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个人资料整理 仅限学习使用个人资料整理 仅限学习使用大学模具毕业设计说明书工程:圆通落料拉深模班级:09模具<2)班姓名:xxx指导老师:xxx学号:xxx目录2341.151.2572.1.72.2.783.1.83.2 83.2.1 93.3 93.3.1. Z 9 3.4 11 13 14个人资料整理 仅限学习使用课程设计任务书课题:筒形件拉伸模设计零件材料:08钢厚度:1mm要求(一) 工艺设计1、工艺审查与工艺分析2、工艺计算:毛坯计算工序件计算3、工艺方案的确定工序的确定基准和定位方式的选择(二)模具设计1、总图2、零件图个人资料整理 仅限学习使用图一一.模具的现状与发展1模具的现状.1根据考古发现,早在 2000多年前,我国已有冲压模具被用于制造铜器,证明了中国古代冲压成型和冲压模具方面的成就在世界领先。 1953年,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在中国首次建立了冲模车间,该厂于 1958年开始制造汽车覆盖件模具。我国于 20世纪60年代开始生产精冲模具。在走过了漫长的发展道路之个人资料整理 仅限学习使用后,目前我国已形成了 300多亿元各类冲压模具的生产能力。一、冲压模具市场情况 我国冲压模具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技术和能力等方面都已有了很大发展,但与国民经济需求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差距仍很大,一些大型、精密、复杂、长寿命的高档模具每年仍大量进口,特别是中高档轿车的覆盖件模具,目前仍主要依靠进口。一些低档次的简单冲模,已趋供过于求,市场竞争激烈。近年来,我国冲压模具水平已有很大提高。大型冲压模具已能生产单套重量达50多吨的模具。为中档轿车配套的覆盖件模具国内也能生产了。精度达到1~2μm,寿命 2亿次左右的多工位级进模国内已有多家企业能够生产。表面粗糙度达到Ra?1.5μm的精冲模,大尺寸精冲模及中厚板精冲模国内也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模具CAD/CAM技术状况 我国模具CAD/CAM技术的发展已有 20多年历史。由原华中工学院和武汉 733厂于1984年共同完成的精冲模 CAD/CAM系统是我国第一个自行开发的模具 CAD/CAM系统。由华中工学院和北京模具厂等于1986年共同完成的冷冲模 CAD/CAM系统是我国自行开发的第一个冲裁模CAD/CAM系统。上海交通大学开发的冷冲模CAD/CAM系统也于同年完成。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汽车行业的模具设计制造中开始采用CAD/CAM技术。国家科委863计划将东风汽车公司作为CIMS应用示范工厂,由华中理工大学作为技术依托单位,开发的汽车车身与覆盖件模具CAD/CAPP/CAM集成系统于1996年初通过鉴定。在此期间,一汽和成飞汽车模具中心引进了工作站和CAD/CAM软件系统,并在模具设计制造中实际应用,取得了显著效益。1997年一汽引进了板料成型过程计算机模拟CAE软件并开始用于生产。21世纪开始CAD/CAM技术逐渐普及,现在具有一定生产能力的冲压模具企业基本都有了CAD/CAM技术。其中部分骨干重点企业还具备各CAE能力。模具CAD/CAM技术能显著缩短模具设计与制造周期,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已成为人们的共识1.2 冲压模具的发展重点与展望发展重点的选取应根据市场需求、发展趋势和目前状况来确定。可按产品重点、技术重点和其他重点分别叙述。(三)冲压模具产品发展重点。冲压模具共有7小类,并有一些按其服务对象来称呼的一些种类。目前急需发展的是汽车覆盖件模具,多功能、多工位级个人资料整理 仅限学习使用进模和精冲模。这些模具现在产需矛盾大,发展前景好。汽车覆盖件模具中发展重点是技术要求高的中高档轿车大中型覆盖件模具,尤其是外覆盖件模具。高强度板和不等厚板的冲压模具及大型多工位级进模、连续模今后将会有较快的发展。多功能、多工位级进模中发展重点是高精度、高效率和大型、高寿命的级进模。精冲模中发展重点是厚板精冲模大型精冲模,并不断提高其精度。、冲压模具技术发展重点。模具技术未来发展趋势主要是朝信息化、高速化生产与高精度化发展。因此从设计技术来说,发展重点在于大力推广CAD/CAE/CAM技术的应用,并持续提高效率,特别是板材成型过程的计算机模拟分析技术。模具CAD、CAM技术应向宜人化、集成化、智能化和网络化方向发展,并提高模具CAD、CAM系统专用化程度。为了提高CAD、CAE、CAM技术的应用水平,建立完整的模具资料库及开发专家系统和提高软件的实用性十分重要。从加工技术来说,发展重点在于高速加工和高精度加工。高速加工目前主要是发展高速铣削、高速研抛和高速电加工及快速制模技术。高精度加工目前主要是发展模具零件精度 1μm以下和表面粗糙度 Ra?0.1μm的各种精密加工。提高模具标准化程度,搞好模具标准件生产供应也是冲压模具技术发展重点之一。 为了提高冲压模具的寿命,模具表面的各种强化超硬处理等技术也是发展重点。对于模具数字化制造、系统集成、逆向工程、快速原型 /模具制造及计算机辅助应用技术等方面形成全方位解决方案,提供模具开发与工程服务,全面提高企业水平和模具质量,这更是冲压模具技术发展的重点。3、其他发展重点及展望。其他发展重点及展望的内涵十分丰富,这里只就管理、专业化与标准化及行业调整三个方面作一些分析。 企业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门学问,是科学技术。与工业发达国家模具企业相比,在某种意义上说,我们的管理落后更甚于技术落后。因此改进管理十分重要,且任务繁重,目前模具企业的管理有许多形式,各有其适应对象,但搞好信息化建设,逐步实现信息化管理已成为发展方向,行业也对此有共识。 由于历史和体制上的原因,我国模具专业化和标准化水平一直很低,其中冲压模具的专业化比塑料模和压铸模更低个人资料整理 仅限学习使用二.冲压工艺性及方案设计2.1.冲压件工艺分析<1)、材料:该冲裁件的材料 08钢是碳素工具钢,具有较好的可拉深性能。<2)、零件结构:该制件为带凸缘圆桶形拉深件,故对毛坯的计算要参照冲压手册确定合理的修边余量。<3)、单边间隙、拉深凸凹模及拉深高度的确定应符合制件要求。<4)、凹凸模的设计应保证各工序间动作稳定。个人资料整理 仅限学习使用<5)、尺寸精度:零件图上所有未注公差的尺寸,属于自由尺寸,可按 IT14级确定工件尺寸的公差。查公差表可得工件基本尺寸公差为:2.2.工艺方案<1)、工艺方案分析该工件包括落料、拉深两个基本工序,可有以下两种工艺方案:方案一:先落料,再拉深。采用单工序模生产。方案二:落料 +拉深复合。采用复合模+单工序模生产。方案一模具结构简单,但需二道工序二副模具,成本高而生产效率低,难以满足大批量生产要求。方案二只需一副模具,工件的精度及生产效率都较高,工件精度也能满足要求,操作方便,成本较低。三.主要设计计算3.1.主要工艺参数的计算该件d凸=100mm,d凸/d=100/60=1.66,查《简明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手册》表7-3可得 R=3.5则可得拉深最大直径 dtd t=d凸+2△R=100+2*1.66=107mm(2>计算毛坯直径D由于板厚等于1mm。个人资料整理 仅限学习使用D=116(3>确定拉深次数首先判断能否一次拉深成型h/d=15/29=0.52 t/D=1/116*100%=0.86%dt/d=107/29=3.7 m=d/D=29/116=0.25据《冲压工艺及冲模设计》表5-5、表5-6、图5-18说明能一次拉深成形,无需进行多次拉深。图33.2冲压设备的选定3.2.1、压边力的计算采用压边的目的是为了防止变形区板料在拉深过程中的起皱,拉深时压边力必须适当,压边力过大会引起拉伸力的增加,甚至造成制件拉裂,压边力过小则会造成制件直壁或凸缘部分起皱,所以是否采用压边装置主要取决于毛坯或拉深系数m和相对厚度t/D 1由于t/D*100 =0.0086拉深系数 =0.54故:查《冲压工艺及冲模设计》表 5-8知,拉深需要采用压边装置。材料拉深时压边力为=π[D02-(d1+2rd1>]p/4=π[1162-(6+2*3>2]*2/4=20899N式中p为单位压边力<MPa),08钢为极软钢,故查《冲压工艺及冲模设计》表5-9取p=2个人资料整理 仅限学习使用拉伸力的计算:FQ=3.14*d*t* ó*k=3.14*60*1*400*1=75360NF机≥F总=F+FQ=20899+75360=96259N3.2.3压力机的选择由于该制件属于小型制件,且精度要求不高,但拉深零件较浅,因此选用开式双柱可倾压力机,操作方便,效率高。根据公称压力查《冲压与塑压成型设备》表6-14提供的压力机公称压力F=250KN,滑块行程S=65mm,查表1-6中可选取压力机的型号为:J23-25开式双柱可倾压力机。3.3.模具主要零部件设计3.3.1.凸、凹模单边间隙值 ZZ=(1-1.1>*t 根据《冷冲压设计与模具设计》因为t=1 , 所以Z取1 。拉深凸模采用台阶式,材料用 T10A,热处理 58~62HRC,也是采用车床加工,与凸模固定板的配合按 H7/m6的配合.图4②凹模选用圆凹模,材料用T10A,热处理60~64HRC,采用车床加工,与凹模固定板的配合按H7/m6。②凹模个人资料整理 仅限学习使用凹模采用整体凹模,各冲裁的凹模孔均采用线切割机床加工,安排凹模在模架上的位置时,要依据计算压力中心的数据,将压力中心与模柄中心重合。取凹模轮廓尺寸为φ160mm×50mm,结构如下图所示。拉深凸模和凹模工作部分的尺寸及其制造公差:查表得凸凹的制造公差为 :δ凸=0.12mm凹模尺寸为:Dd=D+δ凹=<60-0.75*0.12)δ凹=59.91+0.0500凸模尺寸为:Dp=<D-2c-0.75*0.12>_δP=57.91-0.03图6凸模固定板技术要求:a.上、下平行度为0.02,粗糙度为1.6b.材料为45#钢,调质为24~28HRCc.带*号尺寸按凸模实际尺寸配作并保证凸模呈 H7/m6配合⑨凸凹模固定板图7凹模固定板技术要求:a.上、下平行度为 0.02,粗糙度为1.6b.材料为45#钢,无需热处理3.4拉深模架拉深模采用滑动导向后侧导柱式模架的导向方式,模架的结构与尺寸都直接由标准中选取,因为它的模具较高所以选取比较大一点的模架相关参数如下:凹模周界L:200凹模周界B:170闭合高度(参考>|最小:240闭合高度(参考>|最大:285a上模座 数量1规格:200×170×45b下模座 数量1规格200×170×40个人资料整理 仅限学习使用c导柱
数量
1
规格:32×200d导套
数量
1
规格:35×115×43导柱与导套结构由标准中选取,尺寸由模架中参数决定。导柱的长度应保证冲模在最低工作位置时,导柱上端面与上模座顶面的距离不小于10-15mm,而下模座底面与导柱底面的距离应为0.5-1mm。导柱与导套之间的配合为H7/h6,导套与上模座之间的配合为H7/r6,导柱与下模座之间的配合为 R7/h5。导柱与导套材料采用 20钢,热处理硬度为 <渗碳)56-62HRC。上下模座材料采用 45钢,热处理硬度为调质 28-32HRC。小结与致谢通过这次毕业设计使我熟悉了冲压模具的整个过程,并且了解了在做冲压模具之前首先要对产品的结构形态,模具的结构形态。也就是要对产品的工艺性进行合理的分析,从而才能采取更合适模具,节约成本的同时还能保证加工零件的精度要求。其次,考虑好产品的批量以及精度要求以及材料的造价。最后完成产品的模具设计、模具的装配图、零件图。本次毕业设计的成功完成使我个人的所有专业中学术上的一次难忘的历程,通过它可以说明一个人最基本的学习工作态度,我认为要立志成为一个模具行业的佼佼者首先要从每一个细节做起,做事要有坚忍不拔的毅力,有耐心、谦虚、谨慎这样才能成为一名出色的模具工程师。这个课程设计的完成由衷感谢姬裕江老师的本课程的悉心教育和此次课程设计的指导以及所参考文献的编纂者们的辛勤付出,是我此次冲模设计课程顺利完成,对专业知识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提高。姬裕江老师学识渊博,对待工作一丝不苟、治学严谨的态度使我不仅在做论文的过程中受益匪浅,更是对我在今后的生活、工作和学习都将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华西医院护理面试能力评估体系
- 酒店股东避税协议书
- 朗诵的技巧培训
- 许昌婚前财产协议书
- 健身房转让合同协议书
- 车间大棚租赁协议书
- 餐厅卡座转让协议书
- 销售维护价格协议书
- 轿车私人转让协议书
- 饭店转让商铺协议书
- 科协座谈会交流发言稿
- 3.17 明朝的灭亡和清朝的建立 课件 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 2025年心理b证笔试试题及答案
- 新版事故调查培训
- 肺癌的科普知识
- JJF(皖) 218-2025 重点排放单位碳排放计量审查规范
- Qt 5 开发及实例(第5版) 课件 第9章 Qt 5模型-视图及实例
- 全国各地大气压一览表
- 皮肤科护理进修汇报总结
- 《保险营销渠道》课件
- 2025年执业医师定期考核题库及参考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