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支护及土方工程监理实施细则(全)_第1页
基坑支护及土方工程监理实施细则(全)_第2页
基坑支护及土方工程监理实施细则(全)_第3页
基坑支护及土方工程监理实施细则(全)_第4页
基坑支护及土方工程监理实施细则(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基坑支护及土方工程监理实施细则一、监理依据:1、GB50202—2018《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2、GB50300—2013《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3、JGJ120—2012《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4、GB50739-2011《复合土钉墙基坑支护技术规范》5、G50497-2019《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6、JGJ79-2012《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7、GB50086-2015《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8、JGJ18-2012《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二、监理目标和控制标准1、进度目标:按进度计划完成。2、造价目标:按投资预算控制。3、安全目标:安全施工无事故。三、质量目标和控制标准:按设计和规范要求施工并达到以下标准。1、钢筋混凝土灌注护坡桩质量检验标准项目序号检查项目允许偏差或允许值检验方法单位数值1~3根、单排桩基垂直于中心线方向和群桩基础的边桩条形桩基沿中心线方向和群桩基础的中间桩主控项目1孔深㎜+300重锤测或测钻杆2桩位D≤1000㎜㎜D/6,且不大于100D/4,且不大于150D≥1000㎜㎜100+0.01H150+0.01H4混凝土强度符合设计要求试件报告或钻芯取样送检5承载力按桩基检测技术规范按桩基检测技术规范一般项目1垂直度%1用靠尺或水准仪2桩径㎜±50用钢尺量3泥浆比重1.15~1.20用比重计测,清孔后在距孔度50cm处取样4钢筋笼安装深度㎜±100用钢尺量5混凝土允盈系数>1检查每根桩的实际灌注量6桩顶标高㎜+30-50水准仪,需扣除桩顶浮浆层及劣质桩体7泥浆面标高(高于地下水位)㎜0.1~1.0目测8钢筋笼主筋接头采用闪光对焊接头相互错开1米,同一断面接头数量不超过50%9安装导管导管底端距孔底高度不大于500㎜,保证在第一次下灌的混凝土能埋没导料管的长主东小于1.0米。10灌注混凝土初灌导管埋深不低于1.0米,连续灌注中导管埋深控制在2~6米。钻孔灌注桩施工前,先试成孔3个,以优化施工参数,确保扩径量≤200mm。1.2钻孔灌注桩混凝土的充盈系数宜为1.0-1.2,不得小于1.0,不宜大于1.3。1.3施工允许偏差:垂直度不大于1/200,桩位偏差不大于50mm,并注意不基坑内偏差和倾斜。1.4成孔后对成孔质量认真检查,泥浆比重应小于1.25(排出),沉渣不宜大于200mm;钢筋的安放要严格控制笼顶高程;导管口距孔底不大于500mm,导管埋入砼的深度不小于800mm;砼的坍落度为18~20cm,每50m3或每组日留置一组砼试件,现场养护。要严格控制浮笼、导管拨出砼面或埋深不够(一般控制在2~6m)、断桩、夹泥等现象发生;水下砼必须连续施工,每根桩的浇注时间按初盘砼的初凝时间控制,一般不超8小时。1.5钢筋保护层厚度不小于50mm,允许误差不超过20mm,钢筋焊接宜采用对接焊,若采用搭接焊接,单面焊10d,双面焊5d。分段制作钢筋笼时,应采用焊接法连接,接头按照50%错开,钢筋笼就位后,顶面和底面标高误差不超过50mm。1.6混凝土粗骨料直径不大于25mm,混凝土应连续浇灌且桩顶泛浆高度不应小于500mm。钻孔灌注桩宜间隔施工,并应在灌注砼24h后进行邻桩成孔施工,孔底允许沉渣小于200mm,桩顶凿除浮浆后桩顶标高处的砼应清洁并达到设计强度。1.7施工期间要求进行成孔质量检查,每个灌注台班不得小于1组试块,施工完毕后进行桩身质量检查;采用低应变动测法监测桩身完整性,数量不宜少于总桩数10%。1.8桩顶冠梁高截面为700*900mm,砼强度为C30,钢筋保护层35mm,纵向钢筋采用焊接,接头应相互错开,焊接接头链接区长度10d,同一连接区内纵向受拉钢筋接头数量不大于50%,灌注桩主筋应深入冠梁700mm.2、土钉锚杆、土钉墙检验要求2.1分层分段开挖,每层开挖深度不得大于1.5米,对开挖出的边坡进行人工修整,确保边坡的平整度,按设计图纸检查土钉位置标记和间距,检查成孔直径和倾角。孔位充许偏差不大于100mm,钻孔的倾角误差不大于5%,孔径允许偏差为±5mm,孔深允许偏差为±50mm。成孔过程中遇障碍物需调整孔位时,不得影响支护安全。2.2土钉杆接头应采用搭接焊接,双面焊5d;土钉杆体应沿土钉轴线方向每隔2米左右设置一个居中支架,并将用作居中支架的钢筋弯成弧形与土钉杆焊接,土钉下料长度误差允许值为±50mm。阳角处土钉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适当调整高度或角度,避免土钉重叠,保证施工顺利进行。2.3土钉须进行现场抗试验,抗拔试验应在专间设置的百工作土钉上进行直至破坏,用来确定极限荷载,试验数量不小于土钉总数的1%,且同一土层中的检测数量不应小于3根。2.4水泥采用P.042.5检查进场水泥的出厂合格证及相关资料,并现场取样送检;土钉采用二次注浆技术,检查注浆液水灰比是否为0.5纯水泥浆,二次注浆压力不低于1.5MPa,注浆应从孔底开始灌填,需浆注浆管插入孔内距孔底约0.5~1.0m处,当孔口有浆液流出并加压稳定后,方可停止注浆。2.5注浆时应注意以下问题:①压力注浆时应在钻孔口部设置止浆塞,注满后保持压力3~5min,在初凝前需补浆1~2次。②在注浆的同时浆导管以匀速缓慢撤出,导管的出浆口应始终处在孔中浆体的表面以下,保证孔中气体能全部逸出。③向孔内注入浆体的充盈系数必须大于1。每次向孔内注浆时,宜预先计算所需的浆体体积并根据注浆泵的冲程数求出实际向孔内注入的浆体体积,以确认实际注浆量超出孔的体积。④施工时当浆体工作度不能满足要求时可外加高效减水剂,不准任意加大用水量,浆体应搅拌均匀并立即使用,开始注浆前、中途停顿或作业完毕后须用水冲洗管路。2.6检查编制的钢筋网片的钢筋型号、规格、间距,以及与加强筋焊接强度。网格允许偏差为±10mm,钢筋网铺设时每边的搭设长度应不小于300mm,并作弯钩处理。2.7喷射混凝土前应检查砼的配合比是否符合设计要求,以及砂子、石子、水泥进场质量,并取样送检;喷射混凝土时应检查砼厚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配合比现场取样试验配制,水泥采用P032.5水泥,面层混凝土喷射厚度60~80mm,强度达到C20,要求表面基本平整,表面平整度要求±30mm。2.8喷混凝土面层应注意以下问题:①在喷射混凝土前,面层内的钢筋网片应牢固固定在边壁上并符合规定的保护层厚度要求,钢筋网片可用插入土中的钢筋固定,在混凝土喷射下应不出现振动。②喷射混凝土配合比应通过试验确定,粗骨料最大料径不宜大于12mm,水灰比不宜大于0.45,并应通过外加剂来调节所需工作度和早强时间。③喷射混凝土的喷射顺序应自下而上,喷头与受喷面距离宜控制在0.8~1.5m范围内,射流方向垂直指向喷射面,但在钢筋部位,应先喷填钢筋后方,然后再喷填钢筋前方,防止在钢筋背面出现空隙。混凝土终凝后2小时,应根据具体情况,采取连续喷水养护5~7天,或喷涂养护剂。④喷射混凝土强度可用边长100mm立方石块进行测定,制作试块时应浆试模底面紧贴边壁,从侧向喷入混凝土,每批至少留取3组(每组3块)试件。⑤喷射混凝土面层厚度采用钻孔检测,钻孔数量每500平方米一组,每组不小于3点。3、高压旋喷止水帷幕检验要求项序检查项目允许偏差或允许值检查方法单位数值主控项目1水泥及外掺剂质量符合出厂要求查产品合格证书或抽样送检2水泥用量设计要求查看流量表及水泥浆水灰比3桩体强度或完整性检验设计要求按规定方法4地基承载力设计要求按规定方法一般项目1钻孔位置(mm)mm≤50用钢尺量2钻孔垂直度%%≤1.5经纬仪测钻杆或实测3孔深(mm)mm±200用钢尺量4注浆压力按设定参数指标查看压力表5桩体搭接(mm)mm>200用钢尺量6桩体直径(mm)mm≤50开挖后用钢尺量7桩身中心允许偏差(mm)≤0.2D开挖后桩顶下500mm处用钢尺量为桩径3.1灌注桩施工完毕后方可再进行高压旋喷桩的施工,高压旋喷桩桩径650mm,桩于桩之间相割200m~300m,桩体垂直度不大于1/200,桩位偏差不大于20mm。3.2水泥采用P.O42.5,水灰比为0.8-1.0,水泥用掺入量为180kg/m,喷浆压力不小于25MPa。3.3搅拌机的转速和拌和能力应分别与所搅拌浆液类型和灌浆泵的排浆量相适应,并应能保证均匀、连续地拌制浆液。保证高压喷射注浆连续供浆需量。3.4施工用高压水和压缩气的流量、压力应满足工程设计要求。3.5高压喷射注浆法为自下而上连续作业。随时观察注浆泵压力表的读数,观察计算钻杆的回转速度和提升速度,时刻控制在试验数据范围内。3.6严格控制泥浆的水泥掺量,准确记录每一个工作班的生产量和水泥实际用量;发现问题,及时调整水泥掺和量或调整注浆泵压力、钻杆提升速度和转速,以满足设计要求,保证成桩质量。3.7高压喷射注浆喷射过程中出现压力突降或骤增,要求施工单位必须停止施工作业,查明原因,并及时处理后,方可继续施工。3.8喷射过程中因故中断后,恢复喷射时,应进行复喷,搭接长度不小于0.5m。3.9喷射中断超过浆液初凝时间,应进行复喷,复喷搭接长度不小于1m。3.10喷射过程中孔内漏浆,应停止提升,直至不漏浆为止,继续提升。3.11喷射过程中,要求施工单位记录每个高压喷射注浆孔施工时间全过程。4、预应力锚索施工质量控制要求4.1锚孔施工质量控制要求①按设计图纸检查锚孔的孔位的标高、标记和间距,检查成孔直径和倾角。预应力锚索孔距允许偏差不大于100mm,钻孔轴线与设计轴线的偏斜度不大于3%。②锚孔孔深不小于锚索设计长度,孔深偏差±50mm,也不应大于设计长度的1%,锚孔的孔径不小于设计的孔径。钻孔底部的偏斜尺寸不大于锚固体直径的3%。③注浆管宜与锚杆杆体绑扎在一起,一次注浆管距孔底宜为100~200mm,二次注浆管的出浆孔应进行可灌密封处理。4.2锚索制作和安放质量控制要求钢绞线严格按设计尺寸下料,每股长度误差不大于50mm,钢绞线按一定规律平直排列,杆索锚固段沿杆体轴线方向每隔1.5~2m设置一个支架,两个支架间用扎丝将二次注浆管、钢绞线捆扎牢固形成一束结。锚索自由段用塑料管包裹,与锚固段相交处的塑料管管口用防水胶布封住。组浆锚索时同时安放两根注浆管,一次注浆管底端距锚索底端0.1~0.2m,二次注浆管的管端距离锚索末端0.5m左右。二次注浆管管底出口用防水胶布封住,在锚索底部1/3锚固段长度范围内做花管,花管的孔眼直径为8mm左右,梅花形布置,花孔间距0.5m左右,孔眼用防水胶布封住。4.3注浆质量控制要求①制作好的锚索安放时防止杆体扭压、弯曲,并确保杆体于钻孔中心位置,杆体插入孔内深度不小于锚索长度的95%。②注浆分两次进行,采用PO42.5水泥制浆,一次注浆压力0.3~0.5MPa,水灰比0.45~0.5。二次注浆压力为1.5~3MPa,水灰比0.45~0.55,两次注浆,水泥总用量不小于65kg/m。注浆时,随着浆液的灌入,逐步上拔注浆管,上拔过程中,确保注浆管底端始终埋入浆液面下2米左右,以保证锚固体连续且密实。浆体从孔口溢出,拔出第一次注浆管。水泥凝固前进行高压劈裂注浆,在达到最高压力后稳压2~3min,结束注浆作业,二次注浆管留于孔内。4.4变径锚索施工质量控制要求4.4.1锚孔施工按设计图纸检查锚孔的孔位的标高、标记和间距,检查成孔直径和倾角。锚杆钻孔的深度不应小于设计长度,也不宜大于设计长度500mm。钻孔施工符合下列要求:①钻杆钻孔时不得扰动周围地层。②锚索水平方向孔距误差不大于50mm。垂直方向孔距误差不大于100mm。钻孔底部的偏斜尺寸不大于锚固体直径的3%。③锚孔孔深不小于锚索设计长度,也不大于设计长度的1%,锚孔的孔径不于小于设计的孔径。④锚索成孔施工时应采用套管钻进。4.4.2扩孔施工高压旋转钻头(喷头)的高压水泥浆在高压泵的压力作用下,从底部钻头和侧翼喷嘴向外喷射,喷射过程中同步对周侧的土体或砂层进行切割;高压旋转钻头和铡翼喷嘴在动力推动下逐渐向前推进,直至达到设计深度的直径,获得形成的锚杆孔。扩孔施工符合下列要求:①扩孔的高压喷射压力大于20MPa,喷嘴移动速度10~20min。②高压喷射注浆水泥采用强度等级为PO42.5纯水泥浆,水灰比0.8~1.0,水泥用量不小于200kg/m,喷浆压力不少于25Mpa。③连接高压注浆泵和钻机的输送高压喷射液体的高压管长度不宜大于50米。④采用水泥浆扩孔工艺,应至少上下往返扩孔两遍。⑤高压旋转钻头(钻头)应均匀旋转,均匀提升或下沉,由上而上或由下而上进行高压喷射扩孔,喷射管分段提升或下沉的搭接长不得小于100mm。⑥在高压喷射扩孔过程中出现压力骤然上长升或下降时,应查明原因并及时采取措施。⑦施工中严格按照施工参数进行施工,如实做好各项记录。4.4.3注浆控制要求注浆分两次进行,采用PO42.5水泥制浆,一次注浆压力0.3~0.5MPa,水灰比0.5。二次注浆压力为1.5~3MPa,水灰比0.45~0.55,二次注浆总量锚固段不小于锚固段不小于500kg/m,自由段水泥用量不小于50kg/m。注浆时,将配制好的浆液用注浆泵通过胶管压入一次注浆管中,浆液从注浆管底端喷出,随着浆液的灌入,逐步上注浆时,逐步上拔注浆管,上拔过程中,注意上拔注浆管底端必须始终埋入浆液面下2米左右,以保证锚固体连续且密实。浆体直到孔口溢出浆液为止,此时拔出第一次注浆管。二次注浆利用注浆花管进行高压劈裂注浆,在达到最高压力后稳压2~3min,结束注浆作业,二次注浆管留于孔内。注浆注意事项:①灌注的水泥浆要取样做室内抗压试验,以复核其强度指标。②浆液应随搅随用,并在初凝前用完,注浆作业开始时,先用稀水泥浆循环注浆系统1~2min,确保注浆进浆液畅通。③对于一次注浆,当浆液硬化后,若发出浆液没有充满锚孔时,进行补浆。④同一批锚孔注浆结束后,要清洗注浆管道循环系统。4.4.4腰梁焊接技术质量要求腰梁安装焊接时,根据腰梁构造详图,准确下料后,开始安装焊接,选择适合钢材材质的焊条、焊机及焊接工艺。4.4.5锚索张拉锁定技术质量要求①预应力锚索张拉前,对张拉设备进行标定。②张拉应在锚索施工齡期7天后进行或桨体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等级的70%时后可进行张拉,具体时间根据试验确定(根据施工经验,不加早强剂为二次注浆完7天后)。张拉应按照相关规范分级张拉,锁定后48h内,应力损失超过10%时应进行补偿张拉。③锚索正式张拉前,取20%的设计张拉荷载,对其预张拉1~2次,使其与锚具接触紧密,钢绞线完全平直。④锚索分级张拉至设计施加预应力值的1.05倍后锁定。⑤锚索施工前应进行锚杆抗拔基本实验,试验方法详见JGJ120-2012附录A;锚索应在锚固体和外锚头强度达到15Mpa后进行土层锚杆验收试验,检测单根锚索承载力,试验数量为锚杆总数的5%,且每层不小于3根。5、土方开挖工程质量检验标准(mm)项序项目允许偏差或允许值检验方法柱基基坑基槽控方场地平整管沟地(路)面基层人工机械主控项目1标高-50±30±50-50-50水准仪2长度、宽度(由设计中心线向两边量)+200-50+300-100+500-150+150--经纬仪,用钢尺量3边坡设计要求观察或用坡度尺检查一般项目1表面平整度2020502020用2m靠尺检查和楔形塞尺检查2基底土性设计要求观察或土样分析6、土方回填工程质量检验标准(mm)项序检查项目允许偏差或允许值检验方法柱基基坑基槽场地平整管沟地(路)面基础层人工机械主控项目1标高-50±30±50-50-50水准仪2分层压实系数设计要求按规定方法一般项目1回填土料设计要求取样检查或直观鉴别2分层厚度及含水量设计要求水准议及抽样检查3表面平整度2020302020用靠尺或水准仪7、基坑变形控制标准(1)基坑变形的监控值基坑类别支护体顶位移支护结构墙体最大位移地面最大沉降一级基坑3㎝5㎝3㎝(2)邻近建筑物沉降控制变形特征中、低压缩性土高压缩性土砖体承重结构基础局部倾斜0.002㎝0.003㎝框架结构0.002L0.003L五、土方工程质量控制方法(一)挖土方工程质量控制方法:1、基坑开挖应选取进行测量控制,抄平放线,根据边坡支护线开挖宽度,按放线尺寸分块流水施工。根据土质情况,采取在四侧或两侧直立开挖或放坡,以保证施工操作安全。2、土方开挖的顺序、方法必须与设计工况一致,并遵循“开槽支撑、先撑后挖、分层开挖、严禁超挖”的原则。开挖时应充分利用时空效应原理,分层分段对称开挖,每层开挖深度不得大于2米或设计土钉下0.5米,每段开挖长度不大于30米,开挖与土钉施工相匹配,随挖随支护。3、基坑(槽)开挖,上部应有排水措施,防止雨水流入坑内冲刷边坡,造成塌方和破坏基土。4、基坑开挖程序一般是:测量控制线分层开挖排降水修坡整平留足预留土层等。挖土应自上而下水平分段分层进行,每层1.5m左右,边挖边检查坑底宽度,不够及时修整,并要求边坡支护及时进行分层支护。开挖至设计标高,再统一进行一次修坡清底,检查坑底和标高,要求坑底下凸凹不超过1.5cm。6、基坑开挖应尽量防止对地基土的扰动,当用人工挖土,基坑挖好后不能立即进行下道工序时,应预留15-30cm一层土不挖,待下道工序开始再挖至设计标高。采用机械开挖基坑时,为避免破坏基底土,应在基底标高以上预留一层10-15cm人工清理。使用铲运机、推土机或多斗挖土机时,保留土层厚度为20cm;使用正铲、反铲或拉铲挖土时为30cm。7、雨季施工时,基坑应分段开挖,挖好一段浇筑一段垫层,并在基坑周围挖排水沟,以防地面雨水流入基坑,同时应经常检查边坡和支护情况,以防止坑壁受水浸泡而造成塌方。8、弃土应及时运出,在基坑边缘上侧临时堆土或堆放材料以及移动施工机械时,应与基坑边缘保持1m以上的距离,以保证坑边直立壁或边坡的稳定。当土质情况良好时,堆土或材料应距挖方边缘0.8m以外,高度不宜超过1.5m。9、基坑挖完后应进行验槽,并作好记录,如发现地基土质与地质勘探报告、设计要求不符时,应与有关人员研究及时处理。10、施工中应经常检查边坡支护情况,如发现有松动、变形、位移等情况,应及时加固或更换。如基坑附近建筑物有下沉、变形情况,应立即分析原因,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处理。11、深基坑上下应先挖好阶梯或支撑靠梯,或开斜坡道,并采取防滑措施,禁止踩踏支撑上下,坑四周应设安全防护栏。(二)填土方工程质量控制方法1、本工程回填土基本依靠开挖土方解决,对开挖出不符合规范要求的土方,如垃圾等必须进行过筛。2、填土土料含水量水量的大小,直接影响到夯实(碾压)质量,在夯实前应先试验,以得到符合密实度要求条件下的最优含水量和最少夯实遍数。含水量水量过小,夯压不实;含水量过大,则易成橡皮土。3、填土应从最低处开始,由下而上整个宽度分层铺填碾压夯实。在地形起伏处,应做好接槎,修筑1:2阶梯形边坡,每台阶高可取50cm、宽100cm。4、该填方工程每层填方压实系数均不得小于0.94,粘性土料施工含水量与最优含水量之差控制在-4~+2%范围内,压缩模量大于8~12。5、填方施工必须分层填土,压实和测定压实后的干容重,检验其压实系数和压实范围,符合要求后,方能填筑上层土料。6、填土压实后的干容重,应有90%以上大于1.65g/cm3,其余10%的最低值与要求值的差,不得大于0.08g/cm3,且应分散不得集中。7、各层填方压实后,均要求在业主和监理部门的监督下采用环刀取样,每层每10—20m取样一组。8、为保证新建道路红线和填方的压实范围,填方必须每隔4—6层进行道路中心线及边缘线位置的复核和复查。9、填方前由业主、监理和施工三方共同测定填方基底的标高、尺寸,针对该工程地形较为复杂,应认真绘制出地形地貌图,标注出各个不同标高段的尺寸和距离,采用“平面方格网法”进行土方计算和计量。填方至要求的标高后,由监理、业主、施工三方认定,再依据场地原始的测量数据计算填方总量,做为填方工程结算的依据。(三)基坑变形监测1、基坑监测目的1)为动态设计和信息化施工及时提供反馈信息。2)为基坑开挖和地下工程施工提供及时有效的监测数据,以便于优化设计、指导施工。3)对周围临近的建筑物(构筑物)、地下管线、路面等周边环境进行现场监测,控制其变形在允许范围内。4)对基坑支护结构在使用过程中出现超载、施工条件变化实施系统监控以确保基坑安全。2、监测内容对于本基坑工程而言,基坑边坡等级为一级,按安全等级为一级进行监测,具体监测内容如下:1)基坑坡顶水平位移;2)基坑坡顶竖向位移;3)护坡桩后土体深层水平位移(测斜)4)周边地表及道路竖向位移;5)周边建筑物不均匀沉降测量(竖向位移及倾斜)6)坑内、坑外地下水位的监测7)锚索内力3、监测控制要点1、审查变形监测单位的监测方案,检查现场监理人员的资质和仪器、设备检验情况,以及仪器、设备是否符合本工程沉降监测的精度标准。2、检查沉降、水平位移观测点和土体深层水平位移的布置是否按按监测方案设置和设置是否牢固。3、观测时应按相同的观测路线和测量方法,使用同一测量仪器和设备,固定观测人员,在基本相同的环境和条件下工作。4、检查基坑基坑周边地表和竖向位移监测点的监测仪器是否采用精密水准仪,沉降监基准网按二等水准测量要求进行闭合环线监测,沉降监测点按三等变形监测的技术要求进行。为保证测量精度,每次监测采取以下措施:(1)观测在仪器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且避免在测站和标尺有振动时进行。(2)尽量选择在每一天同一时段内进行观测,观测坚持四固定原则,即:施测人员固定,测站位置固定,测量延续时间固定,施测顺序固定。5、检查土体深层水平位移监测(测斜)的测斜仪的埋设位置和高度。在基坑开挖前将测斜管(采用PVC制作,外径65或70mm,每节长2m)埋入土体或墙体里,管顶高出基准面150~200mm。在土体中,测斜管采用钻孔法进行埋设,钻孔深度等于埋置深度。钻孔的垂直度误差不大于1.5%。钻孔施工应尽量采用清水钻进,孔径略大于所选用的测斜管的外径。通过导向槽,将管内注清水的测斜管逐节放入钻孔内,接口用封箱带密封。随后在测斜管与钻孔之间空隙内回填水泥浆。埋设就位的测斜管必须保证管内的十字导槽对准开挖面纵横方向。测斜管内纵向的十字导槽应润滑顺直,应保证管身垂直,管端接口密合。具体打操作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埋入测斜管,应保持垂直;(2)测斜管有两对方向互相垂直到定向槽,其中一对需与基坑边线垂直。(3)测量时,必须保证测斜仪与管内温度基本一致,使显示仪计数稳定才能开始测量。6、监测频率基坑监测工作应贯穿于基坑和基础工程施工的全过程,监测工作一般应从基坑工程施工前开始,直至基坑回填为止,对有特殊要求的周边环境的监测应根据需要延续至变形趋于稳定后才能结束。开挖后监测频率可按下表进行:基坑监测频率表基坑类别施工进程监测频率一级开挖深度(m)≤51次/2d5~101次/1d>102次/1d底板浇筑后时间(d)≤72次/1d7~141次/1d14~281次/2d>281次/2d7、监测报警及异常情况下的监测措施基坑周边沉降,位移主要的变形来自于基坑降水、开挖及支护施工等,在施工过程中要严密监测,监测项目以下列参数为报警值:基坑监测报警值一级变化速率(mm/d)累计值(mm)地面水平位移325地面最大竖向位移330周边环境监测报警值的限值如下表:累计值变化速率备注绝对值/mm倾斜2直接观察点数据1管线位移刚性管道压力20-3非压力20-3柔性管线--2邻近建(构)筑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