“共同努力,以提高营养和生活水平,提高一切粮食和农业产品的生产和分配效率;改善农村人口状况,从而为扩展中的世界经济作出贡献,并确保人类免于饥饿”。FAO出版的刊物有《农业经济与统计月报》、《农业生产年鉴》、《林业生产年鉴》、《贸易年鉴》、《渔业年鉴》以及《肥料年鉴》等。1974年发起世界粮食大会并决定成立三个机构:世界粮食理事会(WFC);国际农业发展基金(IFAD);世界粮食情报体系(GIEWSFA)。五、战略性结构调整中的粮食问题2.粮食安全的概念FAO(1974,最早的定义):“保证任何人在任何时候都能得到为生存和健康所需要的足够食品”。FAO(1983):“粮食安全的最终目标是,确保所有的人在任何时候既能买得到又能买得起他们所需要的基本食品”。世界粮食首脑会议(1996)“让所有的人在任何时候都享有充足的粮食,过上健康、富有朝气的生活”五、战略性结构调整中的粮食问题2.粮食安全的概念FAO的定义包含了三层含义:确保生产足够数量食品最大限度稳定食品供应确保所有需要食品的人都能获得食品。前两条是保证“买得到”,后一条是保证“买得起”。五、战略性结构调整中的粮食问题2.粮食安全的概念可见,粮食安全不是简单的供给数量问题粮食生产能力和储备能力(稳定的供给能力)粮食生产和获得的经济性(居民的获得能力)1979年11月,第20届联合国粮农组织大会决议决定,把每年的10月16日定为世界粮食日。1981年10月16日是首届世界粮食日。五、战略性结构调整中的粮食问题3.粮食安全状况的评价粮食产量波动系数(2%)粮食自给率(95%)(粮食贸易依存度)粮食储备水平及储备率(库存消费比警戒线17-18%)人均粮食占有量(400kg/人年)4.粮食安全问题的重要意义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实现农业持续稳定发展、长期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根本出路在科技。农业科技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支撑,是突破资源环境约束的必然选择,是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决定力量,具有显著的公共性、基础性、社会性。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始终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首要任务。必须毫不放松粮食生产,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着力强化农业物质技术支撑。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要完善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抓紧构建新形势下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是治国理政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方针。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按照稳粮增收、提质增效、创新驱动的总要求,继续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全面推进农村法治建设,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努力在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上挖掘新潜力。“粮食安全”连续4年成为“一号文件”关注重点“粮食安全”连续4年成为“一号文件”关注重点粮食产量十一连增5.粮食安全现状我国粮食安全是否已经高枕无忧?①科学认识“十一连增”粮食“十一连增”是在2003年粮食产量43070万吨(20年来的最低谷)水平上实现的,2007年我国粮食产量仅为50160万吨,仍低于1998年的51230万吨,到2008年才实现当时历史的最好水平,达到52871万吨,2004~2008年这一阶段主要还属于恢复性增产。如果用最近三年和五年的粮食总产量的平均值来衡量,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大致在56800万吨~58757万吨。6.粮食安全存在的国内问题②单产增长速度趋于放缓1978~1985年是我国粮食史上的一个黄金期,粮食单产年均增长率为4.69%,1985~1998年期间,年均增长率降至1.99%,1998~2003年期间,粮食单产增长率出现了停滞和徘徊,直到2004~2013年粮食连续十年增产,年均单产增速恢复到1.53%,但仍未达到历史最好水平。6.粮食安全存在的国内问题③粮食库存消费比偏高我国粮食消费需求将继续刚性增加。目前整个粮食供给形势正处于历史上最好的时期,但粮食库存消费比看,有的品种如小麦已达到60%到70%,一般的品种在40%到50%,而国际上要求的最低安全标准是17%到18%。6.粮食安全存在的国内问题④产后损失浪费不容忽视目前全世界粮食产后损失率为8%,而我国粮食、马铃薯、水果、蔬菜的产后损失率分别为7%~11%、15%~20%、15%~20%和20%~25%,折算经济损失达3000亿元以上,相当于1亿多亩耕地的投入和产出被浪费掉。据测算,我国每年损失和浪费的粮食,相当于每年损失和浪费了1.55亿多亩的优质耕地资源,大体相当于湖北、湖南和江西3个省的耕地面积。6.粮食安全存在的国内问题7.粮食安全问题的原因③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尚未健全①农业基础设施还十分薄弱②可耕种土地面积逐步减少⑤粮食流通体制改革面临很多难题④农业劳动者科技素质较低国际因素冲击03720102011201220132014进口量5479.952645838.463387140国内产量145013501277.4125612452010-2014年我国大豆供给量(万吨)①大豆进口量逐年上升③加工国产大豆企业集体倒闭②国内大豆种植面积大幅减少7.1“沦陷”的中国大豆产业A价格国际转基因大豆价格低于国内非转基因大豆C效益中国大豆加工产值效益低B经济优势中国大豆失去比其他粮食作物的经济优势D政策国家政策存在矛盾“沦陷”的原因7.1“沦陷”的中国大豆产业大豆20102011201220132014国外进口(万吨)5479.952645838.463387140进口总额(亿美元)250.93298.4349.9379.8409.8进口平均单价(美元/吨)457.8566.8599.3599.2574国内最低收购价格(元/吨)38604000460046004800进口大豆与国产大豆成本对比在粮食进口上,中国一直采取较为保守的政策,甚至在2011年以前,中国仅允许进口少量的优质大米和小麦,而玉米进口量近乎为零。但是,这三种谷物的进口在2012年前11个月却出现猛增,净进口量已达到940.4万吨。7.2十年内三大谷物进口量种类200920102011201220132014玉米8.36167.3175.4520.8326.5259.9稻谷33.838.859.8236.9224.4255.7小麦89.37123.1125.8370.1550.7297.22009-2014年我国三大谷物进口量(万吨)我国粮食的进口量也在持续增加。商务部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粮食进口超过了7000万吨,而2012年中国粮食的总产量为58957万吨,粮食进口实际已占全年粮食总产的11%,超过“红线”6个点。7.3我国粮食进口比重逐年上升①国际资本掌握国内定价权进口大豆定价权掌握在跨国粮商手中,他们在中国建厂,把中国作为国际贸易利润转换的链条,一旦中国油脂企业被全部挤垮或兼并,跨国粮商将彻底主导中国大豆产业话语权,依靠垄断优势在中国市场攫取高额垄断利润。②波及其他粮食作物2012年5月,农业部部长韩长赋著文称“坚决防止玉米成为第二个大豆”。发出这样的声音不是危言耸听,因为转基因玉米已经对中国的玉米种植业形成威胁。去年全球转基因玉米种植占比已达到35%,发展下去就是“第二个大豆”。而且随着转基因小麦和水稻技术的成熟,“第三个大豆”、“第四个大豆”也完全可能到来。7.4国际冲击可能造成的后果总体战略及对策建议048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2008-2020年)2015年总人口不超过14亿的情况下,我国粮食播种面积必须保持在16亿亩,亩产达到370公斤,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达到5.7亿吨。2020年人口不超过15亿的情况下,粮食播种面积必须要保持在15.5亿亩,亩产达到400公斤,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达到6亿吨。2030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