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教材_第1页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教材_第2页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教材_第3页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教材_第4页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教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防排烟与暖通空调部分简析、《浙江省消防技术规范难点问题操作技术指南》防排烟与动力部分修订介绍及国家《建筑防排烟系统技术规范》(报批稿)简介浙江省建设工程消防技术专家组2015.10宣贯内容仅作参考,不作为消防设计审核依据防烟

——采用机械加压送风或自然通风的方式,防止烟气进入安全疏散空间的系统,分为机械加压送风系统或自然通风系统。

排烟

——采用机械排烟或自然排烟的方式,将房间、走道等空间的烟气排至建筑物外的系统,分为机械排烟系统或自然排烟系统。

宣贯内容仅作参考,不作为消防设计审核依据目录

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防排烟与暖通空调部分简析1.1防排烟设施的设置1.2供暖、通风和空气调节1.3其它

2《省消防技术规范难点问题操作技术指南》防排烟与动力部分修订介绍2.1

《指南》修订的背景2.2

《指南》修订的依据2.3

《指南》防排烟部分的条文修订2.4《指南》动力专业部分的条文修订2.5《指南》建筑专业部分相关条文修订宣贯内容仅作参考,不作为消防设计审核依据目录

3国家《建筑防排烟系统技术规范》(报批稿)简介3.1

主要内容概述3.2

防烟系统设计要点(主要的调整、补充内容)3.3

排烟系统设计要点(主要的调整、补充内容)3.4

防排烟系统控制3.5防排烟系统施工、调试和验收3.6

防排烟系统维护管理宣贯内容仅作参考,不作为消防设计审核依据

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防排烟与暖通空调

部分简析

新版《建规》(2014年版)中防排烟部分的内容仅保留了关于其设置场所或部位的要求,其它设计要求由相应的国家标准作出规定。鉴于国家《建筑防排烟技术规范》目前尚未发布,防排烟设计的具体要求暂按原《建规》(2006年版)和《高规》(2005年版)的相关规定执行。1.1防排烟设施的设置1.1.1第8.5.1条中对防烟楼梯间可不设置防烟系统的条件进行了修订,增加了其所在不同类型建筑的高度限制。1.1.2第8.5.2条中对厂房或仓库排烟设施的设置要求进行了单列,并进行了局部修订:

■丙类厂房设置排烟的条件中除了面积(300m2)要求外,还强调“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宣贯内容仅作参考,不作为消防设计审核依据关于执行新版消防技术规范有关问题的通知(浙公消〔2015〕40号)鉴于新制订的《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规范》尚未批准发布,防烟排烟系统的设计与审核按照以下规定执行:防烟与排烟系统设置场所执行新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其他具体系统设计仍执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及《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版)的有关规定。宣贯内容仅作参考,不作为消防设计审核依据宣贯内容仅作参考,不作为消防设计审核依据宣贯内容仅作参考,不作为消防设计审核依据

丁类车间当其任一楼层(或空间)面积大于5000m2时应设置排烟设施;

明确了非高层厂房(或仓库)内走道的排烟要求。1.1.3第8.5.3条中对民用建筑排烟设施的设置要求进行了单列,并进行了局部修订:

提高了设于一、二、三层的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设置排烟设施的面积控制要求(200m2

→100m2);

对公共建筑内需设置排烟设施的场所,按“有人停留”和“可燃物较多”两种情况,分别提出了不同的控制面积要求(100m2、300m2)。1.1.4第8.5.4条中对地下或半地下室排烟设施的设置要求进行了单列,提高了地上建筑内无窗房间(内区)的设置要求,规定应按地下室的设置要求执行(总200m2或单个50m2,且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宣贯内容仅作参考,不作为消防设计审核依据宣贯内容仅作参考,不作为消防设计审核依据宣贯内容仅作参考,不作为消防设计审核依据

1.2

供暖、通风和空气调节本章节基本沿用了原《建规》(2006年版)的相应条文和内容,但对部分条文进行了整合和局部修订。1.2.1第9.3.2条对有爆炸危险场所排风管道的布置要求进行了修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危险厂房→危险场所)。

1.2.2第9.3.9条关于有燃烧或爆炸危险气体、蒸气和粉尘排风系统的设置要求,对原《建规》(2006年版)第10.3.9条、第10.3.10条进行了整合。(本条文主要针对工业厂房的情况,是否适用于地下燃气锅炉房的排热通风系统?)1.2.3第9.3.14条对通风空调管道可采用难燃材料的情况进行了修订,要求更加明确。

1.2.4第9.3.15条规定了设备与风管绝热(保温)材料的选用。对于人员密集场所、大型公建共筑等,应采用不燃材料。宣贯内容仅作参考,不作为消防设计审核依据

1.2.5第9.3.16条增加了燃油锅炉房的事故通风要求。1.3

其它1.3.1第5.4.17条对建筑采用液化石油气瓶组供气时的相关要求(位置、容量、间距等)进行了整合修订,作出了严格的规定(由原《高规》一般条文改为强条)。1.3.2第6.2.9条第2款关于管道井、排烟井、排气道等竖向井道提出了分别独立设置的要求。(强条,容易忽视)1.3.3第6.3.5条关于风管穿越防火墙、楼板和防火隔墙的做法,提出了比第9.3.13条更高的要求,强调防火阀两侧2m范围内的风管应采用耐火风管或采取防火保护措施,且其耐火极限不低于分隔墙体的耐火极限。(强条,容易忽视)宣贯内容仅作参考,不作为消防设计审核依据宣贯内容仅作参考,不作为消防设计审核依据宣贯内容仅作参考,不作为消防设计审核依据宣贯内容仅作参考,不作为消防设计审核依据旧:8.2.1面积超过2000m2的地下汽车库应设置机械排烟系统。机械排烟系统可与人防、卫生等排气、通风系统合用。新:8.2.1除敞开式汽车库、建筑面积小于1000㎡的地下一层汽车库和修车库外,汽车库、修车库应设置排烟系统,并应划分防烟分区。旧:8.2.4排烟风机的排烟量应按换气次数不小于6次/h计算确定。新:8.2.4当采用自然排烟方式时,可采用手动排烟窗、自动排烟窗、孔洞等作为自然排烟口,并应符合下列规定:。。。。新:8.2.5汽车库、修车库内每个防烟分区排烟风机的排烟量不应小于表8.2.5的规定。按车库的净高确定。宣贯内容仅作参考,不作为消防设计审核依据

2《浙江省消防技术规范难点问题操作技术指南》防排烟与

动力部分修订介绍

2.1《指南》修订的背景

■2014年以来,《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消防给水及消

火栓系统技术规范》和《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

等多部国家标准相继修订、发布;国家《建筑防排烟系

统技术规范》还在编制过程中;

■新版《建规》(2014年版)在一些问题的处理上仍不明

确或未涉及,各地在理解和处理上存在争议,差异大,

不统一。宣贯内容仅作参考,不作为消防设计审核依据2.2《指南》修订的依据2.2.1现行建筑消防设计规范、标准与规定

■新版《建规》等现行国家规范、标准;

■地方有关规范、标准与规定。2.2.2正在编制(修订)的有关消防技术规范

■《建筑防排烟系统技术规范》(报批稿);

■《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修订报批稿);

■其它正在编制(修订)的消防技术规范。2.2.3

浙江省有关项目消防设计的专家评审纪要宣贯内容仅作参考,不作为消防设计审核依据2.3《指南》防排烟部分的条文修订

新修订《指南》的防排烟部分的条文共17条,比原《指南》(2014年版)增加了3条。2.3.1防烟部分

第116条:本条保留未修订。

第117条:本条补充了送风系统门洞风速的检测要求。

第118条:本条补充了加压送风机设置于室外及专用空

间时的相关要求;还补充了风机控制柜的设

置要求、进风口避免受排烟口影响的要求。

第119条:本条属于老条文再次修订,使其要求更加明确,避免

产生歧义。宣贯内容仅作参考,不作为消防设计审核依据

第121条:本条对于建筑高度超过50m的一类高层公共建筑中,仅服务于50m以下功能空间的防烟楼梯间及前室(合用前室)仍可采用自然通风防烟方式,补充了附图解释。第122条:本条结合《建筑防排烟技术规范》(报批稿)的相关要求进行了修订,强调了防烟楼梯间

地下部分及其地上部分均需设置加压送风系统时,应分别独立设置。

第123条:新增条文,本条规定了剪刀楼梯间加压送风系统的设置要求。

第129条:本条结合新《建规》的要求进行了修订、补

充,规定了采用自然通风防烟方式的避难层

和避难间的具体开窗要求。宣贯内容仅作参考,不作为消防设计审核依据

2.3.2

排烟部分

第118条:本条补充了排烟风机设置于室外及专用空

间时的相关要求;还补充了风机控制柜的设

置要求、进风口避免受排烟口影响的要求。

第120条:本条属于过渡性条文,在国家《建筑防排烟技术规范》发布前,明确了对于多层建筑中

净高大于12m的高大空间(含中庭),可采用

自然排烟方式。

第124条:本条结合《建筑防排烟技术规范》(报批稿)的相关要求,对本条涉及的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机械排烟系统的排烟量计算方法进行

了修订。宣贯内容仅作参考,不作为消防设计审核依据

第125条:本条结合新《建规》的要求进行了修订,明确了只有无人经常停留的机电用房可不设置排烟设施。

第126条:本条进行了修订,明确了设置气体灭火系统

(不含细水雾灭火系统)的场所,不应设置排烟设施,但应设置灭火后的通风设施。

第127条:本条对需设置排烟设施的地下非机动车库及

其排烟量计算方法进行了修订,使其要求更加明确,避免

产生歧义。

第128条:本条进行了修订,明确了地下汽车库、半地下室汽车库在满足相应要求的前提下可采用自然排烟方式。删除了有关地下、半地下建筑的内容。宣贯内容仅作参考,不作为消防设计审核依据

第130条:本条保留未修订。

第131条:新增条文,本条规定了通风管道、排烟管道

不应穿越楼梯间、前室,受限必须穿越时应采取防火分隔措施。

第132条:新增条文,考虑到其技术难度和规范之间的协调性,本条规定了冷库的冷间可按《冷库设

计规范》GB50072-2010,暂不考虑排烟设施。宣贯内容仅作参考,不作为消防设计审核依据2.4

《指南》动力专业部分的条文修订

动力专业部分的条文共3条,均进行了修订。

第133条:本条补充了应按《建规》GB50016中有关锅炉房的规定进行消防设计的常(负)压燃油(燃气)

热水机组的容量要求。

第134条:本条补充了锅炉、柴油发电机的排烟管穿越楼梯间、前室时进行防火分隔的相应耐火极限要求。

第135条:本条属于老条文再次修订,规定了燃油(燃气)

锅炉房的设置位置及容量的要求,强调了与《锅炉房设计规范》GB50041的协调,避免产生矛盾和歧义。宣贯内容仅作参考,不作为消防设计审核依据宣贯内容仅作参考,不作为消防设计审核依据2.5

《指南》建筑专业部分相关条文修订

与建筑专业部分相关的条文主要修订了2条。

第5条:本条对《建规》GB50016-2014第8.5.2条第2项

需设置排烟设施的丁类生产车间进行了补充说明。建筑面积大于5000㎡的任一层或任一个空间的丁类生产车间

宣贯内容仅作参考,不作为消防设计审核依据第38条:本条结合国家《建筑防排烟系统技术规范》(报批稿)的相关要求,对自然排烟窗的设置要求进行了修订。自然排烟窗应设置在顶棚上或外墙上方,当设置在外墙上时,自然排烟窗下沿(有效自然开窗面积计算起算点)距室内地面的高度不应低于储烟仓(或挡烟垂壁)下沿高度H(H=1.6m+0.1∗净空高度);对于走道或室内净高不大于3m的区域,其自然排烟窗下沿距室内地面的高度不应低于其净高的1/2;自然排烟窗应沿火灾烟气的气流方向开启,且有方便开启的装置。不符合前述要求的开窗面积不应计入有效自然开窗面积。楼梯间(含前室、合用前室)的自然通风窗的设置高度及开启方向可不受此限;走道设有机械排烟系统的建筑物,当房间建筑面积不大于300㎡时,其自然排烟窗的设置高度及开启方向也可不限。宣贯内容仅作参考,不作为消防设计审核依据第38条:下列场所可不计入防火分区面积:防火分区内设有甲级防火门的水泵房、消防风机房以及桑拿浴室的洗浴部分、厕所、盥洗间、室内游泳池、真冰溜冰场的冰面面积、消防水池;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消防电梯前室及其合用前室、设置有防火门的封闭楼梯间;敞开连廊、阳台。厂房内的操作平台、检修平台,当使用人数少于10人时,平台的面积可不计入所在防火分区的建筑面积内。注意:不能延伸理解为排烟量计算面积。宣贯内容仅作参考,不作为消防设计审核依据宣贯内容仅作参考,不作为消防设计审核依据宣贯内容仅作参考,不作为消防设计审核依据3国家《建筑防排烟系统技术规范》(报批稿)简介3.1概述

■原建设部建标[2006]77号文立项,由公安部四川消防研究所和上海市公安消防总队会同有关单位共同编制;

■报批稿共分九个章节,内容涵盖面较广,涉及了防排烟系统的设计、施工安装、验收和维护管理等内容。目前尚在编制过程中。宣贯内容仅作参考,不作为消防设计审核依据3.2防烟系统设计要点(主要的调整、补充内容)3.2.1系统选择

1)建筑高度≦50m的公共建筑、工业建筑和建筑高度≦100m的住宅建筑,其防烟楼梯间、前室(合用前室)及消防电梯前室应优先采用自然通风防烟方式。建筑高度>50m的公共建筑、工业建筑和建筑高度>100m的住宅建筑,其防烟楼梯间、前室(合用前室)及消防电梯前室应采用机械防烟方式。2)当前室(或合用前室)采用机械加压送风系统、楼梯间采用自然通风方式时,其加压送风口应设置在前室

的顶部或正对前室入口的墙面上,否则防烟楼梯间应采用机械加压送风系统。

宣贯内容仅作参考,不作为消防设计审核依据3)当防烟楼梯间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时其独立前室

(简单前室)可不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防烟楼梯间、

合用前室应分别独立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剪刀楼梯

的两个楼梯间、前室(合用前室)的加压送风系统应分别独立设置。

3)不能满足自然通风条件要求的封闭楼梯间,应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当封闭楼梯间位于地下且不与地上楼梯间共用时,可不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但应在首层设置不小于1.2m2的可开启外窗或直通室外的门。4)避难层可采用自然通风或机械加压送风方式防烟;避难

走道的前室应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宣贯内容仅作参考,不作为消防设计审核依据

3.2.2自然通风设施1)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每5层的可开启窗或开口的面积不应小于2.0m2,且在楼梯间的最高部位应设置不小于

1.0m2的可开启窗或开口。2)采用自然通风方式的避难层(间)应设有不同朝向的可开

启外窗,其有效面积不应小于该避难层(间)地面面积

的2%,且每个朝向的有效面积不应小于2.0m2。3)

可开启外窗(开口)应方便开启,设置在高处的窗应距地1.3~1.5m处设置开启装置。

宣贯内容仅作参考,不作为消防设计审核依据

3.2.3机械加压送风设施

1)楼梯间、前室(合用前室)的加压送风系统的送风井(管道)、送风口和送风机应分别设置。

2)建筑高度≦50m的建筑,当楼梯间设置加压送风井(管)

道确有困难时,楼梯间可采用直灌式加压送风系统。

3)建筑高度大于100m的高层建筑,其送风系统应竖向分段

独立设置,且每段高度不超过100m。宣贯内容仅作参考,不作为消防设计审核依据

4)楼梯间地下与地上部分均需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时,

应分别独立设置。当受建筑条件限制,且地下部分为汽

车库或设备用房时,可以共用;应分别计算地上、地下

的加压送风量,相加后作为共用加压送风系统风量,且应采取有效措施满足地上、地下的送风量的要求。5)机械加压送风的场所不应设置百叶窗,不宜设置可开启外窗。

6)机械加压送风系统的进风口和送风机宜设置于系统的下部,进风口宜直通室外,应采取保证各层送风量均匀的措施;风机应设置在专用机房内或室外,其进风口

设置应符合规定要求。宣贯内容仅作参考,不作为消防设计审核依据

7)加压送风口设置,楼梯间宜采用常开式百叶送风口,前

室、合用前室应采用常闭式加压送风口,送风口不宜设

置在被门挡住的部位。8)送风管道应采用光滑的不燃烧材料制作,且不应(宜)

采用土建井道。(当采用土建井道时,管道风速不应

大于10m/s。)?

9)送风管道应设置在管道井内,且不应与其它管道共用管

井,管井耐火极限不小于1.0h;

未设置在管道井内的

加压送风管,其耐火极限不应小于1.5h。宣贯内容仅作参考,不作为消防设计审核依据3.2.4系统设计计算

1)机械加压送风系统的计算送风量,应按门洞风速法计算(门开启时规定风速值所需的送风量和其它漏风总量之和),

风机设计风量不应小于计算风量的1.2倍。

2)防烟楼梯间、前室的机械加压送风的风量应由按规定计

算确定,当系统负担建筑高度大于24m时,应按计算值

与附表值中的较大值确定。附表值针对不同的加压部位,

按系统负担高度h(m)给出送风量,当设有多个疏散门时,

其风量应乘以开启疏散门的数量,最多按3扇疏散门开启计

算。取消了2个及以上出入口时风量乘以1.5~1.75系数规定。宣贯内容仅作参考,不作为消防设计审核依据

3)机械加压送风量应满足走廊至前室至楼梯间的压力呈递

增分布,余压值应符合规定要求,当系统余压值超过最

大允许压力差时应采取泄压措施。

4)规定了楼梯间或前室、合用前室的机械加压送风量的计

算公式和有关参数的取值。给出了不同情况下门洞风速

的取值,明确了火灾时楼梯间疏散门开启层数(15层以

下时按2层,15层及以上时按3层。)和门数,前室、合

用前室疏散门仅开启火灾层(防火分区)。宣贯内容仅作参考,不作为消防设计审核依据采用自然通风的楼梯间,还应在其最高部位应设置有效面积不小于1.0m2的可开启外窗或开口。机械加压送风系统中,楼梯间应设常开送风口,前室应设常闭送风口,火灾确认后,一般只联动打开着火层的前室风口。剪刀楼梯的两个楼梯间的机械加压送风系统应分别独立设置。前室的送风量不易太大,否则将影响防火门的开启,给疏散带来不利。只对前室采取机械加压送风的防烟楼梯间,必须限制前室的送风口的位置,防止前室产生烟气与新风混合并进入楼梯间。宣贯内容仅作参考,不作为消防设计审核依据3.3排烟系统设计要点(主要的调整、补充内容)3.3.1

系统选择

1)建筑排烟应优先采用自然排烟方式。2)同一个防烟分区应采用同一种排烟方式。

3)建筑的中庭、回廊及周围场所的排烟可选择自然排烟或

机械排烟,且应符合本规范相关规定。4)设置排烟的场所或部位,尚应符合排热设施的有关规定。宣贯内容仅作参考,不作为消防设计审核依据

3.3.2防烟分区(新增章节)1)排烟场所或部位应划分防烟分区,防烟分区不应跨越防

火分区。2)挡烟设施的高度不应小于储烟仓厚度,且不小于500mm。3)公共建筑、工业建筑防烟分区最大允许面积和长度的

规定(附表)。?※空间净高:3m及以下、3~6m、6~9m、9m以上;

※面积:500、1000、2000、防火分区允许面积(m2);

长边长度:24、36、60、75m;

※宽度不大于2.5m的走道,防烟分区长边长度不应大于60m;

※汽车库的防烟分区划分按汽车库防火规范执行。宣贯内容仅作参考,不作为消防设计审核依据

3.3.3自然排烟设施1)排烟场所所需自然排烟窗(口)的有效面积应按本规范的有关规定计算确定。2)防烟分区内任一点至防烟分区内最近的排烟口或排烟窗

的水平距离不应大于30m。当工业建筑采用自然排烟方式时,其水平距离尚不应大于空间净高的2.8倍;当公共建

筑空间高度超过6m且具有自然对流条件时,其水平距离

可增加25%。宣贯内容仅作参考,不作为消防设计审核依据

3)排烟窗设置在排烟区域顶部或外墙的具体要求。当设置在外墙上时,应设置在储烟仓以内,走道及室内

净高不大于3m区域的排烟窗可设置在室内净高度的1/2以

上;排烟窗应沿火灾烟气的气流方向开启;

当房间面积

不大于300m2时,排烟窗的设置高度及开启方向可不限;

自动排烟窗宜分散均匀布置。4)厂房、仓库排烟窗的设置要求。

5)排烟窗的有效面积的计算方法。宣贯内容仅作参考,不作为消防设计审核依据

6)自然排烟窗的开启方式要求:

※设有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人员密集场所:应具备自动开启功能和手动开启装置;

※办公、学校等建筑及房间面积不大于300m2,可仅采用手动开启方式。宣贯内容仅作参考,不作为消防设计审核依据

3.3.4机械排烟设施1)机械排烟系统横向应按每个防火分区设置独立系统。

2)建筑高度超过50m的高层公共建筑,其排烟系统应竖向分

段独立设置,且每段高度不宜超过50m。3)建筑高度超过100m的高层住宅,其排烟系统应竖向分段

独立设置,且每段高度不宜超过100m。

4)排烟风机宜设置在排烟系统的顶部,烟气出口宜朝上,并

应高于加压送风机和补风机的进风口,两者垂直距离或水

平距离应符合本规范的有关规定。宣贯内容仅作参考,不作为消防设计审核依据

5)排烟风机应设置在专用机房内,风机两侧应有600mm

以上的检修空间;或设置在室外,但应采取防护措施。

当必须与其它通风机合用机房时,应符合规定条件。6)排烟管道必须采用不燃材料制作,且不应采用土建风道。

排烟管道的厚度应按现行国家标准《通风与空调工程施

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3的有关规定执行。

7)当排烟系统负担多个防烟分区时,排烟支管应设280℃自动关闭的排烟防火阀。8)排烟管的布置要求。排烟管道井应采用耐火极限不小于

1.0h的隔墙与相邻区域分隔;排烟管道的耐火极限不应

低于0.5h;当水平穿越两个及以上防火分区或排烟管道

在走道的吊顶内时,其耐火极限不应小于1.5h。?宣贯内容仅作参考,不作为消防设计审核依据9)排烟阀(口)设置的具体要求。排烟口应设在防烟分区

所形成的储烟仓内;走道或室内空间净高不大于3m的区域,其排烟口可设置在其净空高度的1/2以上;

当设置在侧墙时,其最近的边缘与吊顶的距离不应大于

0.5m;排烟口的设置宜使烟流方向与人员疏散方向相

反;每个排烟口的排烟量不应大于最大允许排烟量。

10)当排烟阀(口)设在吊顶内,通过吊顶上部空间进行

排烟时,应符合有关规定。

宣贯内容仅作参考,不作为消防设计审核依据

3.3.5补风系统

1)除了建筑地上部分的走道和面积小于500m2的房间外,排

烟系统应设置补风系统。2)补风空气应直接从室外引入。补风系统可采用疏散外门、

手动或自动可开启外窗等自然进风方式以及机械送风方式。

补风机应设置在专用机房内。3)补风口与排烟口设置位置应符合规定要求。4)补风口的风速要求。机械补风口10m/s,自然补风口3m/s

5)补风管道耐火极限不应低于0.5h,当补风管道跨越防火分

区时,管道的耐火极限不应小于1.5h。宣贯内容仅作参考,不作为消防设计审核依据3.3.6系统设计计算3.3.6.1

当排烟风机担负多个防烟分区时,其风量应按最大一

个防烟分区的排烟量、风管(风道)的漏风量及其它

未开启排烟阀(口)的漏风量之和计算。风机设计风

量不应小于计算风量的1.2倍。3.3.6.2防烟分区内储烟仓厚度的要求:

※自然排烟方式:不应小于空间净高的20%;※机械排烟方式:不应小于空间净高的10%,且不小于500mm;※储烟仓厚度设计应满足最小清晰高度的要求。宣贯内容仅作参考,不作为消防设计审核依据

3.3.6.3一个防烟分区的计算排烟量应根据场所内的火灾

热释放率及按本规范有关规定计算确定,但下列场所

可按有关规定直接确定:

1)建筑面积小于等于500m2的房间;

2)建筑面积大于500m2的公共建筑、工业建筑;

※计算排烟量表※自然排烟口风速表

3)公共建筑仅需在走道或回廊设置排烟(房间内可不设置)时的走道或回廊;

※机械排烟量※自然排烟窗4)公共建筑房间内与走道或回廊均需设置排烟时的

走道或回廊;

※机械排烟量※自然排烟窗宣贯内容仅作参考,不作为消防设计审核依据

3.3.6.4周围场所设有排烟系统的公共建筑中庭,当采用机械排烟系统时其排烟量可按周围场所中最大排烟量的

2倍数值计算,且不应小于107,000m3/h;当采用自然排烟时应按洞口风速≦0.5m/s计算有效开窗面积;

仅需在回廊设置排烟或周围场所均设置自然排烟的公

共建筑中庭,回廊排烟量不应小于13000m3/h,中庭

排烟量不应小于40000m3/h,或按洞口风速≦0.4m/s计

算有效开窗面积。3.3.6.5各类场所的火灾热释放率可按本规范有关条文的规定

计算,且不应小于有关表格的给定值。宣贯内容仅作参考,不作为消防设计审核依据3.3.6.6除本规范有规定的场所外,其它场所的排烟量或排烟

窗面积应按照烟羽流类型,根据火灾功率、清晰高度、

烟羽流质量流量及烟羽流温度等参数计算确定。3.3.6.7规定了最小清晰高度、火灾热释放率、烟羽流质量流

量、烟气平均温度、排烟量等的计算公式。计算方法

主要参照了美国国家防火协会(NFPA)NFPA92B

《大厅、中庭和大空间烟气控制系统导则》(Guidefor

smokemanagementsystemsinmalls,atria,andlarge

areas)的方法。3.3.6.8规定了机械排烟系统排烟口最大允许排烟量、自然排

烟方式所需通风面积的计算公式。宣贯内容仅作参考,不作为消防设计审核依据

3.3.7排热设施

1)规定了应设置排热设施的建筑或部位。2)排热设施宜在屋顶或建筑外墙均匀布置。3)排热设施的面积设置要求。4)排热设施的面积计算规定。

5)高大空间排热设施的设置要求。6)当采用机械排烟系统时,还应按本节的规定设置排热设施;当采用自然排烟系统,且排烟窗面积满足排热设施的要求时,可不再增设排热设施。宣贯内容仅作参考,不作为消防设计审核依据防烟分区面积太小,会造成烟气较快下沉,影响清晰高度,给疏散和扑救带来不便。太大,不便形成蓄烟层,排烟口难以吸取有效烟气。在没有产生室内轰燃时,燃烧产生的烟气量与场所室内面积无关联。为便于设计,规范采取面积法对室内小面积场所排烟量计算,并对商场、其他公共场所、汽车库提供了排烟量表以便直接查找。只需对少量的大空间应按照热释放速率和烟羽流类型逐步推算。排烟系统横向方式不共用,竖向方式风机承担建筑高度受限。宣贯内容仅作参考,不作为消防设计审核依据采用可开启窗自然排烟时,必须核对窗的有效面积、窗的设置高度,并保证顺烟气气流方向开启,以便于烟气导出至室外。火灾确认后,一般只开启着火部位所在防烟分区内的所有排烟口。清晰高度设定得越高,形成的烟气量将越大,当烟层温度与环境温度的温差太接近时,会造成烟气滞留空中,此时需调整设计,一般采取适当降低清晰高度,形成烟气正常导出的条件。可熔性固定采光带(窗)是一种简易的自然排烟设施,主要设置在面积不太大的工业建筑中,其作用是为了防止建筑整体倒塌,作为火场的排热设施,当然也可同时排烟。宣贯内容仅作参考,不作为消防设计审核依据

3.4系统控制3.4.1

防烟系统控制3.4.1.1

应与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联动,其联动控制应符合现行

国家标准《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的

有关规定。3.4.1.2

加压送风机的控制要求:

1)现场和消控中心手动;

2)常闭送风口联动;

3)报警系统联动。宣贯内容仅作参考,不作为消防设计审核依据

3.4.1.3

与报警系统的联动要求:

1)应能在15s内联动开启常闭加压送风口和加压送风机;

2)应开启该防火分区楼梯间的全部加压送风机;

3)应开启该防火分区内前室及合用前室的常闭加压送风

口及其加压送风机;当防火分区跨越楼层时,应开启

该防火分区内全部楼层的前室及合用前室的常闭加压

送风口及其加压送风机。3.4.1.4

机械加压送风系统宜设有测压装置及风压调节措施。3.4.1.5

消防控制设备应显示防烟系统的送风机、阀门等设施

启闭状态。宣贯内容仅作参考,不作为消防设计审核依据3.4.2

排烟系统控制3.4.2.1

除手动自然排烟窗、固定采光带(窗)外,应与火灾自

动报警系统联动,其联动控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火

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的有关规定。3.4.2.2

排烟风机、补风机的控制要求:

1)现场和消控中心手动;

2)常闭排烟口联动;

3)报警系统联动;

4)排烟防火阀在280℃时连锁关闭排烟风机。宣贯内容仅作参考,不作为消防设计审核依据3.4.2.3

常闭排烟阀(口)、活动挡烟垂壁及自动排烟窗等应具有现场与消控中心手动开启及报警系统联动开启功能。3.4.2.4

与报警系统的联动要求:

1)当火灾确认后,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应在15s内联动开启相应防烟分区的全部排烟阀(口)、排烟风机和补风

设施;应在30s内自动关闭无关的通风、空调系统;2)当火灾确认后,担负多个防烟分区的排烟系统,应仅

打开着火防烟分区的排烟阀或排烟口,其它应关闭;

3)当火灾确认后,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应在15s内联动相应

防烟分区的全部活动挡烟垂壁,并在60s内或小于烟气

充满储烟仓的时间内开启完毕自动排烟窗。宣贯内容仅作参考,不作为消防设计审核依据3.4.2.5室内净空高度大于6m且面积大于500m2的中庭、营业厅、展览厅、体育馆、客运站、航站楼等高大空间,

及面积大于2000m2的其它场所,当采用自然排烟时,排烟窗应具有现场集中手动开启、温控释放开启功能。3.4.2.6

消防控制设备应显示排烟系统的排烟风机、补风机、

阀门等设施启闭状态。宣贯内容仅作参考,不作为消防设计审核依据3.5系统施工、调试和验收3.5.1

系统施工3.5.1.1

一般规定1)施工前应具备相应条件;2)应按规定进行施工过程质量控制;3)应按规定填写防烟、排烟系统施工记录和质量控制资料。3.5.1.2进场检验

风管、风管部件、风机、活动挡烟垂壁、自动排烟窗等

应按规定进行进场检验。宣贯内容仅作参考,不作为消防设计审核依据3.5.1.4

风管安装

各种风管(金属风管、非金属风管、建筑风道等)的

施工安装应符合相应的规定要求。3.5.1.5

部件安装

各种部件(防火阀、送风口、排烟口、挡烟垂壁、排

烟窗等)的安装应符合相应的规定要求。3.5.1.6

风机安装

各种风机的安装应符合相应的规定要求。宣贯内容仅作参考,不作为消防设计审核依据3.5.2

系统调试3.5.2.1一般规定

1)系统调试应在系统施工完成且与工程有关的火灾自动报

警系统及联动控制设备调试合格后进行;2)系统调试应由施工单位负责、监理单位监督,设计单位与

建设单位参与和配合;3)系统调试前,施工单位应编制调试方案,报送专业监理工

程师审核批准;调试结束后,必须提供完整的调试资料和

报告;4)系统调试应包括设备单机调试和系统联动调试。宣贯内容仅作参考,不作为消防设计审核依据3.5.2.2单机调试1)防火阀、排烟防火阀的调试;2)常闭送风口、排烟阀(口)的调试;3)活动挡烟垂壁的调试;4)自动排烟窗的调试;5)送风机、排烟风机;6)机械加压送风系统的调试:应根据设计模式,测试加压风

机送风量和送风口处的风速,以及加压部位的余压值;7)机械排烟系统的调试:应根据设计模式,测试排烟风机排

烟量和排烟阀(口)处的风速;还应测试送补风风量值和

风口处的风速。宣贯内容仅作参考,不作为消防设计审核依据3.5.2.3联动调试1)机械加压送风系统的联动调试;2)机械排烟系统进行的联动调试;3)自动排烟窗的联动调试;4)活动挡烟垂壁的联动调试。3.5.3

系统验收3.5.3.1

一般规定1)工程验收工作应由建设单位负责,组织设计、施工、监理

等单位共同进行。2)应按本规范要求填写防烟、排烟系统验收记录表。3)工程竣工验收时,应检查竣工验收的资料。宣贯内容仅作参考,不作为消防设计审核依据3.5.3.2

工程验收1)防、排烟系统观感质量综合验收应符合本规范相关要求;2)防、排烟系统设备手动功能验收应符合本规范相关要求;3)设备联动功能验收应符合本规范相关要求;4)自然通风及自然排烟(布置方式和主要性能参数)验收,

应符合设计和本规范相关要求;

5)机械防烟系统的主要性能参数验收,应符合设计和本规范

相关要求;6)机械排烟系统的主要性能参数验收,应符合设计和本规范

相关要求;

7)补风系统的验收,应符合本规范相关要求;宣贯内容仅作参考,不作为消防设计审核依据

8)系统工程质量应按本规范相关要求进行验收判定。

系统验收合格判定应为:A=0,且B≤2,B+C≤6为合格,

否则为不合格。3.6系统维护管理3.6.1

一般规定1)维护管理应包括检测、维修、保养、建档等工作;2)建筑物的产权单位或使用单位应当明确防烟、排烟系统维护管理部门、管理人员及其工作职责。3.6.2

维护管理

1)维护、管理人员应经专门培训合格,并应熟悉系统的原理、

性能和操作维护规程;宣贯内容仅作参考,不作为消防设计审核依据

2)建立和严格执行相关管理制度;3)日常巡查、维护管理工作,应按本规范相关要求进行;4)防烟与排烟风机、活动挡烟垂壁、自动排烟窗,应每月进

行一次功能检测启动试验及供电线路检查;5)全部防火阀、排烟防火阀、送风阀(口)、排烟阀(口),

应每半年进行自动和手动启动试验一次;6)全部防烟、排烟系统,应每年进行一次联动试验和性能检

测,其联动功能和性能参数应符合原设计要求。宣贯内容仅作参考,不作为消防设计审核依据

介绍完毕,谢谢!

宣贯内容仅作参考,不作为消防设计审核依据商业概况成都作为四川的首都,同时也是全国24座历史名城之一,在中国西部区域经济发展中一直占据重要地位;伴随西部大开发的进程,成都经济正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成都商业主要以三大商圈为核心——春熙路商圈、盐市口商圈和骡马市商圈,伴随城市建设的发展,三大老商圈也因为有新商业/商务物业的不断涌现而逐渐升级;同时,由于各区域住宅开发量的激增,相应产生的区域商业中心不断出现,成都市以三大核心商圈为主,若干区域商业中心为辅的商业格局正在逐渐形成。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成都处于西部地区交通核心位置,荷花池区域一直都是西南地区日用商品批发集散中心;同时,现代物流业在成都市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也越来越明显,据相关政府部门统计,到2010年,成都物流业实现增加值500亿元,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下降到15%以内,现代物流业对成都经济的贡献率达到15%以上。成都商业发展及商圈分布-73-商业物业分布据统计局统计,目前成都中心城大型百货店共25家,分布在以春熙路为中心约1000米半径范围内共19家;大型超市13家,其中二环路12家;成都的商业主要分为百货公司、购物中心、专业店(包括超市大卖场、家具家居超市、五金机电市场、电脑产品市场等)和底商-配套商业等四大类型;成都的商业主要分布在春熙路、盐市口和骡马市三大商圈,东二环区域由于住宅开发量巨大,商业需求旺盛,也将成为未来区域商业中心,目前代表物业为SM生活广场,类似的还有西大街、金沙光华商圈等:成都主要商圈分布图成都整体商业市场-74-春熙路商圈-春熙路是国内著名的商业步行街之一

,同时也是中高档百货类商业最聚集的区域之一,商业业态丰富、档次齐全,从低端的街边小店到高端百货——西武,能满足各个消费阶层的商业需求;盐市口-是成都最著名的市级商圈之一,商业以中档和中高档的和大型超市为主,由于距离春熙路较近,两个区域由青年路相连通,伴随整个片区商务的发展,有可能连成统一商业片区;骡马市商圈-商业主要以大型超市、专业店和中高端百货构成,满足周边居民日常生活需求的同时,也吸引各区域(特别是西部地区)的居民前往消费;西大街商圈-从规模和影响力角度,目前该区域还不能成为严格意义上的商圈,但是由于新城市广场的加入,特别是百佳超市、百盛的开业让该区域聚集了大量人气,随着商业氛围逐渐形成,该区域有望于骡马市商圈相连接;东二环商圈-东二环沿线目前正在开发的大盘总量很大,未来该区域居住人口总量较大,相应产生的消费需求将促使东二环出现区域商业中心,SM生活广场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该区域的商业需求,目前,东二环至东三环区域金沙光华商圈-近年形成的区域性商圈之一,业态主要有百货和大型超市构成,满足周边区域常住居民消费需求;会展商圈-由于会展的辐射效应以及周边住宅需求而形成的区域级商圈,业态主要有专业店和百货构成,目标客群以成都北部区域居民为主;成都整体商业市场-75-春熙路商圈商圈描述:春熙路商圈一春熙路步行街为核心,商圈范围是成都市东大街以北,南新街、中新街、北新街以东,总府路以南,红星路以西的范围及临街区域,区域面积约20公顷。该区域内有商业网点1100家左右。

现有商业供应:春熙路以中山广场为核心分东、西、南、北四段,各种类型专卖店、百货店等商业分布在步行街两侧;目前春熙路经营的在经营的商业面积22万平米左右,在建和即将入市的商业面积总共19万平方米左右。经营中的代表性商业有:太平洋百货春熙路店、伊势丹、伊藤洋华堂、王府井商城等;区域内新商业项目有群光百货、百盛(时代广场底层商业)等*备注:以上数据统计主要集中在上述春熙路商圈划定范围之内,南新街、中新街、北新街以西至青年路沿线集中大量服装批发市场,如万紫商城、九龙广场等,由于该类商业的目标客群、商业档次等与春熙路主体商业存在较大差距,暂不列入春熙路商圈研究范围之内。春熙路步行街红星路三段北新街中新街南新街总府路城守东大街成都整体商业市场-76-现有各类商业业态代表商业项目:商业业态代表商业项目百货公司太平洋百货、王府井商城、伊势丹、西武、伊藤洋华堂等购物中心第一城购物中心专卖店精益眼镜、metersbonwe旗舰店、时代印象、凤祥楼、劲浪体育成都整体商业市场-77-现有商业经营情况描述:商圈范围内集中多个中高档百货,是目前成都新型百货最集中的区域,其中伊藤洋华堂和王府井商城经营都比较好;伊势丹由于开业时间不久,加上内部品牌整体档次较高,单品价位偏高,目前经营情况一般,但是其时尚定位较受年轻白领们追捧;区域内正常营业的购物中心类商业只有“第一城购物中心”项目,目前NOVO、i.t.都已经进驻,时尚气息较浓,但是由于商业整体规模不大,目前经营面积较小,还需要进一步培养人气;区域内正科甲巷是著名的特色商品街,街道两旁集中了大量的特色小店,是年轻人淘货的理想去处,近两年周边商业档次不断提升,而自身在商品档次、产品结构上没有太大改变,人气已经逐渐衰落,街道两侧商业二层以上空置较多;春熙路作为西南区域最著名的商业步行街之一,日平均人流量在30万人次左右,节假日或活动期间更可高达50~60万;春熙路由于其文化属性吸引了国内外到蓉游客前往观光、购物;同时,由于区域聚集众多百货商场,也成为成都中档、中高端消费者集中消费区之一;从年龄结构上来看:消费者主要以中青年的中等收入消费者为主,文化与时尚并重视春熙路商圈的显著特征;成都整体商业市场-78-春熙路现有重点商业项目列表序号项目名称开业时间营业面积(平米)商业类型商业档次入住率1王府井百货199921,000百货公司中高档100%2太平洋百货春熙店199323,000百货公司中高档100%3太平洋春熙新馆200414,000百货公司中高档100%4第一城市购物中心200620,411购物中心中高档80%5西武百货200613,000百货公司高档100%6伊势丹200732,000百货公司中高档100%7亚新生活广场N/A15,000已停业N/AN/A8伊藤洋华堂春熙路店199715,000百货公司中档100%*注:对商业物业档次水平的划分,目前没有精确的行业标准,我方依据以下几个重点因素进行划分:商业物业硬件设备设施新旧现状;主力商户(百货为主)品牌度,内部品牌质量(尤其一层)以及品牌保有量;商业物业内部交通便利程度及舒适度(滚梯数量、位置、主通道宽度);商业内部空间舒适度(层高、照明强度等);公共共享空间(特指购物中心类)设置情况如:中庭、休息座椅、绿化小品等;不同商业品牌在各地的设店定位不同,从而导致档次水平略有浮动,我方结合各种因素,根据商业经验对各区域物业进行简单档次划分。以下各商圈商业划分标准同上。成都整体商业市场-79-春熙路现有商业构成比例春熙路目前百货业比例最高,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区域整体商业档次;购物中心类比例目前较少,精品店中店对于春熙路还是新的商业形态,第一城的出现为春熙路商业增添了时尚气息;区域内临街商铺对于步行街气氛营造作用最大同时正科甲巷依然分布着不少的小店;成都整体商业市场-80-商圈优劣势分析

优势:历史悠久,是成都市城市名片,国内外游客到成都必去的站点之一;商业物业类型较全,百货商场、小商品、精品专卖、精品超市一应俱全,能够满足消费者各个方面消费需求;百货业聚集,步行街区域就聚集太平洋、王府井、伊藤洋华堂、伊势丹等百货,商业影响力强;商业档次普遍较高,新型在建物业商业部分定位同样是中高端路线,区域整体商业质量较高;红星路步行街的规划以及荔枝巷的改造,区域商业环境和商业氛围将进一步提升。劣势:购物类百货业态较集中,虽然产品定位和档次略有差别,但是同业竞争仍然较为激烈,百盛和群光百货的进入将会使区域百货类商业的竞争更加剧烈;区域缺乏大型购物中心类商业,整体区域购物类业态比重较大,娱乐休闲比重较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区域商业的健全发展;春熙路步行街各段发展不平衡,北段最好,西段因为与服装批发市场区域相连接,人流较杂,商业发展相对较差,商业物业空置率较高;作为旅游商业区,区域内部人流质量参差不齐,发展中高端以上商业类型具有一定阻力;成都整体商业市场-81-盐市口商圈现有商业供应:目前盐市口商圈的范围是:以盐市口为中心,北至人民东路,南到西光华街,西起人民南路一段,东至青石桥街、青年路;区域规划总面积220亩,区内商业面积约28万平米左右,大小商家400余家。盐市口商圈是成都三大市级商圈之一,也是成都市传统商业区,区内聚集众多百货类和大型超市。目前区域内部商业主要形态仍为百货商场,区域购物中心类商业目前只有摩尔时尚广场,尚缺乏一站式消费场所;百货业市盐市口区域的主要业态;面积达到50000平方米的摩尔时尚广场增加了区域内商业构成元素。盐市口现存商业构成摩尔时尚广场仁恒广场成都整体商业市场-82-序号项目名称营业面积(平米)商业类型入住时间商业档次入住率1人民商场60,000百货公司1953中档100%2西武百货45,000奢侈品卖场2007高档100%3北京华联30,000百货公司1995中高档95%4新世界商场30,000百货公司2007中高档100%5大业百货12,000百货公司1998中档100%6仁和春天人东店9,200百货公司1999高档100%7摩尔时尚广场50,.000购物中心2007中高档80%8欧洲之星8,000百货公司2005中档80%9仁恒广场55,000购物中心2008高档现有代表性商业项目列表序号项目名称建筑面积(平米)商业类型入住时间商业档次1成都百货大楼50,000购物中心2011中高档未来代表性商业项目列表成都整体商业市场-83-现有各类商业业态代表商业项目:成都整体商业市场-84-现有商业特征描述:区域内新兴商业项目位中环广场下的新世界商场,定位中高端,目标客群瞄准成都市中青年中高收入阶层,以及中环和周边写字楼内的白领人士;另外,摩尔时尚购物中心是区域内唯一的一个购物中心类商业,由于其主力租户为家乐福超市和万达影城,零售专卖店面积相对较小,加上商业部分总建筑面积本身不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业态丰富程度。总体,区域内既有大型综合超市,也有时尚百货和购物购物中心,区域商业规模优势明显,加上成百等老百货拥有一批固定消费客群,区域商业整体竞争力不可小视;目前区域内商务发展趋势旺盛,仁恒广场建成后不仅会增加区域内高端商务比重,同时也会有大面积优质商业进入市场,盐市口商业整体升级即将显现。区域消费客群构成情况:盐市口是成都市著名老商业区,由于多数商业设施陈旧,商业物业经营时间久远,拥有一批固定消费客群,如成都百货大楼、人民商场等物业;区域老商业项目整体商业档次不高,目标客群主要集中在城市中等收入群体,不过摩尔时尚广场和新世界的加入,以及人民商场的整改,区域优质商业比例有所上升,商业时尚度增强,商品结构比例更加合理,吸引了部分中高收入阶层以及周边写字楼办公人群前往消费;区域内有好又多和家乐福两大超市,成为周边区域的配套商业中心,丰富了消费客群的结构层次;从区域发展来看,区域内商务写字楼供应量较大,如“仁恒广场”区域商务氛围有望进一步增强,同时对优质商业的需求也将拉动区域商业的供应和原有物业的升级,盐市口区域未来中高收入客群比例将会增大;区域环境以及道路交通的改造将会增强内部商业凝聚力。成都整体商业市场-85-商圈优劣势分析:优势:成都著名老商圈,成都市三大市级商圈之一,商业规模大,业态丰富;经过整改后交通环境有所改善,区域环境趋于完善;百货业聚集,商业单体面积普遍较大,未来发展潜力较大;位于成都CBD规划范围内,区域内高档写字楼数量的增加将会推动区域商业的整体升级;劣势:目前区域环境仍显混乱,对于中高收入客群吸引力不足;区域中高端优质商业总量不大,商业项目分布相对分散,商业集群效应仍需加强;成都整体商业市场-86-骡马市商圈现有商业骡马市商圈位于青羊区,老商圈范围东到玉带桥,南到省武警总队,西沿羊市街到市委门口,沿青龙街到八宝街西口,北到成都剧场;根据规划,骡马市商圈再造范围位于青羊区新华西路辖区,约410亩。整个区域以青龙巷、千祥街、署前街、铁箍井街、西府北街、西府南街围合的“H”形区域将构成骡马市商圈核心区,在核心区形成一个四通八达的商业圈;根据高纬环球统计的数据,目前骡马市商圈商业面积22万平方米左右(包含已经倒闭的熊猫城10万平米),在营业的商业面积12万平方米左右:骡马市现存商业规模相对盐市口和春熙路较小;目前区域百货有太平洋百货、购物中心有铂金城广场,但是目前铂金城招商情况和经营情况都不佳。成都整体商业市场-87-现有各类商业业态代表商业项目:商业业态代表商业项目百货公司太平洋百货全兴店专业店家乐福八宝街店、五星电器购物中心铂金城成都整体商业市场-88-现有商业经营情况描述:目前骡马市趋于商业整体商业氛围不浓,商圈辐射范围有限;区域目前中高端商业只有太平洋百货,其目标客群主要来自于西部区域,经营情况良好;家乐福超市经营情况良好,是区域内常住人口日常生活类购物的核心;作为区域内购物中心类业态的铂金城,目前整体招商情况和经营情况并不理想,临街部分首二层有部分专卖店(VERYMODA、ETAM等),内部商铺空置率较高;位于内侧的奥特莱斯,由于货品陈旧等原因,虽然有GUCCI等一线折扣,仍然难以维持经营,近期会陆续撤出。总体上,骡马市商圈现存商业总量不大,优质商业比例相对较小,对于城区中高收入客群吸引力目前略显不足,区域内写字楼酒店供应量的增加会在一定程度上刺激区域商业的繁荣,趋于复兴仍需要一段时间。成都整体商业市场-89-骡马市商圈现有代表商业项目列表序号项目名称开业时间营业面积(平米)商业类型商业档次入住率1太平洋百货全兴店199033,526百货公司中高档100%2家乐福八宝街店19998,000专业店N/A100%3成都熊猫城2005100,000改造中N/AN/A4国信广场N/A14,000写字楼底商金融配套85%5铂金城200540,000购物中心中档50%6五星商业广场200520,000专业店N/A100%成都整体商业市场-90-骡马市商圈优劣势分析:优势:道路交通的改造,改变了区域行车不便的局面;青龙街、八宝街两侧以及邻近区域写字楼项目众多,骡马市区域同样位于成都市规划的CBD区域内,商务的发展将带动整个片区的商业繁荣;西北侧西大街沿线写字楼、住宅以及商业陆续入市,整个片区由西大街、八宝街和青龙街相贯穿,西大街——骡马市商圈正在逐渐形成;区域新型商业物业比例较大,未来区域商业规划空间大;劣势:虽然曾经是成都市著名商业繁华区,现在商业经营总规模较小,商业密集度、业态丰富程度都无法与春熙路、盐市口等区域相比;商圈内目前优质商业规模小,目前品质较高的只有太平洋百货,商业氛围的培养还需要一段相对较长时间;铂金城定位为购物中心,但是特色不明显,空置率较高,经营情况不好,区域内缺乏具有号召性的大体量综合购物中心;成都整体商业市场-91-区域性商圈区域性商圈通过我们对成都商业市场的调查研究,目前成都除了上述春熙路、盐市口、骡马市三大传统商圈外,还并存着由于各区域居民生活购物就近需求催生的区域型商圈,这些商圈主要满足局部区域内常住居民以及办公室内购物人士的消费需求,地域性特征明显,如:西大街商圈、东二环商圈、金沙光华商圈、会展商圈等;成都整体商业市场-92-西大街商圈现有商业供应:西大街商圈是新兴的区域性商圈之一,商圈的崛起由于新城市广场的入市而加速;目前西大街主要商业供应为新城市广场、人民商场黄河店和苏宁电器国贸广场店,商业供应量将近14万平米。西大街商业主要客群有周边常住居民以及西部区域人口为主,主要消费类型目前为日活必需品消费,中高端百货类消费比例暂时较小;西大街与骡马市商圈相接壤,与骡马市商圈合力形成西部商业带。成都整体商业市场-93-现有各类商业业态代表商业项目:商业业态代表商业项目购物中心新城市广场(包含米乐星KTV、百盛、屈臣氏、国美电器、新城市数码电影城、百佳超市)专业店苏宁电器国贸广场店百货人民商场黄河店成都整体商业市场-94-现有商业经营情况描述:区域由于新城市广场的出现,商圈雏形形成,目前区域具有一定商业氛围,大型超市以及电器专业店在区域经营情况较好,新城市广场内除超市以外业态经营情况较惨淡;购物中心的运营需要市场支撑,同时对发展商的运营实力也有很高的要求,西大街商圈的繁荣还需要一段时期的培养。西大街商圈现有商业项目列表序号项目名称开业时间营业面积(平米)商业类型商业档次入住率1新城市广场2005100,000购物中心中档70%2人民商场黄河店199925,000百货公司中档100%3苏宁电器国贸广场店200212,000百货公司大众100%成都整体商业市场-95-西大街商圈优劣势分析:优势:西大街属于新兴区域性商圈,周边未来庞大的住宅和写字楼供应会为区域提供潜在消费客群;西部城区商业相比东部匮乏,特别是时尚精品、购物中心以及休闲娱乐等,西大街处于发展阶段,上升空间较大,能够截流西部消费客流;劣势:区域商业氛围还不够浓郁,还没有形成真正的商圈,百盛的开业增加了区域中高端商业面积,但是区域优质商业总规模不大,还不能形成商业集聚效应;新城市广场目前空置率较高,影响项目整体的商业氛围;商业结构目前呈现大众化,国美、苏宁、百佳等经营较好;相较之下,百盛经营情况不佳,以新城市广场为龙头的新项目还需要加大时尚因素的引入,增强娱乐休闲业态的比例,目前项目缺乏特色以留住区域中青年消费客群;成都整体商业市场-96-东二环商圈现有商业供应:东二环区域由于周边住宅开发量激增,商业需求增加导致新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