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说课稿(精选7篇)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说课稿1一、教学目标1、学习、背诵李白的诗,了解作者及其诗的风格。2、理解《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意境及所抒发的思想感情,熟读成诵。3、了解李白的友情诗及借月抒情诗。二、学情分析学生由于刚升入初中,对初中的学习生活还不适应,加之语文综合能力还不够高,对诗词学习感悟力比较弱,课外知识积累较少。因此,本节课除了学习课本上的内容外,还专门为学生安排了拓展阅读,激发兴趣,加强积累。三、重点难点理解李白诗的意境及所抒发的感情。教学活动活动1【活动】课前预习以小组为单位,自选、背诵李白诗,准备课堂展示。组长负责给组员讲解诗歌。活动2【导入】导入新课《尚书》中说“诗言志”,我们也经常说诗如其人,就是说从一个人的诗可以看出他的思想、情怀、个性、才华等,李白的诗也正是他内心最真实的声音。所以,我们要了解李白,就要从他的诗入手,而要更好地理解李白的诗,又不能不从了解李白的人开始。活动3【讲授】李白简介李白(701—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在我国历史上,被称为诗仙,与杜甫并称“李杜”,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之一。李白在二十五六岁时出蜀东游,在此后十年内,漫游了长江、黄河中下游的许多地方,天宝初被玄宗召入长安,供奉翰林,因遭权贵谗毁,仅一年余即离开长安。安史之乱中,曾为永王璘幕僚,后蒙冤入狱,远谪夜郎,中途遇赦东还。晚年投奔其族叔当涂令李阳冰,后卒于当涂。其诗风豪放飘逸,想象丰富,大量采用夸张、拟人和生动的比喻,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活动4【活动】导学自学1、从诗的题目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2、反复读,理解内容:诗人在首句中写了哪些景物,分析一下它们的作用。杨花漂泊不定,给人以流落之感,子规暗含悲痛之情。诗人取这两样景物,既点明了时令,也渲染了悲凉哀伤的氛围。请赏析诗的最后两句(温馨提示:可从写法和思想感情两方面分析)这两句通过丰富的想象,运用拟人的手法,将明月人格化,希望明月捎去自己的愁思,表达了对朋友思念、同情和关切之情。活动5【活动】拓展阅读金乡送韦八之西京⑴客自长安来⑵,还归长安去。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⑶。此情不可道⑷,此别何时遇?望望不见君,连山起烟雾⑸。作品注释(1)金乡:今山东省金乡县。韦八:李白的友人。西京:即长安。⑵客:指韦八。⑶咸阳:指长安。⑷不可道:无法用语言表达。⑸望望:瞻望,盼望。活动6【活动】赏读李白其诗今存九百多首,内容丰富多彩。1、送别诗、友情诗:《赠汪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渡荆门送别》《送友人》《金陵酒肆留别》《客中作》《山中与幽人对酌》《沙丘城下寄杜甫》等,感情深挚,形象鲜明,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量。2、描绘自然风景的诗篇:《望庐山瀑布》《望天门山》《早发白帝城》《独坐敬亭山》《山中问答》《秋登宣城谢眺北楼》《登金陵凤凰台》《峨眉山月歌》《夜宿山寺》《越女词耶溪采莲女》《蜀道难》,以充满想象的神奇之笔描绘祖国的壮丽山河,表现了他的豪情壮志和开阔胸襟。3、描写渴望建功立业,仕途艰难,内心苦闷的:《秋浦歌》《南陵别儿童入京》《把酒问月》《将进酒》《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古朗月行》《行路难》《月下独酌》等。李白一生关心国事,希望为朝廷重用,为国效劳,却怀才不遇,诗人内心悲愤,常借酒、借月抒怀,批判朝政弊端,感慨有志之士不能施展抱负。4、边塞诗、宫怨诗:《关山月》《塞下曲》《劳劳亭歌》《玉阶怨》《怨情》《长门怨》《子夜吴歌——秋歌》,表现对人民生活的关心和同情,反映妇女的生活及其痛苦。活动7【活动】秀我风采师生共读《将进酒》活动8【活动】赏读李白中华古诗词博大精深,我希望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和同学们一起来欣赏古诗词的美,我们和王维一起“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和杜甫一起”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和李商隐一样“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和苏轼一样“竹杖芒鞋轻胜马,一蓑烟雨任平生”。活动9【作业】课下作业自由阅读,选一首自己喜欢的友情诗,背下来,下节课背给小组的同学听。2、自己尝试着写一首小诗,发到梦想花开群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说课稿2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2、联系内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情景交融的写法。3、通过诵读这首诗,体会诗人对朋友的同情和关切之情。教学重难点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重点)2、联系内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情景交融的写法。体会诗人对朋友的同情和关切之情。二、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同学们,在我们的文学长河中,有一颗璀璨的星星,那就是唐诗。有成就的诗人更是数不胜数,在盛唐诗坛上,王昌龄也是璀璨的群星之一,以写边塞题材著称,特别擅长七绝。天宝初年,李白在长安供奉翰林时,与他便有密切的交往。王昌龄一生遭遇坎坷,他的性格与李白的傲岸不羁有着相似之处。王昌龄贬龙标尉的时间不可确考,有人推测大约在天宝七八年间。李白从天宝三年离京漫游,此时正在扬州,听到这个不幸的消息,便题诗抒怀,遥寄给远方的友人。(二)、作者介绍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在我国历史上,被称为诗仙。其诗风豪放飘逸,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与杜甫并称“李杜”,是华夏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三)、学习诗歌1、教师范读,领读诗歌2、请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古诗。3、学生自读体会。4、交流(1)指名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通顺。(2)诗中没有单纯的写景,总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联系《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写作背景思考一下,李白在诗的开头写景为什么选取“杨花”“子规”来写?(3)“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这一名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4)从这首诗中你体会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诗人与老朋友之间真挚的友情。)(5)你从哪里体会到的?(四)、诗歌赏析1、诗中融情人景,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的句子是: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写“杨花”且“落尽”是先点时令,这样的“暮春”在古诗中是一个花与泪同落的季候,这就奠定了全诗伤感的基调。“杨花”漂泊无定,暗写王昌龄被贬荒僻之地给人的飘零流落之感;“子规”即杜鹃,在我国古典诗词中,它总悲哀凄惨地啼叫着。因此,可以说,诗中开头一句的写景,不着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自现。2、这首诗很能打动人心,得益于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的恰当运用,选择一个角度,联系诗歌内容略作分析。运用了拟人的表现(修辞)手法,分析:“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作者在这里把明月和轻风人格化了,把未来无知无情的明月,变成了一个了解自己、富有同情心的知心人。什么叫把客观事物人格化?就是把自己的情感赋予客观事物,让它同样具有情感。通过把明月人格化,让明月成为自己的替身,伴随着不幸的友人到偏远荒凉的所在。同时,还不仅表现出诗人和朋友的心灵都如明月般纯洁光明,而且也富有只要明月还在,两人的友谊就会像皓月一样长存之意。3、“直到”的“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参考答案:表现了作者盼望自己的心意早日到达朋友身边的焦急的心情。明月虽可寄托,长风虽然迅疾,但这份情意送到朋友身边毕竟需要时间,作者希望长风一路快跑,不作片刻的停留,以早一点把自己对友人的牵挂与安慰之情送到朋友身边。“杨花落尽子规啼”写了哪些事物?有什么作用?含有作者怎样的感情?作用:(1)点明时令:点明时令,暮春时节。(2)渲染气氛:黯淡,凄楚的气氛。杨花:漂泊不定,如友人的身世。子规啼鸣:离愁别恨,与友人分离的痛苦。(3)烘托心情:痛苦,痛惜,悲痛。这句话中,含有对友人遭遇的同情,对友人离别的痛苦——景中含情,融情入景。三、相同题材诗歌交流。《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别董大》等。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说课稿3一、目标设计1、教会学生诵读,让学生在吟咏之中加深理解,熟读成诵。2、引导学生从形象入手,体会诗的意境,领会诗所表达的深刻的思想感情。3、帮助学生了解有关诗歌产生的历史背景以及作者的生平、思想。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熟读、背诵难点:理解诗句蕴含的情理三、教学过程(一)标题解说你从此诗的标题中知道了哪些信息?龙标:今湖南黔阳,唐时甚僻。诗中指王昌龄,古人常用官职或任官之地的州县名来称呼一个人。左迁:古尊右卑左,即贬官。这首诗是作者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的抒发感愤、寄以慰藉的好诗。(二)资料助读1、作者简介: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著名诗人。青年时曾漫游全国各地,后应诏入京,三年后离开,长期游历,安史之乱时,因参加王璘幕府,被流放夜郎,中途遇赦,晚年漂泊。李白思想教复杂,总有报国之志,但一生遭遇坎坷曲折。他是继屈原之后的最伟大浪漫主义诗人。本诗是李白听到王昌龄遭贬远调时写给他的,表达了对他的同情。2、写作背景:王昌龄是盛唐诗坛上一位以写边塞题材为主的著名诗人。他特别擅长写七绝。天宝初年,李白在长安供奉翰林时,与他便有密切的交往。王昌龄一生遭遇坎坷,他的性格与李白的傲岸不羁有着相似之处。据说李白从天宝三年离京漫游,到扬州时,听到王昌龄被贬龙标尉这个不幸的消息,便题诗抒怀,遥寄给远方友人。(三)整体感知1、听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并用“/”划分诗句的节奏。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2、学生齐读,体会文中蕴含的作者感情。(四)合作学习:1、你从哪些诗句可看出龙标这被贬之地极偏远?2、诗中哪一个字真实集中体现了作者的感情?3、诗人为什么要将愁心寄与明月呢?4、本诗借月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发言再简单讲解诗意。“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首句写景兼点时令:景物描写独取漂泊不定的杨花,泣血悲啼之鸟子规,渲染一种哀愁气氛,融情于景,既有漂泊之感,又有离别之恨。“杨花落尽”正是春天季节,诗人没有选取明媚春光,而是用杨花描写此时景物,可见独具匠心。“过五溪”可见迁谪之荒凉,道路之遥远、艰难,诗人虽无悲痛之语,悲痛之意自见。“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此句为抒情:抒发了对好友的不幸遭遇担心与关怀之情。人隔两地,难以相从,而月照中天,千里可共,所以要将自己的愁心寄予明月,随好友到龙标。诗人驰骋丰富的想象,用本来无知无情的明月作信史,代转自己的一片情意。如此寄愁心与明月常相随,不仅表现牵挂友人命运之心无时不在,而且有此情此心明月可以做证的意味,感情真挚,脍炙人口。(五)名句欣赏:“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这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简要赏析。拟人,明月有了人性,能将“愁心”带给远方的朋友,诗句生动形象的表达了诗人的忧愁和无奈,以及对友人的同情和关切之情。(六)作业布置:背诵默写本诗,并搜集整理与月有关的诗句。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说课稿4教学目标:1、知人世:背景、作者。2、诵读诗:学会诵读,在吟咏之中加深理解,熟读成诵。3、赏析诗:从形象入手,体会诗的意境,领会诗所表达的深刻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理解重点诗句的含义;整体感知诗的意境。教学难点:体会情景交融、客观景物人格化的艺术手法;品读背诵全诗,体会作者对朋友的同情和关切之情。教学方法:朗读、研讨。课型:新授课。课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新唐书·文艺传》载王昌龄左迁龙标尉,是因为“不护细行”,也就是说,他的待罪贬官,并不是由于什么重大问题,而只是由于生活小事不够检点。在《芙蓉楼送辛渐》中,王昌龄也对他的好友说:“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即沿用鲍照《白头吟》中“清如玉壶冰”的比喻,来表明自己的纯洁无辜。李白在听到王昌龄遭遇以后,写了这首充满同情和关切的诗篇,从远道寄给他,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二、作者简介:李白,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人。他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杜甫齐名,世称“李杜”,还有“诗仙”之称。著有《李太白全集》。三、背景介绍:王昌龄是盛唐诗坛上一位以写边塞题材为主的著名诗人。他特别擅长写七绝。天宝初年,李白在长安供奉翰林时,与他便有密切的交往。王昌龄一生遭遇坎坷,他的性格与李白的傲岸不羁有着相似之处。据说李白从天宝三年离京漫游,到扬州时,听到王昌龄被贬龙标尉这个不幸的消息,便题诗抒怀,遥寄给远方的友人。四、标题解说:龙标:今湖南黔阳,唐时甚僻。诗中指王昌龄,古人常用官职或任官之地的州县名来称呼一个人。左迁:古尊右卑左,即贬官。听说王昌龄被贬到龙标,(我)在这遥远的地方写下这首诗寄给他。这首诗是作者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的抒发感愤、寄以慰藉的好诗。五、听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并用“/”划分诗句的节奏。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六、感悟诗意,鉴赏意象树上杨花落尽,杜鹃鸟在不停地啼叫,听说你被贬到龙标去了,一路上要渡过五条溪水。我把这颗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让它伴随着你一直走到被贬的偏远之地夜郎以西。诗中写的景物有哪些?这些景物有何内涵?杨花、子规、明月“杨花”即柳絮,有漂泊无定之意。“子规”即杜鹃,在我国古典诗词中,它总悲哀凄惨地啼叫着。“明月”代表思念,自古以来就有遥寄相思之意。七、品诗欣赏1、写杨花,子规的啼鸣这两个意象的作用是什么?(1)点明时令:暮春时节(2)渲染气氛:黯淡、凄楚的气氛。杨花:漂泊不定,如友人的身世;子规啼鸣:离愁别恨,与友人分离的痛苦(3)烘托心情:痛苦,痛惜,悲痛2、这句景物描写中含有作者怎样的感情?对友人遭遇的同情,对友人离别的痛苦——景中含情,融情入景3、写景的目的:一般诗文,写景的目的,基本上都是为了抒情,绝大多数景物描写本身,就蕴含了作者的情感。写景是为下面那两句为抒情铺垫。4、本诗是怎样描写景物的?有声有色视听结合动静结合八、合作学习诗中哪一个字真实集中体现了作者的感情?愁1、对朋友远行的担忧;2、对社会的愤慨不平;3、对朋友的思念之情;4、对朋友遭贬的同情。九、写法探究作者为什么把“愁心”寄与“明月”?作者说自己心中充满了愁思,无可告诉,无人理解,只有将这种愁心托之于明月;人隔两地,难以相从,而月照中天,千里可共,自己和朋友都可看见她,也只有依靠她才能将愁心寄与,别无他法。通过诗人丰富的想象,本来无知无情的明月,竟成为了一个富有同情心的人(拟人),她将诗人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了辽远的夜郎之西。有道是“明月千里寄相思”,作者所寄的——是对好友身遭贬谪的同情,是对好友长途跋涉的担忧;是陪伴友人一路前行的一片深情,是告慰友人并不孤单的一种情怀……所有这些,真切地传达出作者得知友人遭贬后的心灵震撼以及由此而引发出来的强烈的主观感情。同时诗人给予抽象的“愁心”以物的属性,它竟会随风逐月到夜郎西。这种将自己的感情赋予客观事物,使之同样具有感情,也就是使之人格化。想象惊人,气概超逸,笔势灵动,充分地显示出李白的艺术个性,这也是《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之所以有长久的艺术魅力的真正原因。十、板书总结写景叙事:扬花子规闻道过五溪抒情:愁心明月轻风直主题:诗人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同情和关切的思想感情十一、课外知识拓展延伸你还记得哪些关于明月的诗?(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张九龄《望月怀远》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柳永《雨霖铃》李白《古朗月行》《把酒问月》《月下独酌》十二、布置作业:1、背诵全诗。2、调动你的联想和想象写一段描写月亮的文字,其中至少使用两种修辞手法。(不少于60个字)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说课稿5教学目标:1、积累“落尽、子规、愁心”等文言词汇。2、了解诗词有关知识;诗歌五首表达的思想感情。3、品味诗歌语言,体味诗歌的意境;培养赏读诗歌的能力,增强古诗文修养。4、有感情地反复朗读诗歌,准确背诵诗歌;5、了解诗歌情景交融的特点,培养学生朗读古代诗歌的节奏感。6、启发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知识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教学重点:诵读并背诵。引导学生领会诗歌的意境美,感受诗歌的语言美。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意境,运用再造想像感悟诗歌内容。教法学法:诵读法,讨论法,合作探究法,欣赏品味法。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学习《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1、作者简介李白,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人。他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杜甫齐名,世称“李杜”,还有“诗仙”之称。著有《李太白全集》。2、自主:题解,作者。1题解。(1)闻:听到,听说。(2)左迁:古人尊右卑左,即贬谪。(3)龙标:今黔阳。整体翻译:听说王昌龄被贬到龙标遥寄此诗。2作者。李白:唐代伟大浪漫主义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人称“诗仙”。王昌龄:唐代著名边塞诗人。诗家天子,七绝圣手。因“不护细行”被贬龙标(黔阳)尉。3、读诗品诗指导朗读诗歌4、感悟诗意杨花落尽啦,子规鸟儿不住地在啼,听说你遭贬了,被贬到龙标去,一路上要经过辰溪、西溪、巫溪、武溪和沅溪;让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吧,伴随着风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5、品诗欣赏首句写景兼点时令,而于景物独取漂泊无定的杨花,叫着“不如归去”的子规,即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在内,切合当时情事,也就融情入景。因此句已于景中见情,所以次句便直叙其事。“闻道”,表示惊惜。“过五溪”,见迁谪之荒远,道路之艰难。(五溪,雄溪、樠溪、酉溪、舷、辰溪之总称,均在今湖南省西部。)不着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自见。后两句抒情。人隔两地,难以相从,而月照中天,千里可共,所以要将自己的愁心寄与明月,随风飘到龙标。6、总结杨花:漂泊无定写景:离愁别绪子规:不如归去明月:陪伴友人、抒情、关怀、思念主题:表达了朋友的关切和同情探究1在诗中找出与怀化有关的内容。答:龙标、五溪、夜郎。2作者为何要写杨花与子规?答:写“杨花”且“落尽”是先点时令,这样的“暮春”在古诗中是一个花与泪同落的季节,这就奠定了全诗伤感的基调。“杨花”漂泊无定,暗写王昌龄被贬荒僻之地给人的飘零流落之感;“子规”即杜鹃,传说它是蜀国国王杜宇魂化而成,叫声凄凉哀婉。因此,可以说,诗中开头一句的写景,不着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自现。3作者为何“寄愁心与明月”?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答:远在扬州、行止不定的诗人只好把一片深情托付给千里明月,向老友遥致思念之忧了。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这里既有对老友遭遇的深刻忧虑,也有对当时现实的愤慨不平,有恳切的思念,也有热诚的关怀。4本诗主题是什么?答:借月抒怀,表达惊讶、悲愤、同情、关切、安慰之情。第二课时课堂同步练习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说课稿6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背诵并默写全诗。2、理解诗的内容,学习本诗情景交融、景物人格化的艺术手法。3、体会诗的意境,领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学习情景交融、景物人格化的艺术手法。教学流程:一、导入星河耿耿,银汉迢迢。从远古奔来的中华文明的长河,千回百转,千淘万漉,使一颗明珠浮出了水面,它的异彩流光,穿过时空,照亮了中国文学长廊,它就是滋养了中华民族文化近千年、并让世界为之回首的唐宋文学。徜徉在这座文学珍宝馆,我们目不暇接,我们留连忘返。在这里,我们与中国文学史上的众多名流巨匠擦肩而过:今天迎面走来的是“天子呼来不上船”笑傲红尘的李白。游戏看图猜诗歌。猜出诗歌并朗读。通过这些诗歌,我们了解到李白是一个热情奔放、想象丰富、重情重义的人。今天,我们将走进他的另一首诗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这首诗表现了李白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又具有什么样的艺术风格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吧。二、预习与交流1、作者简介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世称为“诗仙”。其诗风豪放飘逸,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2、背景链接王昌龄(698—757),字少伯,汉族,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又一说京兆长安人(今西安)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王昌龄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等人交往深厚。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被后人誉为“七绝圣手”。据说李白从天宝三年离京漫游,到扬州时,听到王昌龄被贬龙标尉这个不幸的消息,便题诗抒怀,遥寄给远方的友人。三、初读诗题,初晓诗情1、学生读诗题,联系课下注释,解释题目意思,并划分题目朗读节奏。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2、简要说说李白写下这个诗题的时候,该是一种怎样的心情?四、初读诗歌,寻找诗眼(一)朗读诗歌1、师范读2、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注意读准字音和节奏。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3、全班齐读。(二)初步理解诗歌,读懂诗眼1、小组合作,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大意。在杨花落完子规啼鸣的暮春时节,我听说您被贬为龙标尉,一路要经过五溪。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亮的月亮,希望它陪着您一直到夜郎以西。2、寻找“诗眼”从诗歌中选一个词作此诗的“诗眼”(愁心)五、再读诗歌,读懂诗眼。小组讨论1、诗人借助哪些景物来表现“愁心”?描写了“杨花”和“子规”。写“落尽的杨花”,点明了时令是“暮春”。“暮春”在古诗中是一个花与泪同落的季候,这就奠定了全诗伤感的基调。又因为“杨花”是漂泊无定的,表现了王昌龄被贬荒僻之地给人的飘零流落之感。“子规”即杜鹃,在我国古典诗词中,它总悲哀凄惨地啼叫着。这表达了李白对朋友被贬谪的悲痛,心里在滴血一般。2、诗人因为什么事情而“愁”呢?“闻道龙标过五溪”。“闻道”表惊惜,“过五溪”,见迁谪之荒远,道路之艰难。不着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已见。3、诗人的愁心托付与谁了呢?为什么?明确:“明月”因为:(1)明月给人的感受如冰似玉,晶莹润泽,象征着亲情、友情的纯洁。(2)明月是圆的,象征团圆,引人深思。(3)拟人化的手法写月,赋予月亮以人的特性。李白内心悲愁,无可排遣,无人理解。似乎只有月亮才是真正的知音。4、本诗借月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对友人的思念、同情和关切之情。六、名句赏析在“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一句中,诗人运用了拟人、想象、情景交融等手法,请任选一个角度,结合诗句内容分析其作用。(1)拟人修辞,把明月当作使者,表达对友人的同情与关切。②奇特的想象,把无知无情的明月,想像成善解人意的知心人,把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夜郎西。③情景交融(或以景传情、借景抒情),把明月之景与对朋友的思念之情交融在一起,表达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七、小结诗人李白通过丰富的想象,用男女情爱的方式以抒写志同道合的友情,给予抽象的“愁心”以物的属性,它竟会随风逐月到夜郎西。这种将自己的感情赋予客观事物,使之同样具有感情,也就是使之人格化,乃是形象思维所形成的巨大的特点之一和优点之一。想像惊人,气概超逸,笔势灵动,充分地显示出李白的艺术个性,这也是《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之所以有长久的艺术魅力的真正原因。八、有感情地朗读诗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说课稿7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部分的第四首古诗。“课外古诗词”主要包括《龟虽寿》《过故人庄》《题破山寺后禅院》《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夜雨寄北》《泊秦淮》《浣溪沙》《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如梦令》《观书有感》等十首古诗词,学生能在学习中感受到古诗的魅力。《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的抒发感愤、寄以慰藉的一首七言绝句,表达了作者对王昌龄怀才不遇的惋惜与同情之意。首句写出了春光消逝时的萧条景况,渲染了环境气氛的黯淡、凄楚;次句是对王昌龄"左迁"赴任路途险远的描画,显出李白对诗友远谪的关切与同情;三、四两句寄情于景,对诗友进行由衷的劝勉和宽慰。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理解诗中的字、词、句的意义。②了解李白诗歌奇特的想象和喷发式的情感表达方式。③掌握诗歌的主要内容,并能翻译和背诵本诗。(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学和小组合作的方式理解整首诗的意思,采用层进式引读法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对友人关切与同情之情。(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激起学生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3、教学重难点(1)把握与体味诗歌的艺术手法。(2)提高学生阅读鉴赏能力。二、说教法教学方式的改变是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改变了过去单纯的教师讲授、学生接受的教学方式,变为师生互动式教学,本课堂上创设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加强与学生的合作。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完美统一。因此,我确立的教学方法主要有诵读法、讨论法、启发法、点拨法。只有反复诵读学生才会理解诗歌的美。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其参与讨论才能激发学生的个性见解。三、说学法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让学生自主学习已在逐渐成为主流,死板的“灌鸭式”教学法已经退出历史舞台。所以,在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学习的主动权换个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我的教学过程中,我重视师生互动,老师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版钢筋绑扎工程设计与施工总承包合同
- 2025版建筑公司内部审计及风险控制劳动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地产开盘活动社区绿化工程合同
- 2025版高端酒店厨房整体承包与运营管理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煤炭企业环保责任书
- 2025版房产交易收款收据模板编制手册
- 2025版光伏组件生产车间承包与能源合作合同
- 二零二五版文化创意产业抵押担保借款协议
- 2025年高考数学模拟检测卷-解析几何与数列综合试题与
- 2025年起重装卸机械操作工职业技能鉴定设备维护试题试卷
- 矿山急救知识培训课件
- 10kv高压倒闸操作
- 复工复产前安全生产检查制度
- 代采合同范例
-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一次函数《函数》示范公开课教学课件
- 《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成果数据库建设要求》
- 信息化项目运维服务内容参照表
- 体检中心护理礼仪培训
- 第七讲社会科学研究的世界视野
- 乳腺癌术后皮瓣管理
- 《文化遗产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