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讲
市场经济基础理论(上)
考试要求
根据考试大纲规定,考生在本部分需要了解、熟悉和掌握的主要内容为:市场经济一般理论、基本特征、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形成。
本部分考试旨在检验考生对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环境下市场经济的一些基本概况。
主要考点
一、市场经济的一般理论
(一)市场经济的形成与发展
(二)市场经济与商品经济的关系
(三)市场经济的实质与内容
二、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和作用
(一)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二)市场经济的主要作用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形成
内容讲解
第一章
市场经济的一般理论
第一节
市场经济的形成与发展
一、市场经济的概念
市场经济是以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为基础,以市场为依托的经济形式。具有三个要点:市场主体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是独立的法人;社会再生产的全过程都通过商品货币关系得以实现;市场机制是经济内在的本体机制。
二、市场经济的形成与发展过程
市场经济是随商品经济的发展而产生和完善的。而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发展首先是以社会分工为基础的。市场经济不是固定不变的,它总是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总之,市场经济是一个历史范畴,是动态的经济形式。
例题:单项选择题
商品经济产生和发展的基础是(
)
A.畜牧业发展
B.
农业发展
C.
社会分工
D.
商业发展
答案:C
解析:这是对基本概念的考核,也是对考生功底的测试。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发展是有一定的基础条件的,那就是社会分工。
第二节
市场经济与商品经济的关系
有四种关于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的不同观点。
一、相同论
两者都是以劳动分工为基础,借助于货币实现商品交换,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和实物分配的计划经济体制相对立,只是发展程度不同。
二、不同论
认为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区别在于四个方面。
三、发展论
认为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的高级发展阶段。
四、对立论
认为市场经济属于资本主义的经济范畴,与资本主义私有制经济联系到一起,而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是不相容的、对立的、矛盾的。
第三节
市场经济的实质与内容
市场经济的实质是通过市场机制合理分配各种资源,以满足人们有支付能力的需要。计划经济是高度集中统一的决策和自上而下的强制来推动社会再生产过程,指挥整个经济运行的资源配置方式。
第二章
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和作用
第一节
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市场经济是以市场机制为基础的资源配置方式。与自然经济和计划经济相比,具有不同的特征。从市场经济的实质出发,以及从社会资源配置的高度来概括市场经济的特点,其基本特征为:
一、相对独立的经济主体
市场经济以企业为主体,企业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和自我约束的独立的商品生产经营者,具有六个方面的特点。
二、充分和不充分的竞争关系
竞争是市场经济固有的规律和特点,分为充分竞争和不充分竞争两种类型。明确充分竞争和不充分竞争的概念和区别。
三、开放性
市场经济是以社会化大生产为基础的开放性经济,要求打破地域的限制,使市场开放度扩大,把分散的地方市场联合为统一的全国市场,把国内市场联合为世界市场。
四、具有比较完整的市场体系
市场经济是由一些市场所组成的,体系包括生产要素市场、商品市场。市场体系的完善程度是判断市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例题:单项选择题
1.下列关于市场经济特征的表述,(
)是错误的。
A.从信息传递方式来看,市场经济以信息横向传递为主
B.从决策的方式看,市场经济以集体决策为主
C.从调节方式看,市场经济以自我调节为主
D.从经济联系方式来看,市场经济是一种开放的经济系统
答案:B
解析:在上述四个选项中,选项B认为从决策的方式来看,市场经济以集体决策为主,正好与市场经济特征相反,市场经济是以自我调节为主,集体决策只是补充。
2.在下列各类市场中,属于生产要素市场的是(
)
A.粮食市场
B.旅游市场
C.证券市场
D.钢材市场
答案:C
解析:证券市场属于资金市场,而资金市场是生产要素市场。其它的三个选项,都属于商品市场。
第二节
市场经济的主要作用
主要表现在:
一、满足人们多样的需要
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产生了各种各样的需求,这种需要可以通过市场来解决。
二、有效合理的配置资源
资源包括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人类依靠资源而生存和发展,并通过利用资源来满足需要。市场可以有效合理的配置资源。
三、灵活调节社会供求的总量平衡
市场总供给和总需求都可以通过市场来平衡。
四、能动地推进科学技术的进步
市场经济特别是竞争规律是促进科学技术进步,使科学技术成果转化为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动力。
第三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形成
第一节
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性
我国对市场经济的认识经历了一个过程,但是实行市场经济是历史的必然性。主要原因是:转贴于:考试大_土地估价师
一、计划经济已经暴露出自身难以克服的弊端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实行的是计划经济模式,要求社会化大生产,把整个国民经济各部门、各个地区和各个企业联合成为一个相互依赖的整体。但是实践证明,这种经济制度呈现出了供求脱节、结构失衡、资源浪费等矛盾,无法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二、由传统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
在经历了多次变革后,我国决定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是经济理论的巨大飞跃,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历史性转折,符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可观要求。
三、中国具有实行市场经济的基础
两个方面:社会生产力基础;生产关系基础。在生产关系方面,我国已经具备了四个方面的条件:出现和形成了多元化、多结构、多成分的经济主体;产品的商品化;生产要素配置的市场化;金融市场和金融体系的建立。
四、市场经济使社会主义经济产生了新的活力
实行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获得了生机,得到了持续、快速、稳定、协调的发展;是传统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生了重大变化;使整个经济运行机制发生了重大变化,经济运行过程规范化、合理化;使社会上每个成员的经济收入、生活水平同劳动支出、经营能力联系在了一起。
第二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一、传统的商品经济理论
这是在19世纪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过程中创立的,列宁把取消商品的货币和市场机制,建立计划经济作为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任务,斯大林时期正式完成。
二、对传统理论的挑战和对市场经济理论的认识
作为一种科学,经济学应该能够经受历史的考验,1979年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后,逐步证明市场经济的合理性。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
我国从1979年开始,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1.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阶段
2.有计划的商品经济阶段
3.“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阶段
4.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结合阶段
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式确定
详
细
情
况
一、单选题:
1、社会再生产的全过程包括(
)四个环节
A.计划、生产、分配、消费
B.计划、生产、交换、消费
C.生产、组织、交换、消费
D.生产、分配、交换、消费
标准答案:D
2、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生产要素市场的是(
)
A.劳动力市场
B.食品市场
C.技术市场
D.土地市场
标准答案:B
3、市场经济是以(
)为基础配置资源。
A.商品生产和交换
B.市场自由竞争
C.市场机制
D.价值规律
标准答案:C
二、多选题:
4、市场经济运行中调节经济活动的主要手段是(
)
A.价格
B.工资
C.利润
D.汇率
转贴于:考试大_土地估价师
标准答案:A,
B,
D
5、市场经济的主要作用包括(
)
A.满足人们多样化的需求
B.合理有效配置资源
C.灵活调节社会供求总量平衡
D.能动推进科学技术进步
标准答案:A,
B,
C,
D
三、判断题:
6、市场经济是和一定的社会经济制度相结合而存在,不同的社会制度和历史条件下的市场经济具有不同的特征。
标准答案:正确转贴于:考试大_土地估价师第二讲
市场经济基础理论(下)
考试要求:
根据考试大纲规定,考生在本部分需要了解、熟悉和掌握的主要内容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及其运行。
本部分考试旨在检验考生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市场经济所具有的基本特征及其运行规律的一些基本概念和特征。
主要考点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一)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结合的理论
(二)市场经济与按劳分配相结合
(三)宏观调控与市场经济相结合
(四)上层建筑对市场经济的特殊作用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
(一)市场经济运行的主体——各类企业
(二)市场经济运行的载体——市场体系
(三)市场经济运行的动力——经济效益
(四)市场经济运行的机制——价格体系
(五)市场经济运行规律——价值规律
内容讲解
第四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都可以实行市场经济,但是,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实行市场经济具有一定的区别和差异,那么在社会主义体制下表现为这么几个方面:
第一节
市场经济与公有制
一、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结合的理论
市场经济是在资本主义社会私有制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而社会主义国家则是一直与公有制相结合,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前提下,更多的是注重公有制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所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与市场经济是不能融合在一起的。但是,实际上:
1.
公有制与市场经济是两个既有联系,但又有区别的经济范畴,而不是直接对立物。
公有制的对立面是私有制,而市场经济的对立面是自然经济、产品经济或者计划经济,但是公有制和市场经济两者并不对立
2.
私有制与市场经济虽然存在着相互适应的一面,但也存在相互矛盾的一面。
在所有制的资本主义国家,市场经济存在许多矛盾和问题,表现为生产社会化和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具体体现为经济危机。而社会主义国家公有制前提下,市场经济也会出现矛盾,甚至是资本主义国家未曾出现的矛盾。
3.
中国具备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现实基础。
一方面,我国的企业具有独立的盈利的冲动,另一方面,中国所有制形式并不是单一的公有制,还存在其他的所有制形式。
二、中国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实践
改革开放后,公有制和市场经济逐步结合,具体措施有
1.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
2.改革经济主体的组织形式和经营形式;
3.建立全国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
例题:判断题
公有制不能和市场经济有机结合。
答案:错
分析:公有制与市场经济是能够有机结合在一起的,它们之间并不对立。
第二节
市场经济与按劳分配相结合
按劳分配理论是马克思分配理论的核心,以其劳动价值论为基础得出来的,但是有一定的条件:
一、按劳分配是以生产资料的社会占有为前提。
二、按劳分配的原则是劳动者按照他提供给全社会的社会劳动量获得相应的经济补偿或经济收入,劳动量难以计量、确认和比较。
三、社会化劳动量与其说是一个绝对量,不如说是一个相对量。市场更好的计量劳动的价值。
例题:判断题
市场经济体制下,按劳分配并不是唯一的分配方式。
答案:正确
分析:按劳分配只是一种分配方式,市场经济体制下还有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方式。
第三节
宏观调控与市场经济相结合
宏观调控不仅有着有利的制度基础,而且显得更为重要,体现为:
一、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处于落后状态和“追赶阶段”,宏观调控显得更加重要。
二、经济发展受着一定规律的支配和约束。
市场经济具有自己固有的缺陷,需要政府出面来协调和控制。
三、宏观调控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
社会化大生产需要政府的协调和配合,只有政府协调配合才能更好发挥资源的优化配置。
第四节
上层建筑对市场经济的特殊作用
上层建筑主要是指生产关系这一块,包括政治意识、思想道德修养、法律制度等。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要求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不能只强调物质文明建设而忽视了精神文明建设。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齐头并进。
市场经济也是法制经济,必然要求有法律保障,有健全的法律体系,同时,建立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第四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
第一节
市场经济运行的主体——各类企业
一、企业一般论述
企业是从事生产和经营活动的基本经济组织,是国民经济活动的基本单位,整个经济的活动细胞。他既是社会生产力的组织形式,又是社会经济的一个单元。
二、企业作为经济主体的要求转贴于:考试大_土地估价师
1.自主经营
是指企业对其经营和管理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和处置的权利,对企业的产、供、销、人、财、物、进出口等享有自主权,具体包括数十项权利。
2.自负盈亏
企业对其生产经营活动及其结果,从筹集资金到利润分配承担全面的经济责任。
3.自我发展
企业适应市场变化,调节自己的生产经营活动,在激烈竞争中发展壮大自己。
4.自我约束
是指受到一系列的约束,包括遵守法律法规、照章纳税、预算约束等。
例题:多项选择题
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企业(
)
A.自主经营
B.自负盈亏
C.自我发展
D.政府管理
E.自我约束
答案:ABCE
解析: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企业能够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和自我约束,政府尽可能少干预。
第二节
市场经济运行的载体——市场体系
明确各类市场的意义。
一、市场体系的分类和结构
1.
按流通的时序划分,市场分为现货市场、期货市场、批发市场、零售市场。
2.
按流通的地域和范围分,市场分为城市市场、农村市场、地方市场、全国市场、国际市场
3.
按流通对象来分,可分为商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
二、培育和发展生产要素市场
1.金融市场
金融是指资金融通,与货币流通和信用有关的各种活动的总称。金融市场则是社会经济主体间相互融通资金的场所和相互关系的总和。分为资金市场和证券市场。
2.劳动力市场
劳动力市场是指通过劳动力的流动,进行交换的经济活动。
3.房地产市场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逐步恢复和发展房地产市场,开辟了三级市场。
4.技术市场
是以出售和购买技术知识、技术成果为主的商品交换和交换关系的总和。可以分为技术开发市场、技术转让市场、技术咨询市场和技术服务市场。
三、进一步发展商品市场
1.消费品市场
2.生产资料市场
第三节
市场经济运行的动力——经济效益
一、市场经济是效益经济
效益是市场经济的核心,一般表示为以尽可能少的投入获得尽可能多的产出,或者在产出一定的情况下投入最少。经济效益的内涵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统一、生产和消费统一、微观经济效益和宏观经济效益统一、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统一。
二、经济效益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动力
市场经济的动力机制是经济效益,是企业的利润。在不同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下,提高经济效益的途径和方法是不同的。
第四节
市场经济运行的机制——价格体系
一、价格的形成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认为价值是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量所决定的,商品价格以价值为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实际上,还有许多因素影响价格,包括:
1.市场供求关系
2.商品的稀缺程度
3.货币的币值
4.国家政策的影响
二、价格的作用
1.价格机制是经济主体利益的体现和保证
价格改变利益的分配格局,但是价格总体上反映价值。
2.价格机制是供求关系的调节手段
在一定程度上,价格是由供求关系所决定的,是社会再生产最敏感、最有效的调节器,是所谓的看不见的手。
3.价格机制是推动竞争的有力工具
市场竞争中最突出的是价格竞争,价格反映了许多东西,能够使企业优胜劣汰。
4.价格是促进技术进步的最好途径
价格机制能促进企业甚至一个国家的技术进步。
三、价格与利率、工资
利率是资金市场中供求关系的表现,工资是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的表现。利率是指一定时期内利息额对贷款额之比,或利息收入与本金之比。工资是对劳动者的报酬,直接反映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关系。
第四节
市场经济运行规律——价值规律
市场经济的三大规律是价值规律、竞争规律和供求规律。其中最重要、最基本的是价值规律。
一、价值规律的涵义
内容包括:商品具有价值,价值由一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社会经济条件下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为基础,按照等价交换原则进行,实行等量劳动的交换。有四个方面的要点。
二、价值规律的作用
1.刺激个别价值的降低,进而促进社会价值的下降
2.形成合理的比例关系
3.调节社会的利益分配
4.为国家经济管理和宏观调控提供了依据。
例题:单项选择题
市场经济中最基本的规律是(
)
A.价值规律
B.竞争规律
C.按劳分配规律
D.供求规律
答案:A
解析:价值规律是市场经济中最基本的规律。
详
细
情
况
一、单选题:
1、按劳分配是以(
)为前提的。转贴于:考试大_土
A.生产资料的社会占有
B.劳动资料的社会占有
C.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
D.劳动资料的私人占有
标准答案:A
2、经济的核心问题是(
)
A.公平
B.效益
C.平均
D.发展
标准答案:B
二、多选题:
3、市场经济的对立物有(
)
A.自然经济
B.计划经济
C.产品经济
D.公有制经济
E.私有制经济
标准答案:A,
B,
C
4、影响价格的因素有(
)
A.市场供求
B.货币币值
C.国家政策
D.商品稀缺程度
标准答案:A,
B,
C,
D
三、判断题:
5、现代市场经济是完全自由的经济,不需要政府的宏观调控。
标准答案:错误
6、市场体系的完善包括生产要素市场和商品市场的共同完善。
标准答案:正确
7、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企业应该首先考虑社会效益。
标准答案:错误转贴于:考试大_土地估价师地估价考试要求
根据考试大纲规定,考生在本部分需要了解、熟悉和掌握的主要内容为:会计学的基本原理和概念,包括会计的本质与职能、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与一般原则、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会计方法等。
本部分考试旨在检验考生对会计学相关的基本了解。
主要考点
一、会计的本质与职能
二、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与一般原则
三、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
四、会计方法
内容讲解
第十五章
会计概述
第一节
会计的本质和职能
一、会计的概念
会计是以货币计量为基本形式,运用专门的方法,对经济活动进行反映和监督的一种管理活动。这个概念包括三方面的内容:是一种管理活动;是对经济活动进行核算和监督,是会计的基本职能;以货币计量为基本形式。
二、会计的本质
本质是一种管理活动,而不仅仅是一种管理工具。会计利用其管理职能,反映经济活动状况,监督经济行为,分析经济活动结果,预测经济前景,决定经济活动的发展方向和策略。
三、会计的职能
基本职能是反映职能和监督职能。反映主要体现为:会计是定量反映各单位的经济活动;是客观事后反映各单位已经发生或已经完成的各项经济活动;是系统、连续、完整的反映各单位的经济活动。监督职能具有两个职能:贯穿各单位经济活动的全过程;主要利用各种价值指标考核各单位的经济活动效果。
第二节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与一般原则
一、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
会计核算对象的确定、会计方法的选择、会计数据的搜集等,都以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为依据。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
(1)会计主体
会计主体,是指会计工作为其服务的特定单位或组织。在会计主体前提下,会计核算应当以企业发生的各项交易或事项为对象,记录和反映单位自身的生产经营活动。明确会计主体前提,一是可以划定会计所要处理的各项交易或事项的范围。二是可以将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与会计主体所有者的经济活动区分开来。
(2)持续经营
持续经营,是指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在可预见的将来将延续下去。
企业是否持续经营,在会计原则、会计方法的选择上有很大的差别。一般情况下,应当假定企业将会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继续经营下去,不会停业,也不会大规模削减业务。明确这个基本前提,会计人员就可以在此基础上选择会计原则和会计方法。
需要注意的是,任何企业都存在破产、清算的风险,如果判断企业不会持续经营下去,就应当改变会计核算的原则和方法,并在企业财务会计报告中作相应披露。
(3)会计分期
会计分期,是指将会计主体持续不断的经济活动分割为一定的期间。
在会计分期前提下,会计核算应当划分会计期间,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均按公历起讫日期确定。半年度、季度和月度均称为会计中期。
(4)货币计量
货币计量,是指会计主体在会计核算过程中采用货币作为计量单位,记录、反映会计主体的经营情况。
在货币计量前提下,企业的会计核算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业务收支以人民币以外的货币为主的企业,可以选定其中一种货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但是编报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折算为人民币。在境外设立的中国企业向国内报送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折算为人民币。
转贴于:考试大_土地估价师师
二、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
为了规范企业的会计行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了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
(1)客观性原则
客观性原则要求企业的会计核算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如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企业提供会计信息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需要,因此,就应做到内容真实、数字准确、资料可靠。在会计核算工作中坚持以上原则,就应当在会计核算时客观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会计工作应当正确运用会计原则和方法,准确反映企业的实际情况;会计信息应当能够经受验证,以核实其是否真实。
(2)相关性原则
相关性原则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能够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以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
信息的价值在于其与决策相关,有助于决策。在会计核算工作中坚持这一原则,就要求在收集、加工、处理和提供会计信息过程中,充分考虑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求。
(3)一贯性原则
一贯性原则要求企业的会计核算方法前后各期保持一致,不得随意变更。如有必要变更,应当将变更的内容和理由、变更的累积影响数,以及累积影响数不能合理确定的理由等,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予以说明。
企业发生的交易或事项具有复杂化和多样化的特点,对于某些交易或事项可以有多种会计核算方法。例如,存货的领用和发出,可以采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移动平均法、个别计价法或后进先出法等确定其实际成本;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可以采用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年数总和法、双倍余额递减法等。如果企业在不同的会计期间采用不同的会计核算方法,将不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理解,不利于会计信息作用的发挥。
(4)可比性原则
可比性原则要求企业的会计核算按照规定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会计指标应当口径一致、相互可比。
不同的企业可能处于不同行业、不同地区,经济业务发生于不同时点,为了保证会计信息能够满足决策的需要,便于比较不同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只要是相同的交易或事项,就应当采用相同的会计处理方法。
(5)及时性原则
及时性原则要求企业的会计核算及时进行,不得提前或延后。
会计信息的价值在于帮助所有者或其他方面作出经济决策,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坚持这一原则,一是要求及时收集会计信息,即在经济业务发生后,及时收集整理各种原始单据;二是及时处理会计信息,即在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的期限内,及时编制出财务会计报告;三是及时传递会计信息,即在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的时限内,及时将编制出的财务会计报告传递给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
(6)明晰性原则
明晰性原则要求企业的会计核算和编制的财务会计报告清晰明了,便于理解和利用。
提供会计信息的目的在于使用,要使用会计信息首先必须了解会计信息的内涵,弄懂会计信息的内容,这就要求会计核算和财务会计报告必须清晰明了。在会计核算工作中坚持明晰性原则,会计记录应当准确、清晰,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必须做到依据合法、账户对应关系清楚、项目完整、数字准确。
(7)权责发生制原则
按权责发生制原则的要求,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应当承担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在当期收付,也不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
收付实现制是与权责发生制相对应的一种确认基础,它是以收到或支付现金作为确认收入和费用的依据。目前,我国的行政单位采用收付实现制,事业单位除经营业务采用权责发生制外,其他业务也采用收付实现制。
(8)配比原则
配比原则要求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收入与其成本、费用相互配比,同一会计期间内的各项收入与其相关的成本、费用,应当在该会计期间内确认。
在会计核算工作中坚持配比原则有两层含义:一是因果配比,将收入与其对应的成本相配比,如,将营业收入与营业成本相配比;二是时间配比,将一定时期的收入与同时期的费用相配比,如,将当期的收入与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等期间费用相配比等。
(9)历史成本原则
历史成本原则要求企业的各项财产在取得时按照实际成本计量。除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另有规定者外,企业一律不得自行调整其账面价值。
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等项目的计量,企业应当基于交易或事项的实际交易价格或成本,这主要是因为历史成本是资产实际发生的成本,有客观依据,便于查核,也容易确定,比较可靠。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资产已经发生了减值,其账面价值已经不能反映其未来可收回金额,企业就应当按照规定计提相应的减值准备。
(10)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
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要求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合理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的界限。凡支出的效益仅及于本年度(或一个营业周期)的,应当作为收益性支出;凡支出的效益及于几个会计年度(或几个营业周期)的,应当作为资本性支出。
在会计核算工作中划分资本性支出与收益性支出,要求企业在会计核算工作中确认支出时,要区分两类不同性质的支出,将资本性支出列入资产负债表,作为资产反映,以真实地反映企业
的财务状况;将收益性支出列入利润表,以正确地计算企业当期经营成果。这主要是因为,资本性支出的效益可在几个连续的会计期间发挥作用,而收益性支出的效益只在当期发挥作用。
(11)谨慎性原则
谨慎性原则要求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不得多计资产或收益、少计负债或费用,并不得设置秘密准备。
在会计核算工作中坚持谨慎性原则,要求企业在面临不确定因素的情况下作出职业判断时,应当保持必要的谨慎,不高估资产或收益,也不低估负债或费用。
需要注意的是,谨慎性原则并不意味着企业可以任意设置各种秘密准备,否则,就属于滥用谨慎性原则,并视同重大会计差错来处理。
(12)重要性原则
重要性原则要求企业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对交易或事项应当区别其重要程度,采用不同的核算方式。
对资产、负债、损益等有较大影响,并进而影响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据以作出合理判断的重要会计事项,必须按照规定的会计方法和程序进行处理,并在财务会计报告中予以充分、准确地披露;对于次要的会计事项,在不影响会计信息真实性和不至于误导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作出正确判断的前提下,可适当简化处理。
例题:
判断题
会计主体是进行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一个企业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确定一个或若干个会计主体,作为会计核算的基础。(
)
答案:对
单项选择题
1.对各项资产应按经济业务的实际交易价格计量,而不考虑随后市场价格变动的影响,其所遵循的会计核算原则是(
)。
A.客观性原则
B.相关性原则
C.历史成本原则
D.权责发生制原则
答案:C转贴于:考试大_土地估价师
第三节
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
一、
会计要素的含义及其划分
企业的会计要素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等六类。
1.资产。
它是指企业目前和未来拥有或者控制的能以货币计量的任何有用的经济资源。它可以划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两大类。
2.负债。负债又称债权人权益,是企业现在承担的义务,需要在将来某一确定日期,用现金或劳务或其它资产来偿还的经济责任。负债根据其偿还期限的长短,划分为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两大类。
3.所有者权益。
所有者权益又称资本,是指所有者对企业净资产的所有权,其金额为企业的全部资产扣除全部负债后的余额。从其所包括的内容说,就是所有者原始投资额,加上企业自开办以来所积累的未分配收益。不同的国家、不同的企业组织形式,其名称及项目有所不同。在资本主义国家,凡是股份形式的企业,业主权益又称为股东权益。股东权益一般包括股本和留存收益两个项目。
4.收入。
收入又称营业收入,指企业在销售产品或者提供劳务等经营业务中取得的收入。具体包括基本业务收入和其它业务收入。营业收入要根据权责发生制原则来确定。
5.费用。
费用是指企业为获得一定营业收入而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耗费。具体包括直接计入生产经营成本的直接费用,应按一定的标准分配计入生产经营成本的间接费用和应直接引入当期损益的期间费用。
6.利润。利润也叫净收益,是指企业以营业收入扣除费用后得出的款额,它反映企业在一定期间的经营成果,从计算结果来看,营业收入大于扣减的营业费用时,才会有净收益,反之则为净损失。利润具体包括营业利润、投资净收益和营业外收支净额两部分。
二、会计等式
实际上,会计反映企业的资金运动,可以从静态和动态两方面进行。所谓资金运动的静态是指资金运动在会计期间某一时点,通常是会计期末资金运动所表现出来的相对静止状态。在一个企业中,资金运动的静态是由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三个要素共同体现的。这三项要素在企业经营中的任何时点都具备下列数学关系: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个公式在会计上通常称为“会计恒等式”,它是复式记账原理的基础,也是企业财务报表中资产负债表的基本框架。
在《基础会计学》教材中,对会计恒等式的表述有若干种形式,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四种:等式1资产=权益;等式2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等式3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等式4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考生若能正确理解这几种会计等式的表达形式,则《基础会计学》学习过程中的许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了。
转贴于:考试大_土地估价师
第四节
会计方法
是用来反映和监督会计对象的手段,主要包括设置会计科目与帐户、复式记帐、填制和审核凭证、登记帐簿、成本核算、财产清查编制会计报表。
详
细
情
况
一、单选题:
1、下列各项中适用于划分各期间收入和费用的原则是(
)。
A.配比原则
B.权责发生制原则
C.一贯性原则
D.谨慎性原则
标准答案:B
2、“会计核算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如有变更,应在财务报告中说明理由及其对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所造成的影响。”这一要求所依据的原则是(
)。
A.一致性原则
B.可比性原则
C.及时性原则
D.明晰性原则
标准答案:A
3、企业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是以哪些假设为前提的(
)。
A.会计主体
B.货币计量
C.持续经营
D.历史成本
标准答案:C
4、下列各支出中,属于收益性支出的是(
)
A.购入一台机器设备,支付货款30000元
B.支付生产工人工资
4000元
C.购入一项商标权,支付价款6000元
D.购入工程物资,价值4000元
标准答案:B
5、下列各项中属于负债的是(
)。
A.应收账款
B.预收账款
C.预付账款
D.应收票据
标准答案:B
6、规定了会计核算内容的空间范围的基本前提是(
)。
A.会计主体
B.持续经营
C.会计分期
D.货币计量
标准答案:A
7、复式记账法的理论依据是(
)。
A.账户结构
B.平衡关系
C.会计等式
D.记账规则
标准答案:C
8、企业计提固定资产折旧以(
)假设为前提。
A.会计主体
B.持续经营
C.会计分期
D.货币计量
标准答案:B
9、收入费用的确认应当以其实际发生作为确认计量的标准的会计核算原则是(
)原则。
A.配比
B.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
C.权责发生制
D.历史成本
标准答案:C
10、会计处理方法和程序前后各期(
)。
A.应当一致,不能随意变动
B.可以变动,但需经过批准
C.可以任意变动
D.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变动
标准答案:B
转贴于:考试大_土地估价师
二、多选题:
11、下列支出中,属于资本性支出的有(
)。
A.机器设备的日常修理费用
B.机器设备的购置费、安装费支出
C.购买原材料支出的运输费用
D.房屋建筑费用支出
标准答案:B,
D
解析:资本性支出的效益延续于多个会计
期间,不能作为当期费用处理,而应该将它列为资产的价值组成部分,今后以折旧的形式逐步计入成本,从营业收入中分期补偿。在本题中,日常修理费是经常发生的,年年都有,可以认为其效益仅涉及一个会计期间,原材料的运输费用也是如此。机器设备、房屋建筑物通常使用年限较长,受益于几个会计期,应作为资本性支出,形成资产。
12、下列各要素中,因收入的取得而可能发生影响的要素有()。
A.资产
B.负债
C.所有者权益
D.利润
标准答案:A,
B,
C,
D
解析:收入的取得会使企业的资产增加,负债减少,所有者权益增加和利润增加。
13、下列各项工作中,以会计等式为理论根据的有(
)。
A.复式记账
B.成本计算
C.试算平衡
D.编制会计报表
标准答案:A,
C,
D
14、会计上选择历史成本作为计价的基本规范,其原因是(
)。
A.它能客观地反映经济业务
B.它具有较强的可核性
C.它具有较强的综合性
D.它的资料容易取得
E.它具有较强的稳健性
标准答案:A,
B,
D
15、按权责发生制原则,下列各项中属于本月费用的有(
)。
A.以银行存款支付下年度的保险费
B.预提本月银行借款利息
C.以现金支付固定资产的大修理费用(采用待摊方法核算)
D.以银行存款支付本月的水电费
E.以银行存款支付固定资产的大修理费用(采用预提方法核算)
标准答案:B,
D
16、下列各项中属于资产的有(
)。
A.预收账款
B.待摊费用
C.预付账款
D.“待处理财产损溢”借方余额
E.“待处理财产损溢”贷方余额
标准答案:B,
C,
D
17、(
)属于会计实务中的修订性惯例原则。
A.权责发生制原则
B.重置成本
C.谨慎性原则
D.重要性原则
标准答案:C,
D
18、下列原则中,属于对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原则有(
)。
A.明晰性原则
B.相关性原则
C.配比原则
D.及时性原则
标准答案:A,
B,
D
19、我国现行会计实务中,体现谨慎原则要求的会计方法有(
)。
A.计提商品削价准备
B.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法
C.期末存货的成本与市价孰低法
D.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准备
标准答案:A,
B,
C,
D
转贴于:考试大_土地估价师
三、判断题:
20、在法律上,独资和合伙企业都没有独立的人格,不能单独具备独立的行为能力,在会计上也不能作为独立的主体加以处理。(
)
标准答案:正确
解析:会计主体是指会计的特定服务对象。在会计上,凡是具有任何经济业务,需要进行独立核算,单独编制会计报表的经济实体,就可以称之为会计主体。会计主体和法律主体是有区别的。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也需要进行独立核算、计算盈亏,也可以看成是一个会计主体。
21、会计原则的确定必须以会计目标和会计假设为基本前提。(
)
标准答案:错误
解析:在会计理论体系中,会计目标和会计假设属于高级层次。会计目标规定了会计“干什么”,会计假设为完成会计目标提供了一些必要条件。但“怎么干?”“干得怎么样?”这就是会计方法和会计原则的问题。
22、谨慎性原则要求在会计核算工作中,做到谨慎、谦虚,不夸大企业的资产。(
)
标准答案:错误
解析:谨慎性原则的实质是要求在会计核算中尽可能减少经营者的风险负担,于是尽量低估企业的资产与收益,充分考虑可能发生的费用与损失,它与会计核算工作中的谦虚谨慎是两码事。
23、配比原则要求费用要由收入来补偿。(
)
标准答案:错误
24、一致性原则并非要求企业绝对不可变更会计方法。它只是要求这种变更必须有正当理由,即新的方法比原有方法更具有用性和可靠性,并且要在财务报表中说明变更的原因和因此造成的影响有多人。(
)
标准答案:正确
25、融资租赁固定资产在没有全部付清价款前,不是企业所有的财产,但要列入企业的资产。(
)
标准答案:正确转贴于:考试大_土地估价师会计学(二)
考试要求
根据考试大纲规定,考生在本部分需要了解、熟悉和掌握的主要内容为:会计学中各类资产的概念及其核算。
本部分考试旨在检验考生对会计学各类资产的相关概念的基本了解。
主要考点
一、资产的特征和种类
二、货币资金、短期投资、应收票据、应收及预付款项、存货
三、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递延资产与其它资产
内容讲解
第十六章
资产
第一节资产的特征与种类
一、资产的特征
资产是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具有以下特征:
1.实质是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
2.必须是企业拥有或者能够加以控制的经济资源;
3.目的是为某个会计主体带来一定的经济利益。
二、资产的种类
根据经济内容,可以将资产划分为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递延资产和其他资产。
第二节货币资金
是企业以货币形态存在的资金,主要包括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
一、现金的核算
1.现金是指企业的库存现金,包括人民币现金和外币现金。
2.企业在办理有关现金收支业务时,应当遵守的几项规定。
3.企业必须设置“现金日记账”按照现金业务发生的先后顺序逐笔序时登记。每日终了,应根据登记的“现金日记账”结余数与实际库存数进行核对,做到账款相符。月份终了,“现金日记账”的余额必须与“现金”总账科目的余额核对相符。
二、银行存款的核算
为了加强对银行存款的管理,企业必须设置“银行存款日记账”每日终了应结出余额。“银行存款日记账”应定期与“银行对账单”核对,月份终了,“银行存款日记账”的余额必须与“银行存款”总账科目的余额核对相符。
三、其他货币资金的核算
(一)外埠存款
是指企业到外地进行临时或零星采购时,汇往采购地银行开立采购专户的款项。
(二)银行汇票存款
银行汇票存款是指企业为取得银行汇票,按照规定存入银行的款项。企业应向银行提交“银行汇票委托书”并将款项交存开户银行。
(三)银行本票存款
(四)在途货币资金
转贴于:考试大_土地估价师
第三节短期投资
一、短期投资的概念与分类
短期投资是指能够随时变现并且持有时间不准备超过一年的投资。包括短期债券投资和短期股票投资。
二、短期投资的记价
三种方法:成本法、市价法、成本与市价孰低法。
三、短期投资的核算
短期投资应以取得时的成本入账。但取得短期投资时实际支付的价款中包含的股利和利息不构成投资成本,应作为应收项目单独核算。短期投资核算,应设置“短期投资”、“应收股利”、“应收利息”、“投资收益”;“短期投资跌价准备”等科目。短期投资核算的内容主要包括:短期投资的取得、短期投资的现金股利和利息、短期投资的转让和短期投资的期末计价。企业应分不同情况进行会计处理。短期投资取得时的核算,应注意其入账价值的确定。转让短期投资时,实际收入的金额高于该短期投资实际成本的差额,作为投资收益,反之,作为投资损失;短期投资在期末时,应按成本与市价熟低法计价。
第四节
应收票据
一、应收票据的概念
应收票据是指企业持有的、尚未到期兑现的商业票据。
二、应收票据的分类和计价
在我国应收票据即指商业汇票。商业汇票按承兑人不同,分为商业承兑汇票和银行承兑汇票;商业汇票按是否计息可分为不带息商业汇票和带息商业汇票。我国现行制度规定,应收票据按面值入帐。
三、应收票据的核算
应收票据的会计处理:
1、收到应收票据时,
借:应收票据
贷:应收账款
主营业务收入等科目
2、票据到期收回时,
借:银行存款
贷:应收票据
3、商业承兑汇票到期,承兑人违约拒付或无力偿还票款时,
借:应收账款
贷:应收票据
应收票据贴现:
1、
票据贴现的计算
贴现息=票据到期价值
*
贴现率
*
贴现天数/360
贴现天数=贴现日至票据到期日实际天数-1
贴现所得金额=票据到期价值-贴现息
如果企业贴现的票据为带息票据,贴现息要按票据到期时的本利之和计算,贴现净额应从本利之和中扣除贴现息。
按照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办法》的规定,实付贴现金额按票面金额扣除贴现日至汇票到期前一日的利息计算。承兑人在异地的,贴现利息的计算应另加3天的划款日期。转贴于:考试大_土地估价师
第五节
应收及预付款项
一、应收账款的计价
应收账款是指企业因销售商品、产品或提供劳务而形成的债权。一般应该按买卖双方成交时的价格计算。
应收账款会发生坏帐,一般来说,企业的应收账款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应确认为坏账:
1、债务人死亡,以其遗产清偿后仍然无法收回。
2、债务人破产,以其破产财产清偿后仍然无法收回。
3、债务人较长时期内未履行其偿债义务,并有足够的证据表明无法收回或收回的可能性极小。
应当指出,对已确认为坏账的应收账款,并不意味着企业放弃其追索权,一旦重新收回,应及时入账。
(二)坏账损失的会计处理
1、
直接转销法
采用直接转销法确认坏账损失时,直接计入“管理费用”科目,在坏账收回时,直接冲减“管理费用”科目。
2、备抵法
采用这种方法,一方面按期估计坏账损失记入“管理费用”;一方面设置“坏账准备”科目,待实际发生坏账时冲销坏账准备和应收账款金额,使资产负债表上的应收账款反映扣减估计坏账后的净值。
备抵法首先要按期估计坏帐损失。估计坏帐损失主要有三种方法,即应收账款余额百分比法、龄帐分析法和销货百分比法。
二、预付账款
预付账款与应收账款不同,预付账款是企业预付给供货方购货款项而产生的债权。
可以单独设置“预付账款”科目核算。预付账款业务不多的企业,也可以通过“应付账款”核算。预付账款的账务处理主要包括预付货款、收到货物以及补付货款等业务事项。
三、其他应收项目
第六节
存货
一、存货的范围
二、存货的计价
三、存货的核算
第七节
长期投资
一、长期投资的概念与分类
长期投资是指短期投资以外的投资,包括长期债权投资和长期股权投资。
二、长期投资成本的确定
三、长期投资成本的确定长期投资的核算
1.长期债权投资的核算。包括长期债券投资和其他债权投资。长期债券投资应以取得时的投资成本入账。为了核算长期债券投资,企业应设置“长期债权投资”科目,并设置“面值”“相关费用”“溢价”“折价”和“应记利息”明细科目。
2.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包括长期股票投资核算和其他股权投资核算。长期股票投资应以取得时的投资成本入账。为了核算长期股权投资,应设置“长期股权投资”等科目。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方法包括成本法和权益法。
第八节
固定资产
一、固定资产的概念与确认标准
二、固定资产的分类与计价
1.固定资产的分类
2.固定资产的计价
三、固定资产增减核算
四、固定资产折旧的核算
(一)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范围
(二)固定资产及其折旧的方法
(三)固定资产折旧的会计处理
转贴于:考试大_土地估价师
第九节
无形资产的核算
一、无形资产的特征与分类
二、无形资产的计价
三、无形资产的摊销原则
第十节
递延资产与其他资产
一、递延资产
二、其他资产
详
细
情
况
一、单选题:
1、企业的下列固定资产,按规定不应计提折旧的是()。
A.经营性租入的设备
B.融资租入的设备
C.经营性租出的房屋
D.未使用的房屋
标准答案:A
解析: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应该是企业再用固定资产,包括季节性停用、大修理停用设备,以及融资租入、经营租赁方式租出的固定资产。
2、下面各项,能够引起企业所有者权益增加的是(
)。
A.增发新股
B.以资本公积转增资本
C.提取盈余公积
D.提取公益金
标准答案:A
二、多选题:
3、下列各项中,属于其他货币资金的有(
)。
A.银行汇票存款
B.信用证保证金存款
C.信用卡存款
D.存出投资款
标准答案:A,
B,
C,
D
4、下列各项中,构成应收账款入账价值的有(
)。
A.确认商品销售收入尚未收到的价款
B.代购货方垫付的运杂费
C.代购货方垫付的运杂费
D.销售货物发生的商业折扣
标准答案:A,
B,
C
5、下列各项中,应计提资产减值(或跌价)准备的有(
)。
A.存货
B.长期投资
C.固定资产
D.无形资产
标准答案:A,
B,
C,
D
6、下列各项支出,应计入无形资产成本的有(
)。
A.购入专利权发生的支出
B.购入非专利技术发生的支出
C.取得土地使用权发生的支出
D.研究开发新技术发生的支出
标准答案:A,
B,
C
7、下列各项,应通过“固定资产清理”科目核算的有(
)。
A.固定资产的报废
B.固定资产的出售
C.固定资产的盘亏
D.固定资产的毁损
标准答案:A,
B,
D
转贴于:考试大_土地估价师
三、判断题:
8、企业的预付账款,如因供货单位破产而无望再收到所购货物的,应将该预付账款转入其他应收款,并计提坏账准备.
标准答案:正确
9、会计核算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业务收支以外币为主的企业,也可选择某种外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但编报的账务会计报告应当折算为人民币反映。
标准答案:正确
10、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出固定资产,应由出租方计提该项固定资产折旧。
标准答案:正确
11、在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中,要求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依据的原则是历史成本原则。
标准答案:错误转贴于:考试大_土地估价师会计学(三)
考试要求
根据考试大纲规定,考生在本部分需要了解、熟悉和掌握的主要内容为:会计学中负债、所有制权益、营业收入、成本费用、利润及其分配、会计报表等相关的概念及其核算。
本部分考试旨在检验考生对会计学相关要素相关概念的基本了解。
主要考点
一、负债
二、所有制权益
三、营业收入
四、成本费用
五、利润及其分配
六、会计报表
内容讲解
第十七章
负债
第一节
负债的特征与分类
负债是指企业所承担的,能以货币计量、需以资产或劳务偿付的债务。
一、负债的特征
1.是企业以往交易过程中所形成的债务;
2.必须能够以货币计量;
3.需要用企业的资产或劳务清偿。
二、负债的分类
按照期限的长短,可以分为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
第二节
流动负债
一、流动负债的概念与特征
是指一年或在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偿还的债务,具有几个特征:偿还期限短;要用企业的流动资产或者流动负债清偿。
二、流动负债的分类
三、流动负债的核算
1.短期借款的核算
2.应付账款的核算
3.预收账款的核算
4.应付票据的核算
5.应付工资及应付福利费的核算
6.应付利润的核算
7.各种应交款项的核算
8.其它应付款的核算
9.预提费用的核算
第三节长期负债
一、长期负债的概念及特征
长期负债是指偿还期在一年以上或者超过一个营业周期以上的债务。具有的特征:偿还期项较长;债务金额较大;债务可以采取分期偿还的方式。
二、长期负债的分类
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三、长期负债的核算
1.长期借款的核算
2.应付债券的核算
3.长期应付款的核算
转贴于:考试大_土地估价师
第十八章
所有者权益
第一节
所有者权益与资本金制度
所有制权益是指企业所有者对企业净资产的所有权,在数量上等于企业的全部资产减去全部负债后的余额,及净资产数额。
资本金是指企业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注册的资金总额,又称注册资本。
第二节
所有者权益的核算
一、实收资本金的核算
二、资本公积金的核算
三、盈余公积金的核算
四、未分配利润的核算
第十九章
营业收入
第一节营业收入的概念与分类
营业收入是指企业在销售产品、提供劳务以及他人使用本企业资产等日常经营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第二节营业收入的确认
一、销售商品收入的确认
二、提供劳务收入的确认
三、他人使用本企业资产收入的确认
第三节营业收入的核算
一、经营收入的核算
二、其他业务收入的核算
第二十章
成本费用
第一节成本与费用的概念
企业为直接生产商品和提供劳务等发生的直接人工、直接材料、商品进价和其它直接费用,直接记入生产经营成本;企业为生产商品和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种间接费用,应当按一定的帮助分配记入生产经营成本。
第二节产品成本的核算
房地产开发企业的成本核算,是对开发经营费用发生和产品成本形成的核算,以正确反映各开发项目的实际成本。
第三节期间费用的核算
期间费用是指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直接列入当期损益的费用,包括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和销售费用。
一、管理费用的核算
是企业的行政管理部门为管理和组织经营活动而发生的各项费用,应该设置“管理费用”科目来核算管理费用的归集和结转。
二、财务费用的核算
是指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为进行资金筹集所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企业经营期间发生的利息支出、汇兑净损失等,应该通过“财务费用”科目来核算财务费用的增加和减少情况。
三、销售费用的核算
是指企业为销售产品或提供劳务过程中所发生的各项费用。应该设置“销售费用”科目,核算销售经费的发生和结转情况。转贴于:考试大_土地估价师
第二十一章
利润及其分配
第一节利润的概念及其构成
一、营业利润
营业利润是企业利润的主要来源,主要由主营业务利润和其它业务利润构成。
二、投资净收益
是企业对外投资收益减去投资损失后的金额,包括对外投资分得的利润,购买股票分得的利润,债券利息等。
三、营业外收支净额
营业外收支净额是企业营业外收入减去营业外支出后的差额。
第二节利润形成的核算
企业应该设置“本年利润”科目,核算企业利润(亏损)总额。
第三节利润分配的核算
利润分配是对企业一定时期的净利润(所得税后的利润)进行的分配。按照以下顺序进行分配: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提供公益金;向投资者分配利润。
第二十二章
会计报表
第一节
会计报表的意义和作用
会计报表是综合反映企业一定时期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书面文件,是会计核算过程中最后提出的结果,也是核算工作的总结。会计报表的作用表现在:
1.提供的信息是企业加强和改善经营管理的重要依据;
2.提供的信息是国家经济管理部门进行宏观调控和管理的依据;
3.是投资者和债权人进行决策的依据。
第二节会计报表的分类
根据不同的需要,可以对报表进行不同的分类。
一、动态报表与静态报表
按照反映内容可以分为动态报表和静态报表。
二、月报、季报和年报
按照编制时间可以分为月报、季报和年报。
三、单位报表和汇总报表
根据编制单位,可以分为单位报表和汇总报表。
第三节编制会计报表的基本要求
编制会计报表应该满足以下要求:
1.数字真实;
2.内容完整;
3.说明清楚;
4.编报及时。转贴于:考试大_土地估价师
第四节阅读会计报表的方法
企业编制的会计报表主要有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
一、资产负债表
反映某一特定时期财务状况的会计报表,是根据资产=负债+所有制权益的会计等式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从而全面揭示企业在一定时间的资产、负债和所有制权益的内容及三者之间的关系。通过阅读资产负债表可以获得不少信息。
二、利润表
利润表是反映企业一定期间经营成果的会计报表,根据“收入-支出=利润”的会计等式,按照权责发生制的原则和配比原则把一个会计期间的收入与成本、费用进行对比,计算出报告期的净损益数。
三、现金流量表
是以现金为基础编制的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变动的报表,反映企业一定会计期间内有关现金和现金等价物的流入和流出的信息。具体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其它货币资金、现金等价物等。编制现金流量表的目的是为会计报表使用者提供企业一定会计期间内有关现金的流入和流出的信息。包括: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投资获得产生的现金流量;筹资获得产生的现金流量。
详
细
情
况
一、单选题:
1、我国企业会计实务中的货币资金是指(
)
A.现金
B.现金和银行存款
C.库存现金和有价证券
D.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和其它货币资金
标准答案:D
2、以现金为基础编制的财务状况变动表一般称为(
)
A.资产负债表
B.利润分配表
C.现金流量表
D.损益表
标准答案:C
3、会计处理中,固定资产净值也叫折余价值,是指固定资产的(
)
A.重置价值
B.原始价值
C.重置价值减去已提折旧后的余额
D.原始价值减去已提折旧后的余额
标准答案:D
转贴于:考试大_土地估价师
二、多选题:
4、无形资产的摊销一般应该(
)
A.冲减其账面价值
B.记入制造成本
C.记入管理费用
D.记入财务费用
标准答案:A,
B,
C,
D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中考物理复习主题单元8第19课时合理利用机械能小粒子与大宇宙课件
- 主播 课件教学课件
- 小学数学新人教版一年级下册20以内口算练习题大全
- 《两只小象》教学设计教学设计 教案
- 智能家居电气设施安装合同
- 幼儿园智能照明系统招投标攻略
- 展会设备租赁合同
- 幼儿园园长聘用合同范本
- 建筑公司员工意见箱管理准则
- 石油提炼班组安全作业规范
- 创业指导师培训计划
- 幼儿园中班数学《有趣的图形》课件
- 四年级上册数学课件-4.6 整数的四则运算(运算定律)▏沪教版 (共15张PPT)
- 《饲料标签》国标
- DB11-415-2016危险货物道路运输安全技术要求
- 草莓创意主题实用框架模板ppt
- 山大口腔颌面外科学课件第5章 口腔种植外科-1概论、口腔种植的生物学基础
- 员工人事档案目录
- 各种各样的叶子 ()通用PPT课件
- 《电工复审》培训课件
- 五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办公楼设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