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思考与问题解决_第1页
创造思考与问题解决_第2页
创造思考与问题解决_第3页
创造思考与问题解决_第4页
创造思考与问题解决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4创造思考与问题解决洪荣昭国立台湾师范大学教授Tel:23924058/23957752Fax:23946832E-mail:HYPERLINKmailto:hongjc@.twhongjc@.tw

壹、创造力的意义(一)基本定义神秀:「身如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慧能:「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在许多场合,若请问根据这两句话是神秀还是慧能比较有创造力。有许多人都会回答是慧能。而事实上,慧能是精进力比神秀好,而非原创性。这种一般人的误解始自于禅门第五代传人,弘忍大师本来要把衣钵传给神秀,听了慧能这句话,觉得慧能悟性较高,想改传衣钵,而造成禅门的分裂。这种忽略对原创性而只着重精进性的思想特质或许也是防碍国人创造力(原创性)发展,而仿冒不觉得不妥的现象之缘由。进一步再说明,精进力与创造力的意义。先说精进力。前几年台湾有位新女性,有人请教她为何要猛打知名度。她一时没答案,就请教某位秘宗大师,(其实这位大师预测事情常偏高许多)。这位秘宗大师,隔了一个礼拜后,告诉这位新女性主义者。他礼拜天去参观某一画展,到了门口,才知道要门票,想掉头走时,招待的小姐认识他,就请他免费参观,又送他小礼物。这是“打知名度的好处”然对知名度好处的解释,另有高人-中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时代的一个最吝啬的思想家「拔一毛以利天下而不为」的杨朱,有人请教这位守财奴,有名声有些什么好处?答:「有名就会有钱」。又问有钱又有什么好处?答:「有钱就会显贵」又问显贵有什么好处?答:「显贵就可庇荫子孙」这段话,表现了杨朱的「精进力」思考一层更深一层的概念发展。精进力表现在产品设计上,日本的轻薄短小亦是精进力的发挥。产品一代比一代轻薄短小。而在文学上的精进力,慧能以逆向思考来展现精进力。事实上,拿别人的原创诗歌再来修改成意境更高的诗,在世说新语(刘向所着)亦不乏例子。创造力强调的是“变”、“和别人不一样的点子”就是创造力。在笑林广记一书中,提过一位懒孩子,妈妈出门怕他懒到不会去找东西吃,就把一串饼挂在脖子上,让孩子饿的时候可以充饥。但妈妈出远门回来时,孩子仍饿死了。因为懒孩子只吃低头可以吃到的饼,后头的饼懒得动手去调整。这故事说明“变”是人类生存基本动作,由于不断的变,人类文明才不断地创新。然而要变得有意义,才真正的会产生创造。洪自諴所着「菜根谭」里提到(三)由八卦谈创造情绪的培养 中国的八卦,不同于现在流行的八卦,是在挖名人的隐私。八卦基本的精神有相对意涵、有顺序展开意涵、亦有行动的意涵。若把创造发展发展历程相对应一下,创造点子的发生是干卦,点子的落实有用是坤卦,寻找点子则要与人互动是兑卦,点子的整理要自己静下来是艮卦,点子的激发要对立是震卦,点子的验证要受支持是巽卦,点子的整理要有逻辑性是离卦,点子的释放需要情绪的培养是坎卦。(发生)干(动)兑巽(支持)(逻辑)离坎(情绪)(对立)震艮(静)坤(落实) 八卦里(8elements)的坎卦,是创造情绪的卦。而创造情绪如何影响点子的激发,可以用雷射发光原理来对应说明。一般激光技术是将原子核中的电子运动由低阶激射至上一阶轨道电子,在上一阶呈现不稳定运动(激态)会回复到原来轨道原态,由上一阶回到低阶时,得放出光来(如下图)光12激态13原态人的情绪指数,南怀里先生曾根据骂人13点设定为人在激态时的情绪,定12点为人的情绪最平稳时。换句话说,人的情绪由13点转为12点之情绪转换,让我们人类的脑活动状态有个转换,亦可放出「点子」来。换句话说,在13点情绪的人,比较不会正经八百。根据日本创造开发研究所所长高桥诚的调查,人在床上和散步时点子最容易跑出来,亦即是说,人在床上或散步时,情绪状态是最12点平稳。换句话说人的情绪或精神状态从13点到12点间移动愈频繁,点子释放可能愈多。亦即喜欢搞笑的人比较,13点亦可能比较会有创意。贰、思考力的发展在思考运作中,基本上有两种能力在解决问题上是不可或缺的,一是记忆力、一是思考力。记忆力可以让知识库累积更多知识,可以为解决问题中有较多作判断或想象的基础。而思考力则是活用知识、创造知识的来解决问题的基础,所以创造是思考力的重要能力。假设验证新概念推融论合原因确认非共振现象知识库图一:解决问题的基本流程上图是指脑海中,有任何问题解决浮现时,首先是要能感知问题存在,亦即以知识库中的概念有非共振时,能感知到在感知问题存在时,能以判断力为主轴来作问题原因确认,再找出原因后,是以想象力假设推论(包含知识的寻找),再以判断力来决定假设的验证优先级。经过验证,判断验证的有效性,产生新概念,再将新概念融合进知识库。从这个问题解决的流程中,有两个思考主轴。(1)是判断力(2)是想象力。前者是左脑思考,后者是右脑思考。以判断力为主轴包括:观察、分析、比较、整合、归纳事务间关系。而以想象力为主轴则包括:扩展、缩小取代、反向、重组事务间的关系。这两个思考主轴是随时、互动且其不同的应用愈多的话,其思考则愈所谓高层次思考。

扩展观察缩小想象力重组推论分析判断反向取代归纳比较想象性思考分析性思考图二:思考力内涵有人称想象力为主轴的思考比较属于右脑或水平思考,反之以分析力为主轴的思考比较属于左脑或垂直性思考。而实际上,左右脑的共享共进才是最有效的思考。 右脑思考左脑思考分析思考想像性思考分析思考想像性思考應用性思考應用性思考人类的思考基本上是分成左、右脑思考,心理学家把大脑分成两半,左脑管方向性、差异性、收敛性。右脑管存在性、发散性、多向性。换句话说,左脑思考是分析性思考(观察、判断、比较、归纳、推论),右脑思考是想象性思考(扩展、取代、缩小、反向、置换)。左右脑的互助才能产生点子。在语意上出现点子如隐喻思考(metaphoricalthinking)。另外,批判性思考,或所指垂直性思考、水平性思考,皆必须源自于分析性及想象性思考。以下这一段即是用已知喻未知的方式,表达「弹」是何物。容谓梁王曰:「惠子之言事也善誉。王使无声,则不能言矣。」王曰:「诺。」明日见,谓惠子曰:「愿先生言事则直言耳,无臂也。」惠子曰:「今有人于此,而不知弹者,曰:『弹之状若何?』应曰:『弹之状如弹。』则谕呼?」王曰:「未谕也。」「于是更应曰:『弹之状如弓,而以竹为弦。』则知呼?」王曰:「可知矣。」惠子曰:「夫说者,固以其所知谕其所不知,而使人知之;今王曰无譬,则不可矣。」王曰:「善。」 下面介绍以想象力为思考点的涵意。1.扩展性思考:可从时间或空间性来延展事物的本质性,如刘怜(竹林七贤之一)常裸形在家中,有客来,叱为不得体,他说:「我以天地为栋宇,屋室为帽衣,君为何入我帽中?」(世说新语)这故事是刘怜做了空间扩展思考。基本上,扩展性思考,本事物方面,包括「加」、「延长」、「乘」。如「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尽、流皆有延展其动态的效果。2.缩小性思考: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俄有老父至。曰:「无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遂依而截入。(邯郸凉,笑林)。解决问题是招式不能用老,亦即要求变,但人心习惯上是变多不变少,常想「一次解决」,较不会分批次解决,则缩小性思考较不活泼。两乡人至亭子前,见「申明亭」「申」字。一曰:「由」字,一曰:「甲」字。傍人曰:「你多一头,他多一脚,看来正是田字」。(冯梦龙,精选雅笑)。这是在视觉上「减」的思考。基本上,缩小性思考,在事物方面,包含「减」、「分」、「细次」「缩短」。3.取代性思考:杨德祖为魏武主簿,时作相国门,始构榱桷,魏武自出看,使人题门作「活」字,便去。杨见,即令坏之。既竟,曰:「门中『活』,『阔』字;王正嫌门大也。」(世说新语)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世说新语)基本上,取代性思考在事物方面,包含「以物换物」、「工具代替工具」、「以意象模拟」。4.反向性思考:王文度讥范荣期:「簸之扬之,糠秕在前。」范荣期反唇:「洮之汱之,砂砾在后」。(世说新语)王与范官位同等,范喜欢走前面,王说小人物喜欢走前面,而范说小人物总走在后面,这是人际关系的反向思考的辩论。苏秦被刺,凶手逃遁,苏秦临死前告诉齐王:「臣死后,请将臣的尸体分裂,再向民众公布苏秦是敌国派来做奸细。如此,刺杀臣的凶手会来邀功,便可抓到了。」这种想法是另一种反向思考。反向性思考在事物方面包含「不同角度来看、听…」反向思考又称逆向思考,亦是吵架时最会运用的思考。(另一个是取代思考,用同一招,但内容不一样。)5.重组性思考:重组思考在积木游戏中,以同样的资源可以做不同的组合,而产生新样式或功能或价值,如美女绝缨的故事。楚王宴客,烛火突然熄灭。爰姬被吃豆腐。告状楚王,说打亮烛光看谁掉了缨缎,便是造事者。楚王再思却反其道而行,建议大家先绝缨再开灯(而非先开灯再绝缨)。因而后来楚王出征有部属奋战。召见曰:报答美女绝缨。这是绝缨与点灯两个动作重组一下顺序,可以免伤和气。 重组性思考的另一则故事是有位幼儿园老师,为了找出谁偷了一本书,班上小朋友没有人愿意承认偷了书,老师就给每位小朋友一根一样长的小树枝,并告诉小朋友偷书的人树枝在晚上会变长。隔天每位小朋友都必须交回小树枝。结果是偷书的小孩怕树枝变长,睡觉前先把树枝折短了。如此,不打自招了(Stenbery,1995)。基本上,重组性思考,在事物方面包含「次序的变换倒置」,以产生新的功能或价值。科技上创造发明亦必须具有丰富想象力,而这个想象力通常是在外型上(如形状、大小、图案),机能上(如功能、结构、操作方式)及本质或材料上(如物性、化性或材料加工)做扩展性、缩小性、取代性、反向性或重组性,或这几个思考的合并思考为高层次思考。如最近电话座、录音已不再用磁带,而用ROM,使用功能亦加入防止干扰或亲子机。其子机只要插入电源而不再拉电话线。如此,有取代性思考、有功能扩张思考、有材料削减之缩小性思考。固而这类科技性之创意,在想象力思考上可以整理如下表。想象力思考查核表构面思考意义想法方向关系时间空间成份成本五感分类力量方法任务功能表达颜色声音气味次数频率其它扩张性增加延长结合夸张多重多次缩小性减少分化降低省略消除缩小细切取代性置换代替转换反向性逆向负面另面重组性改置交换Hong,J.C.(1998,12)归零思考由以上的分析,是说明应用参考性思考及类推性思考的基本概念。但如何增进这两类思考的能力?这就必须进一步探讨从非线性思考发生(ideabumping)到创造力形成(ideaanchoring)架构间(硬件)所必须赋予的力量(软件)。这个力量可以分成三种:(1)归零思考(Zero-basedthinking)(2)思考机动力(Thinkingdynamics)及(3)创造力发展方式(Creativeapproaches),兹分别说明之。归零思考(Zero-basedthinking)是源自1978年,卡特政府为了节省公帑的浪费,提倡零基预算(Zero-basedbudgeting)。零基预算就是将政府的预算从自己本身的需要拟起,而废弃以前每年按上一年的预算加百分比的方式。"归零思考"承其不受影响的原意,在思考上不受前面的语句、事之影响,或不受太多的制约,而影响到思考的本质或原本的状态、情况等。就如登山时要爬到高点,认清来路或快捷方式,才能创新,而不致在丛林中兀自披荆斩棘,或被误导方向,走不出山路来。似是而非的论调常是归零思考的障碍。例一:村妇结婚后,不肯到田里工作,却说若要种田,我家有田可种,何必出嫁,误会了结婚的意义。例二:桓谭新论:「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问其远近?一儿以日中时远,一儿以日初出为远。日中远者曰:『初出大加车盖,日中裁如盘孟,此远小而近大也。』言日初出远者曰:「日初出怆怆凉凉,及中日探汤,此近热远怆乎!』」这个事,和长安远房日远问题一样,拳头可见日,未闻人从日来的答辩一样。 Stenberg(1995)在DefyingtheCrowd一书中曾提一个故事,某公司有位副总经理和总经理处不来,但又很喜欢在这公司工作,颇有一山不容二虎的感慨,而想换工作。结果找了人力中介帮忙找工作,找了许久,都觉得不如在此工作,但又和总经理合不来。突然想到一计,请人力中介帮忙总经理找工作。一山不容二虎,我不走,他走。结果,总经理找到另一个工作,而自己亦升为总经理。如此,Stenberg认为凡是要重新界定问题,本文则称之为归零思考。原点是一山不容二虎,另外,一般思考都是此处不留人自有留人处,而只想到自己换工作。而本则故事是一山不容二虎,让他虎走,自己留,是把归零思考运用后再运用反向思考。下面有几个例子,很容易测出归零思考的重要性:1.在黑板写下〝来〞和〝去〞两个字,并要求被试者对这两个发音过,再在〝来〞旁加三点水〝涞〞,请受试者发音,这字也发音〝ㄌㄞ′〞。后再要受试者,在〝去〞旁加三点水,请问受试者如何念〝法〞。在某些状况下,如受试者已经受到一个多钟头的疲劳轰炸(听太长的演讲)后,再以这方式请教他们,是很容易得到〝先生,没有这个字〞的答案。这是被误导,而没归零思考的错误。2.在九个3×3的圆圈中,以4条连接的线全部穿过。如下图: ○○○ ○○○第一次示范○○○ ○○○ ○○○ ○○○ 其答案,是不是要受示范的误导,而且要有扩张性思考,也就是说不要受传统〝框框里〞(格局)的意识影响。下面右图,请自己试试看。○○○ ○○○○ ○○○ ○○○○ ○○○ ○○○○○○○○3.以A、B、C三块相同质料及相同尺寸的棉布或手帕,在上面分别剪(A)3个洞,(B)5个洞,(C)10个洞。洞的大小--尺寸都一样。问剪过的布,那块的洞多。通常会忽略布本身所构成的格子就是"洞"这个事实,而认为(C)的洞最多。但真正的答案是A块。因A块所保留布的面积最大,其"洞"数自然是最多。由以上这些活动,可知归零思考运作的第一要务,就是在行为目标上,确认事或事与事之间的的互动性质(nature)、事实(truth)、状况能力(competence)及关系(relationship)等。从这些〝确认〞,了解其间的包含性(inclusion)和模拟性(exclusion)才能采取步骤性行为,也即进行类推性思考及参考性思考的互动。但是如何增加归零思考的能力,以便类推性思考及参考性思考能运用自如,这就是要探讨思考机动力(thinkingdynamics),思考机动力愈强;而归零思考能力愈强,愈能增强类推性思考及参考性思考。思考机动力有时「七步成诗」让「八步成诗」之人羡慕不已。实质上,就是七步比八步的头脑动得快一步。而这"快一步"是怎样形成的,就必须探讨脑部的神经运作。据生理学家的研究推论,人脑约有十兆个(10Billion)神经原(neurons),而每个神经原在每一瞬间却只用到2〜200个神经原,因而非线性思考能力愈强的人(即愈能将思考归零再进参考与类推思考),则神经原之间的互动愈强。然神经原之间的互动又可分神经原(A)与神经原(B),或神经原(A)与神经原(B)、再与神经原(C)的垂直性的连续互动(也即是想得更深入)。另外一种联结方式就是以神经原(A)为中心和神经原(B)或(C)或(D)….,等水平状的网状互动(也即想得更广)。然而这两种互动也常是相互交替,以形成人类思考能力。因而此别人"快一步"就是垂直式运续的互动力,和水平式网状互动力比别人更深入或更广。垂直式 水平式 实际上 ○○○○○○○○○○○○○○○图三:人类思考的方式事实上,人类因有年龄成长、学习环境、生活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而造成个别差异,这些差异进一步影响个体的思考机动力,也造成个体思考机动力的不同。因而个体在垂直式及水平式的思考发展曲线,也会有所不同。大略而言,思考机动力的发展曲线可分成三类:1.偏水平性2.偏垂直性3.正常化。(如图三)偏水平性偏垂直性正常化ABC图四:思考机动力的发展曲线另外,若以时间因素来考虑,又可把思考机动力的发展分出三种状态,以便对应上图四的说明。以圆圈做为时间的因素,比方说在一分钟内,图五中,A种状态水平线长于垂直线,表示水平思考机动力出现的频率比垂直思考机动力来得高。B种状态是水平线等于垂直线,且交错格子较密,是水平思考机动力等于垂直思考机动力且两者转换速度较快。而C种状态是水平线短于垂直线,说明垂直思考比水平思考出现频率来得高。ABC图五:时间与思考机动力的关系上面两个图分别说明年龄、生活环境等思考机动力发展的关系。年龄成长与思考机动力发展有密切的关系,观察国小孩童的行为,大都是非常善变,摸一件东西不多久就想换摸别件东西。这是水平思考机动力大于垂直思考机动力,如图五-A,因而有许多人认为小孩子较有创造力。但是由于他们的垂直思考机动力较弱,对事情的看法不够深入而憋在那里(如图五-A所示)。反之,若上了年纪的人,常被称谓〝老顽固〞,即是对事情的看法执着,而不易变卦。这是垂直思考机动力大于水平思考机动力(如图五-C)。由于老年人的水平思考机动力较弱(如日四-B),他们的行为表现,常具重复性(如一件事情唠叨了好几遍),最后正常化曲线(图四-C)是说明垂直和水平思考机动力出现频率较均匀(如图五-B),则表示基于这种思考的机动型态是最有创造行为的表现。另外,若图四-B曲线离基准线愈高,则是愈具垂直式思考,而图四-A曲线,所涵盖范围愈广,则愈具水平式思考。年龄成长,垂直式思考增加,若失去水平式思考,则很难有创造性思考。但若水平思考增加太大,则可能会如只有翅膀没有脚的鱼,思考没办法固定(anchoring),而无具体的创造性行为表现。因而这三种曲线,和年龄成长有关的思考机动曲线,应以图四-C曲线最为妥当。以生活环境而言,是否和精神紧张有关?精神太紧张,常使事情的发展陷于胶着。其思考的机动力是垂直大于水平(如图四-B),也因而较没有创造力的行为表现。这种状况可以从世说新语一书中的一例子来求证。太叔广甚辩给,而挚仲治长于翰墨,便为列卿。每至公坐,广谈,仲治不能对;退箸笔难广,广又不能答。挚仲治既善于笔墨,若没有临场的紧张则不应让广难住。是故,若精神太紧张,可能会影响到垂直和水平思考机动力。另外,一般个体在清晨的时候,水平思考机动力大于垂直思考机动力。而后工作愈忙,受有关工作活动等外物之影响,垂直式思考渐增多,若水平思考机动力减弱太多,创造力就渐减(如图五-C)。学习环境和思考机动力有关,可从美式教育比较重视自我启发(bottomup),而我国比较着重一般性(topdown)教育得知。自我启发则水平思考机动力会增强,反之则减弱。因而采中庸之道的学习环境(如图四-C),可能对培养创造力最有利。以上从年龄、生活环境中探讨思考机动力发展的现象。若探讨其真正变动的原因,可以做如下的说明:1.年龄成长:智力成长尚萌芽,虽然垂直思考小于水平思考,但水平思考曲线也未真正很广。因为水平思考通常与一生中所经验的情境有关(exploration)。2.生活环境:清晨较少经验到物,所以较不受外物的影响,"水平思考"增强。反之白天经验外物的机会增加,若经验较常重复则"垂直思考"增强。"孟母三迁"也是强调耳濡目染的作用,若同一情境有多次的经验就会增强"垂直思考",反之若情境多经验少,则"水平思考"会增强。3.学习环境:我国的教学环境是所谓"填鸭式",就是强调经验重复(explorationrepeated),利于"观念"学习且可深入脑海,因而"垂直式思考"较强。反之美式强调"自我启发",则经验丰富(explorationdiversified),因而"水平思考"较强。从以上三项说明,可以了解影响垂直或水平思考机动力的最主要因素就是个体经验(explorations)。事实上个体的经验可包括直接经验(如亲耳听到、看到…)及间接经验(如看到某地风景明信片,或听到的消息……),而这些exploration的要因仍须进一步探究,才能发展出增加创造力的模式。但或许有人认为在梦境中出现的情境是从未有的经验(explorations),本文仅以统计学的曲线意义来说明,暂假设那是在0.05以外的否定区(rejectarea)。(斜线区是作梦中未经验过的意识情境),然其真正理论基础待有心人进一步研究。0.050.001图六:思考与经验

思考力的发展方式思考机动力由以上的论述、说明和个体的经验(exploration)有关。而经验本身对个体而言包含了四种互动:1.man-thingdialogue(人与物的互动)2.man-datadialogue(人与文件数据的互动)3.man-peopledialogue(人与人间的互动)4.man-mandialogue(自我沉思)这四个dialogues若在特定时间内相对性的增加,则个体水平及垂直思考的机动力地会增加。兹分别说明如下:Man-thingdialogue是指人与物间的互动,也即是指人接受物的刺激。比方说"做实验",或输送(handling)、固定(fixed)物品、写字‥..等,以手到为主的(motorskill)互动刺激。Man-datadialogue是指人与文件数据问的互动、刺激。比方说资料收集、文件整理、数据处理、阅读书报杂志…等,以眼到为主的互动刺激。Man-peopledialogue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对话,或人与视听媒体之间的互动。比方说听课、讨论、考试……等,以口到及耳到为主的互动刺激。Man-mandialogue是指自我沉思,以心到为主的互动刺激。对于一个概念的形成,通常是要藉这四个dialogues的培育。Man-thingdialogue可以求证概念具体化。Man-datadialogue可以寻求支持概念之形成,或概念之对立,烘托自己的概念。Man-peopledialogue可以让别人挑出概念的毛病,去芜存菁,或从别人的意见,强化概念。Man-mandialogue则提供自己整理概念,提升自己的想法。对四个dialogues的运用,因各人的职业、工作、学习的差异,也会有不同的时间分配。以职业而言,从事理工有关的工作,其工作与物接触的机会多于从事社会工作者,因而对dialogues的分配,man-thingdialogue的比例应较重;而社会工作者,man-peopledialogue的比例可能重于理工的工作者。大略而言,这两种工作类型的从事者对四个dialogues的分配差异以图表示之。

图只是一种估计,事实上,每种行业对四种dialogues的时间分配,还待更进一步研究探讨。但整体而言,个人如何对四种dialogues做时间分配,应可自己体会,以便增加自己的思考机动力。而增加思考机动力来提升归零思考的能力,才能进一步增加类推性的能力,而衍生创造力。自我思考与人讨论资料查询观察试做原因分析对策假设验证对策概念综合创造力的迷思创造力不仅可以提高生产力,它也是增加生活情趣的基本动力。有创造力的人常能大事化小事,小事化无事;反之则常以小化大,零化整。本文由非线性思考开始说明创造力的意义,将非线性思考分类为类推性思考及参考性思考,以了解创造力在人类思维的运作情形。而激发非线性思考,最根本的是,思维不能随波逐流,也要适时归零。然要增强归零的思考能力,则需增强思考的机动力。又增强思考的机动力,则有赖于发展自我的创造力门径,及在一定时间内做好四种dialogues的分配。从以上的论述,或许对于几个有关创造力的问题,本文可以提供一些参考解答。如女孩子创造力大于男孩子?阅读愈多的人,愈有创造力?做白日梦愈多的人,愈有创造力?愈专心的人愈有创造力?工作压力愈大愈有创造力?愈有信心愈有创造力?冲劲强的人愈有创造力?愈乐观的人愈有创造力?智商愈高的人愈有创造力?女孩子创造力比男孩子好?有许多学者认为女孩子做许多家事必须克服许多问题,因而比较有创造力。事实上,一般家庭生活中以女孩子主持家事,做较多的man-thingdialogue,有较多的概念激发(ideabumping),但很少有经过整理或运用其它man-peopledialogue或man-datadialogue。因而点子虽有,未成气候,创造力的表现较难一蹴而成。而反观男人,大部份的时间对四种dialogues做时间分配,因而点子虽未多,劫较易造成气候。阅读愈多的人愈有创造力?或许读书愈多的人学位愈高,但读书愈多,只表示man-datadialogue愈多。但〝学而不思则罔〞,没有其它dialogues的配合,也难以做类推性思考与参考性思考。书读得多,会变成很具信息性(Informative)的人物,但所读的若未经过消化组织(0rganized),则难以成创造(creative)者。以目前学术界而言,教授群可分informative、organized由和creative三群。lnformative的教授就是读书多而未见有组织的创造者。做白日梦愈多的人愈有创造力?做白日梦愈多,只是man-mandialogue,而没有其它dialogues,则无法找出支持或对立的概念,以形成创造。4.愈专心的人愈有创造力?专心是创造形成所必要的,但一味的专心,也容易陷入死胡同;或缺少酝酿期,则水平思考机动力不够,思绪易偏于垂直性思考。5.工作压力愈大愈有创造力?适度的压力可能会增强创造力的发展,但太大的压力易引起紧张而使思考机动力减弱。但有时又有所谓〝狗急跳墙〞,在某种压力下,创造力会出现反弹。6.愈有信心的人愈有创造力?一般而言,有信心,心情就不会紧张,思考机动力也较强,因而也较有创造力。但若信心流于〝偏执〞,则好其所好,恶其所恶,不能察纳雅言,也会使创造力消失。7.冲劲强的人愈有创造力?通常冲动的人较善变,因而较富水平思考,但若缺乏深思熟虑(垂直思考),其冲动流于莽撞。即只有ideabumping但无ideaanchoring,所以难有真正的创造表现。8.愈乐观的人愈有创造力?乐观的人,心情比较不会紧张,因而创造力和有信心的人一样。但乐观和有信心的本质上不太一样。有信心是内省自发对事情的了解,但乐观是不在意事情如何发生,而认为上苍自有安排。但设若太乐观而不去进行四种dialogues,创造力也将消失。9.智商愈高的人愈有创造力?智商大部份是指记忆力测定而推理力(水平思考和垂直思考)较难测定。因而智商高和记忆力有正相关,但非绝对正比。然记忆力的作用在思考的运作上仍占很重要的地位,即个体所经验过的情境(exploration)。若记忆力强,则其引导水平思考的机动力会增强,也因而记忆力成长可以帮助创造力之开发。10.做记事簿可帮助创造力?有很多谈创造力培育的书都强调要做杂记簿和记事簿。事实上,杂记簿大都是记载〝偶发生〞的概念或事实,是有必要做杂记,才不会有〝一闪即失〞的遗憾。而记事簿通常记载一些较〝例行性〞的事,太依赖记事簿,可能让〝记忆〞生锈,而妨碍记忆力的应用及水平思考。因而记事簿应偏重记大事而非琐事,才有助创造力之发展。11.运动精神愈敏捷的人愈有创造力?若以文艺复兴的时代达芬奇为例,达芬奇不仅是数学家、工程师、艺术家,还是身体魁梧的运动家,以此来说明运动神经愈敏捷的人愈有创造力,似乎有几分道理,但也仅是以一概全的论调。通常运动神经敏捷可能帮助一个人在手到、眼到等触感方面更广,但深入与否和参考性思考的运用有关,因而运动敏捷和创造力之关系,应无正比的关系。又如相学上(静止心理学)提到〝水形〞的人比较聪明,而水形又分〝动水形〞、〝静水形〞。〝动水形〞比较好动,运动神经也较敏捷,而〝静水形〞的人反之,但脑筋比较灵光(待进一步研究)··但若以TorranceTestofCreativethinking强调手指的弹性(flexibility)、流畅性(Fluency)、自主性(originality)及精巧性(elaboration),及口语上的流畅性、自主性,及弹性,应仅是脑部活动的一部份,不能涵盖各中枢神经的运作区,因此判定手指和口头上的敏捷与创造力有正相关,是有其不周延性。

参、思考技法「就是想不出来,才不会做」。这句话经常是任何人碰到思考瓶颈所反应的语言。应对这句话,许多家长学者亦是束手无措。孩子想不出来,表示脑筋不够好,就得怪自己遗传不好。事实上,可以慢慢地让孩子「想不出来」这句话愈来愈少说。亦即是,学会一些思考技法,且活用思考技法以帮助思维泉涌。因而本节将介绍一些较常用且容易应用的思考技法。一般而言,较常用之思考技法有:脑力激荡法(Brainstorming)、要因分析法(鱼骨图法)、卡片法(KJ法)、列举法(希望与缺点)、表列法(Checklist),其中脑力激荡法及列举法比较属于自由联想法。要因分析法及表列法比较是属于强制联想。自由联想和强制联想,是比较发散性思考;而卡片法是较归纳收敛性思考。对于不太喜欢动脑筋思考的小孩,若思考的主题是由学校老师出的,则可以采用强制联想。若思考主题是由别人提出,可先由大家进行列举思考。思考挫折时,则与之采用脑力激荡。若用错技法,会事倍功半,且冲突加深。兹将这五种方法介绍如下。这些思考技法,若练习几次之后,可以统合运作效果可能更大。(一)思考技法-脑力激荡法(Brainstorming)「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句话最能描写在想不出来,快要放弃思考时,突然想到点子的心境。然要从想不出来到想出来,常令人想到两鬓变白、齿发动摇。但若有几人帮忙想,在每个人看事情有不同的理念下,点子很容易有撞击作用(或辐射作用)。一个分子动,其它分子亦跟着动,点子相互激发,就容易想出办法来。脑力激荡法,若是在七、八人为一小组下进行最有效果。若在茶几上进行:准备张白纸(愈大愈好)﹔将任何想到点子呈现出来﹔若点子是根据别人的点子想出来的,用线连结如下图。主题进行脑力激荡法时,有四个原则:(1)不要批评别人点子的好坏或价值。(2)自由奔放的想(让一个人一直想,不要打断他,若怕自己想到忘掉,先做笔记在旁)。(3)重量而不重质(点子想出愈多愈好,看起来毫无意义的点子,只要能想出来就好)。(4)可以搭便车,从别人的点子出发(原创性重要,精进力也不可少),(被搭便车的人,亦不要因为点子被引用而觉得功劳被抢),但搭便车的人要尊重肯定他人的原创性。基本上,脑力激荡法的思考比较属于“模拟思考”。思考上做情境模拟、现象模拟、拟人模拟(伊索寓言,以动物说人的特质)较容易产生联想。脑力激荡法的使用限制:在成员背景太相似,经验交流频繁。所以很多想法接近,同一的主题不宜重复使用太常。因要求自由奔放思考,有时一人发言占时间太长,其它人等待无趣,而放弃思考。因搭便车,大家会集中一枝干去想,而忘了其它枝干,有时思考见树不见林。(二)思考技法-出入法(Input/OutputMethod)「人嘴有两层皮,说话有动移」这是说经过不同的人脑筋处理,同样的事情会有不同样的说法。事实上,每一件事、每个概念,如同先经过不同的人或相同的人,不同心境却会产生不同的概念。如同先经过三菱镜,凸透镜及凹透镜,会有不同的折射。如光经过三菱镜,可以产生分光。光经过凸透镜会有聚焦效果。因而若要让点子产生,则可以在事件上强制联想因果。一个因可能生多个果,多个因亦可产生一个果。因而这个方法亦称因果法。而谈因果,常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只是时候未到」。事实上,因果的关系,不一定直接,有可能间接。以图来表示如图A走时候很久才到,图B是间接到。图A图B不管图A或图B,出入法或因果法,每一个出都可能衍生一个或多个入(如正面或负面)。亦即每个果都是下一个因。如此强制联想,可以像树状一样展开点子,而这种思考技法的运作,就是不断地说「结果呢?」或者「理由是?」。以优秀学生大考时反而滑铁卢例:怕考试体力不足吃错补品太晚睡吃错宵夜学生身体不适吃错东西未吃早餐考试失败学生心体太焦虑试题处理老师出怪招出入法使用限制:出入法是一种强制性联想,在家里小孩比较「近庙欺神」不大可能配合 家长的要求。出入法又称因果法,小孩若是见识不够,很难了解因果关系,所以效果会打折。(三)思考技法-列举法「枯藤、老树、昏鸦﹔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这句本身就是一种绝妙的属性列举法。要营造孤寂的意境,把枯、老、昏放在一起。若有一个属性不对,如把昏鸦改成朝雀,则意境不一致性就破坏了孤寂感。这首诗列举三个,亦是无三不成礼,有三就代表够多,不必在列举第四个,意境恰到好处。同样的,若只写其中一个,孤寂的份量不足,因而列举法可以用得恰到好,动作简单但思考要高超的技法。列举法基本上有三种,(1)希望列举法﹔(2)缺点列举法﹔(3)属性列举法。希望列举是理想设定型的思考,缺点列举是改善现状型的思考。而属性列举则是物性、人性等特征定义型的思考﹔属性列举法,在图表或问卷制作上有必要的应用,才不会在图表或问卷制作上,忽略某个某个变项,而资料搜集挂万漏一,或资料呈现上东墙西补。「希望列举又称需要列举,对年纪愈小的人,愈会以自己的需要来表示点子。缺点列举,对社会经验丰富的人比较能感受出来」。因而这三种方法使用时机各有限制。在此介绍希望列举法的运作:(1)闭着眼睛针对特定物或事做冥想(闭着眼睛思考易集中)。(2)针对某事物讲出〝许愿语〞。在物的量、质(含形状、机能)即在事的方法、过程等做思考。事实上,我们对别人的话,若有问题也常要别人举例。但对于别人的希望则很少说举例看看。但在家里或许有人会要小孩列举:(1)希望有怎么样的老板:如不要管得太多,给我多点薪水……。(2)希望有什么样的房子?(3)希望拥有哪方面的知识?若干部列举希望主管不要管得太多时,主管也可列举希望有什么样的干部,让干部不会一切太自我中心。有时,用主管的责任或义务列举法。让干部了解「予岂好管哉?予不得已也」。或许亦可减少冲突。列举法的使用限制(1)列举时,对列举事物常因属性(包含或互斥inclusion或exclusion)没搞清楚,有列大项、小项。而小项被n个大项包围,家长要适时的用归纳法来引导层级思考的建立。否则思路较会纠葛不顺。(2)列举法,有思考短路时(列举不出来),隔一段时间再回来列举,要求质、不是量。求质就要评价,一评价就会有事倍功半感(列了那么多,只有n个有用),会失去兴趣玩列举法。所以,要求质要慢慢来。在没有竞争的环境下,会懒得想。(四)思考技法-表列法(checklist)「一表可明数事,而百言不明一事」,以对应关系,表列一些特质或选项,是可增进对事情或道理的认识。表列具有对应互补的思考作用,在左栏和上栏的要素对应下,若一部份一想出,这些要素可以刺激人的「思考方向」,而寻找到对应的答案,因而它是属于一种强制性联想。换句话说,表列法有两种方式进行(1)把资料、信息给孩子,由孩子架构上栏或左栏的要素及内容﹔(2)架构好上栏或左栏的要素,请孩子填入内容。通常可由第二种开始训练孩子的思考,(这种思考技法、表列法和思考整理工具…表的整理很接近,其差别是表列法重点在内容,而思考整理表,有时可加工内容(如有分比、倍数及评比)。如要表列什么样的人受欢迎,可以如表进行表:什么样的人受欢迎欢迎不欢迎人格特质.有自信.谦虚...太自卑.骄傲..行为表现.说话涵养.帮助别人...喜欢讲粗话.欺负别人..表列法的使用限制:表列法比较适用简单对应性的思考,对应性若太复杂,如左边一项、右边多项的时机,则对思考训练不足与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