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第一中学2022高二历史10月月考试题_第1页
重庆市第一中学2022高二历史10月月考试题_第2页
重庆市第一中学2022高二历史10月月考试题_第3页
重庆市第一中学2022高二历史10月月考试题_第4页
重庆市第一中学2022高二历史10月月考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4A.市以外经营行业的种类大大增加 B.商业活动日趋突破坊市功能的界限C.官府对交易场所的限制更加严格 D.官府设市数量增加,坊的数量减少12.在北宋初期,造船场多在江西、湖南等地,所造船只多为“纲船”(漕运船)、座船(官员乘坐船)、战船等;北宋后期,造船场多分布在闽、浙等地,大多生产抗风浪能力较强、吃水较深的尖底船。这一变化反映了当时A.南北经贸发展 B.海外贸易兴盛C.经济重心南移 D.海防建设加强.王安石在关于风俗的论议中谈到:”……兼并之家多。富者财产满布州域,贫者困穷不免于沟壑”。造成当时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最可能是A.集权遭到削弱 B.城市经济的发展C.政府经济政策调整 D.贫富差距的扩大14.杂剧在元代极为隆盛,有姓名可考的杂剧作家有200人,他们多为社会地位低下的文人、演员等,观众更是遍及各个社会阶层。据此可知,元杂剧的兴盛A.说明文学进一步走向了民间 B.宣告戏剧成为中国文学主流C.得益于广大下层人民的倡导 D.推动了元代社会文化的发展15.王阳明提出一套以“致良知”为核心的理论。他认为“良知”就是隐藏在每个人心中的“天理”,往往被私欲遮蔽,需要重新发现、扩充、实行,这样就可以达到圣贤境界。据此可知,这一理论A.坚决反对研习儒学经典 B.主张格物致知寻求天理C.受到西方人文精神影响 D.隐含着平等自由的倾向.明末清初书画家陈洪绶说:“今有人焉,聚徒讲学,禁民为非,人无不笑且诋也。伶人献俳,喜叹悲啼,使人之性情顿易,善者无不劝,而不善者无不怒。”其意在强调A.理学正统地位的动摇 B.戏曲艺术的批判现实性C.戏曲艺术的教化作用 D.世俗文化源于大众生活.清初思想家唐甄称:“立国之道无他,惟在于富。……夫富在编户,不在府库。若编户空虚,虽府库之财积如丘山,实为贫国,不可以为国矣。”这反映出他主张A.国富寓于民富 B.加强户籍管理C.保护小农经济 D.减免民众赋税.古代有学者认为,周孔与宋儒的根本区别在于:宋儒“只教人明理”,而“孔子则教习事”;他还认为只有“能斡旋乾坤,利济苍生,方是圣贤”。据此可知,该学者A.主张重建儒家伦理规范 B.倡导经世致用的思想C.力图冲破周孔儒学束缚 D.推崇重利轻义价值观.“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善画竹,为了迎合顾主的喜好,他画竹常常在不同情境下寓意有别,或表长寿吉祥寓意,用于祝寿;或代表鱼竿,表向往隐居生活。这一现象出现的背景是A.文人画逐渐走向衰落 B.社会矛盾日益尖锐C.传统绘画开始商品化 D.商品经济发展繁荣.隆庆元年(1567年),明朝政府开放海禁,在漳州府的月港设督饷馆,私人海上贸易逐渐合法化。老百姓“富家以财,贫人以驱,输中华之产,驰异域之邦,易其方物,利可十倍”。而月港“所贸金钱,岁无虑数十万……其殆天子之南库也”。据此可知A.明朝始终奉行鼓励对外贸易的政策 B.对外贸易有利于改善国计民生状况C.福建地区是明清对外贸易主要通道 D.私人海上贸易造成了贫富分化加剧.我国第一部药学专书《神农本草经》大约成书于汉代,《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制定的药典,宋代颁行了多部官修本草,明代李时珍撰成药物学集大成之作《本草纲目》,由朝廷颁行。这些史实说明,我国古代药学的发展A.源于大一统的政治体制 B.得益于国家力量的支持C.是商品经济繁荣的结果 D.受到了宋明理学的推动.昆曲在明朝万历年间被视为“官腔”,到清代被誉为“雅乐”“盛世元音”,宫廷重要活动常有昆曲演出,江南地区“郡邑大夫宴款不敢不用”,甚至“演戏必请昆班,以示府城中庙会之高雅”。这些史实表明,昆曲在明清时期的流行是因为A.陆王心学广泛传播 B.吸收了京剧的戏曲元素C.社会等级观念弱化 D.符合士大夫的文化品味.有学者指出,明清时期农具较少改进。有所创新的多是适应个体农户小规模经营的细小农具,元代王祯《农书》早有记载的一些大型高效农具却十分罕见。对出现上述现象的合理解释是明清时期A.工商业发展的冲击A.工商业发展的冲击B.精耕细作不被重视C.农业生产技术倒退C.农业生产技术倒退D.依靠劳动力的投入.中国古代科技著作有以“经”为名、采用注经式编写体例的传统,例如《黄帝内经》、《周髀算经》、《神农本草经》等,这反映出古代科技A.是儒家经典的组成部分A.是儒家经典的组成部分B.注重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C.受到儒家学术方法影响第C.受到儒家学术方法影响第n卷(综合题共52分)D.切合生产生活的实用特征本卷共4小题,第25题20分,第26题12分,第27题10分,第28题10分,共计5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分)图2唐朝商业城市分布图材料一分)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原创)图2唐朝商业城市分布图材料一分)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原创)(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简要阐述作者以“一统帝国与文化一统”作为“第四节秦汉”子目标题的理由。(6(2)在目录“两宋、明清”中任选一节,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完成其子目的编写并简要阐述你的编写理由。(6分)两汉之际佛教经中亚传入中国。汉魏之际,佛教的因果报应、轮回转世理论对生死问题提供了一种解答,颇能满足士大夫的心理需求,加上其与玄学有相通之处,故佛学传播渐广。中国人在消化佛教哲学的同时,也把中国传材料二材料二统哲学思想融入佛教,使佛学本土化。南北朝时期,佛教更盛,寺院经济发达,拥有大量的土地和依附人口,由此原本中国古代的城市以城为主,纯粹体现工商贸易功能的市镇,要到唐宋之际才出现,到明清时,唐宋以来被引发了统治者的灭佛行动,但并没有改变佛教流行并在中国扎根的趋势。到了隋唐,佛教进入鼎盛,隋唐的佛教学称做“草市”的新型市镇得到充分发展。据统计,宋代江浙地区在行政中心之外,出现了71个市镇,明代达316说最大的特点,是把儒家的心性佛教化。佛教文化的输入促成中国文化内容与形式重大变化的同时,其自身也变成大批大批个,清代增至479个,市镇之间的直线距离不过数十里。这些市镇收纳周边个体民户产品,进行深加工了中国化的佛教文化。唐宋之后的诗、书、画的发展,常常与佛教的发展变化息息相关。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等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等市镇是大中城市与广大农村联系的纽带。这些市镇中的居民已经从农业人口中分离出来,大多从事纺织业中期以后,还出现了专业市镇比如景德镇居民以制瓷为业,盛泽镇居民以蚕桑为业。到清代前期广东佛山镇在内的(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简析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迅速发展的原因。(6分)“天下四大镇”在专业性市镇的基础上发展成为新兴的城市。(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简要说明汉代以降佛教发展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4分)(1)——摘编自赵冈《中国城市发展史文集》等根据材一,比较图1、图2,提取两项古代城市发展变迁的信息,并结合所学予以简要说明。(8分)2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2)(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清市镇的特点及其经济意义。(12分)王艮(148—1541),江苏泰州人,人称心斋先生,泰州学派创始人。三十七岁时拜王守仁为师,入学王门之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原仓D后,他“时时不满其师说”,指出“圣人之道”就是“百姓日用”,如果不能保障百姓的物质生活需要,使他们丧失材料材料F面是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一书的目录摘编。生存权利,那就不是“圣人之学”。王艮用“愚夫俗子”的“日用之学”去取代经生文士的正宗儒学,力图创立土、第四章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第一节上古:中华文化的发生3.儒、玄、道、佛相与激荡第二节殷商西周:从神本走向人本第点节隋唐:隆盛时代农、工、商的“人人共明共同之学”。在《王道论》中王艮提出“天下治天下”,就是让天下人治理天下。李贽称王(数量)相较于西汉,唐朝城市的数量明显增多。艮“非名教之所能羁络”,是为真英雄。晚年在泰州讲学时,四面八方的学者以及佣工、樵夫、农民、商人等普通平民百姓,纷纷入门拜师,门徒日众。《明史》载:王守仁“弟子遍天下,率都爵位有气势,艮以布衣抗其间,声名反出诸弟子之上”。——摘编自白寿彝主编的《中国通史》等艮“非名教之所能羁络”,是为真英雄。晚年在泰州讲学时,四面八方的学者以及佣工、樵夫、农民、商人等普通平民百姓,纷纷入门拜师,门徒日众。《明史》载:王守仁“弟子遍天下,率都爵位有气势,艮以布衣抗其间,声名反出诸弟子之上”。——摘编自白寿彝主编的《中国通史》等根据材料,概括王艮的思想主张,并结合所学予以简要评价。(10分)(类型)随着汉代开辟海上丝绸之路以后,到唐代海上丝绸之路繁荣,出现了许多的港口城市。(2)特点:专业性强,以工商活动为主要功能;数量众多,分布密集,主要位于江南地区;与周边农村联系密切(6分)意义:促进手工业、商品经济的发展;冲击农村传统经济结构,推动新生产关系的产生;加强了城市与乡村的联系,形成发达的商品流通网,推动区域经济发展。(6分)26.(1)理由:秦汉统治者致力于建立和巩固一统帝国的举措,深刻的影响了当时秦汉文化,如:秦始皇推行书同文、焚书坑儒、“以法为教”,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些文化一统的举措满足了专制君主集权政治的需求,有利于中华文化共同体的形成,巩固国家的统一。故而整章虽然是讲古代文化发展历程,但作者仍以“一统帝国与文化一统”作为这一节的标题。这个标题很符合唯物史观: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作用。这是我们认识和理解必修三知识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2)子目编写:第七节两宋:内省、精致趋向与市井文化理学建构精致细腻的士大夫文化市民文化之勃兴教育和科技成就27.(1)原因:魏晋南北朝,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佛教的理论满足世人心理需求,且与玄学有相通之处;佛教吸收中国文化日益本土化。(2)影响:佛教也冲击传统儒学,推动了理学的兴起,深刻影响了传统文学艺术;本土化的佛教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祖成部分。28.主张:百姓日用即道,肯定人性和日常物质生活;让民众参与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