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西省部分学校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江西省部分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
2023.4
注意事项:
1.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到答题卡上。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美”作为某种与“真”、“善”不同的价值,是古人早就体会到了的。但审美价值有两个层次,需要作些分辨。其较浅显的层次,是审美对象能产生一种别于实用的特殊效果,如诗文的辞藻和声律之美,虽无当于实用,却自为一种价值;其较深的层次,是审美作为人类意识把握世界的一种特殊方式,与知识的方式取径不同而归极不二。从历史上看,审美价值的前一个层次,是容易被人们感知,故而更早为人们所论述了的。汉魏六朝时代,诗赋大兴,文集从经子史书中独立出来,“文笔”说、“声律”说流行,都说明时人已经把审美效果作为独立的价值来追求。
然而,仅此还无以回答保守者的责问:毕竟这有什么用处于是,有人把“立身”与“作文”判为二途,说“作文”华艳放荡并不妨碍其“立身”的朴实端严。这也不过消极地讲声律翰藻的追求无伤大雅,却不能积极地为审美价值作出令人信服的辩护。而且,仅就翰藻纷披、宫徵靡曼论审美,是不能把“美”论述为与“真”、“善”同等之价值的,它至多是一种无伤于“真”和“善”的良性赘瘤,存之即便无碍,去了倒也干净。所以,声律翰藻的追求固是审美意识觉醒的表现,但若停留于这一层次,那么马上就会有人把这良性赘瘤当作恶性肿瘤来攻击的。要在中国传统的价值体系中为审美价值确立其合理地位,还有待于审美观念的进展。
我们可以注意一下六朝文论中的一个矛盾:一方面,声律辞藻越来越被认为是诗文的根本属性,另一方面,声律过于复杂、辞藻过于繁富,却也一般要被反对。解决这个矛盾的办法是所谓“文质彬彬”之说,即要求声辞方面的一定程度的讲究能与内容相适配。然而,在“文质”论的一般形态,中,“文”与“质”其实属于两种不同的价值,“文”的价值在审美方面,“质”的价值却在政治、道德诸方面,两者的适配虽非不可能,但颇有“牛体马用”的味道。与此相应的是,在对于诗文风格的品评上,南朝人经常赞赏的风格是“清”,到唐代犹是如此。所谓“清”,其实是对声律辞藻的运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既要讲究声律辞藻,又不能让它障蔽意义(“所诠”)。然而即便如此,声辞在这里依然是第二位的,文之大义另有所在,此与把声辞认作诗文根本属性的观念仍相矛盾。
时至宋代,人们对于文学作品的关注重心从“能诠”全面地转向“所诠”,诗文“写什么”远比“怎么写”显得重要,故文学批评中屡屡出现表示文义的“理趣”一词,使用者大都强调它高于字面功夫的意义。这固然使一部分内容“当乎义理”却缺乏审美特征的作品获得了过高的评价,但也带来审美观念的深入。从苏轼的“反常合道”之“奇趣”到陈师道作诗“不犯正位”,都已超越声律辞藻等字面效果,而在诗文的意义层次探求作品的审美价值。我们之所以重视“反常合道”一语,就在它实际上有见于审美价值的第二个层次,即某种特殊的观照、把握世界之方式。而所谓“诗以奇趣为宗”,就是说,对世界的审美把握是诗的精神、诗的主旨。如此,则声律辞藻等字面审美效果的追求,也就不再与内容相异趣。所以,我们认为“理趣”说的形成,是中国传统审美观念获得了深入发展的一个标志。
(改编自朱刚《“理趣”说探源》)
材料二:
所谓宋诗的“议论化”,是指诗的艺术表现形式,即它以议论的概括方式进行诗歌创作;而“理趣化”,则是指诗歌内容方面的哲理和奇趣,它以表现人生哲见和生活理趣的内涵为旨归。不过,宋诗这种议论化、散文化的新诗风,究竟是功是过却历来评价不一。南宋最早批评宋诗者是“贵含蓄”的张戒,他首先指责“子瞻以议论作诗,鲁直又专以补缀奇.字....诗人之意扫地矣”,他说苏、黄及其后人“不知咏物之工、言志之为本也。”我们究竟应该怎样看待宋诗的议论化和“尚理”呢
艺术创作就是要为审美内涵提供相应的形式外观和载体,凡是一切能够体现人类心灵中美好、珍贵东西的艺术形式或载体,都是艺术本质的需求。而人的审美精神由于社会时代的不断发展,它也会逐步随之变化而发展,这就决定了艺术表现形式的多维性。宋诗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运用议论化的词句方式恰当地表达了宋人心灵中“尚理”的审美内蕴,不仅是符合诗歌创作的艺术本质的,而且还是一个独特性的创造和开拓,是对盛唐成就的一种超越。这样说来,张戒诸公,其论点的片面性和偏颇性,也就一目了然了。
再进一步看,诗歌可以以性情为其本质特征,但并不排斥理性观念,因为人的精神世界是个有机的整体,情性与理性虽然分属为两个不同的领域,却又存在着一定的沟通,当诗歌进行深刻的理念活动进程时,它可对审美情感发生必要的引导和哲念的升华,从而促进审美情感活动的有利发展和内涵的丰富。虽然,理念并不能完全脱离开审美情感而孤立存在,还要“议论须带情韵以行”——即理念必须由审美情感来加以浸透,否则就容易使诗歌堕入肤浅粗疏的泥沼。所以,苏轼在他进行其“以议论为诗”时,提出了“诗以奇趣为宗,反常合道为趣”的命题,即把“理”与“趣”结合起来,使“趣”与“奇”相追逐。所以盛唐的“情景交融”,与宋诗的“情理交融”,应该说二者都有其独特性的创造,都有其存在的正当理由。因此,张戒把“情”与“理”对立起来,企图用盛唐的“性情”这一块印章盖满诗史中的全部作品,不仅是徒劳的,而这本身就走进了取消艺术独创性的死胡同。
(改编自朱靖华《略说宋诗议论化理趣化》)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保守者从功用的角度质疑人类把握世界的特殊审美方式,认为其对于社会没有什么用处。
B.“文质”论在解决诗文声辞与内容之间的矛盾时,很好地适配了两种异质形态的价值。
C.直至宋代,审美价值的较深层次得到某种程度上的认识,推动了传统审美观念的深入发展。
D.苏轼提出“诗以奇趣为宗”,是出于诗歌中的理念可以对审美情感发生必要的引导的原因。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以“良性赘瘤”为喻,其意在于论证审美价值在中国传统价值体系中的地位不高。
B.苏轼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语言人诗,体现了宋诗“理趣化”的特点。
C.南宋张戒批评指责苏轼“以议论作诗”的新诗风,这与他对诗歌本质的认识有密切关联。
D.陆游咏梅,赞其“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表明他重视诗歌的深层审美价值。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中最能支持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3分)
A.“事出于沉思,义归于翰藻。”(萧统《文选序》)
B.“诗不能离理,而贵有理趣。”(沈德潜《清诗别裁》)
C.“万趣会文,不离辞情。”(刘勰《文心雕龙》)
D.“理过其辞,淡乎寡味。”(钟嵘《诗品序》)
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行文脉络。(4分)
5.针对诗歌说理,宋人严羽在《沧浪诗话》中尊唐而抑宋,认为诗歌趣味只在于“吟咏性情”,而与“理”无关。请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此的理解。(6分)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消息
丁玲
“老太婆,厨房里去吧!”她的小儿子阿福爬完了吊梯从那门洞里钻了进来。跟在他后面爬进来的,又是那个穿灰短衫,胁里夹着一件卷着的长袍的人。
儿子没有望她,脱下蓝布褂,坐在床上,一边让那人坐。老太婆懂得又是那回事了。
自从有了这回事以来,儿子就变得高了一点儿似的,更不把娘看得起。在她的心,上,悄悄罩上了一层被漠视的悲哀。她卷起那堆破布,望了望那人,便弯腰走出去了。可是她没有到厨房去,却在吊梯边爬进另外一个门洞,一间小到只能睡一个人的阁楼。老太婆听着他们已经开始,便屏住气用心听着,一点儿也不心躁,耐心地注意着前楼上。
天色黑了下来,家家都在弄夜饭,柴的烟,劣等的油烟,在每家飞腾,氤氳在几条弄里,慢慢向上升,飘去了。可是那小阁楼,却没有通气的地方,旧的烟塞在这里,新的烟还窜了来。
老太婆忍不住不断地呛了起来,“咳咳咳咳……”
“你娘病了吗咳得这样狠!”
阿福便大声说:“老太婆!叫你下去!这样热,躲在那里做什么”
她晓得他们在嫌她了,却偏不下去,用一块布抵着嘴,让眼泪鼻涕流满脸上。她要听他们说一些什么。
过了好一阵,那个人才走。阿福走到厨房找冷饭。老太婆便也从那黑洞里爬了出来。
“老太婆,你病了吗”坐在后门口,抱着小狗子的媳妇,和正在装饭的阿福都同时问了。
“哪里我蛮好的呀!”在她满脸的皱纹里,在她的声音里,充满了从心上漾出来的满足的高兴。
儿子和媳妇都上厂去,她一人又坐在原地方补短褂。一边补着,一边觉得有点儿不安,有一些话,总想找个人谈谈,而且总想做一点儿什么才好。可是找什么人呢一个人很苦闷地又坐了半天,心里面总没有把这事放下。后来连自己也不觉得怎么就走到后弄的王婆婆家了。王婆婆正在用木盆洗衣服。她站了半天,同她说了几句闲话之后,便忍不住问了:
“你还记得之前到恒丰里去吃饭的事吗”
“哪里会忘记,大伙儿烧,大伙儿吃,只要是穷人都有份,我说要长远那样就好了。”
“你知道那是什么人拿出钱来的吗”老太婆故意认真问着。
“怎么不晓得都说是一个姓刘的拿出来的,后来被赶跑了啦!”
“姓刘的,他哪里有钱有钱的人肯做这种好事吗那不晓得多给我们几个工钱还好些。这个钱是……”老太婆说到这里,便慎重地把声音放低了慢慢说了出来。
“哦!……”王婆婆惊诧起来了,“那这是个什么人呢”
“不是一个人,是好些,说是有100万个人大家拼拢来的一笔大款子,特为我们汇来的。因为东洋人打上海,我们不替东洋人做工,饿饭,所以才说是烧饭大家吃啦!帮穷人的。”
“难怪!这样才讲得过,穷人帮穷人,我说呢,那姓刘的又不是傻子。老太婆你,从什么地方听来的”
“从前也睡在鼓里的。可是我听见了啦,说是他们打了胜仗,在商量送东西……”
“这是应该的,他们既然帮我们,我们也得帮他们……”王婆婆自以为是地这样说。
于是两个老太婆就商量着买什么东西。只是都只能拿出几个铜板,买什么都不够,于是又愁倒了。后来还是王婆婆主意多,她说再邀几个老太婆就容易啦。
现在有了新鲜事做啦。三个老太婆去买布,两个老太婆去买线;红布放在怀里,像宝贝似的捧回来了。什么都安排好了,十几个老太婆围在一块,可是又有人说要钉花,她看过别人的,也是钉了花的。是的,既然东西是送人的,就总得合式,于是又拼了钱,派人再去买黑布。东西做成了,把东西卷好,大家又说到一些希望来了。说得忘了神,就像真的上海的世界变了一样:一天只做七个钟头工,加了工资,礼拜天还有戏看呢,坐包厢,不花钱……
隔天,儿子同那人又来了。老太婆听到他们的脚步声,心就跳起来,在补着衣服拿着针的手,也微微制止不住地抖着。她抬头去望那人,那人正望着她,非常和气的。她好像有了一些勇气似的,决然地从怀里把那包东西拿出来递过去,她说道:
“这是送他们的,请你转交去……”
“哪个……”那人接过来东西。
“他们!你们常常讲的,我们晓得的……”
“哦……”那人有点儿明白了。
“14个老太婆拼拢来的,一点儿意思……”
纸包在那人手里打开来。他欢喜得笑了。阿福也惊奇地叫着:“老太婆!是你们自己做的吗……”
“是的……”她欢喜和着骄傲,有点儿抖起来了。她忍不住又咧开了嘴。
“呀!你们真好,我一定替你们交去,还告诉他们这里的老太婆都自动地送东西,爱护他们,希望他们胜利……”
“呀,真好!老太婆们也组织起来了呀!”那个人快乐地说着。
老太婆心里满怀着愉快,在梯口掉过头来看,她们那东西,铺在板凳上的,红的上面又钉了黑花的,放着无限的光辉。
1932年6月[注]
(有删改)
[注]20世纪30年代初期,正处于白色恐怖时期,国民党对进步人士进行迫害,同时也进行了文化“围剿”,对进步文化进行打击。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阿福之前就对老太婆不好,自从有了“这回事”,更加看不起她了,她也因此感到了悲哀。
B.老太婆明明知道儿子不想她听,却偏偏流着眼泪鼻涕也要偷听,表现了她对信仰的执着。
C.十几个老太婆聚集起来凑钱准备礼品,说明大家都怀有感恩之情,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D.儿子和媳妇都上厂去了,老太婆找到了王婆婆,是因为她有些无聊,总想找个人闲聊。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表现老太婆高兴的心情,写“在她满脸的皱纹里”,写她“忍不住又咧开了嘴”,画面感非常强,就像直接呈现在读者眼前。
B.老太婆是小说人物之间的纽带,她一方面从自己儿子处听来消息,一方面将消息告诉给其他人,一方面又将东西交给“那人”。
C.小说采用全知视角,按照时间顺序描写了主次分明的三件事,发生在老太婆家里的两件事较为详细,另一件事则较为简略。
D.结尾处红布黑花“放着无限的光辉”,表现出老太婆为“他们”做出贡献后的高兴心情,也暗指老太婆们的思想闪耀着光辉。
8.请分析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作用。(4分)
9.这篇小说多处设置悬念,充满神秘色彩。请结合文本指出并赏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4题。
唐高祖武德元年春正月丁未朔,隋恭帝诏唐王剑履上殿,赞拜不名。唐王既克长安以书谕诸郡县于是东自商洛南尽巴蜀郡县长吏及盗贼渠帅氐羌酋长争遣子弟入见请降有司复书日以百数二月己卯,唐王遣太常卿郑元瑀将兵出商洛,徇南阳,左领军府司马安陆马元规徇安陆及荆襄。三月己酉,以齐公元吉为镇北将军、太原道行军元帅,都督十五郡诸军事,听以便宜从事。乙卯,徙秦公世民为赵公。戊辰,隋恭帝诏以十郡益唐国,仍以唐王为相国,总百揆。唐国置丞相以下官,又加九锡。王谓僚属曰:“此谄谀者所为耳。孤秉大政而自加宠锡,可乎必若循魏、晋之迹,彼皆繁文伪饰,欺天罔人。考其实不及五霸,而求名欲过三王,此孤常所非笑,窃亦耻之。”或曰:“历代所行,亦何可废!”王曰:“尧、舜、汤、武,各因其时,取与异道,皆推其至诚以应天顺人,未闻夏、商之末必效唐、虞之禅也。”但改丞相府为相国府,其九锡殊礼,皆归有司。五月戊午,隋恭帝禅位于唐,逊居代邸。甲子,唐王即皇帝位于太极殿,遣刑部尚书萧造告天于南郊,大赦,改元。六月甲戌朔,以隋民部尚书萧瑀为内史令。委萧瑀以庶政,事无大小,莫不关掌。瑀孜孜尽力,绳违举过,人皆惮之,毁之者众,终不自理。上尝有敕而内史不时宣行,上责其迟,瑀对曰:“大业[注]之世,内史宣敕,或前后相违,有司不知所从,其易在前,其难在后。臣在省日久,备见其事。今王业经始,事系安危,远方有疑,恐失机会,故臣每受一敕,必勘审,使与前敕不违,始敢宣行,稽缓之愆,实由于此。”上曰:“卿用心如是,吾复何忧。”
诏曰:“近世以来,时运迁革,前代亲族,莫不诛夷。兴亡之效,岂伊人力。其隋蔡王智积等子孙,并付有司,量才选用。”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高祖兴唐》
[注]大业:隋炀帝杨广的年号。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唐王既克长安/以书谕诸郡县/于是东自商洛/南尽巴蜀/郡县长吏及盗贼渠帅/氐羌酋长/争遣子弟人见请降/有司复书/日以百数/
B.唐王既克/长安以书谕诸郡县/于是东自商洛/南尽巴蜀郡县长吏及盗贼/渠帅/氐羌酋长/争遣子弟人见请降/有司复书/日以百数/
C.唐王既克长安/以书谕诸郡县/于是东自商洛/南尽巴蜀/郡县长吏及盗贼/渠帅/氐羌酋长争遣子弟/人见请降/有司复书/日以百数/
D.唐王既克/长安以书谕诸郡县/于是东自商洛/南尽巴蜀/郡县长吏及盗贼渠帅/氐羌酋长争遣子弟/人见请降/有司复书/日以百数/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高祖,始祖,远祖,多用作开国之君的庙号,如汉高祖刘邦,唐高祖李渊。
B.三王,一般指夏、商、周三朝的第一位帝王,也就是夏禹、商汤和周武王。
C.改元,指君主改用新年号纪年,年号以一为元,故称“改元”,也称建元。
D.民部,即户部,汉置民曹,主财用,隋改称民部,唐避李世民讳改称户部。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唐王派遣郑元瑀攻打南阳,派遣马元规攻打安陆等地,授权齐公李元吉随机处置事务,后来隋恭帝下诏划拨十个郡来增扩唐国范围。
B.对于隋恭帝赏赐的九锡之礼,唐高祖认为自己是不能接受的,在和下属官员辩驳--番之后,他把九锡殊礼都归还给了主管的官员。
C.萧瑪孜孜不倦地帮助唐高祖处理日常事务,纠正各种违法行为,检举他人的过失,虽然遭受很多人的诋毁,但他始终不为自己申辩。
D.面对唐高祖的责备,萧瑀解释说,以前高祖的某些敕令会前后相矛盾,有关官员不知如何处理,现今他要勘定,导致敕令延时宣布。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必若循魏、晋之迹,彼皆繁文伪饰,欺天罔人。
(2)委萧瑀以庶政,事无大小,莫不关掌。
14.文末唐高祖李渊在诏书中说“兴亡之效,岂伊人力”(国家的兴亡,都不是人力所能决定的),他这样说的目的是什么(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5-16题。
送韩十四江东觐省①
杜甫
兵戈不见老莱衣②,叹息人间万事非。
我已无家寻弟妹,君今何处访庭闱
黄牛峡③静滩声转,白马江寒树影稀。
此别应须各努力,故乡犹恐未同归。
[注]①这首诗是诗人在成都白马江畔送韩十四去江东探亲时写的。②老莱衣:传说春秋时代有楚国隐士老莱子,七十岁还常常穿上彩衣,模仿儿童,欢娱他的双亲。③黄牛峡:长江峡名。在今湖北宜昌西。韩十四去江东探亲要经过此地。
15.下列对这首诗内容及艺术手法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老莱衣的典故紧扣题意“觐省”,而“万事非”则表明人间万事都已变化,战争给社会带来了极大破坏。
B.颔联对仗工整,从自己的“无家寻弟妹”,引出对方的“何处访庭闱”,宾主分明,有一气流贯之
C.颈联“静”字突显滩声汨汨,以静衬动;下句想象江上暮霭渐浓,寒风使疏朗的树影在水边摇曳。
D.尾联“此别”总括前面离别的情景,“犹恐”隐隐流露诗人对未来的担忧,与诗歌第二句前后呼应。
16.本诗不写寻常送别的凄切缠绵而重在体现诗人丰富深沉的情感变化。请结合诗句对此具体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同样是描写赤壁附近的长江水,苏轼在《赤壁赋》中用“____________”描写月出之后雾气笼罩大江的景象,而《念奴娇·赤壁怀古》的“____________”一句,则用比喻手法描写出了江水的汹涌。
(2)《桂枝香·金陵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句,直接抒情,凭吊古迹,追述往事,抒发对前代吊古、怀古不满之情。(3)“子规”又称“杜字”“杜鹃”,是古代诗词中常用意象。因常夜鸣,声音凄切,故借以抒悲苦哀怨之情。比如唐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应用(20分)
(一)语言文字应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这边厢,在烟火气、市井气浓郁的菜场里,和①____________的人打交道;那边厢,没有生意的时候能够静下心来,虔诚、认真地画油画。看上去很违和的“卖菜大姐画油画”,本质上却是一种理性选择——卖菜是为了生计,画油画是为了满足精神诉求和情感需要,二者都很重要,没必要顾此失彼。
每个人既不是不知疲倦的永动机,也不是没有情绪的机器人,更不是没有思想的兵马俑。在社会分层中,一些人虽然缺乏财富积累、社会资本和声望,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没有精神文化需要、不需要“精神食粮”。一个成熟的社会,不能让少数精英和天才②____________,而应该让大多数普通人只要努:力付出,就可以生活得更好。
工具理性的大行其道,让一些人习惯了功利和算计。在他们看来,如果不能进行③____________的利益变现,这些兴趣爱好和特长就一无是处。对于这些钻进“钱眼”的人们,他们不难理解“精神食粮”的重要性,自然就不愿意追求高品质的精神。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4分)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4分)
(二)语言文字应用1(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这两句诗值得每个读书人悬为座右铭。读书原为自已受用,多读不能算是荣誉,①____________。少读如果彻底,必能养成深思熟虑的习惯,涵泳优游,以至于变化气质;②____________则如驰骋十里洋场,虽珍奇满目,徒惹得心花意乱,空手而归。
有些人读书,全凭自己的兴趣。今天遇到一部有趣的书就把预拟做的事丢开,用全副精力去读.它;明天遇到另一部有趣的书,仍是如此办,虽然这两书在性质上毫不相关。这种读法有如蜜蜂采蜜。它的好处在使读书成为乐事,对于一时兴到的著作可以深入,久而久之,可以养成一种不平凡的思路与胸襟。它的坏处在使读者泛滥而无所归宿,缺乏专门研究所必需的“经院式”的系统训练,对于某一方面知识过于重视,对于另一方面知识可以很蒙昧。如果一个人有时间与精力允许他过享乐主义的生活,③____________,这种蜜蜂采蜜式的读书法原亦未尝不可采用。但是一个人如果抱有成就一种学问的志愿,他就不能不有预定计划与系统。(____________)。有些有趣的书他须得牺牲,也有些初看很干燥的书他必须咬定牙关去硬啃,啃久了他自然还可以啃出滋味来。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对于他,读书不仅是追求兴趣,更是一种训练,一种准备
B.对于他,读书不是追求兴趣,而是一种训练,一种准备
C.他读书不仅是追求兴趣,更是一种训练和准备
D.他读书不是追求兴趣,而是一种训练和准备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有个四五岁男孩,平时总爱翻着面穿袜子,父亲有时帮他把袜子好好地穿上,他还要自己脱下来,再翻个面穿上去。有一次父亲生气地问他:“你为什么总要反着穿呢线头露在外面,多难看!”没想到他竟理直气壮地说:“袜子是我在穿,不是穿给别人看的,线头在里面,会使我的脚不舒服,我当然要把袜子翻过来!”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结合材料,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2-2023学年高一年级下学期期中检测语文参考答案(JA02)
1.C(A项“质疑人类把握世界的特殊审美方式”错误,应是质疑浅显层次的“审美效果”。“两者的适配虽非不可能,但颇有“牛体马用”的味道”可知B项“很好地适配”错误。D项“是出于诗歌中的理念可以对审美情感发生必要的引导的原因”错误,应是“理念并不能完全脱离开审美情感而孤立存在,还要‘议论须带情韵以行’”“否则就容易使诗歌堕入肤浅粗疏的泥沼。”)
2.D(错误在于其诗歌只是托物言志,而非“诗歌的深层审美价值”。)
3.B(A项强调“瀚藻”,C项强调“辞情”,D项批评“理”。)
4.①首先提出诗文审美价值的深浅两层意义,并指出后者更易被感知,前者被忽。②再分析浅层审美价值在传统价值体系中难以确立合理地位。③接着以六朝文论及唐代批评为例,说明诗文审美价值的深浅两层难以得到统一。④最后通过举例、引用,论证宋“理趣”说带来审美观念的发展,深层价值得到认识。(每点1分,共4分)
5.①理趣是诗人把握世界的方式,是诗歌审美价值的深层次体现。诗歌创作并非与“理”无关。②诗歌可以以性情为其本质特征,但并不排斥理性观念,它可对审美情感发生必要的引导和哲念的升华。诗歌趣味并非只在于“吟咏性情”,不能忽略理性。③宋诗理趣化表达了宋人“尚理”的审美内蕴。这不仅是符合诗歌创作的艺术本质,而且是对唐诗成就的创造和超越。(每点2分,共6分)
6.C7.C
8.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环境:在“天色黑了下来”,到处充满“柴的烟”“劣等的油烟”的贫民大众的弄里。②推动了情节发展:正是在这种油烟弥漫却又没有通气的地方的环境中,老太婆忍不住地咳嗽起来,引起了两人的注意。③有助于塑造人物:衬托出老太婆偷听两人说话时的耐心与执着。(答出其中两点且意思对即可。)
9.①小说多处设置了悬念,如没有说明老太婆到底听到了些什么,没有正面叙述恒丰里吃饭的事情,没有具体指明“他们”是谁,红布黑花到底要送给谁等。②这些悬念一方面是受限于当时的社会环境,无法明说;另一方面也自然使小说充满了神秘色彩,步步设悬,引发了读者强烈的阅读兴趣。
【6题详解】A.“阿福之前就对老太婆不好”错误,于文无据;“自从有了“这回事”,更加看不起她了,她也因此感到了悲哀”错误,由原文“自从有了这回事以来,儿子就变得高了一点儿似的,更不把娘看得起。在她的心上,悄悄罩上了一层被漠视的悲哀”可知,是“似的”不是真看不起,“看不起”只是老太婆的猜测,并非是实情。B.“却偏偏流着眼泪鼻涕也要偷听,表现了她对信仰的执着”错误,由原文“她晓得他们在嫌她了,却偏不下去,用一块布抵着嘴,让眼泪鼻涕流满脸上。她要听他们说一些什么”可知是想听他们说什么,是好奇,而不是对信仰的执着。D.“是因为她有些无聊,总想找个人闲聊”错误,由原文“一边觉得有点儿不安,有一些话,总想找个人谈谈,而且总想做一点儿什么才好”可知是想找人说事,想把心中的事说出来,而不是“闲聊”。故选C。
【7题详解】C.“发生在老太婆家里的两件事较为详细,另一件事则较为简”错误,三件事的着墨较为平均,并没有主次之分。故选C。
【8题详解】
句段的作用可以联系“情节、内容、人物、主题等角度去分析。内容上:由原句“天色黑了下来,家家都在弄夜饭,柴的烟,劣等的油烟,旧的烟塞在这里,新的烟还窜了来”可知这里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环境。情节上:由原文“老太婆忍不住不断地呛了起来,‘咳咳咳咳咳……’‘你娘病了吗?咳得这样狠!’阿福便大声说:‘老太婆!叫你下去!这样热,躲在那里做什么?’她晓得他们在嫌她了,却偏不下去,用一块布抵着嘴,让眼泪鼻涕流满脸上。她要听他们说一些什么。过了好一阵,那个人才走。阿福走到厨房找冷饭。老太婆便也从那黑洞里爬了出来”可知,正是因为有了画线句的含义,才有了现在的事情,故推动情节发展。人物形象上:由原文“她晓得他们在嫌她了,却偏不下去,用一块布抵着嘴,让眼泪鼻涕流满脸上。她要听他们说一些什么。过了好一阵,那个人才走。阿福走到厨房找冷饭。老太婆便也从那黑洞里爬了出来”从这里显示了老太婆耐心,且执着的人物性格。
【9题详解】由原文“她晓得他们在嫌她了,却偏不下去,用一块布抵着嘴,让眼泪鼻涕流满脸上。她要听他们说一些什么”可知这里并没有告诉老太婆听到了什么,以增强吸引性和对读者的好奇感。由原文“‘你还记得之前到恒丰里去吃饭的事吗?’‘哪里会忘记,大伙儿烧,大伙儿吃,只要是穷人都有份,我说要长远那样就好了。’‘你知道那是什么人拿出钱来的吗?’老太婆故意认真问着。‘怎么不晓得?都说是一个姓刘的拿出来的,后来被赶跑了啦!’”可知这里的没有具体指明“他们”是谁,红布黑花到底要送给谁等,从而更进一步增强读者的好奇心。
10.A11.C12.D
13.(1)如果一定要追寻魏、晋的轨迹,那全都是繁文缛节,欺天骗人。(“循”和“罔”各1分,大意2分,共4分)(2)唐高祖委任萧瑀掌管日常事务,事情无论大小,没有不掌管的。(“庶政”和“关掌”各1分,大意2分,共4分)
14.①意在引导舆论,隋朝的灭亡是天意,李渊登上皇位也是天意,隋灭唐兴乃天命所归;②借此为其不依旧例,选择宽大处理隋皇室后裔提供依据。【评分标准】第一点2分,第二点1分。句意相近即可;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给分。
解析:10.解答此类题目,首先得掌握一些文言文断句的常识,例如句首发语词之前、句末语气词之后、并列词句之间等都要停顿,关联词“虽”“向使”“然则”等之前一般要停顿,等等;其次断句要注意句意的相对完整性;最后要结合具体语句进行具体分析,不可一概而论。判断时可以着重分析停顿不同的地方,可以借助分析句子结构、理解句意、语感等综合判定,作出选择。原文断句如下:唐王既克长安,以书谕诸郡县,于是东自商洛,南尽巴蜀,郡县长吏及盗贼渠帅、氐羌酋长,争遣子弟入见请降,有司复书,日以百数。
11.解答此类题目,重在平时识记、积累。古代文化知识一般包括称谓、官职、天文历法、宗教礼仪、科举制度等,这些都需要平时分类积累,特别要注意教材里出现的古代文化知识。答题时,有时可以根据语境推断。C项“也称建元”错。“建元”一般是指开国后第一次建立年号,与“改元”不同。
12.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要读懂文章,把握文章的大意。首先要整体阅读,掌握四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然后将各个选项内容回归文本,比对分析,再作出选择。D项“以前高祖的某些敕令会前后相矛盾”错误,原文“大业之世,内史宣敕,或前后相违”“今王业经始”,可知敕令出现前后矛盾的情况是在“大业”年间,而“今王业经始”则明确了“大业”与唐高祖无关。
13.解答此类题目,既要结合语境,整体把握大意,又要注意落实句子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等。翻译时以直译为主,力求字字落实;以意译为辅,结合语境表述;尽量做到表意清楚准确、表述通顺规范。
14.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清题干,明确题干要求;然后结合上下文内容,有针对性地进行回答即可。
文言文参考译文:
唐高祖武德元年春季正月丁未朔,隋恭帝杨侑下诏,特许唐王可以佩剑穿鞋上殿,朝拜时不用通报自己的名字。唐王李渊攻克长安后,写信晓谕各郡县,于是东起商、洛,南到巴、蜀,各郡县的长吏以及盗贼首领、氐羌酋长,争相派遣子弟晋见,请求归降,主管部门回信答复,每天都以上百封来计算。二月己卯,唐王李渊派遣太常卿郑元璹率领军队才商、洛出发,去攻打南阳,左领军府司马、安陆人马元规去攻打安陆及荆州、襄州。三月己酉,任命齐公李元吉为镇北将军、太原道行军元帅,都督十五郡诸军事,授权他随机处置事务。乙卯,改封秦公李世民为赵公。戊辰,隋恭帝下诏划拨十个郡以增扩唐国范围,仍然任命唐王李渊为相国,总管百官。唐国设置丞相以下官职,又赐予唐王李渊九锡的特殊礼遇。唐王李渊对僚属说:“这是谄谀逢迎的人做的事。我执掌朝廷大权,而给自己授予九锡以显示恩宠,行吗?如果一定要追寻魏、晋的轨迹,那全都是繁文缛节,欺天骗人。考究曹魏和司马氏的功业还不如春秋五霸,而求取名声却想要超过夏禹、商汤、周武三王,这是我经常指责嘲笑的,私下也对此感到耻辱。”有人说:“这是历代所通行的事,怎么可以废除呢!”唐王说:“唐尧、虞舜、商汤王、周武王,分别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取得和让出帝位的方式不一样,但都是竭尽诚意,上应天意,下顺人心,从未听说夏、商末年一定要效仿唐尧、虞舜禅让的。”李渊只改丞相府为相国府,那些九锡殊礼都归还给相关官员。唐高祖武德元年五月戊午,隋恭帝杨侑将帝位禅让给唐王,退居到代王府邸。甲子,唐王李渊在太极殿即皇帝位,派遣刑部尚书萧造在南郊祭告上天,大赦天下,更改年号。唐高祖武德元年六月甲戌朔,唐高祖李渊任命隋室的民部尚书萧瑀为内史令。唐高祖委任萧瑀掌管日常事务,事情无论大小,没有不掌管的。萧瑀孜孜不倦,尽心尽力,纠正违法,检举过失,人们都很畏惧他,诋毁他的人很多,但他始终不为自己申辩。唐高祖曾经有敕令但内史没有及时宣布执行,唐高祖责备他们拖延,萧瑀回答说:“大业年间,内史宣布敕令,有的前后相互矛盾,有关官员不知道该遵奉哪一道敕令,因此就把易行的放在前面,难办的放在后面。我在隋室内史省时间很久了,详尽见过这样的事情。如今帝王大业刚刚开始经营,事情关系到国家的安危,远方如果对敕令有疑虑,恐怕就会失去执行的契机,所以我每次接到一道敕令,一定要详细勘定,让它与以前的敕令不矛盾,才敢宣布执行,拖延的过错,确实是因为这个原因。”唐高祖说:“你如此尽心,我还有什么可担忧的。”
唐高祖李渊下诏说:“近代以来,时运变迁革易,前代宗室的亲族,没有不被全部诛杀的。国家兴亡的效验,哪里是人力所能决定的。那些隋室子孙,如蔡王杨智积等的子孙,一起交付主管部门,根据才能大小选拔任用。”
15.C16.(1)首联诗人深感世间万事颠倒,满眼是动荡与灾难,表现了诗人深厚的忧国忧民的情感。
(2)颔联诗人送友人探亲,思绪不禁转到对亲人的怀念之上,时值乱世,又表达了对韩十四此行的关切。
(3)颈联诗人情感由对友人的关切转到别后的不舍、怅惘和思念上。别绪随船而去,道出不舍之情:寒风吹来,树影摇曳,凄凉之景象更添怅惘与思念。
(4)尾联勉励友人鼓励自己,又在深沉的别情中流露出忧心国难的情感。(答对3点得6分)
【15题详解】
C.“下句想象……”错,颈联前句“黄牛峡静滩声转”是虚写,写诗人想象韩十四坐船过黄牛峡的情景,后句“白马江寒树影稀”是实写,写诗人在江边送别韩十四的情景。故选C。
【16题详解】首联,“兵戈不见老莱衣,叹息人间万事非”,意思是烽火四起,干戈满地,我已看不到像春秋隐士老莱子那种彩衣娱亲的人了,不由感叹人世沧桑、世事多变。诗人深感世间万事颠倒,满眼是动荡与灾难,表现了诗人对战乱导致生灵涂炭的忧国忧民的情感。
颔联,“我已无家寻弟妹,君今何处访庭闱”,意思是战乱不休,流落他乡的我已好久没有和弟妹联系了,如今更无处可寻他们了。你离家多日,此次去江东探亲,而那一带现在又不大太平,你去何处寻访家人呢?诗人送友人探亲,思绪不禁转到对亲人的怀念之,时值乱世,既表现了家破人散的孤寂哀痛之情,又表达了对韩十四此行的关切。颈联,“黄牛峡静滩声转,白马江寒树影稀”,意思是我仿佛听到你途经幽静的黄牛峡时,滩上汹涌的江水发出不绝的回声,而眼前白马江畔寒风吹骨、树影稀疏。诗人情感由对友人的关切转到别后的不舍、怅惘和思念上。别绪随船而去,道出不舍之情:寒风吹来,树影摇曳,凄凉之景象更添怅惘与思念。(4)尾联,“此别应须各努力,故乡犹恐未同归”,意思是此次一别,我们应各自努力,珍重前程,可惜我们不能实现同返故里的愿望。前句表现了作者对友人的勉励之情,后句隐隐露出诗人对未来的担忧之情。
17.(1)白露横江卷起千堆雪(2)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3)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或: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18.①形形色色②一枝独秀③立竿见影
19.对于这些钻进“钱眼”的人们来说,他们很难理解“精神食粮”的重要性,自然就不愿意追求高品质的精神生活。
20.①“既不是”“也不是”“更不是”结构相似,“不知疲倦”“没有情绪”“没有思想”语义相关,“永动机”“机器人”“兵马俑”含义类似。②三个句子排叠而出,语气连贯,节律强劲,层层递进,强化拓展了每个人都会疲惫,每个人都有情绪、有思想的语意。
21.A22.(1)少读也不能算是羞耻(2)多读而不求甚解(3)把读书只当作消遣
【21题详解】成就学问并不排斥发展兴趣,所以关联词应该用“不仅是……,更是……”;
用“对于他”这种表达将主语独立出来,有强调意味;“是一种训练,一种准备”也有强调和充分揭示读书的意义的作用。故选A。
【22题详解】第一空,根据前句“多读不能算是荣誉”和后面“少读如果彻底……”等信息,可知此处是针对前句说少读也不是耻辱,故补写内容为“少读也不能算是羞耻”。第二空,根据前面第二句说“多读”与“少读”这两种情况,结合前句后的分号和后句“如驰骋十里洋场,虽珍奇满目,徒惹得心花意乱,空手而归”可知,此处是说如果多读不懂读的内容,那么也会毫无收获,所以补写内容为“多读而不求甚解”。
第三空,由前句中的“一个人……过享乐主义的生活”可知,此处是说这个人把读书当作享乐,当作消遣了,故补写内容为“把读书只当作消遣”。
23.【答案解析】
范文
坚持自我
人生是一场注定孤独的远行,路上少不了质疑和嘲笑,哪怕遍体鳞伤也要坚持自我,活的漂亮。
坚持自我,为世间带来一片清香。“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寥寥数字,却让我仿佛看到了陶渊明衣衫飞扬,超凡脱俗的身影。连绵起伏的群山,遍地的似锦雏菊以及微微的野风。陶渊明,这样一位著名的田园诗人,就生活在这一片独好的风景里。可是,他却是在放弃了荣华富贵,坚持自我才过上了如此恬静的生活。
坚持自我,弹响史家之绝唱。司马迁,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正是他那海棠般的“容颜”,弹响史家之绝唱!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工地新冠肺炎风险评估与防控方案
- 智能制造技术研发职级评定方案
- 中国大巴租赁行业运营模式及未来趋势分析报告2024-2030年
- 地震观测设备产业运行及前景预测报告
- 请随手带走垃圾
- 头戴耳机产业深度调研及未来发展现状趋势
- 提花机穿孔卡产业深度调研及未来发展现状趋势
- 锅炉房技术改造方案
- 肉鸡养殖合作合同范本
- 远程教学无线网络支持方案
- 危货运输企业安全生产双体系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管理制度
- 肾内科运用PDCA循环法防止患者自杀
- 高血脂的治疗及饮食
- Python语言基础与应用学习通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 运用PDCA循环泌尿外科专项改善-改良手术改善前列腺癌根治患者术后尿控功能品管圈QCC成果汇报
- 2023年广东省中医院招考聘用工作人员68人笔试题库含答案解析
- 乙腈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 平顶山介绍-平顶山简介PPT(经典版)
- 2016-新浪微博-微博之夜-招商方案
- 人教版英语七年级下册Unit11-12单元测试题(有答案)
- 立德树人为先“五育并举”育人 论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