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教学设计方案范文汇编10篇_第1页
实用的教学设计方案范文汇编10篇_第2页
实用的教学设计方案范文汇编10篇_第3页
实用的教学设计方案范文汇编10篇_第4页
实用的教学设计方案范文汇编10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页共页实用的教学设计方案范文汇编10篇实用的教学设计方案范文汇编10篇教学设计方案篇1【教学目的】1、品味本文诗意的描写性语言,与标准说明文语言准确、周密的特点作比照。2、认识桥之美,进而欣赏美,感悟美。【教学重点】1、理解桥美在何处。2、揣摩文中富有个性色彩的句子。培养语感,进步学生的审美才能。【教学难点】探究作者说明的技巧。【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出示赵州桥的构造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中国石拱桥》。对于桥,桥梁专家看桥更重视它的构造。今天我们还要学习一篇写桥的文章,这篇文章的作者是当代著名画家吴冠中,那么画家是如何欣赏桥的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画家桥的世界──《桥之美》。二、文本解读1、画家眼里的桥之美:桥的美,缘于桥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绘画的形式美就是要注意块、线、面的搭配。(出示小桥流水人家的图片)画面的构成要有块、线、面的搭配,桥在画面中起到重要的作用。2、不同环境中的桥之美:为了说明这个观点,作者写了哪些在不同环境中的不同形式的桥?乌镇苇丛中的石桥;江南乡间细柳下的石桥;水天间的长桥;桥外是飞瀑流泉,桥面上有廊和亭的风雨桥;《清明上河图》中的桥;庄稼地、小径尽头的小桥;铁索桥;南京长江大桥;钱塘江大桥;鹊桥等。3、赏析、品味桥之美:⑴茅盾故土乌镇的小河两岸都是密密的芦苇,真是密不透风,每当其间显现一座石桥时,仿佛发闷的苇丛做了一次深呼吸,透了一口舒畅的气。写石桥与密密的苇丛相配合给人带来的特别感受。厚厚实实平面铺开的苇丛使空间显得狭窄拥挤,令人产生憋闷感;间或出现的石桥轮廓简单鲜明,能使空间陡然显得疏朗开阔,令人觉得神清气爽。⑵早春天气,江南乡间石桥头细柳飘丝,那纤细的游丝拂着桥身坚硬的石块,即使碰不见晓风残月,也令画家销魂!写石桥与细柳合作创造的动人景致。细弱的柳枝拂着桥身厚重坚硬的石块,这里有形体上的强与弱、轻与重之分,有动静之分,有颜色上的比照,还有变(柳枝年年发新芽)与不变(桥能历久不变)之别,这种种不同,归结起来,其实是阳刚与阴柔这两种美的类型的不同。差距之大而仍能和谐统一,可能就在于桥有着经过精心设计的轮廓吧。杨柳岸,晓风残月是宋人柳永的名句,这里说即使碰不见晓风残月,也令画家销魂,是强调细柳与石桥构成的美景本身已够动人,不再需要别的东西来衬托了。⑶湖水苍茫,水天一色,在一片单纯亮堂的背景前突然出现了一座长桥,卧龙一般,它有生命,而且往往有几百上千年的年龄。写长桥之美。长桥一般建在比拟宽阔的水面上,打破了背景的单调感。同时,桥是人们劳动的成果,出如今苍茫水面上的长桥,是人类创造力的表达,他似乎也具有生命力。⑷广西、云南、贵州等省山区往往碰到风雨桥,桥面上盖成遮雨的廊和亭,那是古代山水画中点缀人物的理想位置。因桥下多半是急流,人们到此总要驻足欣赏飞瀑流泉,画家和摄影师们必然要在此展开一番搏斗。写形式比拟独特的桥──风雨桥。桥面上盖有廊和亭的桥,给人安闲、自在的感觉,这种感觉恰好与险峻的山峰、桥下的急流给人的感觉形成对照。以上四个例子中,桥或为主体,或为陪衬,或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但都与周围景物成为和谐的一体,共同构成入画的景致。4、我看桥之美:⑴文章中写到的这些桥,作者都认为它们美吗?有没有作者认为不美的桥?你认为呢?⑵但凡起到构成及联络之关键作用的形象,其实也就具备了桥之美!请说说你的理解。三、拓展延伸寻找、发现生活中的美:同学们回去找找自己身边,或者旅游途中的风景照,或者利用网络或书籍寻找一些有关各地风土人情等的照片,给各自查找到的图片配上一段说明文字。四、课堂小结同学们,今天我们在画家吴冠中的带着下,一起领略了桥的风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的事物,而是缺少发现的眼睛。让我们练就一双慧眼,去发现、欣赏这大千世界吧!【板书设计】桥之美吴冠中乌镇石桥──舒畅──开阔疏朗江南石桥──销魂──刚柔相济长桥卧龙──满足──灵动和谐风雨桥──欣赏──安详自在桥感受美教学设计方案篇2学习目的1、认识“次、瓜、燕、什、么、样、得、再”等12个生字,会写“回、片、皮”3个字,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认真仔细的观察,才能理解事物的特征。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形式多样的生字卡片,蔬菜实物,动物头饰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复习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师:昨天,老师和你们一起交了几位动物朋友,你们还记得他们是谁吗?师:昨天,我结交了小鸭子和他的妈妈,小鹰和他的妈妈,和他们成了朋友。师:鸭妈妈和鹰妈妈为了能让自己的孩子学会生活的本领,从小就树立他们自主的意识,总是让他“自己去吧”!这些位妈妈可真是用心良苦啊!师:今天老师又认识了一位好妈妈,你们想认识一下他吗?想知道这位妈妈为自己的孩子做了些什么吗?师: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15课《一次比一次进步》到这篇课文中去认识这位好妈妈,去看看他为自己的孩子做了些什么?板书:一次比一次进步学生齐读课题〔二〕观看图画,认识人物,理解课文内容1、你们想知道这位好妈妈是谁吗?〔出示课件,“在屋檐下,燕子妈妈和小燕子”的图片〕2、认识人物的同时帮助学生理解“屋檐下”的意思。3、师:燕子妈妈和小燕子在说什么呢?大家猜一猜。4、师:老师告诉你们他们在说关于两种蔬菜的事情?〔出示多媒体课件:冬瓜和茄子让学生初步通过看图片发现他们身上的不同〕5、师:那终究是怎么回事呢?〔三〕初读课文1、学生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把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标出来2、读课文,并标好自然段〔四〕再读课文,识记生字1、听读课文,识字(1)指名分段读课文(播放课件其中生字为另一种颜色)要求读通顺(2)齐读生字2、出现全部生字〔带拼音〕把不认识的字读出来,不认识的字再去看拼音读。开火车读。3、小组合作读课文,读中稳固识字4、识记生字,再次出现全部生字〔无拼音〕,请学生当小老师领读,哪些字你以前就认识了?怎么认识的?哪个西你有好方法记住他?〔五〕细读课文,理解课文1、学习第一自然段〔1〕学生自由读〔大屏幕上出示第一自然段的内容,同时旁边有第一自然段相关内容的图片〕〔2〕讨论:课文的第一自然段为什么写了“菜园里的冬瓜和茄子”这与课文有什么联络吗?2、学习第二自然段〔1〕学生先自由读,理解这一段都写了什么?〔2〕师范读,听老师读,考虑:这一段共有几句话,都是谁说的啊?分别说了些什么?〔3〕燕子妈妈让小燕子去看冬瓜和茄子有什么不同?通过此句话解释“什么”〔意思是冬瓜和茄子有那些地方不同〕〔4〕学生理解后,启发用“什么”造句?〔5〕小燕子去了,他发现“冬瓜”和“茄子”有什么不同了吗?〔出示课件,课件要突出“冬瓜”和“茄子”的这点不同〕〔6〕师:小燕子发现的这点不同你发现了吗?〔六〕小结这节课我们的收获可真不少啊,我们认识了这么多的的生字朋友,还一起和小燕子去看了“冬瓜”和“茄子”,发现了“冬瓜”和“茄子”的不同的地方,你们还想发现他们的不同吗?下节课我们再让小燕子带我们去看好吗?第二课时一、复习生字,导入新课师:上节课,小燕子带着我们一起去看了“冬瓜”和“黄瓜”,让我们发现了他们的不同,这节课,小燕子还想带我们接着去看看,但是小燕子有一个小小的要求:同学们必须把它身边的生字朋友都认全,这样他才能带着我们去看呢?你们能做到吗?〔播放课件〕二、讲授新课1、学习第三自然段〔1〕师:第一次小燕子去看冬瓜和茄子,他发现了:冬瓜是大的,茄子是小的。回来的时候,妈妈夸奖了他,妈妈说什么了?〔2〕指名读妈妈所说的话,要读出“说的对”中所表达的感情〔夸奖〕读出“再去一次,还有什么不一样?”中的鼓励〔3〕小燕子又一次去了,这次回来他又发现了什么不同?这次发现的和上次的一不一样?他回来是怎么和妈妈说的?〔4〕学生自由读,比比谁学小燕子学的最像〔5〕同桌之间互换角色,分角色读小燕子和燕子妈妈之间的对话。〔6〕把2、3自然段结合起来读,让学生读出这两次去看发现的不同,初步体会燕子的进步2、学习第4自然段师:当燕子妈妈听到小燕子又发现了,冬瓜和茄子的不同之后,又是怎么夸奖小燕子的?师:可是燕子妈妈觉得的小燕子观察的还是不够,于是让他“仔细”的观察。这次小燕子又能发现什么呢?〔出示课件,课件上突出:冬瓜的皮上有细毛,茄子的柄上有小刺〕师:这一次小燕子又发现了:冬瓜和茄子的不同。哪么,妈妈的夸奖和以前的还一样吗?师:小燕子为什么能发现冬瓜和茄子这么大的不同呢?师:由于小燕子的“仔细”观察使他发现了冬瓜和茄子的更大不同,通过此句话,让学生理解“仔细”的意思指导学生用“仔细”造句三、分角色朗读课文,扩展表演1、同桌之间互读2、组内读3、小组之间比一比看谁读的好同学们带上小燕子的头饰和燕子妈妈的头饰,到讲台前给同学们表演一下。四、指导写字1、学生仔细的观察,发现问题,让学生感受一次比一次进步学生没有发现的问题给予指导:〔1〕“会”要先写里面的小口,后关门。〔2〕“片”的竖撇要由重到轻,末端轻快撇出。〔3〕““是新学的笔画,书写时左低右高,钩短小有力,指向“皮”字的中心五、扩展活动1、完成课后“说说,读读”2、拿出实物:两种蔬菜或水果让学生仔细观察发现他们的特点,找出缺乏。板书设计:一次比一次有进步冬瓜茄子第一次大小说得好小燕子第二次绿紫很好第三次皮有细毛柄有小刺一次比一次有进步教学设计方案篇3设计理念《和时间赛跑》是一篇清新、淡雅而又略带淡淡优伤痕迹的散文。在这一教学设计中,力求让学生联络生活实际,通过自读自悟来完成教学目的。教学目的1.学会本课生字,以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养成珍惜时间的习惯。教学重点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等句子的意思。教学准备词卡、磁带、.课件。教学过程一、录音导入,激发兴趣1.CAI播放配乐朗读《匆匆》片断〔第三节〕。2.谈话导入。同学们,每当我们聆听《匆匆》这一名篇时,总会油然而生对光阴流逝的感慨。是啊,光阴一去不复返!说说看,你每天是怎样安排时间的?你是否想过珍惜有限的时间呢?你是怎样珍惜的?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看到这个课文标题,你想到了什么?〔学生自由发言〕2.自由读课文。〔1〕画出课文中生字新词,联络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自学。〔2〕老师指导学生把课文读通、读顺、读正确。3.老师利用词卡、CAI.课件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4.指导学生当堂正确书写生字。5.指名分节读课文,理清课文的脉络。6.想想课文讲了哪些事?作者通过和时间赛跑明白了什么道理?〔牵引中心句:假假设你一直和时间赛跑,你就可以成功。〕7.听录音,联络实际说说你读了这篇课文的初步感受。三、学习1-5小节1.默读1—5小节,说说这局部讲了几层意思。2.指名读一、二两节。〔1〕这局部主要讲了什么事?〔2〕这局部的生字新词比拟多,请大家合作解决,假如仍有困难,请提交全班讨论。〔3〕你想用什么方汉学习这一局部?〔引导学生采用“读——悟”法来自读自悟〕〔4〕指导学生用“持续”“与其……不如……”造句。〔5〕从一、二节中找一个词来概括这局部的感情基调。〔忧伤〕〔6〕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引导学生学会客观评价别人的朗读。3.齐读一、二两节。4.默读三、四两节。〔1〕画出你最难理解的句子。〔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2〕先说说自己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然后在小组交流、讨论。〔3〕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文中的爸爸是怎样解释的?〔4〕文中的小作者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5〕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6〕读了这句话,你有什么感受?平时生活中,你有过这种感受吗?〔7〕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三、四两节。5.自读第五节。〔1〕说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光阴似箭,日月如梭”等谚语的意思。〔2〕你在平时课外阅读中还搜集了哪些有关珍惜时间的名言、谚语、成语?全班交流。〔3〕“我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这是一种怎么样的滋味?〔对光阴流逝的感伤〕6.说说看,你平时是怎样珍惜时间的?今后,你准备怎样珍惜时间?四、布置作业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和精彩句段。3.搜集有关珍惜时间的名言、谚语、故事等。教学设计方案篇4《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本课设计侧重从搜集整理资料、潜心品析吟诵、比照想象拓展等方面进步学生的语文素养。让学生在读诗的过程中,自由地、充分地与文本进展对话,在师生互动的阅读理论中披文入境,“读”占鳌头;让学生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的体验,读中悟美,读中悟情。教学目的1.认识5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两首古诗,背诵并会默写。3.感悟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间的深情厚谊。4.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进步学生的鉴赏才能。5.激起学生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课外主动诵读诗歌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准备老师:多媒体课件。学生:预习课文,搜集相关资料。第一课时一、情境导入,提醒题意1.播放《送别》名曲,引导学生回忆读过或学过的几首送别诗。〔力求在上课伊始就创设一种情境,使学生较快进入到“送别”的气氛中,到达“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效果。〕2.通过《赠汪伦》《别董大》等耳熟能详的送别诗,初步感知古人的送别深情。3.介绍时代背景:古代交通不便,离别容易相见难,所以送行就成了人们表达深情厚谊的一种形式,也成了诗人们争相歌咏的题材。4.初读两首古诗,大致理解其异同。5.引导学生先学第一首诗,板书诗题。〔注意“鹤”的笔顺,“孟”的起笔,“陵”的读音。〕6.读题理解有关“送”的内容。〔1〕师生交流有关黄鹤楼的资料。〔2〕课件展示黄鹤楼风采,加深对这座江南名楼的认识。〔3〕师生交流理解“广陵”与“扬州”的关系。〔4〕老师相机板画长江简图,帮助学生明确诗中涉及到的地名的地理位置。老师边画边与学生交谈:“黄鹤楼也好,广陵也罢,都位于我们祖国第一大河──长江流域。长江西起唐古拉山脉,婉蜒6300多公里后汇入东海。黄鹤楼所在的武汉就在长江与汉江的交汇处,〔板书:武汉〕,广陵在武汉的东边。”版书:广陵〕〔5〕师生交流理解李白与孟浩然的根本情况。〔让学生明确,李白虽被后世称为“诗仙”,名气颇大,但孟浩然比他大十几岁,当时已诗名天下,而李白还只是二十四五岁的诗坛新秀。〕〔6〕请学生完好表达诗题的意思。〔7〕提示学法:搜集资料是理解诗题,学习古诗的一个好方法。二、初知诗意,质疑解疑1.自由练读全诗,注意读准字音,认清字形。2.指读正音。3.自读自悟,引导学生运用工具书或注释等多种方式理解诗的大意,并鼓励学生质疑。4.集体交流。〔1〕指名概述诗意。〔2〕质疑。〔3〕结合板画弄懂“西辞”等较简单的问题。〔4〕师生交流,确定有研究价值的问题。三、故事导引,入境悟惰1.师讲述李、孟真挚友谊的故事。据说李白常在黄鹤楼上与人饮酒赋诗。有一天,他听说仰慕已久的孟浩然就隐居在附近的襄阳,便立即前往拜见。孟浩然听说李白来了,顾不得整理衣冠,赶忙来到堂前。李白一见孟浩然,抢上一步说:“孟兄,李白早知道您诗名天下,特来请教啊!”“哪里哪里,贤弟过奖了,过奖了!你才华横溢,我也久仰了呀!”两人一见如故,从此一起游山赏月,饮酒赋诗,谈人生,谈抱负……就这样,好几个月形影不离。不久,孟浩然要到江浙一带远游,李白有事不能同往,特地选在黄鹤楼为孟浩然送行。望着帆船远去,李白心中百感交集,于是一首千古名诗诞生了……〔此处讲述李、孟之间交往的生动故事,意在为学生理解后两句埋下伏笔,奠定根底。〕2.赏析“烟花三月”。〔1〕唤起学生生活体验,引导学生想象、感受身边鲜花盛开的春天是怎样一幅美景。〔2〕师生共议“烟”的丰富内涵,肯定学生富有创意的个性化理解。如江边水气缭绕在繁花似锦花丛中,具有一种诗意的美感;雾气时聚时散,缭绕花间,也使人产生无限还想。〔3〕师生共同在音乐中想象“烟花三月月令人神往的美景。〔抓住“烟花三月”的“烟”,引发学生对春天美景的想象,联想长江两岸的一片春意,“形真”而“意远”。老师先让学生感受、理解,然后再表达,这样,理解和运用就融为一体了。〕〔4〕拓展理解“烟花三月”。“烟花三月”不仅仅指黄鹤楼所在的武汉,还有扬州,乃至整个长江两岸都是春意浓浓、一派千里鸟啼绿映红的美妙春景。当时乃盛唐时期,整个时代也如“烟花三月”般美妙,更表达了诗人愉悦的心境。〔5〕指导朗读前两句。自由读、指读、评读、想象画面读等。〔6〕小结:名楼美景遥相送,诗情画意在其中。3.品析“碧空尽”“唯”等词语。〔1〕品析第三句,各抒己见谈谈对“碧空尽”的理解。〔2〕抓住“远影”,体会李白目送帆船远去时间之长,对友人的情感之深。〔3〕带着自己的体会试读第三、四句。〔4〕指名读,师生评读,学生再读。〔5〕师激情引读。〔6〕从最后一句中,换词理解品析“唯”。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对挚友的一片深情,寄情于浩荡的一江春水。体味作者伫立江边时间之长,帆影“尽”而情“不尽”,“过尽千帆皆不是,一心只送孟浩然”的深情。〔7〕指导朗读后两句。及时板书:情深意长。四、赏读全诗,背诵全诗1。自由组合练习读。2.展示个性指名读。3.师生互动背诵读。〔自由组合读,让学生自读自悟,读中悟情;老师引读,点拨学生如何读,使学生深化体会诗意;展示个性读,可引发学生展示自身独特体会。〕五、学习第二首诗1.讨论交流学习第一首诗的成功经历:解诗题,明背景;品词句,悟诗境;作比照,感诗情等。2.小组合作学习第二首诗。3.各组汇报交流。4.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理解安西、阳关等诗中所涉及地名的方位及相关知识;理解由于交通不便,从偏远的安西到阳关的送别这其中的困难;各抒己见体味“更进一杯酒”的深化内涵。5.比拟两首诗的异同,诵读悟情。6.交流这两首送别诗共同的地方,试着考虑其规律性。六、总体回忆,归纳升华1.学生交流本节课感受。2.老师归纳总结:人分千里外,情在送别中!一样的深情,别样的故事。下节课让我们继续领略古代诗人的送别深情。3.布置作业。第二课时一、复习稳固,导入新课二、交流课下搜集到的送别诗〔略〕三、小组合作,读诗悟情引导学生自主体会送别诗的异同,着重让学生领悟这些诗中丰富的情感内涵,品味“人间最美是真情”这一真谛。四、诵读交流,畅谈感受〔略〕五、迁移学法,进展练笔1.人间最美是真情,同学们,我们也曾有过与亲人、朋友分别的难舍时刻,你有怎样的感受呢?能否用抒情的话甚至是诗的语言写一写?2.练笔。3.交流。六、拓展思路,布置作业1.除了送别诗,你还理解什么类别的诗?〔如思乡诗、边塞诗、咏春诗等等。引导学生课外读诗时要留意诗歌间的内在联络,使学生对诗歌的理解上到一个新的高度。〕2.布置自选作业。〔1〕搜集李白、孟浩然、王维的其他诗作,朗读、欣赏、摘抄。〔2〕自主选择文中一首诗改写成记叙文。〔3〕结合自己的感受创作古体诗或现代诗。〔4〕搜集某一类诗歌如边塞诗,比拟、赏读、摘抄或写体会。教学设计方案篇5【【摘要】:^p】下面编者为大家搜集了“初二生物认识蚯蚓教学设计”教案,希:(课前,老师讲台上和学生课桌上都放有学生采集来的蚯蚓,这些蚯蚓放在透明的一次性水杯中。)师:为了学习环节动物的代表──蚯蚓(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一章第二节“陆地生活的动物”。),上星期同学们已拟定了有关蚯蚓的研究方案,如今我们请各小组来汇报自己的研究成果。(大屏幕显示问题)1.世界上有多少种蚯蚓?最大的有多大?2.在什么地方容易找到蚯蚓?3.怎样区分蚯蚓的头部和尾部?4.蚯蚓的外表为什么又湿又粘?5.蚯蚓的体表为什么是紫红色的?是保护色吗?6.大雨过后,蚯蚓为什么会跑到地面上来?7.蚯蚓怎么繁殖后代?8.蚯蚓是怎样运动的?9.蚯蚓冬眠吗?10.蚯蚓没有眼睛,它靠什么发现食物呢?生:原来我们认为蚯蚓只有一种,就是我们面前的这种,通过查找资料才知道,地球上的蚯蚓竟有两千多种,其中最大的达1米多,真吓人。生:采集蚯蚓时,开场我们认为很容易,到土中去挖就行了,因为我们都知道蚯蚓是生活在土中的,但是我们挖了几片枯燥的地方都没有找到蚯蚓,大家猜测,蚯蚓是不是喜欢生活在潮湿的地方呢?于是我们就想到了下水道附近的土壤,果然在那里采集到了较多的蚯蚓。通过查资料,我们知道了蚯蚓喜欢生活在潮湿、疏松的地方,而且这个地方还要具有丰富的有机质。生:怎样区分蚯蚓头尾呢?乍一看,蚯蚓两端都是尖的,哪是头部呢?它也没有眼睛、耳朵、鼻子呀!可是通过观察我们发现,它有一端活动非常活泼,我演示给大家看,(用投影仪演示)我们想这端可能是头部,为了验证猜测的正确性,我们就去看书。书上讲,蚯蚓有环带的一端是头部,我们一比照,发现蚯蚓活泼的一端都有环带,大家都很快乐,因为我们验证了自己的设想是正确的。生:第4个问题比拟简单,蚯蚓的外表又湿又黏,可以减少运动时的摩擦力。师:还有别的原因吗?生:有,书上讲,蚯蚓是通过皮肤呼吸的,它外表的黏液对它的呼吸很重要,它在枯燥的地面上会窒息而死的,我们做了实验确实如此。生:我来谈第5个问题。我们在采集蚯蚓的时候发现,蚯蚓体表的颜色和周围土壤的颜色差异很大,这是为什么呀?是不是因为一般较小动物都有保护色呢?或许是因为它生活在黑暗的地下?但我们在研究第4个问题时发现,蚯蚓的皮肤下面密布着许多细小的血管,血液的颜色透过皮肤显示出来,使它的皮肤呈紫红色。原来如此!生:我们组好几个同学见过大雨过后地面上有时有许多蚯蚓,它们为什么要跑出来呢?我们分析^p的结果是,大雨不影响它的食物,也不影响它的运动,可能是水太多,它不能呼吸了,才跑出来的。为此,我们进展了实验,把蚯蚓放入花盆中,然后浇过量的水,过了一会儿,蚯蚓果然出来了。同学们假如有兴趣,可以做这个实验加以验证。生:关于第9个问题,我们想蚯蚓可能是冬眠的,因为如今不是冬天,没方法证明我们的猜测,开场我们小组想放弃这个问题,后来,有一个同学提议用冰箱给蚯蚓制造一个冬天,经过屡次实验、观察,我们发现蚯蚓确实有冬眠的特点,但在真正的冬天,它是否冬眠呢?我们准备到冬天继续研究。师:想法非常好。生:我来汇报我们小组对第10个问题的认识。我们认为蚯蚓不能看见东西,或许它是靠闻味发现食物的吧,可是我们给它不同气味的东西,发现没什么区别。蚯蚓也没有触角,不知它是怎么发现食物的,但我们在研究这个问题时有了另一个发现:蚯蚓怕光。晚上它出来活动时用光一照或一开灯它就钻入地下,白天一掀盒盖儿,它也马上就往土中钻,不知它为什么怕光呢?生:书上讲,将一条蚯蚓切成两段,可以变成两条蚯蚓,可是,我们切了之后,前半段活了,后半段却死了,不知为什么?师:哪个小组还有问题?生:关于蚯蚓的运动,我们用放大镜发现,它又细又小,根本不可能用它蹬地使身体前进。所以,它的运动肯定靠肌肉,但我们解剖了几条蚯蚓,还没有找到答案。生:书上说,蚯蚓是雌雄同体,异体受精,但我们不清楚怎么一回事。师:好吧,老师来讲这两个问题。(老师用课件、图片讲了蚯蚓的运动:纵肌收缩,身体变粗短,环肌收缩身体变细长。老师讲完,学生观察。)(老师用课件通过动画的形式介绍了蚯蚓繁殖后代的过程,顺便讲了环带为什么在蚯蚓的前端。)师:蚯蚓是人类的帮手,达尔文讲,假如犁是人类最早的创造之一,那么远在人类生存以前,土地就已被蚯蚓耕耘过而且还将继续耕耘下去。另外,蚯蚓还可以做药材,它的粪便是很好的肥料,它还可以做饲料。如今人们又发现,蚯蚓在环保中也大有用武之地,某国一个大企业养了10亿条蚯蚓,每天处理造纸废水50吨,排粪便2.5吨。师:关于这些新问题,请同学们下去继续研究,每组写一篇关于蚯蚓的研究报告。生:这些蚯蚓怎么处理?师:你们说呢?生:养起来,继续进展研究,挺有意思的。生:放归自然。生:用来钓鱼。师:按你们的想法去做吧!点评:执教者同时还作为组织者、参与者,引导学生去寻找和发现,并和学生共同探究。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不仅积极参与每一个教学环节,体验学习的快乐、成功的喜悦,而且不同的学生得到了不同的开展,满足了学生求知、参与、成功、交流和自尊的需要。符合“人本”学习理论,突出学生主体,关注学生开展和学习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学设计方案篇6教学目的: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学习本文抓住特征,运用语言、行动、外貌描写刻画人物性格的写法。体味莫泊桑在本文中所运用的准确而生动的语言。体会行文中议论抒情的作用。教学重点:学习运用语言、行动、外貌描写刻画人物性格的写法。教学难点运用准确而生动的语言进展写作练习。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课:我虽然是第一次踏上长清这块土地,但是,长清人的热情大方、质朴豪爽给我留下了深化的印象,特别是咱班的一位身穿橘黄和黑色相间的上衣的男孩,他圆圆的脸庞上洋溢着微笑,一副深度近视眼镜也遮不住那炯炯有神的目光,让我在这个春暖乍寒的了日子里,感到阳光的温暖,你们猜猜他是谁?〔生答〕杨光!哪一位是杨光?站起来我瞧瞧,你们是怎么猜到的?〔生谈理由〕怎样才能更好的刻画人物呢?这一节课我们跨越时空隧道,去拜访一位世界文学巨匠,看看他是怎么作的。二、新授:〔一〕老师配乐范读课文,整体感知〔要求〕:1、划出不认识的生字、词语或者向同学着重强调的字词。2、用一句话表示所感知到的环境气氛。如:这是一个…………的聚会。3、文学常识简介:福楼拜、屠格涅夫、都德、左拉、莫泊桑。〔二〕研读赏析〔导语):这几位文学大师倾毕生心血,为人类留下了珍贵的文化遗产,每一位都值得永远敬仰。1、你最喜欢哪一位?作者莫泊桑是怎样刻画他们的性格的?〔提示:可从肖像、语言、动作等描写方法分析^p人物性格特点〕方法:找一名擅长漫画的同学上讲台划出四位文学家的肖像,学生根据漫画分析^p人物性格老师以福楼拜为例:肖像描写:蓝色的大眼古高卢斗士式的大胡须语言描写:他的嗓音特别洪亮,仿佛在他那古高卢士式的大胡须下面,吹响着一把军号”他可以用一句很明了很深化的话完毕一场辩论;一次思想的飞跃纵观几个世纪,并从中找出两个类同的事实或两段类似的'格言,再加以比拟。于是,就像两块同样的石块碰到一起一样,一束启蒙的火花从他的话语里迸发出来。动作描写:“门铃一响……他总是亲自去开门。”渐渐地,人越来越多……这时只见福楼拜做着大幅度的动作(就像他要飞起来似的),从这个人面前一步跨到那个人面前,带动得他衣裤鼓起来,像一条渔船上的风帆。”“最后,他的朋友们一个个地陆续走了。他分别送到前厅,单独和讲一小会儿话,紧紧握住对方的手,再热情地大笑着用手拍打几下对方的肩头……”性格特点:博学善辩,热情好客、开朗豪爽。以此为例概括其他三位的性格特点:屠格涅夫:博学多识,都德:开朗活泼幽默健谈左拉:沉默寡言坚毅聪明2、你认为作者为何能把人物的性格表现的如此鲜明,将人物刻画得那么栩栩如生?〔同桌之间讨论,老师巡视、倾听、点播。〕根据学生答复的情况出示以下内容:准确的肖像描写〔1〕福楼拜转动着蓝色的大眼睛盯着朋友这张白皙的脸,非常钦佩地听着。〔2〕他的头很小却很漂亮,乌木色的浓密卷发从头上一直披到肩上,与卷曲的胡须连成一片;他习惯用手捋着自己的胡子尖。〔3〕他的眼睛像切开的长缝,眯缝着,却从中射出一道墨一样的黑光。也许是由于过度近视,他的目光有时很模糊。〔4〕左拉中等身材,微微发胖,有一副补实但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