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专题预测试题11_第1页
高三地理专题预测试题11_第2页
高三地理专题预测试题11_第3页
高三地理专题预测试题11_第4页
高三地理专题预测试题1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六人口与城市

考试要点具体考试内容要求

(1)人口增长模式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2)人口迁移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人口与城市(3)人口数量与环境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

<4)城市的空间结构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其形成原因

(5)城市服务功能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6)城市化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7)地域文化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

【高考目标导航】

【考点突破】

考点一:人口增长模式

1.人口自然增长(随生产力水平发展而变化)

⑴人口的增长:是指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包括人口机械增长

(人口迁移)和人口自然增长。增长决定因素:由人口基数及自然

增长率决定

①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含义: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一死亡率

②人口数量的自然增长=人口基数X人口自然增长率

⑶不同历史阶段的增长状况不同。

(4)人口增长的快速时期:20世纪以来

(5)不同地区的人口增长状况

①大洲之间的差异:亚洲人口数量最多,非洲人口自然增长率最

iWjO

②国家之间的差异

自然增长人口典型国家

原因分析今后变化趋势

率水平增长举例

社会保障制度健较稳定,一些国家俄罗斯、

发达保持较低

缓慢全,生育观念的转的人口还会逐渐德国和日

国家水平

变等减少本

政治上的独立,民

人口增长开始趋

发展族经济的发展,医中国、印

于缓慢(由于很多

中国水平较高很快疗卫生事业的进度和巴基

国家实行控制人

家步,人口死亡率下斯坦

口的措施)

2、人口的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1)决定因素: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

(2)人口增长模式的基本类型及特征

人口发展模式人口特点

原始型(“高高极高的死亡率,平均寿命短,极低的自然增长率,

低”)人口增长慢。

传统型(“高低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代表:尼

高”)日利亚)

死亡率低,出生率高但开始下降,人口压力大(代

过渡型

表:巴西)

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人口老龄

现代型(“三低”)

化(代表:德国)

(3)人口发展模式地区分布:

全世界属于“过渡型”,正处向“现代型”转变的阶段

“现代型”德国、匈牙利等负增长,美、力口、澳、新西兰

发达国

等国自然增长率稍高,日本等大多发达国家自然增长率接

近零增长

发展中多为“过渡型”,但韩国、新加坡、古巴、乌拉圭、中国已

国进入或正要进入“现代型”。

(4)人口一亿以上的国家:中国、印度、美国、印尼、巴西、俄罗

斯、日本、孟加拉国、尼日利亚、巴基斯坦。

例1.(2010海南)下图示意四个国家人口的性别一年龄构成。读图,

完成⑴~⑵题。

(1)图示四国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

A.①B.②C.③D.@

(2)图示四国中30—39岁人口数量从少到多依次是

A.①③④②B.②④③①C.④②③①D.①

②③④

例2.(2010新课标卷)下图曲线为某国2000年不同年龄人口数量与

0与1岁人口数量的比值连线。18-65周岁人口为劳动力人口,其余

为劳动力人口负担的人口。假定只考虑该国人口的自然增长且该国从

2001年起控制人口增长,使每年新生人口都为2000年新生人口的80

%.据此完成⑴〜⑵题。

dM/

(1)该国劳动力人口负担最轻、最重的年份分别是

A.2019年,2066年B.2066年,2019

C.2001年,2019年D.2001年,2066

(2)出生人口的减少将最先影响该国劳动力人口的

A.数量B.职业构成C.性别构成D.年龄

构成

考点二:人口迁移

1、国际人口迁移

(1)19世纪以前

①特点:集团性、大批的移民为主;

②流向:旧大陆(欧、亚、非)迁向新大陆(美洲、大洋洲)

③影响因素:地理大发现与新航线的开辟;资本主义发展与殖民扩张、

黑奴贸易、殖民主义者招工开发东南亚和美洲

(2)二战以后

①特点:人口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定居移民减少,短期流动

的人口增多

②流向:欧洲由人口迁出地区变为人口迁入地区;拉丁美洲由人口迁

入地区变为迁出地区,大量人口流向美国、加拿大和西欧。20世纪

70年代以来,西亚和北非石油输出国也从境外招募了大批外籍工人。

③影响因素:

经济因素:世界各国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劳动力供求关系的地区

差异。

4、国内人口迁移

(1)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

①特点:A人口迁移规模小;B频率低

②迁移方向:这一时期我国人口的净迁出地区主要是辽宁、山东、

上海和四川等省市,西藏为迁出和迁入持平地区,其余地区为人口净

迁入地区。

③影响因素:A计划经济;B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C政策限

制农民进城

(2)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

①特点:A人口迁移日趋活跃;人口流动主要是自发性的;

B流动人口大量增加(目的:务工、经商、学习)

②迁移方向:一是从农村到城市,二是从内地到沿海城市和工矿

地区。

③影响因素:

A.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使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入城市寻找

就业机会。

B.1984年推出的允许农民进入小城镇落户的政策,为我国流动

人口的大量涌入提供了契机。

C.城乡和地区之间巨大的收入差距是促使我国人口大量流动

的最根本原因。

(3)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经济原因

(4)中国“民工潮”现象

①成因:A农村剩余劳动力多,经济收入低。B农村生态环境压力

大。C农村劳动艰辛,文化落后。D农村剩余劳动力过多,就业压力

大。E城市吸引力大,城乡或地区生产力发展不平衡,经济收入差距

悬殊。F国家户籍制度改革为流动人口的大量涌现提供了机会。

②特点:A流动的经济定向:主要从山区流向平原,从农村流向

城市,从贫困地区流向发达地区。四川、江西、安徽、贵州、湖南等

地农业人口多的省是民工主要的输出地,上海、北京、广州等大城市

和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是民工主要的输入地。B季节性流动以成年民

工为主体,“外籍工人”以年轻人居多。C流动不稳定。D文化素质

偏低。

③影响:

A禾a有效调整了劳动力资源的地区配置,促进了城市的繁荣和

发展;

缓解了农村的就业压力和人地矛盾,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

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

B弊:a民工盲目无序的流动增加了社会治安和城市就业压力;b

导致住房紧张、交通拥挤和生态环境恶化。

例3..(温坦中学模拟)3口运移与)区域经济差异、土教育程

度、空间距南和历史渊源等因篆影响,社会现蒙。据表1回智

(1)~(2)题。

表1:全国前5位人口流入大省的前5大人口流出地排序

全国前5第一2役&第3石人:第一丁位7口

口口口口

人口流入流出地流出地流出地流出地流出地

厂乐

湖南

西

江西

广

四M

西

M省黑龙江吉林河南安徽江苏

四川重—广东—云南浙江新疆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广东省的流入人口全部来自邻省

B.四川省既是人口流入大省,也是人口流出大省

C.人口流出较多的省均位于中西部地区

D.全国流入人口前5位的省份均在东部地区

(2)M省师入的人口受历史渊源影响明显,M省最有可能是

A.福建B.海南C.山东

D.广西

例4.(2010年海淀模拟)2009年9月8日,《北京日报》刊登了《北

京市流动人口的八大特征》这一文章,文章中提到了一些特征:流动

人口中未婚人口比例不断降低,夫妻二人同时在京流动者比例很高;

流动人口的受教育程度以初中为主,接受过大专及以上教育者所占比

例接近6%,平均受教育年限高于全国人口的平均水平;北京的经济

优势是吸引流动人口来京的最主要“拉力”;流动使绝大多数人实现

了职业身份的“非农化”。阅读以上材料,回答(1)〜(2)题。

(1)上述材料中体现的影响人口迁移的社会和经济因素有

①土地数量和质量②政治中心的所在地③家庭和婚姻④

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A.①②③④B.②③C.③④

D.①④

(2)下列选项中属于影响北京地区人口身体素质的社会和经济因素的

①北京地区的噪声污染小②北京地区的经济发展快③北京

地区的教育水平较高④北京地区地势平坦,适合人类居住

A.①②B.②③C.③④

D.①④

考点三:人口数量与环境

1、环境承载力(用来表示环境对人口的容量的限度)

⑴概念:指环境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⑵衡量指标:人口数量。

2、环境人口容量

(1)概念: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是在可预见的时期内,

利用本地资源及其他资源、智力和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

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该国家或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

量。

(2)特点:不确定性和相对确定性。

①不确定性;(现有资源总数并不确定,比如科技水平、地区开

放程度及消费水平等不断变化,决定了环境人口容量的不确定性)

②相对确定性(具体时期内,假定制约因素保持不变(如技术水

平、资源的基础和潜力相对稳定,以及人口消费水平变化不大)时,

可对环境人口容量进行相对估计)

3、影响人口容量的因素:

⑴资源:正相关(资源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官要■因萦,资源越丰

富,能供养的人口数量就越多。)

(2)科技发展水平:不确定当多开发的资源>多需要的资源:正相关

(3)人口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负相关

8、人口合理容量:

(1)概念:是指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

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

数量。

(2)特点:理想的、难以确定精确数值的“虚数”

(3)概念提出的意义:对于制定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的人口战略和

人口政策有着重要的意义,进而影响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由于对合理健康的生活水平和促进可持续发展标准的认定,可能

存在较多的主观因素,所以一个地区的人口合理容量具有较大的不确

定性。

例5.(2009学军中学模拟)下表为四个国家人口算术密度和人口生

理密度数据(注:人口算术密度是一个国家的总人口与总面积之比,

人口生理密度是一个国家的总人口与耕地面积之比。)。分析表中数

据,回答⑴~⑵题。

国家甲乙丙T

人口算术密度(人370129241

/km2)

人口生理密度(人353503934963

/km2)

(1)表中四个国家耕地在国土中所占比重最大的是

A.甲B.乙C.丙

D.丁

(2)从表中资料来看,粮食压力最小的国家最是

A.甲B.乙C.丙

D.丁

例6.(学军中学模拟)读“木桶效应(组成木桶的木板如果长短不

齐,那么这只木桶的盛水量,不取决于最长的那一块木板,而是取决

于最短的那一块)图”,完成⑴〜⑵题。

(1)以某地四类要素测得的各自所能供养的人口数量

分别为10000、8000、6000、4500,则该地的环境人

口容量为

A.10000B.8000C.6000D.4500

(2)下列影响我国不同省区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中相当于木桶短板

的是

A.四川——水力资源B.山东——气候资源

C.福建——耕地资源D.黑龙江——矿产资源

考点四:城市的空间结构

1.城市地域功能分区:

⑴不同城市具有不同的城市地域结构特点。

⑵明显的功能分区和稠密的道路系统是城市土地利用的基本特征。

⑶各功能区连片分布,界线模糊。任何一个功能区都可能兼有其它

功能。

2.城市功能分区的成因

(1)经济因素(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但并不完全取

决于经济因素,如故宫)

(2)城市土地的利用类型取决于各种活动的付租能力(并不完全取

决)

(3)影响地租高低的直接因素:

①交通通达度:一般来说,通达度越好,土地价格或租金就越高。

②距市中心远近:距市中心越近地租越高,地租由市中心向外递

减,但并没有以市中心为同心圆向外递

减(受交通通达度的影响,沿街道弯曲)

3.城市地域结构:

指城市不同功能区的分布与组合构成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

⑴三种城市地域结构模式:同心圆模式、扇形模式、多核心模式。

⑵地域结构影响因素:

①经济因素:影响土地租金高低的主要因素是交通便捷程度和距离市

中心的远近;

a距离市中心的远近的影响:地租随着距离的增加而递减

b交通便捷程度对地租的影响:穿过的道路越多,或距交通干线越

近,土地租金就越高

②历史文化:是城市功能分区的形成基础,可继承和改造;

③社会因素:包括收入状况、知名度和因种族宗教、人种的聚居等;

④行政因素:作为政府行为的行政干预对城市规划影响很大。

⑶城市地域结构随城市的发展而逐渐形成和变化。

某流域上.海甲、乙两城区位示意图

功能区最佳区位区位选择的原因

商业用地A:要求最大程度的接近消费群体,靠近市中

市中心,交通

商业活动中心,交通便捷,商业付租能力强。是城市经济

干线两侧,或

心和服务中活动最繁忙之地,人口数量昼夜差别很大,

街角路口。

心建筑物高大密集。

占地最多,要求方便上下班,又要方便购物,

分布在盛行风

靠近市中心处,在有的城市中出现了高级住

住宅用地B上风向、河流

宅区(近文化区)和低级住宅区(近工业区)

的上游

的分化,他们在空间上背向发展。

远离市中心,

专业化程度高、协作性强,工业生产占地较

向城市外缘移

工业用地C大,地租占成本的比例很高,又污染市区环

动,向交通干

境。分布在最小风频的上风向、河流的下游。

线集聚。

例7.近几年,不断上涨的房价和拥堵的交通备受关注。下面图甲是

我国某城市平均房价等值线(单位:元/nd分布示意图,图乙是该城

市某一区域不同时间的地铁使用量统计图。据此回答⑴~(3)题。

(1)图甲中P地房价明显偏高,其原因不可能是

A.依山傍水,临近风景区,环境优美

B.附近有公路线交会,交通便捷

C.接近文化区,有众多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

D.地势平坦,有工厂在此聚集

(2)下列关于该城市住宅区的叙述,

A.住宅区是城市中仅次于工业

地的土地利用方式

B.郊区高级住宅区的房价低于

中心房价

C.文化程度是影响住宅区分化

主要因素

D.住宅区趋向于沿街角路口分布

(3)图乙反映的地区最可能是图甲中的

A.MB.F

C.0D.P

例8.(2009年高考浙江卷)读下图,完成(1)~⑵题:

(1)甲城有意引进一家造纸企业,正确的选项是

A.布局在甲城的工业区内

B.布局在甲乙两城行政边界处

C.布局在甲城盛行风下风向的西南郊

D.不宜引进该企业

⑵乙城的最佳住宅区和CBD应分别布局在

A.①处和⑤处

B.①处和③处

C.②处和⑤处

D.③处和④处

考点五、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租等值线示意图,完成(1)〜⑵

题。

(1)关于图中城市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共有三级城市等级体系②甲城市服务范围比乙城市广③

二级城市数目比三级城市数目多④乙、丙都是甲城的卫星城,服务

功能相同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2)关于图中甲城市地租值大小的描述,正确的是

①a〈b②b<c③b〈d④c〈d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考点六、城市化

1、城市化的含义和标志:

⑴城市化是指由非农产业在某处形成集聚所引起的农业人口转变为

非农业人口的过程。其主要标志是城市数目增多;城市人口和用地规

模扩大;城市人口比重不断提高。

⑵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最重要的指标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

2、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特征比较

发达国起步早;城市化水平高(70%以上);处在城市化进程后

家特点期阶段;发展趋缓,甚至停滞,出现逆城市化现象;产

业结构多是第三产业>第二产业》第一产业。

发展中起步晚;城市化水平低(50%以下);多处在城市化进程

国家特加速阶段;发展快,出现了郊区城市化现象;产业结构

点多是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一产业。城市发展常与经济

发展不相适应。

3、世界城市化进程分为三个阶段:

初期阶段、中期加速阶段、后期成熟阶段,每个阶段具有不同的特点,

见下表:

城市化特征出现的问题发展新趋出现的

发展阶势国家和

段地区

初期阶城市化水平较低、问题较少,处于城市化低水平时发展中

段发展较慢期。城市各功能用地混杂布置,国家

功能区分异不明确

加速阶人口和产业向城出现了劳动力过出现了郊

段市迅速聚集,城市乘IJ、交通拥挤、住区城市化

化推进很快。房紧张、环境恶化现象。

等问题。

后期阶城市化水平比较中心区表现出衰落出现逆城发达国

段高,城市人口比重的迹象。大城市的市化现家

的增长趋缓甚至中心空洞化、逆城象。

停滞。市化等

4、城市化问题:

环境污染(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交

通拥挤、住房紧张、就业困难等。

5、改善城市环境的主要措施:

(1)城市规划中常见工业的布局原则

工业部门生产特点与制约因素布局主导因素

制糖、炼铁耗原料多,制成品重量大交通方便,接近原料地

大减轻

钢铁、有色冶金、化消耗能源多接近水电站等能源地

织布、石油化工、运输产品比运输原料成接近消费市场

本高

自来水厂优质水源河流上游方向,水源清

汽水、家具、印刷、运输不方便接近消费市场

啤酒

普通服装、纺织、电劳动力成本比重大,数量接近劳动力丰富、工资

子装配多水平不高的地区

化工、电子、飞机、科技含量大,技术水平要接近科技发达人才集中

仪表求高的地区

电子、感光器材特别要求环境洁净选择环境洁净之地

(2)合理布置功能区:

①工业区多沿公路、铁路、通航河流等交通便捷的区位进行布置,

以降低生产成本;

②轻度污染的工业布置在近郊,基本无污染的技术密集型和劳动密

集型的企业,可以布置在居民区内;

③严重污染的工业宜布置在远郊,流经城市的河流的下游,盛行风

的下风方向及与季风相垂直的郊外(或最小风频的上风向)o

④工业区和居住区之间用防护带隔离,防护带主要指城市绿地,也

可以利用水面、河流。

6、城市化发展的方向:生态城市

7、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1)工业化是推动城市化的动力。

(2)我国区域城市化的典型模式:

①珠三角模式:对外开放一吸引外资一工业化一城市化;

②温州模式:小商品经营一个私企业一工业化一城市化;

③苏南模式:大城市扩散一乡镇企业发展一工业化一城市化;

④云南德宏模式:沿边开放一边贸发展一城市化;

⑤东北模式:森林、矿产资源开发一国有大中企业建立一工业化

f城市化。

例10.读甲、乙、丙、丁四国城市化水平变化示意图,回答(1)〜(2)

题。

(1)图中四国城市化的共同特点是

A.城市人口不断增加B.非农用地不断减少

C.城市化速度趋缓D.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2)近年来引起丁国城市化水平变化的主要原因有

①乡村基础设施的完善②社会经济的发展

③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④城市中心区的萎缩

A.①②B.②③C.③④

D.②④

例11.(2010广东)读“2005年我国东部

沿海某市各圈层间人口净迁移模式图”,完

成⑴〜⑵题。

(1)可知该市

A.中心区和近郊区为人口净迁出区

B.城区边缘区和远郊区为人口净迁入

C.城区边缘区人口净迁出量最大

D.近郊区人口净迁入量最大

(2)可推测该市

A.处于城市化初级阶段

B.出现郊区城市化现象

C.城市“空心化”现象明显

D.城市人口规模逐渐减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