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名校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1页
重庆市名校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2页
重庆市名校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3页
重庆市名校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4页
重庆市名校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重庆市名校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内部.启用前

注意事项:

【考试时间:5月10日15﹕00─17﹕30】

重庆名校高2025届高一下期中考试

语文试卷

语文试卷第1页(共9页)

1.作答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试卷的规定位置上。

2.作答时,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及草稿纸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试卷、草稿纸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0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4小题,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材料一:

作为一种外来的文学观念,悲剧真正进入中国,前后不过百年时间。百年间,中国现代悲剧观念便将西方源远流长的悲剧传统接受并演练了一遍。虽然其间颇多曲折与起伏,但终自成一格,形成了一种既区别于西方悲剧、又区别于中国传统悲情戏曲的“中国”文学观念及“现代”文学观念。当我们以一种动态开放的视野去审视和分析悲剧在中国的接受与成长状况,不难发现中国现代悲剧观念的发生与发展,虽然在不同阶段呈现出不同的风格特点,其内在却是持续推进且有迹可循的。如果说中国现代悲剧观念发展的阶段特征与理论认知、创作实践、社会状况、时代语境等密切相关,那么其内在路向的发生则源自悲剧意识的觉醒,且阶段与路向,一表一里,互为促进。

作为文学观念研究课题,“悲剧是什么”“悲剧应当如何”是中国现代悲剧观念研究首先要思考的问题。对于这样一个言人人殊的论题,此处不打算展开论析,只想重申悲剧观念最核心的两个方面,即中国现代悲剧观念内在的发展路向。

朱光潜曾说,尼采的《悲剧的诞生》是“出自哲学家笔下论悲剧的最好一部著作”。原因之一就在于尼采的悲剧观念既不是悲观主义的,也不是乐观主义的,而是二者矛盾的组合,将“酒神原始的苦难融入日神灿烂的光辉之中”。在朱光潜看来,这是尼采的一大功绩,理由是悲剧给我们展现出来的,就是这样具有两面性的自然。悲剧是有感于生活的阴暗、命运的不公等不如意而产生的;与此同时,悲剧又总是有对苦难的反抗,对于悲剧人物而言,最不可原谅的就是怯懦和屈从。从观念的角度看,朱光潜的这一评论或者说尼采那看似矛盾的组合,正道出了悲剧的两个最基本层面:直击人类生存困境的悲剧意识与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悲剧精神。

悲剧意识如同悲剧的内核,体现着悲剧的哲思性;悲剧精神则犹如这内核中的灵魂,展示出悲剧的人性深度。如果说悲剧冲突的必然性和不可解决性喻示着悲剧意识的反思深度与力度,那么悲剧人物对人性理想的合理要求,他们的执着追求、行动乃至毁灭,则彰显着悲剧的精神高度和人性魅力。从这个意义上说,每一部经典的悲剧作品,都是一首哲学化的诗,深邃的思考和悲壮的情调是其基本风貌——从对人的生存的终极关怀出发,在形而上的思考与崇高的人性精神结合处绽放。所以,仅仅表现出深刻的悲剧意识还不足以称之为悲剧,是否体现出一种执着的悲剧精神是必不可少的条件,二者之中,悲剧意识的觉醒是最基本的前提。

由此反观中国现代悲剧观念的百年进程,虽然真正堪称悲剧的戏剧作品不太多,但不可否认的是,其现代悲剧意识却呈现出一种持续的、正向的发展态势,由外而内,由下而上,由社会到个体、由现实到精神,不断拓展和深入。至于其间的悲剧精神则因作者的诉求不同和作品的艺术表现不同,而展现出不同的质感和情调。所以,在这两者之中,作为根基的现代悲剧意识的不断觉醒与发展,便成为中国现代悲剧观念百年发展进程的最佳见证和似断实连的内在路向,贯穿于中国现代悲剧观念发生、发展的每一个阶段。

(摘编自章池《中国现代悲剧观念百年流变》)

材料二:

我曾在一篇文章的结尾这样谈论汪曾祺:“我不再期待从他笔下读到直面人生的悲剧,我把他本身读作一个悲剧”。后来集中读过他1992年以来的小说,觉得此论未免片面。这些作品所表现的痛苦、挣扎与悲凉,正是我所期望的“直面人生的悲剧”。只有将这惨淡的辉光凸突出来并赋以相应的美学价值,一个完整而又真实的汪曾祺才能得以呈现。

汪曾祺小说中的悲剧意识表现为末世的败落景象。两个世纪以来中国处于急剧的变化和动荡之中,无论是社会政治现象还是文化精神现象都在这动荡中瞬息万变。旧的东西无力自持不断走向凋零衰败,新的东西无法自立迅速走向夭亡。这样的历史背景和现实经历给这个民族染上了焦虑、绝望、悲怆、无奈的心理色彩。有的人一面挣扎,一边出自本能地发出沉重的悲叹,有的人则以其文化优势和精神优势,对这特定的历史背景和心理色彩持有充分的清醒与自觉。这些清醒者自觉者如果怀有丰富的情感,必会产生深切而又浩大、灼痛而又寒凉的悲剧体验。近世以来许多人以各种各样的方式担当这一败落的世界,表现自己的悲剧体验。这样一场漫长而又剧烈的历史动荡中,最受颠簸、最受震撼的当然是士大夫阶层。

(摘编自摩罗《悲剧意识的压抑与觉醒——汪曾祺小说论》)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现代悲剧观念源于传统戏曲,又区别于西方悲剧观念。

B.尼采的悲剧观念是悲观与乐观的结合,因而是最好的悲剧。C.汪曾祺作品所体现的末世痛苦正是其复杂悲剧体验的表现。D.悲剧作品中执着的精神必不可少,它比悲剧意识更有价值。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现代悲剧观念虽受到西方悲剧的影响,但内里有着自身的发展轨迹。

B.悲剧作品中的人物如果懦弱地屈从于命运的安排,其人性魅力将会减弱。C.士大夫对中国近世以来的历史动荡感受深刻,更易萌发深切的悲剧意识。D.汪曾祺的小说表现出深刻的悲剧意识,传达了历史动荡中的悲叹与无奈。

3.下列分析不符合将“酒神原始的苦难融入日神灿烂的光辉之中”这个特点的一项是(3分)

A.《窦娥冤》中窦娥身世凄惨,遭受毒刑拷打,为证清白指斥天地,痛发誓愿,拼死抗争。

B.《红楼梦》中林黛玉寄人篱下,孤苦伶仃,心思敏锐,富于诗意与灵性,最终香消玉殒。C.《哈姆莱特》中哈姆莱特面对人性堕落的现实,全力重整乾坤,秉持崇高的人文主义理想。D.《雷雨》中鲁侍萍虽历经艰难,饱受痛苦,但勇敢自尊,直斥周朴园的虚伪,坚毅绝决。

4.请根据材料阐释“悲剧精神”的内涵。(4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7分)

语文试卷第2页(共9页)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5~8题。

也是水湄张晓风

那条长几就摆在廊上。

廊在卧室之外,负责数点着有一阵没一阵的晚风。

那是四月初次燥热起来的一个晚上,我不安地坐在廊上,十分不甘心那热,仿佛想生气,只觉得越来越不负责,就那么风风雨雨闹了一阵,东渲西染地抹了几许颜色,就打算草草了事收场了。

这种闷气,我不知道找谁去发作。

丈夫和孩子都睡了,碗筷睡了,家具睡了,满墙的书睡了,好像大家都认了命,只有我醒着,我不认,我还是不同意。春天不该收场的。可是我又为我的既不能同意又不能不同意而懊丧。

我坐在深褐色的条几上,几在廊上,廊在公寓的顶楼,楼在新生南路的巷子里。似乎每件事都被什么阴谋规规矩矩地安排好了,可是我清楚知道,我并不在那条几上,正如我规规矩矩背好的身份证上长达十几个字的统一编号,背自己的邻里地址和电话,在从小到大的无数表格上填自己的身高、体重、履历、年龄、籍贯和家庭。

可是,我一直知道,我不在那里头,我是寄身在浪头中的一片空白,在一瞬眼中消失,但我不是那浪,我是那白,我是纵身浪中而不属于浪的白。

也许所有的女人全是这样的,像故事里的七仙女或者田螺精,守住一个男人,生儿育女,执一柄扫把日复一日地扫那四十二坪地,像吴刚或薛西佛那样擦抹永远擦不完的灰尘,煮那像“宗教”也像“道统”不得绝祠的三餐。可是,所有的女人仍然有一件羽衣,锁在箱底。她并不要羽化而去,相信自己曾是有羽的,那就够了。

如此,那夜,我就坐在几上而又不在几上,兀自怔怔地发呆。

报纸和茶绕着我的膝成半圆形,那报纸因为刚分了类,看来竟像一垛垛的砌砖,我恍惚成了俯身城墙凭高而望的人,柬埔寨在下,越南在下,孟加拉在下,乌干达在下,“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的故土在下……

夜忽然凉了,我起身去寻找披肩把自己裹住。

一钵青藤在廊角执意地绿着,我大部分的时间都不肯好好看它,我一直搞不清楚,它到底是委屈的还是悲壮的。

我决定还要坐下去。

是为了跟夜僵持?跟风僵持?抑是跟不明不白就要消失了的暮春僵持?我不知道。我只知道我不要去睡,而且,既不举杯,也不邀月,不跟山对弈,不跟水把臂,只想那样半认真半不认真地坐着,只想感觉到山在,水在,鸟在,林在,就好了,只想让冥漠大化万里江山知道有个我在就好了。

我就那样坐着,把长椅坐成了小舟。而四层高的公寓下是连云公园,园中有你纠我缠的榕树,榕树正在涨潮,我被举在绿色的柔波上,听绿波绿涛拍舷的声音。

于是,渐渐地,我坚持自己听到了“流水绕孤村”的潺湲的声音,真的,你不必告诉我那是巷子外面新生南路上的隆隆车声,车子何尝不可以“车如流水”呢?一切的音乐岂不是在一侧耳之间温柔,一顾首之间庄严吗?于无弦处听古琴,于无水处赏清音,难道是不可能的吗?

何况,新生南路的前身原是两条美丽的夹堤,柳枝曾在这里垂烟,杜鹃花成把它开成一条“丝路”,五彩的丝,而我们房子的地基便掘在当年的稻香里。

语文试卷第3页(共9页)

我固执地相信,那古老的水声仍在,而我,是泊船水湄的舟子。

新生南路,车或南,车或北,轮辙不管是回家,或是出发,深夜行车不论是为名是为利,那也算得是一种足音了。其中某个车子里的某一把青蔬,明天会在某家的餐桌上出现,某个车子里的鸡蛋又会在某个孩子的便当里躺着,某个车中的夜归人明天会写一首诗,让我们流泪,人间的扯牵是如此庸俗而又如此深情,我要好好地听听这种水声。

如果照古文学学者的意思,“湄”字就是“水草交”的意思,是水跟岸之间的亦水亦岸亦草的地方,是那一注横如眼波的水上浅浅青青温温柔柔如一带眉毛的地方。这个字太秀丽,我有时简直不敢轻易出口。

今夜,新生南路仍是圳水;今夜,我是泊舟水湄的舟子。

忽然,我安下心平下气来,春仍在,虽然已是阴历三月的最后一夜了。正如题诗在壁,壁坏诗消,但其实诗仍在,壁仍在,因为泥仍在,曾经存在过的便不会消失。春天不曾匿迹,它只是更强烈地投身入夏,原来夏竟是更朴实更浑茂的春。正如雨是更细心更舍己的液态的云。

今夜,系舟水湄,我发现,只要有一点情意,我可以把车声宠成水声,把公寓爱成山色的。就如此,今夜,我将系舟在也是水湄的地方。

(有删节)

5.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对春天早逝的伤感,对世俗庸常生活桎梏的不甘,让“我”的心情在四月初次燥热起来的一个晚上变得懊丧。

B.文章连续用四个“睡了”,表明大家对生活的认命已成了习惯,这种麻木与“我”的“醒”形成鲜明的对比。

C.认识到人间的牵扯是烦琐的,但同时也是实实在在又深挚真切的,“我”不由得感叹其“庸俗”而又“深情”。

D.楼下的新生南路被“我”视作“也是水湄的地方”,因为它原是两条美丽的夹堤,也因为“我”的心境发生了变化。

6.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我坐在条几上,几在廊上,廊在公寓的顶楼,楼在新生南路的巷子里”一句采用顶真,使语言产生单调重复之感,突出了人生无法摆脱的束缚之感。

B.“我”认为女性的日常生活就像吴刚、薛西佛一样,并将它看作“宗教”和“道统”,表明这种凡俗生活虽然烦琐且令人苦恼,但也有其神圣的一面。

C.“我”用“羽衣”和“箱子”作比,意在表明女性并非要抛弃现实的生活,只是想要在现实生活中仍能保有希望和梦想,保有一份诗意来安放心灵。

D.“浪”与“白”、“诗”与“壁”两组喻象新颖别致,前者生动表现了世俗生活与心灵自由的关系,后者则形象地表现了生命有情、生生不息的哲理。

7.文中划线句子使用了排比和反复的修辞手法,请分析其表达效果。(5分)

8.请分析下面四个句子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6分)

①我坐在深褐色的条几上。

②我就坐在几上而又不在几上,兀自怔怔地发呆。

③我决定还要坐下去。

④我就那样坐着,把长椅坐成了小舟。

语文试卷第4页(共9页)

二、古代诗文阅读(40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7小题,25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2题。

(四年)秋八月,汉尚书邓芝言于诸葛亮曰:“今主上幼弱,初即尊位,宜遣大使,重申吴好。”乃遣芝以中郎将修好于吴。冬十月芝至吴时吴王犹未与魏绝狐疑不时见芝芝乃自表请

(.

..

.)见曰臣今来亦欲为吴非但为蜀也吴王见之曰:“孤诚愿与蜀和亲,然恐蜀主幼弱,国小势逼,

为魏所乘,不自保全耳。”芝对曰:“蜀有重险之固,吴有三江之阻。合此二长,共为唇齿,进

可并兼天下,退可鼎足而立。大王今若委质于魏,魏必上望大王之入朝,下求太子之内侍,若

不从命,则奉辞伐叛,蜀亦顺流,见可而进,如此,江南之地非复大王之有也。”吴王默然良久曰:“君言是也。”遂绝魏,专与汉连和。五年夏四月,吴王使辅义中郎将吴郡张温聘于汉,

自是吴蜀信使不绝。汉复遣邓芝聘于吴,吴王谓之曰:“若天下太平,二主分治,不亦乐乎?”芝对曰:“天无二日,土无二王。如并魏之后,大王未深识天命,君各茂其德,臣各尽其忠,将提枹鼓,则战争方始耳。”吴王大笑曰:“君之诚款,乃当尔耶!”明帝太和三年夏四月,吴主使以并尊二帝之议往告于汉。汉人以为交之无益而名体弗顺,宜显明正义,绝其盟好。丞相亮曰:“权有僭逆之心久矣,国家所以略其衅情者,求掎角之援也。今若加显绝,仇我必深。更当移兵东戍,与之角力,须并其土,乃议中原。彼贤才尚多,将相辑穆,未可一朝定也。顿兵相守,坐而须老,使北贼得计,非算之上者。权僭逆之罪,未宜明也。”乃遣卫尉陈震使于

吴,贺称尊号。吴主与汉人盟约中分天下。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吴蜀通好》)

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冬十月/芝至吴时/吴王犹未与魏绝/狐疑/不时见芝/芝乃自表请/见曰/臣今来亦欲为吴/非但为蜀也/

B.冬十月/芝至吴/时吴王犹未与魏绝/狐疑/不时见芝/芝乃自表请见曰/臣今来亦欲为吴/非但为蜀也/

C.冬十月/芝至吴/时吴王犹未与魏绝/狐疑不时/见芝/芝乃自表请见曰/臣今来亦欲为吴/非但为蜀也/

D.冬十月/芝至吴时/吴王犹未与魏绝/狐疑不时/见芝/芝乃自表请见曰/臣今来亦欲为吴/非但为蜀也/

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和亲,和睦亲善,也可指敌对双方为了免于战争而通婚和好,文中指的是后者。

B.委质,古代卑幼往见尊长不敢行宾主授受之礼,把礼物放在地上,文中指归附。C.内侍,指在宫中侍奉、供使唤的人,文中实际上指要求吴国太子到魏国做人质。D.尊号,古代一般指尊崇皇帝、皇后或其先王及宗庙等的称号,文中指孙权称帝。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邓芝以皇上年幼、新即帝位为由劝说诸葛亮,希望派遣使臣重申与吴和好的愿望,而吴王最初犹豫不决的原因也正在于此。

语文试卷第5页(共9页)

B.邓芝认为如果凭借蜀国和吴国有利的地理位置,把两国优势合在一起,唇齿相依,则进可兼并天下,退可与魏国鼎足而立。

C.邓芝以“天无二日”为喻表明自己不赞同吴王平分天下的主张,如果兼并魏国,吴蜀必有一战,三足鼎立才是最好的选择。

D.诸葛亮认为孙权虽然早已有僭号篡逆之心,蜀国之所以忽略他罪恶的用心,是希求掎角之援,还没到公开申明其罪恶的时候。

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1)若不从命,则奉辞伐叛,蜀亦顺流,见可而进。(4分)

(2)君之诚款,乃当尔耶!(3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3~15题。

(.

迁皆不及施。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莫知计所出。会使辙交驰,

北邀当国者相见,众)德祐二年二月十九日,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时北兵已迫修门外,战、守、

.___.

(.

北者,

予更欲一觇北,

归而求救国之策。于是辞相印不拜,

翌日,

以资政殿学士行。)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初,奉使往来,无留

初至北营,抗辞慷慨,上下颇惊动,北亦未敢遽轻吾国。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

(.)谄于后,予羁縻不得还,国事遂不可收拾。予自度不得脱,则直前诟虏帅失信,数吕师孟叔侄

为逆,但欲求死,不复顾利害。北虽貌敬,实则愤怒,二贵酋名曰“馆伴”,夜则以兵围所寓舍,而予不得归矣。

未几,贾余庆等以祈请使诣北。北驱予并往,而不在使者之目。子分当引决,然而隐忍以行。昔人云:“将以有为也”。

至京口,得间奔真州,即具以北虚实告东西二阃,约以连兵大举。中兴机会,庶几在此。留二日,维扬帅下逐客之令。不得已,变姓名,诡踪迹,草行露宿,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穷饿无聊,追购又急,天高地迥,号呼靡及。已而得舟,避渚洲,出北海,然后渡扬子江,入苏州洋,展转四明、天台,以至于永嘉。

呜呼!予之及于死者,不知其几矣!诋大酋当死;骂逆贼当死;与贵酋处二十日,争曲直,

(.

.)屡当死;去京口,挟匕首以备不测,几自刭死;经北舰十余里,为巡船所物色,几从鱼腹死;

真州逐之城门外,几彷徨死;如扬州,过瓜洲扬子桥,竟使遇哨,无不死;扬州城下,进退不由,殆例送死;坐桂公塘土围中,骑数千过其门,几落贼手死;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夜趋高邮,迷失道,几陷死;质明,避哨竹林中,逻者数十骑,几无所逃死;至高邮,制府檄下,

几以捕系死;行城子河,出入乱尸中,舟与哨相后先,几邂逅死;至海陵,如高沙,常恐无辜死;道海安、如皋,凡三百里,北与寇往来其间,无日而非可死;至通州,几以不纳死;以小舟涉鲸波出,无可奈何,而死固付之度外矣。呜呼!死生,昼夜事也。死而死矣,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非人世所堪。痛定思痛,痛何如哉!

(节选自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1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语文试卷第6页(共9页)

A.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

(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

相府).

除:授官

萃:聚集

(.)B.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

予更欲一觇北

C.而不在使者之目诋大酋当死

D.数吕师孟叔侄为逆殆例送死

纾:解除

觇:侦察

目:名单

诋:斥责

数:计算

殆:几乎

语文试卷第7页(共9页)

1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同的一项是(3分)

A.为行船所物色___吾属今为之虏矣

B.莫知计所出___所见无非牛者

C.挟匕首以备不测___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D.而不在使者之目___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15.下列各组句子中,句式不同的一项是(3分)

A.骑数千过其门

B.约以连兵大举

C.将以有为也

D.死生,昼夜事也

蚓无爪牙之利

不吾知也

视为止,行为迟

刘备天下枭雄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6~17题。

锦缠道燕子呢喃宋祁

燕子呢喃,景色乍长春昼。睹园林、万花如绣。海棠经雨胭脂透。柳展宫眉①,翠②拂行人首。向郊原踏青,恣歌携手。醉醺醺、尚寻芳酒。问牧童、遥指孤村道:“杏花深处,那里人家有。”

[注]①宫眉:古代皇宫中妇女的画眉。这里指柳叶如眉。②翠:指柳叶之色。

16.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雨后海棠花的红艳与柳叶的碧嫩两相映衬,尽显一派生机盎然的春色。

B.上片用比喻、比拟的手法细腻地描写海棠、柳树、花草等春天的意象。C.下片“恣歌携手”写郊游之乐,“尚”字表现了词人温和谦逊的形象。D.全词艺术形象明媚鲜妍,情致与韵律欢快酣畅,给人以美的艺术享受。

17.本词末尾三句化用自唐诗,请分析化用后的句子与原句相比有哪些不同?(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登岳阳楼》中诗人用“__,__”两句自叙如此落寞,诗的意境由宽阔突然转入狭窄。

(2)《桂枝香·金陵怀古》中描写了词人登高望远所见金陵城江山的景物特征的句子是“__,__”。

(3)《念奴娇·过洞庭》“__,__”两句体现了词人“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的鲜明个性,不管官场冷暖,纵情泛舟洞庭。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题。

文旅部在新闻发布会上提到,今年“五一”期间旅游业呈现良好的复苏趋势,不少景区都开启了“免费模式”,敞开大门迎接游客。

游客的增加,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旅游业低潮之困,但对于一些严重依赖门票的景区,实行免费政策后,虽然客流量有所增强,收入但并未显著提高,还需额外增加管理维护方面的投入。应该看到,旅游业发展多年,市场实际形势和游客心理预期都发生了①的变化,伴随国内外景区陆续推行低票价甚至免票入园,过度依靠门票收入已成为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绊脚石”。

告别“门票经济”不只是做“减法”,客流的快速攀升,也对旅游供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软实力”的旅游服务是否趋于完善和人性化日显重要。经历了疫情的冲击,部分景区可能存在着急的心态,希望尽快将损失补回来,这②,但无论如何都应意识到,不能以降低服务质量为代价,换取一时的虚假繁荣。

新一轮门票免费已一触即发,各大景区转型③,务必利用好这一“时间窗口”,积蓄能量,真正迎来属于行业的春天。

19.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

21.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绊脚石”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在第十届重庆科普讲解大赛的复赛现场,有一位选手运用多媒体,旁征博引、深入浅出地讲解了重庆方言把盐叫做“盐巴”的缘由。

B.曾经的柳荫粮仓转变为百年乡建文化、中小学美育成果展示馆,新开发的乡村电影院、书屋等公共空间,成了当地村民的“精神粮仓”。

C.戏剧《瞿秋白》则将每一折主戏都剖分为“昼”“夜”两部分,“昼”对应瞿秋白现实中的人生历程,“夜”则深入开掘人物之精神世界。

D.有些在外国地摊上卖的书,到了国内摇身一变就被捧成了“传世经典”,读者还乐此不疲地购买,这种奇怪的现象的确值得国人深思。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2~23题。

薄雾缭绕的群山之间鸟鸣啁啾,水墨勾勒的立体藤蔓恣意生长,山花迎风摇曳。一块巨石岿然屹立,两只小青蛙爬了出来,仿佛沉醉在雁荡山的奇观里。纪录片《美术里的中国》

第三集《记写雁荡山花》,开篇的动画场景让潘天寿的这幅经典名作“飞”出了画纸,变为了①。以往讲述艺术史的纪录片节目,大篇幅的访谈似乎已形成节目“套路”,而近日开播的《美术里的中国》②,以每集12分钟的短片形式,一集围绕一件中国近现代经典美术作品,以最前沿的数字技术阐释作品精华,以立体可感的视觉方式,彰显中华民族的文化之美、艺术之美,让美术经典焕发出光彩。在第一集约“虾”中,纪录片采用3D建模技术“活化”2D作品,让画家笔墨世界里的一切都“活”了起来,带来真切的沉浸感。节目以真人

语文试卷第8页(共9页)

“手替”再现画家作画的过程,他③,以淡墨勾勒虾身,虾头虾身浓淡相称,在近距离展现其水墨技法的同时,也让人仿佛身临其境,见证历史瞬间。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23.请结合文段内容简要分析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中“活”字的表达效果。(4分)

四、写作(60分)

2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很多人认为:是非自有公论,公道自在人心。也有很多人认为:哪有什么是非,不过是立场而已。

关于人们对是非的认识,你有何理解?请结合以上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语文试卷第9页(共9页)重庆名校高2025届高一下期中考试

语文参考答案

1.C【A.“源于传统戏曲”错误;B.“悲观与乐观的结合”只是原因之一;D.“比悲剧意识更有

价值”错误】

2.D【“悲叹与无奈”错误】

3.B【缺乏抗争意识】

4.①悲剧精神是悲剧的灵魂,是一种知其不可而为之的人生态度;②是悲剧人物对人性理想的

执着追求;③对现实苦难的超越与反抗。

5.B6.B

7.①突出了作者此时浮想联翩,思绪飘飞的心理状态(2分);②节奏轻松明快,表现了作者

此时心灵的自由之感(2分);③句式整齐,富于音韵之美(1分)。

8.①凸显文章的脉络,结构清晰;②突出文章结构上逐层深入的特征;③突出文章结构上由实

入虚的特点。

9.B10.A11.C

12.(1)如果您不从命,他们就会找借口前来讨伐,那样蜀国也必定会随势顺流而见机行事。

(2)你的诚实竟到了这个地步吗!

13.D14.C15.B

16.C【“醉醺醺、尚寻芳酒”,后四字醉而更寻醉,以“尚”字的递进渲染出恣意放纵之态】

17.①语体上:原句为书面语体,化句富于口语化。②结构上:原句结构整齐,化句长短句结

合,音节自由灵活。③风格上:原句凄迷悲凉,化句明丽柔媚。④情感上:原句悲切低沉,化

句活泼欢畅。

18.(1)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