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案(新教材)第二部分近代中国第六单元第17讲国家出路的探索与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_第1页
历史教案(新教材)第二部分近代中国第六单元第17讲国家出路的探索与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_第2页
历史教案(新教材)第二部分近代中国第六单元第17讲国家出路的探索与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_第3页
历史教案(新教材)第二部分近代中国第六单元第17讲国家出路的探索与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_第4页
历史教案(新教材)第二部分近代中国第六单元第17讲国家出路的探索与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7讲国家出路的探索与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时空重点主题概览1.从太平天国运动到洋务运动(1851—1895年)两次鸦片战争敲开了古老中国的大门,中国面临数千年未有的大变局。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睁眼看世界,开启了中国近代由爱国而研究、学习西方的先河。太平天国运动虽然以失败告终,但引起清政府的诸多变化;洋务运动虽未达到目标,但推动了中国早期现代化。2.从戊戌维新运动到义和团运动(1898—1901年)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日益加剧。资产阶级维新派发起了戊戌维新运动,而义和团则竖起了“扶清灭洋”的旗帜,但这些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均以失败告终。3.晚清的自救运动(1901—1911年)面对民族危机的加深,清政府开展了新一轮的自救运动——“新政”,但进一步暴露出其腐朽反动本质,加速了革命的到来和自身的灭亡。一、国家出路的探索1.开眼看世界(1)背景:鸦片战争的失败及《南京条约》,充分反映了清朝统治阶级高层的封闭、愚昧与腐朽。(2)表现人物著作内容及地位林则徐译著《四洲志》收集有关西洋各国的消息情报和国际知识,供对外交涉时参考魏源编著《海国图志》近代中国最早介绍外国历史地理的书籍之一,书中提出了“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徐继畬撰著《瀛寰志略》尤重对欧美各国的考察和介绍,是中国近代第一部世界地理著作(3)影响:开眼看世界,初步提出了向西方学习以求自强的主张。2.太平天国运动(1)酝酿:洪秀全提出了“拜上帝”的主张。冯云山号召民众加入拜上帝会。(2)过程爆发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等发动金田起义,建号太平天国定都1853年,太平军占领南京,改南京为天京,定都于此全盛太平军北伐、西征,占领湖北、江西、安徽许多地方转折1856年,领导集团内讧,太平天国在政治、军事上开始衰落重建洪仁玕、陈玉成、李秀成进入最高领导层防御先后取得浦口、三河大捷,但在安庆战役中败于曾国藩统率的湘军失败1864年,在湘军、淮军和洋枪队进攻下,天京被攻破(3)纲领名称《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内容提出了“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的主张提出新的社会经济政策,试图回答农民革命应当向何处去的问题意义否定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反映了农民追求社会财富平均的理想是先进的中国人首次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结果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这两个文件都未能实施图解历史《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的关系(4)失败原因:由于农民阶级的历史局限性,缺乏科学思想理论的指导,没有先进阶级的领导。(5)影响: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引起政治和权力结构的变化。湘淮系官僚集团崛起,中央权力下移。3.洋务运动(1)兴起背景经过两次鸦片战争,统治阶级中的一些当权人物看到了欧美国家的船坚炮利。清朝统治阶级内部形成了洋务派目的为了挽救国家的颓势,“自强”“求富”代表奕、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人(2)内容创办近代工业军事工业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天津机器局等民用工业上海轮船招商局、上海机器织布局、开平煤矿等筹划海防建成了以北洋舰队为代表的新式海军创办近代教育开办了培养翻译和军事人才的学校(3)评价积极引进了资本主义国家的机器生产技术,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尝试局限未能达到保障国家安全,抵抗外敌侵略的目的;不改变封建统治,只是在封建制度的基础上修修补补(4)影响: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与发展产生时间洋务运动中后期原因少数“官督商办”的民用企业发展为独立经营的商办企业,从而产生了早期民族工业初步发展时间甲午中日战争后原因①《马关条约》允许外国人在中国通商口岸设厂制造,清政府不得不放开民间办企业。②张謇等一批民族资本家主张实业救国(选必2,第5课子目1)内容张謇等民族资本家开办工厂并借鉴西方工厂的管理经验(选必2,第5课子目1)影响①诞生了早期民族资产阶级(由于是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压迫下产生的,先天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②壮大了工人阶级(虽人数不多,但代表了新的生产力,是近代中国最革命的阶级)现代化现代化也叫近代化,是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的过程。包括政治上的民主化、法治化;经济上的工业化、市场化、城镇化;思想上的文明化、理性化。材料中国传统的文化优越感,在鸦片战争中受到了一次不大的冲击。堂堂天朝竟败给了“蕞尔岛夷”手下,着实使君臣们为之一惊。但这场战争毕竟只使君臣慑于对手的船坚炮利,中西之间还只是在器物层次上发生文化冲突。所以一时的忧患意识和战败的屈辱感很快随着和约的订立而烟消云散。拍岸的惊涛,峰回路转,化作阵阵水沫,依然是死水一泓。“都门仍复恬嬉,大有雨过忘雷之意”。君臣们仍然在自圆自足的文化心理支配下昏昏睡去。——摘编自沈渭滨《困厄中的近代化》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鸦片战争后中国对西方的认识,并对此作简要评述。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示认识:统治者认可西方的船坚炮利;认为中国制度仍优越于西方;以传统的蛮夷观念看待西方国家。评述:长期以来的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对世界的变化认识甚少;中国传统文化的优越感造就了“天朝上国”思想,对西方易产生鄙视心理;鸦片战争对清廷的冲击力度较小,民族意识尚未真正觉醒。二、戊戌维新运动1.“公车上书”背景《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回国内,激起朝野上下的反对概括康有为、梁启超组织在京参加会试的各省举人联名上书影响拉开维新运动的序幕2.“百日维新”(1898年6月11日-9月21日)标志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内容光绪帝先后发布上百道变法诏令,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等方面除旧布新的举措3.认识失败结局变法期间的改革措施,除京师大学堂得以保留外,均被废止原因守旧势力强大,维新派缺乏可靠的社会基础,没有严密的组织,把希望寄托于并未完全掌握实权的皇帝身上意义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新思想的传播;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旧式官僚体制材料“百日维新”虽然失败了,但它毕竟触动了传统的中国政治体制,为现代国家的建立作出了有益的尝试。以后发生的历次革命运动,从现代化的进程看,都与戊戌变法有着历史的连续性,也正因为如此,史学界才会把戊戌变法视作近代中国现代化进程的起点。——摘编自危兆盖《回顾戊戌重温历史》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戊戌维新运动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示变法触动了传统体制,为现代国家的建立作出了有益的尝试,是近代中国政治现代化进程的起点;但由于封建势力的强大以及资产阶级力量的薄弱,变法最终以失败告终,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三、义和团运动1.背景(1)《马关条约》签订后,西方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日益加剧。(2)西方势力深入中国城市、乡村后引发了一系列冲突。(3)德国强占胶州湾,进一步刺激了山东民众。2.概况兴起以“扶清灭洋”为口号的反洋教斗争蔓延到山东、直隶很多州县农村各方态度各国公使要求清政府取缔义和团。慈禧太后采用“招抚”义和团的办法,企图对义和团加以控制利用结果在中外势力联合镇压下失败3.评价(1)具有强烈的反帝爱国倾向,它所展现的中国人民不畏强暴的牺牲精神,打破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幻想。(2)存在明显的盲目排外行为;无法阻止中国滑向半殖民地的深渊。思维深化“扶清灭洋”“扶清灭洋”口号具有爱国性质,突出反映了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其中“扶清”有利于争取官兵,却容易放松对清政府的警惕;“灭洋”能动员广大民众参加反帝斗争,但却带有盲目性、笼统的排外性质。四、晚清的商业与交通1.商业货币政府开始铸造银元(选必1,第15课子目1)商业经营形式(选必2,第8课子目2)(1)1900年,香港成立了第一家大型百货公司——先施百货公司。(2)广州、上海等地也出现了大型百货公司(上海先施百货公司)银行(1)1865年,英国在香港开办汇丰银行,并在上海设立分行,随后又在中国许多城市设立分支行。(2)1897年,盛宣怀在上海创办中国通商银行,是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家银行,之后先后在北京、天津、汉口、广州、香港、烟台、镇江、汕头、福州和重庆等地设立分行股票(1)19世纪70年代,随着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的民用股份制企业出现,股票也开始走向市场,其中较著名的有轮船招商局和开平矿务局发行的股票。(2)上海出现了中国最早专营股票的证券机构——上海平准股票公司对外贸易商品(1)输出:初级产品。(2)输入:鸦片和工业品通商口岸上海、天津、广州、沙市、重庆、苏州、杭州等城市(选必2,第11课)(1)中国沿海城市上海、天津、广州等逐步发展起资本主义工商业。(2)近代化性质的工商业城市陆续出现、发展、壮大,吸引了大量乡村人口进城,开启了近代中国城市化的进程。(3)自来水、电力、公路、电报、电话等近代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主要集中在一些经济相对发达的城市,尤其是通商口岸,但建设水平有限,且很不平衡。(4)1864年,上海煤气公司成立。(5)1908年,上海有轨电车开通。(6)清末,上海出现煤气路灯2.交通(选必2,第12课)陆运(1)1881年建成的唐胥铁路,是中国人在自己国土上修建的第一条实用铁路。(2)1909年竣工的京张铁路,是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干线,由詹天佑主持修建,他被称为“中国铁路之父”水运(1)19世纪20年代,西方的轮船开到中国。(2)19世纪60年代中期,中国人建造的蒸汽动力轮船“黄鹄号”试航成功,揭开了中国近代造船工业的序幕。(3)1872年,官督商办的轮船招商局在上海正式成立,成为中国近代航运史上的里程碑邮政(1)1878年,上海海关造册处首次发行中国的第一套邮票——大龙邮票。(2)1878年,天津海关书信馆对公众开放邮寄业务。(3)1897年创办的大清邮政官局,是近代中国国家邮政的开端,其业务范围包括收寄信函、明信片、包裹和办理汇兑等。(4)电报、电话也在晚清时传入中国1.魏源“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提出,标志着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迈出了重要一步。2.农民阶级是小生产者的代表,具有落后性、分散性、自私性等特点,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因而,天京变乱的悲剧,偶然中包含着历史的必然。3.《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两个纲领的经济主张是相互矛盾的,前者要求在小农经济基础上废除私有制,实行生产资料、生活资料统归圣库的公有制,实行绝对平均主义;后者主张保护私有财产,鼓励私人投资,用资本主义代替平均主义。4.洋务运动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生产方式,促使中国近代企业诞生。5.义和团运动具有反帝爱国的正义性,但其盲目排外的特点不具有历史的进步性。1.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经济上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化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及管理经验;兴办的民用企业,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迈出了中国经济近代化的第一步政治上洋务运动使中国社会的阶级结构发生了变化,促进了中国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成长的产生与发展外交上洋务运动推动了中国外交的近代化。中国近代第一个常设的外交机构——总理衙门的设立,加强了清朝与外国的联系军事上洋务运动创建了近代海军,开始了中国军事近代化的历程教育上洋务运动设立新式学堂,培养翻译、科技、军事方面的人才,还派遣留学生,加快了近代教育事业的发展2.康梁维新思想的特点(1)中西融合: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如康有为的《孔子改制考》,借助儒家思想宣传西方资产阶级学说。(2)救亡图存:体现中国社会面临崩溃和民族危机深重的现实,蕴含了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的强烈愿望,但也反映出其软弱性、妥协性的特点。(3)由理论到实践:把维新思想转变为维新变法运动,最终推动了戊戌变法的实现。3.戊戌维新在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意义(1)政治上:维新派试图在政治上变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为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度,揭开了中国政治民主化的序幕。(2)经济上:维新派在经济上提倡近代工业、交通运输业,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3)思想上:对激发人民的爱国情感和民族意识起了重要作用;为近代思想启蒙运动的兴起开辟了道路,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4)文化教育上:百日维新中改革科举制,废除八股及设立新式学堂,为改革封建教育制度打开了缺口,促进了近代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5)社会生活上:维新派建立社团、兴办学堂、创办报刊、提倡女学、改易风俗等,对促进社会生活和社会意识的近代化也起了重要作用。(6)军事上:推动了军事近代化,有利于军事力量的增强。1.(2023·1月浙江选考)1896年,盛宣怀上奏:“银行昉(开始)于泰西……各国通商以来,华人不知务此,英、法、德、俄、日本之银行乃推行来华,攘我大利。近年中外士大夫灼见本末,亦多建开设银行之议”“合天下之商力,以办天下之银行,但使华行多获一分之利,即从洋行收回一分之权”。据此可知,盛宣怀建议开设银行的主要目的是()A.实现对外贸易垄断B.与外商争夺利权C.抵制洋货、提倡国货D.刺激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合天下之商力,以办天下之银行,但使华行多获一分之利,即从洋行收回一分之权”可知,盛宣怀建议创办银行,抵制洋行的经济侵略,与外商争夺利权,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垄断对外贸易,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抵制洋货,排除C项;民族工业在洋务运动后期已经产生,排除D项。2.(2023·1月浙江选考)1865年,上海大英自来火房制成煤气灯。19世纪80年代,有人记云:“地火皆由铁管通至马路,于是各戏馆及酒楼、茶肆俱可接点。其灯每盏有玻罩,或倒悬,或直竖,或向壁上横穿,各随其便。人行其间,真如入不夜城也。”这一时期“煤气灯”在上海的使用()①与上海是通商口岸密切相关②反映了上海对外贸易的繁盛③为居民创造了新的城市夜生活方式④开启了近代上海城市化进程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A解析根据“1865年,上海大英自来火房制成煤气灯”并结合所学可知,“煤气灯”在上海的使用与上海是通商口岸密切相关,①正确;根据“于是各戏馆及酒楼、茶肆俱可接点……人行其间,真如入不夜城也”可知,“煤气灯”在上海使用,为居民创造了新的城市夜生活方式,③正确,A项正确;④错在“开启了”,排除B、D项;材料无法体现上海对外贸易的繁盛,②错误,排除C项。3.(2021·1月浙江选考)有史家言:“晚清学术界之风气,倡经世以谋富强,讲掌故以明国是,崇今文以谈变法,究舆地以筹边防。凡此数学,魏氏或倡导之,或光大之。”文中的“魏氏”()①首倡经世之学②推崇民主革命③主张“师夷长技”④关注世界史地A.①②B.③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B解析材料中的“魏氏”指的是地主阶级抵抗派魏源,魏源的《海国图志》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主张,《海国图志》是近代中国最早介绍外国历史地理的书籍之一,③④符合题意;①错在“首倡”,②魏源作为地主阶级不可能推崇民主革命,排除,故答案选B。4.(2020·1月浙江选考)洋务派巨擘左宗棠主持重刻《海国图志》,在该书序中慨言:百余年来,中国“水陆战备少弛”,英吉利“蹈我之瑕,构兵思逞”,“廿余载,事局如故”,“然同、光间福建设局造轮船,陇中用华匠制枪炮”,“此魏子所谓师其长技以制之也。”这一认识反映了()A.左宗棠、魏源顺乎世界之潮流迈出变法第一步B.“师夷长技以制之”是洋务派自强之道的思想先导C.中国人学习西方经历了由器物层次到制度层次的变化D.以“中体西用”寻求变革,解决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答案B解析材料信息“然同、光间福建设局造轮船,陇中用华匠制枪炮”“此魏子所谓师其长技以制之也”说明左宗棠认为“师夷长技以制之”是其设立福建船政局的指导思想。由此可知,魏源的“师夷之长技以制夷”思想是洋务派自强之道的思想先导,故B正确;魏源提出了向西方学习制造坚船利炮,但并未付诸实践,故A错误;洋务运动还局限于学习西方的器物层次,故C错误;材料强调魏源师夷长技思想对洋务派的影响,而非洋务派“中体西用”对近代化的影响,排除D项。5.(2020·1月浙江选考)近代中国民族工业产生后,历经曲折,风雨兼行。结合所学知识,根据下列研究数据,对此解读正确的是()1858-1911年新设民用工矿企业及其创办资本统计表(资本数单位:万元)1858-1894年1895-1911年总数年均总数年均家数153800资本数380316578每家资本①近代民族工业兴起与初步发展②民族工业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③城市手工业有了一定程度发展④民族工业发展出现第一个高潮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答案C解析本题旨在考查1858—1911年间近代中国民族工业产生与初步发展的状况。关键抓住甲午战争前后数据的变化。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①符合题意;②表述错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未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③表述的是传统手工业,不符合材料主题,错误;④正确,甲午战争后,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民族工业迎来了第一次发展高潮,故选C项。6.(2018·11月浙江选考)1882年,中国电报局建立。郑观应称:“商贾贸易,藉电报以通达市价,则无者常绌,而有者常赢”。史料并载电报公司所产生的利润被投入到更广阔的洋务企业网络中。上述材料表明洋务运动意在()A.“设厂自救” B.“西体中用”C.突破“器物”限制 D.“求富”以“自强”答案D解析材料主要论述的是“商贾贸易”,故A项错误;洋务运动主张“中体西用”,故B项错误;洋务运动向西方学习,仅停留在“器物”的层面,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中国电报局建立……所产生的利润被投入到更广阔的洋务企业网络中”,是洋务运动“求富”的表现,但最终目的还是要实现“自强”,故D项正确。课时精练一、选择题Ⅰ(每小题2分,共20分)1.(2023·潍坊一模)下表为对近代某一历史事件影响的描述。该事件是()·由满人占据的重要督抚位置逐渐落入汉人之手·中央政府认识到有必要与外省大员磋商国事·私家军队的力量不断扩展·激励了后世的革命者A.鸦片战争 B.太平天国运动C.洋务运动 D.第二次鸦片战争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引起政治和权力结构的变化,随着湘淮系官僚集团的崛起,中央权力下移,对此后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这与材料内容相一致,故选B项;在鸦片战争中并没有出现私家军队,排除A项;洋务运动是清政府开展的自救运动,也没有出现私家军队,排除C项;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并没有出现“由满人占据的重要督抚位置逐渐落入汉人之手”的现象,排除D项。2.(2023·宁波一模)“况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购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逆,可以勤远略。”由材料可知,洋务新政的目的在于()A.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B.“自强”“求富”C.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D.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内容“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逆,可以勤远略(指加强国防建设以抵抗外国侵略)”可知,洋务新政的目的在于“自强”和“求富”,故选B项。3.(2022·金华高三模拟)下表为清朝政府创办的部分企业。这些企业()名称地点创办人江南机器制造总局金陵机器局福州船政局天津机器局上海南京福州天津李鸿章李鸿章左宗棠崇厚A.构建了较为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B.是洋务派创办的第一批民用工业企业C.均采用“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的形式D.推动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答案D解析洋务派创办的江南机器制造总局、金陵机器局、福州船政局及天津机器局等企业属于军用企业,这些企业引进西方技术设备,推动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故选D项。4.(2023·浙江省A9协作体高三联考)1870年,李鸿章任命沈保靖主持天津机器局,而沈“再三固辞”,不敢到津任职,李鸿章感慨“大抵关涉洋务,自好者已不愿为,洋务而又兼出纳银钱,更多望而却步,随俗则恐无实济,认真则必丛怨尤”。这反映出()A.社会环境影响了近代化B.政治因素是工商业发展的根本C.顽固势力操控洋务企业D.洋务派开始采用官督商办方式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大抵关涉洋务……怨尤”可知,李鸿章感慨办洋务的艰难,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下既面临列强的竞争、破坏,又面临资金、技术困难以及顽固派的百般阻挠,这样的环境下,一些人对办洋务望而却步,沈保靖“再三固辞”说明社会环境影响了近代化,故选A项。5.(2022·宁波镇海中学适应性考试)近代以来,中国的一批有识之士开始探索新知、寻求强国御侮之路。他们著书立说,从器物到制度再到文化,领域不断拓展,内容不断深化。其中提出“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的著作为()A.《海国图志》 B.《校邠庐抗议》C.《孔子之道与现代生活》 D.《孔子改制考》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可知,该主张是洋务派的“中体西用”思想主张,冯桂芬为改良主义之先驱人物,最早表达了洋务运动“中体西用”的指导思想,著有《校邠庐抗议》,B项正确;魏源是地主阶级抵抗派,其著作《海国图志》是一部世界地理历史知识的综合性图书,与题干不符,排除A项;《孔子之道与现代生活》为资产阶级维新派的著作,排除C项;《孔子改制考》为激进派著作,排除D项。6.清政府于1860年设立“抚夷局”,第二年更名为“总理衙门”,1901年又更名为“外务部”。清政府对外交往机构名称的变化反映出中国()A.与西方交往的逐渐增多B.半殖民地化的加深C.对外交作用认识的深化D.外交近代化的推进答案D解析从抚夷局到总理衙门再到外务部,符合当时国家对外交往的需要,体现清政府的外交逐渐与国际接轨,有力地推动了晚清外交的近代化,故选D项;鸦片战争后,与西方交往逐渐增多,是这一时期一直存在的现象,不能解释外交部门名称的变化,排除A项;“总理衙门”是正常的外交部门,不涉及外国殖民的问题,排除B项;从总理衙门到外务部,是清政府在列强威逼之下的无奈之举,而非对外交作用认识的深化,排除C项。7.(2023·衢州模拟)清王朝可以比作一座即将倒塌的房屋,整个结构已从根本上彻底地腐朽了,难道有人只要用几根小柱子斜撑住外墙就能够使那座房屋免于倾倒吗?恐怕这种支撑行为的本身反要加速其颠覆……显而易见,要想解决这个紧急的问题,清除妨害世界和平的根源,必须以一个新的、开明的、进步的政府来代替旧政府。(引自孙中山《中国问题的真解决——向美国人民的呼吁》)下列选项不符合材料主旨的是()A.清末“新政” B.百日维新C.《钦定宪法大纲》 D.皇族内阁答案B解析孙中山认为,清王朝好比一座整个结构已经腐朽的房屋,仅靠小修小补不能使房屋免于倾倒,必须以一个新的、开明的、进步的政府来代替旧政府,即通过革命推翻清政府,而百日维新是资产阶级改良运动,故B项错误,符合题意。8.1898年6月11日,清廷颁布了《明定国是诏》,其中说:“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谬之弊。”这说明戊戌变法()A.侧重提倡务实之风B.兼具改良与革命的色彩C.通过妥协减少变革阻力D.与洋务派宗旨并无不同答案C解析据材料“以圣贤义理之学……时务者”可知,资产阶级维新派为了变革,以儒家“圣贤义理之学”为其根本,这是对封建的妥协,以减少变革阻力,故选C项;务实之风就是讲究实际、实事求是的风气,与材料“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不符,排除A项;戊戌变法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不具有革命色彩,排除B项;洋务派致力于“自强求富”,维护封建统治;而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二者宗旨不同,排除D项。9.(2023·丽水月考)1897年,杭州知府林启创办求是书院,首届招收“举贡生监”30名。1898年,书院扩大招生规模,聘请外籍教师、注重国文、英文、算学、历史、地理、格致等“新学”,同年,还资送高材生4人赴日留学。这说明当时()A.清末新政卓有成效B.维新变法影响广泛C.对新式人才的渴望D.科举取士注重实际答案C解析据材料“注重国文、英文……等‘新学’……4人赴日留学”可知,面对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求是书院注重新学,选派留学生,体现了对新式人才的渴望,以救国救民,故选C项;1901年,清末新政开始,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维新变法“影响广泛”说法错误,排除B项;清末科举取士考试内容仍为四书五经,与“地理、格致等‘新学’”“资送高材生4人赴日留学”无关,排除D项。10.同治八年(1869年),山东冠县梨园屯教民在传教士的怂恿下,分割了本村玉皇庙及附属义学公产,教民在分得部分地产后,随即转让给传教士修建教堂。这引发非教民一方的强烈抵制,展开了长达近30年的诉讼和斗争,这就是“梨园屯教案”。在此事件中,传教士不仅怂恿教民,还胁迫或勾结地方官员,因此获得官府的偏袒而占据上风。材料说明()A.西方教会势力扩张激发了义和团运动B.中外民族矛盾开始成为社会主要矛盾C.地方官员偏袒传教士体现清政府腐败D.列强瓜分中国导致传教活动性质变化答案A解析“梨园屯教案”是义和团运动爆发的重要原因,而教案发生的源头在于西方教会势力在中国的扩张,因此西方教会扩张和义和团运动的爆发存在因果关系,A项正确;鸦片战争后民族矛盾就已经是社会主要矛盾,排除B项;地方官员对传教士的偏袒并不一定是因为腐败,排除C项;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排除D项。二、选择题Ⅱ(每小题3分,共15分)11.《海国图志》中记录了众多的“他者”形象,除了传统以华夏为视角的“小他者”外,还有两类“大他者”,其一以英国为代表,其二则是西方的舰船、枪炮等。《海国图志》的这一分类()A.突破了传统的“夷夏观”B.凸显了师夷长技的理念C.孕育了中体西用的思想D.改变了国人的认知方式答案A解析《海国图志》对于西方国家的记录是先进的,这与我们传统的贵华夏而贱夷狄的观念是不同的,说明其突破了传统的华夏中心观,故选A项;材料主旨是《海国图志》对他国形象的记录,没有提及学习他国的技术,排除B项;中体西用是洋务派的思想,排除C项;《海国图志》成书于1842年,此时国人大多处于天朝上国的迷梦当中,尚未觉醒,排除D项。12.(2023·湖州高三模考)下表为“1862-1893年中国设立的部分新式学堂”统计表。据此可知,这些学堂()创办时间学堂名称地点专业设置创办者1862年京师同文馆北京英文、法文、德文、俄文、天文、算学奕1880年天津电报学堂天津电讯李鸿章1866年福建船政学堂福州制造、驾驶、管轮、绘图左宗棠1887年广东水陆师学堂广州驾驶、管轮、马步、枪炮、营造张之洞①基本为洋务派官员创办②以学习西方军事和技术为主③全部集中于沿海口岸城市④客观上促进了革命思想的传播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①②④答案A解析据题干表格信息可知,奕为洋务派的中央代表,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为洋务派的地方代表,故①正确;据题干表格信息并结合洋务运动的内容可知,天津电报学堂等学堂以学习西方军事和技术为主,故②正确;“全部集中于”不符合史实,北京不是通商口岸,故③错误;孙中山走上革命道路是从1894年开始的,故④错误;选择A项符合题意。13.(2022·义乌高三适应性考试)在民族危机日趋加深,时代风云剧烈变幻的历史条件下,梁启超以“具有魔力之健笔,撰声情激越之文字”,连续发表政论文章,指出:“吾中国数千年来,惟有狭义的革命,今之持极端革命论者,惟心醉狭义的革命。”康有为则向全国同胞大声疾呼:“今日人人有亡天下之责,人人有救天下之权。”上述言论旨在()A.以彻底的民主革命来挽救民族危机B.考订不同的革命方式,找到最佳的革命道路C.启发人们冲破传统观念束缚,学习西方先进技术D.提倡以政治改良的方式救亡图存,实现民族独立答案D解析据材料“今之持极端革命论者,惟心醉狭义的革命”可知,梁启超反对革命排满,主张君主立宪;据材料“今日人人有亡天下之责,人人有救天下之权”可知,康有为意在唤起民众开展救亡图存,实现民族独立,故选D项。14.(2023·杭州模拟)1897年下半年,经元善、梁启超、康广仁、郑观应等有志之士,开始酝酿筹办女子学堂。梁启超为女子学堂起草了《女学会书塾创办章程》和《创设女学堂启》。倾向于维新变革的民族资本家经元善也积极投身于女学堂的创建工作。从材料可知,维新变法()A.改变了旧式价值观念B.引发学生运动的高涨C.推动了近代教育发展D.加快了民主革命进程答案C解析据材料“起草了《女学会书塾创办章程》……民族资本家……创建工作”可知,维新变法为女学堂的创建提供理论和资金,推动了近代教育发展,故选C项;旧式价值观念包含三纲五常、男尊女卑等,“改变”说法错误,排除A项;兴建女学堂,与引发学生运动(以学生为主体的、具有一定的诉求的群体性活动)无直接联系,排除B项;维新派主张改良,其发展教育的措施不能加快民主革命进程,排除D项。15.(2022·嘉兴高三教学测试)学习西方、寻求变革成为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下列关于这方面言论的观点,按其出现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因其所长而用之,即因其所长而制之②三年以来,吾人于共和国体之下,备受专制政治之痛苦③变法之本,在育人才……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④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A.①④③② B.②①④③C.①④②③ D.④①③②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①反映的是向西方学习的思想,应该出现于鸦片战争后;②是反专制思想,根据“三年以来,吾人于共和国体之下”可知这一观点应该出现于辛亥革命以后;③是维新变法思想,出现于戊戌变法期间;④是中体西用思想,出现于洋务运动中。所以正确的顺序应该是①④③②,A项正确。三、非选择题(共30分)16.(2022·山东模拟)(15分)对同一历史事件,考辨史实的真伪,史料信息的处理,一定要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历史的真伪与史料的价值材料一1899年1月,康有为在回忆“公车上书”时说:“再命大学士李鸿章求和,议定割辽、台,并偿款二万万两。三月二十一日,电到北京,吾先知消息,即令卓如(梁启超)鼓动各省,并先鼓动粤中公车,上折拒和议,湖南人和之……时以士气可用,乃合十八省举人于松筠庵会议,与名者千二百余人,以一昼二夜草万言书,请拒和、迁都、变法三者……并日缮写……遍传都下,士气愤涌,联轨察院(都察院)前里许,至四月八日投递,则察院以既已用宅(光绪帝批准和约),无法挽回,却不收。”许多论著据此认为康有为发起和组织了“公车上书”,并将之视为资产阶级改良派走上政治舞台的标志。——摘编自《康南海自编年谱》材料二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史学界对康有为的说法提出了诸多质疑。茅海建详细查阅清朝军机处《随手档》《上谕档》《电报档》《洋务档》《收电》《交发档》《宫中电报电旨》等档案,提出:“从二月二十七日至四月二十一日,在不到两个月的日子里,上奏、代奏或电奏的次数达154次,加入的人数超过2464人次……在各省,封疆大吏电奏反对者(反对签订和约)已过其半数;在京城,翰林院、总理衙门、国子监、内阁、吏部官员皆有大规模的联名上书;举人们的单独上书也达到了31次,加入的人数达到了1555人次;举人们参加官员领衔的上书为7次,加入人数为135人次。”“四月初八日(5月2日),即康有为所称‘不收’其上书的当日,都察院代奏了官员举人的上书共计十五件。”“由此可以证明,康有为组织的十八行省公车联名上书,并非都察院不收,而是康有为根本没有去送。”——摘编自茅海建《戊戌变法史事考二集》(l)材料一、二对待“上书”焦点问题的阐述有何不同,对此可得出什么初步结论?(7分)(2)请从史料类型和史料实证的角度,评析上述材料对研究“上书”焦点问题的价值。(8分)答案(1)不同:材料一康有为自述联名上书遭到清廷拒收;材料二根据宫廷档案记载判断清廷没有收到康有为组织的联名上书。初步结论:材料二证明材料一中康有为的“公车上书”是不存在的,因此对是否有康有为组织的十八行省公车上书一事存疑。(2)史料类型角度:材料一属于个人回忆,记述者为“上书”当事人。由于个人易从自身立场出发对史事加以叙述,有时包含着当事人的主观意图,史料价值有待考证。材料二属于对“上书”历史档案的研究。档案是原始性的第一手资料,客观性和真实性较高,与回忆录相比具有更高的史料价值。史料实证的角度:对“上书”存不存在这一问题,哪个更接近于历史真实,在独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