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山东省淄博一中语文高三上期末监测模拟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老常的铃声赵华伟老常一定是全校最守时的人,因为他的工作与时间有关。老常生得黑,整张面皮犹如锅烟抹过,凭借与校长的故旧关系,在镇中学谋到了一份打铃的职事。当最早的一道铃声响起时,我们揉着惺忪的睡眼,望着黑乎乎的天空,会将每天的第一句话送给老常:真是个催命不休的黑无常啊!老常并不受我们爱戴,除了其所干的工作总是扰人清梦外,还因为他没老婆。娶不到老婆的男人被称为“打寡汉”,被视为这个乡村社会的底层。老常并不顾及这些,只将一挂铃铛敲得有声有色。胆大的孩子从值班室门前走过时,会高声问一句:老常,你是不是北京大学打铃系毕业的?老常翻翻眼皮,恶狠狠地回着嘴,脸色也更加阴暗。调皮的孩子还会趁晚自习时将铃绳扯断,或者打成死结系在树干上,为老常制造无穷无尽的麻烦。因此,就算深更半夜,也依然能看到老常抱着树身折腾的情景。老常的饭量很大,一顿能下六个馒头。饭点一到,他先去教师伙,将馒头一拿,打碗稀饭赶紧回屋,随后再奔学生伙,零星饭票出一点,又抱回来一堆馒头。三两天一过,等馒头积攒得差不多,他就悄悄地装进蛇皮袋,送到公路边的饭店里。几名馋嘴的学生在饭店开荤时发现了老常的秘密,老常很爽快,二话没说就帮他们结了“狗肉账”。然而还是有学生嘴碎,让老师们也知晓了老常的秘密,跑到校长那里去告状,校长把头一晃说:吃不掉的馒头都喂猪了,他讨个巧事也没啥。既然连校长都这么纵容他,别人也就点不起火了。老常从来都不会离开我们,就算看不到他的影子,也能从那富有节奏的铃声中,感知到他的存在。可是有一天,熟悉的铃声突然中断了。老常被派出所抓啦!有人放出了一个惊天动地的消息。传话的人只说了结果,没给出原因,我们议论纷纷,一致归结为男女之事。镇子是个大天地,老常连几个毛头学生的嘴巴都堵不住,更管不住镇上的风言风语。政教处的马主任负责处理老常的事,走得急匆匆宛如火燎一般。当我是个乡下人吗,老子是镇中学的职工,别人存车一毛五,凭啥收我两毛钱?蹲在派出所里的老常,理直气壮地辩解道。就算你是个大人物,也不能当场给人家两拳头吧?打了人就得出点钱,不然难平和!所长摊着巴掌反驳道。老常不认罚,存车员不妥协,双方从下午三点一直僵持到晚上八点,无奈之下,所长只好把电话打到了镇中学。于是,马主任奉命去领人,钱一缴认了罚,连拖带拽地把老常扯了回来。老常心里不痛快,一路走一路骂,直到进了校门还在朝派出所方向张望呢。不过,在经过那挂铃铛时,老常忽然闭上了嘴巴,望着飘动的铃绳摇了摇头。老常不在,当晚的铃没人打,老校长只好亲自出马。他在各个班级巡视时,不停地看着表,不知是怕错过了时间,还是在为老常担忧。时间一到,老校长赶紧去打铃,一下一下地拽着,铃声单调而断续,完全失去了以往的飘逸和自信,就连老师们也不由得皱起了眉头。幸好,学校的铃声只断了一天,就恢复了昔日的风采。预备铃自然轻快,两响一停;上课铃短暂急促,三响一停;放学铃舒缓自由,一响一停;每种铃声都带着明快的节奏感,没有一丝一毫的慌乱。无所事事时,老常就坐在门槛上嘀咕:马主任老实,白给了人家两张“大团结”,要是按我的性格,他连个屁渣子都讹不到,不就是一存车员吗,呸……嘀咕完毕,老常阴沉的脸色开朗了许多,甚至还露出了胜利般的笑容。我们只是听,不愿去接他的话,听得烦了,岔开话去询问他打铃手艺的事,老常嘴一咧,朝北指了指。北京大学真有个打铃系?我们诧异地瞪大了眼睛。老常嘿嘿地笑着,一张黑脸皱成了橘皮。人们倾尽一生所追求的,无非出人头地。对于老常来说,他想要的也只不过是一个不被蔑视与轻贱的“大我”而已。打铃,打出个说道来;做人,做出个说道来。(选自《人民日报·文艺》2016年8月15日)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A.老常不受我们爱戴,除了因为他的脸黑,他的铃声还会扰了我们的清梦外,最根本的是他还没有娶到老婆,处于乡村社会的底层。B.作者之所以写校长的铃声断断续续,让人听了不痛快,目的在于拿校长的铃声与老常飘逸自信的铃声作比较,突出老常打铃很专业。C.在经过那挂铃铛时,老常“望着飘动的铃绳摇了摇头”,这是动作描写,“摇了摇头”是老常认为他可能再也没有机会打铃了的无奈。D.“北京大学真有个打铃系?”可以突出人物的特点,从这句话可以看出老常对他的工作非常重视、认真;同时也照应前面学生们常问的问题。E.作者通过肖像、语言、动作等描写,塑造了一个地位低下的普通打铃人,但他认真干好本职工作,从不拖沓或糊弄,由此表达作者对老常的敬佩。2.文章第一段“老常一定是全校最守时的人,因为他的工作与时间有关”有什么作用?3.老常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满山鸟鸣李汀清晨,被一阵鸟鸣声叫醒。侧耳躺在床上倾听,叽喳声、啾鸣声,低语的、高歌的,咕咕咕、突突突……再也睡不着,索性一骨碌爬起来。满山青翠,满山鸟鸣。在场部院坝里,早起的老杨见到了早起的我。他问,咋不多睡会儿?我笑着说,这鸟叫得睡不着呢。老杨说,每天在鸟鸣声中醒来,也是一件幸福的事。海拔两千多米的林场,上万亩的森林,林子大,鸟儿就多。六十多岁的老杨是林场老员工,四十多年前来到林场。老杨说,当时场里七八个人,每人都挖坏锄头上百把,用坏镰刀上百把。老杨推开场部一间屋子的两扇木门,哐当哐当,门头和屋顶的灰尘唰唰往下掉,一抹阳光跟进屋来。我拿过一把覆满尘土的锄头,沉沉的,似乎锄把上的汗渍还清晰可见。看着这把锄头,我恍惚看见老杨们挥刀去杂、抡锄栽树的情景,身后是他们栽下的一棵棵小树,山顶是郁郁葱葱的大树。如今小树也长大成林,林场其他职工转岗回了城,只有老杨还待在林场。此刻,林场云雾缭绕,松涛阵阵,山峰连山峰,重峦叠嶂。我和老杨一路上山,一路走,鸟鸣声一路跟随。几只鸟儿从五彩山雾里飞来,栖息在一棵古老的香樟树上,“滴溜儿,滴溜儿”叫,我们仰头望它们,香樟叶的浓香和晨光,还有那连绵的鸟鸣一起倾泻下来,瞬间将我们淹没。一棵树如果没有鸟儿的叫声停歇,那是多么孤独的一棵树。树和鸟儿互相成全着。我终于开口问了老杨:“这么多年,就没有想过回城?”老杨笑笑说:“没想过是假的,最后还是留了下来。下山了,就挂念山上的这些树咋样了,这些鸟还好不好。久了,有感情了。”接着,老杨讲了一个故事:我救了一只受伤的猫头鹰,伤好后,怎么赶它,它都不走。我孤独了,吼它几声,它就咕咕几声,像是安慰我。冬天了,大雪覆盖,到处白茫茫一片,它叼来枯树枝,放在场部街沿上,是让我生火取暖呢。春天了,它叼些野花来,告诉我,春天来了。夏天了,它会叼一些青草、过路黄来,让我煮水消暑热呢。秋天,它叼些五彩落叶来,搞得满地流光溢彩。我惊讶起来:“有这么神奇?”老杨说,还有更神奇的呢。八十年代,我和大黑狗巡山,摔到山谷下,断了腿骨。大黑跑过来,咬着我的衣服,想把我拉起来,也不行。最后,大黑箭一样跑出去,跑回城里家里,把家里人找来,我才捡回一条命呢。五个小时的路,大黑跑了两个小时,跑得全身是汗。老杨指了指身旁的大黑狗,淡淡说了一句:“这是大黑的儿子。”黑狗往远处看着,明亮的阳光照在它的身上,黑得鲜亮。在这样一个人与森林、人与动物共处的氛围里,我想老杨一定是欢喜和幸福的。老杨和这些树一起,在时间面前较量韧性和强度。面对这么大的森林,我心里除了敬畏还能有什么呢?老杨突然问我:“知道为什么要学会一些鸟叫吗?”我摇摇头。老杨说,前些年,有人专挑鸟儿繁殖季节,嘴里衔片竹叶模仿鸟叫,引鸟上钩,一捉就是一麻布口袋,然后偷偷去卖。“为了不让鸟儿上当,我也来学鸟叫了,让鸟儿能辨别出我的声音。我还能辨出四十多种鸟叫声。”说着,老杨从嘴里发出几声百灵鸟的叫声,山林里成千上万的百灵鸟也跟着叫开了。老杨说,在林场孤独时,就这么和鸟儿说上几句话。我和老杨走上一个小山头。野柿子树上的柿子红了,在阳光里垂挂着,一颗颗通透可爱。密林里传来一阵阵“喳喳喳”的叫声,这个我晓得,是红嘴蓝鹊。放眼一看,密林里一大片柿子树。一群红嘴蓝鹊在柿子树枝间跳上跳下,或从一棵树上滑到另一棵树下,它们喧闹着,独占这一树柿子果儿。其它的鸟儿远远站在高处的树梢上,叽叽喳喳地议论着。正当我痴迷于这鸟儿奇妙的世界时,老杨拉了拉我的衣角,“嗨呦——嗨呦呦——”喊起了山,山谷中回荡着老杨浑厚的声音。老杨一声“嗨呦”过后,那声音像定格一样,喧闹的红嘴蓝鹊停止了鸣叫,森林像静止了一样。红嘴蓝鹊偏着脑袋倾听。老杨再次轻扬嗓子,从低再到高,又一声“嗨呦——嗨呦呦——”,山谷模仿老杨的声音重放了一遍。这一声静止过后,一群红嘴蓝鹊集体叫了起来:“喳——老杨——喳喳。”我以为是我听错了,调动全身力气,侧耳细听,“喳喳——老杨——喳喳”,又一声清晰地落在我的耳朵里。我兴奋地对老杨说:“鸟儿在叫你呢。”老杨静静点了点头,我看见他眼里含着泪花。密林里,谁能听懂鸟声?这高一声低一语的鸟声极轻极细,只有每一片树叶的耳朵能敏锐地捕捉。这鸟儿的叫声树叶接住了,守候这一片森林的老杨也接住了。遇见三个青年志愿者,说他们已经来了七八次,每次在山上要住一个月。他们要普查完这片森林的鸟儿,现在已经给五十三种鸟儿建立了档案。老杨对三个年轻人说:“那我还要努力,还要练习十三种鸟儿的叫声呢。”大家都笑了起来,爽朗的笑声穿透密林。此刻,说什么都是多余的,我该向这片森林致敬,向守候森林的老杨致敬,向森林里的满山鸟鸣致敬,向森林里的所有生命致敬。(摘编自《人民日报》)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首段写“咕咕咕”“突突突”等鸟的各种叫声,描绘了一个热闹喧嚣、鸟鸣不止的场景,内容上紧扣文章标题。B.文章第三段画线句子描绘了我记忆中的老杨等林场职工开辟荒山、植树造林的情景,赞美了他们甘于奉献的精神。C.“还有那连绵的鸟鸣一起倾泻下来,瞬间将我们淹没”运用通感修辞,将听觉转化为视觉,生动地描绘了鸟鸣声的壮美。D.文章最后一段写三个青年志愿者为山上的鸟儿建立档案,表明除老杨等人外还有人也在爱护这些鸟儿,深化了文章主题。2.这篇散文的标题是“满山鸟鸣”,作者为什么还要讲述猫头鹰和大黑狗的故事?3.“满山鸟鸣”意蕴丰富,请结合文章内容进行探究。3.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满江红·安乐岩夜酌,有怀恒阳家山①[金]蔡松年半岭云根,溪光浅、冰轮新浴。谁幻出、故山邱壑,慰予心目?深樾不妨清吹度,野情自与游鱼熟。爱夜泉、徽②外两三声,琅然曲。人间世,争蛮触③。万事付,金荷醁④。老生涯、犹欠谢公⑤丝竹。好在斜川三尺玉,暮凉白鸟归乔木。向水边、明秀倚高峰,平生足。[注]①安乐岩,指诗人仕宦汴京时于庭院中所建筑的假山:恒阳,指诗人故乡河北真定府。②徽,指琴弦。③蛮触:典出《庄子》,蜗牛左右角上有触、蛮两个小国,时常“争地而战,伏尸数万”。指“蝇头微利,蜗角虚名”。④金荷:酒杯名。碌(lù):美酒。⑤谢公:东晋谢安。1.上阕中“云根”借代山石,“_____”比喻明月;下阕中“_____”借代音乐。2.全词是如何通过“虚实结合”表达情感思想的?请结合诗句简析。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李邴,字汉老,济州任城县人。中崇宁五年进士第,累官为起居舍人,试中书舍人。北方用兵,酬功第赏,日数十百,邴辞命无留难。除给事中,迁翰林学士。尝与禁中曲宴,徽宗命赋诗,高丽使入贡,邴为馆伴,徽宗遣中使持示,使者请传录以归。未几,坐言者罢,提举南京鸿庆宫。钦宗即位,知越州。久之,再落职,提举西京嵩山崇福宫。高宗即位,复徽猷阁待制。逾岁,召为兵部侍郎。苗傅、刘正彦迫上逊位,上顾邴草诏,邴请得御札而后敢作。朱胜非请降诏赦,邴就都堂草之。除翰林学士。初,邴见苗傅,面谕以逆顺祸福之理,且密劝殿帅王元俾以禁旅击贼。元唯唯不能用,即诣政事堂白朱胜非,适正彦及其党王世修在焉,又以大义责之,人为之危,邴不顾也。时御史中丞郑瑴又抗疏言睿圣皇帝不当改号,于是邴、瑴为端明殿学士。邴与张守分草百官章奏,三奏三答,及太后手诏与复辟赦文,一日而具。四月,拜尚书右丞。上巡江宁,太后六宫往豫章,命邴为资政殿学士。以与吕颐浩论不合,乞罢,遂以本职提举杭州洞霄宫。未阅月,起知平江府。会兄邺失守越州,坐累落职。明年,即引赦复之,又升资政殿学士。绍兴五年,诏问宰执方略,邴条上绥怀之略有五,大略谓:“山东大姓结为山砦以自保,今虽累年,势必有未下者。愿募有心力之人,密往诏谕。内有才智可用之人随宜任使勿但縻以爵秩而已凡诸将行师入境敢抗拒者固在剿戮其有善良之人皆从宽贷使之有更生之望。”不报。邴闲居十有七年,薨于泉州,年六十二,谥文敏。有《草堂集》一百卷。(选自于《宋史•李邴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内有才智可用之人/随宜任使/勿但縻以爵秩而已/凡诸将行师入境/敢抗拒者/固在剿戮/其有善良之人/皆从宽贷/B.内有才智可用之/人随宜任使/勿但縻以爵秩而已/凡诸将行师入境/敢抗拒者固/在剿戮/其有善良之人/皆从宽贷/C.内有才智可用之/人随宜任使/勿但縻以爵秩而已/凡诸将行师/入境敢抗拒者/固在剿戮/其有善良之人/皆从宽贷/D.内有才智可用之人/随宜任使/勿但縻以爵秩而已/凡诸将行师/入境敢抗拒者固/在剿戮/其有善良之人/皆从宽贷/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曲宴,小宴,不同于正式宴会,宋时内苑留臣下赐之宴。B.逊位,放弃拥有的高官显职,即把自己的职位让给别人。C.抗疏,上奏章直言其事,也泛指古时臣下封牍上奏帝王。D.宰执,宰相与执政官的合称,在宋代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李邴才华高妙,受人激赏。高丽国派使节入朝进贡时,看到徽宗让时任翰林学士的李邴写的诗歌特别好,就请求皇上答许自己抄录后带回国内。B.李邴坚守原则,做事快速。皇上让李邴草拟诏令时,李邴请求皇上先写然后自己再写;后来与张守一起草拟百官的奏章时,三奏三答一日完成。C.李邴临危不惧,义无反顾。李邴到政事堂向朱胜非报告事情时看到刘正彦等,用大义来责备他,当时人人都为李邴的安危担心,但李大义凛然。D.李邴仕途坎坷,多次遭贬。李邴曾经被言官弹劾被免官,后来因为兄长朱邺失守越州而被贬官,最后李斌闲居了十七年之久,最后在泉州去世。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面谕以逆顺祸福之理,且密劝殿帅王元俾以禁旅击贼。(2)山东大姓结为山碧以自保,今虽累年,势必有未下者。5.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暮过山村贾岛数里闻寒水,山家少四邻。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初月未终夕,边烽不过秦。萧条桑柘外,烟火渐相亲。1.从体裁上看,这是一首五言________诗。2.对本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数里闻寒水”,以声衬静,渲染山村的萧索冷落。B.“边烽不过秦”,表达诗人对和平宁静生活的热爱。C.以时间推移、空间转换谋篇布局,境界幽深奇异。D.语言平实,有别于作者工于炼字的“苦吟”风格。3.本诗通过景物的变化来表现诗人心理的变化,从这一角度加以赏析。6.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大方无隅,________________,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老子》)(2)博学而笃志,________________,仁在其中矣。(《论语·子张》)(3)________________,恐年岁之不吾与。(屈原《离骚》)(4)顺风而呼,________________,而闻者彰。(荀子《劝学》)(5)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________________。(李白《蜀道难》)(6)________________,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7)风霜高洁,________________,山间之四时也。(欧阳修《醉翁亭记》)(8)斜阳草树,_____________,人道寄奴曾住。(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7.“平凡的世界苦难多,追梦何惧山水长”,遭受矿难毁容后的孙少平再次回到了煤矿,请你以“中午时分,他回到了久别的大牙湾煤矿”开头,续写一段文字,描述此时的情形。不超过150字。8.微写作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超过150字。①在塑造人物形象时,作家都会精心构建人物的社会生活环境。请从《平凡的世界》《红岩》《呐喊》《边城》中选择一部作品,对作品中的社会生活环境进行赏析。要求:结合作品内容。②假如新闻纪录片《武汉战疫纪》分为多个篇章,其中有一个篇章专门用来讴歌抗击疫情中涌现的英雄人物,请你为这个篇章确定一个篇名。要求:篇名出自文化经典,并陈述理由。③以“呼吸”为题,写一首现代诗或一段抒情文字。要求:写现代诗,用对比的方法;写抒情文字,用直接抒情的方法。9.根据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树木因为扎根于深厚的土壤,才会越长越茂盛;人因为懂得扎根,才会成就生命的精彩。
参考答案1、1.BD2.①本段主要交待了老常的工作及守时的特点;②放在文章的开篇,领起下文关于老常打铃的内容;③为下文铃声“突然中断”埋下伏笔,使情节既合情合理,又陡起波澜,吸引读者,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3.①他喜欢并擅长自己的本职工作。对于自己打铃的本职工作,他表现出热爱并且打铃打得非常好。②爱占小便宜。他从学校买馒头卖给饭店可知他是一个爱占小便宜的人。③固执、较真、鲁莽。因为存车收别人1毛5,收他2毛,他与人打了起来,并僵持了几个小时,由此可以看出他的固执、较针、鲁莽。④自尊。他之所以打人,就是他认为存车员对他的蔑视,由此可知他为人自尊。【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型,需要首先明确题干要求,然后认真阅读文本,结合文本内容来筛选比对,分析鉴赏选出正确答案。A项,“最根本的是他还没有娶到老婆,处于乡村社会的底层”表述错误。根据文本“老常并不受我们爱戴,除了其所干的工作总是扰人清梦外,还因为他没老婆”可知,“他没老婆”只是他不受我们爱戴的一个原因,而非根本原因。C项,“‘摇了摇头’是老常认为他可能再也没有机会打铃了的无奈”表述错误。根据文本可知,当时老常因为存车打人一事而耽误了打铃,此处当他看到铃摇头时,表现了他因为没有干好本职工作而自责、无奈。E项,“由此表达作者对老常的敬佩”表述错误。本文为我们塑造的打铃人老常的形象,既有优点也有缺点,题干概括不太全面。故选BD。2.本题考查重点段落的作用。一般从内容、结构、主旨等方面作答。另外还要看段落的位置,开头段,一般都是开篇点题、引起下文等;中间段一般是承上启下;结尾段是深化主题,首尾呼应等。本题考查小说开头的作用。解答此类题目,要从内容、结构、主旨的角度去考虑。文章第一段“老常一定是全校最守时的人,因为他的工作与时间有关”从内容的角度,主要交待了老常的工作及守时的特点;从结构的角度考虑:放在文章的开篇,领起下文关于老常打铃的内容,为下文铃声“突然中断”埋下伏笔;从特殊效果的角度考虑:使情节既合情合理,又陡起波澜,吸引读者,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3.此题考查学生欣赏作品的人物形象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应结合着文中叙述性的语句,从身份、地位、修养、气质等总体上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然后根据小说中描写这个人物的言行举止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直接提取或概括即可。本题中,要求考生结合文本简要分析老常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根据文本“胆大的孩子从值班室门前走过时,会高声问一句:老常,你是不是北京大学打铃系毕业的?老常翻翻眼皮,恶狠狠地回着嘴,脸色也更加阴暗。调皮的孩子还会趁晚自习时将铃绳扯断,或者打成死结系在树干上,为老常制造无穷无尽的麻烦。因此,就算深更半夜,也依然能看到老常抱着树身折腾的情景”可知,他喜欢并擅长自己的本职工作。对于自己打铃的本职工作,他表现出热爱并且打铃打得非常好;根据文本“老常的饭量很大,一顿能下六个馒头。饭点一到,他先去教师伙,将馒头一拿,打碗稀饭赶紧回屋,随后再奔学生伙,零星饭票出一点,又抱回来一堆馒头。三两天一过,等馒头积攒得差不多,他就悄悄地装进蛇皮袋,送到公路边的饭店里”可知,他是一个爱占小便宜的人;根据文本“别人存车一毛五,凭啥收我两毛钱?蹲在派出所里的老常,理直气壮地辩解道。就算你是个大人物,也不能当场给人家两拳头吧?打了人就得出点钱,不然难平和”可知,他固执、较针、鲁莽又很自尊。2、1.B2.①在叙述“满山鸟鸣”的过程中又叙述这两个故事,丰富了文章内容。②猫头鹰和大黑狗的故事和“满山鸟鸣”所表现的内涵是相同的,都展现了动物和人之间相互关爱、和谐相处的温情。强化了文章主题。③猫头鹰和大黑狗的故事让人感动,而又带有神秘、传奇色彩,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可读性。3.①“满山鸟鸣”表现了鸟儿在深山茂林中愉悦自由的生活。②“满山鸟鸣”表现了人类对自然、对生命的尊重和保护的态度。③“满山鸟鸣”表现了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状态。④“满山鸟鸣”表达了对老杨这样爱护自然、尊重生命的热心人士的赞美之情。【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解答本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地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地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人物、语言、手法、主旨、结构等多角度多侧面加深理解,注意结合语境细致入微、明察秋毫。B项,“文章第三段画线句子描绘了我记忆中的老杨等林场职工开辟荒山、植树造林的情景”错误。并非“记忆中”,记忆中是现实中真实发生过,联想记忆,而文中的内容是“我恍惚看见”,意思是凭感觉去想象,并非亲历过。可见B项曲解文意。故选B。2.本题考查对相关段落内容作用的理解分析能力。段落作用题答题思路为:(1)内容上先明确写了什么,表现了什么主旨;(2)结构上看与题目、开头、结尾、上下文、主旨的关系;(3)表达效果上看用了哪些修辞、表达方式有何特色、语言上的特点有什么等等。题干为:这篇散文的标题是“满山鸟鸣”,作者为什么还要讲述猫头鹰和大黑狗的故事?答案①属于内容层面,叙述了让人感动的两个故事。答案②属于主旨层面,无论是题目中的“满山鸟鸣”还是故事中的猫头鹰和大黑狗,作者的用意是相同的,即共同表现大自然和人类之间和谐友爱、相伴而生的真情,加入此内容突出、升华、深化了中心思想。答案③属于表达效果方面,猫头鹰和大黑狗的故事触动人心、具有令读者动容甚至泪下的功效,富有神秘色彩,增添传奇效果,使得文章具有了趣味性,增强可读性,具有吸引读者阅读的魅力。3.本题考查理解文本内容和个性化阅读、探究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在通读文本,理解作者观点态度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独到见解,立场要鲜明,论据要合理。解答此类题需要学生开动脑筋自己整理归纳要点,打开思路的方法是多角度多侧面思考,以丰满充实答案点。题干为:“满山鸟鸣”意蕴丰富,请结合文章内容进行探究。涉及的角度和层面一般有:文中关涉对象、作者、读者、现实生活中国家、社会、自然、人类等等。答题思路为由浅入深。首先从鸟鸣自身而言,归纳为茂密的大森林里适合鸟类生存,拥有了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快乐生活。其次由鸟类扩展到大自然,通过“满山鸟鸣”我们可以看到人类(老杨等工作人员)对森林的保护,关爱生命、守护大自然,平等看待万物的尊重和保的态度。然后由人类和自然的关系进而深化到环境保护的主题,和谐生存互利共赢的美好局面需要每一个个体的意识、遵守、保护、创造。最后从作者写作的情感态度而言,借助“满山鸟鸣”表达了对美好大自然的热爱,对守护并创造美好的老杨等无私奉献者的讴歌赞颂,进而感染每一位读者,自觉加入保护的行列,于日常生活中爱护自然、尊重生命。【点睛】如何解答句子含义题?(1)抓关键词语:一个句子中常有对表情达意起关键作用的词语。所以体会句子含意一定注意把握句中的关键词语,发现它们,也就意味着把句子的理解转化成了对主要词语的理解。(2)析修辞手法:为了使语言表达更加生动形象、精确有力,作者常用修辞手法。解题的关键是将使用修辞手法的句子还原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意思明了的句子,还原出作者原本想表达的意思即可。如果是比喻句,要找出两者的相似性,是借代要找出相关性,是比拟要找出形象性等。(3)看特殊位置:重要的句子往往在文章中或语段中起关键作用,理解并解释它时,可以考虑它在文章中处于什么地位。做题时首先要判断句子在文中和文段中的地位,然后寻找相关答题区位,确定基本含意。(4)悟文本主旨:中心内容渗透在文章的各个部分,任何一个关键句子都会与中心思想有着紧密的联系。体会时可以结合主旨来进行。(5)察相邻句子:有些句子不在文章、语段开头起总起作用,也不在文章、语段结尾起小结作用,而是在文章或语段中间。对这种句子的理解,要特别结合这个句子所在的语段进行分析,重点是看与这个句子相邻的上下句,其中往往隐含着解题的信息。(6)观结构层次:有些句子结构复杂,如大长单句,可通过提取句子主干,留心附加成分的办法来体会;如果是一个复句,如是一个并列关系的句子,句意应是两个并列意思的相加;如是个偏正关系的复句,句意当然在“正”的部分,但“偏”的部分绝不可忽视。忽视它,可能丢失要点。以上几种解读句子含意的方法可以独立使用一种,也可以视情况把其中几种结合起来运用。当然,句子解读无定法,句子的理解最重要的前提还应是结合文本,立足主旨,否则不能正确理解句意。3、1.①冰轮②丝竹2.①“半岭”三句,实写眼前安乐岩月夜之景,营造了恬静闲适(或“宁谧安闲”“清新惬意”“明朗愉悦”)的意境。②“谁幻出”三句、“深樾”五句,联想虚写万里之外的恒阳家山的风物之美、林泉之乐,表达了对故园的思念。③“老生涯”实写词人当时的处境,“谢公丝竹”虚写(用典),联想谢安曾退居山林终日以音乐娱情遣兴,前后通过对比表达了词人的遗憾和向往之情。④“好在”五句,想象虚写白鸟归乔木,反衬自己未归家山,表明将来退隐才能享受美景闲情,满足平生愿望,可见词人在仕隐问题上思想矛盾。【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诗歌的表达技巧。具体考查修辞手法。判断时,考生一定要立足诗句的意思,仔细阅读局部的描写,判断修辞技巧。答题时,也应尽可能把意境、情感、手法、效果等要素分析解说清楚。答题思路为首先明确手法,尽量找全,然后结合诗句解释。比喻修辞首先指出本体喻体,效果也要点出来,最后总括情感。上阕中“冰轮新浴”意思是“夜月当空,倒映水中,‘新浴’后,如冰轮玉镜,愈发明亮”,这里“冰轮”比喻“明月”。下阕中“老生涯、犹欠谢公丝竹”,意思是“自叹奔波到老,此身尚不自由,比起隐居东山,携妓遨游,终日以音乐娱情遣兴的东晋谢安来,不免逊他一筹,欠他一着”,这里“丝竹”指代“音乐”。2.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的能力。具体考查虚实结合的手法。答题时要先答术语,然后找出哪里是实写哪里是虚写,再结合具体句子分析内容以及效果,最后要答出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上阙,词从安乐岩的夜景写起,安乐岩上,怪石林立,千奇百状;岩边小溪蜿蜒,水声潺然。夜月当空,倒映水中,“新浴”后,如冰轮玉镜,愈发明亮。溪水经明月一照,波光粼粼。水色天光,相映成趣,景色煞是赏心悦目。这是实写眼前美景。接着,抬头望明月,一阵思乡情绪袭上心头。沉吟中,眼前的“半岭云根,溪光浅”恍忽变成了家乡的云山夜色,这奇峰异石,溪光月色与故园家山何其相似!不知是谁,如此多情,如此理解吾心,在眼前幻化出“故山邱壑”,来慰藉宽解我的心怀?林下不妨清风吹拂,快我胸襟;溪中鱼儿自由自在,正与我闲情野趣想契合。此时再听弦外两三声琅然清脆的琴曲,会更令人心旷神怡。“谁幻出”和“深樾”句是想象万里之外的恒阳家山的风物之美、林泉之乐,是虚写,表达了对故园的思念。下阙,先写自叹奔波到老,此身尚不自由,比起隐居东山,携妓遨游,终日以“丝竹”娱情遣兴的东晋谢安来,不免逊他一筹,欠他一着,以致让家山的清风朗月,林泉风物被闲置,不得一赏,这是实写眼前处境及心情。谢安句是用典,联想谢安曾退居山林终日以音乐娱情遣兴,这是虚写,前后通过对比表达了词人的遗憾和向往之情。“好在”句接着沉吟自问:家山故园的斜川之水可仍然澄清如玉?天色早暮,白鸟可已归乔木故巢?这是虚写,表现对故乡山水的思念关切,白鸟归乔木则反衬自己尚未归山。表明将来退隐才能享受美景闲情,满足平生愿望,可见词人在仕隐问题上思想矛盾。本词写景抒情,虚实结合,而虚笔更多。词由眼前景生发开去,先写由眼前溪山所引发的对故园的思念,其次想象家山风物之美,进而写未能退居家山风致的遗憾。最后表示只有退居家山,才能满足平生之愿。【点睛】诗词里的虚可以分以下四类:
1、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诗人往往借助这类虚无的境界来反衬现实。这就叫以虚象显实境。例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仙境就是一个虚象。
2、已逝之景之境。这类虚景是作者曾经经历过或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景象,但是现时却不在眼前。例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所云:“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3、设想的未来之境。这类虚境表现的情将一直延伸到未来而不断绝。故写愁,将倍增其愁;写乐将倍增其乐。例如李商隐《夜雨寄北》中所云“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4、从对方的角度写为虚。这种写法与前一种似同实异。相同之处在于都是对对方进行设想,不同之处在于后一种设想是从对方的角度出发的,所以有人称之为对写法。例如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4、1.A2.C3.B4.(1)当面用叛逆顺服、吉凶祸福的道理告知。并秘密劝说殿帅王元率领禁军攻击叛贼。(2)山东世家大族结居山寨以求自保,现在虽然过了不少年,必定有未被敌军攻占的地方。【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给文言文断句时,要注意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要确定谓语。一般情况下,句首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也要停顿;分析谓语,谓语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如果是动词,宾语后可以停顿;同时还要注意结构上的对称,省略、对偶、反复等修辞;尤其要关注“曰”“乎”“于”“而”“之”“也”“矣”“焉”“耳”“则”这些关键词。句子大意是:其中有才智可以任用的人,随其才能任用,不要只是给予爵位俸禄就算了。凡是各将用兵入境,有敢于抗拒的,固然应当杀戮,但其中善良的人,都应从宽发落赦免,让他们有获得新生的希望。从动词谓语“有”分析,其宾语是“人”,“人”后要停顿;从动词“行”的宾诉是“师”和“入”的宾语是“境”分析,“境”后要停顿;从“敢”分析,“抗拒者”应该是宾语,从“固”的意思是“固然”分析,“固”前要停顿。故选A。2.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此类文化常识题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C项,“指古时臣下封牍上奏帝王”错,抗疏,是向皇帝上书直言。“古时臣下封牍上奏帝王”是“奏封”的意思。故选C。3.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理解文言文内容的题型,要基本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翻译错误等。做题时要回归语境,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B项,“李邴请求皇上先写然后自己再写”错,原文是“邴请得御札而后敢作”,意思是“李邴请求得到皇帝的亲笔书信后才敢做”。故选B。4.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本题关键词有:(1)面谕,当面告诉;俾,使、让;以,率领。(2)大姓,豪族,大族;累年,多年;下,被攻取、被攻占。【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参考译文:李邴,字汉老,济州任城县人。崇宁五年(1106)考中进士。逐渐升任为起居舍人。试任中书舍人。时正值北方正发生战争,奖赏有功劳的人、评定奖赏等级,每天有几十上百件。李邴拟制诏今没有滞留困难。任给事中。迁任翰林学士。曾参加宫中宴会,徽宗令他赋诗。高丽派使节入朝进贡,李邴作为陪伴,徽宗派宦官将李邴所作的诗词交给高丽使者观看,高丽使者请求记录下来拿回去。不久,被言官弹劾罢免。提举南京鸿庆宫。钦宗即位,李邴授任越州知州。过了很久。再次被罢免,提举西京嵩山崇福宫。高宗即位,复任徽猷阁待制。过了一年,召任兵部侍郎。苗傅、刘正彦逼迫皇上让位,皇上想让李邴草拟诏令。李邴请求得到皇帝的亲笔书信后才敢做。朱胜非请降诏赦免。李邴在都堂起草。授任翰林学士。当初,李邴见到苗傅,当面用叛逆顺服、吉凶祸福的道理告知。并秘密劝说殿帅王元率领禁军攻击叛贼。王元应诺却不敢采纳。李邴即到政事堂向朱胜非报告。正好刘正彦及其党羽王世修在那里。李邴又用大义责备他,人人都为李邴的安危担心。李邴义无反顾。当时御史中丞郑瑴又上疏直言睿圣皇帝不应当改年号。于是李邴、郑瑴被任端明殿学士。李邴和张守分别草拟百官奏章,三奏三答。以及太后手诏和高宗复位赦文,一天之内全部办理完毕。四月,任尚书右丞。皇上前往江宁,太后六宫前往豫章,命令李邴任资政殿学士。由于同吕颐浩意见不合,请求免职,于是以本职提举杭州洞霄宫。不满一月,起用复任为平江府知府。恰赶上哥哥李邺失守越州,受牵连被罢官。次年,即引用大赦例复职,又升为资政殿学士。绍兴五年,皇上下诏征询治国方略,李邴进呈绥怀的方略五种,大概意思是说:“山东世家大族结居山寨以求自保,现在虽然过了不少年,必定有未被敌军攻占的地方。希望召幕有心计才干的人,秘密前往诏谕。其中有才智可以任用的人,随其才能任用,不要只是给予爵位俸禄就算了。凡是各将用兵入境,有敢于抗拒的,固然应当杀戮,但其中善良的人,都应从宽发落赦免,让他们有获得新生的希望。”朝廷没有应允。李邴闲居十七年,在泉州去世,享年六十二岁,谥号“文敏”。著有《草堂集》一百卷。5、1.律(或近体、今体)2.D3.从景物描写来看,开始是“寒水”,中间怪禽、落日、初月、边烽,最后是桑柘、烟火;诗人的心理随着景物的变换和渐近山庄而变化,由寒而暖、由惶恐而欣慰。【解析】1.本题考查对诗歌体裁特征的分辨能力。律诗在形式上有一定要求。律诗通常每首八句,超过八句的,则称排律或长律。以八句完篇的律诗,每二句成一联,计四联,习惯上称第一联为首联,第二联为颔联,第三联为颈联,第四联为尾联。每联的上句称为出句,下句称为对句,两句构成对句关系;前联的对句和后联的出句的关系则称为邻句关系。律诗句子字数整齐划一,每句或五言,或七言,分别称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五律规定每句五字,全首共四十字;七律规定每句七字,全首共五十六字字。还有每句六字,全首四十八字的,称六言律诗,传世作品极少。律诗要求中间两联必须对仗。这首诗共八句,且中间两联对仗工整,综上分析,应为律诗。且每句为五字,故为五言律诗。本诗八句,中间两联对仗工整,每联最后一个字押韵,由此判断应是律诗。律诗和绝句都属于近体诗或今体诗。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本提要求选出“对本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D项,“有别于作者工于炼字的苦吟风格”,有误。“落日恐行人”中“恐”,用了使动用法,落日可以让出行在外之人惊恐,炼字精巧,表达生动。语言平实和是否炼字并不矛盾,平实,是朴实的意思,语言不浮夸,求真,平实的语言也可以生动形象。而生动是要增加文章的可读性,让文章有趣味,不枯燥。平实而不失生动就是要在语言真实的基础上增加色彩。所以平实生动并不矛盾。故选D。3.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这种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然后从诗歌中依据相关内容进行赏析。题干要求通过景物描写的变化来表现诗人的心理变化。首先在诗歌中找到景物描写的部分,全诗有多处景物描写,既然说是“变化”,前后的描写就有所不同。前面“数里闻寒水,山家少四邻。”写的是景物是“寒水”,颔联和颈联里的景物有怪禽、旷野、落日、初月、边烽等,尾联写桑柘、烟火。随着景物的变化,诗人心情也随着改变。首联的“寒”既是景物的寒冷,也有内心的寒冷。颔联的“恐”直接点名心理特征,尾联的“亲”直接点名心理特点。这是心理上的变化。答题时只要把景物变化的过程和心理变化过程说明白,分析透即可。【点睛】古诗词鉴赏之语言特色: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清新自然、清新淡雅、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通俗易懂、委婉含蓄、深沉隽永、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缠绵哀怨、简练生动、平淡自然、明快浅显、辞藻华丽、沉郁顿挫、浑厚雄壮、明白如话、平字见奇、准确精练、色彩丰富……常见错误:有些考生从语言的使用上去揣摩作者的炼词、炼字,阐述字词运用的巧妙,这是以前诗歌点评的做法。语言的特色不能等同于语言的使用,这样的解答显然不对。答题步骤:(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参考译文:几里远就能听到凄寒的水声,山区人家居住分散没有近邻。怪禽从旷野上传来声声鸣叫,昏惨的落日惊恐过路的行人。一弯新月未得照彻漫漫长夜,边关的烽火并没有越过三秦。远处几棵萧条的桑柘树外面,袅袅炊烟渐觉与人相近相亲。6、(1)大器晚成(2)切问而近思(3)汩余若将不及兮(4)声非加疾也(5)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6)乱花渐欲迷人眼(7)水落而石出者(8)寻常巷陌【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识记名篇名句的能力的题目,此类题目一般有理解性默写和根据上下文填空两种类型。答题时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理解性默写还要注意给出的提示,填准句子。此题属于根据上下文默写,注意不要写错别字。7、中午时分,他回到了久别的大牙湾煤矿。他在矿部前下了车,抬头望了望高耸的选煤楼、雄传的矸石山和黑油油的煤堆,眼里忍不住涌满了泪水。温暖的季风吹过了绿黄相间的山野;蓝天上,是太阳永恒的微笑。他依稀听见一支用口哨吹出的充满活力的歌在耳边回响。这是赞美青春和生命的歌。他上了二级平台,沿着铁路线急速地向东走去。他远远地看见,头上包着红纱巾的惠英,胸前飘着红领巾的明明,以及脖项里响着铜铃铛的小狗,正向他飞奔而来……【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微写作的能力,也是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解答微写作,关键在于如下几点:一是注意审题,有几问,有无修辞、句式、字数、表达方式等方面的要求;二是注意语言要简洁,观点要明确,注意直接入题,不必铺陈;三是力求结构完整,运用如下的结构方式,如前后照应式、篇末点题式、总分总式等;四是注意表达方式的运用,受文体的限制,一篇文章总以某种表达方式为主,同时兼用其他表达方式;五是注意时空的局限性,不能任意发挥和联想;六是主题要观点成熟健康,即不偏激不牢骚,符合主流思想意识;七是写作要有创新意识,体现个性特点。就本题来说,主要侧重对学生叙事能力的考查。从题干的要求来看,要求考生以“中午时分,他回到了久别的大牙湾煤矿”开头,续写一段文字,描述遭受矿难毁容后的孙少平再次回到了煤矿的情形。考生应该思考此时孙少平的心境如何,他的表现如何,他眼中的景象如何,等等,在描写景象的时候要注意与人物心情的一致性。拟写的时候要注意运用各种描写方式,如对人物的动作、神态、心理可以重点描摹,如对环境可以抓住典型景物进行描摹。8、①《边城》主要是以30年代湘西的社会为背景,以湘、渝、黔边交界的茶洞渡口为描述对象,以老船公和外孙女的生活经历为载体,把湘西朴实的民风及独特环境中那种人性美表现得淋漓尽致。《边城》描写的湘西,自然风光秀丽、民风纯朴,人们不讲等级,不谈功利,人与人之间真诚相待,相互友爱。这样的生活环境对刻画翠翠的形象及反映“人性美”的主题都起到了很好的烘托作用。②篇名叫做《铁肩担道义》。出自杨继盛《杨忠愍公集》,意思是以救国救民为己任。最美逆行者,肩负的是责任与担当。广大医护工作者,写下请战书,按下鲜红的手印,主动请缨,毅然奔向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公安干警、基层干部、运输司机,义无反顾,奋战在防疫抗灾战场的第一线。他们手挽手、肩并肩,冲锋陷阵,为抗击疫情、稳定局面默默奉献着。正是这些最美逆行者”,他们肩负起了责任,扛起身上的重担,用行动诠释着责任与担当。③呼吸没去过高原就不要和我谈呼吸你曾经说过我是你的鼻子在青海在我们支教的山坡你缺氧的样子一度令我浑身发紫因此我理解你后来爱上了广州健身房和吸氧机可我不行如你所说我爱这片土地以及它的子民我还要探寻高原上空飞翔的鹰探寻它高于我们的呼吸我希望当我的学生收下翅膀就落在我的骨头上以一个过来人的口吻告诉他的学生看这就是呼吸进化后的标本【解析】【分析】【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微写作的能力。写好微写作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考虑:①为什么要写作,即写作目的;②写给谁或写给谁看,即写作对象;③用什么形式来承载表达的内容;④语言表达。根据写作目的、写作对象所需要的得体的语言。微写作的语言要求准确、简明、合理、得体。①要求赏析名著中的社会生活环境。考生要注意不是单纯的自然环境。赏析时主要要说清是什么地方的什么样的生活环境,有哪些特点;这样的环境对塑造人物、推动情节和表现主题有什么样的作用等。②就是要求用一句经典的句子概括这些抗疫英雄的精神品质,这个题目既考查考生对文化经典的熟悉程度,也考查考生对人物品质的分析概括能力。陈述理由时要注意列举出具有代表性的人和事,揭示出他们身上最感人和值得歌颂的地方,注意与篇名的联系。③要求写一首关于“呼吸”的现代诗歌或抒情性文字,并有具体要求,如“对比”“直接抒情”。关于“呼吸”,既可以指现实中的真的“呼吸”,也可以指“精神的呼吸”等抽象的东西。这道题目难度较大,特别是现代诗的写法,考生平时要注意积累短小而富有哲理的现代诗,要会背诵,学习仿写。【点睛】微作文,顾名思义,就是微小的作文,字数一般在100到300字以内。从表达方式看,可以把微写作分为六大类:记叙类、描写类、说明类、议论类、应用类、抒情类。本题属于议论性微写作。议论类微写作要求考生能够对某一事物、某种现象、某篇文章等发表评论或加以赏析。此类微写作一般先叙述现象或引用材料,然后明确论点,接着分析材料,用合适的论证方法,或举事例,或引名言,围绕现实和自身论述自己的观点。结尾再总结全文,照应开头或强化中心,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记叙类微写作,不必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面面俱到,一般以事件的某个环节或人物的某个方面为中心,描绘出一个精彩的镜头,或是动人的画面,进而揭示事件的意义,展示人物的个性。说明类微写作的对象可以是日常物品、影视作品,可以是场所、建筑、时令特征,也可以是漫画等。事物说明文的写作关键是要抓住事物的特征,而漫画说明文重在准确、全面。语言要通俗易懂、科学严谨。直抒胸臆的抒情类微写作,可以借鉴颁奖词的写法,采用第二人称,使用直接表白的形式,直接抒发对景物、人物、事物的感情。也可以采用第三人称,借助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将抽象的感情形象化、生动化。间接抒情的抒情类微写作,往往需要结合描写、议论等表达方式,抒发对景物、人物、事物的感情。应用类微写作要了解其基本格式要求,如标题、称呼语、问候语、结束语、落款等,同时还要积累一定量的谦辞与敬辞,注意语言表达的简明、连贯、得体。9、【例文】扎根本心老子说“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当生活的土壤不再丰饶,有的人将目光移开,寻找别处的舒适与安定;有的人则扎根当下,于潜移默化中改变自身境遇。在这人人都追求物质利益最大化的当下,二者之为孰是孰非?正因为有根植当下的心态,蚯蚓才能在动物们离去时安之若素。然而,反观现实世界,不少人在经历困境时选择了远离。有人会说,何不像小鸟一般,寻求外界环境的帮助,衔种子解决昔日的贫瘠?诚然,小鸟们能凭借外物,从他处获得改变的方法。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有飞翔的条件,也不是所有人都能找到合适的“种子”。当生活的重压迎面而来时,坚守当下便更具有普世价值,当你扎根当下,改变环境条件,于无人问津处耕耘,随之而来的,将不仅仅是甲虫与小草,更有蝴蝶和献花。在这以功利为单一评价的社会中,人们若能保留内心坚守,扎根当下,于寂然中发出自己的声音,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电子商务物流服务合同协议书
- 全新赎楼合同
- 林业碳汇项目开发合作合同
- 关于合同签订的往来文书范例集
- 购销合同书集合
- 《税率》(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 四川大学《城市设计Ⅰ》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河南农业大学《电子商务网络安全》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广西培贤国际职业学院《试验设计与分析》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毕业设计展示》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2024年法律职业资格考试(试卷一)客观题试卷与参考答案
-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课件微专题19 电解质溶液图像分析
- 2024年中考语文复习分类必刷: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含答案解析)
- 全国川教版信息技术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3节《打印展示作品》教学设计
- 现代家谱名人录范文
- 课件:举手意识课件讲解
- 中考体育培训合同
- 固定式、车载式、便携式反无人机实施方案
- 美术基础试题库含答案
- 乡村研学旅行方案
- 《养老机构认知障碍照护专区设置与服务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