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黑龙江省大庆市肇州县第二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5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肇州县第二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期中考试
语文学科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在竞速时代,速度浸入了现代人的日常生活,也不断重塑现代人的感知经验。个体虽然在时间和空间上变得更加自由,但越来越难以跟上社会的快节奏发展,焦虑感也愈发强烈。与此同时,速度逐渐成为当代艺术创作的主题,甚至成为一种随处可见的文化景观。速度美学关注审美艺术中加速或快速的时间体验,强调审美感知的瞬间性、快节奏。捕捉新奇、紧跟时尚,成为竞速时代审美艺术的共同追求。
在这一背景下出现的“慢速生活”观念,具有某种反拨意味。对“慢速生活”的提倡,并非逃避生活,而是通过远离加速生活和撤回内心来实现自我保护。“慢速生活”理念通过减速来与加速的外在生活保持距离,强调关注内心体验,表现了对主体精神和情感的当下性的关注。现代人对慢食、慢走、慢旅行和休闲阅读等生活模式的倡导,也是希望通过慢生活实现心理时间与物理时间的平衡。在慢速生活的审美体验中,个体从外部物理时间中抽离,更亲近和关注当下,进而实现对竞速生存的审美救赎。
在“慢速生活”中应运而生的“慢速美学”,是对竞速时代的反思。慢速审美的核心在于理解和挖掘“当下性”,进而建构过去、当下和未来的时间经验关系。关注“当下性”,意味着将当下的瞬间固化,将当下视为过去和未来的连接,这实际上是以一种减速的时间模式对抗加速的时间模式。慢速艺术尝试延长的时间结构,使用了犹豫、延迟和减速的策略,试图让我们暂停下来,体验“当下”短暂的存在。
在中国,对慢速审美的提倡古已有之。在日常生活美学中,太极、书法、棋艺、茶道、园林等传统文化的审美形式,都提倡在快与慢之间寻求一个平衡点,保持适当的生活节奏和张力。无论是对文化记忆的留存和保护,还是对绿色城市的提倡,也都体现了身处竞速时代的人们对于传统生活态度、情感关系、文化精神的追忆和传承。
昆德拉反思技术革命所带来的“令人出神的速度”,发出“慢的乐趣怎么失传了呢”的追问。朱光潜在论及人生艺术化时也感叹道:“慢慢走,欣赏啊!”可以说,慢速生活是对个体生命审美意义的重新审视和发现,是个体在竞速时代面对生存困境的审美救赎策略。在这个意义上,“慢记忆”和“慢生活”的审美隐喻意义应当被重读和重视。我们应当反思当下竞速时代的个体生存情境,寻求和建构走向慢速美学或慢速审美现代性的诗意生存路径。
(摘编自杨向荣、雷云茜《走向慢速审美现代性——竞速时代的文化镜像及其审美反思》)
材料二:
在古典时期,人类通过观察星象运行、季节变化、身体运动等自然现象感受“速度”,“速度”中科技的含量微乎其微。与此相适应的,古典时期的审美不依赖于技术的手段,体现为一种“静观”美学。通过“静观”,艺术家可以“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这是一种与自由玄想结合的审美方式。
工业革命使运输工具速度不断提升,把人类带入竞速时代。这对社会发展产生了颠覆性的影响,从前“凝神观照”的审美方式已无法对快速变化的美学现象进行解释。人们普遍追求的是速度带来的脱离束缚的自由感,一种速度和力量的“速力”之美。在运输工具的躯壳之内,人们错误地以为自己的身体忽然变得强大,快速的移动使得“出发”的下一刻就是“到达”。未来主义者称:“宏伟的世界获得了一种新的美——速度之美,从而变得丰富多姿。”他们“创作的灵感在于机械的轰鸣、电气的沸腾、现代都市的喧嚣,主张以机械美代替艺术美、自然美”。
信息技术革命再一次刷新竞速时代的“速度”。借用电子媒介,信息和影像在顷刻间被传送到千里之外,其快速较之机械速度不可同日而语。人们还来不及感受“速度”就已经获得信息,对“速度”的知觉变得越来越习以为常,不再执着于由机械运动创造的“速力”之美,转而欣赏由光电信息技术创造的虚拟美学。后者是以“诸如电子人、电子人空间等虚拟现实和现象”为对象的美学。虚拟美学通过光电信息技术创造的虚拟环境,让人产生沉浸其中的“临场”审美体验,而不是“静观”式的旁观品评。在传统美学中,虽然塑造的形象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映,审美主体却置身于现实之外;而在虚拟美学中,虽然虚拟世界中的形象置身现实生活之外,审美主体却是置身于现实生活之内的。
“速度”的参与带来审美的变化。古典时期,“速度”的参与很少,审美客体是实在之物,是遥远的,外在于审美主体的,审美活动是一种缓慢悠游、超然物外的主动行为。而在“速度”占主导的工业革命时期、信息技术时期,审美客体不再是客观存在的实物,在速度带来的强烈的视觉冲突中,审美客体变成“被给予”的,审美主体往往因无法自主选择而变成“被迫”审美。
(摘编自汤丽琪《后现代“速度”的美学凝视》)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速度美学和慢速美学都产生于竞速时代,前者重视加速或快速的时间体验,后者关注“当下性”,将当下的瞬间固化。
B.朱光潜说的“慢慢走,欣赏啊!”与慢速生活的理念相通,要求个体从外部物理时间中抽离,更亲近和关注当下。
C.工业革命技术的进步促进“速力之美”的诞生,而信息技术革命又促使人们由追求“速力之美”转向欣赏虚拟美学。
D.相较“速力之美”,虚拟美学逐渐淡化速度的重要性,人们对速度不再那么敏感,而将关注重点转向虚拟现实和现象。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快节奏的生活中人们的心理时间与物理时间易失去平衡,适当减缓节奏、采取减速的时间模式有助于重建平衡。
B.“慢的乐趣”失传,不仅因为技术革命带来“令人出神的速度”,也与人们对竞速时代个体生存情境反思不足有关。
C.与“慢速生活”者远离加速生活、关注内心体验不同,未来主义者大力地称赞并主动地拥抱竞速时代的“速力之美”。
D.与虚拟美学相比,古典时期的审美并不依赖于技术的手段,但对审美体验的关注更多,而审美主体的主动性也更强。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是()(3分)___________
A.马里内蒂在《未来主义宣言》中宣称,“我们已经生活在绝对之中,因为我们创造了永恒的、无所不在的速度”。
B.某地建成国际知名的“慢城市”,生活节奏舒缓,生态美景随处可见,传统文化气息浓厚,令游人身心愉悦。
C.中国最大的一尊摩崖石刻造像乐山大佛工程十分浩大,通过无数工匠的努力,前后历经90年时间才完工。
D.某人辞去城里的工作,卖掉城里的房子,在山里建房、种菜,开启远离城市喧嚣、享受自然美景的山居生活。
4.两则材料对“竞速时代”的看法与态度有所不同,请简要说明。(4分)
5.请根据材料一、二,从审美体验的角度简要分析《去你家吃饭好吗》走红的原因。(4分)
纪录片《去你家吃饭好吗》在视频网站一经上架便好评如潮。它以邀请好朋友去家里吃饭为框架,展现不同家庭正在发生的生活情景。寒江上鸟群飞过,夕阳下芦苇飘荡……一个个风格鲜明的画面,使打拼在都市的人们沉醉其中、心绪宁静。它又以慢条斯里的节奏,诗意呈现的细节,引导人们停下脚步,返观内心,审视现代生活对亲情的冲击。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月下桨声
韩少功
雨后初晴,水面长出了长毛,有千丝万缕的白雾牵绕飞扬。
一条小船近了,船上的一点红也近了。原来是一件红色上衣,穿在一个女孩身上。女孩在船边小心翼翼地放网。一个更小的男孩撅着屁股在船头划桨。
我多次在黄昏时分看见这条小船,小小年纪的两个渔夫在远处忙碌,总是不说话,也不看我一眼。我想起静谧的月夜里,常有一线桨声飘入我梦中,莫非就是这条船?
在这里住了两年多,我早已熟悉张家李家的孩子,但不认识那两张面孔。他们的家也许不在附近。
刚好城里有客人要来,得买点鱼。我朝小船吆喝一声。他们望了我一眼。
你们有鱼卖吗?大鱼小鱼都行。我指了一下院子的方向,我就住在那里。
他们并未回话,隔了好半天,女孩朝这边摇了摇手。
也许,前段时间把鱼打光了。水管所雇来的人们张好大网,敲击着船舷,把鱼往网里赶。接连闹腾好几个日夜,木棒敲出三拍的欢乐,两拍的焦急,慢板的忧伤以及若有所思……久违的山歌,在半夜里会偶尔鬼鬼祟祟地冒出来:
“第一先把父母孝,
有老有少第二条,
第三为人要周到……”
我只好去水管所买了鱼,看到一些没收来的渔网。水管所的人说,附近有农民偷偷违禁打鱼,有时还用密网,把小鱼也打了。
城里的客人来了,驾着刚买的日本轿车。一起吃着鱼,我说到有农民用密网打鱼。他痛心地说,农民就是觉悟低,一点环保意识也没有。又说,如今民风实在刁悍,有一次他的汽车陷进坑里,路边有农民抄着手,不给钱就不帮忙。
客人走后,第二天一早,院子里响起一阵狗吠。开门一看,红衣女孩手里提着一只泥水糊糊的塑料袋,被狗吓得进退两难。她赤裸的双脚在石板上留下水淋淋的脚印,脚踝还沾着一片草叶。
我愣了一下,好容易才记起几天前的问购。塑料袋里有一二十条鱼,大的约摸半斤,小的只有指头那么粗,鲫鱼草鱼杂得有点不成样子。从她疲惫的神色来看,大概这就是他们忙了半个夜晚的收获吧。
估计这女孩用的也是密网,没有放过小鱼,下手有些嫌狠。但我没有说什么。我已经从邻居那里知道了他们的来历。他们是姐弟俩,住在十几里之外的大山,弟弟欠了学费,两人借了条小船出来打鱼。他们的父亲一年前病逝,母亲也变得神志不清,不久前走失了。
我收下鱼。在完成交易的过程中,她始终拒绝坐下,说话时总看着狗,听我说狗不咬人,仍怯怯地不时朝桌下看一眼。
“你很怕狗么?”我妻子问。
她不好意思地笑笑。
“你家没有养狗么?”
她摇摇头。
“你喝茶。”
她点点头,却没有喝。
她才走不久,狗又叫了起来。窗外橘红色一晃,她气喘吁吁地返回来。
“对不起,刚才错了……”她大声说。
“错了什么?”妻子问。
“把钱算错了。”
“不会错吧?不是两斤四两么?”
“真算错了。”
“刚才是你看的秤,你报的价,你说多少就多少,我并没有……”妻子说。我也觉得我们没有什么责任。
“不是,是你们多给了。”
她红着脸,说刚才回到船上,弟弟一听钱的数字,就一口咬定算错了。他们又算了一次,果然是我们多给了一块钱。弟弟很生气,要她赶快来退还。
我看着她沾着泥点的手,撩起橘红色衣襟,取出紧紧埋在腰间的一个布包,十分复杂地打开它,十分复杂地分拣布包中的大小纸票,心里有些过意不去。一块钱怎值得她这样急匆匆地赶来并且做出这么多复杂的动作?
“一块钱就算是你的脚力钱吧。”我说。
“不行不行……”她把头摇成了拨浪鼓。
“以后还要找你买鱼,一块钱就先存你那里。”
“不行不行……”拨浪鼓还在摇。
“你们还会打鱼吧?”
“不一定。水管所不准我们下网了……”
“弟弟的学费赚够了吗?”
“他不打算读了。”
“为什么?”
她没有回答,只是固执地要寻找一块钱。可是小钞票凑不够一块钱。最后我们满足她的要求,好歹收了七角。她做了什么亏心事似的,浑身不自在,犹犹豫豫地低头而去。
傍晚我们回家,发现院门前有一把葱。路边锄草的妇人说,一个穿红衣的姑娘来过,见我们不在,就把葱留在门前。
妻子叹了口气,说如今的社会,难得还有这样的诚实。她清出一个旧挎包,一支水笔,说要给那位上学的弟弟,替他们省两个钱。但是我再也没有遇上姐弟俩。后来从一位船夫口里得知,水管所加强禁渔,他们被收了渔网,回山里种田去了。
学费凑足了吗?弟弟还能继续读书吗?人世间许多事,我们并不知道,萍水相逢之际,连对方名字也不知道。
每天早上,推窗眺望,远处一两叶小船如发夹别在青山绿水之中。只是那些船上没有一点红。每天晚上,偶尔听到竹林那边传来桨声,是一条小船的足迹,在水面播出了月光的碎片,还有一个个梦境。只是桨声粗重,不像孩子的腕力。有时月夜太静,删除了声音传递的距离,晚风一吹,远在天边的桨声翻过院墙,滚落阶前,七零八落的,引来小狗一次次寻找。它当然找不到什么,鼻子抽缩着,叫了两声,回头看我,眼里全是困惑。
我也不明白,是何处的桨声,悠悠飘落到我家的墙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一再出现的红色上衣成为女孩的特定标志,加深了读者的印象,而红色的显眼与女孩的内向少言又形成了反差。
B.城里来的客人认定农民觉悟低、民风十分刁悍,“我”的妻子却没有这种成见,对姐弟两人的态度比较亲和友善。
C.小男孩很懂事,在船头帮忙划桨;也很聪明,一听钱的数字就知算错了;催促姐姐赶紧退还钱,又可见他的诚实。
D.狗的两次吠叫引出女孩的出场,巧妙推动情节发展;狗让女孩提心吊胆的描写,又使女孩的形象变得更加立体。
7.关于文中人们拉网赶鱼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段文字交代女孩摇手的原因,也为姐弟忙了半晚却收获不丰这一情节做好铺垫。
B.赶鱼时的热闹场面与月夜的柔美景象形成鲜明对照,从不同角度表现乡野的氛围。
C.击舷的节拍蕴含着欢乐、焦急、忧伤等复杂情愫,与后文姐弟情绪的变化相呼应。
D.民歌含有较明显的教化意味,暗示姐弟成长的环境,增强女孩坚持还钱的合理性。
8.小说开头、结尾两次写“月下桨声”,蕴含不同的思想感情。请结合文本分析。(6分)
9.小说在叙述姐弟的故事时,送鱼和还钱等内容从正面详写,打鱼、送葱、回山里等内容则以其他方式呈现。这样叙述有什么效果?(6分)
二、古诗文阅读(39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小题。
兴平二年,公孙瓒既杀刘虞,尽有幽州之地,志气益盛,恃其才力,不恤百姓,记过忘善,睚眦必报。衣冠善士,名在其右者,必以法害之,有材秀者,必抑困使在穷苦之地。或问其故,瓒曰:“衣冠皆自以职分当贵,不谢人惠。”故所宠爱,类多商贩、庸儿,与为兄弟,或结婚姻,所在侵暴,百姓怨之。
先是,有童谣曰:“燕南垂,赵北际,中央不合大如砺,唯有此中可避世。”瓒自谓易地当之,遂徙镇易,为围堑十重,于堑里筑京,皆高五六丈,为楼其上。或问其故,瓒曰:“兵法,百楼不攻。今吾诸营楼橹数十重,积谷三百万斛,食尽此谷,足以待天下之事矣。”
建安三年冬十二月,袁绍连年攻公孙瓒不能克,以书谕之,欲相与释憾连和。瓒不答,而增修守备。先是,瓒别将有为敌所围者,瓒不救,曰:“救一人,使后将恃救,不肯力战。”及绍来攻,瓒南界别营,自度守则不能自固,又知必不见救,或降或溃。绍军径至其门,瓒遣子续请救于黑山诸帅,而欲自将突骑出傍西山,拥黑山之众侵掠冀州,横断绍后。关靖谏曰:“今将士莫不怀瓦解之心,所以犹能相守者,顾恋其居处老小,而恃将军为主故耳。坚守旷日或可使绍自退若舍之而出后无镇重,易京之危,可立待也。”瓒乃止。绍渐相攻逼,瓒众日蹙。
四年春三月,黑山帅张燕与公孙续率兵十万三道救之,未至,瓒密使行人赍书告续,使引五千铁骑于北隰之中,起火为应,瓒欲自内出战。绍候得其书,如期举火。瓒以为救至,遂出战,绍设伏击之,瓒大败,复还自守。绍为地道,穿其楼下,便烧之,楼辄倾倒。瓒自计必无全,乃悉缢其姊妹、妻子,然后引火自焚。关靖叹曰:“前若不止将军自行,未必不济。吾闻君子陷入危,必同其难,岂可以独生乎!”策马赴绍军而死。____________(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卷八·袁绍讨公孙瓒》,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坚守旷日/或可使绍/自退若舍之而出/后无镇重
坚守旷日/或可使绍/自退若舍之/而出后无镇重
坚守旷日/或可使绍自退/若舍之而出/后无镇重
坚守旷日/或可使绍自退/若舍之/而出后无镇重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右,指“在……之上”。古人常以右为贵、为上,如右戚、右族、无出其右。
B.楼橹,古代供守兵瞭望敌军动静的无顶盖高台,用于侦查,亦可配合进攻。
C.蹙,指“窘迫”,与《红楼梦》中“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的“蹙”字意思不同。
D.赍,指“携带”,与《谏逐客书》中“藉寇兵而赍盗粮”的“赍”字意思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公孙瓒因听童谣说唯有易县可以避世,于是把军队迁到易县驻扎,挖掘壕沟,修建土丘、楼宇,以守代攻。
B.公孙瓒不去援救被敌人包围的别将,是因为他担心一旦援救,以后其他将领便都会依靠援救,消极怠战。
C.公孙瓒想亲率突骑出奔西山,集结黑山兵众攻冀州,切断袁绍后路,但关靖认为此时军心不稳,将军不宜离开易京。
D.公孙瓒与儿子的密信被袁绍的巡逻兵截获,导致计划失败,后虽回城继续坚守,终难逃身死兵败的结局。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衣冠皆自以职分当贵,不谢人惠。(4分)
(2)吾闻君子陷入危,必同其难,岂可以独生乎!(4分)
14.结合全文,简要概括公孙瓒最终被袁绍攻克的原因。(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5-16题。
自湘水南行
张九龄①
落日催行舫,逶迤洲渚间。
虽云有物役,乘此更休闲。
暝色生前浦,清晖发近山。
中流澹容与②,唯爱鸟飞还。
【注】①张九龄:唐代名相,著名诗人,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市)人。开元十四年,诗人奉命出使广州,途中写了这首诗。②容与:闲暇自然的样子。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是一首行役诗,诗人当时王命在身,正乘坐船只在湘水上向南匆忙进发。
B.首联照应了题目,点明了时间,又运用拟人手法,表现了诗人心情的急切。
C.颔联承上,先解释了行色匆匆的原因,又语意一转写出了诗人心情的转变。
D.颈联写景,以动衬静,描绘了自然界的变化,透露出诗人内心闲淡的情致。
16.清人陈沆在《诗比兴笺》中说:“曲江渊源彭泽。”本诗颇能反映陶渊明对张九龄的深刻影响,请结合诗歌内容对此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10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归去来兮辞(并序)》中“,”两句,写出了春天到来,万物复苏,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包含作者的热爱之情。
(2)在《兰亭集序》中,王羲之用精练的语言表明自己关于生和死,长寿和短命的观点的句子是
“,”。
(3)《庖丁解牛》中的解牛之“道”是“依乎天理”“因其固然”,而《种树郭橐驼传》中的种树之“道”是“,”,两者异曲同工。
(4)苏轼在《石钟山记》中明确指出“___,___”是错误的做法,表现出其注重调查研究的求实精神。
(5)陆游《临安春雨初霁》中“___,___”两句,表面上看是写诗人闲作草书、细乳分茶的极闲适恬静的生活,实际暗含诗人有志难为的无限感慨和牢骚。
三、课内知识点(每题0.5分,共10分)
1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或因寄所托因:随着B.暂得于己暂:一时C.感慨系之矣系:附着D.况修短随化修:美好
19.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①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②不能喻之于怀
B.①当其欣于所遇②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
C.①人为刀俎,我为鱼肉②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D.①犹不能不以之兴怀②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0.下列各句中,不含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A.群贤毕至,少长咸集B.固知一死生为虚诞C.天朗气清,惠风和畅D.齐彭殇为妄作
21.下列对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序,古代文体的一种,大多用以题赠,或作为著述的前言。《兰亭集序》就是为《兰亭集》而写的赠序,其内容突出了赠序的特点。
B.癸丑,采用的是干支纪年法,即用“十天干”中的“癸”和“十二地支”中的“丑”相配来表示年份。
C.流觞,指的是古人在水旁欢宴时,把盛酒的杯浮在水面从上游放出,循曲水而下,流到谁的面前,谁就取来饮用。
D.“若合一契”中的“契”指的是符契,以金玉竹木等制成,上刻文字分成两半,合在一起可为凭验。
22.请将下列句子按照句式类型进行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②引以为流觞曲水③列坐其次④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⑤当其欣于所遇⑥放浪形骸之外⑦悟言一室之内⑧不能喻之于怀
⑨虽无丝竹管弦之盛⑩亦将有感于斯文
A.①⑨⑩/②⑧/③④⑤⑥⑦B.①③⑧/②⑩/④⑤⑥⑦⑨
C.②⑥⑧/①⑦⑩/③④⑤⑨D.①⑤⑧⑩/②③⑥⑦/④⑨
23.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亲故多劝余为长吏故:有老交情的人,老朋友
B.求之靡途___途:门路,途径
C.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惮:期盼
D.眷然有归欤之情情:情绪,想法
24、下列各句,与其他三句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A.复驾言兮焉求B.既自以心为形役C.胡为乎遑遑欲何之D.乐夫天命复奚疑
25、下列对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陶渊明,东晋著名诗人、散文家、辞赋家,又名潜,字元亮,自号“靖节先生”,因宅旁长有五棵柳树,世人以“五柳先生”称之。
B.序言中“乙巳岁十一月也”,使用了干支纪年法,古代人利用十个天干和十二个地支组合进行纪年,六十年一个轮回。天干地支也可以用来纪日、纪时。
C.辞是介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因为起源于战国时的楚国,也叫楚辞、楚辞体。到了汉代,人们一般将辞、赋并称。这种文体富有抒情的浪漫色彩,很像诗,但是押韵和句式比较自由。
D.毛泽东有诗云“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这里的“陶令”就是陶渊明,因为他做过八十余天的彭泽县令,故以“陶令”相称。
26、下列各项中对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①生生所资,未见其术术:方法②彭泽去家百里___去:距离
B.①寻程氏妹丧于武昌寻:寻求②悟已往之不谏___谏:进谏
C.①会有四方之事___会:恰逢②田园将芜胡不归芜:田地荒废
D.①三径就荒,松菊犹存就:接近②怀良辰以孤往___怀:怀念,回忆
2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完全一致的一项是()
A.幼稚盈室B.悦亲戚之情话C.于是怅然慷慨D.善万物之得时
28、下面对文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寿,长寿,活得长
B.不抑耗其实而已实,果实
C.根拳而土易拳:拳曲、伸展不开
D.则又爱之太恩恩:恩情
2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其筑欲密B.非有能硕茂之也
C.爪其肤以验其生枯D.早实以蕃
30、郭橐驼种树和其他人相比,最根本的不同在于()
A.郭橐驼“本舒”,“土故”;其他人“根拳而土易”。
B.郭橐驼“顺木之天,以致其性”;其他人“虽曰爱之、忧之,其实害之、仇之”。
C.郭橐驼“培平”,“筑密”;其他人培土“若不过焉则不及”。
D.郭橐驼“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他人“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
31、下列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B.故不我若也
C.官理,非吾业也D.忌不自信
32、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世称“柳河东”,又官至柳州刺史,也称“柳柳州”。
B.柳宗元与韩愈共同倡导了“唐代古文运动”,散文创作以寓言、山水游记和传记成就最大。
C.《种树郭橐驼传》是一篇真实的传记,是柳宗元早年在长安任职时的作品。
D.《种树郭橐驼传》以郭橐驼种树为喻,阐发了顺应民心,使人民休养生息的政治观点,抨击了当朝统治阶级繁政扰民的做法,表现了要求改革的强烈愿望。
33、下列各句加点的字解释不对的一项是()
A.水石相搏(击)B.虽知不能言(语言)
C.扣而聆之(听)D.桴止响腾(传播)
34、下列句中都有名词作状语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①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②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③余固笑而不信也
④大石侧立千尺⑤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⑥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⑦箕畚运于渤海之尾⑧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A.①②③④B.③④⑤⑥C.①②④⑧D.⑤⑥⑦⑧
35、与下列例句中加点字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例: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A.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B.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
C.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D.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
36、从文言句式的角度看,与例句的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A.古之人不余欺也B.得双石于潭上C.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D.不拘于时,学于余
37、下列对课文中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山人。苏轼堪称全才,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与黄山谷并称“苏黄”,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B.乙巳,为干支纪年,“乙”在天干中排第二,“巳”在地支中排第五。“元丰七年”是皇帝年号纪年法,“元丰”即宋神宗赵顼的一个年号,共计8年。
C.十二律,又简称“律吕”。“无射”为十二律中的第十一律。因钟声合乎无射的音律,故用无射作为钟名。周景王曾命人铸造“无射”。
D.郦道元,北魏时期官员、地理学家,青州刺史郦范之子。他以毕生心血撰写地理著作《水经注》,成为中国游记文学的开创者,对后世游记散文的发展影响颇大。
四、语言运用(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本题共2小题,6分)
我门前池塘里的荷花,同燕园其他池塘里的,都不一样。其他地方的荷花,颜色浅红;而我这里的荷花,不但红色浓,而且花瓣多,每朵花能开出十六个莲瓣,看上去当然就与众不同了。这些红艳耀目的荷花,高高地凌驾于莲叶之上,迎风弄姿,似乎在睥睨一切。幼时读旧诗:“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爱其诗句之美,深恨没有能亲自到杭州西湖去欣赏一番。现在我门前池塘中呈现的就是那一派西湖景象,是我把西湖从杭州搬到燕园里来了。岂不大快人意也哉!前几年才搬到朗润园来的周一良先生赐名为“季荷”。我觉得很有趣,又非常感激。难道我这个人将以荷而传吗?前年和去年,每当夏月塘荷盛开时,我每天至少有几次徘徊在塘边,坐在石头上,静静地吸吮荷花和荷叶的清香。“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我确实觉得四周静得很。我在一片寂静中,默默地坐在那里,水面上看到的是荷花的绿肥、红肥。倒影映入水中,风乍起,一片莲瓣堕入水中,它从上面向下落,水中的倒影却是从下边向上落,最后一接触到水面,二者合为一,像小船似地漂在那里。
38.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季荷”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几位“大师”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地挂过去。
B.“包身工”的身体,以一种奇妙的方式包给了带工的老板。
C.散文这种文学体裁的最重要特点就是“形散而神不散”。
D.“满招损,谦受益”这句格言,流传至今已经有两千年了。
3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这是大快人意的”,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3分)
五、写作(60分)
4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春天,万物复苏,冰雪消融的黑土地上,首先钻出地面的一抹新绿,最易吸引人的眼球;待到百草丛生,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晚春或盛夏,最先报春的那一抹绿,已然汇入绿色的海洋湮没无闻了。如果它想再被看见,一种很重要的方法是开出与众不同的鲜艳花朵来增加“识别度”。当然,它也可以选择不被看见,只是做好自己。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该如何面对“识别度”的问题?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理解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肇州县第二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期中考试
语文学科答案
1.D2.D3.B
4①材料一,认为竞速时代的弊端需要用慢速生活和慢速美学来救赎,态度以批评为主。
②材料二,认为竞速时代技术的发展催生“速力之美”与“虚拟美学”,态度客观中立。
5①这部片子倡导慢速生活的审美体验,以慢条斯里的叙事节奏引导人们关注内心,关注当下。②这部片子又具有虚拟美学的特征,用风格鲜明的画面让人产生沉浸其中的“临场”审美体验。
【解答】1D.“虚拟美学逐渐淡化速度的重要性”错误,无中生有。结合“人们还来不及感受‘速度’就已经获得信息,对‘速度’的知觉变得越来越习以为常,不再执着于由机械运动创造的‘速力’之美,转而欣赏由光电信息技术创造的虚拟美学”可知。
2D.“古典时期对审美体验的关注更多”错误,原文无依据。结合“虚拟美学通过光电信息技术创造的虚拟环境,让人产生沉浸其中的“临场”审美体验,而不是“静观”式的旁观品评”可知。
3B结合“‘慢速生活’理念通过减速来与加速的外在生活保持距离,强调关注内心体验,表现了对主体精神和情感的当下性的关注”可知,材料一提倡的是慢速美学。A.强调的是速度。B.强调慢速美学,符合材料一。C.是因为工程浩大,历时长。D.是离开城市生活,享受山居生活。故选B。
4①材料一,结合“‘慢速生活’理念通过减速来与加速的外在生活保持距离,强调关注内心体验,表现了对主体精神和情感的当下性的关注。现代人对慢食、慢走、慢旅行和休闲阅读等生活模式的倡导,也是希望通过慢生活实现心理时间与物理时间的平衡。在慢速生活的审美体验中,个体从外部物理时间中抽离,更亲近和关注当下,进而实现对竞速生存的审美救赎”可知,认为竞速时代的弊端需要用慢速生活和慢速美学来救赎,态度以批评为主。②材料二,结合“人们还来不及感受‘速度’就已经获得信息,对‘速度’的知觉变得越来越习以为常,不再执着于由机械运动创造的‘速力’之美,转而欣赏由光电信息技术创造的虚拟美学”可知,认为竞速时代技术的发展催生“速力之美”与“虚拟美学”,态度客观中立。
5①结合“它又以慢条斯里的节奏,诗意呈现的细节,引导人们停下脚步,返观内心,审视现代生活对亲情的冲击”可知,这部片子倡导慢速生活的审美体验,以慢条斯里的叙事节奏引导人们关注内心,关注当下。②结合“它以邀请好朋友去家里吃饭为框架,展现不同家庭正在发生的生活情景。寒江上鸟群飞过,夕阳下芦苇飘荡……一个个风格鲜明的画面,使打拼在都市的人们沉醉其中、心绪宁静”可知,这部片子又具有虚拟美学的特征,用风格鲜明的画面让人产生沉浸其中的“临场”审美体验。
6.B7.C
8.①开头“月下桨声”入梦,表现“我”对姐弟俩的好奇,想知道他们是谁,为何出来打鱼。
②结尾“我”在“月下桨声”中寻找姐弟的踪迹,表现“我”对姐弟生出敬佩、有了牵挂。
③结尾“月下桨声”恬静柔美,象征着“我”对美好人性的追求,对诗意生活的向往。
9.①送鱼和还钱详写,叙述节奏较慢,其他内容略写,叙述节奏较快,使得情节张弛有度。
②“我”亲眼所见从正面写,“我”未见到的则通过旁人交代从侧面写,使得故事更真实。
③具体表现姐弟自立与诚信的内容详写,补充的内容略写,使得形象更丰满、主旨更突出。
【解答】6B.“对姐弟两人的态度比较亲和友善”有误,妻子只见到姐姐,没见到弟弟,妻子对姐姐的态度比较亲和友善。故选B。
7C.“与后文姐弟情绪的变化相呼应“有误,姐弟情绪变化只有忧愁、焦急,没有欢乐。故选C。
8①第一次写桨声在第3段,原文是“我想起静谧的月夜里,常有一线桨声飘入我梦中,莫非就是这条船?”这是在“我”多次见到姐弟俩的小船后在梦中听到一线桨声,表明“我”对姐弟夜晚打鱼有很多疑问,有很多担忧。
②结尾写“月下桨声”在最后一句,原文是“是何处的桨声,悠悠飘落到我家的墙根”,此处的桨声喻“我”对姐弟的牵挂,同时也表达了对姐弟未来生活的美的祝愿,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9①送鱼和还钱等内容从正面详写,目的是表现姐弟独立生活能力强,同时讲诚信,多收的一元钱也要坚决退回,对塑造人物形象起到丰富完善的作用,更突出本文的主题,即赞扬了姐弟的自立和诚信精神。
②打鱼、送葱、回山里等内容则以侧面描写为主,即别人的介绍,属于略写,这样使故事情节更加完整,事件更加真实,对整个故事起到补充交待的作用。
③同时详写的情节节奏舒缓,略写的情节节奏紧凑,使得小说情节有张有弛。
C11.D12.A
13.(1)那些士大夫自以为身居要职就应当享受富贵,却不知道感谢别人对他的恩惠。
(2)我听说君子使别人陷入危难,一定要同他共患难,我怎么能够独自逃生呢!
14.(1)军事策略上,固守防守策略,拒绝求和;
(2)对人态度上,不体恤将士,人心离散;
(3)具体作战中,密信被截,计划失败。
【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坚守一段时间,袁绍有可能自行撤退,如果舍弃大家出逃,后方没有人做主了。“坚守”作谓语,“旷日”作宾语,故应在“旷日”后停顿;“或可使绍自退”是兼语句,故应在“退”后停顿;“后”作主语,“无镇重”作谓语,故应在“后无镇重”前停顿。
11.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和文言词语意义的能力。C.正确。“瓒众日蹙”,句意:公孙的兵众处境日益窘迫。/“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蹙,皱眉。句意:眉毛仿佛笼着又仿佛舒展着,眼睛好像透着欢喜又透着哀愁,仿佛带着烟雾一样叫人看不清楚。D.“赍,指‘携带’”错误,两个“赍”字意思相同,都是“赠送、送给”的意思。句意:公孙瓒秘密派使者给公孙续送信。/借给敌人武器,送给盗贼粮食。
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并筛选信息的能力。A.“唯有易县可以避世”错,原文是“有童谣曰:‘燕南垂,赵北际,中央不合大如砺,唯有此中可避世。’瓒自谓易地当之……”。可见,童谣是说燕国南疆,赵国北界,中间合不住,大小如砺石,只有这里可以避世”,并没有点明“唯有易县”可以避世,是公孙自认为是易县。
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衣冠”,士大夫;“以”,认为;“当贵”,应当享受富贵;“谢”,感谢。
(2)“陷”,使……陷入危难;“同其难”,与……共同患难;“岂……乎”,怎么……呢;“独生”,独自逃生。
1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概括文章相关内容的能力。
(1)根据“袁绍连年攻公孙瓒不能克,以书谕之,欲相与释憾连和。瓒不答,而增修守备”概括:军事策略上,固守防守策略,拒绝求和;(2)根据“瓒别将有为敌所围者,瓒不救,曰:‘救一人,使后将恃救,不肯力战。’及绍来攻,瓒南界别营,自度守则不能自固,又知必不见救,或降或溃”“”概括:对人态度上,不体恤将士,人心离散;(3)根据“瓒密使行人赍书告续,使引五千铁骑于北隰之中,起火为应,瓒欲自内出战。绍候得其书,如期举火。瓒以为救至,遂出战,绍设伏击之,瓒大败”概括:具体作战中,密信被截,计划失败。
【参考译文】:
东汉献帝兴平二年(195年),公孙杀了刘虞之后,完全占有了幽州,势力更加强盛,他依仗自己的才能和实力,不体恤百姓,只记别人的过失,不记别人的善行,连一丁点怨恨也要报复。对于有声望的士大夫,名望在他之上的,一定会用律法陷害,对有才能的人,也一定设法压制使其处于困窘的环境中。有人问他为什么这样做,公孙瓒说:“那些士大夫自以为身居要职就应当享受富贵,却不知道感谢别人对他的恩惠。”因此他所宠爱的,大多是商贩和才能低下的人,还和他们结拜为兄弟,有的还结为姻亲,这些人仗势侵夺百姓,百姓都很怨恨他们。
在这之前,有童谣说:“燕国南疆,赵国北界,中间合不住,大小如砺石,只有这里可以避世。”公孙自认为易县正是童谣所说的位置,于是就把军队迁居到易县驻扎,还环城挖掘十多道壕沟,在沟里修建高大土丘,每个土丘都有五六,丈高,再在土丘上建上木楼。有人问他为什么这样做,公孙瓒说:“兵法上说:百尺高楼,不可进攻。现在我的军队各营壕沟、箭楼几十重,积累存粮三百万斛,吃光这些粮食,足以等到天下大势的变化了。”
东汉献帝建安三年(198年)冬季十二月,袁绍连年攻击公孙瓒不能取胜,就写信给公孙瓒,想解除怨恨互相联合。公孙瓒不理睬,反而增修防御工事。在这之前,公孙瓒的别将有被敌人包围了的,公孙瓒都不去援救,还说:“如果救了这一个人,以后其他将领便都会依靠援救,不肯努力奋战了。”等到袁绍大军攻来,公孙瓒南境的一些别营,自己估计坚守不住,又知道一定没有人援救,于是有的投降,有的溃散。袁绍的军队一路直抵易县城门,公孙瓒派他的儿子公孙续向黑山各位首领求援,并想亲自率领突骑出奔西山,集结黑山的兵众侵掠冀州,切断袁绍的后路。关靖劝谏说:“现在您的将士,没有不怀离散之心的,之所以还能固守,是因为顾念家中老幼都住在这里,而且依靠将军在此主持大局的缘故。如果坚守一段时间,袁绍有可能自行撤退,但如果舍弃大家出逃,后方没有人做主了,易京的陷落,便随即到来了。”公孙瓒这才停止了行动。袁绍大军逐渐加强攻击,公孙瓒的兵众处境日益窘迫。
东汉献帝建安四年(199年)春季三月,黑山首领张燕和公孙续率领十万兵众分三路援救易京,军队还未到,公孙瓒秘密派使者给公孙续送信,告诉他率领五千精锐骑兵埋伏在北郊低洼之地,约定举火为号以便内应,公孙瓒想亲自率军出城夹击。袁绍的巡逻兵截获了这封书信,袁绍便派兵按约定时间举火。公孙瓒以为救兵到了,便出城交战,袁绍埋伏的军队突然袭击他,公孙瓒大败,又回到城中继续坚守。袁绍便让士卒挖地道,一直凿到公孙瓒所住的楼下,点火烧木柱,城楼就倒塌了。公孙瓒自知必定不能幸免了,便勒死姊妹妻子儿女,然后纵火自焚。关靖叹息说:“我先前如果不阻止将军出城突围,未必不能成功。我听说君子使别人陷入危难,一定要同他共患难,我怎么能够独自逃生呢!”于是骑马冲入袁绍军中而死。
15.D【解析】“以动衬静”不对。“暝色”“清晖”本是静景,用“生”“发”二字,起到了化静为动的艺术效果。
16.①在意象选择上,陶渊明《饮酒(其五)》运用“飞鸟”意象,表达了对自由的向往;本诗也运用了这一意象,表达了诗人闲暇自在的心情。②在创作风格上,本诗对“落日”“洲渚”等景物的描绘,重神似不重形似,尚浑整不尚工细,体现出朴实清澹的美学风貌,继承了陶诗真淳自然的诗歌风格。③在价值取向上,陶渊明不愿“心为形役”,因而毅然弃官归隐;张九龄作为朝廷使者,尽管没有归隐,但也认为自身为外物所役使,因而羡慕飞鸟的自由。(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17.(1)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2)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3)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4)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
(5)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18-22DACAD23-27CBACD28-32DBBCC33-37BCCCC
38.B【试题解答】文中的引号表示特定称谓。A表示讽刺、否定;B表示特定称谓;C表示强调;D表示引用。故选B。
39.原句采用感叹句的形式,表达的情感更加强烈;与上文“是我把西湖从杭州搬到燕园里来了”的自豪情绪更和谐;而改句只是一个普通陈述句式,表达不出强烈的情感。
【试题解答】对比两句,原句采用感叹句式,用“岂不……哉”的语气,表达强烈的自豪情感,与上句“是我把西湖从杭州搬到燕园里来了”的自豪之情一致,衔接顺畅,和谐;改句通过陈述句式表达的情感并不强烈,对比之下衔接生硬。
40.【审题指导】
材料以“第一抹新绿”最易吸引眼球,同时也容易湮没无闻为例,阐述了人生之道。“第一抹新绿”若欲提高“识别度”,受人关注,则应增强“识别度”。当然,它也可以选择默默无闻,与世无争,做好自己。材料以“识别度”为中心话题,提出了人生的多种选择与可能。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如何面对“识别度”?答案有多种。
此处的该如何面对“识别度”的问题?包容性很强。考生既可以写如何看待自身的识别度,也可以写如何看待他人的识别度,当然,也可以把“识别度”当作一个客观存在去谈论。
身为新时代青年,我们可以努力增强自身的“识别度”,使人生更多姿多彩;也可以选择默默深潜,于砥砺深耕中成就自我;也可以二者兼顾,厚积薄发,不负人生与时代。行文过程中,可以综合采用举例论证、引用论证、对比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如可以列举青年毛泽东凭借《体育之研究》一文,以新颖的角度指出国人的弊病,从而在大家辈出的新文化运动中增强了“识别度”,锋芒毕露的事例,以此论证增强“识别度”的正确方法途径。也可以引用老子“夫唯不争,则天下莫能与之争”的名言,论证不争不抢,默默做好自己,从而体现辩证思维。在论据的选择上,考生可以立足于当下社会,结合生活经历进行思考。如可写社会中存在的“博眼球”“佛系”“躺平”等现象,指出提高“辨识度”并不是恶搞另类、毫无底线;默默做自己也不是拒绝上进,使论证更为严谨。
【问题反馈】
1、没有兼顾未入选的另一个态度,对另一个观点只字不提。只写如何提升自我的“识别度”(有哪些方法)
2、关键词被置换
3、在论证之前没有解释关键概念的内涵。“识别度”是什么?可以用“不是,不是,而是”的句式
4、一个分论点写“降低识别度低头努力,扎实自我”;第二个分论点写“增加识别度抬头,奋起展现自我”,两个分论点之间相互矛盾。需要加入条件
总之,需要抓核心关键词,识别度,也要提及另一个关键词;做好自己;这两个关键词有所侧重与权衡,最终必须说清楚如何面对“识别度”。
【结构脉络】
1、全文围绕如何提升识别度,怎么做?列出三个分论点
2、围绕提升识别度的意义,为什么?列出三个分论点
3、要理性对待识别度,不要贪婪,适度追求识别度
何种条件下应该提升识别度?何种条件下应该降低识别度,做好自己?
4、五五开,提升识别度意义是什么?做好自己的意义是什么?
5、权衡选择类结构,要追求识别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人与植物4保护植物教案首师大版1
- 生活培训课件下载
- 《芳香油植物资源》课件
- 辞退告知书-企业管理
- 护理肝脓肿考试试题及答案
- 《复习课鲁教版》课件
- 五年级数学(小数除法)计算题专项练习及答案
-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单元测试题
- 小班运动安全课件
- 三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不够除)
- 【供应链视角下的光明乳业存货管理问题研究9700字】
- DL-T1069-2016架空输电线路导地线补修导则
- 个体诊所医疗器械自查报告
- 交响音乐赏析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西安交通大学
- JTG-D82-2009公路交通标志和标线设置规范
- CT增强检查的护理
- 昆明市2024届“三诊一模”(三统)高考模拟考试 语文试卷(含答案)
- 湖北省武汉市经济开发区(汉南区)2022-2023学年五年级上学期期末数学试卷
- (完整版)公务员考试行测答题卡-高清A4标准打印版
- 南海局势和国家安全
- 初中化学实验安全教育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