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10讲:烛之武退秦师(学生版)_第1页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10讲:烛之武退秦师(学生版)_第2页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10讲:烛之武退秦师(学生版)_第3页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10讲:烛之武退秦师(学生版)_第4页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10讲:烛之武退秦师(学生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烛之武退秦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了解《左传》及有关文学常识。2.烛之武形象的分析。3.烛之武如何退秦师。4.归纳整理文言文常见字词、句式。1、《左传》其书及写作背景《左传》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以《春秋》的记事为纲,以时间先后为序,记叙了上起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下迄鲁哀公二十七年(公元前467年),共二百五十五年的历史。《左传》突出的特点就是善于描写战争和记述行人辞令,记事条理清楚,叙述精确,详略合宜,委曲简洁;写人简而精,曲而达,婉而有致,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常常是寥寥几句,就能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不仅具有极高的史学价值,而且还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为后世叙事散文树立了典范。“传”意为注释,《左传》为给儒家经典《春秋》所作的注释性文字。《左传》也称《左氏春秋》、《春秋左氏传》,与《公羊传》、《谷粱传》合称“春秋三传”。2、史书体例②编年体:以年代为线索编排的有关历史事件,如《左传》。①通史:不间断地记叙自古及今的历史事件,如《史记》。③国别体: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叙的历史,如《战国策》。④断代史:记录某一时期或某一朝代的历史,如《汉书》。⑤纪事本末体:以事件为主线,将有关专题材料集中在一起,首创于南宋的袁枢,如袁枢的《通鉴纪事本末》。⑥纪传体:通过记叙人物活动反映历史事件,如《史记》。3.烛之武如何退秦师?第一层:欲扬先抑,以退为进(郑既知亡矣)

第二层:阐明利害,动摇秦军(邻之厚,君之薄也)第三层:替秦着想,以利相诱(君亦无所害)第四层:以史为例,挑拨秦君(君之所知也)第五层:推测未来,劝秦谨慎(唯君图之)文言知识梳理:一、通假字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已,通“矣”,语气词,了。)2.共其乏困

(共,通“供”,供给。)3.夫晋,何厌之有

(厌,通“餍”,满足。)4.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阙,通“缺”,侵损,削减。)5.秦伯说,与郑人盟

(说,通“悦”,高兴。)6.失其所与,不知

(知,通“智”,明智。)二、古今异义1.贰于楚也

古:从属二主,动词;

今:“二”的大写,数词。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古: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今:泛指设宴请客的主人。3.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古:使者,出使的人;

今:指外出之人随身携带的物品。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古:那个人;

今:尊称一般人的妻子。三、词类活用(例句)(一)名词活用1.名词作状语①夜缒而出

(表时间,在晚上)②朝济而夕设版焉

(表时间,在早上,在晚上)③既东封郑

(表处所,在东边)2.名词作动词①晋军函陵/秦军汜南(名词用作动词,驻扎)②与郑人盟

(名词作动词,结盟、订立同盟)3.名词的使动与意动①既东封郑(封:疆界。名作使动,使……成为疆界)②阙秦以利晋(利:利益、好处。名词作使动,使……得利)③越国以鄙远(鄙:边邑。名词作意动,把……当作边邑)(二)动词的活用1.动词作名词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赐,动词作名词,恩惠)2.动词的使动①若不阙秦(使动用法,使……削减)②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使动,使……灭亡)③烛之武退秦师(使动,使……退却(撤兵))(三)形容词的活用1.形容词作名词①越国以鄙远(远,远地)②臣之壮也(壮,壮年人)③今老矣(老,老年人)④邻之厚,君之薄也(厚,雄厚的势力;薄,单薄的力量)⑤共其乏困(乏困,缺少的东西)2.形容词作动词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形容词作动词,损害)(四)数词活用且贰于楚也(数词“贰”活用为动词,从属二主)四、一词多义(一)重要实词:1.贰①“二”的大写。(例: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左传·隐公元年》)②副职(例:其内任卿贰以上。梁启超《少年中国说》)③不专一(例:贰则疑惑。《荀子·解蔽》)④离心,背叛(例:夫诸侯之贿,聚于公室,则诸侯贰。《左传》)⑤再,重复。(例:不迁怒,不贰过。《论语·雍也》)⑥从属二主。(本文: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2.鄙①边邑,边远的地方(例:《为学》:“蜀之鄙有二僧。”)(本文:“越国以鄙远”)②庸俗,鄙陋。(例:《左传·庄公十年》:“肉食者鄙,未能远谋。”)③看不起,轻视。(例:《左传·昭公十六年》:“我皆有礼,夫犹鄙我。”)3.许①准许

(同现代汉语)②答应,听从

(例:本文:“许之”、“许君焦、暇”)③赞同

(例《愚公移山》:“杂然相许。”)④约数

(例:《小石潭记》:“潭中鱼可百许头。”)⑤表处所

(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4.阙①què古代宫殿前两边的高建筑物。(虢君闻之大惊,出见扁鹊于中阙《史记·扁鹊传》)②què城楼③què皇宫,引申为朝廷(诣阙上书,书久不报《汉书·朱买臣传》)④quē通“缺”,缺少,空缺(去年米贵缺军粮,今年米贱大伤农。杜甫《岁宴行》)⑤quē,缺点,过错(有驰慢之阙。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⑥jué侵损,削减。(本文:若不阙秦)⑦jué挖掘(若阙地及泉《左传·昭公二十年》)5.微①细小,轻微(同现义)②衰败(国势衰微)③卑贱(例:《史记·曹相国世家》:“参如微时,与萧何善。”)④幽微,精妙。微言大义(成语)⑤隐蔽,不显露。见微知著(成语)⑥假如没有。(例:《岳阳楼记》:“微斯人,吾谁与归?”)(本文:微夫人之力不及此)6.敝①坏,破旧。(例:方苞《左忠毅公逸事》:“使史更敝衣草屦。”)②谦词敝人③疲惫(例:《资治通鉴》:“曹操之众,远来疲敝。”)④损害,衰败。(本文:因人之力以敝之。)(二)重要虚词1.以①以其无礼于晋(因为,连词)②敢以烦执事(拿,用,介词)③越国以鄙远(表顺承,连词)④焉用亡郑以陪邻?(表顺承,连词)⑤若舍郑以为东道主(把,介词)2.而①今急而求子(才,连词,表顺承)②夜缒而出(表修饰,连词)③若亡郑而有利于君(表顺承,连词)④朝济而夕设版焉。(表转折,连词)3.焉①子亦有不利焉。(啊,句末语气词,表感叹)②焉用亡郑以陪邻?(疑问代词,为什么)③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疑问代词,哪里)④且焉置土石(疑问代词,哪里)⑤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代词,之)⑥永之人争奔走焉(兼词,于此)⑦朝济而夕设版焉(兼词,于之)4.其①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代词,指代“行李”)②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代词,指代“那件事”)③失其所与,不知(代词,自己的)④吾其还也(语气词,还是,表商量)5.之①子犯请击之(代词,他们,指秦军)②是寡人之过也(结构助词,的)③臣之壮也(主谓间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④夫晋,何厌之有(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⑤辍耕之垄上(动词,往、到)五、特殊句式(一)判断句1.是寡人之过也(用“也”表判断)2.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通过语意直接表判断)(二)倒装句1.宾语前置句夫晋,何厌之有(“之”作宾语前置的标志,正常语序:有何厌)2.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①以其无礼于晋

②若亡郑而有益于君③佚之狐言于郑伯(三)省略句1.省主语①(晋惠公)许君焦、瑕②(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③(烛之武)夜缒而出④(烛之武)许之⑤(秦伯)使杞子、逢孙、扬孙戍之2.省宾语①敢以(之)烦执事(省略介词宾语,指灭郑之事或退兵之事)②若舍郑以(之)为东道主(之:指郑国)3.省介词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汜南(省略介词“于”)六、固定句式夫晋,何厌之有(何……之有:表反问的句式,译为:有……的呢)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题。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扬孙戍之,乃还。1.与下列加点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夜缒而出椎坠缀B.敢以烦执事环蕃繁C.与郑人盟蒙孟懑D.戍之竖术束2.下列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无异的一项是()A.若舍郑以为东道主B.行李之往来C.秦伯说D.若亡郑而有益于君3.分别比较下面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敢以烦执事②权以示群下③若舍郑以为东道主④若毒之乎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4.对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组是()①焉用亡郑以陪邻②夫晋,何厌之有A.①为什么要灭掉晋国而给郑国增加土地呢?②晋国有什么可厌恶的呢?B.①为什么要灭掉郑国来陪伴邻国呢?②晋国有什么可厌恶的呢?C.①为什么要灭掉郑国而给邻国增加土地呢?②晋国哪里会有什么满足的呢?D.①为什么要灭掉郑国来陪伴邻国呢?②晋国哪里会有什么满足的呢?5.“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正确的意思是()A.你暂时住在郑国,作一个东道主,你的使者往来,可以供给他们缺乏的东西,这样对你也没有什么害处。B.如果放弃灭郑的打算,而让郑国作东道主,您的使者往来,我们郑国可以随时提供他们所缺乏的物资,这样对您也没有什么害处。C.你暂时住在郑国,让郑国作东道主,你的使者往来,我们郑国可以随时提供他们困乏时的休息,况且我们也不会加害于你。D.如果放弃灭郑的念头,而让郑国作一次东道主,你的使者往来,我们郑国可以供他们困乏时的休息,我们的君主也不会加害于你的。基础演练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组是()A.夜缒而出(zhuì)氾南(fàn)函陵(hán)B.共其乏困(ɡōnɡ)逢孙(fénɡ)朝济而夕设版(zháo)C.失其所与(yǔ)不知(zhì)若不阙秦(qué)D.夫战,勇气也(fū)微夫人之力(fú)匹夫(fú)2.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且贰于楚B.无能为也已C.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D.失其所与,不知3.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敢以烦执事(对对方的敬称)B.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C.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那人,指秦穆公)D.失与所与,不知(给予的)4.下列加点词语活用现象相同的两句是()A.秦军氾南B.夜缒而出C.共其乏困D.秦伯说,与郑人盟5.选出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与例句相同的一项。(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A.固若金汤B.若印数十百千本C.若毒之乎D.更若役,复若赋(2)朝济而夕设版焉()A.无济于事B.人才济济C.直挂云帆济沧海D.赈济灾民6.找出下列句子中“以”字用法相同的两项()A.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B.若舍郑以为东道主C.焉用亡郑以陪邻D.敢以烦执事二、判断下列文言文句式的类型并翻译1.是寡人之过也。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夫晋,何厌之有?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以其无礼于晋。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佚之狐言于郑伯曰……()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晋军函陵,秦军氾南。()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巩固提高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5题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若余郑以为东道主若使烛之武见秦君B.焉用亡郑以陪邻朝济而夕设版焉C.唯君图之因人之力而敝之D.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2.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用法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夜缒而出A.越国以鄙远B.且君尝为晋君赐矣C.朝济而夕设版焉D.既东封郑3.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用法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越国以鄙远A.秦伯说,与郑人盟B.既东封郑C.朝济而夕设版焉D.共其乏困4.下列各句中句式特征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A.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B.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C.夫晋,何厌之有?D.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5.下列各项中全能成为秦穆公退兵原因的一项是()eq\o\ac(○,1)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eq\o\ac(○,2)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eq\o\ac(○,3)邻之厚,君之薄也eq\o\ac(○,4)夫晋,何厌之有eq\o\ac(○,5)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eq\o\ac(○,6)微夫人之力不及此A.eq\o\ac(○,1)eq\o\ac(○,3)eq\o\ac(○,5)B.eq\o\ac(○,1)eq\o\ac(○,4)eq\o\ac(○,6)C.eq\o\ac(○,2)eq\o\ac(○,3)eq\o\ac(○,4)D.eq\o\ac(○,2)eq\o\ac(○,5)eq\o\ac(○,6)(2015•江阴市五校上学期期中)文言文阅读卫臻字公振,陈留襄邑人也。父兹,有大节,不应三公之辟。太祖之初如陈留,兹曰:“平天下者,必此人也。”太祖亦异之,数诣兹议大事。从讨董卓,战于荥阳而卒。太祖每涉郡境,辄遣使祠焉。会奉诏命,聘贵人于魏,因表留臻参丞相军事。追录臻父旧勋,赐爵关内侯,转为户曹掾。文帝即王位,为散骑常侍。及践阼,封安国亭侯。帝幸广陵,行中领军,从。征东大将军曹休表得降贼辞:“孙权已在濡须口。”臻曰:“权恃长江,未敢抗衡,此必畏怖伪辞耳。”考核降者,果守将诈所作也。明帝即位,进封康乡侯,加侍中。诸葛亮寇天水,臻奏:“宜遣奇兵入散关,绝其粮道。”乃以臻为征蜀将军,假节督诸军事,到长安,亮退。还,复职,加光禄大夫。是时,帝方隆意于殿舍,臻数切深。及殿中监擅收兰台令史,臻奏案之。诏曰:“殿舍不成,吾所留心,卿推之何?”臻上疏曰:“古制侵官之法,非恶其勤事也,诚以所益者小,所堕者大也。臣每察校事,类皆如此,惧群司将遂越职,以至陵迟矣。”幽州刺史毋丘俭上疏曰:“陛下即位已,未有可书,吴、蜀恃险,未可卒平,聊可以此方无用之士克定辽东。”臻曰:“俭所陈皆战国细术,非王者之事也。吴频岁称兵,寇乱边境,而犹案甲养士,未果寻致讨者,诚用百姓疲劳故也。且渊生长海表,相承三世,外抚戎夷,内修战射,而俭欲以偏军长驱,朝至夕卷,知其妄矣。”俭行,军遂不利。后迁为司空,徙司徒。正始中,进爵长垣侯,邑千户,封一子列侯。(选自《三国志·魏书》,有删改)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太祖之初如陈留如:到、往B.帝幸广陵,行中领军幸:皇帝到某地C.乃以臻为征蜀将军,假节督诸军事假:借D.诚用百姓疲劳故也用:因为7.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不应三公之辟不知日之入B.战于荥阳而卒惑而不从师。C.因表留臻参丞相军事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D.惧群司将遂越职,以至陵迟矣举匏樽以相属8.文中哪几件事能体现卫臻的深谋远虑?请用自己的话概括。9.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太祖亦异之,数诣兹议大事。(2)权恃长江,未敢抗衡,此必畏怖伪辞耳。基础知识: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撤走)

B.夫晋,何厌之有?(讨厌)C.焉用亡郑以陪邻(增加)D.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供给)2.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从属二主)B.

以乱易整,不武(容易)C.

许之(答应)

D.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戍守)3.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吾不能早用子(古代对人的尊称)

B.

夫晋,何厌之有(发语词,不译)C.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只有)D.吾其还也(表示商量语气,还是)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词与现代汉语基本一致的一项是(

)A.……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B.若舍郑以为东道主C.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D.微夫人之力不及此5.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A.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B.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C.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D.亦去之阅读下面文段,完成6—11题。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6.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夜缒(用绳子拴着从城墙上下来)而出

B.越国以鄙(边邑)远C.

行李(出使的人)之往来,共其乏困

D.

阙(使……缺,损害)秦以利晋,唯君图之7.“以为”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

)A.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君亦无所害

B.或以为死,或以为亡C.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

D.

以为得之矣8.翻译正确的一组句子是(

)①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②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A.①您曾经对晋君有恩,把焦、瑕两座城池给了他,可晋君早上渡过黄河回国,晚上就修筑防御工事,这些您是知道的啊。②等到他在东边疆土扩大到郑国,就会再向西边扩展疆土。B.①您曾经对晋君有恩,他答应以焦、瑕两城作为酬谢,可是他早晨刚渡河回国,晚上就修筑工事防备您,这些您是知道的。②他已经在东边把郑国作为了它的边邑,势必会继续向西边扩展疆土。C.①您曾经对晋君有恩,把焦、瑕两座城池给了他,可晋君早上渡过黄河回国,晚上就修筑工事防备您,这些您是知道的。②他已经在东边把郑国作为了它的边邑,势必会继续向西边扩展疆土。D.①您曾经对晋君有恩,他答应以焦、瑕作为酬劳,可是他早晨刚渡过黄河回国,晚上就修筑工事防备您,这些您是知道的。②等到他在东边把疆土扩大到郑国,就会再向西边扩展疆土。9.对“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越过晋国而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境,国君知道那是很困难

B.越过晋国而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境,您知道那是很困难的

C.越过秦国而把远方的郑国作为晋国的东部边境,国君知道那是很困难

D.越过秦国而把远方的郑国作为晋国的东部边境,您知道那是很困难的10.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句是(

A.烛之武“夜缒而出”,说明当时郑国的情况十分危急。

B.从烛之武对形势的分析中可知,晋国的实力与秦国不相上下。

C.晋侯为了报答秦伯,曾经答应过给秦国两座城池。D.烛之武说秦国退兵的理由一共有两条。11.下面是对烛之武这个人物性格的分析评价,其中正确的几项是(

)A.怀才不遇,牢骚满腹B.能言善辩,智能过人C.深明大义,顾全大局

D.巧舌如簧,挑拨离间E.不卑不亢,善于激将F.无中生有,拨弄是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5题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贰:依附一个同时又依附另一个B.晋军函陵,秦军氾南军:驻扎C.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必:必然D.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犹:尚且2.下列各项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是寡人之过也是:这B.夜缒而出缒:用绳子拴着往下送C.郑既知亡矣既:既然D.敢以烦执事执事:对对方的尊称3.下列各项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乏困:缺少的东西B.焉用亡郑以陪邻陪:增加C.若余郑以为东道主若:如果D.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鄙:边邑4.下列各项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赐:恩惠B.朝济而夕设版焉版:防御工事C.夫晋,何厌之有厌:厌烦D.既东封郑封:成为疆界5.下列各项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又欲肆其西封肆:扩张B.若不阙秦阙:侵损C.唯君图之图:图谋D.秦伯说说:高兴(2015湖北宜昌上学期期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十六年,奉车都尉窦固出击匈奴,以超为假司马,将兵别击伊吾①,战于蒲类海,多斩首虏而还。固以为能,遣与从事郭恂俱使西域。超到鄯善②,鄯善王广奉超礼数甚备,后忽更疏懈。超谓其官属曰:“宁觉广礼意薄乎?此必有北虏使来,狐疑未知所从故也。明者睹未萌,况已著邪?”乃召侍胡诈之曰:“匈奴使来数日,今安在乎?”侍胡惶恐,具服其状。超乃闭侍胡,悉会其吏士三十六人,与共饮,酒酣,因激怒之,曰:“卿曹与我俱在绝域,欲立大功以求富贵,今虏使到裁数日,而王广礼敬皆废,如令鄯善收吾属送匈奴,骸骨长为豺狼食矣!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