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原子的构成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1页
初中化学-原子的构成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2页
初中化学-原子的构成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3页
初中化学-原子的构成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4页
初中化学-原子的构成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原子的结构》教案课题:原子的结构课型:新授课课时:第1课时教学目标:认识原子的构成,知道核电荷数、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的关系。知道原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能描述原子的性质。通过学习原子结构的发展史,学会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来评价科学家在科学上的贡献,学会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通过了解科学家对原子结构的探索过程,形成化学科学是不断发展的认识,同时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原子内部结构的认识。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教学方法:直观演示法、实验探究法和学习小组合作探究法。教学过程:教学阶段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播放照片:中国志愿军跨过鸭绿江。播放视频:新中国第一次原子弹爆炸成功,为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贡献。提问:原子弹为什么会有那么大的威力呢?这一切都与原子的结构有关。观看观看思考引发学生兴趣,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同时认识到化学与生活的联系质疑推理,提出问题之前我们学习了物质的构成,谁能为大家说一下?那分子由什么构成?分子具有哪些性质呢?哪位同学说一下。

既然分子由原子构成,分子很小,显然原子也很小,你能想象原子有多小吗?播放原子、乒乓球和地球体积对比。这么小的原子还能继续分解下去吗?许多天才科学家往往利用模型及精巧的实验来探寻这个问题,让我们进入时空隧道,看看科学家们是怎样逐步揭开原子内部秘密的。回答:物质是由原子和分子构成的。思考回答: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分子的质量和体积很小,相互之间有间隔,存在着相互作用,总在不断地运动。观看,思考,猜想回答(生A):我认为不能。生B:我认为可以。复习旧知,为新课作铺垫

让学生在认知上产生一个认知的冲突,调动学生的学习愿望。新课展开,合作探究引导讨论引入新知知识巩固发现规律引入新知一、原子的构成介绍道尔顿近代原子学说观点。原子真的是不可分割的吗?阅读课本36页文本内容,了解汤姆森发现了电子,并提出了葡萄干布丁模型。图片介绍卢瑟福的α粒子轰击金箔的实验装置,通过动画展示与预期不一致的现象。假如你是卢瑟福,请和你的助手讨论一下,尝试解释一下这些现象的原因。1大多数带正电的α粒子能够穿透金箔而不.改变方向说明什么?2.少数带正电的α粒子发生方向上的偏转又能说明什么?3.极少数带正电的α粒子被反弹说明什么?卢瑟福本意是为证实老师汤姆森的模型,但实验现象用老师的模型无法解释,如果是你,该怎样跟老师汇报呢?卢瑟福发扬“吾爱吾师,但吾更爱真理”的优良品格,勇敢得提出了新模型——原子有核模型。原子核小到什么程度多媒体展示地球与楼房的比较原子核很小,但是科学家经过研究证明原子核还可以再分,用大括号的形式将原子的结构表示出来观察表格,完成设问:原子种类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氢1011氧8888钠11121111镁12121212碳-126666碳-136766碳-146866原子的种类由什么决定?质子数和中子数有什么关系?所有原子中都包括质子、中子和电子三部分吗?原子内质子数、电子数和核电荷数有什么样的关系呢?自主阅读教材38页最后自然段,了解:原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和原子的基本性质聆听思考阅读课本,完成学案观察α粒子散射情况1.原子核外有极大的空间2.说明原子核带正电3.原子内有核,质量大,带正电,体积小总结实验结论。思考并回答。聆听感悟思考回答理解知识不同种原子的质子数不同,同种原子的质子数相同。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不是,例如氢原子质子数=电子数=核电荷数。阅读并了解,解释现象。体会科学发展漫长曲折经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让学生感受微观世界的神奇,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使学生敢于质疑权威,回归真理通过学生小组交流发现原子的内部结构,使学生有很强的成就感通过对数据的观察与分析,找出规律,拓展思维,让学生学会运用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培养表达能力。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懂得了什么?有何收获?1.原子的结构2.原子的性质使学生知识更加系统化。感受科学的魅力。巩固练习内化提高1.下列关于原子的叙述正确的是()A.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B.原子由原子核和中子构成C.原子由质子和电子构成D.原子由质子和中子构成2.如图为某原子的结构示意图,该原子的原子核中有()A.6个质子和8个中子B.8个质子和6个中子C.6个质子和8个电子D.8个质子和6个电子作答知识的回顾可以使学生的记忆更加牢固,也可以做到温故而知新。加固对原子结构的理解。

学生对原子内各种微粒数量关系知识比较容易混淆,因此设计了这个习题,帮助学生理解作业同步练习题学情分析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分子和原子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知道分子原子都很小,在化学变化中分子中的原子可以重新组合形成新分子,而原子不发生变化。本节课将在此基础上对原子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通过原子结构发现的历史,使学生逐步认识原子的构成,培养对科学家的崇敬之情,同时培养敢于质疑权威的科学态度。由于学生刚刚接触微观世界,因此,本节课仍定义为微观意识启蒙课。使学生初步了解认识物质的方法,引领学生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原子的构成,学习进行科学研究的方法。效果分析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部分:“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而“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法”。教学中,教师呈现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原子是否可以再分”,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复习旧知,引入新课部分:复习回顾的问题让学生感觉今天所学的知识是与学过的知识有关系的,从而增强学生学习新知识的信心。通过对物质构成的一个回顾,为本节课理解“原子也可以构成物质”提供了依据。以原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经历独立思考、小组交流等环节,鼓励学生大胆地呈现个性化的理解。通过比较分析沟通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引导学生自主得出结论。教师整个教学过程注重学生参与的主动性,在互相启发的学习活动中,使学生逐步掌握化学的思想方法,受到思维的训练,获得知识,发展能力。

巩固新知部分:通过多层次的练习,让学生在练习过程中不断加深对“原子的构成”的认识与理解,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概括和归纳能力。练习的设计密切联系教学的重难点,同时习题的编排体现由易到难的层次性,具有一定的实用性。教材分析本课题处于初中化学第二单元第三节,是全书的一个重点,所以本节对于学生十分重要,它既是今后学习的理论基础,又是必不可少的工具。本节第一部分重点介绍原子的构成,同时介绍了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然后又形象的介绍了原子的大小,以及原子中各部分的大小和运动情况。本节教材的编制是从原子理论发展史的角度逐步展开的。首先展示了人们对原子的最初认识,即原子是最微小的粒子。然后逐步深入,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热情!同时帮助学生初步建立“物质是有结构的”、“结构是有层次的”、“基本结构是相同的”等化学基本观念。《原子的构成》评测练习班级姓名基础训练1.一般原子的原子核()A.由电子和质子构成B.由中子和质子构成

C.由电子和中子构成D.不能再分2.锂电池可用作心脏起搏器的电源。已知一种锂原子核内含有3个质子和4个中子,则该锂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A.1个B.3个C.4个D.7个3.下列对原子结构的认识错误的是()A.原子核体积很小

B.原子核带正电C.原子内部有很大的空间

D.原子是实心的球体4.原子里的质子数等于()A中子数B电子数C中子数和电子数之和D中子数和电子数之差5.下列粒子:①分子②原子③电子④原子核⑤质子⑥中子带正电的是_______,带负电的是_______,不显电性的是________,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________,在同一原子中数目相等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能力提高6.有一个原子的核内有8个中子和8个质子,另一个原子的核内有10个中子,核外有8个电子,则它们不相同的是()A、核电荷数B、核外电子数C、质子数D、核内中子数7.某原子的质子数为26,中子数比质子数多4,则该原子中所含微粒总数为()A、26B、56C、82D、868.知识梳理有助于我们对已学知识的巩固,如图是某同学学习物质结构层次后以氧气为例进行的梳理,下列选项中与a、b、c对应的是() 原子、原子核、核外电子B.原子核、原子、核外电子C.原子、核外电子、原子核D.核外电子、原子核、原子课后反思我认为这节课做的比较成功之处,主要在于课堂学习与爱国教育紧密联系起来。①在引入时,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播放了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的视频,接着为学生创设了一个问题的情景,让学生在认知上产生一个认知冲突,分子可以再分,原子还能不能再分呢,从而把学生的良好学习兴趣调动起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②卢瑟福α粒子散射实验结论是通过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感知前面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实验,一步一步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实验现象,并根据实验现象自己概括出结论。学生不仅可以学到科学知识,还可以体验到科学探究过程。这节课我不仅重视学生学习方式的设计,而且在促进学生思维方面也做得比较好。

这节课的不足之处在于:①学生发言不积极,结果上课很被动,教师说的多学生说的少。在上课之前,应让学生做好充分预习②由于对自己所备教案不是十分熟悉,部分衔接过程不是很流畅。学生在回答问题中,后排学生有可能没有将题目观察清楚。

教学设计需修改之处:增强学生分组探究的效率,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意识和兴趣课标分析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有效的学习始于准确的知道希望达到的目标是什么。”所以准确、易懂、可行、可测的目标能使学生明确学向和任务,从而选择正确的学习方法进行有效的学习。新课程标准强调要让学生在现实的情景中体验和理解化学,改变单一的接受式的学习方式,指导建立具有“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合作”特征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从而促进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整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