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霖铃》课件(共40张PPT)2022-2023学年江苏省职业学校文化课教材用书_第1页
《雨霖铃》课件(共40张PPT)2022-2023学年江苏省职业学校文化课教材用书_第2页
《雨霖铃》课件(共40张PPT)2022-2023学年江苏省职业学校文化课教材用书_第3页
《雨霖铃》课件(共40张PPT)2022-2023学年江苏省职业学校文化课教材用书_第4页
《雨霖铃》课件(共40张PPT)2022-2023学年江苏省职业学校文化课教材用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雨霖铃》课件(共40张PPT)2022—2023学年江苏省职业学校文化课教材用书(共40张PPT)

雨霖铃

柳永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别离诗

概念

由于道路崎岖难行,交通工具落后,古人别离动辄数年,相会无期,因而古人更重离别。文人士大夫们离别时,不光是备酒饯行,折柳相送,还常常写诗送给行者(送别),或留给居者(留别),这类诗歌,我们统称为别离诗。

表达离愁别绪,多迷恋、伤感。

赋得古草原送别

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表达深情厚谊,多赞美、留恋。

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表达诗人豁达的胸襟和豪放的气度。

别董大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表达自己的志向。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人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

(壮别)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慰别)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酒别)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惨别)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阔别)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梦别)

有关离别的诗句:

…………

词牌由来

《雨霖铃》这一词调,也作“雨淋铃”。来源于唐明皇李隆基与爱妃杨玉环悲欢离合的故事。“明皇既幸蜀,西南行,初入斜谷,霖雨弥旬,于栈道雨中闻铃,音与山相应。上既悼念贵妃,采其声为《雨霖铃》曲,以寄恨焉”,创作此曲悼念杨贵妃,寄托哀思。

词牌名多有渊源,其情调多与内容相应。

写作背景

柳永才情卓著,但一生仕途坎坷,更多的时日跟歌伎们一起,过着浅斟低唱的生活。

他深深了解歌伎们的生活,深切同情她们的不幸遭遇。在他的作品中,很多是反映同她们在一起的悲欢离合。

《雨霖铃》便是其中的一首,这首词写的是他离开都城汴京时与一位红颜知已缠绵悱恻、哀婉动人的别离情景。

课文朗读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雨霖铃

柳永

T

疏通词意

凄切:

骤雨初歇:

烟波:

暮霭:

那堪:

凄凉而悲哀

急雨刚刚停歇

水波渺茫,看远处有如烟雾笼罩

傍晚的云气

哪堪。哪能承当、忍受

主旨句是哪一句?从时间角度看,这首词应如何划分?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伤离别”为线索贯穿全篇。从时间角度看,别时与别后自然分为上下两阕。

思考:本词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

本词是一首写离别之情的词,感情基调格外缠绵哀怨,伤感低沉。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寒蝉:“悲凉”的代名词。

长亭:离别地点的通称,是离愁别绪的常用意象。

点明季节、时间、地点和事件,勾勒了一个情人离别的典型环境,给全诗定下了基调:“凄切”。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这一句给我们点出了别离的季节(萧瑟凄冷的秋天)、地点(汴京城外的长亭)、具体时间(雨后阴冷的黄昏),

寒蝉、长亭、日暮、雨歇,

给我们营造了一个凄清萧瑟的送别氛围,

为全词定下凄凉伤感的感情基调。

蝉在诗中多代表高洁(餐风饮露),寒蝉通常表达悲戚之情,用于离别的感伤。

元代的卢挚《沉醉东风》:“冷清清暮秋时候,衰柳寒蝉一片愁。”

宋代词人晏几道《采桑子》:“一寸愁心,日日寒蝉夜夜砧。”

骆宾王《咏蝉》:“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以寒蝉高唱,渲染自己在狱中深深怀想家园之情。

蝉——悲戚

长亭是陆上的送别之所。古代驿站路上约隔十里设一长亭,五里设一短亭,供游人休息和送别。

李白《菩萨蛮》:“长亭更短亭,何处是归程?”

长亭——送别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李清照《声声慢》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温庭筠《更漏子》

雨——凄凉、愁苦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不舍留恋

催促离开

矛盾

冲突

突出离别难舍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神态上,写出彼此悲痛、眷恋而又无可奈何的心情。

2.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离别的场景抓住了特定的动作情态表现人物内心巨大的痛苦:执手、泪眼、凝噎。

凝噎——喉头发硬,欲语不能。失语乃情感失控之象

白描手法勾勒细节,拨动心弦,引发共鸣。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词人想象别后所见:烟波绵延,暮色深沉,天地茫茫。

愁之绵长、浓重、无边。

词人离别的愁绪如

千里烟波般的绵长

沉沉雾霭般的浓重

楚地天空般的深沉、苍茫

比喻

其三种景物与词人的愁绪有何关联?

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

表达了什么情感?(诗歌最常见问题)

3、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3、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一个“念”字领起,说明下面所写的景象只是一种想象,是虚写。

兰舟出发暮霭深沉、烟波千里,广阔无边的南方。用了“虚景实写”“寓情于景”的艺术手法,营造了一个迷蒙辽阔的意境,体现了词人别离时的沉重压抑惆怅之情。

“念”承接上片内容,写出恋人分别时彼此留恋难舍,不忍离去的心情。为下片写离别后的孤独及苦闷起到过渡作用。承上启下,过渡自然。

离别环境

离别场面

行程之景

寒蝉

长亭

骤雨

烟波

暮霭

楚天

离别难

离别时难分难舍的心情

无绪催发泪眼无语

融情入景

(实)

(虚)

上阕:

上阙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秋蝉的叫声凄凉而急促,傍晚时分,面对着长亭,骤雨刚停。在京都郊外设帐饯行,却没有畅饮的心绪,正在依依不舍的时候,船上的人已催着出发。握着对方的手含着泪对视,哽咽的说不出话来。想到这一去路途遥远,千里烟波渺茫,傍晚的云雾笼罩着天空,深厚广阔,不知尽头。

下阕词人撷取中国古典诗词中常见的哪些典型意象呢?

典型意象:酒、柳、月、风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观萧瑟秋景又面对离别,心中感伤更添一层。

伤离别:点明主旨。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柳:谐音为“留”,暗指别情。

月:象征离合。

风:早晨凄厉的晨风。

酒醒后,观杨柳,感受晓风袭人,凄清孤苦的画面形成,突出词人别离后的孤独寂寞。

常言借酒消愁,酩酊大醉后,把一切苦恼抛诸脑后,依依惜别时,“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就痛快地一醉而别。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曹操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白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

酒——愁绪

古人有折柳送行的风俗。折柳赠人是希望对方留下来。离别的人一见杨柳,就会想起离别时依依不舍的场面,心中就会涌起一缕缕离愁。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诗经》

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无名氏《送别》

年年柳色,霸桥伤别。——李白《忆秦娥》

柳——惜别怀远

古语有云:自古逢秋悲寂寥。秋天是特别让人伤感的季节。晓风轻拂,带来的并不是快意,而是凉意,凄凉的感觉。

风萧萧兮易水寒,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史记·刺客列传》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晏殊《蝶恋花》

风(晓风)——凄凉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月是离合的象征,何况是残缺不全的月,最易引起词人的愁思。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

——苏轼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白居易

月(残月)——清冷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经年:年复一年。

风情:情意。男女相爱之情,深情蜜意。

别后的每一年,即使有良辰好景,也引不起欣赏的兴致,如同虚设。满腹情谊,也不知和谁诉说。

进一步写出词人离别后惨不成欢的境况。

下阙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总是为离别而伤感,更何况是在这冷清、凄凉的秋天!谁知我今夜酒醒时身在何处?怕是只有杨柳岸边,面对凄厉的晨风和黎明的残月了。这一去长年相别,我料想即使遇到好天气、好风景,也如同虚设。即使有满腹的情意,又再同谁去诉说呢?

想象中的别后情景

思念苦

杨柳

晓风

残月

好景虚设

风情难言

惨不成欢

伤离别清秋节

下阕:

体会诗意

离别前:

离别时:

离别后:

勾勒环境

描写情态

因情设景

刻画心理

寒蝉、长亭、骤雨

实写

(景语)

执手、泪眼、凝噎

烟波、暮蔼、楚天

好景虚设、风情难言

(情语)

实写

虚拟

(景语)

虚拟

(情语)

杨柳、晓风、残月

表现手法:

情景交融

虚实结合

诗词小结

从整体上看,这首千古名词,通篇围绕“伤离别”三字构思:

先写离别之前,重在勾勒环境;

次写离别之时,重在描摹情态;

再写别后想象,重在刻画心理。

全词情景交融,情深意挚,凄楚动人,具有极强的婉约美。

艺术特色:

柳词之美,美在有景,有物,有人,有

情,惟有情,才使万物富有神韵。

写作特点一:

写作特点二:

情景交融

虚实相生

婉约词派的特点:

哀怨缠绵

上阕(融情入景)

下阕(以情带景)

1、实写:

2、虚写:

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像、实事、实境。

直觉中看不见摸不着,却又能从字里行间体味出那些虚象和空灵的境界。

1、幻想: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

2、想象:设想的未来之境

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