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业大学玉米研究所_第1页
四川农业大学玉米研究所_第2页
四川农业大学玉米研究所_第3页
四川农业大学玉米研究所_第4页
四川农业大学玉米研究所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四川农业大学玉米研究所四川农业大学下属研究所01历史沿革科研成就文化传统科研条件人才培养目录03050204基本信息四川农业大学玉米研究所是四川农业大学从事玉米生物学与遗传育种研究领域的专业科研单位,主要从事作物遗传育种和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领域内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四川农业大学玉米研究所的前身是1963年农业部批准由玉米遗传育种学家杨允奎教授建立的数量遗传实验室,“文革”后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为数量遗传研究室,1997年发展为四川农业大学玉米研究中心,2000年更名为四川农业大学玉米研究所。根据2020年6月四川农业大学玉米研究所官显示,研究所有教职工53人;设有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细胞工程、数量遗传与生物信息学和玉米育种学5个研究室;拥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3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3个,1个农业硕士专业学位授权领域。历史沿革历史沿革1963年,经农业部批准,四川农学院建立了以玉米遗传育种学家杨允奎教授为主任的数量遗传实验室。“文化大革命”后,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为数量遗传研究室。1997年,研究室发展为四川农业大学玉米研究中心。2000年,研究中心更名为四川农业大学玉米研究所。2011年,依托研究所建立的农业部西南玉米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获得农业部批准建设。

科研条件科研部门人员编制科研条件人员编制根据2020年6月四川农业大学玉米研究所官显示,研究所有教职工53人;拥有一支以中国工程院院士领衔的研究队伍,其中博士生导师13人,硕士生导师22人。

中国工程院院士:荣廷昭(专职)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卢艳丽

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获得者:卢艳丽

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卢艳丽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潘光堂、高世斌、卢艳丽

教育部首批长江学者与创新团队带头人:潘光堂

农业部玉米产业技术体系玉米遗传育种岗位专家:潘光堂

四川省青年科技奖获得者:卢艳丽

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优秀专家:潘光堂

科研部门根据2020年6月四川农业大学玉米研究所官显示,研究所设有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细胞工程、数量遗传与生物信息学和玉米育种学5个研究室,此外拥有3个研究基地;建设有教育部和四川省共建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农业部重点实验室1个。

研究基地:雅安多营育种基地、云南西双版纳南繁基地、成都温江试验站

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作物基因资源与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西南作物育种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农业部重点实验室:西南玉米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

“川单99”创中国南方玉米30亩以上连片示范高产纪录科研成就学术交流科技合作科研成就科技合作根据2020年6月四川农业大学玉米研究所官显示,研究所在“十一五”期间,玉米研究所主持申请或联合承担国际基洛克菲勒基金、GCP、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等项目10余项。

根据2020年6月四川农业大学玉米研究所官显示,研究所通过与美国和国际玉米小改良中心合作,十一五期间通过各种途径从中国国外引进玉米自交系材料50余份,50余分玉米群体;与美国冷泉港实验室合作,在玉米功能基因组前沿研究领域mircoRNA开展合作研究;与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合作,在SNP芯片和关联分析领域内,开展了联合研究。

学术交流学生活动(4张)根据2020年6月四川农业大学玉米研究所官显示,在“十一五”期间,玉米所研究人员受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或国际合作项目资助,先后派出3名教师到荷兰、墨西哥和德国开展访问学者研究。2008年组织6人赴印度尼西亚参加第十届亚州玉米大会。2009年2人赴德国参加国际玉米杂种优势国际会议。2010年10赴至意大利参加国际玉米遗传学大会,1人赴美国先锋公司考察玉米育种技术交流会。邀请美国康奈尔大学张志武、加拿大Bioriginal食品与科学公司吴国海、加拿大农业部东部谷物与油料作物研究中心ZhuXiaoyang,美国克莱姆森大学遗传与生化系罗红,美国玉米育种专家张铭堂等先后10余人次中国国外专家来研究所开展学术交流。

2011年,玉米所研究主体承办了“全国第五届动植物数量遗传学大会”,协办了“全国作物学会年会暨50周年年会”。全所主要科研人员组队参加“2011年全国玉米遗传育种大会”和“第11届亚洲玉米大会”,并在会上做了学术报告与交流。邀请美国玉米育种公司张铭堂等中国国外科研人员到校进行合作交流。玉米所发起邀请了来自四川、重庆、云南、广西、贵州等西南地区从事玉米育种的10家科研单位主要负责人和11家大型玉米种业企业代表在成都召开“大西南玉米种业发展高峰论坛”筹备会。吴元奇和张志明2名教师先后到美国公派留学,刘海岚到浙江大学开展合作研究6个月。

人才培养培养成果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学科建设根据根据2020年6月四川农业大学玉米研究所官显示,研究所拥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3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3个,1个农业硕士专业学位授权领域;其中国家级重点学科1个,农业部重点学科1个,四川省重点学科3个。

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作物学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作物遗传育种、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作物学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作物遗传育种、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农业硕士专业学位授权领域:农艺与种业

国家级重点学科:作物遗传育种

农业部重点学科:作物遗传育种

四川省重点学科: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作物遗传育种、作物学

培养成果根据2020年6月四川农业大学玉米研究所官显示,研究所通过国际合作项目和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研究生项目”资助,“十一五”期间,玉米研究所共派出6名博士生分别在墨西哥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CIMMYT)、美国依阿华州立大学、加拿大农业部生物技术中心、挪威生命科学大学等单位开展博士学位论文研究。

玉米所与中国国外研究机构或高等院校在联合培养研究生方面,荣廷昭院士为导师与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联合培养的博士研究生卢艳丽博士,以第一作者在《美国科学院报PNAS》上(2009年SCI影响因子为9.43)和《TAG》等多篇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其他联合培养的研究生发表人均都有1篇以上SCI论文发表。

文化传统社团文化形象标识文化传统形象标识所徽四川农业大学玉米研究所标识主体图案沿用了四川农业大学校徽标识,并将底色改为了玉米的常见颜色黄色,形状为一颗饱满的玉米;由研究所中英文、中心花状主体图案、现第一行政楼及书本环绕的穗状图案构成。四川农业大学校名由同志亲笔题写;中心花状主体图案由花蕊和叶片构成,花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