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遵化市2022-2023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_第1页
河北省遵化市2022-2023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_第2页
河北省遵化市2022-2023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_第3页
河北省遵化市2022-2023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_第4页
河北省遵化市2022-2023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遵化市2022-2023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二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4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公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老子》中贯串始终的是“道”的思想。他要求人们用“道”指导自己的日常行为。首先是老子的辩证法。老子认为,“深知什么是雄强,却安于守着雌柔的地位,这样就像甘愿做天下的溪涧一样,永恒的德性就能够得以延续保存,回复到婴儿般单纯的状态”“知道什么是荣耀,却能够安守卑贱的地位,(不强求以违反天性)这样就回到自然本初的素朴纯真状态”。老子是不赞同“急躁”“炫耀”这些强求的行为的,认为它们违反天道。他说“踏起脚想要站得高,反而站立不住;自逞己见的反而得不到彰明;自以为是的反而得不到显昭;自我夸耀的建立不起功勋”。同样地,他认为做事不可太圆满,就像月圆则亏、水满则溢、盛极则衰。老子认为不争不抢、韬光养晦不仅不会处于弱势,反而能立于不败之地。人应该不自夸、不自以为是,这样才能长久,才能明辨是非。老子提出“收敛”的思想,希望我们做事要把握一种尺度,凡事都有一个度,违反或者超过限度,就一定会受到“道”的惩罚。《老子》中另一个重要的修身思想是“无欲无私”。与我们平时所说的“无欲无私”不同的是,老子从顺应自然天道的角度提出了这一主张。顺应自然,没有过多的偏执和欲望才能过得快乐。老子在这方面的观点对于我们现在这个世界有着深刻的启示。他主张不可过分地沉浸于各种物质的声色的享乐之中,过多的欲望反而让人受害。人有时要懂得满足,懂得乐于现状,品味和珍视平凡生活中的乐趣。就像老子所说,知道什么时候该满足了的人,永远是满足的,这样就能拥抱在平凡的生活中所有真正的快乐。现实中,人们往往追求难以得到的东西,甚至越得不到的就越觉得珍贵。但是这样往往忽视了我们一直拥有但实际弥足珍贵的东西。老子告诚我们,做一个“无欲”的人能够拥有更多的快乐。圣人不存占有之心,而是尽力照顾别人,给予别人,他自己反而更为充足,更为丰富。过分的欲望往往得不偿失。在儒家极力主张追求仕途经济、齐家治国的时候,道家代表人物老子提出的这些观点无疑和他们作了调和。我们不能说哪个更积极哪个更消极,它们都有值得我们借鉴的东西。不可太狂热偏执,也不可太消极处世。冯友兰先生认为,人类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是天地境界。而《老子》就以“天道”来指导人们遵循“人道”。《老子》中蕴含着丰富的修身智慧,即使在今天仍有着深刻的教育意义。在几千年后的今天,我们仍然学习老子,不是为了把书中的信条作为行事的准则,而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感染古人些微智慧的光芒。重读《老子》,能让我们更好地反省自我,取得属于自己的收获。(摘编自王培星《浅谈<老子>中的修身智慧》)材料二对和谐状态的追求是中华文化的另一特色,这同样与西方文化形成鲜明的对比。西方文化注重对立与斗争,而中华文化更注重协调与统一。中华传统文化对和谐的追求总的来说包括两个层面的含义:既追求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又追求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前者主要体现在“天人合一”的命题之中,讲求天与人之间、天的运行规则与人的行为规范之间、主观精神世界与客观世界之间的契合与沟通;而后者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则是在“中庸”理念的指导下,以“礼”为规范性要求,以“万物并育而不相害”(《礼记·中席》)的理想和谐境界为追求目标。中华传统文化强调效法天地之德,提倡人们学习上天健动不已的精神,即便遭遇困苦挫折,也要不屈不挠;学习大地厚重广阔的胸怀,孜孜于修身立德,这样才能承载万物。正如《周易》中所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在理想人格塑造方面,中华传统文化既倡导自强不息,又注重厚德载物。明清之际的大学问家王夫之指出,“不懈于动”是社会的基本运行准则和个人的基本行动准则。颜元也说“一身动则一身强,一家动则一家强,一国动则一国强,天下动则天下强”(《颜习斋先生言行录》卷下),明确指出刚健进取是成就个人、强大家国的重要方式,反对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的惰怠状态。值得注意的是,刚健进取并不是提倡盲动,也不是提倡行为上走极端,不偏不倚、中正之道仍然是刚健行为的基本原则。曾子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泰伯》)君子以仁道精神在个人生命与社会有机体中的现实呈现为己任,持之以恒,终身以之.中华传统文化强调道德人格的建构与完善,特别是儒家文化以崇德为精要。儒家对理想人格的所谓“内圣”设定,即以广义的仁爱精神为内容,具体的道德规范有很多,包括仁、义、礼、智、信、恭、宽、敏、惠、孝、悌等。这些道德规范成为为人处世的重要准则、人格评判的主要依据、政权兴衰的关键因素。中华传统文化虽然也有人性本恶或者人性不善不恶的论点,但对人性善的坚持一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主流。儒家要求人们通过“忠恕之道”“克己复礼”等方式追求道德人格的完善。中国传统社会的价值观也主要体现在道德人本主义观念之中,这种思想认为,人的价值建立在道德境界的提升以及和谐的社会家庭关系之中。儒家认为社会家庭关系的基本方面可概括为“五伦”,指的是君臣关系、父子关系、兄弟关系、朋友关系、夫妻关系,《礼记·礼运》中说,“父慈子孝,兄良弟涕,夫义妇听,长惠幼顺,君仁臣忠”,慈、孝、良、慌、义、仁、忠等构成五伦关系的道德准则,是做人的根本。(摘编自高奇《中华传统文化的精气神》)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2分)A.老子认为做事不可太圆满,就像月圆则亏、水满则溢、盛极则衰。所以做事不能太用心,差不多就行了。B.老子告诚我们一个“无欲”的人能够拥有更多的快乐。所以我们要学习圣人不存占有之心,放弃任何追求。C.中华传统文化对和谐的追求总的来说包括“天人合一”思想和受“中庸”“礼”影响的人与人之间的和谐。D.中国传统社会的价值观主要体现在道德人本主义观念之中,对人性善的坚持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不二之选。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儒家主张追求仕途经济、齐家治国,道家提出的观点无疑和儒家作了调和,使它们有了一致性,都值得我们借鉴。B.我们今天学习老子,感染古人些微智慧的光芒,能让我们更好地反省自己,取得属于自己的收获,指导我们的人生。C.中华传统文化强调效法天地之德,既学习上天健动不已的精神,又学习大地厚重广阔的胸怀,修身立德,承载万物。D.中华传统文化强调道德人格的建构与完善,特别是儒家文化以崇德为精要,以广义的仁爱精神为理想人格的内容。3.下列说法中,不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第三段观点的一项是(2分)A.曾国藩主张“公尔忘私,国尔忘家”。B.《贞观政要》中:“若安天下,必须先正其身,未有身正而影曲,上治而下乱者。”C.《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进谏规劝太宗“十思”。D.苏泊曰:“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4.材料二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6分)5.学习古人,反思自我。作为中学生,《老子》中贯串始终的“道”对我们可以有哪些指导?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6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大卫·科波菲尔(节选)[英]狄更斯我抬眼看看那上面的一扇窗,只见一个头发花白而神情愉快的男子在那儿,他怪怪地闭着一只眼向我点点头又摇摇头,再笑笑,就走开了。就在这时,从房子里走出一个女人,她帽子上又扎了条毛巾,手上带着园艺手套,身披一条像收税人的大围裙那样的大园艺口袋,手拿一把大刀。我马上就知道她是贝西小姐了,因为她大模大样地走出房子,和我可怜的母亲常描述她当初走进我们布兰德斯通鸦巢的花园那大模大样完全一样。“走开!”贝西小姐摇摇头说,并向空中挥动那把刀做了个砍的动作,“快走开!这里不许男孩来!”她走到花园的一角,弯腰去挖一棵小树的根时,我战战兢兢地望着她。我勇气丧尽,只抱着豁出去的想法了,于是我轻轻走过去,在她身边站下,用手指碰碰她。“对不起,小姐。”我开始说。她吃惊地抬头看看。“对不起,姨奶奶。”“呢嘿?”贝西小姐叫道,我还从没听过人们用这么吃惊的口气说话呢。“对不起,姨奶奶。我是你的孙子。”“哦,上帝!”我姨奶奶说着,一下坐到了花园的小径上了。“我是大卫·科波菲尔,从萨福克的布兰德斯通来的——我出生的那晚,你去过那儿,见到了我亲爱的妈妈。她死后,我很不快活,我被冷落,不能上学被迫去独立谋生,王不适合我干的苦活。所以我跑到你这里来。我刚动身就被人抢劫了,只好一路走来,从动身后,我就没上床睡过觉。”说到这里,我的自制力全丧失了;我的双手动了动,本意是向她指明我那槛祛行状,证实我所受的苦难,可我就一下大哭了起来,我想这场哭已憋在我心里整整一个星期了。我姨奶奶脸上只剩下惊诧的表情,坐在石子上两眼瞪着我;我一开始大哭,她就连忙起身,抓住我的衣领,把我带进了客厅。在客厅里,她做的第一件事是打开一个高橱的锁,从中取出几个瓶子,然后把每个瓶子里的玩艺都朝我嘴里倒一点。我想她是想都没想就拿出那几个瓶子的,因为我至今肯定说我当时尝到了茴香汁、鱼酱、色拉油。由于我依然很伤心,不能控制住自己的呜咽,她向我投下这些滋补剂后就把我放到沙发上,在我脑袋下垫一条披肩,又把她头上的头巾取下垫到我脚下,以免我会把沙发套弄脏。然后,她就坐在我前面说过的绿色大扇子或屏风后,这一来我就看不见她的脸了;她每隔一分钟就叫一声“上帝”,像号炮一样。过了一些时候,她摇铃了。“珍妮,”我姨奶奶对进来的女佣说道,“到楼上去,替我向狄克先生①问好,并说我想和他谈谈。”我直挺挺地躺在沙发上(我怕稍动就会惹姨奶奶不快),珍妮见了有些吃惊,但她还是去执行命令了。姨奶奶背着手在客厅里走来走去,直到那从楼上窗子里对我眨眼的男人笑呵呵地走进来。“狄克先生,”姨奶奶说,“别装傻了,因为只要你肯,没人能比你更明白。我们都知道这点。所以,无论怎样也别装傻。”那男人立刻严肃起来,朝我看看。我觉得他好像要恳求我千万别提到那个窗子。“狄克先生,”姨奶奶说道,“你听我说起过大卫·科波菲尔吗?好了,别装作没记性,因为你我都知道是怎么回事。”“大卫·科波菲尔?”狄克先生说,我觉得他是不大记得了。“大卫·科波菲尔?哦,对,当然啰。大卫,的确。”“行了,”姨奶奶说,“这就是他的孩子——他的儿子。如果这孩子不像他的母亲,就很像他父亲了。”“他的儿子?”狄克先生说。“大卫的儿子?千真万确。”“是呀,”姨奶奶继续说道,“他已经干了件好事呢。他跑了出来。哦,他的姐姐贝西·特洛伍德@就决不会跑掉的。”姨奶奶坚定地摇摇头,表现山她对那从未来到人间的女孩的性格和行为所怀的信心。“哦!你认为她就不会跑掉?”狄克先生说。“天哪!看看这个人哪!”我姨奶奶很不容气地叫道,“这是什么话呀?难道我还不知道她不会的?她一定会和她的教母兼姨奶奶住在一起,我们会彼此相亲相爱。我倒想请教你,他的姐姐贝西·特洛伍德会从哪里跑掉,或跑到哪里去?”“她不会跑的。”狄克先生说。“那就好吧,”姨奶奶听到这回答后也缓和下来了,“你像外科医生的放血针一样利快,狄克,你又怎么能装得木呆呆的呢?现在,你看着这儿的小大卫·科波菲尔,我问你一个问题:我把他怎么办好呢?”“你把他怎么办?”狄克先生怯怯地挠挠头发说,“哦!把他怎么办?”“就是,”我姨奶奶神色严肃地举着手指说,“嘿!我要一个很得体适宜的建议。”“嘿,如果我是你的话,”狄克先生一面茫然地看着我,一面仔细想道,“我一定——”他似乎因为从对我打量时得到启发而生出他料想不到的想法,便很轻松地补充道,“我一定把他洗涮干净!”“珍妮,”我姨奶奶感到大胜而平静了下来——但我当时并不理解——并转过身说,“狄克先生给我们大家指出了正确做法。烧洗澡水!”虽然这谈话令我很感兴趣,但当这谈话进行时,我不禁观察我姨奶奶、狄克先生、珍妮,这样我对那房间的通盘观察才可算完全彻底了。(董秋斯译)【注】①狄克是贝西的一个远亲,神经有些不正常,他的家人要把他送进疯人院,贝西将他收留并努力培养其健全的人格。②大卫·科波菲尔在出生之前,贝西姨奶奶认为他母亲怀的是一个女孩,并给她取名为贝西·特洛伍德。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见到贝西小姐吃惊的样子,大卫的称呼由“对不起,小姐”转换到了“对不起,姨奶奶”,可以看出他的聪明伶俐。B.贝西姨奶奶对是否收留大卫犹疑不定,是狄克先生“把他洗测干净”的建议才让他留下来,让他结束了漂泊的生活。C.在花园里劳作,家里有女佣,主动收留远亲狄克……这些细节从多方面展现出姨奶奶贝西小姐拥有比较好的家境。D.狄克是小说的次要人物,作者用从窗子里对我眨眼的细节描写、重复啰嗦的语言描写等手法,使其形象鲜明可感。7.关于文中画线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大卫提及他出生时的事情,拉近了他与姨奶奶间的距离,也使对方打消了对他的疑虑。B.“被人抢劫”“一路走来”“没上床睡过觉”,这些经历与他的“槛楼行状”形成了照应。C.大卫自制力丧失,“一下大哭了起来”,可见他受尽了委屈,表现出怯懦脆弱的性格特点。D.“憋在我心里整整一个星期了”,暗示出大卫从逃离出来到现在至少已有一个星期的时间。8.小说选文在叙述上颇有特色请简要分析。(6分)9.福斯特在《小说面面观》中把小说人物分为扁平人物和圆形人物。扁平人物又称漫画人物,性格刻画单调,缺乏变化;圆形人物则是具有复杂性格的人物。贝西小姐是扁平人物还是圆形人物?作者这样塑造人物形象有什么效果?请结合文本分析。(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2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太祖开宝四年,唐主李煜遣其弟从善来朝,帝赐第,留京师。唐主手疏求遣从善归国,优诏不许。时唐主事中国,虽外示畏服,内实修备。及南汉亡,惧甚,因上表乞去国号,改唐国主为江南国主。先是,唐主以银五万遗赵普,普以白帝,帝曰:“此不可不受,但以书答对。”普辞,帝曰:“大国之体,不可自为削弱,当使之勿测。”五年二月,江南江都留守林仁肇密陈:“淮南戊兵少,宋前已灭蜀,今又取岭南,道远师疲。愿假臣兵数万,复江北旧境。”江南主不听。又曰:“吴越,仇雠也,他日必为北朝持角。臣请诈以宣、歆叛,陛下声言讨臣,臣且乞兵吴越,至则踱而攻之,其国可取。”江南主亦不用。帝忌仁肇威名,赂其侍者,窃取仁肇画像悬别室,引江南使者观之,曰:“仁肇将来降,先持此为信。”使者归,白江南主。江南主不知其间,鸩杀仁肇。七年九月,帝欲伐江南而无名,遣知制浩李移渝江南主入朝。江南主称疾固辞。穆曰:“朝与否,国主自处之。然朝廷甲兵精锐,恐不易当。宜熟思之,无贻后悔。”江南主不从而遣使求封册帝不许命梁迥复使讽之入朝江南主不答帝乃命曹彬等将兵十万以伐之至是,彬等入辞,帝诚彬曰:“江南之事,一以委卿,切勿暴掠生民,务广威信,使自归顺。”且以剑授彬,曰:“副将而下,不用命者斩之。”八年二月,曹彬等连破江南兵。十月,江南主危迫,遣学士徐眩求缓师。铵至,言于帝曰:“李煜以小事大,如子事父,未有过失,奈何见伐?”帝曰:“尔谓父子为两家可乎?”铵不能对。九年正月,曹彬俘江南主李煜还汴。帝御明德门,以煜尝奉正朔,命勿宣露布,止令煜君臣白衣纱帽至楼下待罪。诏并释之,封违命候。(选自《宋史纪事本末·平江南》,有删改)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A.江南主不从/而遣使求封册帝/不许/命梁迥复使/讽之入朝江南主/不答/帝乃命曹彬等将兵十万以伐之/B.江南主不从/而遣使求封册帝/不许/命梁迥复使/讽之入朝/江南主不答帝乃命/曹彬等将兵十万以伐之/C.江南主不从/而遣使求封册/帝不许/命梁迥复使/讽之入朝/江南主不答/帝乃命曹彬等将兵十万以伐之/D.江南主不从/而遣使求封册/帝不许/命梁迥复使/讽之入朝江南主/不答帝乃命/曹彬等将兵十万以伐之/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愿假臣兵数万”的“假”指借,与《送东阳马生序》中“于是人多以书假余”的“假”相同。B.“江南主称疾固辞”的“固”指坚决地,与《过秦论》中“秦孝公据巘函之固”的“固”相同。C.正朔,古代改朝换代时新立帝王颁行新历法,象征着一个王朝的合法性与唯一性,即“正统”,文中指“宋朝”。D.露布,意思是“不绒封的文书”,是一种写有文字并用以通报四方的帛制旗子,多用来传递军事。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唐主李煜去国号之后,江都留守林仁肇秘密建议希望趁宋朝攻取岭南、劳师远袭之机,率兵收复江北旧土,但未被采纳。B.林仁肇认为吴越是江南的隐患,恰逢宣州、歆州反叛,建议江南主借平叛之机,偷偷地攻取吴越之地,也未被采纳。C.曹彬讨伐江南之前,宋太祖告诫他,不可劫掠百姓,多造杀戳,而应通过树立威信使百姓自愿归顺。D.九年正月,曹彬俘虏李煜回朝,太祖让李煜君臣穿戴白衣纱帽,在明德门下等待判决,最终封其为违命侯。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时唐主事中国,虽外示畏服,内实修备。(2)李煜以小事大,如子事父,未有过失,奈何见伐?14、“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宋太祖在出兵平江南之前做了哪些准备?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沉溪沙[注]张孝祥霜日明霄水蔽空,鸣稍声里绣旗红,渗烟表草有无中。万里中原烽火北,一尊浊酒成楼东,酒阐挥泪向悲风。【注】这首词写于宋孝宗乾道四年(1168),当时词人身处宋金交战的前线荆州。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一、二句从视觉、听觉的角度写景,描写了秋日晴空、天水相连、鞭声响亮、红旗耀眼的景象。B.上阅勾勒的图景虽明丽壮阔,实则以乐景衬哀情,与“磨烟衰草”一起传达出词人感伤的心境。C.下阅抒写词人对烽火遍地的中原的无尽担忧,尾句中的“挥泪向悲风”更是突出了词人的悲愤。D.本词词意悲壮,气势雄健,意蕴丰厚,表达了词人收复中原的坚定信念,体现出豪放派的词风。16.这首词和杜甫的《登高》、范仲淹的《渔家傲》都写到了“浊酒”这一意象,它在三首诗歌中表达的情感有侧不同?请作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离骚》中用方圆不相合说明自己和世俗小人不相容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春江花月夜》中运用想象的手法和“鱼雁传书”的典故,含蓄的表达书信不能往来,暗含相思之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陆游在《书愤》中直抒胸臆,表达自己收复失地的壮心豪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语言文字运用(24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1小题,2分)18.下列各组字音或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A.垝(wēi)垣逋(bū)慢床藤形影相屌B.愆(yǎn)期优渥(wò)扃庸更相为命C.芰(jì)荷异爨(cuàn)惠风䒖䒖(qióng)子立D.踯躅(zhízhú)象笏(wù)稔熟口腹自役(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题。一个人很早就喜欢上一个事物,到了迷恋的地步。但因为机缘所限,其后多少年中,与欣赏对象只有短暂零散地接触,很不过瘾。终于有一天,目标集中出现,充塞了他的视野,从①_______交。这种情形下,他会有什么反应?我此刻便是如此。眼前便是古老的京杭大运河,我长久以来②__________的对象。无锡老城区的南门外,脚下是一座名为清名桥的、有四百多年历史的拱形石桥。古运河就从桥下流淌而过,清澈的水面像一块碧绿的翡翠吸引着蜻蜓,让它常常来点水。大理石的银白色桥栏杆被岁月风雨侵蚀,有一些残破斑,手抚上去,粗糙而凉爽的感觉瞬间传递到掌心。端详桥下的流水,没有一点陌生的感觉。在我的想象中,早已经多少次走近它的身旁。但像今天这样长时间地行走于它的襟怀之间,这样零距离地观赏它的每一个局部、每一处细节,却是第一次。仿佛一个不惯饮酒的人,平常只是小酌几口,而如今猛饮数杯,于是——种酿酥然便③___________,充溢于胸间脑际19.请在文中横线上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结合原文分析其表达效果。(5分)21.文中写自己终于来到了心心念念的古运河,为什么先用第三人称“他”来写,而不是直接用第一人称“我”来写感受(5分)(三)语言文字运用Ⅲ(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2~23题。时至白露,由于温差较大,靠近地面的水蒸气夜间遇冷而凝结成水珠。①_____________?《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纪载:“秋属金,金色白,阴气渐重,露凝而白也。”古代中国人按照五行思考世界,五行又和五色相对应,秋露按照秋天所属的白色,而被称为“白露”。有俗语说:“喝了白露水,蚊子闭了嘴。”白露之后,气温降低,不再适合蚊子繁殖,②______________,几乎销声匿迹。蚊虫“婴嘌嗡嗡”的叫声从人们的耳边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蟋蜂“唧唧唧哪”的声音。夜幕的草叶下秋虫浅吟低唱,清风、朗月、虫鸣,别具风味。人们认为白露时节的露水有特别的功效,可明目,降燥,美容。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秋露繁时,以盘收取,煎如怡,令人延年不饥。”此外,民间在白露时节有“收清露”“喝白露茶”的习俗。白露这个节气还是③______________,有诗经中“兼苡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的缠绵;有杜甫笔下“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的深深思念;有白居易“晚丛白露夕,衰叶凉风朝。红艳久已歇,碧芳今亦销”的萧瑟。22.文中多处使用了引号,下列选项中,引号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3分)A.《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记载:“秋属金,金色白,阴气渐重,露凝而白也。”B.有俗语说:“喝了白露水,蚊子闭了嘴。”C.民间在白露时节有“收清露”“喝白露茶”的习俗。D.有杜甫笔下“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的深深思念。23.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1)(2)(3)四、写作(60分)2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青年强,则国家强。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广大青年要坚定不移地听党话、跟党走,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纹放绚丽之花。”当代中国青年应该立足新时代新征程,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争做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出青春力量。培养时代新人是时代责任,作为青年学生,读了上述材料,你有怎样的认识?请联系现实进行思考,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高二语文期末考试答案2023年7月一、现代文阅读(34分)(一)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1-3每小题2分,4题6分,5题6分)1.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和整合信息的能力。A.“做事不能太用心”错误。由原文“老子认为不争不抢,韬光养晦不仅不会处于弱势,反而能立于不败之地。人应该不自夸、不自以为是,这样才能长久,才能明辨是非”可知,做人做事应该不自夸、不自以为是,不是说做事不能太用心。B.“放弃任何追求”错误。由原文“圣人不存有占有之心,而是尽力照顾别人,给予别人,他自己反而更为充足,更为丰富”可知,我们要学习圣人不存占有之心,尽力照顾别人,给予别人,而不是放弃任何追求。D.“不二之选”错误。由原文“但对人性善的坚持一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主流”可知,对人性善的坚持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主流。2.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A.“使它们有了一致性”错误。由原文“在儒家极力主张追求仕途经济、齐家治国的时候,道家代表人物老子提出的这些观点无疑和他们做了调和。我们不能说哪个更积极哪个更消极,它们都有值得我们借鉴的东西”可知,只是将二者做了调和,二者并不是一致的。故选A。3.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的能力。材料二第三个分论点为:中华传统文化强调道德人格的建构与完善,特别是儒家文化以崇德为精要。D.选项论述的是六国失败破灭的原因,与“道德人格的建构与完善”无关。4.①论证语言平实严谨,如第二段“值得注意的是”这一补充论证,使得论证更严密;②采用并列式的论证结构,三个分论点并列;③论证中综合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如道理论证、对比论证等,使论证更充分。(6分)5.①顺其自然,避免急躁;②谦虚低调,不自夸,不炫耀;③知足常乐,珍惜平凡生活;④注意“收敛”,做事要把握尺度。(涉及三点给6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6-7每小题2分,8题6分,9题6分)6.B(“贝西姨奶奶对是否收留大卫犹疑不定”理解不当,据“我姨奶奶感到大胜而平静了下来”可知,她本意是收留大卫的,她征求并采纳狄克的意见,体现出她对狄克的尊重,意在培养其健全的人格)7.C(C项“怯懦脆弱的性格特点”分析有误)

8.①以“我”的儿童视角来叙事,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性。(答“第一人称”“有限视角”“儿童 视角与成人视角相结合”等亦可)②多采用对话形式展现情节,使叙事更加简约、集中。③以姨奶奶拒绝男孩的情节切入,使叙事充满悬念。(6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9.【示例一】

①贝西小姐是扁平人物。主要体现在她怪异的性格上,她穿戴怪诞、言语古怪,还有向大卫挥刀、给大卫吃茴香汁等古怪举止,缺乏性格的变化。②贝西小姐性格鲜明,容易辨认,增强了小说的幽默效果,加深了读者印象。【示例二】①贝西小姐是圆形人物。她之前讨厌男孩,离开了大卫,后来又接纳了他,虽性格怪异,却也内心善良,表明她的性格是发展的、丰富的。②借以展示人性与生活的复杂,有利于增强人物形象的真实性。(6分,答出一点给3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2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7分,10-12每小题2分,13题8分,14题3分)10.C[“不许”的主语是“帝”,应在“帝”前断开,排除A、B两项;第二个“江南主”是“不答”的主语,此外,“曹彬等将兵十万以伐之”作“命”的宾语,因此应在“不答”后断开,排除D项。故选C。]11.B[坚决地/险固的地势。]12.B[“恰逢宣州、歙州反叛,建议江南主借平叛之机”错。林仁肇是向江南主建议自己假装凭借宣州、歙州反叛。]13.(1)当时唐主侍奉中原,虽然对外显露畏惧臣服,对内实则修整军备。(2)李煜以小国侍奉大国,就如同儿子侍奉父亲,从来没有过失,为什么要被讨伐呢?解析(1)“中国”,中原;“外、内”,名词作状语,对外,对内;“修备”,修整军备。(每个关键词1分,句子大意1分)(2)“小、大”,形容词作名词,小国,大国;“奈何”,为什么;“见”,被。(每个关键词1分,句子大意1分)14.①扣留李从善为人质。②命赵普收受贿金,迷惑南唐,使之放松警惕。③施离间计,除掉大将林仁肇。④强令李煜入朝,制造出兵理由。(每点1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得满分)解析①由“唐主李煜遣其弟从善来朝,帝赐第,留京师”可知,扣留李从善为人质。②由“唐主以银五万遗赵普,普以白帝,帝曰:“此不可不受,但以书答对。”普辞,帝曰:“大国之体,不可自为削弱,当使之勿测。””可知,命赵普收受贿金,迷惑南唐,使之放松警惕。③由“江南主亦不用。帝忌仁肇威名,赂其侍者,窃取仁肇画像悬别室,引江南使者观之……”可知,施离间计,除掉大将林仁肇。④由“帝不许,命梁迥复使,讽之入朝,江南主不答。帝乃命曹彬等将兵十万以伐之”可知,强令李煜入朝,制造出兵理由。附:文言文参考译文太祖开宝四年,南唐主李煜派其弟李从善前来朝见,太祖赏赐李从善府邸,把他留在京城。南唐主亲笔上疏请求遣送李从善回国,太祖下诏书安抚李煜,却没有答应(他的请求)。当时唐主侍奉中原,虽然对外显露畏惧臣服,对内实则修整军备。等到南汉灭亡,李煜非常害怕,就上表乞求废掉国号,改“唐国主”为“江南国主”。之前,唐主李煜赠送给赵普五万银钱,赵普把这件事告诉了太祖,太祖说:“这不能够不接受,不过要用书信回复他。”赵普拒绝,太祖说道:“大国的气量,不能够自己削弱自己,应当(接受钱财)让他们不要揣测(我们的意图)。”五年二月,江南江都留守林仁肇秘密上奏:“淮南驻守的军队数量很少,宋朝已经灭了蜀国,如今又攻取岭南,军队远道而来十分疲乏。希望能借给我数万兵马,收复江北故土。”江南主没有采纳。林仁肇又说:“吴越是我们的仇敌,以后一定会成为宋朝的助力。我请求假装凭借宣州、歙州反叛,陛下公开讨伐我,我将去向吴越请求军队,到那里就偷偷地进攻他们,吴越就能够被攻取。”江南主仍然没有采纳。太祖忌惮林仁肇的威名,他的侍从,偷走了林仁肇的画像挂在房间中,邀请江南使者来观看,说:“林仁肇即将投降,先拿着这幅画作为信物。”使者回去告诉了江南主。江南主不知道这是反间计,用鸩毒杀害了林仁肇。七年九月,太祖想讨伐江南却没有理由,于是派知制诰李穆诏令李煜入朝。李煜称病,坚决地推辞不去入朝。李穆说:“入不入朝,国主自己决定就好。但宋朝兵器精锐,恐怕不容易抵挡。应当仔细地考虑,不要留下遗憾。”江南主没有听从,而是派遣使者请求册封。太祖没有答允,命令梁迥再次出使,劝江南主入朝,江南主没有答复。太祖于是命曹彬等人带领十万士兵讨伐江南。这时,曹彬等人入宫辞行,太祖告诚他们说:“平定江南的事情就全都委托给你们了,一定不要抢掠百姓,一定要广施威信,让百姓自己归顺。”并且把剑授予曹彬说:“自副将以下,不遵守命令的就杀了!”八年二月,曹彬等人接连打败江南军队。十月,李煜感到危险紧迫,派学士徐铉向宋朝请求暂缓进兵。徐铉到了宋,对太祖说:“李煜以小国侍奉大国,就如同儿子侍奉父亲,从来没有过失,为什么要被讨伐呢?”太祖说:“你认为父子是两家人,合适吗?”徐铉不能回答。九年正月,曹彬俘获江南主李煜回到汴京。太祖亲至明德门,因为李煜曾经侍奉宋朝,命令不要用露布宣告,只让李煜君臣穿戴白衣纱帽在城楼下等待判决。最终下诏释放他,并封其为违命侯。(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15.D[“表达了词人收复中原的坚定信念”错。“万里中原烽火北,一尊浊酒戍楼东,酒阑挥泪向悲风”,整首词抒发的是词人无法收复失地的悲伤之情。]16.①杜甫《登高》中的“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表现的是万方多难、老病缠身的感伤;②范仲淹《渔家傲》中的“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突出的是战争中思念家人而又归家无计的感慨;③本词中“万里中原烽火北,一尊浊酒戍楼东,酒阑挥泪向悲风”抒发的则是中原沦陷、烽火连年、失地难收的悲痛。(每点2分)解析①杜甫《登高》中的“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连用四个字“艰”“难”“苦”“恨”,组合在一起,极尽笔墨地突出了诗人因万方多难而导致内心的痛苦和郁闷程度之深。除了为国事和时局担忧之外,诗中还有“繁霜鬓”,体现了诗人年老体弱又多病,连借酒浇愁都不可能的伤感。②范仲淹《渔家傲》中的“浊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