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的文化内涵_第1页
中秋节的文化内涵_第2页
中秋节的文化内涵_第3页
中秋节的文化内涵_第4页
中秋节的文化内涵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秋节的文化内涵篇一:中秋节的文化内涵

中秋节的文化内涵

中秋节又称月节。最早来自月亮崇拜——远古时期,白天靠阳光,夜晚靠月光,人类看着月出月落,月缺月圆,很敬畏,自然产生了月亮崇拜。祭月的风俗绵延不绝,周朝就有拜月仪式,北京的月坛就是明清祭月的坛场。

随着文明的开展,人们对月亮神秘敬畏的心理减淡,欣赏的态度逐步加强。八月十五,秋高气爽,夜空如洗,月亮又大又圆又亮;加上正是秋收季节,五谷丰收,瓜果满枝满架,这是一年辛劳的回报,是来年生计的凭靠。所以,中秋时节,人的心情最好。到唐代,中秋节就正式形成了,中秋赏月也成为一种风俗。这是中国人调整身心的一种好方式,也是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表现。

花好月圆人团聚,“圆〞对中国人有特殊的含义。天上月圆时,合家团聚分食月饼,这是一种温馨的仪式。全家多少人,月饼就分切成多少份,每人都安享自己的一份。假设有人缺席,他的一份就被保存起来,盼着游子归来享用。这里享用的绝不仅是月饼的滋味,更重要的是亲情的滋味。家制月饼、分享月饼、馈赠月饼的过程,就是表达爱、传递爱、感受爱的过程。在天人合一的宇宙观中,月亮圆满时,也希望人间圆满。团聚是一种群体意识,不是个人独好,而是周围的人都好。亲人团聚,家庭和睦,安享天伦,这在中国人的幸福指数中占有重要位置,这是民族心理。

不过,团聚又不限于家庭。“国家〞,国是扩大了的家。团聚也要扩大到全民族,这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重要精神元素。国家团聚就叫金瓯无缺,金瓯是圆的,没有欠缺,代表领土完好统一。中秋节是中华儿女共有的精神家园。“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中华儿女即便分散在天涯海角,在月光下的中秋也会共同心动,共同感应,“千里共婵娟〞。这是文化的认同,民族的认同。

借此提早祝福大家中秋节合家欢乐,万事如意!

篇二:中秋节的文化内涵

研究性学习学案中秋节的文化内涵

命题人:唐淑娟审核人:王芳玲使用时间:9、6

班级姓名学号

课前预习案

学习目的

1.理解中秋节的来历,包括历史记载、相关典故等。

2.理解各国中秋节的风俗及特色。

3、搜集有关中秋节的故事和诗句。

预习要求:利用教材和已有知识储藏,借助资料和网络,搜集关于中秋节的有关知识。

题目1:中秋节是我国极富传统色彩的节日,请说说中秋节都有哪些传统风俗?

题目2:除中国外,世界上还有哪些国家过中秋节?各有哪些风俗?

题目3:自古以来,我国流传着许多关于月亮的美丽传说,你都知道哪些?能不能写下其中的一个?

题目4:月亮历来是文人墨客吟咏的对象,历史上也流传下许多写月的名诗〔词〕,请搜集在下面。

课堂探究案

学习目的

理解我国中秋节的文化内涵。

合作探究一:我国中秋节的起源是怎样的?

合作探究二:结合搜集到的传说和诗句,分析中秋节有哪些文化内涵?

合作探究三:如今国人过中秋节似乎成了一个吃喝的节日,你怎样对待这种现象?

当堂检测:

一、填空:

1、、一起被列为保护工程。

2、中秋节的盛行始于朝。

二、选择:

1、“跳月〞是以下哪个少数民族的中秋风俗〔〕

A、鄂伦春族B、蒙古族C、藏族D、阿细族

2、以下不属于中秋风俗的是〔〕

A、兔儿爷B、舞火龙C、跑旱船D、赏月

3、哪个国家中中秋节儿童唱主角的是:〔〕

A、中国B、日本C、越南D、朝鲜

课后拓展案

农历八月十五,是被中国人喻为最有人情味、最诗情画意的传统节日之一。舞火龙、玩花灯、吃月饼、拜月神值此佳节到来之际,请以文字来诉说您的中秋情怀,体裁不限,内容不限,表达团聚的喜悦,对家人的思念,对亲朋好友的祝福,对美妙生活的憧憬,对和谐社会的赞美,对祖国统一的渴盼等均可。不少于800字。

?中秋节的文化内涵?参考答案

预习案

1、舞火龙玩花灯吃月饼赏月

2、中秋节不单单是华人的节日,也是韩国、日本等国的传统节日。

韩国人又称中秋节为“秋夕〞或“感恩节〞。中秋节在中国不是法定节日,韩国那么放假五天,是一年中放假最长的节日。

在日本,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被称为“十五夜〞或“中秋名月〞。日本人在这一天同样有赏月的风俗,在日语里称为“月见〞。与中国人在中秋节的时候吃月饼不同,日本人在赏月的时候吃江米团子,称为“月见团子〞。

与中国的中秋节有所不同,越南的中秋节是儿童唱主角。市场上口味各异的各式月饼、千姿百态的花灯、五颜六色的儿童玩具等节日食品、玩具应有尽有,孩子们的脸上溢满了对节日渴望。每年中秋节期间,越南各地都要举行花灯节,并对花灯的设计进展评比,优胜者将获得奖励。

新加坡是一个华人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国家,对于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向来非常重视。对新加坡的华人来说,中秋佳节是联络感情,表示谢意的天赐良机。亲朋好友、商业伙伴之间互相馈赠月饼,借此表示问候与祝愿。

泰国人民把中秋节唤做“祈月节〞。缅甸人在8月的“月圆日〞要大张灯火,以庆贺“光明节〞的光临。朝鲜称中秋为“秋夕〞,时在农历8月15日。金风荡暑,五谷丰收,月圆又明,喜气洋洋。

此外,中秋节在印度称“明月节〞;尼泊尔叫“德赛节〞;印尼称“大月节〞;老挝呼“月福节〞等等。虽说名目各异,但祭月、祈月、赏月、团聚等风情根本一致。

3、嫦娥奔月、吴刚伐桂、后羿射日、嫦娥奔月

4、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土。--李白?静夜思?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张九龄?望月怀远?露从今夜白,月是故土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

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晏殊?中秋月?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白居易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张假设虚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杜甫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欧阳修

兔寒蟾冷桂花白,此夜姮娥应断肠(李商隐?月夕?)

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杜甫?八月十五夜月?〕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苏轼?中秋月?〕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李商隐?嫦娥?〕

探究案

篇三:中秋的起源及其文化内涵

中秋的起源及其文化内涵

原标题:月光下的天人哲思

中秋是月节,是以圆月为标志、寄寓着中华儿女团聚的梦想、积淀着中华儿女团聚的心理诉求的节日。各地区、各民族过节的风俗异趣纷呈,然而万变不离其宗的是中秋所表达出的中华文化的根本特征,它凝聚着中华儿女的心,熔铸着中华儿女的魂。

从祭月到赏月

中华民族有自己独特的月亮文化。月亮称“太阴〞,与太阳分别成为中华文化中代表阴阳的“两极〞。月亮崇拜古已有之——远古先民看见月出月落、月缺月圆,感受到一股神秘的力量支配着大地,心生敬畏。?礼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自周朝起,中国就有祭月仪式,且祭月的风俗绵延不绝,如今北京的月坛即为明清帝王祭月的场所。祭月扩至民间,民众亦有广泛的拜月风俗。随着文明开展,人们对月亮的敬畏心理逐步减淡,欣赏心态逐步加强。长期的农耕社会,使中华民族对月亮自古以来就有细致的体察。阳历15号月不必圆,而华人的农历,每月十五总是月圆。正月十五元宵、七月十五中元、八月十五中秋,都是传统大节。太阳总是圆的,而月亮变化不居,中华儿女细致地为之命名:朔、望、晦;上弦月、满月、下弦月;月牙儿、一钩新月、一轮满月。在对月亮的观察中,人们逐渐发现“月到中秋分外明〞。秋分时太阳光线垂直照射在赤道上,一天的昼与夜等长,古时祭月选择在秋分。但秋分多不是满月,农历八月十五是最接近秋分的一个满月之日。此日秋高气爽,夜空如洗,月亮又大又圆,于是中秋节就选择在了八月十五。加之这时正是秋收时节,五谷丰收、瓜果满架,人们的心情最是喜悦。到唐代,中秋节正式形成,赏月逐渐成为全民族的风俗。

与西方狂欢节的风格不同,中国的中秋是恬静清雅的。传说唐明皇游月宫,见城楼门匾上写着“广寒清虚之府〞,便称月宫为“广寒宫〞。京剧?贵妃醉酒?里,杨贵妃自比广寒宫的嫦娥,称月亮为“冰轮〞“玉兔〞。中秋呈现的多是“寒〞“清〞“冰〞“玉〞之意境,我们要找回并学会欣赏中秋节的这种美。拜月赏月萌发的天人之思

宁静而朦胧的月夜,让人澄思静虑。人们在敬畏拜月、融情赏月的同时萌发了天人之思。

张假设虚?春江花月夜?写道,“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月亏而盈,盈而复亏,却永远照耀在历史的长空。月亮永久而人生短暂,人生能不能像月亮那样生生不息?屈原在?天问?中发出“夜光何德,死那么又育〞之问。李白?把

酒问月?从“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写到“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假设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苏东坡承屈原、李白之意,写了?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中华月亮文化中的人伦情思和天人哲思熔于一炉,炉火纯青。

词前小序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子由即苏辙。苏轼和苏辙是情深意笃的兄弟,苏轼每到一个地方,都有诗文寄给苏辙。苏轼原在杭州任通判,因为苏辙在济南做官,所以他特地恳求北徙,来到密州,就是如今的山东诸城任职。虽然两个地方相隔不远,但是兄弟俩还是好久不能见面,苏辙在词中是作为不能团聚的亲人的代表。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明月和月宫都是仙界,亘古恒久无须也无从纪年。无须问而偏要问,这是醉了,是“究天人之际〞的哲思。月光“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先在楼阁间搜寻作者,没找到,钻进窗户搜寻,终于找到了这个因思念亲人而无眠的词人苏轼。“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你找我干什么?该不会也因情衔恨吧,怎么总以团之月撩拨不团聚之人?反差越大,思念之苦越深!所以,对圆月的怨责,表达的是思亲的情深、情苦。这是一种憾恨。如何排解呢?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月亮也并不总是圆的,它阴晴圆缺,周而复始,代表着一种流转的轮回。人假设能融入其中,也就能参透日月造化之永久,赞服天地之化育。这样一来,人间之悲欢离合,又有什么可叹的呢?应淡然处之,融入其中,共享明月之美。

从月的自然规律,体悟到人的生存规律,提升为人生哲理,这首词精妙地表达了中华月亮文化的精华以及传统文人对中秋的哲思。

圆月意象与团聚心理

中华儿女赋予了“月圆〞丰富的人伦内涵,“圆〞在中华文化里不仅仅是简单的几何图形。古人认为“天圆〞,圆是“完好〞“周全〞“没有缺欠〞,“圆〞又与“和〞“合〞内在相融相通。月圆时人们希望人间也团聚,夫妻团聚、亲友团聚、家庭和睦、社会和谐。“团聚〞成为中华儿女共同追求的生活愿景,成为中华民族的心理特征之一。这种团聚意识很是珍贵,因为团聚是一种群体意识,强调个人与亲人、朋友和周围人的团聚,强调个人对集体的义务。这种群体意识,造就了国人的整体感、集体观,造就了国人的人伦责任感。

中天皓月还可引发心灵感应,凝聚文化认同。从纵向的时间维度看,月亮纵览古今,可勾起人们对往昔的回忆、对故土的回忆。李白的?静夜思?妇孺皆能背诵,国人从孩提时代起就把歌颂月亮的诗歌及其指代的文化意象栽种在心里,长大后仍觉“月是故土明〞。从横向的空间维度看,“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月光普照大地,中华儿女即便分散在天涯海角,面对共同的皓月也会怦然心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