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页共页科学活动教案模板六篇【必备】科学活动教案模板六篇科学活动教案篇1活动目的:1、让孩子在不断操作中,发现、总结让物体站起来的方法,感受方法的多样性。2、通过活动,逐步养成互相协作、商量的习惯,增进孩子对探究活动的兴趣。活动准备:1、各种物品:书、纸、瓶、吸管、积木、玩具、果冻壳、夹子、一次性杯子、沙子、橡皮泥等。2、记录纸人手一份。活动过程:1、幼儿自由玩物品,区分哪些物品可以站起来。〔1〕、师:我们桌子上都放了些什么东西?去看一看、摸一摸、玩一玩。〔幼儿自由玩〕〔2〕、师:看一看它们都能不能竖起来呢?试一试,哪些东西可以竖起来?〔幼儿试一试〕〔3〕、师:你们将桌子上的东西都竖起来了吗?为什么桌子上有的东西可以竖起来,有的却不能呢?〔4〕、幼儿将可以竖的与不能竖的分类。2、幼儿再次玩物品,想方法借助其他材料让物体站起来。〔1〕、师:剩下来的这些东西都不能竖起来,你们能不能想方法让它们竖起来呢?〔2〕、出示盒子、瓶盖、沙子、毛巾、书等材料。师:“有些东西虽然自己不能竖起来,但可以借助其他的东西来帮助,大家试试看。”〔3〕、幼儿选材料帮助将物体竖起来。〔4〕、幼儿操作完毕,自由入座,交流自己的方法。师:“你想什么方法,让什么东西竖起来了?〔5〕、老师小结。3、幼儿自由分组,合作想多种方法让吸管竖起来,并进展记录。〔1〕、师:我这里有许多吸管,要请小朋友四个人一组,想各种方法让吸管竖起来,并把你的方法记录下来。〔2〕、幼儿操作并记录。〔3〕、师:你想了什么方法?怎样记录的?4、出示笔筒、文件架、滑板车,拓展幼儿思维。〔1〕、师:它们有什么用呢?滑板车玩了以后不想玩了,把它放在那儿会怎样?怎样让它不倒?〔2〕、师: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可以让东西竖起来的物品?科学活动教案篇2活动目的:1、激发幼儿使用剪、折、粘、贴多种技能,探究平面纸制品立体化的方法。2、培养幼儿根据自己的创想,大胆创造的才能。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5、使幼儿对探究自然现象感兴趣。活动准备:1、物质准备:幼儿画好的各种动物多个,各种材质的纸〔皱纹纸、瓦楞纸、电光纸、彩色复印纸、软泡沫纸、宣纸、纸盒纸、牛奶袋纸〕,大森林的立体背景,胶棒,剪刀,胶条等。2、经历准备:在教室环境中摆放几种立体物,相框等。活动重点难点:活动重点:启发幼儿探究“动物”立起来的几种方法。活动难点:找到使纸卡片平衡的支撑点。活动过程:1、引导幼儿讨论:怎样让小动物“站”起来。老师:看黄老师带了什么?〔出示做好的大森林。〕幼儿:我们做的建筑区的大森林。老师:在这个大森林里,小动物很想站起来看一看外面的风光,假如用托盘里的这些纸材料,你能有什么方法让动物站起来?幼儿1:用纸在动物的后面做一根棍,就像相片似的做一个架子。幼儿2:做一个圆的筒,动物粘在后面。幼儿3:用奶袋纸卷一个棍。幼儿4:做许多的支架,粘在动物身上。幼儿5:把纸卷成一个桶,上面剪一个洞再把动物插上面。老师:小朋友方法真多,一会儿你们可以用不同的纸来试一试,想方法让小动物们站起来,然后把站起来的动物摆在大森林中。看看谁做的和其他小朋友不一样,用的方法最多。2、探究让小“动物”站起来的多种方法。幼儿独立操作,老师提供多种材质的纸张,观察幼儿使用的方法,给予不同程度的帮助。场景一:幼儿1在一个已经做好的圆桶中间,剪了一个洞,然后把一朵小花插了进去,可是由于花的茎太细,总是立不直。老师:“想想能用什么把它固定住呢?”幼儿1先用胶棒粘了粘发现效果不好,于是用胶条把花固定住了。“能站起来了,能站起来了”,她边说边笑着把作品放在了森林中。场景二:幼儿2把软的泡沫纸卷起来,反复几次,但都没成功。老师:“老师能帮你吗?”幼儿2:“我想让小蛇横着躺着。”可是软的泡沫纸屡次卷过后,翻开时两边往上翘。老师:“你试一试把蛇架在纸上会怎么样?”幼儿拿起了剪刀在两边上翘的地方一边剪了一个小口子,这样蛇正好可以架在泡沫纸上。场景三:幼儿3选择了牛奶袋纸做材料,把纸剪成一段一段的,然后卷成了一根一根的小棍。在小鸭子的两边分别用胶条粘上两小棍,可是由于小鸭子身体长,站立的时候不稳,她皱着眉头摆弄了半天。老师:“看看,小鸭子总是往哪边倒呢?”幼儿3:“往后倒。”老师:“那你想一想怎么办?”于是她很快又做了两个小棍粘在了小鸭子的中间局部,这样小鸭子就站稳了。3、分享:让小动物“站”起来的不同方法。〔1〕向同伴介绍自己的方法。每个幼儿都用自己的方法使小动物立起来了。老师:“大森林里站满了各种各样的小动物,幼儿快来介绍你是怎么让这些小动物立起来的呀?”幼儿1:我做了一个纸棍粘在小老虎的后面,小老虎就立起来了。幼儿2:我和豆豆的方法一样,粘在后面两个棍,就像相框后面那样。幼儿3:我在纸筒上挖了一个洞,把小猴子插在里面了。我还做了一个支架,横着竖着〔比画着〕粘。〔2〕引导幼儿讨论“大家都用了什么方法?哪些方法是一样的?”老师:你们想的方法真多,而且也成功了,你们在做的时候,遇到什么困难了吗?幼儿1:我开场用的纸太软了立不起来,后来换了硬纸就成功了。幼儿2:我在后面粘了一个小纸棍但老是倒,后来又在旁边粘了一个就不倒了。老师拿起作品:赵吴,你告诉小朋友开场时你把小棍粘在哪里了?为什么会倒?赵昊指着小老鼠的一侧:我粘这边了,就往这边倒。我粘了另一边,就不倒了。老师:为什么在两边粘就不倒了呢?幼儿说:因为平衡了。延伸活动:将幼儿制作好的“大森林”摆放到建构区,鼓励幼儿继续制作可以立起来的动植物。活动反思:1、本次活动其本到达预设目的,使幼儿想象得以实现。在活动中孩子们从始至终都很有兴趣,尤其在操作中每一个孩子都兴致勃勃,想了一个有一方法当幼儿看到自己的作品成功的站在了森林里时,更有了制作的兴趣。在活动中老师是活动的引导者,幼儿是活动的主体,得到了充分的表达。幼儿共成功制作了三十多件作品,有七种方法,其中有三种方法是我没有想到的,比方直接将纸猴子的“腿”向两边撇,纸蛇直接插在向两边上翘的长条纸上,在一个纸筒上挖洞等方法,孩子的创造性得到了开展。2、活动中的缺乏:最后小结时,缺少对幼儿独特的制作方法给予展示与肯定。主要内容:1、老师巧妙的支持促进幼儿开展。外表上看,老师这个活动中指导的语言并不是很多,但老师为幼儿提供的这个活动本身就很有操作性和探究性,幼儿在尝试让小动物站起来的过程中,充分调动了原有经历。老师在幼儿操作的过程中,没有过多的指导和干预幼儿,而是在幼儿遇到困难的时候,用提问的方式,来引起幼儿发现自己的问题是什么。比方引导一名幼儿发现支架粘的`不平衡,然后幼儿自己来调整。在整个过程中,幼儿的操作特别充分,老师没有在技能方面帮助幼儿,而是在方法上提示幼儿,老师的支持作用表达很到位。2、活动于幼儿的问题,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这个活动的来,不是老师人为的我要上什么课,就创设或编一个情境,黄老师进展的这个活动就在解决和幼儿一起丰富建筑区中出现的问题,是班级活动的需要,是区域游戏的需要。3、注重环境的教育功能。老师对幼儿经历方面的准备是隐性的,好似并没有过多的让幼儿说出怎样才能把小动物立起来,但在环境中展示的立体相框、之前用各种盒子支撑的纸动物,已经为幼儿积累了经历。这一次幼儿将日常习得的经历都运用了出来,所以才探究出这么多方法来。4、活动表达了幼儿的学习品质。幼儿在制作过程中表达出来的学习品质特别突出,严锦宽的坚持性、豆豆制作方法的独特性、幼儿在自己进展一个方法后的互相学习……幼儿在短时间内完成了三十多件作品,有七种不同的方法,有的方法连老师都没有想到。这都是在老师为幼儿提供了适宜的学习任务、创设了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提供了丰富的材料的根底上才能得以实现。科学活动教案篇3活动目的一、通过实验操作自制小电池,使幼儿知道在盐水中灯泡能亮。二、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才能,体验实验成功的快乐。三、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探究的兴趣。活动准备一、每人一套:固定在塑料板上的碳棒、锌片一个;盛有水的烧杯一个带夹子的小灯泡及电铃一个,勺子一个。二、一号干电池一节,剥开的电池一个。三、每两人一杯盐。活动过程一、出示小灯泡,引出电池。提问:小灯泡亮不亮?为什么能这样?二、以小故事形式介绍电池是怎么创造的。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位外国的科学家,名叫伏特,他特别喜欢做各种实验。有一次,他在做实验的时候,把两种金属放到化学药品中,结果奇怪的事情发生了,在这里产生了电,于是世界上的第一个电池就被创造出来了。伏特就成了创造电池的科学家。我们小朋友也爱动脑筋,喜欢做小实验,今天我们都来做一个小小科学家,自己来做一个小电池。三、做一个小小科学家,自制小电池。1.用剥开的电池,介绍碳棒、锌片2.老师示范制作小电池。把灯泡上的两个夹子,分别夹在锌片和碳棒上,放进有水的烧杯中,灯泡就亮了。3.自己做小电池,放进准备好的清水中试一试。〔1〕老师检查夹子夹的对不对。〔2〕观察小灯泡亮不亮。4.在杯中参加盐试一试。〔1〕老师巡回指导观察幼儿操作情况。〔2〕提问:你的电池是怎样做成的?刚刚参加很多盐为什么不亮?〔需要搅一搅,让盐水溶入在水里〕〔3〕请没有做成小电池的小朋友再试一试。5.小结:刚刚在没有加盐的清水中灯泡不亮,在盐水中灯泡就能亮。四、有趣的小电铃1、老师出示小电铃夹在自制的小电池上,小电铃唱歌了。2、朋友每个人拿一个小电铃夹在自制的小电池上试一试。提示:看看别人的夹子是怎样夹的。3、提问:你的小电铃为什么能响?为什么小电铃不响?4、小结:电铃上的夹子有两个,一个红颜色、一个黑颜色,夹子只有夹对了才会响,这是为什么呢?这个问题等小朋友长大以后学了更多的本领就会明白的。五、扩展知识。今天咱们做了小电池,你还知道有哪些电池?〔干电池、BB机上用的电池、表上的纽扣电池,充电电池……〕这些电池都是人们动脑筋创造出来的,小朋友今后也要多动脑筋,长大以后创造出多种多样的电池。科学活动教案篇4活动目的:1.知道绿色是青蛙生存的保护色。2.理解动物的衣服有保护作用。3.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才能和思维才能。4.开展动手观察力、操作才能,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5.培养探究自然的兴趣。活动准备:青蛙头饰、故事磁带《青蛙的衣服》、彩笔、挂图《动物的衣服》活动过程:一、猜谜导入。1.情景创设:“笃笃笃!”什么声音?(敲门声)你们知道外面来的是谁吗?我这里有一个谜语,看你们能否猜出来,“身穿绿棉袄,唱歌呱呱叫,蹦跳捉害虫,丰收里功绩。”孩子们猜谜(青蛙),师开门因迎客人,一名幼儿戴着青蛙头饰来到活动室。(对话略)2.观察青蛙的衣服,重点突出绿色和黑斑。二、听录音故事《青蛙的衣服》。三、引导幼儿讨论:小青蛙为什么捉不到害虫?1.小青蛙穿上漂亮的衣服,害虫为什么马上就逃掉了?2.小青蛙为什么只有穿上绿色衣服,才不会被大灰狼发现?3.理解绿色是青蛙的保护色。四、出示挂图《动物的衣服》,请幼儿观察画面。组织幼儿讨论:动物的衣服是动物的保护伞。五、请幼儿说说我们生活中穿着的衣服具有的保护作用。提示幼儿:解放军叔叔穿的迷彩服和防弹衣具有保护作用;医院里医生穿着无菌服装,很有作用;交警叔叔的衣服晚上放光,以免被车撞倒;……六、游戏“我们都是小青蛙”。播放歌曲,幼儿模拟青蛙舞蹈:唱歌、跳舞、蛀虫。七、请幼儿给青蛙穿上绿衣服。(播放轻音乐)1.情景创设:一幼儿扮演一只没穿衣服的小青蛙,蹲在地上哭。师提问:小青蛙遇到了困难,我们应该怎么做?(帮助它)2.请幼儿给小青蛙穿上绿衣服(添绿颜色)。八、游戏“青蛙回归大自然”。1.对孩子进展环保教育,保护青蛙的教育。2.把画好的青蛙送到事先准备好的“庄稼地”里。活动反思:一个成功的教学活动,离不开老师对每个环节的精心设计与考虑。从幼儿的兴趣和实际情况出发,使每个幼儿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开展。让幼儿枯燥地观察理解青蛙的外形特征和生长过程,幼儿讲述的积极性和兴趣不高。这里可制作成生动形象的课件进展教学,就可大大地进步教学的兴趣性、生动性和形象性。科学活动教案篇5活动目的:1.知道有多种方法可以使瓶中的水位升高。2.可以发现乌鸦能否喝到水与水量的多少及参加瓶中物体的大小有关系。3.愿意动脑考虑,体验合作与探究发现的乐趣。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活动准备:大石子、小石子、沙子、贴有水位线并标有1号、2号的塑料瓶假设干、漏斗、小勺子、小抹布、小组活动记录单活动过程:一、活动导入,讲述乌鸦喝水的故事,引起幼儿兴趣二、交流验证,知道“填石头”可以增高水位1.提出问题:刚刚的故事中,小乌鸦用什么方法喝道了水?2.验证猜测:请一位小朋友来验证“填石头”的方法是否可行小结:经过小朋友的验证发现小乌鸦的方法是可行的,石头放进瓶中,水位线真的升高了。三、动手实验,探究并发现乌鸦能喝到水的方法第一次实验:取三个2号瓶,并放入不同的材料,观察是否都能让乌鸦喝到水。1.提供2号瓶,观察与1号瓶有什么不同。〔水位〕2.引发猜测,2号瓶里的水少,填入哪一种材料能让乌鸦喝到水?为什么呢?3.操作实验,发现往2号瓶里填小石子和沙子,乌鸦可以喝到水。填入大石子那么不能喝到水。4.交流考虑,影响水位上升的因素小结:水位线受石子间缝隙大小的影响,参加小石子或沙子后,水会流到缝隙中,但因缝隙小,剩下的水被挤到上面来,乌鸦就能喝到水了。而大石子见得缝隙较大,可以包容大局部的水,被挤出的水就变少,乌鸦就不容易喝到水了。第二次实验:怎样做才能让乌鸦在填了大石子的2号瓶里喝到水呢?1.提出问题,引发猜测:怎样做才能让乌鸦在填了大石子的2号瓶里喝到水呢?2.操作验证,交流讨论:“继续在装有大石子的2号瓶内参加小石子和沙子还能继续增高水位线,让乌鸦喝到水。”这又是为什么呢?将实验结果用对号、或错号标记到小组活动记录单上。活动延伸:联络生活,交流经历。让小朋友们想想说说还有什么好方法可以帮助乌鸦成功的喝到水。小结:经过我们一起齐心协力的合作,开动脑筋的考虑,找到了很多方法来帮助小乌鸦,那么在生活中,我们也会像小乌鸦一样遇到大大小小的难题,希望我们都能学习小乌鸦多动脑筋,多观察考虑,然后去动手把它解决掉!活动反思:乌鸦喝水,这个故事虽然很简单,但转而变成一个科学活动之后,却让我遇到了一系列的问题。从一开场内容的选择,到后来目的的制定,再到环节的不断调整,可以说是一个不断打破、不断蜕变的过程。科学活动教案篇6设计意图:根据《幼儿教育新纲要》明确指出“科学教育应亲密联络幼儿的实际生活进展,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究的对象,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由于孩子们对周围的事物特别感兴趣,我便和孩子一起开展了此活动——《小蝌蚪的生长变化》。春天来了,万物复苏,周围一切事物在发生着变化,小草、树木都变绿了,各种各样的小动物也趁热出来了。瞧,池塘里的小蝌蚪拖着长长的尾巴在水里游来游去,它好似在寻找自己的妈妈。它和妈妈长得一样吗?在这次活动中,通过让幼儿观察,讨论和操作等活动,初步理解小蝌蚪的生长变化过程,激发幼儿关心保护小动物的情感。教学目的:1、引导幼儿初步理解小蝌蚪的生长过程。2、知道青蛙是人类的好朋友,初步萌发保护青蛙的意识。3、进步幼儿的动手动脑才能。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引导幼儿理解小蝌蚪生长的过程难点:小蝌蚪生长的操作步骤教学准备:1、资的选择:在自然区角的鱼缸里,养数条小蝌蚪。2、媒体的应用:自制的多媒体课件小蝌蚪生长变化图片音乐教学过程:一、观察蝌蚪的特征1、猜谜语导入:圆脑袋,长尾巴,变成蝌蚪小娃娃,游来游去找妈妈。它的妈妈是谁?它和妈妈长得一样吗?2、老师引导幼儿观察水里的蝌蚪,并提问:蝌蚪长得什么样子?〔头大大的、圆圆的,有一条长尾巴,像个音符〕再看一看每只蝌蚪是否长的一样?3、蝌蚪是怎样运动的?是用身体的哪个局部让它前进呢?〔游动、尾巴〕二、观看动画课件,理解小蝌蚪的生长过程1、播放蝌蚪的生长变化课件并提问:〔1〕从小蝌蚪变青蛙会经历哪几个阶段?〔2〕蝌蚪变青蛙是先长出前脚还是后脚?〔3〕身体的哪个局部会消失?〔4〕变成青蛙后都停在哪里?2、老师让幼儿讲述蝌蚪的生长过程。〔青蛙妈妈生下卵→蝌蚪→长出后退→长出前腿→尾巴变短→青蛙〕三、比拟青蛙和蝌蚪1、请幼儿观察比拟蝌蚪和青蛙,然后提问:〔1〕青蛙长得是什么样子的?〔有四只脚,嘴很大、眼睛凹凸的〕〔2〕青蛙是怎样运动的?〔3〕青蛙和蝌蚪外形有什么不同?运动方式有什么不同?四、幼儿操作练习按蝌蚪的生长变化将这些图片进展排序〔引导幼儿说出“青蛙妈妈先在池塘里产下卵,接着变成了小蝌蚪,小蝌蚪先长出了后腿,又长出了前腿,尾巴渐渐变短,最后变成了一只小青蛙。”〕五、讨论交流小青蛙有哪些本领?它喜欢吃什么?为什么说青蛙是保护庄稼的能手?假如没有青蛙,庄稼会怎样?我们应怎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师德先进学校事迹材料7篇
- 北京市海淀区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阶段考试数学试题含答案
- 《教育心理学》读后感6篇
- 湖北省鄂州市(2024年-2025年小学五年级语文)统编版摸底考试(下学期)试卷及答案
- 2024年导线剥皮机项目资金需求报告代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3年辅助功能检测系统资金筹措计划书
- 市政道路路基土方、石方施工规范编制说明
- 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集
- 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及示范基地创建管理工作办法
- 贵州省贵阳市部分校联盟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联考物理试题(无答案)
- 2024年新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课件 综合实践1 第2课时 观察教室
- 幼儿家庭教育(山东联盟)智慧树知到答案2024年青岛滨海学院
-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酒水服务赛项)备赛试题库(含答案)
- 1 小熊购物 (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数学三年级上册北师大版
- (2024年)新人教版部编一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材解读5
- 三年级上册多位数乘一位数竖式计算练习200道及答案
- 三个和尚幼儿故事课件
-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规范(第三版)培训课件
- 财富:2024年《财富》世界500 强排行榜
- 课外古诗词诵读-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 《物流管理定量分析方法》形考作业二(第三版)参考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