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二章布局第一节产业布局理论概述第二节产业布局的影响因素第三节产业布局的实践1一、产业布局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二、产业布局理论的研究内容§12-1
产业布局理论概述2一、产业布局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产业布局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产业各部门、各环节在地域上的动态组合分布,是国民经济各部门发展运动规律的具体表现。(一)19世纪初至20世纪中叶时产业布局理论的形成期(二)二次世界大战后产业布局理论的发展(三)马克思主义产业布局理论§12-1
产业布局理论概述3一、产业布局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产业布局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产业各部门、各环节在地域上的动态组合分布,是国民经济各部门发展运动规律的具体表现。(一)19世纪初至20世纪中叶时产业布局理论的形成期(二)二次世界大战后产业布局理论的发展(三)马克思主义产业布局理论§12-1
产业布局理论概述4(一)19世纪初至20世纪中叶时产业布局理论的形成期1、杜能的《孤立国》及其对产业布局理论的贡献2、韦伯的工业区位理论§12-1
产业布局理论概述51926年德国经济学家杜能《孤立国同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关系》孤立国同农业圈层理论在农业布局上,并不是哪个地方适合种什么就种什么,农业经营方式也不是任何地方越集中越好。决定因素:级差地租产业布局学鼻祖杜能的《孤立国》及其对产业布局理论的贡献65三圃农作圈4谷草农作圈3轮作农作圈2林业圈1自由农业圈城市6荒野杜能的《孤立国》及其对产业布局理论的贡献7韦伯(A.Weber)
德国古典区域理论的杰出代表1909《工业区位论》韦伯的工业区位理论韦伯认为决定工业区位的因子有三:运输成本劳动力成本集聚力合理的工业区位位于三个指向总费用最小的地方韦伯的区位三指向,概括了龙氏的区位三角形,又加上了劳动力和集聚二因子。8龙哈特的区位三角形以钢铁工业为样本,以K表示产品市场,M1表示铁矿石的产地,M2表示煤的产地,于是可找出一点P,在该处建厂最经济,即成本最低;又假设各点距P之距离分别为r1,r2,rk
f代表运费率,生产一吨产品需铁m1吨,煤m2吨,于是,要使P点生产成本最低,必须使总运费
f(m1r1+m2r+rk)最小。
龙哈特(W·Launhardt)德国
19世纪后半叶提出“区位三角形”
9韦伯龙哈特f(m1r1+m2r+rk)F:单位产品总运费;f:运费率;
mi(i=1,…,n)为单位产品消耗的
i原、燃料的重量ri
为i原、燃料的运距;rk
为产品运距。韦伯的工业区位理论区位三角形区位多边形10(二)二次世界大战后产业布局理论的发展1、成本学派理论2、市场学派理论3、成本—市场学派理论4、以后起国家为出发点的西方产业布局理论5、其它相关理论§12-1
产业布局理论概述11成本学派理论最早的产业布局学派理论核心:以生产成本最低为准则来确定产业的最优区位代表人物:龙哈特、韦伯、胡佛、赖利、艾萨德等胡佛:1931《区位理论与皮革制鞋工业》1948《经济活动的区位》运输成本线路运营费用站场费用(包括仓库、港站管理、维护费用)
终点区位优于中间区位的理论转运点区位论121、成本学派理论终点区位优于中间区位的理论转运点区位论中转地市场原料地市场原料地132、市场学派理论主要观点:产业布局必须充分考虑市场因素,尽量将企业布局在利润最大化的区位。在瓜分市场的激烈竞争中,还必须充分考虑到市场划分与市场网络合理结构安排。研究市场划分的主要理论谢费尔的空间相互作用理论费特尔的贸易区边界区位理论帕兰德的市场竞争区位理论罗斯特朗的盈利边界理论吉的自由进入理论研究市场网络合理结构安排的理论克里斯塔勒的中心地理论廖什的区位经济学14空间相互作用模型起源于物理学中引力模式在地域经济现象中的移植。上世纪末,德国经济学者谢费尔(AlbertB.F.Schaffle)首先采用了牛顿万有引力的公式,来模拟生产地与消费地的联系程度,即:
谢费尔的空间相互作用理论式中Iij为i和j两地相互作用的当量(相对量);Pi,Pj为两地的人口规模;Dij为两地距离;K为经验常数。当前,引力模式的最一般形式已演化为:
式中Wi,Wj为经实验决定的权值,包括人口的性别、年龄、收入、职业构成等;b为量度距离的磨擦指数,不同市场、不同运输方式、不同货物有别,可用调查资料回归而定。如赖利(W.J.Reilly)曾建议用0.2,一般在美国用0.5—0.3。15费特尔的贸易区边界区位理论1924年,美国经济学家费特尔(FrankA.Fetter)提出了贸易区边界区位理论,他根据成本和运费的不同假定,提出了两生产地贸易区分界线的抽象理论。
A,B两产地的贸易范围的划分,便有以下三种情况:16由瑞典经济学家帕兰德(T.Palander)1935年提出,是在费特尔市场区基础上,采用动态经济分析办法研究竞争区位。
赢利边际区位,是帕兰德竞争区位的发展。其提倡者是英国经济地理学者罗斯特朗(E.M.Rawstron)和以后的美国经济学者史密斯(DavidSmith)。所谓赢利边际,就是企业配置在一定范围内才有利可图,稍一超越就会亏损。市场区的竞争区位理论企业的最佳区位,应为需求最大的空间位置,且其市场区的范围主要受空间成本曲线的限制。
17自由入口理论。七十年代,吉(J.Gee)研究了市场区,提出自由入口理论,即在企业自由迁入条件下,新企业如何打进老企业控制的市场区,亦即市场区的再瓜分问题。
18中心地理论克里斯塔勒(W.Christaller)根据调查研究,分析了市场区形成的经济过程,得出了三角形聚落分布,六边形市场区的高效市场网理论,即中心地理论。
1933年《德国南部的中心地》19廖什:区位经济学廖什1940年《区位经济学》区位理论的集大成者廖什认为大多数工业区位是选择在能够获取最大利润的市场地域。他提出区位的最终目标是寻取最大利润地点。建立市场区位模型时,进行了如下条件假定:第一,在均质的平原上,沿任何方向运输条件都相同;进行生产必要的原料充足,且均等分布。第二,在平原中均等地分布着农业人口,最初他们的生产是自给自足,且消费者的行为相同。第三,在整个平原中居民都具有相同的技术知识,所有的农民都可能得到生产机会。
第四,除经济方面的作用外,其它因素都可不考虑。20在上述假定条件下,某个农户开始生产啤酒。当他生产的啤酒超出了自己的需要之后,其剩余部分将用来销售。如图所示,在生产地P处,啤酒的销售量(也即需求量)为PQ。但随着距生产地距离的增加,必须增加运费,价格自然随之上升,需求量随之减少。到F点,需求量为零,也即啤酒生产的市场地域边界。QF为需求曲线,以PQ为轴,将QF需求曲线旋转一周,得到一圆锥体,即为廖什的需求圆锥体,也即为该啤酒厂的需求总量,需求圆锥体的底面,即以P为圆心,以PF为半径的圆形地域就成为啤酒生产的市场地域。21按照廖什的理论,区位空间达到均衡时,最佳的空间模型是正六边形。223、成本—市场学派理论在成本学派和市场学派基础上形成建立了一般均衡理论艾萨德俄林弗农23艾萨德:区域科学的创始人艾萨德区位指向理论的特点是运用替代原理分析区位均衡。为了分析经济空间关系他提出了“输送投入”(transportinput)的概念。所谓输送投入是指单位重量移动每单位距离的必要投入。他认为输送投入与资本、土地、劳动投入及企业经营者能力等生产要素具有类似性,都是按照利润最大化原理投入。但输送投入意味着空间变量的增加,运费是其投入的价格。完全的区位均衡点即总运费最小点。艾萨德也论及了劳动费指向。根据运费和劳动费的替代关系,如果最佳区位不是运费最小点,则产生区位从运费最小点向劳动力廉价地点转移。艾萨德同时也使用了与韦伯相同的临界等费用线来说明企业区位的集聚指向问题。如果运费指向的多数企业相聚较远,处于分离状态,临界等费用线不相交,相互之间就不会发生集聚。如果区位间相互接近,临界等费用线相交,就会发生集聚。1954年《区位和空间秩序》24俄林1933年《区域间贸易和国际贸易》运输方便的区域经济能够吸引大量的资本和劳动力,并能成为重要市场,可专门生产面向市场、规模经济优势明显和难于运输的产品运输不方便的地区应专门生产易于运输、小规模生产可以获利的产品25弗农生命周期理论处于创新期的产业属于技术密集型产业,一般布局于科研信息与市场信息集中、人才较多、配套设施齐全、销售渠道畅通的发达城市。处于成熟期的产业会从个别点向面上转移,出现波浪扩展效应。处于衰退期的产业从发达地区向落后地区转移。264、以后起国家为出发点的西方产业布局理论增长极理论点轴理论地理性二元经济理论非均衡发展理论27增长极理论增长极概念是50年代初首先由法国经济学家佩鲁(FrangisPerroux)所提出的。核心内容:在一国经济增长过程中,由于某些主导部门或者有创新能力的企业在特定区域或者城市聚集,从而形成一种资本和技术高度集中,增长迅速并且有显著经济效益的经济发展机制。由于其对临近地区经济发展同时有着强大的辐射作用,因此被称为“增长极”。28点轴理论点点点29地理性二元经济理论305、其他相关理论区域相互依赖理论地域分工与贸易理论斯密的绝对成本学说李嘉图的比较成本学说赫克歇尔—俄林:生产要素禀赋差异理论31三、马克思主义产业布局理论地域生产综合体32二、产业布局理论的研究内容1、产业布局条件物质化的硬环境非物质化的软环境2、产业布局的特点第一、各个产业由于自身的技术经济要求不同,而在布局上呈现出不同特征;第二、各地区根据自身条件,扬长避短,发挥优势,形成不同的产业结构,形成各具特色的多种产业的地域组合。3、产业布局层次§12-1
产业布局理论概述33二、产业布局理论的研究内容4、产业布局机制市场机制计划机制主体企业中央政府目标利润最大化国家整体利益手段经济利益导向行政命令5、区域产业结构§12-1
产业布局理论概述34一、地理位置因素对第一产业布局的重要影响对第二、第三产业布局的直接影响二、自然因素自然资源对第一产业的决定性影响自然资源对第二产业布局的间接影响自然资源直接影响到产业布局的大格局自然条件各要素对产业布局的影响§12-2产业布局的影响因素地质、地形、气候、水、动植物等35三、人口因素作为生产者的人对产业布局的影响作为消费者的人对产业布局的直接影响四、社会经济因素历史基础市场条件国家的政策、法律和宏观调控国内、国际政治条件价格与税收条件五、科学技术因素自然资源利用的深度和广度对产业布局的影响产业结构对产业布局的影响§12-2产业布局的影响因素本地市场效应36§12-3产业布局的实践一、国际分工与国际产业转移(一)国际分工与国际产业转移的关系国际分工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国民经济内部的分工超越国家界线广泛发展的结果。国际分工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不同国家的生产力水平不同,表现出国际间的产业级差。发达国家通过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等方式将本国处于衰退期的产业向外扩散,顺次形成产业转移浪潮国际分工是国际产业转移的前提和基础国际产业转移会对国际分工格局的演进起重大作用,并不断改变着国际分工格局37§12-3产业布局的实践(二)产业革命以来国际分工格局的形成和产业转移的演变1、18世纪中叶至19世纪末:
工业国与农业国2、20世纪60年代至今后较长一段时期劳动密集型产业国资本密集型产业国技术密集型产业国60至70年代,发达国家向外转移资本有机构成低的劳动密集型产业70年代开始,发达国家向外转移重化工业80年来以来,技术密集型产业转移3818世纪开始的第一次科技革命,由于机器的发明及其在生产上的应用,生产力空前提高,分工空前加深。这次科技革命首先在英、法等国进行,它们发展为工业国,而其他广大国家则处于农业国、原料国的地位,这是资本主义国际分工的形成阶段。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开始的第二次科技革命,特别是发电机、电动机、内燃机的发明及其广泛应用,生产力更加提高,分工更加精细。这次科技革命是在英、美、德等国进行的,其他国家在引进技术与机器设备的推动下,某些基础设施与某些轻工业和采矿业有一定发展,但仍不同程度处于初级产品供应国的地位。这是资本主义国际分工的发展阶段。39§12-3产业布局的实践90年代以来,国际产业转移新趋势:第一、国际产业转移规模扩大化;第二、国际产业转移结构高度化,高技术产业、金融保险业、贸易服务业、电讯业、信息业、房地产业等日益成为国际产业转移的重点领域;第三、国际产业转移区域内部化;第四、国际产业转移方式多样化,独资、合资、收购、兼并、非股权安排等多样化投资第五、跨国公司成为国际产业转移的主体。40非股权参与的外包形式引人注目。跨国公司把非核心的生产、营销、物流、研发乃至非主要框架的设计活动,都分别包给成本低的发展中国家的企业或专业化公司去完成,不仅减少了固定投入成本,而且达到了在全球范围内利用最优资源的目的。欧盟国家对外投资的1/3是在成员国之间进行的。在北美,美国、加拿大都互为最大的投资对象国和产业转移国。近年来,亚太区域内各国之间的相互投资和产业转移也非常活跃。如果把一个制造企业的价值链分为四个区段的话,研究开发、展览营销和营运管理是运用大脑的“头脑产业”,而生产制造、加工组装等则是运用手脚的“躯干产业”。41“贴牌制造”也称“原始设备制造商”,主要是指品牌生产者不直接生产产品,而是利用自己掌握的“关键核心技术”,负责设计和开发新产品,控制“销售渠道”,具体的加工生产通过签订契约交给别的企业去做,承接该加工任务的制造商就被称为“贴牌制造”厂商,其生产的产品就是“贴牌制造”产品。采用“贴牌制造”这种外包战略的企业可以没有生产工厂,集中资源专攻附加值最高的产品设计和营销业务,产品制造则委托给经过严格筛选,生产成本较低的工厂代为生产。据联合国贸发会议统计,2002年跨国公司达6.4万家,分支机构87万个,分别是20年前的6.7倍和14.5倍,海外分支机构销售收入17.7万亿美元,相当于全球出口的2.7倍。42那么在2000年左右,那么跨国公司的对外直接投资,占全球的固定资本形成总额的12%。那么在2003年,对外直接投资的存量,就是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存量已达到七万亿美元,那么占当年全球GDP的22%,可见跨国公司它的直接投资本身,在全球经济发展中起到一个根本性的、基础性的作用。43制造业的国际转移仍在持续,重心向东半球转移。目前,发达国家制造业的产值与就业比重不断下降,跨国公司的转移加剧了下降的进程。以美国为例,由于其跨国公司将生产环节分包甚至完全退出生产,出现了“虚拟制造”现象,如耐克公司除最关键的气垫系统外全由外部提供,阿迪达斯公司已将95%的制造环节转移至其他国家,通用电器明确提出要由制造业公司转变为多元化的服务业公司。据美商务部统计,约有2500家美国公司将生产转移海外。结果,美国制造业产值不断下降,其占GDP比重由二战后的40%下降到2002年的13.9%,就业比重从最高时的35%降到目前的10%左右。44(三)国际分工和国际产业转移背景下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战略1、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国际产业转移是把双刃利剑2、发展中国家在国际分工和国际产业转移背景下应选择的经济发展战略:第一,兼收并蓄走超常发展之路第二,以内为主,内外联动45生产能力的转移也带来了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1)跨国公司只是希望利用东道国的静态比较优势,而不热衷于培育发展动态比较优势,因而有可能使比较优势固定化,难以升级。(2)国外企业或本地关联企业与国内的产业关联松散,容易变成出口飞地。(3)在技术、零配件、市场和合作关系上,外国企业或本地企业严重依赖于所属的跨国公司。跨国公司则对其活动强加限制,如阻止后者在其他市场销售等。(4)对跨国公司的长期依赖可能使得发展中国家失去经济发展的自主动力。研究表明,对于像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大国而言,依附于跨国公司的发展模式是不可取的。拉美国家经济发展的教训就是前车之鉴。
463、中国是个发展中的国家,东中西部发展极不平衡第一,加快经济体制改革步伐,大力发展教育,进一步扩大市场开放,以再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定金合同签订技巧
- 科技期刊经营模式创新
- 网络安全行政人员聘用合同
- 娱乐场所电梯井道施工合同
- 智慧城市监控施工合同模板
- 2024年绿色建筑认证施工单位劳动合同范本3篇
- 绿色建筑评价投标书
- 员工培训合同范本
- 医疗意外处理协议
- 2024年跨境电商担保免责合同模板3篇
- 中小学铁路安全知识主题教育课件
- DB32T 4337-2022 可燃性粉尘除尘系统安全验收规范
- 《国画基础》教案
- 三菱伺服电机
- 工程施工安全交底
- 中班听课记录15篇
- GB/T 8750-2022半导体封装用金基键合丝、带
- 体育科学研究方法学习通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 2023天津市和平区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
- 校园艺术节比赛评分表
- 挖机租赁协议(通用6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