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涵设计说明_第1页
桥涵设计说明_第2页
桥涵设计说明_第3页
桥涵设计说明_第4页
桥涵设计说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桥涵设计说明桥梁项目地理位置拟建项目所在地——温泉镇是广东省广州市从化区下辖的一个镇。位于广州市从化区东北郊,人口约7.6万,其中常住人口4.8万人,流动人口2.8万人,温泉镇辖温泉、龙岗、灌村3个社区;温泉、天湖、卫东、乌石、云星、宣星、源湖、乌土、龙岗、龙桥、平岗、中田、桃莲、勿石、石海、石南、南星、新田、农新、新南、南平、石坑22个村委会。沿线自然地理概况2.1自然条件2.1.1地形地貌各路段沿线场地原始地貌类型为山间凹地,现状地形为山前林地或菜地,大部分地方已经回填。勘察期间,测得各钻孔孔口标高介于51.99~59.85m之间。2.1.2气象从化区地处低纬度地带,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北回归线横跨境内南端的太平镇,境内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全年平均气温偏低,阶段性高温天气过程明显;年头年尾均遇强冷空气或寒潮影响,各地有不同程度的低温霜(冰)冻天气过程出现。年平均气温为21.2℃,比常年偏低0.4℃,最高气温36.7℃,最低气温-1.6℃;年降水量2176.3毫米,比历年平均量1951.9毫米偏多一成;年日照时数1175.0小时,比累年平均值少2成。2.1.3水文从化雨量充沛,川流纵横,水资源丰富。全区水源可采总量年均约27.55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22.7亿立方米,主要来源于三大河系,而河川径流主要由降雨量产生,属雨水补给型。流溪河总集雨面积1594平方公里,平均年产水量18.2亿立方米。潖江河总集雨面积316平方公里,平均年产水量3.6亿立方米。连麻河总集雨面积75平方公里,平均年产水量0.9亿立方米。4—8月为丰水期,雨量占全年雨量的80%~85%。地下水4.85亿立方米,其中温泉地下的储水约在200米深层。由于储量丰富,水压较高,表层的第四层沙砾比较薄,所以一般在3~5米就有水涌出,日自涌量达1400立方米。2.1.4地震根据《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GB02-2013)(2016年版)附录A及《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拟建场区位于广州市从化区,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有关标准判定:拟建场地内素填土①属软弱土;粉质黏土②属中软土;砂质粘性土③、全风化花岗岩④-1属中硬土。根据临近场地勘察资料《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华南分院临时教学点(旧温泉镇政府)装修改造项目岩土工程详细勘察报告书》(与本次勘察场地仅隔一条温泉东路,直线距离约450米)及本次勘察结果,结合从化地区土层剪切波速试验的相关经验,建筑场地类别为可按Ⅱ类考虑,设计特征周期值按0.35s考虑,拟建场地属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区。工程地质概况条件3.1区域地质构造本工程场地在大地构造上属于华南褶皱系(I级构造单元)赣湘桂粤褶皱带(II级构造单元)粤中褶皱束(III级构造单元)增城-台山隆断束(Ⅳ级构造单元)内。近场区影响较大的区域地质作用以断裂活动为主,影响场区的断裂主要有广从断裂:北起从化县的良口,向南经温泉、从化、神岗至三元里附近潜伏于第四系之下,并向南延伸。主要发育于东部变质岩系、上古生界和白垩系下第三系红层中。在航空遥感图像上,主断面在广州以北清楚显示舒缓波状,呈北北东向延伸。总体走向北东20~30°,断面倾向北西,倾角50~70°。断裂带宽几米至数十米。断裂生成于加里东运动,在海西-印支构造阶段控制着广花凹陷的形成。燕山晚期至喜马拉雅早期对龙归盆地的形成和演变起一定的控制作用,也是区域控岩、控热结构。早期多表现为逆断层,晚期多表现为正断层。广从断裂带常与其它方向断裂交接切错。通过查阅广州地区有关区域地质资料,广从断裂带具有以下构造特征:(1)广从断裂带是由多条大体平行的断裂组成的断裂带,总体走向北东,断面陡立且倾向变化不定,但以倾向北西为主。中北部断裂出露较好,广州市区以南多被第四系覆盖。构造岩以脆性的碎裂岩系列为主,常见硅化现象。(2)广从断裂最早形成于印支运动,其后几经方式和不同力学性质的活动。燕山早期以左旋压扭性为主,白垩纪发生了第一次伸张松弛—挤压逆冲活动,新生代早期(古近纪)发生第二次的伸张松弛—挤压活动,中新世起,断裂处于相对稳定阶段,这一状态一直延至中更新世或晚更新世早期。(3)广从断裂在晚更新世晚期再度活动,根据活动或活动强度的差异,总体上可分为三段:从化灌村以北为北段;灌村至金盘岭为中段;金盘岭以南为南段。断裂活动性南段最强,中段次之,北段最弱。北段自第纪以来处于较稳定的状态;中段活动主要发生于距今5万年前,其后活动微弱或以蠕动方式活动,控制第四纪沉积的分布而没有切穿第四系;南段在5万年以来至少发生过两次剧烈活动,第一次活动时间距今约4~5万年,第二次发生时间距今约2万年,活动呈“幕式”突发性活动特征,两次活动在西淋岗地区错动了晚更世沉积层,累计错距达6m。(4)断裂历史活动性研究以及现今活动性探测结果表明:南段广佛地区是广从断裂活动最为活跃的地段。根据上述区域资料,广从断裂从场地附近流溪河河谷地段向广佛地区延伸。该断裂在全新地质时期(一万年)内没有明显的地震活动或活动微弱,可认为广从断裂为非全活动断裂带。本报告认为该断裂对本项目影响甚微或无影响。在本次勘探深度范围内未揭露该断或其分支断裂构造形迹,场地处于地质构造相对微弱、较稳定的构造环境。3.2地层岩性根据本次钻探揭露,拟建场地内埋藏的地层有人工填土层(Q4ml)、第四系冲洪积层(Q4al+pl)、第四系残积层(Qel)及燕山晚期(γ5)花岗岩。将场地范围内所揭露的地层详细划分为7个岩性单元层。现将场地内埋藏的各地层的野外特征从上而下依次描述如下:3.2.1人工填土(Q4ml)①(“①”为地层编号,下同):褐灰、灰黄色,主要由粘性土混15~25%的石英砂及碎石块、卵石组成,该层系新近人工堆填而成,堆填时间为3~8年,其密实程度不均匀,呈松散~稍密状态。该层在场地内普遍分布,各钻孔均遇见该层。3.2.2第四系冲洪积层(Q4al+pl)粉质黏土②:褐黄色,主要成分为粘粒及粉粒,不均匀含约5-15%粉细砂,摇振无反应,光泽反应稍有光泽,干强度及韧性中等,呈稍湿、可塑状态。该层在场地内大部分地段分布,除钻孔ZK1外其余各钻孔均遇见该层。3.2.3第四系残积(Qel)砂质粘性土③:褐黄、褐灰色,由花岗岩原地风化残积而成,原岩结构可辨,摇振无反应,光泽反应稍有光泽,干强度及韧性中等,呈硬塑状态。该层在场地内普遍分布,各钻孔均遇见该层。3.2.4燕山期(γ5)花岗岩:褐黄、褐红、深灰色,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长石及黑云母等,中细粒结构,块状构造,在本次勘察中,因孔深所限,本次仅揭露全风化、去风化、中风化三带,描述如下:全风化花岗岩④-1:褐黄、灰白色,大部分矿物已风化成土状,有一定残余结构强度,属极软岩,岩体完整程度为极破碎,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Ⅴ级,钻探岩芯多呈密实或坚硬土状,合金钻具易钻进。该层在场地内普遍分布,各钻孔均揭露该层。强风化花岗岩④-2:属极软岩,褐黄、褐灰色,大部分矿物已显著风化,节理裂隙极发育,岩体完整程度为极破碎,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Ⅴ类,岩芯呈碎屑状或碎石、碎块状,合金钻具易钻。因孔深所限,本次勘察仅在钻孔ZK1、ZK6~ZK10中揭露该层。中风化花岗岩④-3:属较软岩,褐红、褐黄色,部分矿物已风化变质,节理裂隙发育,岩芯多呈柱状,少量块状,岩体完整程度为破碎-较破碎,岩石基本质量等级Ⅳ级。因孔深所限,本次勘察仅在钻孔ZK6~ZK10中揭露该层。不良地质作用及特殊性岩土4.1不良地质作用根据本次钻探揭露,拟建道路在勘探深度范围内未见有活动断裂、岩溶、滑坡、危岩和崩塌、泥石流及采空区等不良地质作用。4.2特殊性岩土根据本次勘察结果,勘察场地范围内的特殊岩土主要为场地内埋藏的填土、花岗岩残积土及风化岩,具体分述如下:4.2.1人工填土根据本次勘察结果,拟建道路沿线场地内的人工填土①系新近堆填而成,密实程度不均,结构松散,具有如下工程特点:1)主要由粘性土组成,夹少量碎块石、卵石,局部含少量建筑垃圾;2)呈松散状态,且均匀性极差。由于人工填土一般强度低,压缩性较高,渗透性偏大,因此容易产生不均匀沉降,是基础设计及施工时应着重解决的问题。4.2.2残积土及花岗岩风化层花岗岩风化残积砂质粘性土在原始状态下强度较高,但由于其砂质成分含量较高,浸水容易软化、崩解,对开挖支护影响很大。场地内广泛地分布有花岗岩风化土,包括全风化花岗岩④-1及强风化花岗岩④-2,它们在原始状态下强度较高,但是被扰动或遇水后强度会迅速降低,具遇水软化崩解的特性,对地基的稳定性及基槽、基坑开挖易产生不利影响。上述各工程性质在施工程中应特别注意。水文地质条件5.1地表水拟建场地地貌类型为山间凹地,现状地形为山前林地或菜地,大部分地段已经整平,回填。场区内有一小水渠,水渠宽度约10.0米,水流方向为自东北向东南,水深约0.5米。勘察期间,测得水面标高51.25~51.86米;测得水流速度约为10~15米/分。此外,场地及其附近未见其它地表水体。5.2地下水勘察期间,各部分钻孔均遇见地下水,地下水的赋存形式主要为第四系孔隙潜水、基岩裂隙水。第四系孔隙潜水主要赋存于第四系松散砂层中,受大气降水及地表水补给,水位变化因气候、季节而异;赋存于花岗岩各风化裂隙中的地下水属基岩裂隙水,基岩含水层无明确界限,埋深和厚度很不稳定,其透水性主要取决于裂隙的发育程度和性质(包括裂隙的闭合程度、形式、规模、充填物质,以及裂隙的组合形式、密度等)、岩石风化程度等,风化程度越高、裂隙充填程度越大,渗透系数则越小,略具承压性,基岩裂隙水主要受上层第四系孔隙潜水补给。地下水的排泄主要是大气蒸发和向低水位场地的渗流,地下水位的变化与季节关系密切,雨季、大气降水充沛,水位明显上升,而每年的冬半年往往是主要的排泄期,地下水位随之下降。根据本次勘探结果,场地内素填土①属强透水层,其余各土层属弱透水层。勘察期间,测得场地初见水位介于2.20~3.30m,相当于标高49.29~57.15m;测得稳定水位1.90~3.10m,相当于标高49.56~57.55m。根据本次勘察结果及区域水文地质资料,该场地地下水稳定水位变化幅度可按2.00m左右考虑。5.3水质腐蚀性评价为了解场地内地下水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勘察期间在场地钻孔ZK7、ZK15号和水渠内各采取了各采取了一件地下水试料,共计3件水试料进行室内水质分析,根据上表水质分析结果,综合评价为:拟建场地环境类型属Ⅱ类,场地内地下水对砼结构具微腐蚀性;对钢筋砼结构中的钢筋具微腐蚀性。勘察结果表明:场地内素填土①属强透水层,其余各土层属弱透水层。5.4土质腐蚀性评价本次勘察在ZK9、ZK14号钻孔内分别采取了一件浅层土试样,并送试验室进行土的腐蚀性分析,根据上表土质分析结果,综合评价为:拟建场地环境类型属Ⅱ类,场地地下水位以上土质对砼结构及钢筋砼结构中的钢筋具微腐蚀性,根据pH值初步判定土对钢结构具微腐蚀性。工程地质评价与建议6.1场地稳定性、适宜性及不良地质作用评价根据本次勘察,拟建场地在勘探深度范围内未见有活动断裂、岩溶、滑坡、危岩和崩塌、泥石流及采空区等不良地质作用,场地是稳定的,适宜兴建道路工程。6.2工程环境条件评价拟建场地位于广州市从化区温泉镇群英洞片区,永福路和105国道之间,交通较便利。场地附近有居民区,沿线分布有各种管线,施工之前必须了解地下管线的位置,并做好迁移工作。施工时注意施工机具等对交通道路的影响;施工噪音对邻近居民区形成噪音污染;施工时须防止产生废水、废渣噪声等对周围环境造成影响。6.3地基均匀性与稳定性评价根据本次勘察成果,勘察区主要地层为人工填土层、第四系冲洪积层、及燕山期花岗岩风化带。其中人工填土①为新近堆填而成,其组成成份复杂,均匀性差,强度不均;第四系冲洪积层粉质黏土②层层底标高44.26-53.25m,层厚1.20-3.00m,层底坡度基本小于10%;砂质黏性土③层底标高38.85~46.15m,层厚2.80~7.90m,层底坡度基本小于10%;燕山期花岗岩岩面有一定起伏,标高介于8.85~46.15m,连续性较好。总体而言,地基土的均匀性较好。6.4各地层岩土性能评价6.4.1人工填土①位于现状路面以下,多呈松散状态,均匀性较差。6.4.2粉质黏土②场地内大部分地段分布,呈可塑状态,其孔隙比平均值为0.760,液性指数平均值为0.21,100-200kPa压缩系数平均值为0.35(MPa)-1,100-200kPa压缩模量平均值为5.0MPa,标准贯入试验修正锤击数平均值10.2击,力学强度中等偏低,压缩性中等。为场地内一般地基土,埋藏相对较浅,可作为拟筑道路路基持力层或下卧层。6.4.3砂质粘性土③:该层在场地内普遍分布,呈硬塑状态,其孔隙比平均值为0.803;液性指数平均值为0.20;100-200kPa压缩系数平均值为0.38(MPa)-1,100-200kPa压缩模量平均值为5.1MPa;标准贯入试验修正锤击数平均值为23.4击,属中等压缩性土,力学强度中等,为场地内较好的地基土,为拟建道路较好的下卧层。6.4.4燕山期全风化花岗岩④-1具有较高的强度及较小的变形性的特点,为场地内较好的地基土,为拟建道路较好的下卧层。6.4.4强风化花岗岩④-2力学强度较高,变形性低。可作为拟建建筑物的桩基持力层及下卧层。6.4.4中风化花岗岩④-3:为场地基岩,力学强度高,变形性低,可作为拟建建(构)筑物的桩基持力层及下卧层。桥梁工程设计7.1桥梁设计原则结合本项目的工程和环境特点,桥梁结构设计方案本着“安全、环保、经济、美观、耐久、舒适、便于施工及养护”的原则进行综合考虑。桥梁设计要与景观协调统一,桥梁方案力求功能合理、造型新颖、轻巧简捷、经济美观、与周围景观相协调,从以下几方面具体落实:桥位选择:桥位选择应符合线路走向,综合考虑地形、地貌、水文、地质等情况,满足防洪和环保要求,避免不良地质条件。结构体系:沿线桥梁结合现况道路及环境尽可能采用连续结构形式,以利于桥面平整,行车舒适。桥梁布孔:尽量采用标准跨径,以便于机械化、工厂化及标准化生产,力求方便施工、缩短工期、确保工程质量、降低造价。桥梁基础:根据地质条件,因地制宜,选择合理的基础形式。设计与施工:桥梁结构的设计应充分考虑施工对现有城市交通的影响,选用适宜的结构形式、施工方法、施工工艺,合理安排工期,避免设计与施工脱节。耐久性与舒适性:桥梁选用的结构形式及材料,满足耐久性、抗震、减噪的要求。安全与环保:在环境敏感地区选用环保泥浆。7.2设计采用规范:《城市桥梁设计规范》(CJJ11-2011)《城市桥梁桥面防水工程技术规程》(CJJ139-2010)《城市桥梁抗震设计规范》(CJJ166-2011)《城市桥梁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2-2008)《城市桥梁养护技术规范》(CJJ99-2003)《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15)《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3362—2018)《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D63-2007)《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JTG/TB02-01—2008)《公路工程抗震规范》(JTGB02-01—2013)《公路桥梁抗风设计规范》(JTG/TD60-01-2004)《公路工程混凝土结构防腐蚀技术规范》(JTG/TB07-01-2006)《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F50-2011)《公路圬工桥涵设计规范》(JTGD61-2005)国家及交通部有关专业的现行设计标准、规程、规范7.3技术指标:道路等级:城市支路;桥梁设计荷载:城-B级;人群荷载:3.6kPa。地震荷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05g;设计安全等级:桥梁为一级;设计基准期:100年。桥梁设计使用年限:100年;环境类别:Ⅰ类。桥梁设计洪水频率:1/100。桥面横坡:人行道1.5%;车行道1.5%。桥横断面布置为:2.0m(人行道)+8.0m(机非混行车道)+2.0m(人行道)=12.00m。7.4桥梁设计7.4.1平面本项目在K0+057.109处跨越排洪渠,设置小桥一座。桥梁平面设计服从路线走向,与河道呈60°斜交,桥梁纵断面服从路线并受规划标高控制。7.4.2横断面桥梁横断面采用12.0m横断面,与路基横断面保持一致。横向共布置有边梁2片,边梁单梁宽度285cm。中梁2片,中梁单梁宽度240cm。7.4.3桥梁设计方案桥梁上部结构选用1-20m预应力砼(后涨)小箱梁,参考广东省高速公路工程设计标准化通用图。桥台采用座板台,基础采用直径D120cm钻孔灌注桩。桩基双排布置。7.4.4桥梁施工方案20m小箱梁采用工厂预制,现场吊装的施工方案。吊装机械可根据现场情况、设备情况采用汽车吊或架桥机。7.5桥梁附属结构(1)桥头搭板桥梁与路基衔接处均设置搭板。搭板长度采用6m。桥面连续0#台处设置80型伸缩缝,在1#台与桥台背墙处设置桥面连续。(3)桥面防水及排水为了排除沥青混凝土桥面铺装层的下渗水,桥梁设计在整体化现浇桥面混凝土顶面设置防水层。要求防水层必须为严格符合国家规范标准指标的防水卷材或防水涂料。排水利用桥面纵坡自然排水。7.6桥梁抗震设计情况桥梁抗震设施均按抗震规范设置。为防落梁,除设置防震挡块外,并按要求确定帽梁尺寸。加强下部结构抗剪设计,增强结构构造配筋、加强结构箍筋、加强各片梁之间横向连接,以提高上部结构的整体性。7.7桥涵耐久性设计及措施:桥梁结构根据其所处环境条件进行耐久性设计,具体指标如下:各构件环境作用等级为:上部结构:B级;下部结构:挡块、背墙、耳墙、垫石、桩基为B级;护栏:C级;耐久性基本要求:按《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D62-2004)(下简称《桥规》)和《公路工程混凝土结构防腐蚀技术规范》(JTG/TB07-01-2006)中有关条文办理。普通钢筋及预应力钢筋的最小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按《桥规》中有关强制性条文办理;预应力砼桥梁采用塑料波纹管、真空压浆工艺,压浆料掺入阻锈剂;封锚端采用防水涂料进行防水处理。钢筋砼及预应力砼的抗渗等级:对于桥梁承台以上的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结构,混凝土的抗渗等级不得小于W6。桥梁伸缩缝对应位置的伸缩缝现浇混凝土、盖梁及帽梁混凝土、墩柱混凝土以及桥面系的混凝土桥面铺装、防撞护栏混凝土均应保证混凝土表面密实,无气泡。应对混凝土用骨料进行碱活性试验;高碱活性集料严禁用于桥梁混凝土结构。7.8环保、节能技术措施由于本工程的建设,对沿线的自然生态环境将产生一定的影响。因而在建设期应注意对环境的保护。水环境的保护在施工期间中,应妥善收集基础施工钻渣及其它施工废弃物排入河中,尤其是含油污水,设置必要的排水沟用于疏导;施工材料的堆放场地、搅拌站等,应避免设置在河道范围以内,以免随雨水冲入河中造成污染。植被保护和恢复措施施工时尽量减轻对土壤及植被的破坏。防止施工车辆任意行驶破坏植被,应严格控制取土面积和取土深度,不得随意扩大取土范围及破坏周围农田、植被。临时工程用地设施要求及恢复措施桥梁构件预制场、灰土搅合场、沥青搅拌站和建材堆放等临时用地应尽量减少占地,防止生活污水、垃圾污染水体环境。桥梁工程主要材料及其标准8.1、主要材料:8.1.1、混凝土:上部主梁:C50;桥面铺装混凝土调平层:C40;防渗等级为S6;下部结构墩柱、盖梁、台身混凝土:C35;钻孔灌注桩:水下砼C35;伸缩缝两侧后浇带混凝土:C50钢纤维混凝土8.1.2、钢筋HPB300钢筋(图中采用符号φ)和HRB400钢筋(图中采用)。8.1.3、预应力体系预应力钢束采用Фs15.20高强度低松弛(Ⅱ级松弛)预应力钢绞线,标准强度fpk=1860MPa,EP=1.95×105MPa。8.2、材料标准:1)普通混凝土技术指标应符合《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F50-2011)和《公路桥涵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设计规范》(JTG3362-2018)的要求。2)预应力采用Фs15.20高强度低松弛(Ⅱ级松弛)预应力钢绞线,技术标准必须符合《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GB/T5224-2014)的要求。配套锚具必须采用技术指标符合《预应力筋锚具、夹具和连接器》(GB/T14370-2015)规定的I类要求的优质夹片式群锚锚具。预应力管道采用塑料波纹管,技术指标需符合《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用塑料波纹管》(JT/T529-2016)。3)钢筋采用HRB400(表示)钢筋及HPB300(Φ表示)钢筋。HPB300钢筋标准应符合《钢筋混凝土用钢第1部分:热轧光圆钢筋》(GB1499.1-2008)的要求,HRB400钢筋标准应符合《钢筋混凝土用钢第2部分:热轧带肋钢筋》(GB1499.2-2007)的要求。受力钢筋主筋≥22建议采用套筒挤压连接,小于22的钢筋应采用闪光对焊。套筒挤压接头的施工与检验应符合JGJ107-2010及JGJ108-96的规定。电弧焊接,焊条应符合GB/T5117-2012及GB/T5118-2012的规定。钢筋焊接网技术标准应满足JGJ114-2014的规定。钢筋在使用前进行抽检,必须具有出厂质量证明书及检验证明,钢筋须按不同钢种、等级、牌号、规格及生产厂家分批验收,分别堆存,不得混杂。钢筋的存放必须避免锈蚀和污染,对进口钢筋,除力学性能应满足相应的国产钢筋的规定要求外,还应在使用前检测其含碳量及焊接性能。4)伸缩缝的安装工艺和技术要求严格按《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TF50-2011中相关规定执行,并由厂家进行现场安装指导和定期维护。5)根据《城市桥梁桥面防水工程技术规程》(CJJ139-2010)中规定,本桥桥面防水等级为Ⅰ级,防水层采用聚合物改性沥青防水层。防水涂料性能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道桥用防水涂料》(JC/T975)的要求;防水涂料层内并设置胎体增强材料无碱玻璃纤维,材料用量为≥300g/m2,无碱玻璃纤维其材质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玻璃纤维无捻粗纱》(GB/T18369)的要求。桥梁工程施工注意事项9.1、施工概要1、本施工说明只对施工及验收规范未说明的部分和施工中有特殊要求部分作出说明。除本设计图中提出的特殊质量要求外,其他施工质量和精度应符合《城市桥梁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2-2008)、《公路工程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F50-2011)》、《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1-2017)》第一册土建工程,并从严控制。2、各种材料成品及半成品质量均应进行检验和按规定进行抽样实验,并有自检报告、凡厂家供货的每批材料,都必须有厂家提供的质量保证书和质检合格书。9.2、施工准备1、施工单位在接受任务后,必须对设计文件、图纸资料进行研究和现场认真研究核对,如发现问题,应及时向设计单位提出,不应匆忙施工。2、施工前应对场地范围内的相关构筑物、管线进行全面的核实,如发现现状管线及其他地下构筑物与桥梁工程存在冲突或施工危险,应及时通知监理、建设管理单位以及设计单位,不应盲目施工。3、施工单位在正式开工前应对本工程所规定的特殊施工要求、相关施工规范以及验收规范规定进行全面的梳理,做好施工组织设计,经施工监理审查后方可施工,在各分项工程施工前应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提出具体的施工方案,采取必要的技术措施,经监理鉴定后方可施工。并严格按照各种规定要求执行。4、本工程在施工准备阶段应会同监理单位对建设单位交付的平面控制点、高程控制点以及其他测量资料进行复核,如发现点位密度及精度不能满足工程要求时,应向建设单位报告。9.3、施工测量桥墩、台基础施工放样以施工图中所标注的桥跨分孔线与设计道路中心线的交点里程桩号为基准点,桥跨分孔线为设计桥梁中心线的法线。基准点的放样须里程桩号与坐标双控。施工放样过程中须注意桥跨分孔线、墩柱中心线和基础中心线三者的关系。在进行基础以上部分施工前,须对上、下部结构的各特征点标高进行核对,特别是衔接部位的标高。所采用水准点宜采用相邻路基施工控制高程用水准点,或与路基施工用水准点进行联测或相互校核,以免出现路、桥高程错位。9.4、桩基础施工桥墩、台桩基应严格按《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F50-2011)及施工图施工,如遇不良地质情况及与钻探资料不符时,请及时与设计单位联系。桩基钻孔前应制定详细的施工工艺,防止坍孔和缩孔,确保钻孔桩顺利成孔。桥墩处于排洪渠中,桩基低于水面,其桩基础的施工需要与排洪渠施工协调。具体的施工方法由施工单位根据实际情况,采取适合的形式施工。钻孔灌注桩施工放样,单桩中心偏差不大于50mm,群桩中心偏差不大于100mm。施工时应注意清孔,桩尖沉渣厚度宜不大于100mm,以保证桩基承载力得以充分发挥。孔径不小于设计直径。钻孔至设计深度后,须进行成孔质量检查,内容包括:孔壁形状(孔径)、孔深、垂直度、孔底沉渣。如被检测桩的孔径、垂直度、孔壁稳定和回淤等现场实测指标不符合规范和设计要求时,应查出原因,及时采取补救措施,便于今后改进施工工艺。桥墩、台桩基均设声测管,进行超声波检测,具体布置参见施工图纸。下部桩基、承台、墩(台)身、墩(台)帽的施工应注意预留钢筋及临时锚固钢筋埋设,保证其连接部位的整体性。钢筋笼在制作安装运输过程中应采取措施防止产生不可恢复的变形,并设置保护层垫块。吊装入孔时不得碰撞孔壁,灌注混凝土时应采取措施固定其垂直位置。成桩后应进行成桩质量检验。对设有声测管的基桩用声波透射法检验桩身混凝土质量,并符合《公路工程基桩动测技术规程》(JTG/TF81-01-2004)要求。其余桩基按《公路工程基桩动测技术规程》(JTG/TF81-01-2004)进行桩身混凝土结构100%的完整性检测,检测比例及桩位由现场监理工程师确定。检测完毕后需向建设方、施工监理、设计方提交一份符合《公路工程基桩动测技术规程》(JTG/TF81-01-2004)要求的;内容包括检测数据、测试手段和方法、分析结果、结论(明确被测桩质量等级)和建议(能否用于工程桩)的《桩身混凝土质量评价和基桩承载力判断》报告。桩基施工中如发现实际地质情况与设计相差较大时,应及时与设计及业主单位联系。9.5上部结构施工1、建议预制梁外模采用整体钢模板,芯模采用组合钢模。应注意控制模板的拆卸时间,尤其是芯模的拆除,以保证预制梁内腔几何尺寸不改变,容易拆除为准。要求拼装钢模板结合紧密,严丝合缝,不允许漏浆,不能改变内腔尺寸。2、混凝土配合比中应注意选用适当的骨料石子尺寸,保证能填充到各间隙。3、浇筑各构件混凝土前,结合面浮浆清凿干净,才能浇筑新混凝土。4、预制梁与现浇桥面板混凝土的时间差,以控制在30天内为宜。浇筑桥面板混凝土前,必须将梁顶面浮浆油污清洗干净并凿毛露出新鲜混凝土面,以保证新老混凝土结合牢固。5、预制梁的运输与吊装要小心操作,必须保证梁体任何时候均处于简支状态,避免在施工过程中产生负弯矩破坏。6、浇筑各构件混凝土时应及时检查各预埋件是否已正确设置,确认无误后方可进行混凝土浇筑。7、主梁预制时,应严格检查伸缩缝、护栏、泄水孔、支座等附属设施的预埋件是否齐全,确定无误后方可浇筑;施工时,应保证预应力孔道及钢筋位置的准确性;预制梁顶、底板及腹板较薄,施工单位应选用合适的骨料粒径并做好配合比试验;梁端2m范围内及锚下混凝土局部应力大、钢筋密、要求早期强度高,应充分振捣密实,严格控制其质量。8、预应力管道的位置必须严格按坐标定位并用定位钢筋固定,定位钢筋与腹板箍筋点焊连接,严防错位和管道下垂,如果管道与钢筋发生碰撞,应保证管道位置不变而只是适当挪动钢筋位置。浇筑前应检查波纹管是否密封,防止浇筑混凝土时阻塞管道。9、主梁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的85%后,且混凝土龄期不小于7d时,方可张拉预应力钢束。锚下控制应力为0.75fpk=1395Mpa。10、施加预应力应采用张拉力与引伸量双控。当预应力钢束张拉达到设计张拉力时,实际引伸量值与理论引伸量值的误差应控制在6%以内。实际引伸量值应扣除钢束的非弹性变形影响。11、预应力束张拉完毕后,预应力管道应尽快压浆,孔道压浆采用C50水泥浆,水灰比不得大于0.40,标号不小于50MPa,允许掺适量膨胀剂,压浆要求饱满密实,压浆质量应作抽检,管道压浆前应用压缩空气清除管道内杂质,排除积水,水泥浆中添加适量阻锈剂,要求压浆饱满。水泥浆强度达到50MPa时,主梁方可吊装。12、预应力钢束应在距离锚板30mm处用砂轮切割,并用冷水浇锚头降温。13、预应力施工要求为使施工达到高度安全、高质量和高精度,要求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90%且龄期7天以上,并采用预应力智能同步张拉系统,且系统应满足以下指标要求:(1)测力系统精度1%F.S;(2)位移测量精度0.2mm;(3)双顶对拉不平衡度20KN;(4)无线传输距离2KM;(5)液压站工作电压380±10%;(6)控制系统工作电压220±10%。14、箱梁预制1)整体式路基外边梁和分离式路基的两侧边梁悬臂端部预留100mm暂不预制,待浇筑外包护栏时一起浇筑,但钢筋需照常伸出不得截断。2)施工时,应保证预应力孔道及钢筋位置的准确性,确保锚垫板与预应力束垂直,垫板中心应对准管道中心。钢绞线的弯折处采用圆曲线过渡,管道必须圆顺,预制箱梁定位钢筋在曲线部分以间隔为400mm、直线段间隔为3)浇筑箱梁混凝土前除注意按本册设计图纸预埋钢筋和预埋件外,桥面系、伸缩缝、护栏、支座及其它相关附属构造的预埋件,均应参照有关图纸施工,确定预埋件安装无误后方可浇筑预制箱梁混凝土;护栏预埋钢筋必须预埋在预制梁内;支座处梁底混凝土楔形块应与预制梁混凝土同时浇筑;4)预制梁顶、底板及腹板较薄,施工单位应选用合适的骨料粒径并做好配合比试验;梁端2m范围内、管道密集部位及锚固区,应严格控制混凝土的振捣及养生,确保混凝土的质量。5)为了防止预制梁上拱过大,及预制梁与调平层由于龄期差别而产生过大收缩差,存梁期不宜超过90d,若累计上拱值超过计算值10mm,应采取控制措施。不同存梁期上拱值(计算值)见下表(表中各位移以向上为正,反之为负),施工单位可根据工地的具体情况(如存梁期、混凝土配合比、材料特性及地区气候等)以及经验设置反拱。反拱值的设计原则是使梁体在二期恒载施加前上拱度不超过20mm,桥梁施工完成后桥梁不出现下挠。存梁期上拱值及反预拱值设置表单位:mm梁位预制梁上拱值(理论值)二期恒

载挠度反预拱度

建议值钢束张拉时存梁30d存梁60d存梁90d边梁19.429.832.233.4-5.9-10中梁18.027.729.830.9-6.1表注:(1)表中终张拉及存梁天数均指混凝土龄期;(2)表中数值为计算值,施工时,应根据预制梁实测上拱值修正反预拱度;(3)表中反预拱度建议值未考虑竖曲线的影响,设计时应根据竖曲线半径调整反预拱度的设置值;(4)反预拱度可采用圆曲线或其它二次抛物线。(5)预应力管道也应同时设反拱度。6)用于同一跨中各箱梁的混凝土浇筑时间差、终张拉时的混凝土龄期差不宜超过10d,避免各梁上拱值差异过大,影响横向湿接缝钢筋的连接。7)梁体混凝土浇筑。梁体混凝土浇筑应连续浇筑、一次成形,每片预制梁浇筑总时间不宜超过6h。预制梁混凝土拌和物入模前含气量应控制在3.0%~4.5%,模板及钢筋温度宜在5℃~35℃,预制梁混凝土拌和物入模温度宜在5℃~308)预制梁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应随机取样制作标准养护和施工用混凝土强度、弹性模量试件,应从构件不同部位分别进行取样。施工试件应随梁体或在同样条件下振动成型、养护,28d标准试件按标准养护办理。9)梁体混凝土振捣浇筑完成后,采用木抹子对梁顶进行抹光,初凝之前再进行二次收浆,最后进行拉毛处理。10)安装箱梁内模时,箱内端横梁处的箍筋和分布钢筋可从中截断扳向箱梁内壁,箱梁内模由梁端脱模。11)在箱梁内模拆除后,将堵头板进行就位,并用砂浆封闭堵头板与主梁内腔间的空隙,将截断的端横梁钢筋扳回到设计位置,并采用等强度原则予以补强。箱内端横梁混凝土及堵头混凝土通过梁端顶板预留槽浇筑。15、预应力工艺1)预应力管道的位置必须严格按坐标定位并用定位钢筋固定,定位钢筋与箱梁腹板箍筋点焊连接,严防错位和管道下垂,如果管道与钢筋发生碰撞,应适当挪动钢筋位置。浇筑前应检查波纹管是否密封,防止浇筑混凝土时阻塞管道。2)箱梁混凝土强度和弹性模量达到设计值的85%后,且混凝土龄期不小于7d时,方可张拉预应力钢束。3)施加预应力应采用张拉力与引伸量双控。预制梁内正弯矩钢束锚下张拉控制应力为0.75=1395Mpa,预应力张拉时还需考虑钢束与锚圈口之间的摩擦损失,锚口摩阻损失暂按3%考虑,即钢束锚外张拉控制应力为1437Mpa,锚口摩阻损失的具体数值应根据试验确定,或采用厂家及施工单位常年积累的数据,任何时候锚外张拉控制应力不得超过0.8。预施应力过程中,应保持两端的伸长量基本一致,两端伸长量之差不宜大于5%。当预应力钢束张拉达到设计张拉力时,实际引伸量值与理论引伸量值的误差应控制在±6%以内。实际引伸量值应扣除钢束的非弹性变形影响。各钢束终张拉引伸量(两端之和)详见下表:钢束引伸量一览表单位:mmN1N2N3N41391381381384)主梁预应力钢束采用两端同时张拉,以对称于构件截面的中轴线、上下左右均衡为原则,同时考虑不使构件的上、下缘混凝土应力超过容许值。主梁正弯矩钢束张拉顺序为N1→N3→N2→N4。5)预应力施工应采用自动智能控制张拉系统。6)张拉用千斤顶的校正系数不得大于1.05,油压表的精度等级不得低于1.0级。千斤顶标定的有效期不得超过六个月,且不应超过300次张拉作业。油压表检定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且宜采用耐震压力表。当采用0.4级压力表时,检定周期可为三个月,但每个月应进行定期校准。千斤顶张拉吨位不应小于张拉力的1.2倍,且不应大于张拉力的2倍。7)预制梁在终张拉时及24h后,断丝及滑丝数量不应超过预应力钢绞线总丝数的1.0%,并不应处于梁的同一侧,且一束内断丝不得超过一丝。8)预应力筋张拉后,孔道应及早压浆,一般应在48小时内灌浆完毕。孔道压浆宜采用真空辅助压浆工艺,为保证真空压浆的质量,应根据JG225-2007《预应力混凝土用金属波纹管》的要求对金属波纹管进行现场检测。孔道压浆按《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F50-2011执行,水泥浆强度不小于50MPa,要求压浆饱满,至少能保证一根束道灌浆用量(一般至少为管道体积的1.5倍),禁止边加原料,边搅拌,边压浆。压浆过程及压浆后2天内气温低于5℃时,在无可靠保温措施下禁止压浆作业。温度大于35℃不得拌和或压浆。为保证钢绞线束全部充浆,进浆口应予封闭,在水泥浆凝固前,所有塞子、盖子或气门均不得移动或打开。水泥浆强度达到40MPa时,箱梁方可吊装。9)封锚。压浆后应立即将梁端水泥浆冲洗干净,清除支承垫板、锚具及端面混凝土的污垢。封锚混凝土应仔细操作、捣实,保证锚具处封锚混凝土密实。封锚混凝土可与箱内端横梁及封头混凝土同时浇筑。16、箱梁安装1)箱梁施工工艺流程(1)设置好永久支座,逐孔安装箱梁。预制梁运输、起吊过程中应注意采取有效措施确保箱梁的横向稳定,架梁后及时连接桥面板钢筋及端横梁钢筋。(2)浇筑桥面板湿接缝混凝土及端横梁混凝土。混凝土浇筑顺序应从跨中向两端一次浇筑完成,不得先浇筑端横梁。(3)施工护栏。(4)设置好调平层钢筋和桥面连续钢筋,浇筑调平层混凝土形成桥面连续。(5)喷洒防水层、进行桥面铺装施工及安装伸缩缝。2)预制箱梁采用设吊孔穿束兜托梁底的吊装方法,吊点位置到梁端的垂直距离采用1100mm,横桥向距离悬臂根部100mm,吊装预留孔可采用PVC管,孔径根据吊索尺寸确定。捆绑钢丝绳与梁片底面、侧面等拐角接触处,必须安放护梁铁瓦或胶皮垫。3)裸梁堆放不应超过两层,应适当遮盖,不宜曝晒曝寒。4)施工单位应根据架梁方案对箱梁进行施工荷载验算,验算通过后方可施工。在采取可靠的横向临时支撑措施以确保梁体的稳定性和整体性后,裸梁跨中截面允许承受的最大施工荷载弯矩为3470kN.m;在采取有效的压力扩散措施后,每米桥面板允许最大施工荷载弯矩为支点:42kN.m,跨中:28kN.m。5)湿接缝施工(1)预制梁混凝土凿毛。梁顶板要浇筑混凝土的范围内的梁板表层混凝土凿去5~10mm,在浇筑混凝土时湿润表面并座浆,以保证新老混凝土的良好结合。(2)模板安装。按施工规范要求安装底模,为严防漏浆,模板周围采用高强止浆橡胶条止浆。(3)钢筋绑扎。钢筋绑扎、安装时应准确定位,翼缘环形钢筋、端部横向连接筋必须使用钢筋定位辅助措施进行定位。(4)混凝土浇筑。湿接缝混凝土应用平板振动器振捣。混凝土振捣浇筑完成后,梁顶用木抹子抹光,初凝之前再进行二次收浆并拉毛处理。9.6、附属工程施工桥上附属构造包括:桥面铺装、人行道护栏、防撞护栏、排水设施等。桥面铺装桥面铺装面层采用沥青混凝土,施工时注意防撞护栏侧沥青混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