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新鲁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23.3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以我国南水北调为例作业_第1页
高中新鲁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23.3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以我国南水北调为例作业_第2页
高中新鲁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23.3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以我国南水北调为例作业_第3页
高中新鲁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23.3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以我国南水北调为例作业_第4页
高中新鲁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23.3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以我国南水北调为例作业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节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开展的影响——以我国南水北调为例(40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50分)截止到2019年4月北京地区已接收南水北调水量总计超过45亿立方米,水质始终稳定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Ⅱ类以上。目前,南水北调供水已占北京城区自来水供水量的七成以上,直接受益人口超过1200万。结合以下图,答复1~3题。1.北京市大量缺水的缘由 ()①城市规模扩大,人口增加②经济开展快速,用水量增加③水污染和水铺张现象严峻④降水总量偏少,季节变率大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2.相对于东线而言,中线工程的优势表达在 ()①水质较好 ②建设本钱较低③建设工期较短 ④利用地形可以全程自流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3.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北京市的缺水问题,必需 ()A.树立节水意识,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B.缩小经济规模,削减用水量C.禁止外来人口迁入D.转变城市职能,把北京建设成为一个纯粹的政治中心【解析】1选D,2选B,3选A。第1题,北京缺水的缘由可以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个方面去考虑。第2题,中线工程可以利用地形落差由南向北送水,同时水质相对于东线而言较好。但是工程浩大,工期较长。第3题,解决北京市的缺水问题必需要从树立节水意识、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等方面分析。【方法技巧】图示法巧记资源跨区域调配的缘由资源跨区域调配主要从资源的地区分布状况和资源的供需关系两个方面进行分析,目前,我国主要的资源跨区域调配如下:(1)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之间。(2)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之间。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是把长江的水调往北方的调水工程,调水线路主要为大水道。读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调水线路图,答复4、5题。4.对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及其可能带来的影响,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①可以解决华北平原的盐碱化问题②有利于改善丙地大水道航运条件③丙至戊段可以自流引水④可缓解戊地的用水紧急A.①② B.③④C.①③ D.②④5.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对长江可能带来的影响,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A.可提高社会对长江水质的关注B.可促使长江的泥沙向海洋输送C.可降低甲地咸水入侵发生的问题D.可转变长江口外海洋潮汐的规律【解析】4选D,5选A。第4题,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通过京杭大水道,在扬州江都提水北调,将长江水输往华北地区,可以增加丙地大水道段的水量,改善航运条件,并缓解华北地区的用水紧急状况,但是在黄河以南水不能自流,依据图中海拔上下可见。第5题,南水北调经过经济兴旺的东部地区,水污染严峻,把水调走后,泥沙因水的削减而沉积,海水倒灌,河口地区盐碱化问题严峻。水质的优劣会引起社会的关注。西气东输三线东段工程西起江西吉安,东至福建福州,线路全长817千米,设计输气量150亿立方米。以下图为西气东输三线东段工程线路示意图,据此答复6~8题。6.建设西气东输三线东段工程的主要目的是 ()A.爱护西部地区生态环境 B.节省输入地能源消费资金C.开展输入地自然?气工业 D.缓解输入地能源紧缺的状况7.建设西气东输三线东段工程应防止消失的环境问题是 ()A.水土流失 B.土地荒漠化C.酸雨 D.水资源短缺8.西气东输三线东段工程给福建省带来的有利影响有 ()①有利于能源消费结构的优化②有利于实现农业机械化③有利于促进管网等根底设施建设④有利于煤炭工业的开展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解析】6选D,7选A,8选C。第6题,西气东输三线将中亚自然?气和煤制自然?气输往沿线中西部、长三角和东南沿海地区,有效缓解中国中南和东南沿海各省自然?气供需紧急的状况。第7题,西气东输三线东段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地形以丘陵为主,起伏较大,工程建设可能破坏植被,导致水土流失。第8题,相对于煤炭而言,自然?气污染小,因此有利于能源消费结构的优化;③西气东输有利于促进管网等根底设施建设。西气东输与实现农业机械化关系不大;对煤炭工业的开展不利。(2020·吕梁高二检测)西电东送、西气东输是我国为实现经济可持续开展而实行的能源跨区域调配工程。据此答复9、10题。9.表示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特点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10.西气东输工程对中西部地区开展的重要意义表现为 ()A.有利于缓解电荒,为工业生产供应足够的能源B.利用丰富的能源,推动耗能工业扩大生产规模C.转变农村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提高清洁能源使用比例D.促使地方能源结构气化,缓解因植被破坏带来的环境压力【解析】9选B,10选D。第9题,中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占据了主导地位,石油次之,之后是水电、核电、风能、太阳能,自然?气最少。而在世界能源消费结构中,石油、自然?气和煤炭三大能源旗鼓相当,之后是水电、核电、风能和太阳能。第10题,西气东输工程能促使西部能源结构气化的实现,在沿线农村推广使用自然?气,可削减农夫对薪柴的需求,缓解因植被破坏而带来的环境压力;西气东输主要供应的是自然?气,而不是直接供应电能;推动耗能工业扩大生产规模是不行取措施,可排解;中西部地区农村的能源结构不是以煤炭为主。二、非选择题(共20分)11.阅读材料,答复以下问题。(20分)材料一南水北调中线、东线工程线路示意图。材料二分别是北京年内各月气温、降水量图和长江流量年变化图。材料三南水北调工程以“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为原那么,坚持把规划、实施建立在节水、治污和生态环境爱护的根底上。(1)与南水北调东线相比,中线建设的优势条件有哪些?(2)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投入使用后,可能产生土壤次生盐碱化现象的地区有哪些?试分析缘由。(3)结合材料二,说出调水区和受水区之间存在的冲突,并提出解决措施。(4)为保障南水北调工程取得最大效益,沿线省区应实行哪些措施?【解析】第(1)题,由于东线工程可利用京杭大水道,在黄河以南需要逐级提水,且水质较差;而中线工程根本可自流;且取汉江上游水源,水质较好。第(2)题,土地次生盐碱化的产生主要是在气候较为干旱,蒸发旺盛地区,由于南水北调后,潜水水位上升,使得盐分物质上升到表层后,水分蒸发掉,盐分积累,使得土壤次生盐碱化产生,东线输水河道淮河以北段的沿岸地区简单发生。第(3)题,调水区和受水区之间存在的冲突,主要从水资源的供需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我国东部季风气候区,多雨季节主要集中在夏季,而当受水区水资源短缺时,正是南方调水区水资源短缺季节,解决措施主要从调整径流量季节变化角度分析。第(4)题,为保障南水北调工程取得最大效益,沿线省区应实行节省用水,防治水污染,爱护生态环境等措施。答案:(1)中线根本可自流供水,运营本钱低;水源地水质较好。(2)东线输水河道淮河以北段的沿岸地区(或位于华北平原的沿线地区)。东线输水河道的水渗漏补给地下水,使潜水面上升;由于该线沿岸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