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卷-冲刺2023年高考语文考前适应卷(新高考地区专用)(解析版)_第1页
第01卷-冲刺2023年高考语文考前适应卷(新高考地区专用)(解析版)_第2页
第01卷-冲刺2023年高考语文考前适应卷(新高考地区专用)(解析版)_第3页
第01卷-冲刺2023年高考语文考前适应卷(新高考地区专用)(解析版)_第4页
第01卷-冲刺2023年高考语文考前适应卷(新高考地区专用)(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绝密★考试结束前第01卷2023新高考语文调研试题(适用于新高考地区)本试题共8页,23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逸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用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盛唐气象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朝气蓬勃,而朝气蓬勃也是盛唐时代的性格。盛唐气象是思想感情,也是艺术形象,在这里思想性与艺术性获得了高度统一。有人认为只有揭露黑暗才是有思想性的作品,这是不全面的,应该说属于人民的作品才是有思想性的作品,而属于人民的作品不一定总是描述黑暗。如屈原最有代表性的作品《离骚》,给我们最深刻的印象是强烈追求理想、追求光明,很少具体描述黑暗面。作者究竟是带着更多黑暗的重压,还是带着更多光明的展望来歌唱,这在形象上是不同的,这事实上正是一个时代精神面貌的反映。盛唐气象正是歌唱了人民喜爱的正面的东西,反映了时代中人民力量的高涨,这是盛唐气象所具有的时代性格特征。它是属于人民的,是与黑暗力量、保守势力相敌对的,这就是它的思想性。盛唐时代是一个统一的时代,是一个生活和平繁荣发展的时代,它不同于战国时代,生活中没有那么多的惊险变化,因此在性情上也就更为平易开朗。《楚辞》比《国风》复杂得多、曲折得多,而唐诗与《国风》更为接近,这一深入浅出而气象蓬勃的风格,正是盛唐诗歌所独有的。李白的《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如果单从字面上看,已经是“万古愁”了,感情还不沉重吗?然而正是这“万古愁”才够得上盛唐气象,才能说明它与“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的气象可以匹敌,有着联系,才能说明盛唐的诗歌高潮比陈子昂的时代更为气象万千。我们如果以为“白发三千丈”“同销万古愁”仅仅是说愁之多、愁之长,也还是停留在字面之上,更深入理解,会发现这个形象的充沛饱满,这才是盛唐气象真正的造诣。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也是说愁多、愁长,也是形象的名句;然而这个形象绝不是盛唐气象,它说愁多、愁长,却说得那么可怜;它的“一江春水向东流”与“黄河之水天上来”,在形象上简直是无法比拟的全然不同的境界。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这也是典型的盛唐气象。盛唐气象是饱满的、蓬勃的,正因其生活的每个角落都是充沛的,它夸大到“白发三千丈”时不觉得夸大,它细小到“一片冰心在玉壶”时不觉得细小;正如一朵小小的蒲公英,也耀眼地说明了整个春天的世界。它玲珑透彻而仍然浑厚,千愁万绪而仍然开朗,它带来了如太阳一般丰富而健康的美学上的造诣,这就是历代向往的属于人民的盛唐气象。盛唐气象是中国古典诗歌造诣的理想,因为它鲜明、开朗、深入浅出;那飞动的形象、丰富的想象、饱满的情绪,使得思想性与艺术性在这里统一为丰富无尽的言说。这也就是传统上誉为“浑厚”的盛唐气象的风格。(摘编自林庚《盛唐气象》)材料二:唐朝继隋之后,经过太宗贞观之治,加速了南北文化的交融。南朝的“文”装点了北朝的“质”,北朝的“质”充实了南朝的“文”,“各去所短,合其两长,则文质彬彬,尽善尽美矣”。一种融合了南北文化之长、与唐帝国的政治经济形势相适应的新文化达到了成熟的地步。盛唐气象正是这种富有深厚内涵的新文化的升华。长安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际都会,居住着许多外国的王侯、供职于唐朝的外国人、留学生、求法僧,外国的音乐家、舞蹈家、美术家,以及大量外来的商贾,至于外国的使臣更是络绎不绝。在宗教方面,佛教之外,伊斯兰教、袄教、景教和摩尼教也都得以流行。音乐、舞蹈、美术等方面的交流也给盛唐社会注入新的气息。中外文化的交流,打开了盛唐人的眼界,开阔了他们的胸襟,这对气象的形成无疑起了积极作用。无法想象,在一个民生凋敝、战乱频仍、国家分裂的时代会有什么气象可言。关于盛唐经济繁荣的局面,文献不乏记载。“人家粮储,皆及数岁。”(元结《问进士》)“四方丰稔,百姓殷富……路不拾遗,行者不囊粮。”(郑繁《开天传信记》)从中宗神龙元年到玄宗天宝十四年,短短的五十年间,唐朝人口增幅达40%,人均粮食达到700斤。在安定的局面下,儒、释、道三教得以并用,思想界出现比较自由的气氛。在思想比较自由的气氛中,诗人们可以从各方面汲取营养。李白信道,杜甫尊儒,王维崇佛。他们的不同信仰,对于形成各自的诗歌风格起了重要的作用。唐朝实行抑制门阀士族的政策,以科举取士,打破了门阀士族垄断政治的局面,使大批中下层庶族文人登上政治舞台。与此同时,文化也从少数士族文人手中转移到中下层庶族文人手中。这批在唐朝建国后成长起来的新人,有丰富的生活阅历,比较了解社会的实际、政治的利弊和民生的疾苦。他们有抱负、有见识、有能力,敢于冲破旧的藩篱开拓新的局面。盛唐文化实际上主要是这批新人创造出来的,盛唐气象也就是这批新人的气象。(摘编自袁行霈《盛唐诗歌与盛唐气象》)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朝气蓬勃作为盛唐气象最突出的特点,既是盛唐诗歌独有的艺术风格,也是盛唐时代的性格特征。B.作者认为,属于人民的作品才是有思想性的作品,而属于人民的作品多歌唱正面的东西,很少描述黑暗。C.李白的诗句“白发三千丈”“与尔同销万古愁”不仅仅在说愁之多、愁之长,更体现出形象的充沛饱满。D.在儒释道三教并行的唐代,诗人们可以多方面汲取营养,李白、杜甫、王维不同的诗风与其不同的信仰有关。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屈原带着光明的展望来歌唱,他的《离骚》表现出强烈的追求理想、追求光明的倾向,是盛唐气象的源头和先声。B.盛唐气象是与大唐帝国政治、经济、思想、外交、艺术等相适应的文化风貌特征,“浑厚”是其鲜明的风格。C.长安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际都会,许多外国人到中国来留学、供职、经商、求法、传教,盛唐气象因此形成。D.唐朝大批中下层庶族文人登上政治舞台、文化新人诞生,门阀士族长期以来垄断政治的局面因此被打破。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不能体现“盛唐气象”的一项是()A.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B.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C.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王湾《次北固山下》)D.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李商隐《夜雨寄北》)4.材料一是如何增强论证说服力的?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4分)5.假如你是青少年盛唐文化研究会的一名成员,请你为课题“盛唐气象的成因探析”写一份报告,请结合材料二列出提纲。(4分)【答案】1.B2.B3.D4.①综合运用多种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引用论证、比喻论证等。

②语言表述严谨。如“这是不全面的”“不一定总是”“更为接近”“单从字面上看”等语句的使用。5.示例:

①南北文化、中外文化的交流融合,对盛唐气象的形成起了积极作用。

②和平安定、经济繁荣的社会局面,为盛唐气象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③自由开放的思想氛围,对盛唐诗人的诗歌风格形成起了重要作用。

④抑制门阀士族政策的实行,使大批中下层庶族文人登上政治舞台,他们冲破旧的藩篱开拓新的局面,创造出盛唐文化。【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辨析文中重要信息能力。B.“多歌唱正面的东西,很少描述黑暗”错误,选项理解不当。原文是“属于人民的作品不一定总是描述黑暗”,属于人民的作品有描述黑暗的,没有程度上的要求。故选B。【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并理解文中内容的能力。A.“是盛唐气象的源头和先声”错误,根据材料一第二段,盛唐时代不同于屈原所处的战国时代,《楚辞》的风格与盛唐诗歌风格不同,可知选项无中生有。C.“许多外国人到中国来留学、供职、经商、求法、传教,盛唐气象因此形成”以偏概全,原文只说“中外文化的交流,打开了盛唐人的眼界,开阔了他们的胸襟,这对气象的形成无疑起了积极作用”,而结合下文可知,盛唐气象形成的原因有“经济繁荣”“社会稳定”“思想自由”“打破门阀垄断”等多个方面。D.“门阀士族长期以来垄断政治的局面因此被打破”因果颠倒,原文说的是“唐朝实行抑制门阀士族的政策,以科举取士,打破了门阀士族垄断政治的局面,使大批中下层庶族文人登上政治舞台”。故选B。【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内容并据此推断能力。D.《夜雨寄北》抒发的是离别之苦和思念之情,缺乏蓬勃朝气,不属于盛唐气象。故选D。【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证方法、论证语言的能力。增强论证说服力,一般可以从论证方法、论证语言等角度去考虑。材料一中,为论证“属于人民的作品不一定总是描述黑暗”,举例“屈原最有代表性的作品《离骚》,给我们最深刻的印象是强烈追求理想、追求光明,很少具体描述黑暗面”;为论证盛唐气象“朝气蓬勃”“充沛饱满”,举例李白的《将进酒》,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并点出“盛唐气象是饱满的、蓬勃的,正因其生活的每个角落都是充沛的,它夸大到‘白发三千丈’时不觉得夸大,它细小到‘一片冰心在玉壶’时不觉得细小”,大气象到小细节都通过举例论证,说明了盛唐气象的蓬勃饱满。“盛唐时代是一个统一的时代,是一个生活和平繁荣发展的时代,它不同于战国时代,生活中没有那么多的惊险变化,因此在性情上也就更为平易开朗”“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也是说愁多、愁长,也是形象的名句;然而这个形象绝不是盛唐气象……它的‘一江春水向东流’与‘黄河之水天上来’,在形象上简直是无法比拟的全然不同的境界”,运用对比论证,论证了盛唐气象的时代因素和表现特征。多处引用诗句,是引用论证;“正如一朵小小的蒲公英,也耀眼地说明了个春天的世界”“它带来了如太阳一般丰富而健康的美学上的造诣”等句子,是比喻论证。总之,运用多种论证方式,让论证更有说服力。其次,从语言上看,文章表述极为严谨,如“有人认为只有揭露黑暗才是有思想性的作品,这是不全面的”“属于人民的作品不一定总是描述黑暗”“如果单从字面上看”等,不过于绝对,显得严谨客观,更富有说服力。【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筛选概括文中重要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材料二第一段“一种融合了南北文化之长、与唐帝国的政治经济形势相适应的新文化达到了成熟的地步。盛唐气象正是这种富有深厚内涵的新文化的升华”和第二段“中外文化的交流,打开了盛唐人的眼界,开阔了他们的胸襟,这对气象的形成无疑起了积极作用”可见,南北文化、中外文化的交流融合,对盛唐气象的形成起了积极作用。从“无法想象,在一个民生凋敝、战乱频仍、国家分裂的时代会有什么气象可言。关于盛唐经济繁荣的局面,文献不乏记载”可见,和平安定、经济繁荣的社会局面,为盛唐气象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从“在安定的局面下,儒、释、道三教得以并用,思想界出现比较自由的气氛……诗人们可以从各方面汲取营养……不同信仰,对于形成各自的诗歌风格起了重要的作用”可见,自由开放的思想氛围,对盛唐诗人的诗歌风格形成起了重要作用。从“唐朝实行抑制门阀士族的政策,以科举取士,打破了门阀士族垄断政治的局面,使大批中下层庶族文人登上政治舞台……他们有抱负、有见识、有能力,敢于冲破旧的藩篱开拓新的局面。盛唐文化实际上主要是这批新人创造出来的,盛唐气象也就是这批新人的气象”可见,抑制门阀士族政策的实行,使大批中下层庶族文人登上政治舞台,他们冲破旧的藩篱开拓新的局面,创造出盛唐文化。(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文本一:清明①废名松树脚下都是陈死人,最新的也快二十年了,绿草与石碑,宛如出于一个画家的手,彼此互相生长。怕也要拿一幅古画来相比才合适。这是就看官所得的印象说话,若论实物的浓淡,虽同样不能与时间无关系,一则要经剥蚀,一则过一个春天惟有加一春之色——沧海桑田权且不管。清明上坟,照例有这样的秩序:男的,挑了“香担”,尽一日之长,凡属一族的死人所占的一块土都走到;女的就其最亲者,与最近之处。这一天小林起得很早,看天,是一个阴天,但似不至有雨落。吃了早饭,他独自沿史家庄的坝走,已望见东边山上,四方树林,冒烟。一片青山,不大分得出坟,这里那里的人看得见,因了穿的衣服。走到松树脚下,琴子细竹坐在坟前,等候三哑点火。已经烧了好几阵火过去了。他小的时候也跟他的族人一路遍走二十里路的远近,有几位好事者把那奠死人的腌肉,或者鲤鱼,就香火烧吃。他当然要尝一尝。那几位现在都是死人了,有一个,与小林是兄弟辈,流落外方。阴天,更为松树脚下生色,树深草浅,但是一个绿。绿是一面镜子,不知挂在什么地方,当中两位美人,比肩——小林首先洞见额下的眼睛,额上发……叫他站住了,仿佛要时间面对了Eternity②。浅草也格外意深,帮他沉默。细竹对他点一点头。这个招呼,应该是忙人行的,她不过两手拄了草地闲坐。琴子微露笑貌,但眉毛,不是人生有一个哀字,没有那样的好看。(哀怨、哀婉之美)莫明其所以的境地,逝去的时光又来帮忙——他在这里牵过牛儿!劈口问三哑道:“三哑叔,我的牛儿还活在世上没有?”牛儿就在他的记忆里吃草。三哑正在点炮放。细竹接着响起来了——“哪里还是牛儿呢?耕耕了几十石!——你不信我就替你们放过牛。”琴子暗地里笑,又记起《红楼梦》上的一个“你们”。三哑站起身,拂一拂眼睛,答小林——“哥儿应该得不少的租钱了。明天有工夫我引你到王家演去看。前回细竹姑娘看见了,说是一匹好黄牛,牵到坝上吃草。”站了一会,看他们三个坐地,又道:“放了炮应该作揖了。”小林笑:“我是来玩的。”细竹也对了三哑笑:“你作揖,我们就这样算了。”小林慢慢地看些什么?所见者小。眼睛没有逃出圈子以外,而圈子内就只有那点淡淡的东西,——琴子的眉毛。所以,不着颜料之眉,实是使尽了这一个树林。古今的山色且凑在一起哩!——真的,那一个不相干的黛字。那样的眉毛是否好看,他还不晓得,那些眼睛,因为是诗人写的,却一时都挤进他的眼睛了,就在那里作壁上观,但不敢喝彩。“拿什么画得这样呢?”这句话就是脱口而出,琴子也决不会猜到自己头上去,——或者猜画松树。“你们这个地方我很喜欢。”这是四顾而说。细竹答道:“黄梅时节,河里发了山洪,坐在这里,哗喇哗喇的,真是‘如听万壑松’③。”“你真是异想天开。”“什么异想天开?我们实地听过。五年以前我还骑松树马哩,——骑在马上,绿林外是洪水。”小林笑。又看一看琴子道:“你怎么一言不……”树上的黄莺儿叫把他叫住了。望着声音所自来的枝子,是——“画眉。”“这哪里是画眉呢?黄莺儿也不认识!”细竹也抬头望了树枝说。琴子开口道:“回去罢。”此时三哑已经先他们回去了。但琴子依然不像起身的样子,坐得很踏实。小林又看坟。“谁能平白地砌出这样的花台呢?‘死’是人生最好的装饰。不但如此,地面没有坟,我儿时的生活简直要成了一大块空白,我记得我非常喜欢上到坟头上玩。我没有登过几多的高山,坟对于我确同山一样是大地的景致。”“你到那边路上去看,那里就有一个景致。”琴子说。小林凛然了。他刚才经过那一座坟而来,一个中年妇人,当是新孀,蓬头垢面坟前哭,坟是一堆土。“坟放在路旁,颇有嘲弄的意味。”“你这又是自相矛盾。”细竹笑他。琴子道:“这倒是古已有之:‘路边两高坟,伯牙与庄周。’④”“我想年轻死了是长春,我们对了青草,永远是一个青年。”“不要这样乱说。”细竹说。他们真是见地不同。“要下雨。”细竹又望了天说,天上的云渐渐布得厚了。“这也是从古以来的一个诗材料,清明时节。”小林也望天说。“下雨我们就在这里看雨景,看雨往麦田上落。”细竹一眼望到坂当中的麦田。琴子道:“那你恐怕首先跑了。”一面心里喜欢——“想象的雨不湿人。”(有删改)[注]①选自废名长篇小说《桥》它分为上、下两篇,共52章(上篇43章,下篇9章),各章之间虽有所勾连,但每章皆可独立存在。整部小说主要讲述了三个美丽而聪慧的少男少女的故事,上篇写的是程小林和童年伙伴史琴子的青梅竹马之情,下篇写的是10年之后程小林、史琴子和细竹(史琴子的表妹)三人之间的日常生活片段。②Eternity:无穷无尽的时间;永恒。③如听万壑松:出自李白《听蜀僧灵弹琴》“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④路边两高坟,伯牙与庄周:出自陶渊明《拟古九首》。文本二:“一幅自然风景”像亚弥儿所说的“就是一种心境”。他渲染了自然风景,同时也就烘托出人物的心境,到写人物对于风景的反应时,他只略一点染,用不着过于铺张的分析。自然,《桥》里也还有人物动作,不过它的人物动作大半静到成为自然风景中的片段,这种动作不是戏台上的而是画框中的。因为这个缘故,《桥》里充满的是诗境,是画境,是禅趣。每境自成一趣,可以离开前后所写境界而独立。(选自朱光潜《桥》,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叙述了小林和伙伴清明节到松树脚下坟地上玩耍的见闻感受,“香担”“点火”“放炮”“作揖”等词反映了当地冥事风俗。B.文中画横线语句,从小林的视角来勾勒琴子的面貌;在小林的眼中,眉如树林、山色,如“黛”,传达出他的好奇、喜欢的心理。C.小林、琴子、细竹三人看到一个“蓬头垢面”的中年新孀在坟前痛哭,他们虽然各有所思,但都对她的悲苦遭遇深表同情。D.“坟对于我确同山一样是大地的景致”与“那里就有一个景致”这两句中的“景致”所指不同,前者指风景,后者指坟墓。7.下列对文本一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从儿童的视角来描绘清明扫墓图景,“我是来玩的”“你作揖,我们就这样算了”这些话语可以窥见孩子有别世俗的纯真童心。B.“绿是一面镜子……比肩”这一句将深树浅草的“绿”比作镜子,琴子、细竹宛若镜中美人,为下文“瞬间的永恒”的顿悟做铺垫。C.本文重描写情景而不重叙述故事,重生活情趣而不重性格命运,重风景民俗而不重社会背景,具有散文化的结构、诗的内蕴。D.本文遣词造句讲究文白相间,典雅古朴,同时又明白如话,行文中巧妙嵌入古诗名句,具有意在言外、以简驭繁、耐人寻味的效果。8.“坟”在小说中有什么样的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9.试从诗境、画境、禅趣三个角度中任选其一,谈谈你对《清明》一文艺术特色的理解。(6分)【答案】6.C7.D8.①是提供人物活动的舞台:三哑的清明祭扫,与小林、琴子、细竹的交谈、看风景,都是在松树脚下的坟地展开的。②是组织故事情节的枢纽:三哑扫墓,小林看风景,看美人,忆放牛,看坟,与琴子、细竹谈坟等情节,都围绕着坟及其周围风景来组织。③是关联人物思想情感(心理情绪)的载体:主人公小林对于时间、生死的思考,都由其清明时节所看到的坟地及周边风景而触发。④是彰显作家独特审美认知与深厚佛学修养的媒介:“坟”是大地的景致,具有超逸的诗意,内含佛教循环的时间观。9.示例:(l)诗境:①小说侧重描写自然景致、民俗风情和人物情绪体验,抒情性居于主导地位,而情节性淡化了,弥漫着一股孩童般单纯天真气息,犹如散文诗。②小说语言呈现鲜明的诗化特点,简洁幽深,多用省略、跳跃、暗示等曲折的表现手法,以及想象、联想、引用等修辞手法,产生“语不接而意接”的审美效果。(2)画境:①小说描绘了清明时节,松树脚下绿草如茵的坟地风景,犹如高明画家绘制的一帧古画。②阴天里,坟头深树浅草中的两位女子琴子、细竹,宛如镜中比肩的美人,眉山如黛,是可以细品的入画美景。(3)禅趣:①《清明》是以意象、意境为主体的诗体小说,散发着浓厚的禅趣。松树脚下的坟地风景,清幽、静寂、生机勃勃,出离了死亡之痛苦,传达出禅宗的彻悟与达观。②小说中的人物如小林、琴子,细竹等安然,纯真、自然,适意的状态,呈现出禅宗式的任意随缘的人生态度。③小林与琴子、细竹等的对话,具有较多的省略、跳跃、转折、空白,平实朴讷,而充满机趣,体现了禅家所追求的素朴与“明心见性”。【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内容的理解能力。C.“但都对她的悲苦遭遇深表同情”错误。从原文语境来看,并未写到三人对她的同情;另外,从“他们真是见地不同”可以看出,文中主要强调三人对路旁之“坟”的联想、感悟各自不同。故选C。【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D.“文白相间,典雅古朴,同时又明白如话”错误。选文语言风格应是简洁幽深,平实朴讷,充满跳跃与机趣,留下大量能使人尽情展开联想的空白。故选D。【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小说中物象作用的能力。本文写的是松树脚下清明上坟的事情,文中涉及的主要人物有小林、细竹、琴子,写到三哑的清明祭扫,与小林、琴子、细竹的交谈、看风景,人物的活动都是在松树脚下的坟地展开的,所以“坟”是人物活动的舞台。本文描写的情节有:小林回忆曾经在这里放过牛、三哑放炮扫墓、小林看琴子的眉毛、小林看风景以及和琴子、细竹交谈等情节,这些情节都和坟以及周围的风景有关,可以说“坟”贯连起小说的情节,是组织故事情节的枢纽。“叫他站住了,仿佛要时间面对了Eternity”“莫明其所以的境地,逝去的时光又来帮忙”是小林对于时间的思考。“谁能平白的砌出这样的花台呢?‘死’是人生最好的装饰。不但如此,地面没有坟,我儿时的生活简直要成了一大块空白,我记得我非常喜欢上到坟头上玩。我没有登过几多的高山,坟对于我确同山一样是大地的景致”是小林对于生死的思考。而这些思考都是由其清明时节所看到的坟地及周边风景而触发,所以“坟”是关联人物思想情感(心理情绪)的载体。本文选自长篇小说《桥》,而《桥》里充满的是诗境,是画境,是禅趣。而文中开篇就写到“绿草与石碑,宛如出于一个画家的手,彼此互相生长。怕也要拿一幅古画来相比才合适。这是就看官所得的印象说话,若论实物的浓淡,虽同样不能与时间无关系,一则要经剥蚀,一则过一个春天惟有加一春之色——沧海桑田权且不管”,可见“坟”是大地的景致,具有超逸的诗意,内含佛教循环的时间观。所以,文中“坟”是彰显作家独特审美认知与深厚佛学修养的媒介。【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诗境:本文开篇就写到绿草和石碑,写到史家庄堤坝东边的树林、青山,侧重于自然景物的描写,同时“香担”“点火”“放炮”“作揖”等词反映了当地冥事风俗,通过小林和琴子、细竹的谈话来展现人物情绪的变化,所以小说淡化了情节,抒情性居于主导地位,犹如散文诗。小说的语言呈现诗化的特点。文中运用了比喻的手法,“绿是一面镜子……比肩”这一句将深树浅草的“绿”比作镜子,琴子、细竹宛若镜中美人。运用了想象、联想的手法,小林对以前曾经在这放牛的回忆。引用手法的运用,如细竹所说的“如听万壑松”是对《听蜀僧灵弹琴》的引用,琴子所说的“路边两高坟,伯牙与庄周”是对《拟古九首》。同时三人的谈话又多用省略、跳跃、暗示等曲折的表现手法,留下大量能使人尽情展开联想的空白,产生“语不接而意接”的审美效果。画境:由原文“松树脚下都是陈死人,最新的也快二十年了,绿草与石碑,宛如出于一个画家的手,彼此互相生长。怕也要拿一幅古画来相比才合适”可知,小说描绘了清明时节,松树脚下绿草如茵的坟地风景,犹如高明画家绘制的一帧古画。原文中“阴天,更为松树脚下生色,树深草浅,但是一个绿。绿是一面镜子,不知挂在什么地方,当中两位美人,比肩”,这一句将深树浅草的“绿”比作镜子,琴子、细竹宛若镜中美人。文中还写到小林看到的琴子的眉毛,眉如山黛,虽不着颜料,实是使尽了这一个树林,古今的山色且凑在一起,是可以细品的入画美景。禅趣:由原文“松树脚下都是陈死人,最新的也快二十年了,绿草与石碑,宛如出于一个画家的手,彼此互相生长”可知,松树脚下的坟地风景是充满生机的,并且松树脚下生色,树深草浅,但是一个绿色,绿是生机的表现。并且写到树林中“黄莺儿”或者是“画眉”等鸟的叫声,整个坟地只写到三哑以及中年妇人在祭奠,写出了坟地的清幽、寂静。虽然这是坟地,但是通过三人的谈话并没有感受到死亡的痛苦,甚至小林说到坟对于自己而言同山一样是大地的景致,传达出了禅宗的彻悟与达观,所以说《清明》是以意象、意境为主体的诗体小说,散发着浓厚的禅趣。本文中的主要人物为小林、细竹、琴子,细竹对小林打招呼仅仅是点一点头。细竹两手拄了草地闲坐,琴子微露笑貌。对于三哑所说的放了炮应该作揖,小林笑笑说自己是来玩的,细竹也笑,说我们就这样算了。所以小说中的这些人物呈现出安然,纯真、自然,适意的状态,呈现出禅宗式的任意随缘的人生态度。当小林看到琴子的眉毛,联想到“黛”字和诗人笔下的那些眼睛,于是脱口而出“拿什么画得这样呢?”,接着又说到“你们这个地方我很喜欢。”而细竹的回答却是关于黄梅时节,河里发了山洪,坐在这里,哗喇哗喇的,真是“如听万壑松”。当小林看到琴子一言不发的时候,对琴子为什么一言不发的问话还没有说完,琴子却说到“画眉”。当琴子开口说“回去罢”的时候,琴子依然不像起身的样子,坐得很踏实。小林看到了坟,又有了三人关于坟的感慨。文中小林与琴子、细竹等的对话,具有较多的省略、跳跃、转折、空白,平实朴讷,而充满机趣,体现了禅家所追求的素朴与“明心见性”。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吕蒙未及受封而疾发,权迎置于所馆之侧,所以治护者万方。时有加鍼,权为之惨戚。欲数见其颜色,又恐劳动,常穿壁瞻之,见小能下食,则喜顾左右言笑,不然则咄唶,夜不能寐。病中瘳,为下赦令,群臣毕贺,已而竟卒,年四十二。权哀痛殊甚,为置守冢三百家。权后与陆逊论周瑜、鲁肃及蒙曰:“公瑾雄烈,胆略兼人,遂破孟德,开拓荆州,邈焉寡俦。子敬因公瑾致达于孤,孤与宴语,便及大略帝王之业,此一快也。后孟德因获刘琮之势,张言方率数十万众水步俱下,孤普请诸将,咨问所宜,无适先对;至张子布、秦文表俱言宜遣使修檄迎之,子敬即驳言不可,劝孤急呼公瑾,付任以众,逆而击之,此二快也。后虽劝吾借玄德地,是其一短,不足以损其二长也。周公不求备于一人,故孤忘其短而贵其长,常以比方邓禹也。子明少时,孤谓不辞剧易,果敢有胆而已;及身长大,学问开益,筹略奇至,可以次于公瑾,但言议英发不及之耳。图取关羽,胜于子敬。子敬答孤书云:‘帝王之起,皆有驱除,羽不足忌。’此子敬内不能办外为大言耳孤亦恕之不苟责也然其作军屯营不失令行禁止部界无废负路无拾遗其法亦美矣”孙权与于禁乘马并行,虞翻呵禁曰:“汝降虏,何敢与吾君齐马首乎!”抗鞭欲击禁,权呵止之。孙权之称籓也,魏王操召张辽等诸军悉还救樊,未至而围解。徐晃振旅还摩陂,操迎晃七里,置酒大会。王举酒谓晃曰:“全樊、襄阳,将军之功也。”亦厚赐桓阶,以为尚书。操嫌荆州残民及其屯田在汉川者,皆欲徙之。司马懿曰:“荆楚轻脆易动,关羽新破,诸为恶者藏窜观望,徙其善者,既伤其意,将令去者不敢复还。”操曰:“是也。”是后诸亡者悉还出。(节选自《资治通鉴·汉纪六十》)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此子敬内不能办/外为大言耳/孤亦恕之/不苟责也/然其作军屯营/不失令/行禁止/部界无废负/路无拾遗/其法亦美矣/B.此子敬内不能办/外为大言耳/孤亦恕之/不苟责也/然/其作军屯营/不失令/行禁止/部界无废负/路无拾遗/其法亦美矣/C.此子敬内不能办/外为大言耳/孤亦恕之/不苟责也/然/其作军屯营/不失令行禁止/部界无废负/路无拾遗/其法亦美矣/D.此子敬内不能办/外为大言耳/孤亦恕之/不苟责也/然其作军屯营/不失令行禁止/部界无废负/路无拾遗/其法亦美矣/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守家意思是守墓或守墓者,文中指孙权给吕蒙安排三百户人守墓。B.孟德,德指德操,孟指在家中排行老大。本文是指曹操的字。C.屯田是三国时期以及以后历代政府直接组织经营的一种农业集体耕作制度。D.荆楚,古域包括现今湖北全域及其周围,现指湖北省。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吕蒙疾病发作,孙权千方百计为他治疗和护理,在墙壁上挖个小洞偷偷看到吕蒙可以吃少量的食物,便高兴地回顾左右,有时夜不成眠。B.张辽等各路军队尚未到达樊城,军情已经解除。曹操认为是徐是保全了樊城、襄阳,又听从司马懿的建议,重赏了桓阶,任命他为尚书。C.孙权认为周公理有雄心大志,胆略过人,因此能打败曹操,攻取荆州,东吴很少有人能够和他相比;还认为他有识人之能,推荐了鲁肃这个赞才。D.孙权下令赦免罪犯,以示庆贺吕蒙的病好了一半;他还认为吕蒙的学问和韬略仅次于周公理,可惜他四十二岁就去世,孙权异常悲痛。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①虞翻呵禁曰:“汝降虏,何敢与吾君齐马首乎!”②王举酒谓晃曰:“全樊、襄阳,将军之功也。”亦厚赐桓阶,以为尚书。14.鲁肃在孙权眼中有哪些优点?请简要概括。(3分)【答案】10.D11.C12.B13.①虞翻斥责于禁说:“你是个俘虏,怎么敢和我们主公并马而行!”②魏王举杯对徐晃说:“保全樊城、襄阳,是将军的功劳。”又重赏了桓阶,任命他为尚书。14.①有建立帝王大业的远大谋略。

②劝孙权召回周瑜迎击曹操。

③治理方法很好。【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这是鲁子敬实际不能对付关羽,外表却空说大话罢了;我仍原谅了他,没有苛刻指责。可是他行军作战,安营驻守,能做到令行禁止,他的辖区内,官员都尽心尽职,治安良好,路不拾遗,他的治理方法还是很好的。“不失令行禁止”是动宾结构,中间不可断开,排除AB;“然”表转折不需要单独成句,排除C。故选D。【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化常识的能力。C.“屯田是三国时期以及以后历代政府直接组织经营的一种农业集体耕作制度”错。应该是汉朝开始实施。故选C。【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曹操认为是徐是保全了樊城、襄阳,又听从司马懿的建议,重赏了桓阶,任命他为尚书”错。原文“徐晃振旅还摩陂,操迎晃七里,置酒大会。王举酒谓晃曰:‘全樊、襄阳,将军之功也。’亦厚赐桓阶,以为尚书……司马懿曰:‘荆楚轻脆易动,关羽新破,诸为恶者藏窜观望,徙其善者,既伤其意,将令去者不敢复还。’操曰:‘是也。’”,意思是徐晃回到摩陂,曹操亲自迎接徐晃,摆酒宴款待,并说保全樊城、襄阳,是徐晃的功劳。又重赏了桓阶,任命他为尚书。……司马懿说在荆楚一带的力量还很薄弱,容易发生动荡,关羽刚刚被消灭,那些作恶的人,或藏或逃,在等待观望;如果迁徙那些善良的人,既伤了他们的心,又使那些离开的人不敢再回来。曹操认可了这一点。据此看出,司马懿的建议和徐晃、桓阶无关。故选B。【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①“呵”,呵斥,斥责;“汝降虏”,判断句,你是个俘虏;“何敢……乎”,怎么敢……呢?②“全”,保全;“厚赐”,重赏;“以为”,以之为,任命他做。【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进行评价探究的能力。鲁肃在孙权眼中的优点:①“子敬因公瑾致达于孤,孤与宴语,便及大略帝王之业,此一快也”,意思是鲁子敬经周瑜的推荐和我相识,我与他闲谈,便谈及建立帝王大业的远大谋略,这是第一件痛快事。据此分析出鲁肃有建立帝王大业的远大谋略。②“后孟德因获刘琮之势,张言方率数十万众水步俱下,孤普请诸将,咨问所宜,无适先对;至张子布、秦文表俱言宜遣使修檄迎之,子敬即驳言不可,劝孤急呼公瑾,付任以众,逆而击之,此二快也”,意思是后来曹操接着收服刘琮的声势,扬言亲率水、陆军数十万同时南下,我询问所有将领,请都对策,谁都不愿先回答,问到张昭、秦松时,都说应派使者写好公文,前去迎接。鲁子敬当即反驳说不可,劝我迅速召回周公瑾,命令他率大军迎击曹操,这是第二件痛快事。据此分析出鲁肃劝孙权召回周瑜迎击曹操。③“然其作军屯营,不失令行禁止,部界无废负,路无拾遗,其法亦美矣”,意思是可是他行军作战,安营驻守,能做到令行禁止,他的辖区内,官员都尽心尽职,治安良好,路不拾遗,他的治理方法还是很好的。据此分析出鲁肃的治理方法很好。参考译文:吕蒙还未来得及受封便疾病发作,孙权把他接来,安顿在行馆的侧房,千方百计为他治疗和护理。医生为吕蒙针灸时,孙权便为他感到愁苦悲伤;想多去看望几次,又恐怕他劳累,只好在墙壁上挖个小洞经常偷看,见吕蒙可以吃少量的食物,便高兴地回顾左右;不然的话,便唉声叹气,夜不成眠。吕蒙的病好了一半,孙权便下令赦免罪犯,以示庆贺,文武官员都来道喜。不久,吕蒙竟然去世,享年四十二岁。孙权异常悲痛,命令三百户人家守护他的坟墓。后来,孙权与陆逊评论周瑜、鲁肃和吕蒙时说:“周公瑾有雄心大志,胆略过人,因此能打败曹操,攻取荆州,很少有人能够和他相比。鲁子敬经周瑜的推荐和我相识,我与他闲谈,便谈及建立帝王大业的远大谋略,这是第一件痛快事。后来,曹操接着收服刘琮的声势,扬言亲率水、陆军数十万同时南下,我询问所有将领,请都对策,谁都不愿先回答,问到张昭、秦松时,都说应派使者写好公文,前去迎接。鲁子敬当即反驳说不可,劝我迅速召回周公瑾,命令他率大军迎击曹操,这是第二件痛快事。此后,他虽然劝我把土地借给刘备,这是他的一个失误,但却不足以损害他的两大贡献。周公对一个人不求全责备,所以我忽略他的失误而重视他的贡献,常常将他比作邓禹。吕子明年轻时,我认为他只是不怕艰难,果敢不怕死而已;在他年长以后,学问愈来愈好,韬略常常出奇制胜,可仅次于周公瑾,只是言谈议论、才华横溢不如他罢了。谋划消灭关羽这一点,却超过鲁子敬。鲁子敬给我的信中说:‘成就帝王大业的人,都要利用他人的力量开路,对关羽不值得顾忌。’这是鲁子敬实际不能对付关羽,外表却空说大话罢了;我仍原谅了他,没有苛刻指责。可是他行军作战,安营驻守,能做到令行禁止,他的辖区内,官员都尽心尽职,治安良好,路不拾遗,他的治理方法还是很好的。”孙权和于禁乘马并行,虞翻斥责于禁说:“你是个俘虏,怎么敢和我们主公并马而行!”举鞭要抽打于禁,孙权呵斥制止了他。孙权臣服后,魏王曹操召张辽等各路军队都回来解救樊城,尚未到达,樊城的包围已经解除。徐晃整顿好军队回到摩陂,曹操亲到七里之外迎接徐晃,大摆酒宴,款待众将士。魏王举杯对徐晃说:“保全樊城、襄阳,是将军的功劳。”又重赏了桓阶,任命他为尚书。曹操对荆州的残余民众和在汉水两岸屯田的人有疑忌,想将这些人全部迁徙到其他地区。司马懿说:“我们在荆楚一带的力量还很薄弱,容易发生动荡,关羽刚刚被消灭,那些作恶的人,或藏或逃,在等待观望;如果迁徙那些善良的人,既伤了他们的心,又使那些离开的人不敢再回来。”曹操说:“你说得对。”从此以后,那些逃亡的人果然都回来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水调歌头·秋色渐将晚【1】叶梦得秋色渐将晚、霜信报黄花。小窗低户深映,微路绕敧斜。为问山翁何事,坐看流年轻度,拼却鬓双华?徙倚望沧海,天净水明霞。念平昔,空飘荡,遍天涯。归来三径重扫,松竹本吾家。却恨悲风时起,冉冉云间新雁,边马怨胡笳。谁似东山老,谈笑净胡沙【2】!注:【1】这是作者告老,隐居湖州卞山后写的作品。【2】化用李白《永王东巡歌》中的“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净胡沙”。胡沙,指代胡人发动的战争。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秋色渐将晚,霜信报黄花”,点明时令,反映出词人的开朗胸怀。B.“为问山翁何事,坐看流年轻度,拼却鬓双华”,直截了当地表达出词人对时局的不满。C.“念平昔,空飘荡,遍天涯”,词人从时间和空间上反复感叹自己一事无成,徒留恨意。D.末尾句,词人自比东晋谢安,表明东山再起的决心和收复失地的抗金意志。16.有人评论梦得词“能于简淡处时出雄杰,合处不减靖节(陶渊明)、东坡之妙,岂近世乐府之流哉”,请从“简淡”和“雄杰”两个角度分析本词的情感。(6分)【答案】15.B16.①“归来三径重扫,松竹本吾家”化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的句子,表达归隐田园的心愿,言辞简约恬淡。②“谁似东山老,谈笑净胡沙”一语见雄杰,既有自比谢安、精忠报国的豪迈,又有对腐朽朝廷的愤怒控诉,气势磅礴,声情并壮。③全词意境开阔豁达,感情豪迈雄健,有苏轼之风,既表达了报国无门,归隐难安的矛盾,又表达了解纾国难、再立新功的心声。【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能力。B.“直截了当地表达出词人对时局的不满”分析错误。词句的意思是:询问山公到底有什么心事,(原来是不忍心)坐看时光轻易流逝而双鬓花白。应为委曲婉转地表达出词人对时局的不满。故选B。【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词中“归来三径重扫,松竹本吾家”意思为:归来后重新打扫庭院中的小路,松竹才是我的家。此句化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三径就荒,松菊犹存”一句,表明自己就像陶渊明一样,早就有归隐田园的心愿。这两句写得非常具有田园意味,具有言辞简约恬淡的特色。词中“谁似东山老,谈笑净胡沙”意思是“谁能像东晋谢安那样,谈笑间就扑灭了胡人军马扬起的尘沙。”“东山老”指东晋的谢安,谢安让东晋王朝能够偏安江南,立有大功。这一句作者自比谢安,既有精忠报国的豪迈,又有对腐朽朝廷的愤怒控诉,气势磅礴,声情并壮,所谓一语见雄杰。从整首词看,全词意境开阔豁达,如“徙倚望沧海,天净水明霞”;感情豪迈雄健,如“却恨悲风时起,冉冉云间新雁,边马怨胡笳。谁似东山老,谈笑净胡沙”;颇有苏轼之风,既表达了报国无门,归隐难安的矛盾,又表达了解纾国难、再立新功的心声。(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每空1分,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念奴娇·过洞庭》中,词人敲击船沿、仰天长啸,抒发出自己的满腔豪情,似乎忘却时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古典诗词善以杜鹃表达悲切之意,如李商隐《锦瑟》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针对魏晋名士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话来进行批评。【答案】①.扣舷独啸②.不知今夕何夕③.庄生晓梦迷蝴蝶④.望帝春心托杜鹃⑤.固知一死生为虚诞⑥.齐彭殇为妄作【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名句名篇的能力。书写时需要注意的字形有:“舷”“啸”“晓”“鹃”“虚诞”“殇”。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红楼梦》中诗词数量大,样式多,内容丰富,不仅在当时①,在今天也后无来者。曹雪芹不仅让诗词的作用发挥到最大,而且让大观园中的群芳成立诗社,将写诗接词由个人抒情上升到群体咏叹。诗社将《红楼梦》的诗意雅趣推向了高峰,也将其悲剧性演绎到了极致。白海棠纯洁娇艳,却挡不住秋风肆虐,“芳心一点娇无力。倩影三更月有痕”;桃花娇柔鲜妍,却经不起秋雨摧残,“泪眼观花泪易主,泪干春尽花憔悴”;柳絮洁白轻盈,却禁不住命运戕害,“空挂纤纤缕,徒垂络络丝,一任东西南北各分离”。不能想象,《红楼梦》如果没有了这些诗词,会是怎样一副苍白面孔!林妹妹不会是那个②的林妹妹,湘云不会是那个出口成章的贵族少女,宝玉只会成为一个彻头物尾③的纨绔子弟。红楼诗社的六次活动,经历了成立、兴盛、衰亡的过程。不仅诗社的兴亡是大观园兴亡的缩影,而且是整个贾府兴亡的缩影,更寓意着曹雪芹寻求出路希望的破灭,从而寄托了他物我合一、物极必反、人生如梦的哲学思想。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19.文中面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引用和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析其表达效果。(4分)【答案】18.①前无古人②才思敏捷(秀外慧中、下笔成文)③不学无术19.诗社的兴亡不仅是大观园兴亡的缩影,而且是整个贾府兴亡的缩影,更寓示着曹雪芹寻求出路希望的破灭。20.①引用“芳心一点娇无力”等诗词,增加了文学性,富有感染力;②三个“却“构成排比,句式整齐和谐,节奏感强;③引用与排比的综合使用,更加有力地论证了“诗社将《红楼梦》的诗意雅趣推向了高峰,也将其悲剧性演绎到了极致”的观点,增强了说服力。【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第一空,结合后文“后无来者”可以用“前无古人”。“前无古人”,指以前的人从来没有做过的或者从没有过的。也指空前的。第二空,语境是形容林黛玉的才华,可以用“才思敏捷”或“秀外慧中”或“下笔成文”。“才思敏捷”,形容人的反应快,思维灵活,脑子很聪明。“秀外慧中”,指外表秀丽,内心聪明。“下笔成文”,一下笔就很快写成文章。形容文思敏捷,才华横溢。第三空,语境指如果没有了这些诗词,宝玉会成为一个没学问的富家子弟,可以用“不学无术”。“不学无术”,原指没有学问因而没有办法;现多用于形容没有学问,没有本领。【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原句有两处语病:一是语序不当,前后主语一致,关联词“不仅”应该放在“诗社的兴亡”之后;二是搭配不当,“寓意”应改为“寓示”。【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芳心一点娇无力。倩影三更月有痕”“泪眼观花泪易主,泪干春尽花憔悴”“空挂纤纤缕,徒垂络络丝,一任东西南北各分离”,引用诗词,增添文化底蕴,富有感染力。“却挡不住秋风肆虐”“却经不起秋雨摧残”“却笑不住命运戕害”,三个“却“构成排比,句式整齐,增强了语势,节奏感强。引用与排比的综合使用,更加有力地论证了前文“诗社将《红楼梦》的诗意雅趣推向了高峰,也将其悲剧性演绎到了极致”的观点,增强了说服力,富有形式美、音韵美、文化美。(二)语言文字运用Ⅱ(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通常人们认为食品添加剂是近现代的产物,是舶来品,其实①。6000年前的大汶口文化时期,中国人就开始用酵母中的转化酶酿酒;20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就有了“卤水”点豆腐,卤水实质上也是一种食品添加剂,属于食品凝固剂。那么,②?简而言之,在现代食品工业中,食品添加剂的使用,不仅大大提升了产品品质,丰富了食品种类,还能满足不同消费者对食品多元化的需求。很多人觉得食品添加剂不是好东西,希望“零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