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操控技术课件第3章飞行原理与性能第2节飞行原理_第1页
无人机操控技术课件第3章飞行原理与性能第2节飞行原理_第2页
无人机操控技术课件第3章飞行原理与性能第2节飞行原理_第3页
无人机操控技术课件第3章飞行原理与性能第2节飞行原理_第4页
无人机操控技术课件第3章飞行原理与性能第2节飞行原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录01空气动力学基础02飞行原理P04P24

03飞行性能P4904无人机发射回收方式P8805多旋翼基础知识P982.1

升力

机翼是产生升力的主要部件,由于固定翼的机翼是固定不动的,机翼和气流的相对运动方向呈直线型,所以飞行原理的研究模型选用的是固定翼。

2.1.1

升力的产生

固定翼飞机的机翼上表面凸起较多而下表面比较平直。再加上一定的迎角。这样,从前缘到后缘,上翼面的气流流速就比下翼面的流速快,上翼面的静压也就比下翼面的静压低,上下翼面的压力差产生向上的升力。

2.1.1

升力的产生

升力公式

其中:

影响飞机升力的因素:机翼面积、相对速度、空气密度、机翼剖面形状和迎角。2.1.1

升力的产生

机翼的效率受翼型的影响极大,在一定程度上是受翼型弯度的影响和厚度的影响。2.1.1

升力的产生

厚度弯度翼弦

2.1.1

升力的产生

翼展翼弦比后掠角展长与翼尖弦长之比。机翼1/4弦线与垂直机身中心线的直线之间的夹角。展弦比展长与平均几何弦长之比。2.1.1

升力的产生

驻点机翼上空气与前缘相遇的地方称为驻点,这点处空气相对于机翼的速度减小到零的点。对称机翼相对来流仰头旋转一个迎角,驻点稍稍向前缘的下表面移动。2.1.1

升力的产生

当飞机的迎角小于临界迎角时,升力系数随迎角的增大而增大,当迎角超过临界迎角后,迎角增大,升力系数却急剧下降,这种现象称为失速。2.1.2

失速失速指的是飞机以大于临界迎角飞行,升力急剧下降。飞机刚进入失速的速度,称为失速速度。失速速度越大,越容易失速。

原因:迎角过大超过临界迎角,造成机翼上表面附面层大部分分离。出现失速飞行员该立即推杆到底,减小迎角。2.2

阻力

飞机在飞行过程中,除了受到升力的作用,还受到阻力的作用,值得注意的是,升力的方向是垂直于机翼平面向上的,而阻力是和物体运动方向相反的,所以升力和阻力不是一对相互作用力。2.2.1

阻力公式

其中:

影响飞机阻力的因素:机翼、机身表面积、相对速度、空气密度、机翼表面光洁度等。2.2.2

阻力分类阻力零升阻力摩擦阻力压差阻力(形状阻力)干扰阻力升致阻力诱导阻力(涡阻力)按阻力产生原因,飞机低速飞行时的阻力一般分为:2.2.2

阻力分类—摩擦阻力当气流流过飞机表面时,由于空气粘性,空气微团与飞机表面发生摩擦,阻滞了气流的流动,由此而产生的阻力叫做摩擦阻力。附面层就是紧贴物体表面,流速由外部流体的自由流速逐渐降低到零的那一层薄薄的空气层,分为:层流附面层紊流附面层2.2.2

阻力分类—摩擦阻力层流附面层:气流各层不相混杂而成层流动,其摩擦阻力较小。紊流附面层:气流活动杂乱无章,并出席漩涡和横向运动,但整个附面层仍附着于翼面,其摩擦阻力较大。转捩点:层流附面层转变为紊流附面层的点。分离点:附面层开始脱离翼面的点。

气流沿机翼表面附面层类型的变化是可由层流变为紊流。转捩点的位置是将随飞行速度的增高而前移。2.2.2

阻力分类—摩擦阻力层流附面层:气流各层不相混杂而成层流动,其摩擦阻力较小。紊流附面层:气流活动杂乱无章,并出席漩涡和横向运动,但整个附面层仍附着于翼面,其摩擦阻力较大。转捩点:层流附面层转变为紊流附面层的点。分离点:附面层开始脱离翼面的点。

气流沿机翼表面附面层类型的变化是可由层流变为紊流。转捩点的位置是将随飞行速度的增高而前移。2.2.2

阻力分类—压差阻力运动物体前后的压力差所产生的阻力。高压区低压区前缘压力大后缘压力小2.2.2

阻力分类—压差阻力影响压差阻力的因素:物体的迎风面积;物体的形状;减小压差阻力的措施:尽量减小迎风面积;加整流罩2.2.2

阻力分类—干扰阻力飞机各部分之间由于气流相互干扰而产生的一种额外阻力。A点:压强大C点:压强小B点:压强大从B点到C点存在逆流,飞机前进不断有气流沿通道向后流,遇到了后面的这股逆流就形成了气流的阻塞现象,使得气流开始分离,而产生了很多旋涡。产生额外的阻力。2.2.2

阻力分类—干扰阻力减小干扰阻力的措施:减小干扰阻力,必须妥善考虑和安排各个部件的相对位置,在这些部件的连接处假装整流片或整流包皮,使得连接处圆滑过渡。2.2.2

阻力分类—诱导阻力诱导阻力是翼面所独有的一种阻力,它是伴随着升力的产生而产生的,是为了产生升力而付出的一种“代价”。当机翼产生升力时,机翼下表面的压力比上表面的大,而机翼翼展长度又是有限的,所以下翼面的高压气流会绕过两端翼尖,向上翼面的低压区流去。当气流绕过翼尖时,在翼尖部分形成旋涡,这种旋涡的不断产生而又不断地向后流去即形成了所谓翼尖涡流。翼尖涡流使流过机翼的空气产生下洗速度,而向下倾斜形成下洗流。2.2.2

阻力分类—诱导阻力2.2.2

阻力分类—诱导阻力减小干扰阻力的措施:增大展弦比安装翼梢小翼2.2.2

阻力分类—诱导阻力

由于诱导阻力的作用,当飞机飞行贴近地面时,会产生地面效应。地面效应是使飞行器诱导阻力减小,同时能获得比空中更高升阻比的流体力学效应。

诱导阻力减小原因:地面或水面阻止了翼尖涡流的下洗。升力增大原因:机翼下方空气与地面存在摩擦作用,速度减小,导致静压更高,升力增大。2.2.3

升阻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