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知识与趣味【设计思想】《死海不死》是鲁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介绍地理知识的科学小品。全文自始至终围绕死海的“死”与“不死”展开说明。作者在说明死海的特征和形成的过程中,恰如其分地运用了叙述和描写的表达方式,使文章既不失其知识性、科学性,又具有生动性、趣味性。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用性文本特别是科学小品的教学存在严重的教学内容僵化现象,一种是以说明性文章的相关知识处理所有文本,一种是以“科学性”和“生动性”解读同类文本,严重模糊了文本的个性和特质。而实用文的个性和特质既存在于其特定的内容和独特的表达,更是由其“实用性”的表达意图和表达立场来决定的。我在课堂上紧紧把握住科学小品文的三大特征,并捕捉每一特征的教学点,从知识性梳理文章内容入手,进一步剖析语言的准确性所反映的文体科学性,最终的重难点锁定在多角度体会文章的趣味性,从而一步步调动学生对“死海”的兴趣与喜爱,为感性化结尾奠定情感基调。【创意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死海的特点及成因,并掌握相关说明方法2.体味科学小品文的知识性、科学性与趣味性3.探究死海的未来,唤醒学生对自然的保护意识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死海浮力形象化(课前齐读导学案上的生字词)老师做实验“鸡蛋的沉浮”师:同学们看到老师手里有一杯水和一个鸡蛋,如果我把鸡蛋放到水里,它会沉下还是浮起呢?好,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咦,鸡蛋竟然浮了起来?你们知道老师水里的秘密么?(加了盐)真聪明,世界上也存在着一片具有这样的奇妙现象的海洋,你知道吗?(生齐答:死海)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一篇有关它的科学小品文——《死海不死》。二、学习知识,文体特征具体化(一)知识性(明确说明方法、理清说明顺序)1.死海的特征师:课前同学们初读文章,提出了诸多有价值的问题,其中就有一半以上的同学问道:为什么叫做死海?死海为什么不死呢?那我们先来看到题目中的这两个“死”字,分别具有怎样的含义?首先看到“死海”的“死”字,它是什么意思?预设:没有生命师:你能在文章中找到依据么?引导明确:第一段提到“海水中没有鱼虾、水草,甚至连海边也寸草不生。”师追问:海水中仅仅是没有鱼虾、水草吗?难道有水母?预设:也没有,是什么生命都没有。所以鱼虾、水草只是指出海水中没有生命存在的例子,而这种说明方法就叫做举例子师:题目里的第二个“死”字是什么意思呢?预设:是淹死、死掉的意思,因为文章第二段提到“即使是不会游泳的人,也总是浮在水面上,不用担心会被淹死。”师:非常好,你的回答既准确又有理有据。那究竟为什么会出现人不会淹死这种现象呢?明确:第四段中提及“因为海水的咸度很高……无怪乎人一到海里就自然漂起来,沉不下去。”并进而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出原因是因为海水的咸度很高,就使海水的密度大于人体的密度,所以人会浮在水面上不会被淹死。师:海水的咸度高到了什么程度呢?(屏幕出示:据统计,死海水里含有多种矿物质:135.46亿吨氯化钠(食盐);有63.7亿吨氯化钙;有20亿吨氯化钾;另外还有溴、锶等。把各种盐类加在一起,占死海全部海水质量的23%~25%。并把数字标红)师:很显然,这里是用了什么样的说明方法?(列数字)师进一步引导明确列数字的作用:把这些数字换一个单位。(屏幕显示6370000000吨2000000000吨)你能用一个词语表述一下看到这些数字后的感受吗?这些词语能准确地表述出海水中的矿物质含量到底有多高么?如果要准确说明就要用数字。所以你现在不仅知道了什么是列数字,而且还应该明白了列数字的作用就是使得说明内容更加?(生齐答:准确、具体、直观)师:原来这看似矛盾的标题,其实正抓住了死海的奇异特征。而无论是没有生命存在还是人会浮在水面上,都是我们肉眼可观的?(现象)接下来便探究了一下产生这一现象的?(本质原因)。那作者在介绍死海的特征时采用的说明顺序是?(由现象到本质的逻辑顺序)2.死海的成因师:那文章围绕“死海不死”,除去说明了死海的特征,还写到了什么呢?死海是怎样形成的呢?明确:文章第六段提到死海是一个咸水湖,它的形成是自然界变化的结果。死海的源头主要是约旦河,河水含有很多的矿物质。河水流入死海,不断蒸发,矿物质沉淀下来,经年累月,越积越多,便形成了今天世界上最咸的咸水湖——死海。师引导明确第五段所引用的神话传说的作用:这是对死海成因科学的解释。作者对死海的成因还做了哪种解说呢?那既然后面有科学的解释,为什么前面还要写这种不可信的神话传说呢?它存在的意义仅仅是有趣么?这种神话传说产生于什么时候?那现在为什么不用神话传说来做出解释了?预设:远古时期死海就已经形成了,那时候的人们对死海的成因也很好奇,但是受限于当时的条件而没办法做出合理的解释,便用神话做出了猜测,现在科学技术发达了,人们终于探索出了死海的成因。人类是好奇的,求索意识是自古以来就有的,而从神话的猜测到科学的解说,这也正符合人类对自然的认知规律。3.死海的变迁除了成因,还写了什么呢?明确:因为课文第七八段有时间性的提示词,“而今”“最近十年来”“在不久的将来”“数百年后”,这就表明了在介绍死海的过去、现状和前景。课文的最后一部分,就是在用时间顺序给我们介绍了死海的变迁。这篇文章其实就是给我们说明了死海的特征、成因以及变迁这几方面的知识,而知识性正是科学小品文的一大特性。(板书:知识性)(二)科学性(透过约数明确语言的准确性)既然要介绍科学知识,自然要仰仗科学性的语言、准确性的文字,这一点我们在刚才接触到的那些明确的数字中已然有所体会,但老师也在文章中发现了许多不明确的用词,比如:它的南北长80公里,东西宽约5至17公里,海水平均深度300米,最深的地方大约有400米。这些约数会不会使文章的表达不够准确而降低了说服力呢?为什么不会呢?你看我把“约”“大约”去掉后不是更准确了么?师引导转换思维化难为易:看来这个问题有点难度,那咱们换个角度,请大家来猜一猜老师的年龄吧,你认为老师今年多大了?你能说出一个确切的数字么?为什么不能用明确的数字来表述出我的年龄呢?明确:是啊,在你不知道老师确切的年龄的情况下说出的任何数字都是不准确的,同样的道理,很显然,作者对于死海的长度、宽度、深度有明确的认知么?(没有)所以说,在没有充分的科学依据、对事物的理解程度不够的情况下,用约数反而比用确数更准确。师追问:那你在文章中还能找到哪些类似的表示约数的词语呢?预设学生展示:“这大概就是“死海”得名的原因吧”的“大概”;“在不久的将来”;“较深的北部,数百年后也可能干涸”的“可能”;“23%——25%”。无论是约、大约,还是“大概”“可能”等等这些都是约数的标志词,当然没有标志词同样也可以表示约数,比如“23%——25%”。所以科学性也是科学小品文的特性。(板书:科学性)(三)趣味性(多角度把握文章趣味性)师:学到这里啊,在老师的脑海中形成了对死海的这样的认知:“死海(Dead
Sea),西亚著名大咸水湖。位于约旦同巴勒斯坦之间的西亚裂谷中。南北长80公里,东西宽4.8~17.7公里,面积1
049平方公里。湖面低于地中海海面392米,平均深300米,最深395米,是世界陆地最低处。有约旦河等注入。气候火热,蒸发强烈,湖水盐度高达300~332ɡ/L,水生植物及鱼类不能生存,沿岸草木也很少,故有“死海”之称。氯化物储量在420亿吨以上,并有溴化镁。可提炼各种盐类,尤以钾盐和溴最有价值。20世纪40年代于西北岸洞穴中,发现二千年前古代书卷,称“死海古卷”,富考古价值。沿湖已建为游览地。”(屏幕显示)同样是介绍死海,你更喜欢这段文字还是课本原文呢?抛出主问题:课文的哪些地方引起了你的兴趣?作者是用了什么手法引起你的兴趣的?提示思考角度:课文内容、说明内容的先后顺序、语言表达(字词、句式)。(3分钟自己思考做好标注后小组讨论)预设1:课文里第三段和第五段的两个神话传说能增强文章的趣味性师追问:那我随便拿个神话传说来用可以么?比如我把第三段的传说改成女娲补天可以么?明确:第三段的神话传说是承接了第二段里说明的人在死海中会漂浮起来的现象,进而引起了第四段对这一神奇现象产生的原因的说明。而女娲补天的故事与文章内容无关。引用的一切神话传说都是要为文章的说明内容服务的。师追问:如果把第三段和第四段调换一下位置,可以么?预设2:第四段是介绍了死海海水浮力很大的原因,如果放到第三段前面我们就知道了奴隶屡淹不死不是因为有神灵保佑,读这个传说也就索然无趣了。师引导:这就好比老师现在让你们来猜个谜语,但是你们听清楚哦,我的谜语的谜底是“大雁”,好现在来猜谜了,不识字,把字排,冬天去,春天来,这是什么动物呀?所以,会写文章的人,常常能设置一些悬念,引起读者的疑问,这一点靠一些特殊句式也能做到,你发现了么?预设3:文章中有很多设问句,比如“那么,死海海水的浮力为什么这样大呢?”“死海是怎样形成的呢?”这种自问自答的模式,能够引起读者的思考和注意,也十分有趣。师:谁还能在语言表达上作出补充呢?预设4:第一、二段很有趣,读完后给人一种有点出乎意料,甚至于有点惊讶的感觉。师追问:作者是用了哪些词语产生这样生动有趣的效果的?现在请同学们自由阅读这两段,圈画出这些词语。预设5:这两段里连续用了一些表示转折的词,还用了表示出乎意料和惊讶的词,比如第一段里的“但是,谁能想到……竟……甚至……连……”,第二段里的“然而,令人惊叹的是……竟……即使……也……”。这些词语也能调动我们对死海产生很多好奇师总结:也就是说作者其实是抓住了读者的求索心里,一步步调动起我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预设6:还有修饰词,“此起彼伏”“无边无际”,语言很生动。预设7:第一段的第一句“在亚洲西部,巴勒斯坦和约旦交界处,有一个‘死海’。”这就好像讲故事的语气,让我们感觉似乎在听一个有关于“死海”的故事。活动环节:现在请两位同学分别把这两小段各读一遍,一位同学把找出来的词语略去不读,一位同学把找出的词语读的重一点强调一下,注意读出惊讶的语气。大家一起比较一下,两种语言表达的效果有什么不同?(屏幕显示原文和删减后的对比文字)明确:原文能引起我们的惊讶和好奇,而删减后的文字平平淡淡的。师:这样比较一下,我们发现,同样的意思,可以表达得平平淡淡,很一般,也可以表达得很有趣,很有吸引力,而趣味性也的确是科学小品文的一大特性。(板书:趣味性)三、探究未来,保护自然感性化师:今天一起学习的这篇文章,使我们在轻松愉快的阅读中获得了有关于“死海“的科学知识,也让我们认识了这样一个神奇的地方。你喜欢死海么?但是在文章的最后作者却告诉我们“死海真的要死了”,这里的“死”是什么意思?(干涸、消失)师追问:那作者产生这样的推断的依据是什么?明确:第八段里提到“由于死海的蒸发量……数百年后也可能干涸。”师:蒸发量显然是自然原因,难道死海的消失是人们无力阻止的么?来看一则资料(屏幕显示:“死海海面半个世纪失去了30%”的报告)显然,造成死海海水连年下降的原因,不全是因为海水的蒸发量大,更主要的是人为原因!这不禁让老师想到了同在这一单元的另一篇文章——《罗布泊,消失的仙湖》,吴刚在文章的最后呼吁“救救青海湖,救救月牙泉。”如今面对着这样的死海,我们也同样呼吁——救救死海!师总结:实际上,死海的现状已然得到了人类的关注,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在为拯救死海行动着,课下,同学们不妨查阅资料找出这些设想,并为此也出谋献策,献出自己的一份智慧。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年龄大都在15岁左右,正处于对知识、对社会既有自己的独立认知,又充满好奇与渴望的时期,在学习上呈现出一种很强的自我主体意识,不愿被动接受,更愿意在主动探究和多项活动中中获取新知,表现自己的优点。因此课堂上我很注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对学生的积极思维给予肯定,但处于这一年龄段的学生毕竟认知水平有限,对很多问题的分析和理解还不到位,这就需要老师对他们作出肯定的同时还要给予适当的指导,让学生知学好学,寓学于乐。阅读科技作品,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考查能否从阅读材料中捕捉重要信息;具体考查学生在词句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受等方面的能力。本文说明生动,趣味性强,容易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七年级学生对解读说明文有一定的基础,教学中应注重引导学生在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分析说明方法的作用,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死海不死》是一篇科学小品,它以生动活泼的形式说古道今,举实例、引传说、列数字,通俗地向读者介绍了死海的特征、成因以及变迁。一直以来,说明文的教学工作很难做,课堂上气氛沉闷,索然无味,教学效果事倍功半,学生厌学、教师厌教的现象非常普遍。随着课堂改革的深入,尝试用“自学—讨论—练习“的教学模式,并辅之以猜教师年龄、猜谜等活动,相信会收到较好的效果。效果分析教师能扣着课堂的几个环节,利用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音频,视频,文字交互出现,重点知识难点知识讲解到位,能够抓住课堂新生成的教育契机,效果较好,具体效果如下:一、导入环节能巧妙吸引兴趣:通过实验导入,鸡蛋竟然浮在水面上这一神奇现象使死海的特征形象地浮现在学生面前。二、知识环节紧扣三大教学目标:1.了解死海的特点及成因,并掌握相关说明方法为达到这一目标,我先引导学生从题目入手,解释两个“死”字的含义,学生能迅速从文章第一、二段抽取出关键信息进行解释,发现看似矛盾的题目其实正抓住了死海的本质特质,接着顺理成章地剖析产生这一奇异现象的本质原因,此处还锻炼了学生的概括能力,并梳理出介绍死海特征所采用的说明顺序是从现象到本质的逻辑顺序。为巩固掌握说明手法,主要抓住了第二段中的举例子以及第四段中的列数字,并通过转换数字单位的活动使学生轻松体会到列数字这一说明方法的作用。除此以外,根据第五段第一句话学生能迅速明确文章还介绍了死海的成因,根据第七、八段中的时间性词语能够明确文章最后一部分是采用时间顺序介绍了死海的变迁。而针对为何后文有了科学的解释,前面还要写不可信的神话推测这一较有难度的问题,通过“神话传说产生于何时?”“为何现在不再用神话传说进行推测?”等问题的引导学生也最终理解解决。2.体味科学小品文的知识性、科学性与趣味性基于此目标,我主要提示学生关注到文章中的约数,并将这些约数改为确数后进行比较,“为什么使用约数不会降低文章的说服力?”这一问题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于是我通过“猜教师年龄”的活动来转换思维方式,化难为易,学生最终明确在没有科学依据、对事物的认知程度不够的情况下用约数反而比用确数更准确,而需要的准确性也正体现了文本的科学性。文章的趣味性则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文章内容、所写内容的先后顺序以及语言表达效果。学生能迅速体会出引用的两则神话传说极具趣味性,但还要进一步明确所引用的神话传说都是要为说明内容服务的,这一点我是通过将第三段的传说换成女娲补天的故事这一活动来引导学生加以解决的。至于所写内容的先后顺序对文章趣味性的影响,我通过将三、四段调换对比,并辅之以猜谜语先告知谜底这一活动,学生能够明确。而语言表达主要锁定第一、二段,删掉词语后与原文比较,请两位学生对比阅读,表达效果差异显而易见,学生较容易掌握。3.探究死海的未来,唤醒学生对自然的保护意识最后的感性化结尾,通过借助资料补充死海缓慢走向死亡的原因并非仅仅文章中所提及的蒸发量问题,更主要的是人为原因。并通过本单元另一篇文章《罗布泊,消逝的仙湖》的呼吁性结尾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增强其自然保护意识。在课堂上紧紧把握住科学小品文的三大特征,并捕捉每一特征的教学点,从知识性梳理文章内容入手,进一步剖析语言的准确性所反映的文体科学性,最终的重难点锁定在多角度体会文章的趣味性,从而一步步调动学生对“死海”的兴趣与喜爱,为感性化结尾奠定情感基调。教材分析《死海不死》是鲁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介绍地理知识的科学小品。全文自始至终围绕死海的“死”与“不死”展开说明。作者在说明死海的特征和形成的过程中,恰如其分地运用了叙述和描写的表达方式,使文章既不失其知识性、科学性,又具有生动性、趣味性。新颖巧妙的标题标题“死海不死”,新颖、巧妙,引人入胜。“死海不死”中的两个“死”字含义又不同,死与不死互相矛盾,都是从不同的角度来揭示死海的特征。全文围绕“死”与“不死”展开说明,先说死海的“死”(没有鱼虾、水草,寸草不生》,再说死海的“不死”(人不会被淹死,开发利用、出现生气),最后又说到死海终将干涸,重点叫不死,与标题呼应。标题“死海不死”既是文章的内容概括,又是文章的结构线索,耐人寻味。这种相反相成的修辞手法,常被人们采用,例如“天空不空”“恒星不恒”“愚公不愚”“孤儿不孤”等等,新奇有趣,发人深思。二、多种说明方法的综合运用本文运用多种说明方法,把科学知识与奇异的现象、神奇的传说结合起来进行介绍,将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融为一体。举例子。举出实例说明比较抽象、复杂的事物或事理,让人信服。举例说明分为列举例子、典型举例、类比举例三类。列举例子,即举出较多的例子来说明事物或事理。如第一段列举海水中没有“鱼虾、水草”,海边“寸草”不生的事例,说明死海的“死”。典型举例,即举出典型的有代表性的例子来说明事物或事理。如第二段,举出即使不会游泳的人,也总是浮在水面上,不会被淹死的典型例子,说明死海的“不死”。列数字。用数字来说明事物的本质特征。如第四段,列举了四个数据,说明死海的浮力为什么这样大;第六段,列举了四个数据,说明死海成因的地形特点;最后一段,列举一个数据,说明死海将来真的要“死。引用说明。引用有关资料来作说明的依据或充实说明的内容,可引起读者的兴趣。如第三段引用“奴隶屡淹不死”的传说,描述死海“不死”的表面特征,带有神奇色彩。第五段,引用死海形成的神话,说明远古时候人们对死海成因的猜测,富有浪漫色彩,增加了文章的情趣。作诠释。对事物或事理的某些性质或特点作适当的解释,揭示其部分含义。如第一段,“这大概就是‘死海’得名的原因吧。”这里的“死”指鱼虾草木的死。因为死海咸度很高,生物不能生长,所以叫“死海”。这就部分地揭示了死海的特征。第二段,“真是‘死海不死’!”这里的第二个“死”指人的死,“不死”是说死海浮力大,人不会被淹死。这又部分地揭示了死海的另一特征。最后一段,“那时,死海真的要死了!”这里的第二个“死”指死海的干涸,揭示了死海的未来。三、颇具趣味性的文章内容神话传说的神秘浪漫。第三段和第五段的神话传说增强文章的趣味性,但要明确引用的一切神话传说都是要为文章的说明内容服务的。文章内容先后顺序的巧妙安排。比如第四段是介绍了死海海水浮力很大的原因,如果放到第三段前面我们就知道了奴隶屡淹不死不是因为有神灵保佑,读这个传说也就索然无趣了。语言表达的奇妙趣味。文章前两段里连续用了一些表示转折的词,还用了表示出乎意料和惊讶的词,比如第一段里的“但是,谁能想到……竟……甚至……连……”,第二段里的“然而,令人惊叹的是……竟……即使……也……”,作者其实是抓住了读者的求索心里,一步步调动起我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调动我们对死海产生很多好奇。《死海不死》评测练习一、给下列划线字注音游弋()溴()锶()谕()告安然无恙()执()迷不悟俘虏()家眷()干涸()二、说明文相关知识1.说明文是以_________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常见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抒情、描写、说明),包括各种产品说明书、书籍的出版说明和内容提要、词典的释义、影剧内容介绍、除语文以外的各科教科书及讲义、知识小品等等。2.常见的说明方法有:3.说明顺序(1)_________顺序:以局部的方位或形貌特征来安排顺序。(方位词)具体有:由远及近有前及后由左及右由南向北由高及低由大到小等。(2)_________顺序:一事物发展变化的进程为顺序。(时间词)(3)_________顺序:以事物与事物之间的联系为顺序具体有:由现象到本质、由因及果、由整体到部分、由概括到具体、由主到次、由一般到特殊三、导学问题1.文章围绕“死海不死”,介绍了哪些有关死海的知识?是按照什么说明顺序展开的?2.下面是《辞海》中有关死海的介绍,将它与课文相比较,说说二者在表达上有什么不同。死海(Dead
Sea),西亚著名大咸水湖。位于约旦同巴勒斯坦之间的西亚裂谷中。南北长80公里,东西宽4.8~17.7公里,面积1
049平方公里。湖面低于地中海海面392米,平均深300米,最深395米,是世界陆地最低处。有约旦河等注入。气候火热,蒸发强烈,湖水盐度高达300~332ɡ/L,水生植物及鱼类不能生存,沿岸草木也很少,故有“死海”之称。氯化物储量在420亿吨以上,并有溴化镁。可提炼各种盐类,尤以钾盐和溴最有价值。20世纪40年代于西北岸洞穴中,发现二千年前古代书卷,称“死海古卷”,富考古价值。沿湖已建为游览地。3.读完文章,你有哪些疑问呢?课后反思整堂课中,我能比较好的紧扣着课堂的几个环节,利用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音频,视频,文字交互出现,等方式方法,适时引导,有效追问;重点知识难点知识讲解细致到位;比较有效地达成了教学目标。但也存在不少的问题,尤其是在体会文章趣味性这一环节,没有很好的抓住课堂新生成的教育契机,进行实时引导和追问,这是非常大的一个遗憾,具体反思如下:一、本节课的亮点:1.营造一种趣味探究的氛围,创设积极质疑的机会。在“学生质疑”这一环节中运用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例如在帮助学生初步理清文章结构层次的基础上,让小组讨论、质疑。学生担任主角,主持课堂,主动展示自己钻研课文的成绩,而教师只是在一旁引导、点评,营造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这就改变了由教师完全操控课堂的传统授课方式,取代了以往老师常扮演的讲解者的地位,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意识。民主的气息浓厚了,学生畅所欲言的机会多了,再辅之以猜教师年龄、谜语等引导方式,课堂学习更加积极主动了,这既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活泼的课堂氛围。教学过程条理清楚,注意落实教学目标。教师将教学内容贯穿在学生的质疑讨论中,改变由教师唱主角、一讲到底的方式,但为避免教学内容散而乱,又采取了以下做法:教师提前筛选一些有价值的问题,用投影仪展示学生的质疑表格前;学生讨论释疑过程中教师适时、适当地引导或补充资料,以落实知识点。有效互动,积极评价,注重对学生的能力训练。在民主的氛围中,学生无拘无束,畅所欲言,教师注重倾听,然后给予学生积极的反馈。如在学生讨论、发言的过程中,教师及时点评,对有质量的质疑给予肯定,对尚有不足的质疑提出修改意见,以使学生更好地学会质疑、释疑。二、教学中尚且不足、有待改进之处:1.要提供充分的时间让学生阅读、琢磨。在小组讨论质疑之前,应让学生先自行独立思考到一定程度后再进行,教师不应为节约时间而省去这一环节,甚至催促他们,要让学生有充足时间去钻研课文、圈划、批注,比如在提问道“为什么用约数不会使表述不够准确而降低了说服力呢?”没有给学生思考时间而直接进行了引导。2.要更多地关注到学生教师在巡视学生讨论过程中要注意他们的想法,对所提的一些重点问题做到心中有数,以便下一步更好地引导学生。教师在学生质疑的过程中,可适当引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环保技术与设备购销合同
- 2024年版餐厅后厨管理合同2篇
- 《走上辩论台》教案
- 2024年广告创意设计与执行合同模板3篇
- 小学生语文学习计划
- 存量房买卖合同(15篇)
- 中国转椅坐垫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
- 体育工作计划范文合集五篇
- 员工安全生产承诺书
- 网络大学生实习报告合集7篇
- 2024年度通信设备维修服务合同范本3篇
- 安恒可信数据空间建设方案 2024
- 2024年学校与家长共同促进家校合作发展协议3篇
- C预应力锚索框架梁施工方案(完整版)
- 参加团干部培训心得体会
- 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专家讲座第一讲中华民族共同体基础理论
- 湖北省襄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含答案)
- 浙江省金华市十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物理试题 含解析
- 物业管理师考试题库单选题100道及答案解析
- 校园智能安防系统安装合同
- 2024年专利代理人专利法律知识考试试卷及参考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