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纪实作品阅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1页
初中语文-《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纪实作品阅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2页
初中语文-《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纪实作品阅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3页
初中语文-《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纪实作品阅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4页
初中语文-《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纪实作品阅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读《<名著红星照耀中国>序言》让学生初步了解作品作者、时代背景、成书过程,让学生对斯诺有一个形象感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2.让学生学会对某个片段的描述和思考,能让这思考指导自己的生活和学习。3.《红星照耀中国》是纪实作品,让学生掌握纪实作品的阅读方法,为以后读任何纪实作品打下基础。教学重点:1.让学生对斯诺有一个形象感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2.让学生学会对某个片段的描述思考,能让这思考指导自己的生活和学习。3.让学生掌握纪实作品的阅读方法,为以后读任何纪实作品打下基础。教学难点:1.让学生学会对某个片段的描述和思考,能让这思考指导自己的生活和学习。2.让学生掌握纪实作品的阅读方法,为以后读任何纪实作品打下基础。教学过程:引入观察不同版本的《红星照耀中国》谈自己的发现简介埃德加·斯诺。作者生平(学生结合所读序言来回答,教师补充)埃德加·斯诺(EdgarSnow)1905年7月19日-1972年2月15日)享年67岁,生于美国密苏里州,美国著名、记者。他于1928年来华,曾任欧美几家报社驻华记者、通讯员。1933年4月到1935年6月,斯诺同时兼任北平燕京大学新闻系讲师。1936年6月斯诺访问陕甘宁边区,写了大量通讯报道,成为第一个采访红区的西方记者。抗日战争爆发后,又任《每日先驱报》和美国《星期六晚邮报》驻华战地记者。1942年去中亚和苏联前线采访,离开中国。新中国成立后,曾三次来华访问,并与毛泽东主席见面。1972年2月15日,斯诺因病在瑞士日内瓦逝世。遵照其遗愿,其一部分骨灰葬在中国,地点在北京大学未名湖畔。作者的临终遗言是什么?(学生回答)我热爱中国。学生填空(学生思考后填上自己确定的词语,并有感情的读出来)我热爱中国。埃德加·斯诺在延安采访用了几个月?多少个胶卷?多少个笔记本?(引起学生的好奇)4个月14本笔记30卷胶卷。3.简介时代背景(学生思考回答)当时的中国社会战火纷飞,国共内战,白色恐怖,新闻封锁。就在这种情况下,1936年,埃德加·斯诺冒着生命危险,穿越封锁线,深入延安采访,了解真相,亲自采访,之后,整理成《红星照耀中国》。1937年出版。4.《红星照耀中国》最先出版的是英文版?为什么译成中文版是《西行漫记》?(引起学生思考,了解时代背景)1937年,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已经形成,但公开出版这本书是不可能的,在继续进行封锁的国民党统治区,是更不必说了。得到斯诺本人的同意,漂泊在上海租界内的一群抗日救亡人士,在一部分中共地下党的领导下,组织起来,以“复社”的名义,集体翻译、印刷、出版和发行这本书的中译本。由于当时所处的环境,中译本用了《西行漫记》这个书名,作为掩护。5.《红星照耀中国》在中国出版后的轰动效应?(教师补充,引起学生的好奇心)1937年10月,就由英国伦敦戈兰茨公司第一次出版,几个星期就再版7次,销售10万次。中文版《西行漫记》不到几个月就轰动了国内以及国外的华侨所在地。在香港以及海外的华人集中的地点,《西行漫记》无数重印本和翻印本。影响着无数年轻的革命者奔赴延安。白求恩就是看了《红星照耀中国》后来到中国帮中国人民抗日的。6.这本书你了解多少?有印象的地方,说一说。学生说一说发表自己的看法。(学生叙述,不完整教师补充,让学生明确如何描述,带来什么思考)师举例:“我”记忆最深的是:一个叫“季邦”的红小鬼,他郑重的告诉斯诺,他的名字叫“季邦”而不是“鸡巴”。他怕斯诺在外国报纸上写错他的名字,要是外国同志以为有个红军士兵名叫“鸡巴”,那会给他们留下一个坏印象!“我”的思考:他在替自己维护尊严还是在替红军维护尊严?显而易见,他维护的是红军在世界上的尊严!给“我”的指导:我们在面对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时候,我们也应选择维护集体利益!7.学生思考《红星照耀中国》是小说吗?(引导学生明确体裁,所写是真实的)《红星照耀中国》是纪实作品。8.学生了解纪实作品及其特点?纪实作品就是记录人与事真实情况的作品。基本特点就是用事实说话。9.纪实作品的读书方法,学生可根据课本67页来了解并回答。首先,利用序言、目录等,迅速获得对作品的整体印象。其次,边读边梳理作品中事实的前因后果发展线索。再次,把握作品中的事实之后,还要读明白作者想用事实说什么“话”。最后,阅读纪实作品,最终是要从中获得启迪,用来指导自己的学习和生活。10.制定读书计划(让学生读自己的读书有一个计划,有内容有方法)(1)第一、二周:阅读全书,边读边批注。(2)第三周:人物专题研究:①喜欢的人物;②主要经历;③感动的细节;④作者的评论;⑤我的感受教师给学生出示示例例如:喜欢的人物:周恩来主要经历:出身官僚家庭--就读南开大学—领导学生运动—在法国帮助创建共产党—任职黄埔军校—组织大罢工—组织“八一”起义—在南方艰苦斗争—长征作者评论:纯粹的知识分子、书生出身的造反者(3)第四周:《长征》专题阅读:出红军长征路线图;②依次写下牺牲人数;重要事件;③解红军长征起因、经过、结果;④探寻红军长征胜利的根本原因意义;⑤搜集长征的相关资料。(4)第五周读书报告会:A选择一个主题发言,最喜欢的红军;②我心中的长征;③我所了解的苏维埃;④难忘的西北之旅;B写一篇读后感。11.小结读纪实作品要先了解作者、了解时代背景、从序言中了解成书过程,从而激发读书热情,制定读书计划,去认真读书,在读书中解开一个个谜,在读书中学会思考,学习到指导自己生活学习的方法。12.布置作业1.按计划读《红星照耀中国》,边读边批注。2.写一个书中人物的片段,从他身上你学到了什么,受到了哪些启发?学情分析《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纪实作品,学生对于纪实作品不如小说那样爱读,再者,文章记录的事件距离学生年代久远,缺乏波澜起伏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学生阅读时容易产生畏难情绪,需要学生结合《<红星照耀中国>序言》和中国历史课“新民主主义革命”及“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这两章,对作品相关的时代背景有一定了解,对革命领袖革命军民情感疏离,教师需要想办法,设置悬念,注入一些新鲜元素,让经典接近学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效果分析学生对于本课内容中作者埃德加·斯诺的经历感兴趣,特别是23岁来到中国,31岁去延安采访,学生感受到了他的年轻,对他到延安采访用了4个月时间,14本笔记本,30卷胶卷,表示感叹,感叹他的勤奋。当了解到他冒着生命危险,穿越封锁线到达延安时,对他的勇敢由衷的赞叹。当读到埃德加·斯诺临终遗言“我热爱中国”时,学生也加入修饰语抒发了自己对中国的热爱。对于《红星照耀中国》最先是英文版,中文版书名《西行漫记》的缘由学生明确,特别是学生学过《纪念白求恩》,对于白求恩到中国帮中国抗日的原因之一:读了《红星照耀中国》,这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结合作者经历、时代背景等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对于作品中的某些片段学生概述的较多,不能详细描述,需要教师引导。教材分析《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纪实作品。本课是一节名著阅读指导课,重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指导学生阅读纪实作品的方法,指导学生做好阅读计划。明确《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运用语言文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的要求,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学生高度自主下的阅读自由,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把年轻的斯诺、勤奋的斯诺、认真的斯诺、勇敢的斯诺、无私的斯诺,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对斯诺有一个有血有肉的认识,激起学生对斯诺的喜爱、佩服,有助于学生阅读。写作背景是对事态的发生、发展、变化起重要作用的客观情况。有时作品的写作及时代背景是我们的学生凭自己的知识水平、经历所无法了解的。引导学生了解文学作品的写作背景,可以促进学生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助于学生对作品的理解。书中的某些片段展示也同样是为了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没读到这些片段的学生为了解开疑问就会去读,去读就会有讨论,有了讨论就会引起学生对某个片段的思考,能让这思考指导自己的生活和学习。由于是纪实作品,学生初次接触,要帮学生制定好读书计划,不断督促学生阅读。评测练习教学目标1.让学生对作者埃德加·斯诺有一个形象感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2.让学生学会对某个片段的描述和思考,能让这思考指导自己的生活和学习。3.让学生掌握纪实作品的阅读方法,为以后读任何纪实作品打下基础。教学重点:1.让学生学会对某个片段的思考,能让这思考指导自己的生活和学习。2.让学生掌握纪实作品的阅读方法,为以后读任何纪实作品打下基础。教学难点让学生学会对某个片段的思考,能让这思考指导自己的生活和学习。针对序言的内容的回答1.说一说斯诺去延安的时代背景。书中感兴趣的一个片段1.描述自己读到的感兴趣的片段,有哪些启发。读书体验边读边做批注写出一个人物的片段,并写出给自己的启发。课后反思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本节课是想通过学生阅读的两篇序言,了解作者经历、历史背景,再加入老师补充提供的作者资料及成书过程,来达到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目的。对书中片段的描述,是想吸引学生去读。让学生学习纪实作品的读书方法,是授学生以渔。之后的帮学生制定读书计划,都是一个目的,就是让学生按照计划去读,会读,会思考。这节课旨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但在指导纪实作品的读书方法时,学生就不感兴趣了,就觉得枯燥。制定的读书计划是大方向的,还应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制定自己的详细读书计划,我想如果每天分享几个同学的读书片段或读书心得,学生更会积极去读。阅读任重道远。课标分析《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中总目标中第一点是: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情感,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个性,培养合作精神,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第七点:是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能力。能阅读日常的书报杂志,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阶段目标中第二学段(3-4年级)(二)阅读中要求:养成读书看报的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