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量点法-求透视课件_第1页
总结量点法-求透视课件_第2页
总结量点法-求透视课件_第3页
总结量点法-求透视课件_第4页
总结量点法-求透视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距点法、量点法

求透视深度主讲:袁方敏1精选完整ppt课件一、一点透视的画法(一)、寻求灭点(心点)(二)、求透视深度(距点法)(三)、完整作图二、两点透视的画法(一)、寻求灭点(左右余点)(二)、求透视深度(测点法)(三)、完整作图三、平行斜面透视画法(一)、寻求灭点(心点、天点或地点)(二)、求透视深度(距点法)(三)、完整作图四、余角斜面透视的画法(一)、寻求灭点(左右余点和天点或地点)(二)、求透视深度(测点法)(三)、完整作图2精选完整ppt课件1、正立方体有一个可见的面与画面平行2、只有一个主向灭点(消失点),所以也叫一点透视。3、平行透视中的灭点就是心点。4、正立方体有三组边线,水平边线(1)、垂直边线(2)、直角边线(3)。前两组为原线,不消失。后一种是平行透视中唯一的变线,并且都集中消失到心点上,构成一种辐射效果。

(1)(2)(3)(一)、一点透视寻求灭点-------灭点即心点3精选完整ppt课件原理:平行透视中,正立方体有一个面(整个面,全部有原线组成)由原线组成的可看见的平行面,透视形状不变,只有一种水平变线,而视域中心是它的灭点,且位置永远不变。正立方体透视图的关键在于掌握直角边线深度的变化

(一)、一点透视寻求灭点-------灭点即心点求变线的透视深度4精选完整ppt课件

视点远,透视深度小

视点近,透视深度大视点决定透视深度(针对任何物体)(二)、距点法SS5精选完整ppt课件绘画透视学的有关概念心距=视距(二)、距点法6精选完整ppt课件

视点远,透视深度小

视点近,透视深度大视点决定透视深度距点=视点距点决定透视深度(二)、距点法7精选完整ppt课件CV●●HLM(D)●M(D)CV●●HLM(D)●M(D)左端点右端点左距点右距点左端点和右距点相连,求直角边线的透视深度。右端点和左距点相连,求直角边线的透视深度。右端点左距点直角边线8精选完整ppt课件谁的左右端点。。。。。和左右距点相连9精选完整ppt课件直角边线的透视深度和直角边线本身的长度有关。

10精选完整ppt课件CV●●HLM(D)●M(D)左端点右端点左距点右距点直角边线如果不发生透视的话,截得的实际长度和原长度相等。CACABBDD1、画出平行画面的方体2、在边线上截得的长度等于直角边线长度。3、边线的端点连向灭点直角边线11精选完整ppt课件CV●●HLM(D)●M(D)左端点右端点左距点右距点例如:做一个长1厘米,宽2厘米,高1厘米方体的平行透视心点心点距点直角边线1、画出平行画面的方体2、在边线上截得的长度等于直角边线长度。3、边线的端点连向灭点12精选完整ppt课件做一个长3厘米,宽2厘米,高1厘米方体的平行透视(二)、距点法ABCD主要利用截取直角边线与水平面的对角线与距点相交的方法,来确立直角边的深度。截取直角边线的左端点和右距点相连。截取直角边线的右端点和左距点相连。13精选完整ppt课件心点心点距点直角边线如果不发生透视的话,截得的实际长度和原长度相等。14精选完整ppt课件主要利用截取直角边线与水平面的对角线与距点相交的方法,来确立直角边的深度。截取直角边线的左端点和右距点相连。截取直角边线的右端点和左距点相连。(二)、距点法做一个长2厘米,宽5厘米,高1厘米方体的平行透视15精选完整ppt课件主要利用截取直角边线与水平面的对角线与距点相交的方法,来确立直角边的深度。截取直角边线的左端点和右距点相连。截取直角边线的右端点和左距点相连。(二)、距点法做一个长2厘米,宽5厘米,高1厘米方体的平行透视16精选完整ppt课件主要利用截取直角边线与水平面的对角线与距点相交的方法,来确立直角边的深度。截取直角边线的左端点和右距点相连。截取直角边线的右端点和左距点相连。(二)、距点法17精选完整ppt课件CV●●HLM(D)●M(D)CV●●HLM(D)●M(D)左端点右端点左距点右距点截取直角边线的左端点连右距点截取直角边线的右端点连左距点18精选完整ppt课件(三)、平行透视画法:

1.先在画面上确定出HL线,并在该线上确定CV点、M(D)点,以上为完成平行透视的基本要素。CV●●HLM(D)19精选完整ppt课件(三)、正方形平行透视图的画法2.根据正方形大小画一条与HL线平行的正方形近处边AB线段。CVABHLM(D)20精选完整ppt课件(三)、正方形平行透视图的画法3.从A、B点连接HL线上的CV点。HLCVM(D)AB21精选完整ppt课件(三)、正方形平行透视图的画法

4、从A点向HL线上的M(D)点连线,该线与B点向CV点消失的线相交得C点。HLCVM(D)BCA22精选完整ppt课件(三)、正方形平行透视图的画法

5.由C点画一条与HL线、AB线平行的线,该线与A点和CV点的连线相交得D点,CD线段就是正方形的远处边,这样AD、BC就是这个正方形ABCD的透视。HLCVM(D)BCDA23精选完整ppt课件正方形的基础上画立方体1.从A、B点分别向上作垂线,得正方体高E、F点。ABCDM(D)HLFVPE24精选完整ppt课件正方形的基础上画立方体

2.从E、F点分别向VP点作消失线。ABCDM(D)HLFVPE25精选完整ppt课件正立方体的画法3、从C、D点分别向上作垂线,该线与E、F点向CV点的消失线相交得G、H点。CDM(D)FGCVHLEH26精选完整ppt课件正立方体的画法4.连接E、F点。G、H点得正立方体平行透视图。ABCDM(D)HLCVEHFG27精选完整ppt课件正立方体透视图具体作法:(1)先画出视平线(2)根据预定的视距,在视平线下方确定视点位置,由视点向视平线引垂线,得心点。将视距标在心点两侧视平线上,得到距点。(3)在60°视圈内画出平行面。(4)从正方形四个顶角向心点引连线。(5)再从右顶点向左距点连线,与心点连线相交,从交点画水平线,顶面透视图画出。(6)从顶面右后角向上画垂直线,与右下角至心点的连线相交,正立方体透视图作出。28精选完整ppt课件29精选完整ppt课件两点透视(一)、寻求灭点(余点即灭点)(二)、求透视深度(测点法)(三)、两点透视画法30精选完整ppt课件(一)、两点透视寻求灭点-----余点即灭点原理:1、物体与画面形成一定的角度,物体的各个平行面朝不同的两个方向消失在视平线上,画面上有左右两个消失点的透视。2、视平线与左右两灭点的连线与视平线所成的角度是互为余角的关系,灭点又称余点。灭点灭点视平线心点31精选完整ppt课件3、过视点分别作与两条变线的平行线,与视平线相交,所交两点即为左右灭点。(一)、两点透视寻求灭点-----余点即灭点32精选完整ppt课件两点透视中,寻求到灭点之后,关键是确定深度。

(二)、求透视深度(测点法)33精选完整ppt课件以余点为圆心,以余点到视点的半径画圆与视平线的交点,即为测点。

(二)、求透视深度(测点法)------测点概念34精选完整ppt课件每一个余点,都有一个对应的测点,决定其引出变线的透视深度。

左余点右余点左侧点右测点122121(二)、求透视深度(测点法)--------测点位置35精选完整ppt课件

视点远,透视深度大

视点近,透视深度小视点决定透视深度视点决定测点测点决定透视深度(针对任何物体)(二)、求透视深度(测点法)36精选完整ppt课件1、两点透视中,深度也和视点的位置有关,视点决定测点的位置,所以测点决定深度。2、连接端点和测点,即为求出变线的透视深度。(二)、求透视深度(测点法)------测点决定深度左余点右余点左侧点右测点12212137精选完整ppt课件根据已知条件,找到左右余点和左右测点的位置。

左余点右余点左侧点右测点122121(二)、求透视深度(测点法)38精选完整ppt课件

左余点右余点左侧点右测点122121(二)、求透视深度(测点法)右余点引出的变线,连向左测点39精选完整ppt课件左余点引出的变线,连向右测点

(二)、求透视深度(测点法)左余点右余点左侧点右测点12212140精选完整ppt课件左余点引出的变线,连向右测点

(二)、求透视深度(测点法)左余点右余点左侧点右测点12212141精选完整ppt课件底面的透视图

(二)、求透视深度(测点法)左余点右余点左侧点右测点12212142精选完整ppt课件每一个余点,都有一个对应的测点,决定其引出变线的透视深度。

(二)、求透视深度(测点法)左余点右余点左侧点右测点12212143精选完整ppt课件底面的透视图

(二)、求透视深度(测点法)左余点右余点左侧点右测点122144精选完整ppt课件

(三)、两点透视作图--量点法长方体长3米,宽2米,高2米,以此为例做物体的两点透视图。45精选完整ppt课件1、画长方体的一个直角,与画面(P.P)相较于O’,并确定视点E0,得到理想的透视角度。2、通过视点作平行于物体边缘的两条线,交P.P于V.P1’和V.P2’,分别从这两个点向下引垂线交H.L于V.P1和V.P2.3、从O’作垂线交G.L于O点,连接O与V.P1和V.P246精选完整ppt课件4、以O’为圆心,O’A和O’B为半径画圆,在P.P线上交得A0和B0(把透视上的分割反应在水平的主棱线上)。5、同样,分别以V.P1’和V.P2’为圆心,以各点到E0的距离为半径画圆,在P.P线上就求得了量点M1和M247精选完整ppt课件6、从A0‘和B0’作垂线,在G.L上交得A0和B0

,同样在H.L上求得M1和M2。连接A0和M2,与O-V.P1交于a点,同理求得b点。7、画出立面图并置于G.L上,从立面图引真高线交O-O’于C点,OC即为该方体透视图中的真高线。8、从C向V.P1和V.P2连线(透视线),分别与a、b点的垂线相交,连接这些交点就做出了俯视角度透视图。48精选完整ppt课件三、平行透视中的斜面透视(一)、寻求灭点1、平行地面的灭点为心点2、斜面的灭点是天点或地点(二)、距点法求深度(三)、平行倾斜透视的画法1、地面的透视2、斜面的透视49精选完整ppt课件1、平行地面的灭点为心点2、斜面的灭点是天点或地点(一)、寻求灭点50精选完整ppt课件平行斜面是在方体的基础上得出的所以平行地面的灭点是心点(一)、寻求灭点-----平行地面的灭点----心点51精选完整ppt课件以距点(左距点或右距点)为端点,以坡面实际角度为准,以视平线为角的一边,向上或向下引斜线与正中线相交,所得两点即为天点或地点。(一)、寻求灭点-----斜面的灭点---天点或者地点52精选完整ppt课件主要利用直角边线与水平面的对角线与距点相交的方法,来确立直角边的深度。线段的左端点和右距点相连。线段的右端点和左距点相连。(二)、求透视深度-----距点法53精选完整ppt课件CV●●HLM(D)●M(D)左端点右端点左距点右距点直角边线如果不发生透视的话,截得的实际长度和原长度相等。CACABBDD1、画出平行画面的方体2、在边线上截得的长度等于直角边线长度。3、边线的端点连向灭点直角边线54精选完整ppt课件CV●●HLM(D)●M(D)左端点右端点左距点右距点例如:做一个长1厘米,宽2厘米,高1厘米方体的平行透视心点心点距点直角边线1、画出平行画面的方体2、在边线上截得的长度等于直角边线长度。3、边线的端点连向灭点55精选完整ppt课件4、平行倾斜透视的画法56精选完整ppt课件4、平行倾斜透视的画法(1).画出物体的侧视图和顶视图。(2).画出视平线、视点、心点、距点、天点、地点。(3).画出平行于画面的那条边。(4).从边的两个端点分别向心点和天点引连线。57精选完整ppt课件4、平行倾斜透视的画法(5).利用正方形对角线求出透视深度(平行透视求透视深度的方法)。(6).过相应的交点作垂线和平行线。透视深度,物体往里透视的深度。58精选完整ppt课件59精选完整ppt课件四、成角斜面透视(一)、寻求灭点1、成角透视的灭点为左右余点2、斜面的灭点是天点或地点(二)、量点法求深度(三)、成角倾斜透视的画法1、地面的透视2、斜面的透视60精选完整ppt课件过视点分别作与两条变线的平行线,与视平线相交,所交两点即为左右灭点。(一)、两点透视寻求灭点-----余点即灭点61精选完整ppt课件(1)天点、地点实际上就是从视点作倾斜线与余点垂直线相交所得到的点。(2)天点、余点、视点构成的三角形和天点、余点、测点构成的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斜面的灭点--------天点或地点62精选完整ppt课件两点透视中,寻求到灭点之后,关键是确定深度。

(二)、求透视深度(测点法)63精选完整ppt课件以余点为圆心,以余点到视点的半径画圆与视平线的交点,即为测点。

(二)、求透视深度(测点法)------测点概念64精选完整ppt课件每一个余点,都有一个对应的测点,决定其引出变线的透视深度。

左余点右余点左侧点右测点122121(二)、求透视深度(测点法)--------测点位置65精选完整ppt课件

视点远,透视深度大

视点近,透视深度小视点决定透视深度视点决定测点测点决定透视深度(针对任何物体)(二)、求透视深度(测点法)66精选完整ppt课件两点透视中,深度也和视点的位置有关,即和视点到画面的距离视距有关,所以我们以余点为圆心,以余点到视点为半径画圆,和视平线相交为测点,连接端点和测点,即为求出变线的透视深度。(二)、求透视深度(测点法)------测点决定深度67精选完整ppt课件根据已知条件,找到左右余点和左右测点的位置。

左余点右余点左侧点右测点122121(二)、求透视深度(测点法)68精选完整ppt课件

左余点右余点左侧点右测点122121(二)、求透视深度(测点法)右余点引出的变线,连向左测点69精选完整ppt课件左余点引出的变线,连向右测点

(二)、求透视深度(测点法)左余点右余点左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